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发展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快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
1、奶牛。扶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对存栏200—499头的补贴50万元;存栏500—999头的补贴100万元;存栏1000头以上的补贴150万元。主要用于奶牛圈舍、饲草饲料棚改扩建,防疫挤奶设备购置、水电路等公用设施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
积极实施千阳、省级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县建设项目。对每个县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1000万元。新建1个存栏2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补贴50万元;改扩建1个2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补贴25万元;从国外引进良种奶牛每头补贴4000元。
加快万头、千头现代化奶牛场建设。对新建的2万头奶牛场和千头现代化奶牛场,按奶牛场设计规模每头奶牛给予1000元的基础设施补贴费,每头进口奶牛补贴3000元的购种费。
扶持奶牛产业稳定发展。对新建存栏3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小区,补贴20万元;新建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小区,补贴10万元;新发展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场,补贴5万元;新发展存栏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补贴3万元;新发展存栏3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补贴1万元。
2、生猪。积极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对养殖场(小区)年出栏生猪500-999头,补贴25万元;养殖场(小区)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补贴50万元。主要用于猪舍的改扩建、养猪设备购置、水电路等公用设施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
积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年,对被纳入全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区,每头能繁母猪良种猪补贴40元/年。
扶持生猪产业稳定发展。从年月1日至年12月底,对存栏基础母猪200头以上的良种仔猪繁育场给予3万元补贴或对其贷款给予贷款利率的50%贴息;对省列扶风、岐山2个万头生猪自繁自育示范村各补贴80万元。鼓励农户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对存栏规模较大的10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市财政每个补贴5万元,用于购置防疫设备、开展公益等;对生猪存栏达到1万头以上的村,市财政每村奖励1万元。
(二)积极实施畜牧业保险政策
1、奶牛保险。每头奶牛保险金额分3000元、4000元和6000元3个档次,费率6%,保费每头奶牛每年为180元、240元和360元。保险费中央财政补贴30%、省级21%、市级9%、养殖户承担40%。
2、能繁母猪保险。每头能繁母猪保额为1000元,费率6%,每头每年保费60元。保险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21%、市级9%、农民承担20%(12元/头)。
3、在区、眉县、麟游县、岐山县开展秦川牛保险试点工作。
(三)大力推进畜牧业良种补贴
1、良种奶牛冻精补贴。每头适繁奶牛补贴高产奶牛细管冻精2支30元(每支15元),实行配种服务费与冻精费分离,降低配种收费标准。
2、能繁奶牛补贴。对年龄在1.5周岁以上,无繁殖障碍、具备正常的繁殖能力,并已投入生产的适龄母牛(包括初孕奶牛和经产奶牛,不含后备奶牛),每头给予一次性补贴100元。
3、奶牛性控冻精补贴。每支性控细管冻精补贴50元,主要在规模奶牛场和奶牛小区实施,
(四)加品加工企业信贷扶持
1、对乳品加工企业所交税金市县留成部分全额用于乳品企业贷款贴息。从年月1日至年12月底,依据企业缴纳税金、收奶量、收奶价和新项目确定贴息贷款额度,按照贷款利率50%予以贴息。由此影响县区财政收入部分,年终市上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解决。
2、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中央财政补贴100万元以上,一般项目中央财政补贴100万元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中央财政补贴30-50万元。
3、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贷款贴息。凡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银行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或有季节性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的,按同期银行利率予以贴息。
4、对扶贫龙头企业项目实行贷款贴息。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且吸纳贫困户就业的龙头企业,在银行贷款的,予以3%的贷款贴息。
二、推进果业突破发展
1、实施国家现代农业苹果产业示范县项目。主要用于县、扶风县苹果苗木繁育、基础设施、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等。
2、实施生态果园示范村建设项目。对被列入省上的10个示范村,每村每年扶持8-10万元建设资金。
3、实施猕猴桃新建园补贴项目。对新建猕猴桃园按300元/亩标准给予建园补贴,其中省上200元/亩,市县配套100元/亩。
4、加快核桃产业发展。凡纳入省十二五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基地县重点县的新建核桃标准园,省上每亩补助100元,市上补助100元;改造核桃低产园,省上每亩补助50元,市县每亩补助不少于50元。未纳入省级核桃产业基地县重点县的新建园,市财政每亩补助100元,县区每亩补助不少于50元;改造核桃低产园,市县财政也给予一定的补助。对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根据规模、品种、采穗量等情况的不同,每处一次性补助30—50万元;对按照“四定、三清楚”进行良种苗木生产的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每处每年给予生产补助10—20万元。
5、支持花椒产业发展。对、西部山区等地区新建花椒标准园,省政府以市、县为单位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给予奖励性支持。
6、市政府设立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及新优技术推广、果农培训、示范园建设、龙头企业及果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品牌创建和宣传促销等活动。果业示范园结合“一村一品”建设,规划面积1万亩以上,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技术符合省级示范园建设标准的乡(镇)村,市上给予奖励,并对果园配套机具实行补贴。
7、开展果品保险试点,在县、扶风县开展苹果、在眉县开展猕猴桃、在、区开展花椒、在、麟游县、千阳县开展核桃保险试点工作。
三、推进粮食产业稳定发展
1、落实粮食四项补贴政策。粮食直补每亩8-13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49元,小麦、玉米良种每亩补贴10元,水稻良种每亩补贴15元。玉米、水稻采取财政一卡通补贴给农民。小麦补贴采取售价折扣补贴方式,由种子企业统一供种。对大中型农机具按售价的30%给予补贴。
2、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区实施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国家和省上对项目区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3、市财政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00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四、推进蔬菜突破发展
1、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省上对新建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按照日光温室每亩2000元、大棚每亩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市财政给予一定配套资金予以扶持。
2、扶持发展“畜-沼-菜”生态循环设施示范园、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专业化育苗站(点)。对2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300亩以上的大棚标准化示范园、10亩以上的育苗站(点),市财政给予一定的配套扶持。
3、开展设施蔬菜保险试点,在县、区开展设施蔬菜大棚损失保险试点工作,在开展双孢菇设施大棚保险试点工作,在开展辣椒保险试点工作。
农业机械与农艺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推动农艺农机融合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因此,本文将主要从农机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对策这2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有效融合农机农艺提供合理化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农机农艺;现代农业;发展思考
1农机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农作物品种选择时,忽视了机械化生产的适应能力。农艺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地了解农业机械的原理,导致生产理念缺乏;传统的农业技术仅仅是通过手工方式开展,忽视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农业种植区域、农作物品种选择上,农业机械研发人员缺少认识,在研发过程中出现农业机械实用功能差的状况,不适应农艺的发展;在进行农机与农艺推广的过程中出现着力度弱的情况,没有将新农艺以及农机使用方法有效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
2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1树立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的观念
将农机农艺有效融合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普及现代农业技术需要强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如果没有广泛地使用农业机械,农艺技术便难以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想要充分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将其应用到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中,必须要使农机适应农艺条件。因此,在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农机与农艺协调发展的观念,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2加大农机农艺推广力度与范围
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推广农机形式。通过农机示范基地以及示范园大力推广。将农机先在示范区试用,当取得良好实验效果时进一步推广。定期召开机械化生产大会,向农业人员示范农机使用方法以及农艺新技术等,促进农艺农机结合;通过农业合作社推广。充分地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实现一定范围内的统一流程与生产标准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标准化,进一步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步伐;通过农技人员培训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加强对新型农业人才的培训,当其掌握了先进的农艺技术以及农机使用方法之后,让其指导农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新型农业人才要发挥以身示范的作用,做到言传身教,促进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有效融合。
2.3政府加大农机农艺资金扶持力度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这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农机农艺融合中,政府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重视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扶持资金投入。相关农业部门也要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扶持,将资金应用到农机农艺专项专研中,促进农机农艺项目推广,增加农机农艺资金投入比重。政府可以确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积极转变使用农业新技术以适应农业机械生产需要的个体与合作社进行相应的资金奖励,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2.4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领域间的合作
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就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实际情况,确定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工作方案的分工,各司其职,扎实开展工作,从而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在促进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发展规划,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最终建立起与该项工作相适应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农机农艺融合中,要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配合程度,让不同学科间的人才协调处理工作,严格地落实生产工作。加强农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在工作实践中做到人员有保障、技术有保障,达到一致的步调与意见,有助于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所以,在两者融合过程中,要整合部门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建立起常态化的合作发展机制,构建起一个社会化的合作平台。农机部门在引进新型农业机械时,要考虑农业技术规范要求,而农业部门在进行农艺发展时也要考虑农业机械发展特点。最终做好农艺农机融合工作,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3结语
促进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提升农业机械的质量,推动农艺技术改革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虽然在当前发展背景下,农机农艺融合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针对农机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树立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的观念,并通过各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领域间合作,促进我国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汪清县积极按照省、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连续3年开展实施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共开展水稻、大豆、马铃薯等6个高产创建示范区,并按照省、州文件要求,及时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狠抓关键增产技术的普及应用,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圆满成功地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1.开展高产创建的主要成效
通过水稻、大豆、马铃薯等高产创建的实施,不仅全面带动水稻、大豆、马铃薯生产上了新的台阶,而且对全县水稻、大豆、马铃薯稳产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多点测产、实际收获以及农户走访调查,并经过专家组验收,2011年,百草沟镇水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512.3公斤,比项目区前3年水稻平均亩产436.9公斤增产75.4公斤;大兴沟镇水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485.8公斤,比项目区前3年水稻平均亩产418.6公斤增产67.2公斤,马铃薯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2820公斤,比项目区前3年马铃薯平均亩产2433公斤增产387公斤;增产幅度明显,从而促进了全县水稻、大豆、马铃薯大面积增产丰收。
2.高产创建开展的主要做法
2.1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 为确保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并在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办公室。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多次深入示范片检查、指导工作;为保证高产创建工作科学、顺利实施,县农业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论证、安排部署,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
2.2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加强技术指导 为切实搞好各项技术的落实,确保示范达到预期的目的,由省知名专家和县农业局5名高级农艺师组成专家指导组,负责对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技术培训及巡回指导工作,并组织各乡镇站分包示范村,落实各项技术措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3抓关键措施落实,确保增产增收 召开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研究会议,对技术方案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了详细探讨,经协商后确定了松粳6、松粳9、黑河38、恳鉴27、早大白、延薯4号、大西洋等优质、抗病品种和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主推技术12项,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的集成增产增收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引进一批企业、培育一批龙头、实施一批项目、建设一批基地、创建一批合作组织”五大工程,努力构建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
全区除镇保留200亩成片油菜种植作为旅游观光外,镇、全面退出传统油菜、小麦种植。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各方责任
年,区政府已经成立加快都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纳入街镇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严格兑现奖惩。各有关街镇也要相应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作合力抓,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明确责任,建立考评制度,制定奖惩措施,确保今年农业结构调整任务全面完成。
2、广泛宣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年,区政府制定了《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都市农业发展若干意见》,在市里出台奖补政策基础上,降低补助门槛,扩大奖补范围,今年继续执行。同时,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企业、项目,区里将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奖补。各有关街镇要利用明白纸、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以及对接会、观摩会、推进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让农民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义和相关政策,教农民算投入帐、收入帐,用身边的人、现实中的事和实实在在的效益,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完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有关街镇要认真分析本地自然资源、经济、技术、劳力等具体情况,着眼农业长远发展,完善已有规划,重点加强长远规划区的沟、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园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4、流转土地,引进一批农业企业
精心装农业招商项目,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企工作。积极引导农户在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流转土地。以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和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成片开发,促进都市农业发展。
5、科技培训,做好结构调整服务工作
利用农技干部专业优势,同时聘请安农大、农科院专家举办各类科技培训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一批农业生产积极分子走出去,到外地参观学习。区农技人员分成5组分别蹲点片5个街镇,进村驻户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强优质蔬菜、瓜果新品种的引进、筛选、示范;重点推广育苗技术、蔬菜瓜果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新材料应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协助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6、农超对接,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区相关部门要积极搭建蔬菜瓜果产销联系平台,落实蔬菜产业“绿色通道”政策,组织参加省、市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帮助农民、合作社和超市、连锁店、饭店等加强合作,解除农民因结构调整产品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四、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谋划分解(9月10日—9月30日)。重点工作括:
(1)制定今年秋冬结构调整实施计划,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2)对照目标任务,将计划调整任务落实到村(居)、组,细化到具体品种、面积。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9月30日—10月30日)。重点工作括:
(1)按照时间倒排、任务倒排要求,推进各项计划任务落实;
(2)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3)镇、烟墩街道各安排一处结构调整典型基地;
(4)实施一月一汇总、一旬一通报制度。
3、第三阶段:总结评比(10月30日—11月25日)。重点工作括: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抓“三农”促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惠民生增福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亮点多多,精彩纷呈。本刊特推出“调研河南 出彩三农”重点报道,全面展示全省各地“三农”发展的硕果,望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并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编者按: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响应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号召,大力扩展农业保险服务覆盖面,深耕中原大地,彰显出了一个负责任保险公司应有的担当,为河南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12月25日一大早,沉浸在平安夜狂欢的郑州似乎还没睡醒,地处花园路的豫粮大酒店就挤满了136位来自河南部分乡镇的基层干部,他们全是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的三农保险服务站站长,是来这里接受专门培训的。
河南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说,“三农保险服务站”是太平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要建成农村保险市场的桥头堡,切切实实打通服务河南农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这也正是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农业发展号召,借助太平洋专业风险保障平台,大力扩展农业保险服务覆盖面,为河南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所作出的实际行动。
负责任,敢于担当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敏介绍,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2015年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计划5年内在河南投资200亿元,大力支持河南经济发展。基于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实际现状,太平洋保险下定决心要深耕中原这块大地,力争成为河南农业发展的“守护神”。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大力服务河南农业发展,正是顺应了农民的期盼、政府的期望。事实也证明,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自2013年经营农险业务以来,坚持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不仅实现了科学持续发展,而且业绩非凡,不负众望。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农险入账保费15026万元;保费增量为8263万元,增幅125.33%;业务开办地区涉及全省16个省辖市43个县(区),开办险种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以及涉农保险等主要业务领域;农险市场份额达到8.8%,位居全省农业保险市场第三,市场份额提升2.8%。
保费的快速增长,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在李少华看来,这主要得益于河南分公司自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就树立了“遵守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保护权益”的经营宗旨。
河南分公司在农业保险理赔中,始终以保障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重合同、守信用;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和“理赔结果公开”,赔案处理规范,赔款及时、足额支付给被保险人。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保险合同条款约定,不损害农户与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借助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及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依靠其网络、人员、技术、管理等服务农村方面的优势,提高农业保险理赔的科学性、合理性。
2015年5月6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裹挟着冰雹突袭了河南省洛阳、平顶山、漯河、南阳等地方,出现大面积小麦倒伏。截至5月16日因暴雨、冰雹灾害,河南分公司共受理农业保险小麦险种报案近300件,损失涉及4万余户村民,报损农田达20余万亩。为了减少农户损失并快速理赔,河南分公司及时启动农业保险重大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做好灾后现场查勘定损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及时准确做好农业保险赔付工作。
此举不仅得到农户的极大好评,也在当地引起反响,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褒奖。负责任、敢担当,太平洋农业保险的口碑在河南广大农村声名鹊起,并在中原大地扎根发芽。
优布局,丰富险品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自获得政府部门许可和开展农业保险经营以来,十分重视强化内控、明确思路,长远谋划农险发展方向。在业务发展上明确了稳固种植业保险、推进林业保险、试点养殖业保险的思路,全面推动政策性农险业务发展。同时,还高度关注三农保险及农险创新业务发展,积极拓宽业务发展渠道。
为了大力拓展2015年的农险业务,河南分公司早在2014年12月就提前全面安排部署小麦保险承保签单工作,接着又迅速启动了各级政府沟通、协调公关工作,指导各中支、县支公司与相关政府人员一起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宣传、客户资料收集、承保公示等工作。在2月初河南省政府2015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下发后,分公司立即着手开始签单承保工作。2月份当月克服春节假期影响,当月实现签单保费收入822万元。3月份,分公司继续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业务增速趁势而上,当月保费收入成功突破4000万元,实现了农险业务“开门红”。第二季度,在保持种植业持续增速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育肥猪等养殖业,到6月底,实现保费收入9272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半年任务目标。第三季度开始,全面开展秋粮作物承保工作,借助小麦保险承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全力拓展了玉米保险,稳固了小麦保险的承保区域,并在局部区域实现了承保面的新突破。
与此同时,河南分公司还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提升品牌效应,确保业务稳健经营、规范发展。河南分公司按照“严格流程、严把底线”的思路,全面落实农险业务合规工作要求,严格业务开展各流程的规范操作。业务开展前做好全方位宣传工作,留存宣传资料,确保相关农业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保障农户知情权,避免虚假承保。各中支、县支公司积极利用新春佳节,送春联下乡,送文化下乡,悬挂横幅、分发宣传单,使公司品牌优势和农险知识深入千家万户。分公司加大宣传工作投入力度,联合漯河中支与电视台一起拍摄了反映农险业务相关政策的主题宣传片,以及反映农险承保理赔工作的情景剧,有效提升了宣传工作效果。同时,严格承保流程管控、承保手续把控和承保资料收集,特别是农户分户清单、公示照片、验标照片等关键资料,确保承保资料真实完整规范。
按照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等三部门关于完善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拟定工作的通知,以及河南省财政厅2015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河南分公司对现行的10款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及时完成了各项报备审批工作。同时,按照保监会新下发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现有农险业务承保、理赔、财务、客服等方面的内控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根据最新条款和制度,重新编制印发了2015版农业保险制度汇编和条款手册,新版农业保险制度汇编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业务依法合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5年,为丰富完善农险产品库,河南分公司先后开发上线了畜禽养殖火灾保险、农作物火灾保险、辣椒种植保险、肉牛饲养保险、肉羊饲养保险、农用大棚保险、农村治安保险等地方特色农险业务及涉农保险产品,其中农作物火灾保险、肉羊饲养保险等已经实现保费入账;农村治安保险也签发了全国首单,并以此为依托承办了全国涉农保险业务启动工作现场会。
新产品的开发,使得太平洋农险品种更加丰富和完善,为农险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勇创新,服务下沉
由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农业保险自从在农村开展以来,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一旦有了灾情,损失就非常大,而且在评估、理赔方面也非常复杂,好多时候会出现找不到保险公司的情况,致使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认为,这是最能考验一个保险公司服务能力高低的问题。为此,河南分公司创造性地开展了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整体服务优先农业保险专项活动,以三农保险服务站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为载体,全力提高防灾减损能力。
2015年,河南分公司及时启动了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以漯河和周口等农险业务基础好的中支公司为试点,重点做好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建设及人员聘任工作,依托村委干部做好行政村三农保险服务点及村协保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农险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同时,依托三农保险服务站全面开展农村客户资源搜集和信息登记等工作,为下一步进军农村市场积累客户资源。目前,河南分公司建设的136个三农保险服务站,全部建成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全省已聘请三农保险服务站工作人员220余名,村级协保员1500多名,整个三农保险服务体系队伍已初步成型。各公司借助三农服务站,对各类协保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使广大协保员全面了解和熟悉了太平洋保险公司,掌握了农险业务基本知识以及农村市场保险销售知识,并已全面投入到公司农险业务发展和农村市场拓展工作中。其中,安阳、周口、漯河、洛阳等公司已经利用三农服务站,密切了政府合作,带动了农村保险市场的拓展。
2015年8月23日,内黄县后河镇东乜固村群众报案称,该村2000多亩花生遭受地下虫害,损失巨大。河南分公司立即组织专家对受害地块进行勘察,认定为地蛛蚧危害造成,立即对损失进行了评估和理赔。在做好理赔的同时,河南分公司还专门组织专家对种植花生的农户进行了农业知识培训,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专门讲解,让农民了解和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防灾减损起到了防范作用。
为确保大灾事故处理及时、高效,让每一个农户得到准确快速赔偿,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明确要求以客户第一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减少理赔手续,开通农险理赔绿色通道,确保案件及时处理,让客户满意。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畜牧水产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事机构,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认真调研和梳理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局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学习有关文件、资料、熟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及强农惠农资金拨付的程序和管理使用的规定,以检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掌握我局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规范和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管。
二、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情况复杂,工作难度较大,为此,局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明显成效。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组织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各项强惠农政策。2007年我局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县扶持生猪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涉及面广。把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工作作为恢复母猪生产和保护母猪生产能力,促进生猪生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对能繁母猪养殖户给予每头50元的补贴,按照江西省2007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实施办法,确立补贴对象公布补贴原则和标准,全县共下发资金2185050元,共补贴能繁母猪43701头。2008年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2008年能反繁母猪饲养补贴登记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定登记对象,制定完善的登记核实办法,扎实开展以畜牧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现行行政区划,分村小组、行政村、乡镇由下而上逐级登记、核查、汇总、上报,遵循“政策公开、操作公正、直补到户”原则,局与财政局联合对全县境内所有饲养的能繁母猪进行登记核实。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标准为每头100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60%即每头60元、省级财政承担20%每头20元、县级财政20%每头20元。截止2008年11月30日全县13个乡镇、4个垦殖场、164个行政村能繁母猪饲养总数共计64209头,下发补贴资金6420900元。同时大力推行能繁母猪的保险工作,制发了县能繁母猪保险实施方案,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也是政府支持“三农”重要举措。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经过挑选最后确定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支公司承办,由县财政局负责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和管理监督,畜牧局负责能繁母猪资料的核实,相互协调配合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按“应保尽保”要求对我县境内所有能繁母猪饲养者进行调查摸底,以乡镇场为单位对能繁母猪饲养人、能繁母猪数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2008年全县各符合参保条件的养殖场、农户都踊跃投保,共投保能繁母猪56091头,占能繁母猪饲养量的87.3%农业保险的落脚点是做好理赔。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开展后,人保财险公司成立了理赔定损专班,按照“三落实、五统一“要求,制定了专门的能繁母猪保险报案登记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能繁母猪保险的保险受理、现场查勘、赔案理算和案卷管理工作。投保母猪死亡后,先到畜牧站备案登记,再与保险公司联系,保险公司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与畜牧部门配合勘查,再及时上报市公司定损。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县共死亡能繁母猪2426头,理赔能繁母猪2348头,赔付率达96.8%通过政策驱动和市场拉动,县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养殖呈现恢复上涨态势。
三、主要做法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rattled”为你整理了这篇某县2020年科技扶贫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县科技局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省科技厅《关于加强科技扶贫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农村领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科技扶贫,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省科技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的通知》情况。县科技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共同印发了《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重点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科技成果。协调安排省市县三级名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72个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全覆盖。
2.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协议签订、履行及帮扶成效情况。协调省市县59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72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根据绩效考评情况汇总,共开展培训293场次,受训6302人次,引进新品种173个,新技术155项,帮扶贫困户725户,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考核优秀33人,合格26人。
3.转移支付用于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省下达24万元,统筹用于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培训等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经费安排21万元,拨付科技特派员(59名)包干使用,科技特派员帮扶1个村经费3400元,帮扶2个村及以上的经费适当增加,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材料编印、技术指导、交通差旅费补助等。科技特派员培训安排3万元,由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承担,各1万元,用于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培训工作。
4.本年度县本级科技特派员认定及管理情况。制定《寿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20年“三区”人才工作实施意见。5月22-24日,举办1期科技特派员创新能力暨现代农业发展培训班,培训54人。2020年选聘县级科技特派员84人,其中新聘61人、续聘23人。
5.县本级调研指导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情况(含调查情况表等)。结合工作考评,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并组建科技特派员专家团,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专家组,深入全县72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二、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情况
1.辖区内省级备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情况。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启动第五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备案工作的通知》,2020年益丰生态、农门天下蔬菜2家企业申报了河蟹养殖、蔬菜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价,通过省级备案。至此,寿县已认定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应用作用。各工作站建立了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席草工作站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
2.县本级对辖区内备案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调研和指导情况。多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工作站调研指导,并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支撑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我县各工作站技术力量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如寿县河蟹绿色养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隐贤镇贫困村姚祠村境内,依托当地水利、水生资源优势,在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组织科技特派员,围绕河蟹绿色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优化养殖业结构,促进水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寿县蔬菜无公害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由淮南市农科所和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服务团队,帮助贫困村和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产业发展。
4.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获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今年,我县新备案2家工作站获财政资金支持36万元,严格按照工作站建设要求,实行专款专用。
三、科技扶贫项目实施
1.对省级及以上科技扶贫项目,以及省转移支付科技扶贫项目监督管理情况。对2020年转移支付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并报经市科技局备案同意,共立项4个项目,拨付资金29.8万元。签订了项目任务书,明确预期目标和经费使用范围,督促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取得实效。配合市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开展科技扶贫专项“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对反馈的问题及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2.项目取得的帮扶成效。我县科技扶贫项目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及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种养业技术水平,通过项目实施,让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增强了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回报社会的能力。如寿县联众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承担实施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湖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围绕草坪草百慕大与农作物秸秆、黑麦草等混合裹包青贮,生产营养价值高的青绿饲草,并根据湖羊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裹包青贮的饲草与精料配置湖羊全混合日粮,提高湖羊的采食量,增加湖羊日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湖羊生长速度与肉品质。同时,通过收购贫困户的秸秆、贫困户进场务工和免费技术咨询等措施,使贫困户增加收入,为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消费扶贫工作
落实《安徽省科技系统“消费扶贫月”活动实施方案》情况。积极组织科研单位、科技特派员基地,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采购扶贫产品,并开展宣传推介。采购扶贫产品折合金额58.67万元。
五、创先争优工作
一、主要工作
1.农村能源建设,进展顺利
2009年全市计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0口,节柴改灶推广10000眼,沼气综合利用10万亩,培训技工和农户50000人次,实施村容村貌整治50个自然村。截止2009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1628口,占年计划的116.28%;节柴改灶8559眼,占年计划的85.59%;沼气综合利用推广5.5万亩,占年计划的54.96%;培训农户21353人次,占年计划的42.7%。新建沼气的总产气量达465.12万立方米,节约薪柴2.3万吨,相当于4万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减少水土流失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万吨,二氧化硫158吨,节约燃料费、电费406.98万元,同时为农户增收节支930.24万元,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沼气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柴改灶年可节柴0.86万吨。
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培训农户,截止到5月31日,全市共完成沼气综合利用5.5万亩,培训农户2.14万人次,共施用沼肥40万吨,为农户节约了农药和化肥,为我市推广生态农业和沼气综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沼气建设项目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9年农业建设项目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云农(计财)字〔2009〕115号要求,对2009年中央扩大内需新增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
2008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2906口(石林1373口、东川733口、禄劝800口)、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计划54个(石林36个、东川18个)、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12个(东川2个、禄劝10个)。
2009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5291口(东川2291口、富民1000口、禄劝1000口、寻甸100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5座,分别是五华(市五华区众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官渡(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石林(神龙育种有限公司)、嵩明(农生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安宁(惠嘉托佩克育种有限公司)(原种场)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根据中央要求,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属于国家拉动内需新增的国家重点项目,2008年新增投资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2009年新增投资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我局在省农业厅召开项目启动会后,已要求项目县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经过九个县区的奋力拼搏,我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967口,其余的正抓紧时间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有3家已完工,有4家正在建设中。
3.完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培训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09〕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82号)要求及省农业厅的安排,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确保我市技术人员能够正确掌握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邀请了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和老师为我市业务技术人员分别对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调查与评价方法、入户调查技巧、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处理及审核上报等工作作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4.完成《滇池“十一五”防治规划》中农田径流控制项目方案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第153期会议纪要,明确我局负责滇池流域范围内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及农田径流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分工明确后,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我局已完成了《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农业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六处。
5.起草《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我市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市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6.起草《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随着农村能源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加强项目建后管理,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农村沼气管理办法(试行)》起草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7.建立市农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为进一步做好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认真对照2008年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分解,准备相关材料,迎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考核。
根据《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市2009年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昆节减办发〔2009〕5号)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2009年市农业局节能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8.编制《市农业节能减排规划》
是的省会城市,也是唯一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南、沟通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把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的农业发展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充分认识到农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将目前单纯追求高产的农业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就是要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节能减排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滇池水污染治理的需要。
9.编制完成《“十二五”市农村能源规划》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充满机遇和挑战。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目标之一,是确保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实现“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农村能源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市农村能源建设以“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为方针,经过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提出了《市2011——2015年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
10.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2008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村51个,省级建设资金510万元(每村10万元),截止2008年11月底,省级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2009年5月,按照农业厅《关于上报2008年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总结的通知》(云农办经字〔2009〕91号),进行了检查总结。全市51个项目村共完成投资3453.21万元,除省级补助510万元外(每村补助10万元),引导投入资金2943.2万元,占总投资的85%;在3003.21万元拉动资金中,市、县、乡投入1007.68万元,占拉动经费的33.6%;社会资金624.39万元,占21%;群众自筹集资1311.15万元,占43.7%;群众累计投劳46739个。通过整治工程,项目村完成村庄道路硬化49346.21米,新建村庄道路22060.74米,支砌排灌沟渠12362.37米,安装人畜引水管道25189米,种植绿化树161604棵,绿化花草27635平方米,安装路灯247盏(其中,太阳能LED路灯40盏)、建设文化室67个2618.9平方米、公厕73座、垃圾收集点139个,项目村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项目村建议数50个,控制数60个。我市组织县区申报省级村容村貌项目57个,项目正在申报中。:
11.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按照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省农业组和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农业组已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完成了工作,数据上报及普查档案整理工作已通过省级质量验收,目前,现正在进行普查数据开发及撰写普查技术报告工作。
我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共涉及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源四个污染源,普查范围涉及14个县(市)区,127个乡镇,330个行政村。全市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22715个(其中:种植业污染源7229个、畜禽养殖污染源6464个、水产养殖污染源1694个、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7328个)。
普查结果显示:
①滇池流域总氮总磷合计: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2283.31吨,占全流域总排放量10130.01吨的22.54%,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占77.46%,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为主的格局没有变化。
②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2.36%,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15718.18吨,畜禽养殖业排放的8844.75吨COD基本上没有处理,而城市污水COD处理率达到(产生98038.02吨,去除83096.5吨)84.76%,相比之下,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③滇池流域总氮的污染以工业及城镇生活为主,占总量的80%,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20%;总磷的污染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60%,工业和城镇生活占40%;化学需氧量(COD)由于城市污水去除率较高,农村污水几乎没有处理,农村生活比重占40%,农业生产占22%,工业和城镇生活占38%。农村生活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上半年农村能源建设及农业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县区与县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长不平衡,自筹能力低;二是国家投入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影响沼气池的推广;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缺少发展后劲。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五次(扩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的思路,“拼搏2009”,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下半年我处工作提出以下工作重点。
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和“两个反哺”战略,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中央宏观调控“两个防止”目标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偏紧,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省政府围绕以上两个主题召开现场会,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我代表省农业厅就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和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作简要汇报。
一、部门协力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顺德召开全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议,对我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12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我厅《关于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原则、目标、部门职责和具体要求。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广泛发动群众,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改造中低产田、大禹杯等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农田,有效改善了耕地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空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年全省累计建设现代标准农田114万亩;项目工程受益面积300多万亩;项目区农田灌溉系统明显改善,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普遍提高0.2以上;机械化耕作条件明显改善;农田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每亩水稻可以增产稻谷30公斤以上。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解决了农民多年期盼的难事,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
二、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抓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
我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现在仅仅是开局,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项目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部分项目实施进度不平衡,部分地区自筹资金不落实,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衔接,项目来源多、数量大、管理难等。建议各地要高度重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和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建设合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农业部门担负着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牵头协调职责。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积极主动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协商,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切实做到方案共订、文件会签、项目会审、统一验收、材料报送、信息共享,形成协调、有序的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机制,合力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强调查研究,制定规划方案。我厅会同省财政、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制定的《*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其配套文件,是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规范。各地要以此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农田建设状况,充分考虑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项目规划方案,将任务逐级分解,逐级落实,做到任务到县、责任到人、措施到田,确保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明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三)创新工作方式,加快项目实施。目前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的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年计划已全部下达。各级农业部门在推进实施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要一手抓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协调,一手抓项目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使各个环节的工作齐头并进,尽最大可能缩短项目实施时间。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督促指导,抓好工程建设的落实,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四)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建设绩效。为推进项目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我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项目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项目申报程序、管理办法和部门职责等,所有实施项目都经过有资质的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实行专家评估决策,取得良好效果。各地要根据实际,加快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公平、公正、公开。要抓紧成立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家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加强工程技术指导和管理,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工程技术的合理性,切实提高项目绩效。
(五)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采用招投标或邀标形式严格选择资质高的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能力。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指定监督人员,明确监督责任,实行专人全程跟踪监督。加强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项目规划设计的工程技术措施。认真抓好工程竣工验收,确保达到建设标准。特别要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使工程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到满意。(六)落实管护制度,发挥设施效益。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经验,指导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田水利管理组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项目设施管护责任和措施,推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确保项目工程持续发挥效益。目前,我厅正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专题调研,着手制订现代农田基本水利设施管护规范。
三、精心组织安排,认真落实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各项措施
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是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部决定将2008年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提出了“十个一”要求。最近,黄华华省长和李容根副省长就我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作出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将发出通知,印发《*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落实配套工作经费,出台评价、考核和奖励办法。各地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黄华华省长、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批示精神,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作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高产创建各项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省粮食单产水平,增加粮食生产总量,确保粮食安全。
(一)抓好组织协调,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全力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为了做好组织协调,我厅设立了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办公室,组建了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会同有关部门草拟了《*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抓紧成立相应机构,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措施,推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各级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推进。
(二)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各地要按照《*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本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行政人员分片负责、分片管理,生产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分片指导,把高产创建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确保环环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三)科学规划选点,以点带面推动活动全面开展。要集中力量抓好粮食高产示范点建设。按照粮食生产优势明显、生产规模较大、产业体系健全、地方政府重视、工作基础扎实、农民积极参予等要求,科学选定示范点。省已确定33个省级示范点,各地也要抓紧落实一批示范点,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建立档案。省农业厅重点牵头抓好省级示范点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牵头创建本级示范点。通过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集中投入,把示范点建出水平、建出成效、树立榜样,辐射带动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抓住工作重点,依靠科技实现粮食增产目标。农业部对农业部门在高产创建活动中的工作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展示一批优良品种,集成一套成熟技术,建立一支专家队伍,树立一块示范标牌,探索一种创建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落实“五个一”要求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工作的开展。要突出抓好优良品种展示推广,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连片种植,设立品种展示田,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突出抓好高产技术集成推广,因地制宜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的推广;突出抓好机械化生产,围绕水稻生产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依靠科技实现提高单产、优化品质、降本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