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体育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学科知识

第1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摘 要 目前,在体育学科微课程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微课程的设计研究,这种单边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微课程的实施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研究从“实施三阶段、运用三结合、传输三平台、结构五环节、制作六流程”的实施模式,对体育教育学科微课程实施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科微课程 运用 实施

一、体育教育学科界定

《体育教育学科》是一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综合,牵涉到多个领域,包括体育社会学科、体育自然学科、体育管理学科、体育教育学科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对于体育学科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对体育教育学科的研究与探索。作为最大群体的学习者来说,学校的学生就是这一学习的主体对象了,研究主体研究和实施的对象均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当前,高职院校对体育学科知识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体育实践学科是一门对运动技能从初步到提高到巩固到熟练掌握与学习的过程,其在体育实践课程计划中的比例到达了90%左右,根据这一趋势,本文着重考虑微课程在体育实践课程中的实施。

二、现有体育微课程技术运行模式模型

从当前高职院目前设计的体育微课模式来看,均停留在设计操作模式层面上,呈现出单边模式的体育微课开发,即只单方面重视设计制作微课程视频,而缺乏应有的体育微课程运用体系。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以微课程设计制作作为微课模式的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微课制作流程、微课拍摄程序,而对于体育微课的实用价值、运用效果缺乏研究。所以,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今后不仅要从设计上下工夫,还要从微课程设计的源头,即微课程的目标进行双边模式的研究。

三、“实施三阶段、运用三结合、传输三平台、结构五环节、制作六流程”微体育实施模式构建

(一)实施三阶段

第一阶段:体育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通过手机拍摄简易的微课视频,其内容上都是以初学者能自主掌握的为准。即泛微体育课程的传输学习。第二阶段:体育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难易程度,并结合自身掌握微课制作技术程度,运用高端制作媒体设备,设计、拍摄精微体育课程,为具备体育基础的学习者传输精微体育课程,以达到教和学的相互互动。第三阶段:根据体育学科系统性的需求,在研究组成员、微课专家、多媒体技术人员的合作下,制作和设计体育微资源库即核心微体育课程,通过核心体育微体育课程的传输,为有一定体育基础和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体育微课程。以供学习更深层次的掌握体育科学知识。

(二)运用三结合

体育微课应与多种形式结合运用,以期发挥其应有的优势。1.与体育传统教学结合。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相关体育理论或实践技能时通过微视频或课件等形式,将提前制作的微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将其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和运动技能。2.与学生课余时间结合。课后教师将动作难度与新技术动作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3.与学生自主在线结合,广大体育教师把制作的微课程上传到资源网站,学生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进一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运动兴趣的培养。

(三)传输三平台

为了使设计的微课能顺了到达学习者的手中,课题组研究了微课移动传播的信息的三平台,一平台,通过学校网站设置专门的体育微课传输平台,以保证体育微课资源共享。二平台,通过学校各种多媒体教室传输平台,以保证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运用微课技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三平台,通过移动电子终端传输平台,如智能手机、itouch、平板电脑、psp等,以保证在平台上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能轻松地实现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

(四)结构五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体育微课程根据体育项目技术的实际需要,依据体育技术教学时间、情境、任务以及师生风格等因素不同自由灵活地进行组合,构成多元结构模式。如教学实践充裕时,可采用“五环节模式”,即“教师讲解+在线学习+情境学习+互动学习+上传评价”,以达到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线上学习、教师课堂精讲、师生课内交流、教学情境训练、成果汇报评估的模式。

(五)制作六流程

为保证微课运用顺利实施,研究设置了制作六流程模式,即:流程一(微课的设计、界面设计、选题);流程二(教学用具、后期加工);流程三(教学设计、准备、资源包、结构设计);流程四(录制视频);流程五(反思与修改);流程六(上传到平台)。

四、结论

(一)微课程技术在体育教育学科中的运用尚在初级阶段,体育微课程设计制作能否满足现代学习者对体育知识的需求,伴随微课程技术的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仍然需要加强与教师、学生、媒体信息技术人员联系,及时对学习者、研究者应用微课程技术的效果进行跟踪回访,以便获取更多信息。

(二)寻找信息技术与微课设计之间的共性,进一步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运用深度融合,使体育学科微课程制作运用达到最佳化。

参考文献:

[1] 黄建军.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2] 胡铁生.我国微课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0(03).

[3] 李巧芬.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

第2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基础知识传授;体育技能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29-02

在体育课中如何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我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特做法,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看法,望得到行家的批评指正。

在中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中,我们经常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例如,在低年级,我们力求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呼吸以及呼吸在完成动作中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姿势以及正确姿势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的影响。刚升上初中时,我们尽量向学生讲清楚如下概念:动作的速度以及速度在提高动作质量中的意义;身体负荷量及其对发展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中的作用;此外还有,在一般身体发展练习中正确的姿势及其在准确地完成动作中的作用等等。而在高年级时,就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概念:如动作的幅度及其与所做动作质量的关系;发展运动素质的方法以及所做动作的意义;动力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及其对发展某些素质的影响;还有运动训练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但是,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亲眼看到掌握知识的好处,让他们相信,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动作;让他们明白,掌握这些知识对课外独立锻炼身体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体育知识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实践证明,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传授知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办法。下面我列举一些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在肋木上做下蹲的动作,双脚站在下面的横杆上,用双手抓住与胸部同高的横杆,下蹲,然后用手上拉起立。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但要完成得很好,就需要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在这个练习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积极?先讲解示范,然后再做动作。当发现学生做动作时深蹲不够充分,我便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下蹲的时候,哪些肌肉承受的负荷量最大?”学生们回答往往是:“腿部的肌肉。”这样我便接着再问:“什么姿势能使腿的负荷量最大?”学生们答:“在蹲到最低的时候。”“好,现在咱们就这样做,大家下蹲的时候都使点劲”。接着新的问题又提出来:“怎样才能从深蹲比较轻松地站起来?”学生们会说:“双手使劲向上拉”。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中,最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找到了。

在体育课的练习过程中,我通过提问、回答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顺利地掌握所学的动作。例如,在一次以投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中,我先让学生在双杠上做这样的练习:背向杠面,手从肩上握住高杠,然后向前跨一大步,使整个身体向前拉,成弓箭步后还原。在重复做几次这个动作后,就问学生:“哪些肌肉,哪个关节韧带在投掷项目中起的作用最大?”他们会答:“肩带肌和肩关节韧带。”由此,我就做结论:“为了掌握正确的投掷姿势和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肩关节灵活性。”这样学生们再重复几次,随后再向学生讲明:“向前跨步的腿伸得越远,对肩关节的作用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在规定的动作完成后,让全班停止练习,利用这个时间,请两个水平不一样的学生来做动作,并叫大家来评定谁做得好。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思文跨的步子要比伟宏大那么多?”我便分析:“思文握杠很紧,且他向前提拉时,不光腿使劲,而是整个身体都向前用力。”接着便建议每个学生都像思文一样去做,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在体育课教学中,我比较广泛地采用比较法。即用不同姿势来做同一示范,其中一种是正确的,其他是错误的或不合理的。然后让学生进行判别,哪些是错误的,引起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改正。这样使学生更能判别错误动作,掌握良好技术。在进行急行跳远教学时,我强调助跑的距离和速度对掌握这一动作,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跳几次之后,就改变距离;分别用三步、五步、七步进行助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距离加大速度,然后通过成绩进行比较说明。在进行投掷手榴弹教学时,学生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掌握助跑和最后用力上。为了讲清楚投掷的远度取决于全身协调用力以及是否超越器械上。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比较分析法。首先,让学生躺着投,在这种条件下,器械飞行很近。因为只有手臂肌肉用力。然后,让他们蹲着投,投的远度增加了一些。最后,用原地正面投,原地侧向投和带助跑投,把每次的成绩都用小旗记下来,以此来判定逐渐增加肌肉群工作的不同效果。同时学生们也可清楚地看到,器械飞行的远度如何,随着新肌肉群的加入用力,器械飞行越来越远,这就明显地告诉他们每个人的成绩都有提高的潜力。

为了发展学生肩带肌和背肌的力量,在体育课上做投掷实心球练习时,发现学生成绩不好,背肌没有用上劲,我就采取下面的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讲明这个动作中背肌参加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先背对投掷方向投几次,要求学生只用手臂的力量,并把投掷的远度记录下来。为了清楚地表明背肌在下几次投掷时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投掷时,头使劲往后仰看着投出去的实心球。这一次一定会比头几次投得远得多。这样实心球远度的增加很容易使学生相信,他们每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做动作,将会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还根据这一例子,讲明“颈紧张反射”的知识,告诉学生,急剧地向后仰头,反射地引起背肌积极地收缩,相反向前低头,只能导致背肌放松,所以投掷时,力量就减弱,动作幅度也就减小,结果实心球投掷的距离也就随之缩短了。同理学生们在学习俯卧式跳高时,在掌握双杠前摆上和后摆上以及支撑跳跃和许多技巧动作中,利用所获得的这些知识,都会对掌握动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初中低年级投掷各种器械时,要使学生明白,投掷的远近还取决于器械的形状与体积。比如我们拿两个同样的球,在一个球上粘上可以挡风的东西,这样在球投出去以后,这个球的飞行距离就比其他球近一些。因为有了比较学生可以很快地得出结论,器械飞行的距离还取决于它的形状。

第3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体育保健 经络腧穴学 教学改革 实践 反射疗法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9-02

引 言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大众自身健康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这使得对体育保健的关注度也呈现逐步升温的态势,《经络腧穴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当中的普及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对相关的专业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做到对客观实际的有效结合,还应该做好《经络腧穴学》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做到对《经络腧穴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真正掌握,则可以通过对《经络腧穴学》体育保健的知识的充分运用来对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实践进行自觉指导,结合当前社会对于体育保健人才的客观实际需要,通过对《经络腧穴学》课程所做出的探索性和常识性的改革,这样在体育保健专业教学实践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有着特别广泛的涉及知识面,其中也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师要通过这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完该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要让学生达到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这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对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课则把握的度为够用和必需,确立教学重点为强化应用和厘清概念,为后续课程《保健推拿学》、《反射疗法学》、《筋伤学》、《运动创伤学》和《社区全科保健》等实践应用教学课程做好铺垫。

一方面确立教学内容将职业能力需求作为导向。由于体育保健专业《经络腧穴学》课程教育应该将着力点放在能力本位教育上,这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做到掌握,还应该要让学生在今后长期的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实践过程当中具备基本的更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让学生做到向他人传授和讲解体育保健相关知识的能力。这从体育保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看,使其知识结构更合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立足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把《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分为基础、提高和应用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为基本概念,提高模块为进行经络腧穴的相关应用方法,应用模块则为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内容。

另一方面确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在对于体育保健《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以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作为切入点,把握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对于基础模块则应该把握够用和必需的度,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厘清概念和应用强化。而由于新的保健知识、理念层出不穷,一般教材都很难紧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为有效对学生视野的开拓,则应该在教学当中尽一切可能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还有这比较强的技术性,所以教学方法要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对知识的积累。

一是作业合理布置。反对学生在对作业完成只是机械性的抄写,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意义有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当中,则应该选取诸如:“怎样理解经络腧穴物质性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怎样理解腧穴名称的医学意义”等一些具备实际意义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或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分析问题综合多学科知识、独立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为走向工作岗位后继续提高奠定基础。

二是巧妙设置问题,做好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灵魂是问题设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来的问题应新颖并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则在思考、讨论中启发,而达到掌握知识和问题解决的目的。例如,学生在没有开始临床或社会服务应用前,要记住腧穴的位置和属经都比较困难,老师可以把同一经络的腧穴前后联系起来,把腧穴与解剖位置联系起来,为学生设置问题:如何找出趣记的方法。阿坝师专体育保健专业老师还因此而整理出版了《腧穴位置与属经的趣记方法》的小册子。

三是授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对讨论式、启发式、讲授式等多种手段的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把经络腧穴的知识贯穿于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的事例当中,从而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当中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仅使得授课显得更为生动,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集中讲授重点内容,而使用课后自学、课内集中让学生对上讲台讲解讲授非重点内容;具备比较强实用性的内容,则使用讨论法以便让学生加深理解课程内容。

另外还有在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教学示范手段形式多样,加强师生交流,师生角色换位等教学方法尝试,都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做好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针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具备比较强的实践性,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则始终做到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做好实践教学,做到理论和时间的有效结合,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利用人体模型。为增强学生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则可以充分利用人体解剖模式与针灸铜人模型,通过这些人体模型的使用,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认识腧穴的解剖位置与针刺层次,将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是注重人体自身腧穴定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做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则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体自身腧穴定位,这样学生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不受到空间的局限,都可以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

三是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有足够的见习机会。为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对经络腧穴的应用能力,学校可以大力加强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机会,而让学生在足够多的见习机会的实践当中,使其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能力的有效增强。

四、利用学生社团,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上课学时是有限的,可是所要讲授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当中做到对丰富知识的全面掌握,这其中具备一定的难度。而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的特征,为有效对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我们学校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做到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一是开展专门性健康知识竞赛或保健技能比赛。在对课程开展的中后期,为有效巩固课堂知识,以学校团委和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把不同专业分成专业组和业余组来开展专门性知识竞赛或技能比赛,学生们在积极抢答或技能展示的过程中,把内向的学生也带动了起来,也向别人证明自己对经络腧穴知识的掌握。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广泛欢迎,这样也对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突出。

二是开展专门性讲座。教师在课堂学习空闲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主题进行选定,准备材料,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在专业内部举办专门性的讲座,比如以经络腧穴与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等方面关系为内容进行探讨。把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从而将体育保健的魅力进行展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到对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有效扩展,做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组织开展操作实训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组织,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协会会员于每周星期三晚上7:00-9:00在体育保健实训中心开展反射疗法技能训练(经络腧穴的具体应用训练)。同学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体验,共同提高。协会活动把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到一起,有利了专业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也有效提高校内师生的健康认知。

我们还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协会的利用,组织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大学生的体育保健状况,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后形成调查报告。通过多彩丰富的校园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对方面发展的客观需求的满足,让学生的实践愿望和认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五、考核方式做好灵活多变

对于期末考试突击的想法进行转变,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有效结合考和学,在课程教学之前,明确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的比例和构成。传统的考核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可以表现为试卷、口述等,而实践又可分目测、体测等方式。自学完成作业、出勤率、小论文、口试、期末考试。除此之外,如果学生某一项特别突出,还可以进行加分。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可以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和学习模式打破,将关注重点由结果变为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得到提高。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推荐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频评定法”。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佩带手机已经普及,而且绝大多数的手机都带有较高像素的录像功能。据此情况,我们进行实践考核时,要求学生在自己描述某一经络和其中的腧穴时,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此经络的循行,主治功用,或者描述腧穴的解剖定位、针刺层次及临床应用等,并由其同学把这个过程录下来。录成视频后,如果学生觉得表现不满意还可以重录,值到自己满意为止。老师把学生录成视频收集并时行评定,评定不过关的还可以让学生再录。这样的评定方式,既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还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旁观自己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其改进提高;并且,这种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创新能力。当然,在对学生录成的视频进行成绩评定时,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客观评价方法。

六、课程改革与实践效果分析

在对一定时期的实践之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比较好,学生能把经络腧穴的知识应用于后续课程如《保健推拿学》、《反射疗法学》、《筋伤学》、《运动创伤学》和《社区全科保健》等的学习实践中。

一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在改革之后,让学生能够积极去思维,饱含强烈的动手愿望,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在课后学生也能积极主动的和学生对于在学习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二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着启发引导的作用。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都感觉训练和提高了自己的独立学习、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口头表达文字表述能力等。

三是增强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在这门课程完了之后,通过见习实践,让学生有着完整的了解体育保健课程体系,让学生有着一次全面锻炼的机会,有效提升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实习在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在实习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并且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张素珍,沈步乙.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02)

[2]谢军,吴初竹,李学武.用当代人才观指导体育课保健康复专业课程改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3]李荣源,辛振璐,常建华.民族地区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方向本科教育现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

第4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摘 要】媒体关于“学校取消长跑”事件的一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和担忧。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也在认真思考,在当下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努力提升体育课堂质量,提高体育教学实效,在传授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运动、主动运动的好习惯。那么,如何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里,提升课堂质量,提高教学实效呢?

关键词 学习兴趣;主体地位;个体差异;综合素质

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实施有效教学,优化教学。这点对体育教学尤为重要。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场所主要在室外,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上课难度要比室内教学大。这就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实践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努力提升体育课堂质量,提高教学实效。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学生只有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体育课堂质量、提高体育教学实效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每次导入新课之初,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一个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愉快地投入到课堂氛围。体育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讲故事(体育明星)、示范、提问、情境(体育道具)、激励等引入新课,要让学生自己想学,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我身穿一身整洁的运动衣,干净利落、动作连贯地打完整套拳,同学们顿时掌声响起来,老师再问“你们想不想也练成这样一套拳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再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围绕这一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以老师主讲的教学方式,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以此来提升体育课堂质量,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意味着要“迎合”学生的需要。不能因为体育课上有的同学想玩篮球,有的同学想玩羽毛球和乒乓球,就分别发几个篮球、几副羽毛球拍和乒乓球拍给学生自己玩。这看似照顾到了学生们的“兴趣”,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也没有达到体育课堂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准确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并运用老师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灵活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爱运动的习惯。例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助跑时,教师预先不给正确的技术概念,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起跳跳得远?”学生经过练习,验证得出“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接着教师又引发下列问题:“你觉得助跳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关吗。”学生经过练习和比效,可以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进而教师创设情境,问学生:“现在要跨过一条河沟,必须快速助跑才能跳过去,但起跳时不小心踩进小河沟就惨了!你们该怎么办?”教师把起跳板假设为“沟沿”,沙坑假设为“河沟”,让学生练习、验证、体验。再由学生来谈练习体会,许多学生会发现快到“沟沿”时,凑小步和迈大步都会减速造成“掉进河沟”的惨局,只有把起跳点确定好,才能保证快速助跑、准确起跳,跃过“河沟”。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踞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善于发挥体委等班干的带头示范作用

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心。作为体育教师,面对这么多学生,有时候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在体育课上“溜号”的个别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对整个体育课教学产生不良影响。而体委等班干恰好可以协助老师来及时发现并消除这些不良影响。学生们都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体育老师要掌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充分发挥体委等班干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技能一旦获得,学生可以终身受用。

体育委员等班干比教师更加贴近学生,能够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是其一大优势。因此,他们更能直击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他们熟悉本班学生特点,能够运用快速、简洁、合理的方法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体委等班干的作用,就相当于增大了监管密度,以体育委员为龙头,逐渐吸引所有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提升教学质量。

四、要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

关注个体差异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学生个体差异论指出,学生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存在两个运动能力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表扬优秀生,同时鼓励后进生。对于后进生,在进行练习时,要给出练习的建议,传递出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并把成功归因于学生的努力与技能的掌握,以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可适当的降低后进生的评判标准,在其取得了相对较小的成功时,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来完成,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培养他们热爱运动、主动运动的习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

除了以上差异,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有所不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胆小怕事、易受影响、犹豫不决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大胆、勇敢、果断的品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抗性较强的活动(球类、田径等);对于做事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的学生,鼓励他们逐步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品质,有针对性地开展耐力性项目(长跑等)。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再让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竞争来展示自我,提高自我,让学生体验到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运动、主动运动的好习惯,进而提升体育课堂质量,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五、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各年级的学生中,学生们普遍承认的一种情况是,如果自己不喜欢某位教师,上课时就不愿意听讲,后来就慢慢地不喜欢上这门课了。作为一名教师,每天和这些祖国的花朵打交道,自己的穿着打扮、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因而也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和谐、积极地师生关系,以便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实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传授者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在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商业谈判式的、没有威胁的气氛,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感。教师只有转变自己在课堂管理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把自己置于一种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并帮助建立起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和理解。当学生感到与老师之间关系相融、和谐,具有情绪的安全感时,他们就有更强的自信心,从而更积极地进行学习,争取更高的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锻炼和积累。让我们从基础做起,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体育课堂质量,提高体育教学实效,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运动、主动运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何其源.浅谈体育课本的试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J]. 体育师友.1991(01)

[2]周月喜.谈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3]杨华玉.论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第5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学质量

1.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态度。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在农村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因此有的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而学生呢,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又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与其上这样的体育课,倒不如多学习学习,对自己将来升学还有好处。有的学校以缺乏体育教师为借口,少开甚至不开设体育课。所以,农村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因此,本人认为,作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态度,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述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另外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认真组织教学,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素质及业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严于律己,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正确的示范与清楚的讲解。体育课与其它课不同,课堂上必须有示范。体育课的示范就如同数学课中的例题一样,必不可少,甚至重要性更大。因为体育运动的关键就是模仿,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技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模仿,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因此做好示范,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示范能力。讲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信息的核心教学法,讲解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语言简单扼要,使讲解既精练形象生动,又能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如何用好讲解时的语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体育项目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师要学会运用语言的快慢、高低、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顿挫,在讲解技术动用要领时或清脆有力,或深沉浑厚(同时要通俗易懂),且具有平易近人之感。形象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感;富于文采的语言,使讲解润色生辉,更加形象生动,形成独特的魅力,使学生聚精会神。假如既平淡无味,又脱离实际,就会降低讲解的效果,失去讲解的作用。

4.较强的组织能力。课堂上,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练习,一但课堂组织不好,师生脱节,学生自己练习,一些错误的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形成定型,改正极为困难,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一堂课组织的好,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尤其是农村学校,条件比较差,器材少、学生多,因此学生的体育基础也较差。利用有限的器材、场地合理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激发积极性,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5.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假如不能对教学对象进行了解,教学工作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生理都已趋向于成熟,而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又不一样,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也应当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对知识的要求。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才能上好一堂体育课;也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讲究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的爱好是千差万别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是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法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非常注重举止言谈,做到教态亲切,谈吐文雅,要求严格,教学规范,同时,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方,争取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游戏性,竞赛性等,尽量使学生自觉与教师配合,在体育课中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7.注重知识更新。任何知识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老化的过程,知识一旦老化,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做的好,,跟得上时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

第6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儿科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63-03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临床医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能力与竞争实力的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苏州大学开展双语教学已有十多个年头,七年制《儿科学》是最早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笔者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有感触,想法颇多,现就此作一探讨,以与同行交流共享。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和类型

双语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并以母语之外的外语作为主要语言来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当前,国内临床医学专业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因学校性质、学制年限、课程特点、学生英语基础、教师英语水平等因素的不同,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采取全外语型教学,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全英语进行教学,包括教材、幻灯、板书、讲课、考试均使用英语,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纯英文的语言环境中,这是一种高标准、高效率、高难度的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2.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采取混合型外语教学,即在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使用全英文教材及幻灯片,但讲课仍以母语为主,穿插部分英语,英语所占比例依据学生的英文水平而定,过渡的时间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效果而定,考试时使用全英语。经一段时间的过渡后,随着学生英文水平、尤其是词汇和听力水平的提高,再转入全外语型教学,最终实现沉浸式双语教学。

3.保留式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采取半外语型教学,即教材及幻灯片使用全英文,而授课则用全中文,但考试用全英文。

不管采用何种双语教学模式,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教情学情,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尊重师生的选择,正视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不能为了评估达标而盲目强制推行。

二、医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除了少数中医院校的理论体系起源于中国本土外,绝大多数专业都是西医,其理论体系均从西方引入。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均使用西方的英文原版教材,并采用全英文讲课。那时学生的英文基础好,接受力强,适应快,但受众面小,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随即我国创办了大量的医学高等院校,扩大了医学教育的受众面,老一辈医学专家参考国外的医学教材,编写了我国的中文医学教材,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医学科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方法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在我国的中文教材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个领域均在与国际接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与国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最前沿的医学科学知识,看懂英语原版教材和学术期刊,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用英文书写临床病历,撰写学术论文,等等,这同样应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医学院校从医学生的双语教学抓起,在有效学习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外语水平。

三、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1.明确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目标

医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医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语言与运用、思维与人文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医学生了解医学科学最新科研成果和具备向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打下基础。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具体包括: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儿科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医学专业双语课与外语课是根本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者主要是学习第二语言。所以,在上双语课时,切忌逐词讲解单词、语法结构和每句话的意思,这种过度注重英语、忽视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只能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②语言与运用目标:在《儿科学》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看懂该领域的原版资料,并能运用英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③思维与人文目标:能同时运用中文和英文进行思维,了解和体验中英文不同背景下的人文内涵,并能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在这两种语言间进行自由切换。

2.选好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教材

教材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双语教学教材十分匮乏。可以说,国内还没有一本真正属于自行编写的双语教材。有的高校是结合国外原版教材和最新的英文文献,参考国内教学大纲,自己编写教材,这对于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是很有利的。但是,毕竟能自主编写教材的高校是很少的。笔者使用的七年制《儿科学》教材是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内容较新,难度适中,但价格昂贵,且与教学大纲有较大出入。笔者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寻找一本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一个两难的过程:若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反而会加大教师的备课压力。因为,教师要通过查找最新的英文文献,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补充,这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学生也无法学到“原汁原味”的《儿科学》内容。若教材过于复杂,专业词汇量太多、太难懂,则不但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目标,更会使学生失去双语教学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在为学生配备一本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同时,应再备有一本经典的中文教材,在理解英文教材有困难时,可参考中文教材,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3.学生要作好双语教学的充分准备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但医学科学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科,专业词汇多且难以理解和记忆,即使使用中文,对于初学医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更不用说用英文教学,理解起来就更困难。《儿科学》双语教学仅面向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医学生开设,因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好,这就为成功实施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大,仅凭公共英语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在课前应进行充分的预习,弄懂所有生词的意义和正确的读音,在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做好标注,以便在课堂上用英语和教师交流。这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同时,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了解本章节的最新进展,这样,既可以学到基本的《儿科学》知识,又可以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应提高双语教学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但既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素质、又具有扎实外语功底的教师十分缺乏。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年龄偏大,外语水平较低;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却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故此,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综合素养迫在眉睫。医院可出资组织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到外语培训机构进行英语能力强化培训,还可定期派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临床医学知识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以提高其英语的听说能力。这样,既可作为对双语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的奖励,又能为学校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一位合格的双语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以英文原版教材为基础,结合中文教学大纲,再结合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制作出富有吸引力的幻灯片,充分调动学生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四、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加快与国际接轨,医学双语教学也是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尽管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际型医学人才,相关教师也会百折不挠地向着双语教学目标努力。双语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提高学生医学素养和专业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在努力促进自己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发展。毕竟已经成功地开了个头,相信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定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蒋隆敏,凌智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2]刘建,郑玉.7年制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5).

第7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英语 课堂教学 实效

随着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新课标,创设新课堂”的教改热潮。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新一代综合性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需要,成了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由于职校学生就业率不高,社会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容易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消极思想。同时,没有形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2.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英语水平较好,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对英语学科不感兴趣,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放弃了英语。

3.英语课程与时代脱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多数中职英语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创新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现阶段中职英语教学状况,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进行改革,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建立正确的、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建立开放的、民主的、活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感受,消除学习的焦虑感和紧张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1.改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新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在现阶段,教师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从事教学已不再受学生的欢迎了。因此,教师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场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一节好的英语课教师必须精心备课,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令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做到如此,教师自己首先应对英语教学感兴趣,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根据英语学科的特色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激发其潜能,增强学习效果。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教师应在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己如何吃透教材,深刻理解英语课的性质和特点,想法设法创造乐于学习的语言环境上做“文章”。

(1)用直观教学法。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要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扉。

(2)采用情景教学。日常教学中,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以听说训练为主导,以课文教学为依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进行。

(3)多给学生一点激励和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高一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时刻将“我希望你能学好英语,并且也相信你能学好英语”的期待意识流露给学生,让其产生努力学习的冲动。

(4)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作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it easy”(别紧张)“ndoesn’tmatter,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和紧张情绪,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潜能。现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及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就会不断地思考问题,就能吸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搞好音标、字母、拼写和单词记忆的教学。英语有自己突出的拼写规则,教会学生拼写规则,让其根据规则去记忆,学生就会倍感轻松。其次要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对语言的运用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讲解语言知识固然重要,却不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好方法。学生在对话练习时,最重要的是要鼓励他们多开口,不能只当听众,不怕说错,只怕不说,让他们明白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用于交流。再次是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和复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在预习时应该要求学生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全部了解一遍,重点理解对话、句型和课文,发现不理解的词、句或短语,先将其记下来,在课堂上加以解决;在听课的过程中,如何听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把握重点、难点,教学生学会做笔记,记的同时分清主次;在复习巩固时,首先要让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及时把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反复记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针对、有侧重地复习。

三、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学习效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得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老师。”教育首先是温暖的,有人性的。爱心、热心是责任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应当利用爱的教育力量,激发师生情感共鸣,学生在爱的力量感化之下,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适当场合给予表扬。

教师要认识到,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他们喜爱上英语,必须对学生倾注“爱”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学生的过错能够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帮助,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问题,从内心深处与学生相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此,学生在亲其师的基础上,才可能信其道;教师在授课时保持最佳心态,以自己的情去育学生的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消除紧张感,学生才可能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团体学习,才可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点燃学习的热情。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灵活处理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第8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中职体育;教学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年龄大部分生处于15-17岁之间,正是生理及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及人生目标模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心理往往存在明显缺陷,与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刻不容缓,而体育作为青少年特别喜欢的课程,可以利用体育课教学的特有环境与方式开展体验式学习,在进行中职全面素质教育中大显身手。体验式教学有特定的教育目标、教学思想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的统一整体,它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形式。本文对如何在中职体育课堂上开展体验式学习提出一些看法,希望促进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环境

在体验学习模式中,相关的课程设计或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库伯关于体验学习理论中的四个学习模块的每方面以及要达到的程度进行,并特别要注意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的模拟情景来达到创设体验学习环境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一个固定的场地上反复练习,刚开始学生还有一定的兴趣,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容易感到乏味、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曾有位体育教师创设情景环境的记录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定启发:他的做法是把学生们请到了郊外。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四周树叶的形状,启发他们用自己的绳子在“池塘”中摆成各种形状的“树叶”,然后老师引入立定跳远课题。要求学生站在“池塘”边,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到自己摆放的“树叶”上。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情景中练习,跳得特别起劲,有的跳得很高,有的跳得很远,却不注意轻巧落地。这时,老师把学生们集中起来,启发学生:“树叶”漂在水面上,应该怎样跳,“树”叶才不会沉下去?促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体验。果不其然,大家的落地动作显得轻巧了。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身心得到了发展。

二、强调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和谐

中职学生培养的重点最终是要走入社会,快速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那么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环境做到真正的和谐互动。在互动中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由于中职学生尚处于发育阶段,个体对于环境的响应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采取同样的对待方式。在体育活动项目设置上要区分好个体的差异性。例如抽象概括能力较好的学生在情感取向学习环境中表现会更佳,运用案例研究、单独思考、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其能力的提高,但也需要设置情感和行为取向的环境发展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而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通过一定的案例指引,帮助他们在环境适应上能给多方位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学习一定要区分学习者的类型,判断哪种学习环境对其最为合适,努力实现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例如:如果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具体体验能力较好,运动技术学得非常快,那么我们应该在体育课堂上积极地与他分享情感、努力成为他友好的帮助者,同伴反馈、满足自学和自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进行的总结和提炼,是主动探究获得的正确运动技能和情感体验。但是,学习环境与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吻合并不是万能的。我们除了营造适合体育教学的学习环境外,实际上还是需要通过不同环境的刺激来发展学生各种才能,这样才能既有“扬长”,又能“避短”,达到一专多能多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的反思与总结

创设了体验学习的环境,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差异,实现了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还有关键的一步是促进学习者的反思。反思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反思不仅是对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总结,而是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反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通过反思,可以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理解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防止知识过于受情境的限制;通过反思学生可以理解如何把具体策略应用到新任务中去;通过反思可以使学生理解使用过的思维和学习策略,并将相关概念、具体技能、策略与当前的问题联系起来,成为知识迁移的重要桥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障碍跑时,教师可把器材准备得丰富一些,无需事先摆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摆放障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再修改,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小组进行练习。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所有的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提示、总结与回顾来引起学生的反思与思考。总之,不通过反思,知识就难以内化,体验就难以生成。通过反思,体验的层次在不断深化,量变积累最后达到质变。

职业学校的教育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体育课教学的改革要抓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并推进新的教学思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这是中职体育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而体验式学习正是以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在兴趣中锻炼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和身体素质。中职类学校,学生年龄小,并且面临就业,走向社会。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体育工作。把体验式学习融入到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形势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炳伟.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11(09).

[2]张立杰.谈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少年体育训练.2008(01).

[3]叶显芳.体育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J].职业时空.2009(07).

第9篇:体育学科知识范文

【摘要】课题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某一主课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运用已有

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经验等,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题学习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深入

分析了数学新课程中数学课题学习相关内容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与实施.

【关键词】问题优选性数学课题学习教学实施

根据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在初中有效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活动,除了转变数学教师

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课题学习的认识,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他们的课题学习的教学能力、学习课

程资源的运用与实践能力。

一、优选性原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题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内容

选择上坚持问题优选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首先应有价值。不仅指问题在数学及思维锻炼方面的价值,还应包括问题本身的教育价值,即希望

通过对相应问题的解决,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

养。

2.问题的选择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数学课题题目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

数学。

3.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主要指"问题"的条件、结论、应用、解题策略、学习形式的开放性。这

种开放性要求所设置的"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其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交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

使用不同的知识来认识、表达、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教师对课题学习的过程要进行指导

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调查,很多教师在数学课题学习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也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

行有效的指导,课题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复杂的与内容是多样性,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的、有趣味和

较复杂,在问题解决过程和得出结论的时,教师在一些方面对这些陌生的问题解决时感到了比较棘手,同

时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逐渐失去了往日对知识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和盲目遵从了。在数学课题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我们

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一些相互关系、思维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

1.做好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的互动

数学课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什么都不管,对学生的课题研究完全不闻不问。这里的学生自

主,主要是指课题学习中学生个人或小组在征求各种意见之后,由自己来决定其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

究结果表达和展示形式等,指的是学生能积极思维,围绕一定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

做出有理有据的回答,能依靠自己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数据并做出可靠与否的评价,指的是学生能够承担他

自己决定的事情,认真负责地把这些事情做好。

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过程或说是师生一起学和做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

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方式尽量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学生在课题学

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不是天赋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培养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逐

步形成的。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发挥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学习,并且这种能力的大小和他是否会学习成正比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无论是掌握知识、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学会学习、打下终

身发展的基础能力,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强调学生自主,其本意不是排斥教师指导,也不

是推卸教师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教师指导

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主,学生通过充分地利用教师指导则可获得更大的自主。

2.课题学习要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首先要教师要提高认识然后转变观念是推动和落实新课程的重点,是数学课题学习能否有效成功地开

展的关键,要使教师真正"走进"而不是"走近"课题学习,光靠命令,专业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

教师自身的"内动力",教师发展的职业需求,学校的管理对教师发展的驱动以及师生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的氛围。

数学课题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数学观、学习观、教学观。要求教师提高认识,这里有两个认识需要转变

,首先,教师对课题学习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多参与、多独立思考和实际去做;其次,

在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总是"正确的指导者,正确的化身",而应该平等地参与

,适时扮演"同事、参谋、建议者、欣赏者"。

三、结语

其实,课题的选择创造并不很难。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课题学习的材料不仅限于课本,它的来源可以

是多种多样的:如从教材内容或习题的拓展中改编课题,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中选择课题、从数学的

人文价值的理解和欣赏方面选择课题等等。只要我们用心去搜集、实践、创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

一定可以探索出适合学生探究的好课题。数学课题学习在实施与教学中是可行的,对于不同学校的不同知

识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课题、形式来灵活地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活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