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管理的逻辑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的逻辑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的逻辑关系

第1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物理管理,逻辑管理

一、档案物理管理及逻辑管理的概念

物理管理,由形见意,指事物的表象。就是说按照手工管理的方式,以档案的物质介质为管理对象,制造和使用实际可触碰到的物质性工具的管理活动,比如消毒柜、计算机、档案柜等一系列的物质工具。

逻辑,体现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规律。人们在对外围的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化的东西,进行自己的推理判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的是,它是用科学的抽象化的概念,试图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现实的结果,是人类抽象思维的展示。而逻辑管理,就是在物理管理的基础上,按照人类抽象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档案的内容性的东西对对象或者为着手点,来进行对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档案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特点的区别比较

(一)管理对象

在管理对象上,档案物理管理的对象是档案的物质载体本身,而逻辑管理的对象则是档案的内容即承载的信息。虽然管理的对象不一样,但是档案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却也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部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制约因素。

在物理管理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我们的档案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主要是围绕着档案载体展开的,比较典型的是《档案管理学》与《档案保护技术学》等。传统《档案保护技术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文件制成材料及其耐久性、档案文件损坏的理化因素及防护方法、档案文件损坏的生物因素及防护方法、档案文件的修复技术、档案文件的照相复制、档案馆的建筑和设备、技术图纸的保管等等,它们都属于档案物理管理的范畴。而《档案管理学》则以“实体管理”为主要线索展开。

电子档案产生之后,逻辑管理就占据了档案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虽然档案的物质介质还是存在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继续存在,但地位却明显的不如物理管理时期了。逻辑档案管理时期,档案管理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来源于档案的内容和它的内部信息。

(二)劳动特征

不论是档案的物理管理还是逻辑管理,作为人类的管理活动,它们都主要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由于管理对象是实际的物质介质,所以档案的物理管理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脑力劳动外,管理人员也不得不进行一些与体力劳动有关的活动。也正是因为处于这样的时代,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固化,使这时期的人们更多的注重的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体力劳动部门,而忽略了在脑力劳动在管理活动中的支配地位,甚至想当然的把档案管理工作归结为简单的仓库管理类工作。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物理管理也应该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传统档案保护技术学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佐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脑力劳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突出地位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由于管理对象是档案的内容与信息,论文的格式在电子档案的逻辑管理时代,人们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的脑力劳动,慢慢地转换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劳动。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是人类脑力劳动的发展与延伸。

(三)方法特征

在电子档案产生之前,档案管理——无论是物理管理还是逻辑管理,都以手工管理为主要的方法特征。虽然我们有了一些档案管理工具,如密集架、提档机等等,但传统档案管理的手工管理特征仍十分明显,其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档案。在电子档案产生之后,电子档案的物理管理仍主要表现为手工管理方式,而电子档案的逻辑管理则改变为完全自动化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程序管理方式,其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计算机→档案。

(四)思维特征

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具有不同的思维特征。物理管理具有形象思维的思维特点,逻辑管理具有抽象思维的思维特点。形象思维解决的是管理过程中的三维空间问题,抽象思维解决的是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内涵及时间问题。

在物理管理中,人们在管理过程当中更多的想到的是有形的东西,比如纸张、案卷等;而在逻辑管理中,人们反应的则是概念化的东西,比如文件名或者某方面的信息内容等。

在物理管理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管理理念在各方面都不得不受物理层次的制约,难以脱离形象思维的影响。在逻辑管理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时期,人们在想到某些信息内容时,不会像在物理管理中那样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库房号或者案卷号等,而跳过了载体这一环节,脑袋中直接浮现出某某文件名或者具体的信息内容。管理人员只要使用检索工具,在虚拟化状态中查找并调阅想到的东西。

(五)哲学特征

档案物理管理针对的是一个现实的物质世界;档案的逻辑管理针对的是一个由概念组成的信息内容世界。虚拟档案管理哲学对传统实态档案管理哲学的超越,是建立在档案的虚拟逻辑管理对现实物理管理的超越的基础上的。

三、结束语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载体与档案信息是管理工作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或称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这两个方面谁具有主导地位,谁就规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时代特征。档案载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时,这一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就表现出一逻辑管理为主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物理管理时代;而当档案信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时,这一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就表现出以逻辑管理为主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逻辑管理时代。

在以往的档案形式中,无论是从石刻档案到甲骨档案,从简策档案到纸张档案,乃至缩微档案,档案的物质载体和信息内容都是“二位一体”的。在这种情形下,本质性的信息被非本质的载体所束缚、所约束,目的性存在被工具性存在所决定,信息难以获得独立与自由,在物质载体与信息内容的矛盾关系统一体中,物质载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并由此决定了当时物理管理占据主导地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档案管理首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物理管理时代。

参考文献

[1] 丁海斌. 论档案的逻辑管理[J]. 档案管理. 2013(03)

第2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 SCRM 客户生命周期

一.SCRM产生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中,企业是信息的发送者,客户在获取相关信息后决定是否购买其产品,在做出购买决策并进行购买后,客户会将产品的使用情况再反馈给企业,从而指导企业对产品进行改进与优化。从整个过程来看,企业处于信息的主导方,而客户相对较被动。

但随着社交网络高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客户会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企业商品信息的,传播与接收,企业不再处于信息的中心,客户在整个过程中越来越具有主导权;因此,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客户关系管理有了较大改变,SCRM也应运而生。

二.CRM与SCRM的区别与联系

1.客户识别

在传统的CRM中,客户识别的目的是判断客户为企业提供价值的大小以及企业获得这种价值的可能性;而获得客户终身价值的方法是通过对新客户的各种属性分类后与老客户进行对比,找出相似度最高的,从而根据老客户推算出新客户的终身价值。但在社交网络中,人们的生活全面数字化,对企业来说,客户的外部信息更加丰富和完善,而且更容易获取,通过对客户的收入,需求的分析可以获知客户的终身价值,对客户的偏好与态度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得这种价值的可能性大小,相比于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对新客户进行价值分析的结果会更精确,从而为CRM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传统的CRM中客户分为潜在客户与现有客户,而且这两类客户一般不存在交集。但在社交网络中的客户关系管理中,潜在客户与现有客户之间往往会通过网络进行沟通,而且对潜在客户来说,企业现有客户的信息比企业自身的信息更为可靠。

2.客户获取

基于社交网络的客户关系管理本质上仍属于关系型营销。获取客户时,传统的CRM只能根据客户识别的结果逐个获取客户;但在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中,由于充分利用了关系营销的优势,往往只需要获取某个用户群体中的核心客户即可获得该网络中与之关联的其他客户,从而大大缩短了客户获取的时间。

当前比较热门的微博营销就是其中的典型,如今很多大企业会利用微博大V转发公司产品信息,因为他们拥有众多的粉丝,关注他们的人比较多,入度值较大,因此只需要获取该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就能达到获取客户的目的,其模型如下图所示:

3.客户保持

客户保持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来提高现有客户的忠诚度。在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保持的重心是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服务,用以增加客户的转化成本,但在社交网络中,由于客户的信息渠道增多,搜寻成本和转化成本大大降低,即使对产品和服务满意,客户的忠诚度也不一定会提高。因此,传统的客户保持思想在社会网络这个大环境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其做出调整。

在SCRM中,借助于网络,企业能够获取真实且完整的用户数据,从而分析客户的需求,喜好,态度等特征并使自己嵌入到客户的关系网中,通过与客户的双向交流,逐渐建立客户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在不断扩展自身关系网络的同时,还需要将客户与客户联结起来,根据客户的不同等级,构建不同的客户线上交流平台。当某位客户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后,利用客户的关系网,企业可以获取与该客户具有相似喜好的人群,节省了客户搜索成本,并且这部分人群成为企业忠诚客户的概率相当大。

4.客户关系恢复

在传统的社会关系管理中,由于关系网受限,单个客户的抱怨与投诉对其他客户的购买行为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在社会网络中,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速与便捷,单个客户的对企业不利的言论会大大削弱其他客户的购买动机,特别是处于观察期的潜在客户。因此,在社会化关系管理中,企业需要更主动地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反馈信息。当客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出质疑时,企业要及时地解决客户所遇到的问题并对客户表示真诚的歉意,必要时向他们提供恢复客户关系的优惠条件。

三.社交网络环境下SCRM的运行过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分析

1.考察期

客户产生需求:客户因为欲望产生对某类产品的需求,然后会搜索产品的相关信息,企业通过市场营销让客户对其品牌留下初步印象,当客户需求增强时,会通过进一步搜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客户认知:客户利用社交网络搜索产品信息,该信息的提供者不再局限于企业本身,也就是说企业不再处于信息的中心,而是由企业,企业的现有客户,忠诚客户,负面客户共同信息,潜在客户获取相关信息后,与企业现有客户沟通,从而对产品或服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知。

在这一时期,双方对彼此都不太了解,客户通过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因此通过多种渠道查找信息是这一阶段客户的典型特征,用户获取信息渠道如下图所示。对于企业来说,吸引客户是该阶段的关键,而只有充分挖掘客户的特征,详细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与潜在需求,对客户的需求,喜好和态度等进行详细分析,才能有目的地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减少客户识别与客户获取的成本。

2.形成期

购买:客户会下一些尝试性的订单,如果客户对产品比较满意,可能会选择重复购买和交叉购买。但在社会网络的大环境中,客户的转化成本较低,即使对产品或服务满意,也随时有可能与新的企业建立联系。因此企业在该阶段需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尽可能使其平稳过渡到稳定期。

3.稳定期

问题反馈:此时双方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状态。企业在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客户抱怨与投诉,分析引发客户不满的原因,对产品和服务及时改进和优化。在维持住现有客户的同时,还可以从现有客户中得到关于产品,服务的反馈与意见。

客户借助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产品的负面信息与正面信息相比,传播速度更快,扩散的范围也更广。因此在该时期,企业一方面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对客户的抱怨与投诉做出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的优势,帮助企业建立良好形象和传递良好口碑,利用客户获取中的核心人物,使其成为企业的支持者。

四.以海底捞为例论证SCRM的运行过程

1.考察期

海底捞首先会在大众点评,美团等网上平台其产品信息,海底捞的现有客户会就自己体验之后的感受在点评区给予评价,包括食物的口味,用餐环境,服务态度等等。评价内容有褒有贬,因为信息的者包括现有客户,忠诚客户和负面客户,而这三方在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其性质是不一样的。当新客户输入海底捞后,首先会浏览企业自身提供的产品信息,然后查看企业原始顾客的评价内容,经过多方的信息综合后,对该餐厅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根据信息的最终反馈结果,客户决定是否进行初步尝试。

2.形成期

如果客户决定进行尝试,那CRM就进入形成期。在初步尝试后,客户比较满意,但满意度的提升并不代表忠诚度的提高,当客户下次想换口味时,只需要在订餐平台上进行搜索,便能很轻松地获取别家餐厅的有关信息;可以看出,在社会化网络中,客户的转化成本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客户与别家餐厅重新建立联系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而海底捞就是利用优质服务,使回头客和忠诚客户的数量不断增加。海底捞的经营理念,并不是其他餐饮企业看重的销售额和净利润,而是重在提升顾客和员工双方的满意度;从每一处细节着手,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五星级”服务,以服务赢得顾客的忠诚度。

3.稳定期

海底捞在面对公众质疑时,及时对客户给予正面回应,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刻认识,并对公众承诺将进一步改进产品和服务。例如前段时间的骨头汤勾兑事件之后,海底捞在其官网回应并致歉称其骨头汤及饮料确系冲兑,但所有原材料均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冲兑属于正常的加工程序,并承诺对公司进行全面整改,加强员工培训,规范各项操作流程。

五.总结

随着社会网络的兴起,客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企业如何正确实施SCRM对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利用社交网络的优势,充分挖掘客户特征,了解其潜在需求,有目的地为客户提品和服务;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合理利用客户抱怨与投诉,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及时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易明,邓卫华著《客户关系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欣.基于社交网络的客户关系保持[].新经济,2015/9

[3]漆晨曦.社交网络时代客户关系管理发展策略[J].通信企业管理,2014

[4]朱卫兰.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社会化CRM运行机理研究[J].商务营销,2013(3)

第3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管 网络管理 web网络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传需要,政府单位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本文从网管技术网管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

传需要,消防部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下面,我就网络管理技术进行一些表述和探讨。

网络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为了确保正确、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我们必须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这里就提出了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网络管理包含两个任务,一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二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瓶颈和潜在的危机;通过控制可以对网络状态进行合理调节或配置,提高性能,保证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业务和应用的丰富,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更是如此。网络管理就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管理者-的管理模型,在网管工作站上的管理者(也称为管理系统)向位于被管理设备内部的发送管理操作的指令,收到后,将发来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该设备的内部指令,完成管理操作,并返回结果信息。同时,也可以主动向管理系统发送通知信息,将被管理设备上的事件信息或故障信息告诉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可以域多个相连进行通信;而一个也可以接受多个管理者发来的管理操作,但必须协调好多个操作。

一、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商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随着网络互连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管理集成化:允许用户从单一平台管理各种协议的多种网络,通过一个操作平台实现对多个互连的异构网络的管理。

(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维护、诊断、排除故障以及维持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如处理不确定问题、协同工作、适应系统变化并能通过解释和推理对网络实施管理和控制。

(三)网络管理的实时性:提供实时的动态资源管理和控制。

(四)分布式网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网管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管理WEB化。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融合了WEB功能和网络管理技术,允许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形式去监视网络系统,通过使用WEB浏览器,管理人员在网络的任何节点上都可以方便配置、控制及访问网络,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异构平台产生的互操作问题。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提供比传统网管界面更直接,更易于使用的界面,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要求。

(二)网络管理层次化。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SNMP管理机制的弱点被充分暴露出来。SNMP是一种平面型网管架构,管理者容易成为瓶颈。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既浪费带宽,又消耗管理者大量的CPU时间,使网管效率降低。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管理者与之间增加中间管理者,实现分层管理,将集中式的网管架构改变为层次化的网管架构。

(三)网络管理智能化。随着网络结构和规模的日趋复杂,网络管理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网络技术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网管经验和应变能力。现代网络管理正朝着网管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网络有能力综合解释底层信息,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智能化网管能够根据已有的不很完全、不很精确的信息对网络的状态做出判断。

(四)集成系统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把它们集成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很多网络管理系统厂商正努力实现的。事实上,Sun已经将其网络管理产品Solstice定义为“基于企业管理的策略”,包含了系统管理和网络管理的产品。这样的方案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欢迎,把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结合在一起,最终将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

参考文献:

第4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电力系统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已经由原来的工业体制转变为市场方向,随着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但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将网络信息技术更好的利用,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于电力企业,已经成为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信息化结构

在电力公司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部门的重要性,有些电力部门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机构,岗位和制度也没有规范的建立和执行。由于很多是在生产技术部门下,附属着信息部门,有的仅仅是设置一个信息化负责人员,造成了信息化结构和制度建设的不健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必须由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专门的信息化结构来推动,以适应新形式下的需求。

2.电力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存在许多风险

2.1是网络安全结构不合理,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核心交换系统安排不合理,没有对网络用户进行分级处理,致使所有的用户对信息的处理地位都是相同的,即任何人都能对网络安全造成影响;

2.2是来自互联网的威胁,目前,大部分的电力企业的网络都与互联网连接,这样在方便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信息浏览的同时,互联网上的所有用户都能访问,给电力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威胁;

2.3是来自与企业内部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重要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这样为非法用户窃取企业信息提供了便利,造成企业内部信息混乱,破坏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3.网络病毒的威胁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要求在调通中心、变电站、用户等之间进行的数据交换也越来越频繁,对电力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提出了新的严格要求。而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普及,病毒和黑客也日益猖獗。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攻破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网络,导致电力一次系统事故或大面积停电事故。

4.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

电力企业作为重要的工业企业,其“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是非常明显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企业疏于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养,最终导致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即使网络安全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修理。

5.电力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

电力企业通常重视的是网络的利用效率,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学习的时候,只关注其运行的效率,疏于对其信息的安全性的保护管理,并且没有投入专项的资金和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定期的维护,甚至即使出现问题,也懒得去理,这样就导致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一直处于被动的隐患状态。

二、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策略

1.防病毒侵入技术

防病毒侵入系统能够有效地阻止病毒的进入,进而有效地防止病毒对电力系统的信息进行破坏。这种措施通常是在电脑上下载安全的杀毒软件,还应该安装服务器,对防病毒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正常地运行。此外,在网关出还应该安装相应的网关防病毒系统。也就是说,通过在电力系统的所有信息系统中安装全面防护的防病毒软件,对各个环节进行防毒处理,并创建合理的管理体制,以起到对计算机可能出现的病毒侵入进行预防、监测和治理,同时还应该及时对防病毒系统进行定时的升级。通过上述的所有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即将侵入信息管理系统的病毒进行处理。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原意是指建筑物里用来防止火灾蔓延的隔离墙,在这里引申为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一道防护墙。防火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实际上是一个或一组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它逻辑上处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并由一组保证内部网正常安全运行的软硬件有机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目的是保护网络不被可疑的人侵扰。其最基本的构建是构造防火墙的人的思想。它提供可控的网络通信,只允许授权的通讯。本质上,它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也就是提供可控的过滤网络通信,控制进出两个方向的通信并且只允许授权的通讯。防火墙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档外部网络的侵入。它用来防止外部网上的各类危险传播到某个受保护网内。保护安全网络免受来自不安全网络的入侵。

防火墙是一组由路由器、主机和软件等构成的有机组合,它是一种保护装置,用来保护网络数据、资源和用户的秘密。一个典型的防火墙由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或服务器)、电路层网关等构成。如图1.

图1.典型防火墙网络构成图

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指用户必须提供它是谁的证明,是与密码技术密不可分的。它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实现机制之一。在安全的网络通信中,涉及各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身份认证机制来证明他们的身份,验证用户的身份与所宣称的是否一致,然后才能实现对不同用户的访问控制和记录。身份认证技术是为主机或最终用户建立身份的主要技术。在网络中为了确保安全,必须使特定的网络资源授权给特定的用户使用,同时使得非法用户无法访问高于其权限相关网络资源。

在实际认证过程中可采取如口令、密钥、智能卡或指纹等方法来验证主体的身份。在广义的网络普遍采取CA(CertificateAuthority)即证书授权的意思。在网络中,所有客户的证书都是由证书授权中心即CA中心分发并签名,该证书内含公开密钥,每一个客户都拥有一个属于自个的私密密钥并对应于证书,同时公开密钥加密信息必须用对应的私密密钥来解密。数字签名是公开密钥加密技术的一类应用。

如今,随着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发展,在电力营销、物质采购、客户服务等领域,电力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越来越成为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将来发展得趋势。而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是当前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在网上电子交易中,数字证书就将成为参与网上交易活动的各方的“身份证”,每次交易时,都要通过数字证书对各方的身份进行验证,因此研究身份认证技术对电力电子商务的安全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4.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

拟局域网技术简称VLAN技术,VLAN 技术是将相关的 LAN 合理的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促使每一个 VLAN 都能够满足计算机的工作要求。由于LAN 的属性决定其在逻辑上的物理划分必须在不同的区域哈桑,在每一个工作站上都有特定的LAN网段,每一个VLAN中的信息都不能和其他的 VLAN 上的信息进行交换,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信息的流动,并且有助于网络控制的简单化,从而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5.信息备份技术

电力系统的所有信息在进行传输之前,都应该进行备份,并且备份也要按等级进行,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对信息进行分级备份,将这些备份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且还应该定期的对备份的信息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可用性和准确性,以此防止当电力系统信息出现故障的时候,因为数据丢失造成严重的损失。

结束语

对于电力行业来讲,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影响到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所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因此我们应该将各种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为电力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确保电力的正常供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马进.加载隐私保护的网络安全综合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张彤.电力可信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3]高瞻.网格环境下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徐.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2.

第5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在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 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已发展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通用商业语言, 其通用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我国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已经整整走过了 30 年的历程。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 一个成熟的管理学科, 也必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规律, 这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就是会计的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实务的高度抽象和规律总结, 而会计基础理论又是推动和促进会计实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指南。本文拟对会计 (主要是财务会计, 下同)的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进行解析, 也即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学习体会。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 主要包括会计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 会计要素、 会计程序、 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 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其间的逻辑关系可如下所示: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就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或者说是会计所要完成的任务。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些相关的信息的总和我们称为财务报告, 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特定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是会计所有活动的原始动因。目标 (目的) 不同决定了与活动相关过程的不同。会计目标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所变化, 会计活动就要根据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会计基本假设

一般而言,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合乎情理的推断。 假设对人们的活动是必要的, 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所作出的推断。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为了达到会计目标所要开展的会计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所以称为基本条件, 是说这些条件如不具备, 完成目标任务是不可能的。会计基本假设主要有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假定会计活动都必然是为某一特定主体进行的, 该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完全独立, 而且独立于业主之外。这一假设明确了会计活动的空间界限, 使得会计活动能在清晰的范围之内得以进行。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按目前正常状况持续经营下去。这一假设使企业日常的会计确认、 计量活动有了依据和基础。会计分期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将其持续经营的连续期间人为的划分为一段段较短的相等期间,而按较短期间确定的收入、 费用和利润等信息是准确的。这一假设为会计分期提供报告提供了依据, 进而为确立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货币计量假设认定采用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尺度是最准确的和最佳的选择。这一假设使会计活动有了统一的计量标准, 使得会计的具体对象可以相互之间互比, 使得会计报告能高度概括会计信息, 使得会计报告更便于理解。

四、会计程序

会计程序又称为会计核算基本规程或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是对会计过程环节的科学归纳。会计核算的方法通常被概括为: 设置帐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报表。其相互之间的构稽关系设置帐户是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基本起点,也就是在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范围内进行更具体的归类。复式记账是把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到账簿中的具体方式。复式记账方法使得会计上的任何一笔业务都能在至少两个账户里进行登记, 使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被反映得更全面。会计必须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据作为记账的依据, 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就成了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基本环节。账户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账簿,账簿是会计信息的具体载体。账簿把反映在会计凭证中的经济业务更系统更规范地集中起来, 所以登记账簿也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是费用的对象化结果, 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成本计算是企业会计必须要涉及的内容, 自然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计算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要求就是真实性, 所以财产清查就成了会计核算的必要环节和方法, 财产清查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也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编制涉及较强的技术性, 所以编制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 也是会计一个循环过程的终点。

五、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

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就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核算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则,又称为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变迁, 其理念也在发生渐进的演变。在扩权让利阶段, 首先是为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 国家、 企业与职工共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 利改税后企业全面转换经营机制, 逐渐摆脱了国家计划的桎梏, 成为经授权拥有法人财产权的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决策主体与行为主体, 其称号也由 “国营企业” 改为了 “国有企业” , 此时企业已经大大放松了 “政治权力主导下的政绩理念” 。再后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向现代公司制改革, 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并初步建构起以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经理班子为基本框架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 由于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仍然处于绝对地控制公司的地位, 而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制度、 合理的经营管理层激励与约束制度、 职工持股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等产权制度安排还很不完善, 运作还很不协调, 因此, “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人本理念” 并未真正确立, 仍然可以频繁地看到一种变异了的 “政绩理念” 的影子, 比如不少公司巨额投资于足球俱乐部等迎合上级政治或社会目标的项目。但是,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进入了更加深化的阶段。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相关安排; “行政许可法” 的实施将大幅度地限制政府对个人、 企业等微观主观进行干预的空间与力度, 将更清晰地界定公共权力与私有权利的边界; 科学发展观的树立, 也利于增强政府对环境保护、 社会福利等公众利益予以关注与保护的意识;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及世界性的各种交往, 将使我国的社会伦理包括人权观念、 政治文明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 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使企业进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买方市场的形成, 已经使众多企业认识到 “顾客是上帝” 不是虚言, 等等。所有这些, 都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我国的社会, 包括现代企业将逐渐地确立起真正的 “人本理念” 。

参考文献:

[1]罗伯特• L •海尔布伦纳.经济社会的形成[M].1962

第6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经深深的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当中。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业中普及程度的不断加深,在科研、学校、企业等各界都依赖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发展。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全球网络化也越来越完善,各国的信息建设也在逐步提升。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使用者自身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用户的自身操作问题,以及安全意识不足所造成的。在计算机网络用户中,部分用户未经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缺乏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的认识,并且缺乏规范操作的能力。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过于随意的共享隐私信息,给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资源造成隐患。

(二)网络攻击

由于计算机网络开放性的特点,因此遭到很多非法分子的攻击。网络攻击是指黑客在没有获取相应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技术或工具对他人的计算机进行入侵,获取他人资料以及计算机控制权限。网络攻击会对计算机使用者的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三)系统安全漏洞

所有的计算机程序都会存在漏洞,计算机程序与系统的设计上不可能实现十分完美,漏洞是无法避免的。系统的安全漏洞是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黑客利用漏洞达到破解系统防火墙,入侵计算机的目的。

(四)硬件故障

硬件设备是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设备多种多样,网络之中的设备损坏会造成整体网络的瘫痪。在日常使用和管理中,避免硬件损坏是重要的管理内容。

(五)数据库安全隐患

数据库是进行数据管理的基础。在数据库技术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数据库防火墙是保护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式。数据库防火墙可以对访问者进行严格控制,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据库防火墙已不能满足数据库安全的需求。另外,数据库的内部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造成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在数据库内部管理上,对于访问人员权限控制不严,使数据库的规范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安全。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对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

加强对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保证计算机网络访问人员的身份权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主要是由非法访问人员造成的,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首先要加强访问人员的身份控制,减少非法访问的发生。在人员访问权限管理上,可使用身份验证系统,对登录人员的身份进行控制,采用USB KEY等认证方式,提高对访问人员权限的管理。在访问权限下放时,做好权限分级,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有效的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访问控制工作。

(二)提高对计算机硬件的管理

由于计算机硬件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性作用,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就要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运行故障的发生。在对于计算机硬件管理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策略。对硬件设备所处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对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避免雷击、火灾或电磁干扰的情况发生,从基础设施上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于计算机控制室的管理上,要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数据库安全管理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对计算机网络中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库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的安全防火墙进行实时的升级,减少漏洞,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及时的备份,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恢复,减少由于数据库安全问题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出现。在对于数据库使用者的管理上,要做好对权限的控制。对于数据库访问者的管理上,做好相应的身份验证,避免数据库内部数据被随意修改或删除,提高数据安全性。

(四)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在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管理工作上,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使计算机用户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网络安全管理上,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在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使用的规范性,将技术与管理有机的结合,提高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软硬件以及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加强专业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关键词:全面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措施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以及政府部门提高办公效率等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环节。网络工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是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诞生的新兴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发展中的一次飞跃,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全面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概述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动力。全面信息化管理技术主要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以网络为信息传播媒介,最终实现对信息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应用和存储等。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全面信息化管理促进了信息收集和应用速度的提升,是实现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科学、系统管理的重要物质基础Ⅲ。在实际的应用操作过程中,该技术分为若干复杂环节,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需要实现对数据的高速和有效的分析和整理。

2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应用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深入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当中,所产生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业界的广泛性好评。首先,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数据收集整理的效率以及强化对文献的记录水准及时有效的信息收集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管理水平、获得竞争机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各个工程项目之间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以及实现工程项目对企业信息的共享,极大地提高了项目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力度,是项目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对项目监督作用的有效途径。最后,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工程项目对数据的利用效率,通过信息化的数据传输方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数据分析效果,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降低竞争风险和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条件。

3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3.1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效果

全面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实现对信息的全面收集与应用提供了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已基本实现了全球性的网络覆盖,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企业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提升了工程项目与外部资源有沟通和应用,实现了工程项目中一体化的信息沟通管理渠道,为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交流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交流方式当中的空间地域限制,管理人员能够轻松地实现对信息的收集和整合。

全面信息化管理方式为企业实现科学的决策,提升管理有效性提供了物质基础。企业工程项目中涉及的信息和数据资源十分繁杂,传统的管理方式消耗了企业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同时也存在对数据的收集不完整、信息处理不科学等问题,阻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全面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对项目工程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收集与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工程项目的质量。

3.2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网络不能确定,地点的变化造成了通信信号的质量没有保障,严重地制约着工程信息化的有效运行。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条件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与网络通信条件,在通信条件较差的地区难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规范,导致信息化管理环境无序,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没有实现协调统一,各个软件的交互性差给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造成了困难。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各企业为了保护企业商业机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排斥其他企业,因而排斥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在个别企业中实现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仍存在困难。

4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4.1 提升从业人员信息化意识

在全面信息化管理方式中,管理人员是工作的核心。因此提升对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是提高整个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强化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主要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网络管理技术培训,从业人员掌握专业有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提升从业人员信息化意识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有序、高效运行,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环境。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时间证明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网络品牌的建立和完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入手,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信息传递和应用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可建立以本部门为核心的网络通信系统,通过完善的系统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将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信息化交流。企业也可以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对外窗口,实现企业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4.3 扁平化组织结构,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

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多为金字塔型,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效率十分低下,对信息的处理分析不够充分和科学,严重阻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优化改革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流,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充分共享。扁平化组织能够要求企业以永久性的专业化机构为基础,根据项目组织的临时性以及全面综合的管理机构为依托,实施项目管理的高效运行。目前我国的信息化管理中缺乏规范的管理标准,各企业的项目管理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严重制约着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因此自动完善统一的管理标准是当前形势下的必行之策,各企业间应建立统一完善的软件管理体系,保持系统间的良性竞争,维持网络环境的有序和安全运行。

第8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防火墙;增加访问策略;数据加密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线路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光纤已经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主要的通信线路,从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快速的交互式数据传递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播的信息告诉公路。由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者技术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本身、操作人员、应用技术以及网络结构等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服务过程。

2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以通讯线路和通讯设备为基础,将不同区域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通信网络系统,并且能够利用设备有的计算机软件来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在线服务、协同处理和分布计算等通信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有利也有弊,只有人们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才能正确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同时用法律和政策来制约并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完善网络信息市场运营,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加上有一部分人以了谋取个人私利,通过互联网络各种有害信息,从而加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使互联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力度,来解决各种互联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各种问题。

3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自身传递的信息以及网路中个中服务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包含IP地址、域名和自治系统号AS的管理的基础运行信息管理,对网络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器的配置情况、运行负载情况以及信息服务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的服务器管理,同时对计算机网络访问用户的姓名、身份识别、权限等进行的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信息、信息过滤索引和导航等。但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以及技术自身的缺陷,使得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地抵制互联网络中各种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络更加容易传播,互联网自身协议的不完善,为不法分子入侵互联网络提供了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或者企业内部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人为地对于网络内部用户权限分配规则不明朗,为计算机网络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为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打开方便之门,使计算机网络时时刻刻受到安全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保证互联网络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3.1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限制传输信息通过的一种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是采用网络隔离而保护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措施,它通过智能甄选外部网络请求,来允许或者阻止其是否能够访问计算机网络,同时配合相应的杀毒软件和防病毒策略,对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出入口进行设置保护,不仅能够防止外来访客恶意攻击,同时保护了计算机内部网络的文件以及数据安全,另外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增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对网络中的各种操作时时刻刻进行扫描并自动识别破坏性代码流,当有发现时可以自行记录并进行报警、阻断通信连接或者相应的安全策略等操作,从而确保了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增加了互联网络的容错率。

3.2增加访问策略

访问权限的设定可以让访客不能访问某些受保护的文件和数据,防火墙机制就是其中一种访问策略设定。当然,我们还需要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设置多级访问权限,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首先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者进行权限分配,内部用户和外来用户对于网络中资源的使用权限和范围不同,同时设置对于不同的内部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目录级别访问权限也不同,保障了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网络的检测控制,从而增加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3.3增加数据加密策略

互联网络中防止信息窃听、篡改、泄露等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对计算机网络中应用数据、文件、传输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传输信息等采取数据加密可以有效地增加侵入者破译传输信息的难度,从而保护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安全,减少入侵黑客对信息进行非法操作的可能性。数据加密是采用各种不同的算法,将原始信息通过特殊的技术,按照特定的算法与密钥值进行的数据处理。在收发双方协定加密算法和密钥之后,在信息传输时可以根据协定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对进行加密操作,然后将生成的加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当接收者收到传播数据后,根据协定的密钥,采用解密算法对其进行解密操作,从而得到原始数据,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4 结语

说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是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有效措施,进而保证了互联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由于网络自身设计的缺陷以及人为的误操作,使得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威胁,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地努力和研究,来对互联网络信息传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直接措施,来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机制,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得互联网络安全稳定长期地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吴晓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探析[J].现代商业,2010(27)

[2]陈婷婷.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J].科技传播,2012年15期

[3]刘港.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

第9篇:管理的逻辑关系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医院信息管理;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4-0000-01

The Hospital Computer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and Network Construction

Feng Yuan

(Computer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ing experience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points about the experience,that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building is a proje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inevitable trend tha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employee productivity is the only way to modernize the hospital.

Keywords:Computer;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Network construction

一、综述

当今世界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网络已进入了各行各业,同时也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医院作为社会的重要部门,医院的信息化、网络化尤其重要。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信息的增多,设备共享和信息规范化管理越来越重要,建立一个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和网络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医院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医院各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病人费用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决策分析统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事务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运行创造了必要条件和平台。它可以使医院的运作更规范、更有效,服务更优良,同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总体规划

(一)网络部分

1.网络布局。主干网以中心机房为中心,以星形拓扑结构覆盖主要建筑楼群。主干网为高速千兆以太网,传输介质为单模四芯室内光缆,最大距离≤1000m。支干网为百兆以太网,传输介质为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站点与交换机距离≤100m。整个网络采用星形结构两级交换,网络站点≤200个,在临床覆盖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在非临床科室覆盖以经济核算为单位的各科室,在办公区覆盖各职能科室和各院领导办公室。2.中心机房。中心机房由主机房、控制室、软件开发室组成,并配有两台双机容错服务器、一个8槽磁盘柜、主交换机、UPS电源柜等。

医院系统数据量大,要求反应速度快且安全可靠,从而对网络设备及组网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良好的网络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较大的网络通讯带宽;(2)有一定冗余;(3)极高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4)良好的网络管理及优化措施。为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我院网络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实用性――即能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2)灵活性――即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3)开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4)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应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5)扩展性――实施后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是可以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需求时,很容易将网络设备安装进去。

(二)医院信息系统

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新一代的医院管理软件。具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强。在遵循国际标准的同时,结合我国医院实际操作流程的习惯,形成易学易用的友好用户界面,适合各岗位层次工作人员使用需求,它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与多个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的结晶。2.灵活性高。在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深化,在不同的阶段,可选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同模块进行分步实施,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一步实施后续模块,同时可保证整个系统的无缝连接与整合。在系统总体设计中,还为系统将来的扩展及与其它系统的连接进行了充分的考虑。系统提供了接口,供局部扩展使用,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3.安全与容错。系统操作员根据其业务分工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在应用软件上增加了系统注册、上机密码口令、优先级、自动检错等手段,并避免了病毒的侵害,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具有多层误操作提示功能,具有良好的容错性。4.信息共享与集中。由于本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可有效实现资源快速共享。系统能准确及时地交流信息,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彻底改变手工或单机管理对信息收集处理中的重复、混乱和容易出错的状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关系型数据库的资源共享、数据共享等技术。一个环节录入信息,其它环节可以共享,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几点体会

(一)领导的支持和各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医院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小组成员包括计算机管理中心、财务科、药剂科、护理部、医务科等相关科室。

(二)抓好实施前的培训工作和宣传工作是关键

对各类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会对人员素质的提高和院内各项工作的规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也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的内在质量。对全院职工,特别是对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教育,让他们树立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了解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流程以及如何适应医院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转变带来的管理模式上的变革。宣传方式采用全方位投入,充分发挥医院现有的宣传功能,如院周会、宣传栏等,让职工知道:医院要进行计算机管理,原有的业务操作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改变,对相关人员进行新业务模式和流程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要求准确、熟练。

(三)系统和网络的维护要及时到位

系统和网络的维护是十分复杂、繁琐的技术工作,无论硬件、软件技术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及时发现、纠正,不断完善才能保证网络的运作正常,发挥其整体效益。维护人员还要保证服务器、网络系统及线路的正常工作,修复各工作站的故障等等。总而言之,只有做到系统和网络的维护及时到位和各类人员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才能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发挥最大功效,实现医院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

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减少差错,使医疗质量效益得到改善;(二)信息共享,减少医务人员的重复性劳动;(三)堵住漏洞,增收节支,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四)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使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谭伟贤,杨力平.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詹文军.WINDOWSNT4组网与管理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