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实验室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利用率 制度 维护 开放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不少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存在着数量少、面积不大、仪器陈旧、使用率低、实验室管理员学历低等各种问题现状,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化学实验室的使用率就成了我们不得不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提升策略,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一、完善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执行制度
要提升高中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首先要有制度作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依据和保障。根据管理二重性原理,我们第一要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领导、化学教师和管理员经过长期工作实践,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规律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使化学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保证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避免发生实验意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无论制定得多么完善,如果不能认真执行,仍是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还要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执行制度,加强对实验室的监督和考核工作,使化学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能够求真务实,最终使化学实验室的各项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和规范,从而提升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
二、加强化学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其对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藩篱,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化学实验,尤其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氛围,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其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意识。只有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意识提升了,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才能真正地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也要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给自己充电。一方面可以找有关化学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学校把有关专家请进来,给管理人员进行直接培训,或把管理人员送出去,参加社会上培训机构的课程学习。
三、做好化学实验仪器、药品的管理和维护
只有对化学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药品进行规范管理和维护保养,才能使每一件仪器和药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才能提升高中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做好仪器和药品的保管工作,注明编号、名称等信息,定期清洁,干燥保管,使各种仪器和药品能够按照类别有条理、有系统地得到存放,并做好使用时的领用登记工作,记录好领用的品名、规格、数量、时间、用途、领用者等,对于易燃、易爆、剧毒或贵重物品,更要多人在场和签字,以确保仪器和药品的安全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对于化学仪器出现一些小损坏或螺丝脱落等,实验室管理员要对其进行简单的维修,以保证化学仪器的正常使用和高效利用。
四、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化学实验室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时间基本都是由教师提前确定的,化学实验室也只有在化学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才会的得到利用,为了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化学实验室,使学有余力或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得以进入实验室进行一些实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到,一些学生对感官刺激较强的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在进行铝热反应、氨气喷泉等实验后,部分学生因这些实验过程耐人寻味、结果变化多端等,会在课堂实验结束后想自己亲自再做一次上述实验,以获得更多的观察机会或深刻了解实验原理等。由此可见,我们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向学生定期开放,是完全切实可行且有实际需求的。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到实验室做实验,我们化学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化学实验小知识专题讲座,讲解一些教材没有提及但却具有较强观赏性或探究价值的小实验,如水中花园、热冰等,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自己进行尝试操作,使学生在增强化学兴趣的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操作步骤,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提升了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
总而言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只有科学、规范地管理实验室,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仪器设备和药品的价值,放手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智慧,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因此,提升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不是由某一个因素或行为决定的,而是大家共同努力,全方位相互配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林海清. 课余时间怎样开放高中化学实验室[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09).
[2] 万利梅.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J]. 中国科技信息,2010 (15).
【关键词】:物理实验室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97-01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优化实验室管理对学校物理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目前实验室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旧课程下添置的仪器设备使用率低
在购置实验设备时单纯地按《浙江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来采购,而没有考虑新课程下物理实验的变化及课堂教学的需要,导致一些实验仪器的闲置,使用率低。
2、实验室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在传统教学,重笔试轻实验的影响下,大多数学校对实验室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验人员的编制上相对随意。这就导致学校从事仪器设备操作和管理工作的专职人才较少。一些实验人员只是完成实验环节中物理仪器的准备工作,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不够了解。
3、部分物理实验仪器老化,影响教学质量
实验室一些仪器设备过于陈旧,难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但由于资金及采购方面的原因,又不能添置新的仪器,为了保证实验的开出率,这些陈旧的仪器设备又不能报废,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物理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加强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遵循“安全、规范、高效、开放”的原则,注重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每间实验室都挂有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仪器设备人为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对于实验室的安全,要求事无巨细,认真检查,尤其是水、电、门窗及易燃易爆药品,坚持下班前必检,平时多留心,杜绝事故隐患。
3、对于实验设备和材料的管理,要求帐物一致,做到账目清楚,有帐可查,专人负责。要定时检修,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备用状态,保证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比如南方地区梅雨季节,就特别需要注意检查仪器的防潮工作是否做到位。
4、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做到严格按规范操作讲解,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5、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实验室工作讨论,交流总结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经验。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三、充分开发实验室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时,学生是观众,缺乏主动参与;即使是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目的、原理、步骤都是事先安排好,学生缺乏自,学生没有足够的观察、研究、思考的空间,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如何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是优化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实验仪器信息化管理
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向师生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及实验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等,构建查询系统和预习系统,充分利用实验资源。
2、开展实验创新活动
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室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实验创新竞赛。这样,既可以将实验室一些闲置的实验仪器重新利用起来,同时又可以创造、改进物理实验仪器,使它更符合新课程实验教学的需求。
3、课外开放实验室
只有开放实验室,学生才可以随时接触、熟悉实验仪器设备,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实验室的氛围,激发学生实验创新的精神。
总之,实验室管理任重而道远,要求我们不断吸取经验,完善的实验室建设,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民伟,加强物理实验室的管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2] 陈利昕、钟勇,普通物理实验室的管理与优化
[3] 陈春丽,实验室管理之浅见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O6-31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文章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
2.1.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
实验室建设包括了实验室基础建设(包括实验场所、实验环境等),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仪器设备更新等方面。现阶段,在实验室建设的众多事物中,实验室环境的改善或者人才的引进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实验室其他方面的建设就被忽略了,特别是实验室队伍建设。由于缺乏竞争及激励机制,实验室工作人员只是周而复始、机械性地重复以往的工作,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2.2.设备陈旧,跟不上业务拓展的需求
高水平的实验室是机构实力的重要体现,对机构的发展和社会声誉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就目前来讲,实验室普遍存在设备陈旧,更新步伐跟不上检测业务拓展的速度。这是由于,设备采购模式僵化,采购过程周期长,效率低,现阶段采购流程环节繁多,每个环节衔接无法紧凑。从采购计划下达开始,调研工作,方案交换,报价与技术交流涉及人员众多,往往因为一个部门一个人员甚至一个细节导致时间的无限延长,从而使设备采购到投入使用的时间段拉长,甚者影响正常的运作。再加上采购经费又受财政拨款制约,导致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
2.3.管理制度混乱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更是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管理制度混乱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缺少对设备的期间核查;实验室应急措施缺乏;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不畅通;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3、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3.1.做好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建设工作体系,形成运行机制,实现全员培训。进一步建立人事部门主管、专业部门和施教机构为实施主体的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单位主导与个人自主相结合,履行义务与自觉自愿学习相结合,各方面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逐步实现技术人员全员继续教育,使他们得到与科技进步、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培养与训练,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3.2建立有序的设备采购机制
3.3.1认真准备和完成前期调研和技术交流工作
首先要明确设备的档次定位,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用途就要有不同的定位;其次要了解和明确使用方法,注意设备的操作简便性;再次要寻找合适的设备厂家,做好技术交流工作;最后要提前整理和准备所需方案
由于检测需要的设备与现有设备的功能和细节会有变化,一定要在调研的过程中就开始着手准备设备升级所需方案。
3.3.2提前关注和考虑设备投入使用后的问题
重中之重就是安全问题,其次要选用易保养的设备,再次要考虑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在设备到达后的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安排好相关设备保管人员的陪同调试,厂家需对操作者进行完整的设备操作、日常保养与维护等培训,并且在日后设备需升级的时候给予技术上的支持,最后在使用过程中,设备难免会出现使用者无法处理的故障或损坏。因此良好的售后保障体系,可以有效规避因设备故障造成工作进度拖延的状况。
3.3.3从采购流程上压缩时间,严格标准,责任分明
对于负责采购的人员来说,在调研准备工作上花费一定的时间是正常和必须的,这也应该是采购流程中唯一允许耗时较长的阶段。至 于后期采购流程的其他环节,容易出现时间拖延的细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做到责任分明,奖惩有别。采购过程中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办公室,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等,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与标准,把交接时间,因为某些部门的原因拖延浪费的时间,可压缩的无效工作时间都积极的节约和利用起来,提高采购效率。
3.3 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机制
3.3.1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其协调各方面工作的标准依据。为此,检测机构应该着力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务必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添加计划编制、专家论证制度、设备采购制度、设备入库验收制度、设备财产登记制度、设备领用制度、设备调配制度、设备使用制度、设备检查维修制度、设备使用情况制度、设备报废注销制度、三废处理制度,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应该随着检测机构的发展和科研的发展需求进行及时全面的修正、更新、补充。与此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地完善管理体制,贯彻落实责任权限,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
3.3.2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管理
首先,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经常对实验室进行打扫,切实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不断钻研国家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熟悉设备的使用。比如,在设备的摆放方面,应按照“科学、方便、美观、实用”的原则,将设备进行分类,并配以直观的标签。
其次,要加强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根据检测要求,结合实际,购置仪器设备,并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账目与实物相统一。
再次,实验用品要分类存放以保证安全。对理化生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来说,要特别注意精密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实验用品和材料按普通用品和危险品分室保管,剧毒药品,易燃易爆品,应将它们存放专门的危险品仓库,专人保管,并采取必要安全措施。用品和设备按配备目录顺序分橱分层摆放,为取用方便,橱上应放置相应的橱窗卡。
3.3.3整合实验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当前检测机构经费普遍紧张的背景之下,应该依据机构的整体发展规划来打破科室之间的条块分隔局面,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相应的实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明确实验室应具备的必要条件,配置档次水平相当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力量。在配置实验资源时,应该始终坚持高中档通用性设备集中、少量低档次设备分散的原则,切实地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于从事同类产品检测的机构,应该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4、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必须在思想上对实验室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验室管理意识,使相关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来,抓住人、机、样、法、环这五个方面中环节的关键点,并注重过程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高效有序性。
参考文献:
[1]李松仁.高效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J].学校教育,2009,12(2):57-58.
[2]屈希彦,李守民.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的建立[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9.47(3):50-53.
[3]吴育廉.搞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55-57.
[关键词]实验室 新课标 建设 管理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内容和形式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化学实验室是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教学场所,也是教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过去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仪器设备基本上按照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备,管理观念及方法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即实验只为考试和竞赛而设;教与学的方式陈旧,即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术性,实验中只是简单学、做一些验证性实验。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较以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应有相应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要将过去的固定模式、统一装置、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问题做出假设,自选器材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而且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所以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思想意识,重新树立建设和管理理念,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科学探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物质保障和活动场所。
新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的课程目标主要由实验知识和技能、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三方面构成。实验知识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化学实验事实知识。主要是指化学实验所获得的直接实验事实和通过查阅、上网、访问他人等其他方式获得间接的实验事实。2、有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方面的知识。主要指常见化学药品的颜色、状态、浓度、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存放、取用等知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构造、规格、用途、操作、连接等知识。3、化学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实验中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药品的使用、储存,以及一些安全操作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知识。
实验技能目标包括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和药品的选择技能和综合运用技能;实验探究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实验情感是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形成的一种对实验活动的感情指向或情绪体验;实验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形成的对实验价值的最基本的看法,它包括实验对化学学科发现和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等。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制度,提出新的建设思路和管理理念,积极开发各种实验资源。具体在实验室建设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增加实验室数量,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室数量不仅仅指具备完善的实验附属用房,它还包括为不同年级的需要而分设的实验教室以及像有机、无机、有毒、无毒等分类的实验教室。满足各类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从知识、技能、探究能力及价值观方面有明显改善,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2)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配备足量、专业的实验教师并改变实验员职责。把管理职责改为服务、指导、管理。并按年级分配人数,细化工作职责,真正形成以实验教学促进化学学科及科学素养提高的局面。
(3)足量配备必需的实验仪器设备、防护用具及药品,及时补充低值易耗品,不断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进行熟练操作打下物质基础。
(4)设备配置要安全、系统、合理。如实验台设计为多功能,组合式。方便管理和使用。并在各个实验室配备电脑和文字资料柜。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改变管理机构。目前多数中学实验室由学校教务处管理,在专业和方法上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设置专门负责机构,确实改变管理理念和方法。
(1)在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严格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和进出实验室制度,形成开放式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时间可以是每天的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简化物品使用登记程序,学生在开放时间内可随时进入实验室使用常用仪器,做一些感兴趣或课堂上尚未成熟的实验,老师和管理员有义务随时指导和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这种开放式管理,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并查阅资料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允许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自己设计并实施,以满足求知欲,并进一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2)在实验仪器摆放和药品的储存管理中,可以让学生分年级或班级参与管理,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药品的使用储存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要加强实验室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指导;改变思想认识,在时间和要求上同正常学科一样,加强辅导。
(4) 应鼓励教师、管理员和学生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器具和器材或废弃物,自己动手改进简易装置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弥补经费的不足,既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节约和环抱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勤俭节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何永健.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探究实验的有效策略探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0):1
[3]王秋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中学化学实验教学[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21(3):3-4.
1民族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质量内涵建设不足,实验室文化欠缺。转型发展时期,国家对民族地区高校投入的建设资金更多的用于实验室基础建设及仪器设备建设,对于实验室的质量内涵建设重视不足,且在基础建设方面,由于处在民族地区的特殊关系,对于建设规划的定位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衔接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实验室文化建设和仪器设备建设是新型实验室建设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统称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软环境建设是保障,纵观国内外各知名高校,在其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室用于基础教学的仪器设备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其实验室的文化氛围一定是可以推动实验室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1.2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目前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主要是保卫处及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管理处等,很多从专科阶段向本科阶段转型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管理处或者专门负责环保的部门,所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阶段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专门负责的部门少,安全管理部门无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无法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具体的专业化管理。同时缺少负责校级安全工作的领导,目前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校级领导大多为兼任,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是其众多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其中之一,处于从属地位,与国外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工作人员相较,我国高校特别是处于发展中的新建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人员数量极少,且普遍缺少专业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发。长期以来,由于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实验室设立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普遍存在可操作性不高,很难落到实处等问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再完备,没有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的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达不到和谐统一,就无法确保安全设备的可持续、高效运行。1.3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意识缺乏。自然界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可循,对于近年来各高校实验室频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同样如此。根据李志红对从2001年以来国内高校发生的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事故类型及原因等分析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90%是人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重视程度过高,但对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严重缺乏,导致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都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只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酿成惨剧,这种现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同样存在。实验教师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教育内容所占比重太少,且教育形式较单一,使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让学生在安全教育中获得足够的、切实有用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时,部分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未及时觉察并制止,对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未及时消除,从而未能尽早阻断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发展。1.4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实验室基础安全设备建设不足。处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高校长期以来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在国家对西部高校建设专项资金以及各种扶持政策下,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设备得到了补充和提高,但安全建设本身在国内起步较晚,又处于实验室建设的从属地位,所以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基础安全设备建设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策略
2.1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体制建设,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五花八门,职责交叉划分,多部门同时管理等问题不仅存在于民族地区新建的发展中高校,长期以来国内很多高校实验室都存在此类问题。同时,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处在转型发展时期,与其他高校一样存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强,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制度很难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安全工作各项体制建设,完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顺利进行。2.1.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框架,对实验室安全做到“全覆盖、高深度、零容忍”管理,在实验室安全建设及安全管理的每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身安全置于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首要位置。建议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方面以国外发达国家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为典范,建立专门的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成员应为接受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的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负责统筹规划及科学引导实验室安全建设和日常的安全管理,承担有专项实验教学任务特别是生物、化学等有危险性、有污染的实验教学的院(系)应该设立“实验安全与环境事务”管理小组,由院(系)主要领导担任小组长,小组成员应具备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相关技能,具有应对实验安全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该小组负责所在院(系)的实验室日常安全及环保工作。生物、化学实验室要以每个实验室为基本单位,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实验教师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总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应该从上到下,建立“校级—院(系)级—实验室级”三层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人,学校与相应的院(系)、院(系)与各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与进入该室的每个学生,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与实验室有关的每个人,明确各个安全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内容。积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2.1.2施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所招收学生的知识层次比经济发达地区同类高校的学生相对低些。基本上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都未进过实验室,所以进入高校初进实验室既好奇又恐惧,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必要的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及安全基本技能培训。学校应该构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对不同专业、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在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学开始实验课之前,相关院(系)应组织新生及新进教职工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及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不能如期进入实验室,只有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同时,为提高新进教职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新进教职工只有通过考核后方可教授相应课程,否则不予通过试用期。2.2推动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阶段性、共享性”的基本宗旨,秉承“目的明确、合理规划、切实可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则,结合新建高校实验室占地面积紧张,安全仪器设备不足,实验安全师资队伍短缺的现状,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实验室各类安全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之前在专科阶段建立的各学科实验室,为满足本科之后师生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需求,将相同或相近学科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整合,改进专科阶段实验室分散、重复的特点,使本科后的实验室更具有系统性。对于新建实验室进行合理统筹安排,既要立足实际,又要满足升本之后实验室对于学科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升本后学生科研积极性高、实验类型多样化情况下的实验安全。根据不同实验室的专业特点不同,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建设和安全硬件设施的购置,并根据实际条件及需要,将现代化技术用于实验室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中。
3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针对民族地区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欠缺,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必要途径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实验室安全知识传播的途径有很多,最为传统的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前统一开展的安全知识讲座或安全培训。这种传统方式的安全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好。为了改变传统安全教育枯燥乏味的形式,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应从软环境建设着手,培育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结语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民族地区新建高校在建设及发展中应置于首要地位的问题。实验室安全建设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必须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推行科学性、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建设无漏洞,安全管理重细节,安全教育有实效”。确保实验室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作者:王仕英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彩红,许宏山,虞春生等.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88-197
[2]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6
[3]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仍存在体制问题,缺乏针对性实验教材且课时过少。为此,我们应调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加强对实验的建设工作,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探究新型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属于重要部分。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只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大力的改革与完善,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体制问题
健全的教学体制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而就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制度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化学实验器材管理方面,存在着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在学生、教师人员的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员分工不合理,不能做到责任到人,出现推脱教学任务等状况。当体制存在问题时,必然会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缺乏相应的实验教材及器材
许多高中部门所选用的教材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匹配度较低,不能完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因此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较多的实验硬件设备,但由于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或地区经济水平等问题,导致缺少教学所需教材与设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开展实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验教学课时过少
大多数高中学校在分配化学实验教学课时都会安排较少的课时。由于对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只需要进行笔试,大大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对动手实验的重视度,往往在实验教学中用教师实验或视频演示取代学生实验。这不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学校应当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数量以及化学实验类型等化学实验教学要点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人员管理制度方面,应当完善对教师的奖罚制度。当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时,应当对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反之,当教师工作懈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时,也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除了奖惩制度以外,还应当对工作分工做出明确的分配,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2.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解实验步骤,这样才能在动手过程中真正学习到相应的化学知识。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枯燥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在后期的实验中,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化学实验步骤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实验课堂的效率,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
3.探究新型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时,除了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外,还可探究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项目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方式是指,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知识点,教师对学生进行课题布置,由学生自己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解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动手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接受。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竞赛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组成各自的小组,由教师给予实验题目,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竞赛。对于与标准结果最相近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实验教学目标。
一、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赵建钊
副组长:游建德王海东王素青赵耀堂
郭全昌陈晓宏
成员:郭爱红张旭赵汉超于秀荣
李素彩史占海申中华万连城
张荣谦
二、实行治安综合治理承包责任制
多年来,学校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并不断完善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与各年级、各处室签定了综合治理承包责任书,重点是落实各部门包干制,层层分解职责,对内部实行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凡发生重大刑事及治安案件、火灾事故和职工犯罪的处室和班级,年终不能评先,主要领导和责任人都要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进一步完善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型机制,从而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夯实了综合治理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将综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落实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学校制订了各种安全制度,如:《漯河高中消防安全制度》、《漯河高中预防踩踏事故安全预案》、《漯河高中实验室操作规程》、《漯河高中宿舍管理制度》、《漯河高中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紧急预案》、《漯河高中食堂操作制度》、《漯河高中门卫制度》、《漯河高中行政值班制度》等。
学校还联系保安公司,安排保安24小时巡逻,门卫24小时值班,对进出校园的可疑人员进行盘查。政教处安排青年教师值班。
四、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我校开展了主题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安全教育月活动,全面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每个月进行一次安全排查,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对学校用电设施、天然气管道、消防栓、灭火器等常规安全设备及时更新,杜绝因设备老化造成的安全隐患。
五月份,学校举办了“第八届校园体育文化节”和第二届书法美术作品展。以高尚和谐的文化氛围来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从根本上控制了不和谐的因素,杜绝校园暴力的出现。
六月份,是禁毒宣传教育月,我们开展了以禁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各班进行禁毒知识宣传,广播站在每天第二次播音中播讲家庭防毒、拒毒知识,介绍一些与禁毒有关的新闻和事例,出版一期“珍惜生命、远离”的黑板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夏季到来,结合每年沙澧河溺水事件,在全校进行广泛的游泳安全教育宣传,各班通过班会、黑板报、周记等形式,严格要求学生不准私自下河游泳,不准到澧河橡胶坝等危险水域游泳、玩耍。
下学期开学之后,针对文化路通混乱的现状,学校多次组织各班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怎样安全行路、怎样安全骑车、注意交通要道的路标。
秋季,对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教育,鼓励学生到学校食堂就餐,杜绝学生到文化路地摊买那些无证摊贩的食品,同时严把食堂质量关,保证进货源头的安全,肉类食品直接从双汇购买,蔬菜直接从农户的菜地拉到学校。食品种类众多,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学生的需求。
学校还就体育运动安全、实验室药品存放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多方面进行了安全教育,在校园里悬挂醒目的各种标语,营造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
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综治工作顺利进行
每学期学校都投入数十万元的经费,用于开展综治工作,切实解决综治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问题。为学校综治工作保驾护航。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督点内容
(一)开学条件保障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是否及时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4.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中职学校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5.后勤保障情况。校(园)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6.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是否存在经费截留问题。是否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
7.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三爱”(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三节”( 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
(二)校舍安全管理
8.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
(三)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
9.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校(园)食堂就餐环境。校(园)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10.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1.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校(园)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2.校(园)“三防”建设落实情况。校(园)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寄宿制学校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3.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严防溺水事故,坚决避免群体性溺水事故。是否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杜绝校(园)宿舍明火取暖现象。
14.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校(园)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
15.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16.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警校联动机制是否建立,校(园)周边公安机关高峰勤务、“护学岗”和群防群治机制是否健全,校(园)周边警务室民警是否经常到校沟通联系、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经常协调有关部门对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排查整改,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17.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情况。是否利用开学初对中小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否突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教育重点,是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二、督查要求
(一)全面自查。2月27日至3月3日,教育部将派出专项督导组抽取我省1—2个市州进行实地督导,每个市州抽取学校不少于6所,督导学校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不同学段。各县市和各校(园)要全面梳理排查各项开学条件保障情况,建立问题清单,逐项及时解决,县市教体局、教育督导部门领导干部带队督导,重点是基础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农村偏远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困难。自查报告要涵盖重点内容涉及的5个方面17项工作情况,于2月24日前报送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州教体局,自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做法经验、困难问题和整改措施等。
(二)重点抽查。每个督查组由3至4人组成,必须深入6至10所学校开展督查,做到村小、中心完小、九年制、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全覆盖,根据各学段特点确定督点;每个县市须查1至2所幼儿园。
(三)加强反馈。各督查组要按照督查方案要求,深入校(园),及时纠正违纪违法行为,对违规办学、违规收费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告知校(园)和县市教育和体育局,责令及时排除。督查结束后,要向学校和县市教体局进行情况反馈,推介典型经验,找出问题,各督查小组于3月3日前将督查书面材料交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汇总。联系人:朱x ,电话:xx,电子邮箱:xx
三、人员安排
3个督查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督查组
组 长:吴xx
成 员:罗xx 朱xx
督查单位:xx县 xx县 xx县
第二督查组
组 长:王xx
成 员:何xx
督查单位:xx市 xx县 xx县 州直学校
第三督查组
组 长:向xx
成 员:朱xx
督查单位:xx县 xx县 xx民中 州民族实验小学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中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针对中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本文拟从体制、安全、环保、信息化以及开放式实验室五个方面探析中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方法。
一、加快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
近年来,中职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调整,原有的管理体制显然不适应新形势下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再加上中职院校逐年扩招,学生的人数激增,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与招生规模不协调,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器材仪器的数量有限,只好削减化学实验的课时,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中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职院校要增加资金和智力的投入,加快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探索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方法。改善传统的单一的学校综合管理,逐步实现校级和系级的综合管理,院系下面分设实验室,实现化学实验室的专业化,例如分设专门的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等,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的有机结合。积极创建化学实验平台,明确各个实验室使用功能,切实提高化学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效率。
二、加强中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抓中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仪器器械安全、环境安全提供保障。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分析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化学实验室的潜在威胁主要体现在实验环境的不安全和人员实验行为的不安全。实验环境的不安全指化学试剂会引发爆炸或有害气体的释放,人员实验行为的不安全指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在做化学实验时违反操作规则,引发安全事故。
针对安全问题的成因,中职院校首先要健全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化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其次,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改善不安全环境和避免不安全行为;再次,注重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的管理工作,避免存留的废液产生化学反应引发事故;最后,加强师生急救措施的培训,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
三、加强环保管理,打造绿色化学实验室
中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环保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的处理问题上。长期以来,大部分中职院校做完化学实验后直接将废液排入下水道,造成水质污染,化学实验室成为水质污染的污染源。落实科学的化学实验废液处理、注重化学实验中的节能减耗势在必行。
打造环保绿色实验室首先要在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选用无毒无害的原料进行化学实验;其次,在无毒无害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科学研究;最后,对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合理的处理回收,开展绿色的化学实验。其中要注重化学实验中的节能减排,减低能源和器械的损耗。
四、加强中职院校化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中职院校化学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进程和质量,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要积极促进化学实验的信息化管理。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内容、管理流程以及使用经费进行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和互联网信息化。首先,根据校级管理和系级管理进行账户管理,设置管理权限;其次,对实验仪器器械的购买进行预算规划,对经费进行定期结算。最后,化学实验室的信息管理要注重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五、试行中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开放式管理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型,自主探究式被普遍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运行开放式实验室能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运行开放式实验室首先要制订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的预约系统和付费系统,加强预约系统和付费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增加实验室的利用率;最后,逐步完善化学实验室课余时间的开放工作,中职院校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业余时间进行化学实验,并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和安全进行。此外,开放式实验的运行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还要做好课余化学实验的指导工作,因此也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