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韩家园林业局湖通河森林资源管护区毗邻美丽的黑龙江,场部坐落在边陲小城呼玛县城里。近年来,管护区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功能,强化核心作用,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管护区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呈现出管护区主营业务稳步推进、林地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统筹谋划,把舵定向,打造发展“红引擎”
管护区党总支以局党委“党在心中有力量,转型发展勇担当”主题实践活动为依托,创新开展“四提四促领航向,边陲林海争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党员活动阵地1个、党员图书室1个,加强走廊红色文化建设,利用楼道空间设置党建宣传图版24块,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制度实效性,围绕森防一线党员先锋岗设立、“双增”工作党员引领发展项目等贴近实际的热点内容,组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针对管护区发展路子不宽、职工增收办法不多的问题,积极谋划出路,班子决定发挥管护区在呼玛县内核心区域的地缘优势,宾馆目前实现营业性收入25万元。管护区陆续发展起野生五味子种源保护基地、204管护站生态示范园、山产品商店、森海苗圃等6个产业项目。
协同发展,握指成拳,聚合共建“能量圈”
管护区秉持“政企协同发展、一体化进展”理念,以“党建引领做好‘三同’, 汇聚合力推动双赢”为主题,围绕林农联防、资源共享、惠民帮扶、产业发展等内容开展融合党建,采取管护区+职工+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占地25亩的森海苗圃,共培育落叶松苗木80万株、樟子松苗木10万株,2020年实现经营性收入23.45万元。农闲季节,管护区吸收当地农民参与中幼林抚育工作,年人均实现收入7000余元。持续加强与呼玛镇的林农联防工作力度,联合开展防火宣传、巡护检查、火源管理、“三清”等工作。联合举办6次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2次森林防火业务知识培训班,累计宣传教育培训150人次。管护区积极配合呼玛地方政府,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把20顶救灾帐篷通过摆渡的方式送到呼玛县三间房村民安置点,并一同搭建帐篷,管护区派出20人的救援队伍协助呼玛应急局连夜将两车的床、帐篷、食品等救援物资卸到指定位置。
生活服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全体职工的共同愿景和公司价值观为核心,以激发和凝聚公司职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为中心,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优良作风、行为规范、品牌标识、制度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管理理论,现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习,素质文化建设稳中有升
长期以来,生活服务公司一直坚持以提升职工素质为己任,注重职工的学习工作教育,除利用班前会、专题会议组织职工学习业务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外,还利用“”、党员大会、党课等形式向职工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组织职工学习党务基础知识等内容。另外,公司根据职工三年素质提升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不同工种进行岗位培训,保证了职工业务技能的不断提升,在扎煤公司第八届职业技能竞赛上,公司职工参加了电工、电风焊工、内训师以及文秘、党务等竞赛,虽未取得名次,但成绩均位列上游,达到了提升素质、锻炼队伍的目的。公司还积极参加上级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安排员工分别参加了纪检、办公室、党建、法务等业务的培训,培训人员达20余人次。在对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中利用公司现有的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授课教师,对员工进行基本业务知识、安全知识、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在实践培训过程中,主要采取导师带徒、结对子、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在具体工作中,接受锻炼,提高技能,使员工能够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2018年公司有 名职工申报各种职称,有 名职工晋级职业技师,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
二.规范有序,制度文化建设显著增强
管理制度是实现公司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2018年以来,生活服务公司结合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的新要求,以及上级检查、巡察中提出的要求,及时对工作管理中缺少的制度进行了补充,对与目前公司形势和上级要求不相适应的制度进行了完善,今年以来公司建立了党支部议事规则、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9项制度,同时修订了“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目前,正在建立制度台账,对制度汇编进行重新审议,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公司及时通过各种会议等形式进行了大力宣传,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广泛认同,确保了制度的执行力,通过梳理、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了导向鲜明、体现企业价值观的制度文化,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强化责任,安全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在严抓安全文化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方针,以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规范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排版、标语口号、宣传提纲等宣传工具,班前会、动员会、安全大讨论等宣传形式,广泛进行安全生产和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以期达到人人学安全、懂安全、用安全的目的。围绕岗位责任、生产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等工作,先后完善了多个安全管理制度。今年以来,一直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在职工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安全管理监督到位。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制度,将安全控制到位。全年无死亡、伤害事故的发生。一年来,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年以及安全生产月活动,悬挂横幅条,粘贴标语张,传递安全短信,且张贴了宣传漫画,制作了安全知识板报,征集了安全征文,形成了企业特色文化,有力促进了企业的文化的成功宣传。
四.公正廉明,廉洁文化建设严抓细管
在抓廉政文化建设上,我们坚持中心组学习和廉政教育不间断,严格贯彻执行上级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对党员干部及职工的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干部职工执行各种廉政制度的自觉性。在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方面,我们及时转发并组织学习了廉政建设相关制度,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和个人承诺书,把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人头,形成了权责明晰的责任追究制,使纪检监察、纪检监督工作全面渗透到人事任用、大宗物资采购等各项工作中去。在重要节日开展了谈话提醒和编发廉政短信,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在前,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不做,公司今年以来未发生违规违纪行为。
五.多彩多姿,精神文化建设健康丰富
生活服务公司一直以来,注重公司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为职工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确保职工精神生活健康和谐。2018年以来,公司开展了“红色故事”朗读比赛、重温入党誓词、全民义务植树、职工登山比赛等意义丰富、群众参与率高的活动。同时在清明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了征文活动,广大职工都能积极参与,深受职工好评。同时公司密切关注职工生产生活,开展了春节期间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党员活动,在端午节期间走访慰问了大学生公寓居住的大学生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为恒泰商贸城爆炸事故中扎煤公司职工募捐以及博爱一日捐等活动,深受职工好评。同时开展了安全月板报、漫画竞赛等活动,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其中,扩大受教育面。另外积极参加扎煤公司组织的道德讲堂、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红色故事朗读比赛、矿工节文艺演出等活动,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取得的成绩
通过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公司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公司的品牌形象得以更好的塑造,公司大修工程无论是质量还是工期都得到了有效保障,赢得了使用单位的赞誉;公司承揽的灵泉矿绿化工程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得到了灵泉矿的好评,为灵泉矿质量标准化验收奠定了基础;公司承揽的四个生产矿垃圾清运工作均实现日产日清,在公司对四个矿走访调研时得到了一致好评;公司继续保持了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同时公司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也不断增强,公司已连续多年无死亡、无重轻伤、无各类级别事故,同时今年以来公司没有发生违章行为,没有发生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并且涌现出了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田树成等一批优秀员工。
七.存在的问题
1.思路较窄,缺乏个性、内涵浅薄、新意创意较少,影响了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
2.公司职工队伍不合理,年龄老化,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缺乏文体活动人才。
3.公司硬件建设略显不足,如场地、健身器材、多媒体设备等缺乏,影响了各项活动的开展。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职工学习教育工作,提升职工素质,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字:爱国主义;展示内涵;完善配套;开展活动
规划展览馆是展览行业中的新生代事物,它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接待中外来宾的客厅、宣传教育交流的平台、旅游休闲观光的胜地。以其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针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谈谈如何打造高标准的爱国主义基地。
一、突出展示内涵,提炼爱国思想
由于规划馆陈展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群体又多数为中小学生,受众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工作中,除了进行传统的红色教育,还需要做好科普知识的讲解,突出展示内涵,提炼爱国思想,就变得尤为重要。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一层主展区分为六个展区。内容繁多,专业性强,应采取化繁为简的讲解方式从贵州贵阳的地质地貌、历史文化、规划常识这三个方面进行宣教。
1、贵州、贵阳地质地貌
展馆序厅墙体设计由浮雕墙和文字组成,应突出浮雕墙上的贵州民族特色、贵阳老八景及标志性现代建筑物这三种实景元素的介绍,让学生能够从视觉上被吸引。在“春风化语”展区中展示的是省市概况及发展战略,为避免学生感觉深奥,则重点介绍省市的地理区位、管辖分区等容易理解的常识。结合“神奇的土地”展区画卷式的展览方式,重点讲解贵州的森林资源、喀斯特地貌、湿地湖泊、温泉资源等内容。这种带入式的宣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点。
2、贵州、贵阳的历史文化
贵州是典型的移民省份,历史上几次大迁徙也为贵阳历史注入了多元的色彩,传承下来的有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在“神秘文化”展区中就需要重点介绍儒学与心学的关系,阳明文化与贵阳的不解之缘,少数民族有趣的生活风俗。不仅帮助学生理清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常识。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神圣的使命”展区,就可以结合课本知识,介绍贵州在革命时期的战役和事件,让学生即使放下课本,也能够丰富历史知识。
3、贵阳市城市规划常识
规划馆的展示核心内容是城市规划发展的情况。但是规划的专业性,常常拉远了规划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创新讲解内容。在“规划未来”展区将规划层级体系比喻为一棵“规划树”,共分为四个部分——“树干”、“树根”、“树冠”、“果实”。可以将“树干”的内容理解为指导城市发展的大纲;“树根”的交通、市政服务设施等规划给“规划树”成长提供支撑保障作用;“树冠”表现了生活、生产、生态三个方面的规划;规划树长大后,长出了“果实”,即更详细的专项规划。通过这样的层次分析,可以有效地化繁为简,通俗易懂。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贵阳市规划的层级关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完善硬件、软件,打造高标准爱国主义基地
1、完善展馆硬件设施配套
仅仅是展板宣教还不够,还需要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展示内容。首先,设置生动的配套模型。比如在“阳明文化”展区就设有王阳明的雕像、阳明洞、阳明祠、龙岗书院的模型,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其次,充分利用空闲场地,设置多种互动展项,其中展馆的“我是规划师”互动展项最受欢迎,当学生给城市进行规划后,系统会自动给出评分及评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思考能力。整合展馆配套设施资源,利用展馆多媒体会议室设置规划科普知识讲堂,为爱国主义教育讲座提供教学讲堂。通过对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利用,有效提高规划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质量。
2、提升管理能力和人员讲解水平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正常运营,需要科学的管理进行指导。多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除了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以外,还设立爱国主义宣传小组,制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方案及任务分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全国来看,规划馆是新生代展馆,在展示行业中成长时间短,讲解人员趋于年轻化,相比传统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因此在工作中,首先通过外部和内部培训提高讲解员的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掌握爱国主义教育的讲解艺术,落实工作责任,发扬团队精神。例如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讲解员在宣传活动日制作相应的宣传册、撰写具有针对性的讲解词,并结合多媒体影片资料,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
3、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
现如今倡导多样化教育形式,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才能更全面的发挥规划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目前,全国许多规划馆结合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等纪念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联合贵阳市教育局、贵州大学创新驱动战略研究院举行“乐童艺术”绘画大赛。学生可通过规划馆参观学习后,以家乡贵阳为主题展开创作,描绘出他们眼中的贵阳。展馆还单独设立“乐童艺术”画展区,对参赛作品进行展览。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将城市规划的宣传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扩大爱国主义教育辐射面。
三、结语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一般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核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全体师生所认同和坚持的校本精神文化,它集中反映了学校的精神、价值观、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外在形象,支撑着整个校园文化体系。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有属于自己独有的校本精神文化,树立“用文化经营学校”的发展理念,精心打造文化育人氛围。
一、结合学校实际,打造校本精神文化
《__县中小学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强项”的文化育人理念。因此,在实施文化育人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如和平中学、阳明一小等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绩显著的学校,可以做好校史文化建设,切实做好校史的编纂、先进人物事迹的收集与成册等校史文化建设工作,尽可能使校史文化传承、发展下去,它是一笔无形资产,可以较好地起到熏陶和激励作用,从而使校本精神文化代代传播及传递,生生不息;四联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其红色文化的作用,激励青少年一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而__中学、实验初级中学等新办学校,则可以充分利用其环境优势,做到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相融,深化环境人文内涵,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增添人文氛围,提升学校品位;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性质与普通中学完全不同,其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文化,强化职业精神,比如,在宣传教育上可以广泛宣传富有职业精神的名言警句、典型事迹;在课室、实训室的布置上,可以参照工厂或企业模式;在管理上,也可以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努力营造出职业氛围,建设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灵魂所在,各学校务必结合学校实际,打造校本精神文化,以发挥其目标引领、价值引导、观念统一、情感激励和规范调节的积极作用,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结合学生实际,举办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现在,校园文化活动已引起了学校的普遍重视,大部分学校都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存在着层次不高、管理不到位、形式单一、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甚至是纯粹为活动而活动,不能真正取得实效。校园文化活动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特色,努力实现校园文化活动从单一的文体娱乐功能向导向功能、熏陶功能、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的根本性转变。如和平中学、福和中学、实验初级中学等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高,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可以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文学社、科技创新、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来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阳明中学作为特色学校,学生普遍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可以举办各项体育运动竞赛、艺术节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活动能力相对较为突出,可以通过丰富多彩、而且能够突出职业性和技能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发挥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增长技能,增进合作,如技能竞赛活动,暑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以及各类社团组织等活动。总之,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明确目标,保证实效,大力抓好特色活动,打造校本活动品牌。
三、结合办学目标,彰显特色校园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如和平中学、四联中学等老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培养了大批在各行各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打造“英雄”文化,激励学生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隐含的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让学校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福和中学是一所新办学校,应尽快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一个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学校,除引进高素质人才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抓好校本教研文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打造“名师工程”。__中学作为特色学校,必须在“特”字上作文章,打造学校品牌,办出学校特色。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
一、充分认识档案馆的独特优势,增强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责任感
档案馆服务未成年人教育,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方面,由于原始真实性是档案信息的特性和价值所在。档案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可以利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来见证历史,说明现实。现代社会各种信息飞速增长,信息的可信度难以把握,人们对接受到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容易持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档案信息的这种原始真实性就更显宝贵。档案馆利用史实材料开展宣传教育,与其他的教育方式相比,更加真实可信,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在我国未成年人教育体系中,宏大的教育主题比如国家、人类、世界等往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地域性的主题,如乡村、城市的内容比较缺乏。档案馆是集中保管区域档案资料的基地,是区域历史的载体。因此,档案馆在开展地方文化教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档案馆通过对馆藏档案资料的有效开发,增进未成年人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并使他们自觉地把爱家乡与爱祖国结合起来,焕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档案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档案馆的独特优势,增强服务社会,尤其是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责任感。未成年人教育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兴衰,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档案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未成年人教育责无旁贷。《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对服务未成年人教育也有规定“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同时,将未成年人作为宣传组织重点”。因此,档案馆要把未成年人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特色,面向他们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三贴近的原则.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运用档案馆中蕴涵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做好服务大文章。
二、丰富馆藏。夯实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物质基础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档案馆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档案馆要适应服务社会、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要求,必须尽快改变过去馆藏门类单一,馆藏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山东省档案局自2004年开始在全省发起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临沂市按照省局的部署,多措并举,在资源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在依法做好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强化了特色档案的征集。一是广泛征集该市革命历史档案。先后征集了“红色之旅”雕塑作品,临沂籍的老党员、老档案资料,孟良崮战役、沂蒙六姐妹档案资料,山东省政府和115师在莒南期间的档案资料等等,这些档案资料,丰富了我市馆藏红色文化资源,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二是广泛征集地方重大活动和特色档案。重点征集了重大活动档案,如临沂书圣文化节、中国临沂(首尔)文化周、“蒙山杯”全国摄影大奖赛、颜真卿全国书法大赛、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先进城市等重大活动的档案资料,生动地记载了我市城市建设历程;征集了反映地方特色的名人、名牌、名胜档案,征集了全国、全省劳模档案。如市馆的民间艺人艺术作品档案、苍山的蔬菜档案、临沭的常林钻石档案、郯城的银杏档案、费县的奇石档案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名人劳模档案则集中体现了名人劳模明礼诚信、勤俭自强、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未成年人树立学习的榜样、确立远大志向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
三、开拓创新,丰富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方式方法
档案馆要使服务真正走进未成年人的心灵,就必须改变过去“你来我查”的被动服务模式,开拓创新,扬长避短,走出自己教育方式的特色。总结各地的做法,档案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服务未成年人教育:一是举办档案展览。展览具有直接、生动、震撼力强等特点.是档案工作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该市多数档案馆都举办有档案珍品展或地方特色档案展、发展成就展等永久展览,市馆更是连续推出了“爱我沂蒙”大型展览、“红色之旅”雕塑展、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等.全部免费接待未成年人参观,已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固定场所和重要阵地。二是编辑出版档案通俗读物。针对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编写未成年人喜闻乐见并易于消化吸收的档案通俗读物。近年来,市档案馆本着立足馆藏、突出特色的精神,根据社会需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先后编辑出版了《临沂历史上的今天》、《沂蒙老革命的故事》、《临沂大市场指南》、《临沂吃住行》、《临沂办事指南》等编研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该市的发展历史、城市面貌。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未成年人了解临沂的第一手资料,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未成年人精力充沛,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组织城市历史资料考察、民间艺术品收藏、地方名人采访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互动机制,提高未成年人的参与兴致。与学校联手,创造条件,抓住时机,利用各个节日及入学、入队、入团、班会、团会、庆典纪念、假日参观、夏令营、红色游等机会开展集中教育。四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开展教育。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档案信息网站,向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介绍馆藏内容、定期公布档案,刊登档案史料文章、举办网上展览等,不断增进档案馆和未成年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档案服务的社会影响。今年,市档案馆与《沂蒙晚报》共同开展了“老档案背后的故事――老党员、老系列采访报道”、“城市记忆工程系列报道”和“临沂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故地重游连续报道”,并依托档案信息网站,把馆藏档案珍品搬到网上,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精心组织,在网上推出富有教育意义的馆藏珍品展、名人档案资料展、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图片展等档案专题展览,为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文化。
四、协调配合,壮大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力量
档案馆服务未成年人教育不能孤立地靠单干,而是要加强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工作载体,使之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笔者认为,档案馆应注重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协调配合。一是加强档案馆室之间的协调配合。由于档案馆接收的档案一般是10年前的档案.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加强馆室之间资源的整合,可增强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满足未成年人对档案信息现实性的要求。二是加强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的协调配合。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按区域设置的,这就使同一专题的档案信息可能会存在于不同地区的档案馆内。加强上下级档案馆之间、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各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之间的联合,实现馆际间档案信息的互相利用.互相补充,才能满足未成年人对档案信息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三是加强档案馆与博物馆、文化馆及图书情报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近年来.档案馆虽在不断地努力丰富馆藏,但仅凭一家之能,毕竟力量是有限的。博物馆、文化馆及图书情报部门。他们各自的信息资源既各具特色,又有所不同,档案馆加强与他们的协调配合,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才能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加强与团委、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利用这些部门的组织、宣传优势,扩大档案服务活动的影响,使档案服务更有组织、更有计划、更广范围、更加深入。
关键词:文化 载体 思想道德建设 价值体系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具有本自身特点的文化。校园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如何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扎兰屯市民族小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双赢”。
一、立足自身实际,准确定位多元集成科学发展
扎兰屯市民族小学始建于1943年11月,原名“扎兰屯葛根国民优级学校”。1987年,学校更名为“扎兰屯市民族学校”,学制改为九年一贯制,内设小学部和中学部。2007年10月,与沿河小学整合,迁入现址,并恢复民族小学的校名。民族学校的学生有25.8%是少数民族,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少少民族”。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深入挖掘自身教育内涵,激活民族教育潜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1.准确定位学校功能
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的内涵,着力在“求大同”与“求大不同”中寻求平衡点,建立以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以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以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树立文化多元理念
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民族教育校园文化多元、课程文化多元、课堂教学文化多元”的科学理念,并把德育作为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切入点,切实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强化“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意识,形成了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校园精神与民族精神相融并进、互动相长的生动局面。
3.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以培养少数民族后代为己任,学校着力在积淀丰厚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人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民族基础教育龙头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诚信、乐学、全面发展、热爱生活的好学生。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获呼伦贝尔市、自治区和国家级表彰奖励,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千余人次获国家、区、盟级奖项。
二、着力在“求大同”上下功夫,强化共性特征
民族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作为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民族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当前,改革开放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因此,必须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时刻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
1.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坚持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发展服务,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为指导,提出了“团结、务实、创新、发展、和谐”的校风和“立德树人、志存高远”的校训,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厚德、博学、合作、和谐”的学校人文精神。通过设计征集校徽、校歌,开展班花、班训的评选活动,激发了师生进取向上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学校坚持倡导教师入校“四进”,即,把责任带进校园,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倡导学生入校“四声”,即,课上课下有朗朗的书声、甜美的笑声、健康的歌声、文明的谈话声,确保校园文化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2.营造学校文化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校园文化环境改造工程,增设游乐场所,建立植物园,形成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环境,起到了景中生情、情中养性,环境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应该是一幅立体多彩的画,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还重点抓了“三项文化建设”。一是建文化墙。在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言、人文警示语以及学生自创书画作品,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二是设文化角。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建立图书角、文化角、绿化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三是开文化室。规划设计出卫生室、心理辅导室、音乐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十个活动室,全天候向广大师生开放,倡导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
3.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有效的重要载体。为了达到“用制度强化,用文化内化”的效果,学校完成了《民族小学规章制度建设汇编》,并经过党支部、教代会和教职工大会讨论、修订、完善后全面实施。并强化制度的执行,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同时,由校党支部牵头,注意加强平时学习,从思想上形成共识,使制度的执行成为“抓过程强管理、抓内化重自律”的过程,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营造了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校园氛围。
三、着力在“求大不同”上下功夫,突出民族特色
作为民族学校,在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围绕发挥民族学校的潜在功能,传承和推动民族文化,学校做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以“四色校园”创建为载体,强化民族学校特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新思路,校园文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效果。
1.建设墨色校园
为了让学校充满墨色、书香,学校在走廊设立了学生“涂鸦墙”,在教室、图书室等悬挂学生创作的美术、书法作品等;定期组织开展民族书画大赛,民族诗歌朗诵会,民族语言演讲等活动,为各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让“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走进了校园,来到了学生身边,使弘扬国学奠基人――孔子的文化精神在校园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构建读书互动平台,通过“读书笔记”、“好书推荐”等形式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提升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家庭共建活动,广泛开展“亲子共读共记”活动,通过家长帮助孩子、孩子带动家长,建立沟通机制,使校园文化得到有效延伸。
2.建设红色校园
扎兰屯是进入大兴安岭的军事重地,抗联时期,许多英雄儿女抗击外力侵略的事迹在雅鲁河两岸广为流传。为了深入挖掘抗联文化,找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点,民族小学深入开展了“红色校园”创建活动。精心建设了学校德育活动室,把革命历史、抗联历史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唱红歌”、“颂红诗”活动,加大的增进了全校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同时,充分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邀请少数民族老模范、老党员等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假期开展“红色游”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到中扎兰屯博物馆、东铁路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学习,寻找英烈足迹、了解英雄事迹,祭奠先烈,缅怀革命先辈,教育学生珍惜现代美好的生活。
3.建设绿色校园
草原民族是崇尚自然的民族,是注重生态和谐的民族,草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承载着数万草原儿女的关注和呵护。为了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意识,学校以“建设绿色校园、爱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开展了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草原森林生态摄影作品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深远、宁静和厚重;通过开展远足、郊游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阳光下,感受大自然的温馨、和谐。同时,在校内开展“我为校园添抹绿”活动,教学生植树、种草、养花,并鼓励学生在校、在家开辟自己的“试验田”,种植绿色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写观察日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建设彩色校园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和“民族文化精品进课堂”等活动。实施“双语”教学,定期组织民族校本教研活动,并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专项教育,列入学校课程。定期开展“民族时装秀”,参观少数民族风俗特色展览;将民族舞蹈融入儿童广播体操,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课间操;举办民族歌舞、绘画兴趣班和文艺队,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配合礼仪教育,开展了“民族文明礼貌用语大家学”、“民族文明礼仪规范大家做”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共学共做中,使各族学生增进了交流、学会了合作。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一、前言
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我国现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通常会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知识“死板”不灵活,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性弱。就生源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比较复杂,在国家采取措施降低文化课程录取分数提高艺术专业录取率的情况下,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艺术类专业,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基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扩大招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资源不足,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质量迅速下降,给原本存在不足的专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就有待引起重视的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更加困难,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力度。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调研
(一)调研内容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祖国文化、所学专业、社会责任的了解程度,透析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意识,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提出解决方法,根据开设课程的特点,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调研反馈
从调查中发现:(1)60%的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兴致表现为一般,但从年级对比来看,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或者社会实践的介入,大三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关注度达50%以上,相比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其更多地去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案例。(2)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有52%的学生选择为一般,但从年级来看,随着阅历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相对低年级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的兴趣有所提升,但幅度不太明显。(3)作为中国人,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耳濡目染,因此,75%的学生对此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调查数据来看,无论是在年级分布还是了解程度上,都呈平行发展趋势,且只基于表面,当细化到具体文化元素或特征时,有70%的学生对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理解。(4)各年级学生的爱国情怀较深厚,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歌曲或者纪念日也耳熟能详,特别是91%的学生表示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但在深入问到具体有关爱国主义情境中的代表性元素或特征时,各年级学生的理解程度仍不够全面,能说出5种以上元素的学生大一占比27.5%、大二占比37.7%、大三占比31.6%,可能来自受教育的程度或者是所处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5)62.4%的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专业特长,很好地定位自己,但是在沟通表达方面较弱,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出负增长趋势,善于沟通的学生大一占比44.7%、大二占比43.9%、大三占比42.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封闭自己,不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反而更愿意选择闷头苦干。(6)大部分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愿意去开拓其他知识领域,他们基本都带着理性的头脑去思考,都会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对自己专业领域精细度即精益求精的态度(占比18%)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度(占比22.4%)的把握程度仍远远不够。(7)有31.7%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27%的学生是为了好找工作,12.9%的学生取决于父母,仅有8%的学生是为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占主导地位,利己思维的存在,对于理想信念的宣传不到位。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随着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与社会实践接触的增多,高年级学生确实比低年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但只有30.9%的学生能够领悟专业的内涵以及社会价值。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仍有学习没有兴趣(20.6%)、受挫抗压能力较差(11.9%)等问题存在。进入大学就应该尽早规划今后的道路,从调查中发现有9%的学生还没有进行规划,特别是大三年级的学生占比5%,说明理想信念的教育没有全面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没有期待。(8)目前,集中理论授课(76.8%)和理论作业的布置(75.5%)为主要的授课和课后反馈形式,其次是小组讨论(47.9%)和实践教学(46.3%),课程设计占比64.1%,但是团队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形式比较少,认知与实践无法有效地衔接起来,无法激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有些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调研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分析主要采用SPSS26.0对所收集的样本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为了检验所得数据的质量、内在一致性和可靠性,采用α信度系数法。信度系数0到1之间,0.9以上表示信度良好;0.8到0.9之间说明能够接受;介于0.7和0.8之间说明有项目需要修订;信度如果在0.7以下说明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有待加强,有项目需要抛弃。该问卷总体α信度为0.837,每一项的信度均高于0.7,说明整体的信度良好,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为了验证问卷调查的结果能够进行因子分析,故运用SPSS26.0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以说明因子间具有相关性。KMO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而数据显示,KMO为0.878大于0.7,巴特利特球信度检验显著性为0.000,说明数据之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后续的因子检验。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交融,由于各种思潮的涌入,高职设计专业学生对中国优秀案例缺乏关注,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案例中。他们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定的传统文化认识,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深挖其内涵,不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将其传承和弘扬。2.虽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责任感淡薄,不关注国家现状,不了解社会热点,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态度。他们基本是独生子女,一方面被父母保护得较好,自身受挫力较差,在实践过程中缺少磨炼,依赖性较强,往往听从父母安排,所学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只要毕业拿个文凭好找工作,没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打算;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强,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善于表达,有较强的利己思维,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3.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适应性和技术应用性的统一,可是往往课堂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缺乏社会真实项目的引入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单薄的理论讲解和理论作业,使学生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四、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效果的对策
(一)将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德育情况不够普及,对于国家层面、精神层面、价值层面的内容未有太多涉及,虽然学校有开设思政课程,但是针对面比较狭隘,授课内容专一化,因此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不同类型的课程教育教学中。将思政工作贯穿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目前,不少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调查发现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有些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没有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应遵循的原则出发,制订可实施性较高的教学改革方案。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
教师需要结合所教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社会实际案例,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真正做到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充分体现。例如,在设计课程中,可将抗击疫情的场景融入其中,吸引学生参与到相关资料搜集中,认识到我国人民齐心协力,不畏艰难,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爱国激情,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只有在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避免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关键。思政内容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中,能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效能,进而达到育人功效。例如,在家具设计课程中融入中国明代家具所颂扬的简洁质朴、结构优美乃至现代新中式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等方面的内容,在保证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又在不经意间促进学生以人为本、工匠精神的道德素养的形成。
(三)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遵循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思政元素融合方式,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课教学。以设计类课程为例,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革命内涵,将其自然引入专业知识教学中,让学生交换想法,各抒己见,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彼此的交流互动,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红色经典的认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宣传和发扬。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能准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顺利成长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五、以“手绘设计实训”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一)专业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爱学习、爱专业、爱学校的“三爱”情怀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其具体做法与思路是:以建设校园文化为主旨,将校园手绘明信片的设计融入项目式教学中。在校园里进行调研。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深入调查,记录下美好的校园风光。体验集体生活、感受教师的谆谆教导,感受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借助专业特长,对校园视觉特征和元素开发进行补抓,在认识校园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了解视觉的特点,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照片资料的搜集,分组对学校的风景、人物、美食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表达,使学生发现专业的价值。通过对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去深化设计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成员对样品的反馈,发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验证创作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以校园明信片的外延作进一步思考,推广学校的特色文化,使学生感受劳动生产过程,懂得天道酬勤,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的价值。
(二)改革教学内容
“手绘设计实训”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实践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专业负责人从专业技能的层面对企业、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要的技能,从需求方的角度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另外,课程负责人组织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确定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入。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活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如在本门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校园明信片设计方案”为中心,将校园调研、设计元素提炼、可行性验证、草图绘制、后期效果处理等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分发,将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课程思政的内容应用在本门课程中,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推广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四)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手绘设计实训”由校园明信片方案设计、草图绘制、后期效果处理、明信片打印出图四个项目构成。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项目工作任务案例设计为核心,辅以相关专业知识,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校园明信片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设计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六、结论
思政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情况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思政元素在学校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为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措施,要将思政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陕西青年,2019(11).
一、基本情况
郾城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朝建立古郾子国,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置郾城县,2004年漯河市区划调整郾城县一分为三设郾城区。在郾城历史上发生过刘秀郾城搬兵、裴度郾城伐蔡、岳飞郾城大捷、郾城战役等历史事件;这里出现过许慎、陈实、范滂、公孙大娘、赵伊坪、苏进等历史名人;郾城区境内的“许南阁祠”是海内外学者的向往之地,北宋“彼岸寺经幢”,清道光年间的“八角硫璃井”、“镇河铁牛”,以及新时器时代的化身台遗址,五千年前龙山文化中期的高台建筑郝家台等人文景观,显现出郾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区现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郝家台遗址和彼岸寺碑),省级7处(裴城洄河石拱桥、文庙大成殿、许南阁祠、裴城遗址、城高遗址、凌云台遗址、特授郾城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鲁碑),市级5处(化身台遗址、裴晋公祠碑、镇河铁牛、赵伊坪故居和革命烈士陵园)。近年来,郾城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⒙糜我抵哺于历史文化、以保护促开发的人文历史游发展思路,使全区的旅游业从无到有,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兴国寺、府君庙、彼岸寺经幢、许南阁祠等一大批优秀旅游景区景点,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旅游收入超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措施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发展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了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等各项机制,明确了区直各部门的任务和职责,形成了工作合力。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跑步进厅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性项目资金。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市场化运作等方式,鼓励和吸引民营资本介入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项目开发,拓展资金来源。近年来,共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772.5万元,引进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三是提升服务水平。严格执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条例,不定期对景区及其它旅游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排查,广泛开展旅游接待点选荐评定、A级景区评定和创建文明景区(点)等活动,规范行业经营和服务行为,促进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打造“三个品牌”,加快发展进度
一是打造古文化品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彼岸寺碑的碑身保护工程,启动名人塑像群、名人字画碑林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着力丰富景点内容;以许南阁祠为依托,打造了由282块石碑组成的《说文解字》碑廊景观,大力弘扬许慎文化;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进行修缮,进行了孔子儒家文化布展。初步打造出了以许南阁祠、彼岸寺碑、文庙大成殿为主的汉字文化、石刻文化和儒家文化游。二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形成了以赵伊坪故居、烈士陵园为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游。2012年,对几近塌陷的赵伊坪故居进行了修缮保护。同时,邀请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栏目组一行前来拍摄宣传教育片,有力提升了郾城乃至漯河的知名度。三是打造宗教文化品牌。在做好道教场所城隍庙及府君庙景区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投资4000万元,对兴国寺大雄宝殿等建筑进行了重建,并对兴国寺的传说故事进行了挖掘和整理,扎实推进化身台兴国寺建筑群项目建设,形成了以兴国寺、府君庙、城隍庙为一体的宗教文化游,为把我区打造成为漯河及周边地市的宗教文化中心奠定了基础。
(三)深挖民俗文化,丰富发展内涵
特色民俗文化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始终坚持将保护、传承、推介特色民俗文化作为丰富文化旅游业发展内涵的重要内容。一是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组织文化工作者对全区各乡镇实行分片包干,拉网式排查,严格做到不漏村镇、不漏项目、不漏线索,确保全面、准确掌握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先后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2万条,立项245条,照片260张,录像13个小时。二是认真做好传承发扬。为杜绝优秀的非遗项目失传,我区加大对非遗项目资金、道具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组织民间艺人加强对传承人的辅导培训,并推荐优秀非遗项目到省、市进行展演比赛,如孟庙何庄青龙舞,在原表演人员均为中老年男性的基础上,又培育了一支女子舞龙队;东关双狮舞培养出了青年继承人近二十名。三是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对极具民俗特色的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的民间艺术进行整理,积极申请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目前,全区共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15个。同时,以民间艺术节、民间绝技绝艺展演、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的举办为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有效增加郾城旅游的知名度,有力地带动了全区旅游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区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历史文化景点建设缓慢、开发深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多数达不到旅游业发展要素的要求。二是历史文化景点小而散,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为各景点参观活动范围小,浏览活动时间短,且景点之间距离较远,缺乏便利的公共交通条件,“人文历史游”品牌缺乏吸引力和带动性。三是许慎、岳飞、冯玉祥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知名度相当低,是制约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需要规划先行,统筹开发。但目前我市尚未形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造成以县区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各自为政、品位不高、功能不全等共性问题。二是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前期投入大,收效速度慢的产业。由于区财力有限,再加上文化旅游开发工作还未形成依靠合理政策引导、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金补充、招商引资资金助推的良性发展模式,致使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缺乏动力和后劲,难以形成规模。三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包装宣传不到位。历史名人事迹及历史古迹对内对外宣传不到位,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缺乏,致使游客接待量不足。
四、意见和建议
1.建议市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工作,建立《漯河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规划》,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引导、合理开发,尽快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2.建议市政府尽快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涉及土地、财政、规划等,牵涉面广,需要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建议市政府牵头,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县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确保县区旅游业健康发展。
九渡河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策略上实施着他的“三区两轴一枝花”的独特战略,挖掘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把九渡河镇建设成:文化艺术的平台与形象展示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以山、以水、以长城和万亩古栗树森林穿越赛为北京,形成了绿色生态园的独家梦想的西部旅游风景区。
注重历史文化整合旅游资源
每当走进美丽的凤凰驼、险峻的鳞龙山、巍峨的大羊山……她体现着:九渡河挺拔的身躯;滔滔的怀九河、清灵的灏明湖、明净的金汤湖是九渡河靓丽的肌肤;穿境而过的明代古长城是九渡河坚韧的脊梁;全镇旅游资源有12大类,20多个亚类,有山、水、洞、树而著称的自然景观;以古长城、古庙宇、古塔、古陵墓、古石刻而著称的古文化景观;以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观光果园和欣赏特有的山村民俗风情;闻名于世的怀柔板栗,唐代被定为贡品,辽代曾设专司――“南京栗园司”管理板栗生产。由于九渡河是怀柔板栗的主要产区,怀柔板栗因品质优良,历史上一直被选为贡品。清《日下旧闻考》记载:“五方皆有栗,惟渔阳(汉代所称怀柔)、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是一年种百年收的“铁杆庄稼”。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栗子与莲子相媲美,说栗子“其仁如老莲肉”。清朝慈禧太后为了延年益寿,经常食用栗子面窝头。
科技兴镇发展新农村
发挥科技优势,促进研发基地建设。按照区域规划和功能定位,努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实现农业园区向旅游园区转变。目前,有鳞象科技园、北京大气广延环保设备研究所、北京天威瑞恒超高压电器研究所等,不少多功能农业机械研究所和科研机构都先后落户九渡河,他们的目标是把九渡河镇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成为怀柔西部的硅谷。成为形象展示和招商引资平台。
整合资源,注重引资。首先,盘活闲置空间。利用撤并的黄花城中学和闲置的承泉钢管厂,今年引进了两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其次,拓展新的空间。利用3000亩沙荒地,通过土地流转,采取村民自建方式,探索发展企业的新途径,解决九渡河镇工业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再者,用好共享空间。利用区政府关于北京雁栖工业开发区资源共享政策,引进符合开发区功能定位的项目,发展镇域工业。近三年,工业招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业总量突破2亿元,实现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使农业嫁给旅游业,实现农游有机的结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与时俱进发展主业。镇党委书记夏占利说:“首先,突出主业。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000亩,栽植板栗31.8万株,板栗高标准生产示范园建设1000亩,密植园高接换优600亩,板栗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年产优质板栗300多万公斤;其次,改造和利用野生资源。嫁接山杏1500亩,栽植、嫁接大枣25000棵,建设果品特色村3个;另外,实施科技兴农工程。采取科技入户、技术培训、信息、成立协会等多种方式,围绕‘绿色无公害化’管理,引导栗农对板栗实行科学管理,使果品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干鲜果品年总产量达到1100多万公斤……”他兴致勃勃地描述着他们的发展前景,还情不自禁地做着手势,真不忍心打断他的话。
发展特色文化带动旅游经济
镇党委书记夏占利说:“尤其横亘镇域12.4公里的黄花城长城,古长城是九渡河镇旅游资源的主体。她建于明永乐年间140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成祖建都北京后,将陵寝设于昌平天寿山之阳,黄花镇在天寿山之北,此处长城不仅守卫着京师的北大门,而且是护卫明皇陵‘十三陵’的重要门户。该段长城为石条结构,雄伟险峻巍峨古朴,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这段长城与所在地势相结合,构成了十分险要的城防要塞。其中‘十八蹬’又是长城的奇险精华,这里巍峨陡峭长城依山攀崖,宛如升龙跃云端。当地民谣说‘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碌碡滚三天’,足见其险啊!”是啊,记者已是第5次走进九渡河了,每次走进九渡河都有不同的感受。
记者了解到,九渡河镇的18个村,村村有古树、古寺庙、古墓葬遗址等。比如说,红庙村是清初看守皇室墓的人住的地方,村西有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所封的一等禄大夫金声遥夫妇墓;东宫村有清代皇帝义子张茂墓;撞道口村有“镇虏关”;西水峪村有明代所建的西水峪堡;二道关村有元末明初道教信徒所建的火门洞石塔;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鹞子峪城堡;白云川古道观遗址;九渡河村有九神庙、游觉寺、东庵庙、天齐庙和白云寺;局里村曾是宝钞局,是铸钱的地方;黄花镇村早在公元525年北魏时就称黄颁谷;金代形成固定村屯,元代设置黄花镇千户所;团泉村唐代所建的文殊寺遗址内有树龄600年多年的古槐,为怀柔区境内冠幅最大的一株,是一级古树;名木庙上村是怀柔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按照区域规划和功能定位,努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实现农业园区转向旅游园区。他们的目标将此镇建设成:京郊的西柏坡,红色旅游基地。
九渡河的天然水质(矿泉水),自然景区:水景、山景、石景、洞景、树景等;古长城、古庙宇、古塔、古陵墓和古石刻等文化资源。
体现特色文化发扬民俗旅游。发展民俗旅游业是九渡河镇产业富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九渡河镇大旅游格局的重要板块。几年来,他们按照政策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发展民俗旅游专业村达到8个,发展民俗专业户达到612户,民俗户总数占全镇总户数的1/10,是三年前的8倍。民俗村形成了:绿色采摘观光果园与丰富的民俗风情园;宗教朝觐、健身益寿、探险觅奇、度假休闲、科学考察、娱乐餐饮、民间商贸等多种旅游形式。
建设怀柔西部绿色生态富民长廊的战略是:环境优化摆在首位,强化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树立“发展是心”、“环境是金”、“客商是亲”、“市场是君”和“调整是根”的思想;树立“产业富民、就业富民、生态富民”的思想;树立“开发强镇、开放强镇、引进强镇”的思想。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另外“贫困”也是山区的资源。让城里人认识山区的农民,请城市人来山区观光绿色采摘园区;引城里人来山区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养殖、垂钓、采摘、观光等;引导城里人走进山区、感受山区、奉献山区,使山区的“贫困”资源达到升值。
农副产品转向旅游商品。“栗子一穿,收入翻番。”讲的就是(把板栗像烤羊肉串一样烤熟)烤板栗。比如,餐饮特色有虹鳟鱼生吃、烧烤,鲟鱼八吃,还有杏仁宴、板栗宴、蘑菇宴、山野菜等特色农家饭等。
传统养殖转向特色观赏。囿于怀九河的保护和涵养,传统的规模养殖已不适应九渡河镇的发展,他们将重点建设特色动物观赏园,供游人出资喂养。
传统农业转向现代文化平台。此镇创建了书画展览、诗歌笔会、农副产品展卖、资源推介及秧歌等民俗风情表演活动的基础产业基地。
山区自然资源转向旅游观光资源。明清万亩古栗树森林穿越赛北京。全镇种植板栗树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九渡河镇推出了认养明清板栗“城乡手拉手,‘四认’齐步走”活动。“四认”,即认知、认养、认助和认购。认知:为市民提供认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机会,使青少年了解干鲜果品、农作物的生长、管理、采集的过程;认养:即农户把小块土地、果园以租赁或其他形式交给城里人管理,由其亲自进行耕种、管理、采收;认助:即通过民俗接待,使游客与农户间,特别是与低收入户之间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认购:即农户对游人购买各种干鲜果品、土特产提供帮助。
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农村经济
引导农民提高技能发家致富。近年来,九渡河镇开展了“推进农村城市化,共建和谐九渡河”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推进城市化,我来打先锋”活动;在村干部中开展了“推进城市化,谁是真英雄”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推进城市化,保持先进性”活动;在群众中开展了“推进城市化,致富长本领”活动。通过此活动,使全镇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都积极向上建设新农村。
普及法律与德育人。九渡河镇的宗旨是:“和谐社会,一是德治。该镇要求全面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群众中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新时期道德规范。纲要要求党员干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作为衡量党员干部道德水准的根本标准。二是自治。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村民组织的本质特征。《村民自治章程》是各村的小宪法,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应该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来规定。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实际,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修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并使其体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和很强的操作性,为中心工作服务。“以制治村,长治久安”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工作准则和目标要求。三是法治。教育农民不断学法、知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一切依法而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做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来体现北京怀柔西部绿色生态富民长廊的环境美。
链接
艺术家眼中的九渡河: 绿色长廊艺术家的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