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

第1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8-01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化学1、化学2,王祖浩 主编,2007,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2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

1.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1.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①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②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

1.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3.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1.3.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2.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2.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参考文献:

[1]秦炜炜.《国际教育技术学家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与看法》.[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08—04.

[2]包训成.《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讨》.[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37-03

第3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再到成为一名科研员,回眸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的成长历程,其实是我对教育和教师的良心不断认识的过程。我带着满满的青春走进校园,带着知识给我的自信走进教室,带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责站在三尺讲台。岁月如梭,长久不变的教与学的模式占据了我教学生涯的大部分时光,学科知识的生动和浩瀚与学生的排斥与无视产生的强烈反差及美育的终极目的,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彻底失落,让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和无助。站在课堂上,我更像一个布道者,有着满腔的真挚和满怀的忧郁。看了无数遍的《放牛班的春天》,我希望自己成为马修那样的老师,去唤醒像皮埃尔那样的孩子。我还和学生们一起看电影《凡高传》、《罗丹传》。为了上好《故宫》这堂课,我特地用放假的时间重去故宫实地考察,以求知识的准确,但这些都不足以使我作为教师和他们作为学生,对美术课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变化,这是学科教学的突出问题和瓶颈所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高、更深层面的思考、实践和探索。

二、对理念和理论的学习,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的阶段,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更新知识和改变旧有观念。我首先进行了自我教育,查阅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关于新时期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师如何提高职业素养的书籍,同时借助到发达省份向大学的专家教授系统的学习理论课程,使我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维,并基于新课程的理念初步形成了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体构想和设计,确立了关于《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中学生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小课题研究的课题。

三、整体的策划和系统的思考,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

1. 搭建研究的整体框架。一切的开始首先需要系统的策划和设计,这些完全基于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环节,我做了大量的前期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如何分组是公平合理的、学生能够喜欢和接受的、奖励的量化设计和如何奖励、设计制做各种评价表格、奖励情况记录单等等。

2. 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美术教学有学科的特殊性,适合大胆改革,根据这一特点,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通过以主题研究、动手实践、欣赏评述、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等几个课程模块将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串连在一起,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对学生动手、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新要求,这期间我根据学校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设计了一组将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主题研究型课程,包括《我为学校设计未来》、《我为学校设计壁画》、《我为学校设计校徽》。

3. 变革上课模式。每节课学生将课桌组合在一起,以固定的划分小组的形式来上课,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与领导的能力,提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不同优势的学生担负不同的任务。实验比想象的进展速度还要快,很多时候是学生的进步反过来促进了我进行课题研究的速度,通过实验我发现,过去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应试教育最重要的缺陷之处和问题所在。

4. 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角色的彻底颠覆。我改变以往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前一节课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提前预习、小组课成员课前交流与研究、分工协作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我的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我开始更多的是一个学习任务者、学习与研究的组织者、评价者,其它大部分工作由学生秘书来协调和管理,学生秘书实行竞争机制,这就给学生中创造了公平竞争、能力培养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学生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自主管理、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也学会了试着表达友爱和善意。学生们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结果都超出了我的预料。在这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全面激活,也激活了他们对学习的喜爱。其实,要改变教与学的模式,只需要教师改变一下教学思维的模式和角度。

5. 改变评价模式。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学流程全方位、多维度的配合与支撑。在研究初期,我便设计了《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记录表》和《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评价记录表》,通过应用这种评价记录单,使学生有了具体的可追求目标和方向,有了对荣誉的想往,同时也使我能即时了解、追综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能力特长和进步阶段。可以说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小课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激励学生寻找自我、发现优势、建立自信、超越自己的良方和魔杖。

6. 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的记载与管理。

(1)通过教案体现小课题研究。在教案的设计上我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内容写的少了,一节课的教案只有短短的几条,但是这是在对课的大量的设计、设想和细心准备之后,实际上在这简单的背后,背后是大量看不到的工作。在考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花费了甚至几倍于常规课的思考时间,在教案中我会记录对课的思考、反思和发现的新问题等等。实际上它侧面记录了研究的经历和我作为研究者的心理历程,有了思考的厚度和研究的痕迹。

(2)保留每一堂每一给学生的作品。

(3)保留每一节课的学生评价表和研究性学习小组评价记录表。

(4)保留每一张学生和同事写给我的字条。

(5)注重即时的记录我的小课题研究的心理历程和感想、随笔。

第4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第5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数据结构 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成为国内和国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相对结果而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更注重教学过程,其强调的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完全摒弃“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数据结构”不仅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等其他核心课程的先行课,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中地位非常重要。同时,数据结构又涉及较多的概念和算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该课程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实践中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教授本科生数据结构课程,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为显著的效果。

1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是在素质教学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该方式实现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应用知识的独立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也促使学生体验探索式学习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也改变了传统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1]。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其主要有探究性、过程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2]。

1.1 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与传统的讲授法不同,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探究性,学生不简单是知识的接受者,该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2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相比结果而言,研究性学习更重视过程,而结果显得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锻炼了的实践能力,并且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

1.3 研究学习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都体现了开放性,教科书上和社会上的各种内容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选题十分宽泛。再者,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也不强调学科分类,可以是任何学科,也可以是交叉学科。

1.4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尤为重视实践,这不同于一般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学生要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也不是获得某些知识的记忆,而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学习到的能力。

大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开放性思维,有利于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拓展了传统课堂,不以知识的学习为目的,在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科研,在高校教学中应用和推广研究性学习有重大意义。

国内外一些大学已经开始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我校也在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部分高年级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具体叙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数据结构课程上的应用。

2 教学模式设计

2.1 教学目标。本课程具体教学目标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理解课程中基本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各种数据结构的概念、内容,还能使用数据结构和基本算法解决特定的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2 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为实现数据结构教学目标需要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多种基本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这里主要使用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综合使用这些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数据结构去解决实际问题思路和方法,下面详细叙述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

首先使用讲授法,介绍本节需要掌握的课程具体知识。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不能简单像叙述教科书式的“空谈”,应该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配以合适的动画演示,让数据结构课程中许多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数据结构课程中许多抽象的概念可以找到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栈的概念可以用洗碗的例子讲解给学生,先洗好的碗是放置在最下面的,盛饭时最先使用的是最后洗好的那个碗。教师要以这些最贴近生活的例子讲解给学生,往往学生最容易接受。学生只有充分理解课程中的基本知识,才可能使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然后使用范例教学法,教师对精选出基础的范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最后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要参照这个范例的题解过程进行,所以范例讲解一定要细致,以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最小生成树一节中,可以以俄罗斯向我国输送天然气为例,让学生设计天然气管道路线图,逐步指导学生使用最小生成树方法寻找最短路径,以节省成本。这样的事实例子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印象也更深刻。这个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既让学生巩固和复习了上一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又为接下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

接下来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以协助的形式完成任务。这个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完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所以任务的难度一定要适度,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要在教师的掌握中,以便及时给予指导。

如果布置的任务有一定难度,完成任务环节可以加入讨论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进度,在适合时机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讨论教学方法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完成任务,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阐明自己思路和疑问,并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3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关键因素

3.1 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的转变,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一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教师观念上的转换。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成为“编剧”,教师要将教材上的知识叙述,转换为适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内容。教师还要成为“导演”,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课堂教学,赋予学生主体的角色,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教师要掌控好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进展情况。

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变化,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中,教师要有相应的指导方法,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实施的重要因素。第一,教师要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要学生充分理解该问题;第二,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思考问题,试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搜寻需要补充的知识,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查寻资料的正确方法和渠道,直至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组织分工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否对课程有兴趣和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保证研究性学习课堂效果的关键。因而,在课堂引入问题时,一定要用多种形式化的内容展示给学生, 尽量少的抽象枯燥教学内容,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很多基本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例子,把这些内容用动画、图像、图形等多媒体形式演示给学生,大大增加直观性和信息量,学生最容易接受,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还可以试探加入一些学科前沿的课题内容,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当然这些前沿性的内容也可以推荐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课堂外拓展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的视野扩宽,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相结合。

3.3 教学资源整合。课程建设方面,重新制定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院系网上存放了课程的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并共享给学生,为学生开通专题论坛,学生可以在论坛上提问和讨论,教师可以在论坛上提出和回答问题,以满足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需要的教学资源。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和传统课堂相比,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保障教学过程正常进行[3]。

4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发现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能够较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还要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之一就是赋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4]。

4.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灵活,讲授法、范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的结合使用,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改变原来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不是那么单调枯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初步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基础后。让学生由问题切入,要求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教学不简单是知识传授,还要锻炼学生使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科学研究也是使用已有知识,针对未知领域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大大扩展了课堂教学[5]。

4.4 更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更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类似于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交流比传统教学中有更多的交流,更大限度发挥了教师的作用。

5 结束语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对后续课程重要影响,将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引入到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高等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元晔,谭件伟.高等教育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6):144-147.

[2]候小静,石念峰.数据结构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2010,6(4):914-915.

[3]布辉,刘冉.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J].2011,7(3).583-585.

[4]罗俊丽.构建信息化课堂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J].科技信息,2013,6:280.

[5]李静.研究性学习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12):222-223.

第6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数据结构;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222-02

0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与计算机各门主课都有密切联系,具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同时,《数据结构》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基本课,其内容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数据结构》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①理论性强,学生理解难;②单一的教学手段,限制课堂教学效果;③理论教学与实用脱节,给学生造成误解。

笔者最近几年搜集了国内有关《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资料,很多研究者提出要改革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另外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观点对推动数据结构教改有积极意义,但这些研究大多数只研究单一的教学手段。“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情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在研究性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在研究性学习理论指导下,对《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目的在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1教学思路和方法

笔者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数据结构》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的课程——《数据结构》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在教学中既考虑到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考虑到当代高校大学生实际需要,采用如下教学方式:

(1)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消除“知难而退”的情绪。《数据结构》课程内容比较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强,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除了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

(2)在研究性学习理论指导下,综合采用多种手段、教学策略,尽量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数据结构》课程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是不适合的。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算法设计时,配合多媒体,再加上一些板书,讲解得会更详尽、更清楚,学生也更加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3)引入工学结合理念,利用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做项目的亲身经历中掌握数据结构中的多个概念,让学生对数据结构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数据结构》课程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而这些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但是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实验课时普遍不足。并且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验证性实验内容占大多数,缺乏对应用问题的解决,学生通常在实验课之后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认为《数据结构》课程的应用价值不大,从而采用消极的态度学习这门课程。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项目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课中感受到真正学到了知识,切实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4)把竞争协作机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对全班同学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形成组内协作、组间竞争+协作的学习氛围。每次实验课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上交一份实验跟踪表,这样做可以让老师更清楚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学习。

(5)综合采用各种方式考核学生的知识理论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整个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比例为2∶3∶5,适当提高了实验课的比重。如果学生的实验成绩不及格,整个课程的成绩就直接记录为不合格。平时成绩主要考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出问题较多、参与讨论较多的同学,平时成绩加分。

2研究成果

目前,笔者所在的研究组已创建了相应的教学网站和试题库,建成了装备优良的科研基地,建成了相关实验室。尤其是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显著提高。在教学中采用的实训项目均来自企业的工程实际,通过产学研横向科研项目为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平台。

研究组对于该课程的研究得到了校科研处、教务处、教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为该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氛围。《数据结构》课程于2007年被学校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得到了学校的有力支持,研究组已开发出《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站。

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站满足了网络资源内容的科学合理性、可更新性等要求。网站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站系统查看教学队伍情况、课程概况、教学资源等内容。

(1)教学队伍介绍模块:学生可以从该模块中了解到整个教师队伍情况,包括人员构成、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老师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情况以及师资培养情况。

(2)课程描述模块:学生从该模块中可以了解到本课程的发展历史沿革、 理论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效果方面的内容。

(3)教学资源模块:该模块是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主要信息源,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教学课件、 课堂录像、 实验指导、 作业习题、 参考资料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环境。

(4)自我评价模块:该模块主要供教师队伍使用,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该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课程地位、 目前存在的不足、 课程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并可以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常用的动态网页语言有多种,其中JSP(Java Server Pages)的应用范围广泛,性能突出,应用前景较好,并且使用JSP技术将内容的生成和显示进行分离比较容易。基于JSP技术的优势,《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站系统采用JSP技术进行开发。

把研究性学习理论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讨论式、参与式、协作式等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并有相应的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教学观对大学教学意义重大,能引导课程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具体体现在: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学不仅可以达到使学生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当前知识创新的要求。

(2)研究性学习促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如观察教学法、调查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教授法。

(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由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所决定的,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

(4)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而不再是老师。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教师抽出更多时间改进教学,关注自身发展,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请教老师。学生和老师处于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这样做有利于重建教师的威信和建立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4结语

研究性学习教学观对大学教学意义重大,能引导课程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笔者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数据结构》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不仅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对同等类型的其它专业的理工科学生都有着指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既遵循了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又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实际需要。

第7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

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数学学科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个学年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

1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

小学数学教师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多数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教学方式,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等能力较差;数学课在初中阶段被视为副科,主科老师和家长都不希望副科课程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课时少,课程紧,课堂上如果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了,教学任务就完不成等等一系列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们课题研究及实践很不顺利,进展很慢,没有取得预期目标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要进一步引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不能因为班额大、学生不重视、不便于操作而放弃改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因对成绩的重视而忽视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2 在实践中要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由于前期做好了专门充分的理论学习,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我们课题组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在开展课题组学习活动时,还将所看到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比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3 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

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组长及时拟定了本组的实验计划,明确了本学期实验的重点、要求与进程,然后各组员再根据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在课题实施之前,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的时间,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数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 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本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我们实验教师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各种教学实践模式,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价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方法、概念及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成效。以及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向课外延伸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4 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

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们制定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设计了活动记录表格、教师指导教案等。

5 认真组织教研活动

第8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案例探究性探究性实验

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我们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启迪创造发明、全面提高素质等方面要明显优于"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但是,时至今日,走进我们的课堂,"接受性学习"的方式仍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1)误解"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目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搞科学研究,只能在少数优秀生中开展。(2)有的虽然没有这些认识,但不清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研究性学习"的普及和推广。

事实上,与新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渗透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实施研究性学习。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我作了如下尝试。下面举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案例1]:课题:《燃烧的条件》为了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如下:

流程:师:创设问题师生:启发引导师生:得出结论师生:引发猜想生:设计具体验证方案师生:验证所得结论内容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让学生观察书本P18图1-11白磷的燃烧实验,思考铜片上的白磷为何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为何没有燃烧?3、小结燃烧条件。4、引导学生猜想热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起来。5、方案是: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6、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起来了,进一步验证了可燃物燃烧只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相同的化学知识,认知途径不同。通过(1)直接告知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可以燃烧,(2)让学生观察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起来,(3)引发学生猜想,并通过验证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会燃烧起来。不同的认知途径,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挖掘才能获得;不同的认知途径,学生中所需的思维活动的数量、深度和形式差别很大,要求学习者所要准备的知识技能也不一样,因而学习过程中可供研究探讨的层次也不相同。教师要依据研究性的学习特点、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情感目标等因素来选择具体实施研究性学习。通过分析化学教学案例,本文就研究性学习教学特点、目标、注意问题等方面做如下探究:

一、注意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最后达到验证某个科学结论为目的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教学由于着重于结果,并且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因此,尽管教师讲得辛苦,学生还是学得累。探究性实验则从化学实验的特点出发,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主动探究欲望,贯彻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积极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案例2],在讲述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给学生们提供了试管、石蕊、酚酞、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固体、硝酸银溶液以及硝酸等仪器与药品,要求四人一组,由学生自己去实践与盐酸发生的一系列实验。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盐酸的化学性质。通过探究性实验,由浅入深,由表入里,进行一步一步的分析讨论,设疑,释疑,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盐酸的化学性质。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间也在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案例3]《原电池》一节,即从一节干电池可使灯泡发亮发问:能否利用化学反应自己来设计一个电池呢?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实验。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Cu、C、Zn、Fe交叉作电极,利用相同的材料作电池,用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改换成非电解溶液等完成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对原电池的定义、原理、实质、形成条件、一般规律等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解剖干电池,认清干电池的组成。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新知识分析、归纳、解决新问题——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强调的是:

(1)培养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性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程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创新精神培养只有同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的培养统一起来,才会真正形成对社会、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结果。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推动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生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目标看,它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好处的。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如[案例1]让他们自主选题,自己设计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完成课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要给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也证明,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例如,在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前,先播放一段录象: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的岩洞。学生们肯定会被这仙境美景所吸引。再问:这位雕琢美景的能工巧匠是谁?学生们联想翩翩。通过小组讨论后揭开谜底:二氧化碳。同学们面面相觑,不可置信。这时再引出实验: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化学教学由于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缺少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作为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基础课程,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实践,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案例4]我校曾有一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化学与水处理。从教案来看,从复习对水资源的认识,引出世界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污染,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的四个原因,并提出化学在防治水污染中的主要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泼。但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做一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是以教师使用投影仪预先将几点认识遮住,待学生答出一点、拉开一点来进行。这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猜谜;尤其是讲授到水体污染时,更是出一道计算题,由学生解出,再投影出一种污染,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显然是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定位,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题选择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从自然、社会和实际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如在教学有关“水”的知识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查阅资料、向有关管理部门咨询及实地考察相结合,了解本地区水污染及其危害的情况,并就如何防治水污染献计献策。另外一部分学生就我国水资源、本地区居民饮用水的品种、价格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还可以去了解本地区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生产的水质问题等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另外,空气的质量情况调查、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我国目前的燃料情况、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及如何合理使用燃料以避免事故隐患;我国农村使用化肥情况;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情况,“白色污染”问题;铁的生锈及其防治;等等,这些都属于相似的研究课题。

4、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可在明确课题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过程、研究信息的分析、归纳、整理、研究课题总结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但不能反客为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不能变。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指导时要避免定死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鼓励学生装大胆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在题目拟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向学生推荐课题参考目录,供学生选择。调查研究时教师可作为课题组一员参与活动,及时指导。教师在充分利用当地的课题资源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发课程资源——如在学校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争取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大力支持是搞好研究性学习课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社会调查型课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专一性与发散性,独立性和群体性,限时性和不限时性,单科性和夸学科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学生的活动健康发展、热情持久,真正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而这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自主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加速自我完善的过程,做一个能胜任21世纪教育重任的合格老师。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具体的实施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但不管怎样,在化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很好的载体,我们做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注意研究性学习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同时在开展研究性教学中注意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尝试和实践,相互间不断交流体会,共同提高。

附:主要参考文献

1、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学研究,2001(7-8)

2、李昭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8)

3、刘知新,《化学教育》(5)

第9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范文

一、 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语文教师们课堂教学能力。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教研组,争取在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相互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每次听课后尽量多交换些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二、 工作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语文功能。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科的教育素质作用,自觉地承担起语文素质的培养功能,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会交际。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导学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尽量摆脱“教本主义”的樊笼,开辟“学本主义”的天地。

2、学习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整体观念,立足本学年、瞻顾全学年。不仅要熟知本年段和整个学段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提高,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而且使学生学生明白《课标》的要求,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自觉朝着《课标》规定的目标奋进。

3、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无论是教学多年的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a、 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

b、知识、技能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

c、 教法安排和语文实践活动及学法指导实在可行;

d、重、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

e、 版书设计使用、清晰、明了。

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原学,不勤学、不会学的观念”力求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其次,训练要落实:

a、 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训练题,做到每课有练习,单元有检测;

b、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做;

c、 所有训练教师都必须收、查、改、评,不得简单的公布答案了事;

d、加强阅读导引,切实提高能力。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方法的点拨,重视质疑、批判精神的倡导。

e、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做好教案定期检查工作。

f、 高度重视研究课学习,无论是新分配的老师,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新课改面前,要甘当小学生,潜心研究,相互学习,公开课教学就是一个很好交流的平台,本期在5、6周进行优质课评比。

三、 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各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计划,收交各类计划。

2、检查教案

3、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期中考试

3、检查教案

4、校园读书活动

五月份:

检查教案

写字比赛

六月份:

检查教案

七月份:

1、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案列

2、期末复习及考试

3、收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