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

第1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一.加强学习,锐意进取。

本学期我们认真组织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教师学习了全国和沈阳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以"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出发点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精神,全校上下发?quot;永不满足,追求超越"的桐柏精神,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开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还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二期课改的有关文件和精神,着重选学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章资料,对研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和探索,我们还要求各教研组长结合学科教学组织组内老师进行专题学习。如数学组选学了《中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通讯》中有关研究型课程的课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还积极在组内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公开教学课进行实践和探索,并取得成功,受到市、区有关方面的好评。

二.认真规范,抓好常规。

不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健全教导处的质量监控网络是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学期教导处继续规范、认真地抓好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如教案检查、作业量检查、作业检查、教师的上下课礼仪、考试命题、试卷质量分析、学生座谈会和补缺补差等等。与此同时,教导处根据五年规划提出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的部署,本学期进一步加强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在学校分层管理和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在教学质量分析上,我们制订了(任课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处)四级质量分析制,并请年级组长一起参加教导处组织的质量分析会,积极发挥年级组长在质量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本学期我们还建立了备课组长例会制,每月由教研组长召集会议商讨教学工作,教导处并不定期举行备课组长工作研讨会,及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分析和交流,并为校长进行教学调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条件。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的教学管理功能得到了加强。

针对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学习以及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低的状态,教导处还组织有经验的各科教师为学生举办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系列辅导讲座,进行作业规范教育和学法指导,并成功地举办了以高一新生为重点的学校第三届优秀作业评选和展示活动,为高一新生在高中阶段能顺利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课堂教改,注重重效。

本学期教导处以教科研为龙头,继续深入开展"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课堂教改攻坚活动,积极发挥学校"课堂教改指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抓好"四个突破"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工作,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各教研组共开设校级以上带课题研究的公开课18节,其中区级4节,市级2节。

2.加大对家常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校"课堂教改指导小组"对课堂教改进行了有的放矢的研究和指导。本学期对"青年教师"、"问题教师"、"高一、高二复习课"等专题共进行了四次集中的家常课听、评课指导活动,共计听课72节,进一步促进了家常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展校高三教学工作调研活动。由校长室、教导处及"课堂教改指导小组"成员联合进行视导。联合参加了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分析研究了教学现状,尔后进行听课评课,此轮调研共听课32节。课后又组织8名教师开设示范观摩课。通过一轮调研,有力推进了高三教学工作更加健康地开展。

四.积极实施二期课改。

根据区教育局推进二期课改工作的统一部署,我校于上学年在高一年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试点工作,共开设了19个研究项目。在将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同时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各开设研究课题17个和20个。每周二课时排入课表进行活动。本学期我们逐步完善和规范了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研究性学习管理和指导,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和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校召开了研究性学习经验交流会,还表彰了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学生。

我们还要求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教导处共收到以研究性学习为课堂教改研究课题开展公开课的申请27节,本学期已实施 7 节。

五.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本学期我们还积极开展教师教学工作专项申报活动和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活动,通过教学工作专项申报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了教师的自主发展,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逐步由"规范"向"规范+自主"转化,通过开展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评选活动,也进一步推进了各教研组教科研和学科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各备课组教研、备课活动的质量。本学期已收到申报书7份,拟先进行初评,下学期再继续推进,期末再进行总评,并组织交流发扬。

第2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专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一种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我校截止2009年初,已经开始第七期SRP项目的实施工作。

1 SRP在研究性学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SRP从人才培养层面上讲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对医学院校学生来说,实现从以前的就业导向转变为研究导向;从技能性、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分析性、探究性学习。学生参与SRP,不仅是确定问题和寻拢答案的学术研究过程,而且也是启发批判性思维和开发创新能力的过程,体现了显著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特质。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研究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与传统的传授本位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本位的学习活动,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着眼于培养具有完整人格、善于实践、自主学习、勇于创造的适应新型学习社会的人。综合来看,研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体验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高校推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二者得到有机结合,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效的路径。

1.1 培养科研兴趣,扩展理论知识:研究训练计划使本科生从纯理论的知识学习到参加具体科学研究过程;从撰写科学研究论文无从下手到能独立完成文献检索和综述;消除了一些学生对研究创新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创新热情:大大巩固和扩展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由单纯动脑到手、脑并用,融人积极的科研学习氛围中。

1.2 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SRP旨在将学生传统的知识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方式。并且研究训练过程中把对学生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将有兴趣致力于研究的学生引入研究领域。学生自己作为项目主持人、参与成员,负有按计划实施科研步骤和完成实验方案的职责。在压力、求知欲和荣誉感的作用下,本科生由被动到主动,勤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查资料、请教指导老师来最终解决问题,自觉性大大提高。

1,3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科研素质训练:在教师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学生根据具体需求,参与自主设计、筹备和完成实验。建立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总体点评,学生自我评价实验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切身感受科研实验的完整操作规程,本科生要作为研究生的优质生源,就要求获得和研究生的学习相关联的研究技能和知识。本科生通过参加研究生式的导师制培养,和研究生一起组队讨论,既加强了研究启蒙,又加强了本科向研究生阶段的过渡。通过尽早接触科研,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1.4 分工协作,制造研究性学习情境:在解决科研难题中,本科生不再是各自为战的独自学习,而是形成科研兴趣小组,协作分工来完成实验方案。研究训练计划将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一般素质和创新素质合二为一,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后,对深入调查和实践提炼到问题进行分析,写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进而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增加对过程知识的了解,完善知识结构体系。SRP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接受知识和自学能力)、研究实践能力(信息收集和文献检索、分析论证、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发表文章、解决问题、鉴别判断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创新知识、创新素质的提升,在思维力和创造力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塑造。

2 SRP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1 项目申报要谨慎:少数参加SRP的本科生在加入前对于自己的现状往往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没有对项目进行时间安排的经验,以及如何规划实验、学习和个人生活三者关系的知识。事实证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是困扰学生最大的问题,个别学生抱怨自从参加SRP之后就没有时间自习,更不要说娱乐了。参加SRP的学生需要在个人时间上做出一定的牺牲,尤其是那种希望做出成果的学生。

指导教师也应该谨慎,比如自己是不是有外出进修或者学习计划等,是不是带课或者行政工作比较忙,应该早做安排和协调。受师资的限制,一些教师在辅导研究生的同时,还要兼顾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往往会不自觉地偏重于研究生。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本来就相对欠缺,如果导师指导不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烦躁和怀疑情绪。如果是突发事件造成指导教师不得不离开,应该安排好科研工作或找其他教师代为指导,不要造成时间和精力安排冲突,最终身心俱疲,辛劳而无所获,还会耽误学生做科研。

2.2 项目选题要合适:项目选题要根据教师自身科研水平,学生能力和时间是否充裕,以及经费是否允许等条件来选择,学校在本科生科研上投入的科研经费有限,实验室条件不是很好,部分实验不能够顺利进行,有些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部分SRP学生会感到实验方向比较单一,实验难以深入展开。如果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本来只是由学生主持的一个小型科研课题,却申报成一个大项目,结果课题难度太大。需要花费几万元经费,最终课题难以进行下去,经费难以为继而草草收场,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2.3 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选:SRP项目尽管主要是针对学生,但是导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师生之间存在着双选,一方面学生选择参加指导教师所在的课题组,来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导师在选择本科生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从事这项工作,他们需要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积极的团队精神、较快的反应能力以及勤奋钻研的态度,比如教师授课效果好、有耐心、容易相处、科研水平高,会受到学生欢迎;而学生则要勤勉向上、善于思考,认真负责,就会受到教师的喜爱。师生相处在SRP项目中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尽管师生之间一般并不存在很大的利害冲突,但是由于年龄、学识、经验的差异,产生隔阂是非常正常的。每一个导师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学生也一样,这就必定涉及互相理解的问题。师生双方应当主动相互了解、接纳并协作实施和完成SRP项目。

第3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关键词:音乐课堂;探究性学习;操作过程;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38-01

一、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教师是这门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高中音乐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不再是单纯知识性的灌输,而是综合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法的工匠式传授,而是思维方法、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引导;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式的学习,而是更加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实现的教育。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轻松愉悦的审美情境。高中音乐教学目的,主要不只是以音乐欣赏为途径来教学知识技能,不只是让学生通晓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知识,也不只是要学生熟记所欣赏的音乐作品,而是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音乐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欣赏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音乐作品表达了什么。根据这一目的要求,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审美情境,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的,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特点。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互相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反映在音乐教学中,师生面对同一优秀作品,共同参与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艺术修养的差异,每个人对同一艺术对象的理解与表现也会不尽相同,但人们参与艺术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这一结果是平等的,都处于一种主体地位。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音乐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很多时间是学生们自己进行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保障。他们可以在活动时间里,带着问题去请教老师,寻求答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网上查询,获取所需的信息。当然,他们也可以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可以说此阶段是学生们借助校内外各方资源,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分析各种数据,在纷繁的社会中为自己“音”的研究,去寻求“乐”的答案。

4、分享寻美探知的成功喜悦。当同学们将收集来的资料、调查问卷和各种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形成一份份课题研究报告时,在他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所有参加研究的学生都有深刻的感受,在实践中体验了科学研究的酸甜苦辣,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更大的收获在于通过研究,培养了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当然,这些研究虽然还显得稚嫩,也没有什么惊人的研究成果,甚至称不上科学研究,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无疑有着积极意义的,这也是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二、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操作过程

1、学生们以自愿为原则,3――6人组成课题小组,审报课题,并确定小组成员分工,设计研究过程。

2、各小组成员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考虑到自身的能力,课题不宜选的过大,要切合实际,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3、根据小组成员的分工,学生们分别进行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或采访等各项工作。收集信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学生们要协同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借助各方资源来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

4、进行阶段性总结。各小组汇报各自研究的进展情况,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收获。教师要对出现困难和错误的小组给予帮助,及时处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是学生将收集来的资料和数据,经过整理、分析最后写出课题报告。

6、进行论文答辩。评审组可请其他各科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在答辩中,学生首先向评审组简要介绍自己课题内容以及采取何种方法取得何种成果,对评审组成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评审组经过综合评价后,确定各小组成绩。此成绩计入学期总分。

第4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出发,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建立起如图1所示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涵盖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科研、教师科研四个方面。在培养体系中,课程实验是基础阶段,课程设计是提高阶段,学生科研和教师科研是升华阶段。下面对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予以分别介绍。

1“.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整个体系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起码的条件。课程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主要是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的电力电子理论知识验证电力电子主电路、触发电路与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综合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设计、电力电子电路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能力。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在实验项目中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使其达到50%,二是大胆尝试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研究性实验教学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实验课时要求,让学生完成规定的研究性实验项目。研究性实验项目跟一般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着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研究性实验项目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完成后必须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并答辩。

2“.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提高阶段,主要是锻炼学生在课程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设计某种实际的电力电子应用电路(电力电子装置)或驱动电路、控制电路。设计内容包括电路拓扑结构的选择、功率开关器件的选型与参数计算、控制电路设计、驱动电路设计和保护电路设计等,为将来从事电力电子装置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根据需要,我们给学生课程设计的题目也基本上归纳为主电路(含整流电路、斩波电路、交流电力控制与交变频电路、逆变电路)设计及器件选型与参数计算、PWM控制电路设计、驱动电路设计和保护电路设计,同时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PSIM和MATLAB等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电力电子主电路、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具备“方案论证—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参数计算—器件选型—实验验证”的电力电子装置设计能力。

3“.电力电子技术”学生科研

学生科研就是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电力电子技术类科研课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索,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科研的主要途径就是申报各级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如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邵阳学院学生科研项目等。我们鼓励并资助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从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资助条件与项目申报、项目结题与奖励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申报项目进行管理。到目前为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已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获得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2项。这些项目均以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与实验为研究内容。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学生发表学术论文8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4“.电力电子技术”教师科研

除了学生自己申报各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外,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科研课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研究课题进行专题培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专著、文献等掌握所研究课题的发展情况及最新进展。目前,学生已经参与到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VSI-SPWM结构的综合电能质量调节器关键技术研究”、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基于并联补偿的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多项电力电子研究课题当中,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申报的科研项目也大都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关。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效

根据以上内容构建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电气工程系实践三年多来,成绩显著,学生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学生获得的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成果为: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获得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2项,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3篇,学生参与开发70kvar微机型低压动态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和50kvar新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各一套,发表电力电子学术论文8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实现了我校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被许继电气、中山南瑞录用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研发工作零的突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推广所取得的成果。

第5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校;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

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2005年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让人刻骨铭心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一时间,钱老先生的未竞之问成为全国舆论尤其是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更成为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在世纪之交以来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时,人们更加深切体会到钱老之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冒”出杰出人才的研究性学习视野

要让大学“冒”出杰出的人才,问题的根本不仅在于改变人才的选拔方式,更在于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中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充分发掘与发挥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就必须加速实现从知识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已经习惯性地固化为一种基于“传递―接受”为特征的知识传递型教学模式,即教学就是师教生学、师讲生听,就是把“包装”、“封存”在课程计划和课本之中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对学生作业也给出标准清晰的惟一答案,学生不必独立思考与自主构建,只需接受、吸纳、牢记就行了。[1]大量事实证明,正是泛滥于传统学习文化中的重教师传授、轻学生研究,重知识传递、轻能力培养,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探究,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迫使学生进行机械练习和死记硬背,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无情地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扼杀了的主体参与意识,不仅使学生过度依赖于接受性学习方式,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导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重欠缺,以致于出现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等现象,学生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发人深省的事实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一代学人,至今也还未能产生世界级的优秀人才。据统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是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曾说过:“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2]学习并非传统意义上“接受、掌握”,学习既表现为接受和掌握,也表现为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究,只有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作为学生在较为广泛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Resaerch-based Learning)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地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传统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不适应研究性学习要求的现状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它牵涉到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曾指出“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事实上已经要求学生、教师和学校图书馆、计算机、实验员之间必须在课题选择水平、课程研究形式、课题研究实验和最后的展示等工作中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学校在课程启动前就要考虑怎样把图书馆、计算机、实验室教职工组织到课程中来。”[3]研究性学习是围绕一定的问题而展开的,它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中,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同时围绕研究性学习的信息需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课堂学习的扩展和延伸,拥有丰富的实体馆藏信息资源和海量网络信息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保障,因而无疑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所。但目前,部分大学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还不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馆藏信息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对研究性学习的科研信息服务工作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常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历史和调查研究法等等。其中文献研究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因为几乎所有研究课题都离不开文献资料。所谓文献研究法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要求,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报刊、杂志、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在充分拥有和深度析出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研究某一问题,进而揭示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需要作为师生采集信息的主要基地――图书馆的紧密配合。[4]有数据表明,图书馆藏信息资源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质量。据统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平均每生占有图书量分别是190册和140册,相比之下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各为生均700册和580册,比北大、清华的生均有书量多3~5倍。在科技成果产出上,哈佛大学年度发表SEI级别论文8000篇,反过来2000~2002年这3年间,我国6所排名前列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在国际核心刊物《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共27篇,仅及哈佛大学的6%,剑桥大学的15%,东京大学的20%。[5]令人堪忧的是,一些大学由于长期缺少资金,导致馆藏资源匮乏。藏书虽然数十万册,但实际能利用的图书并不多,旧书陈旧过时,新书补充缓慢,藏书利用率较低;期刊定价年年递增,许多图书馆不堪重负,以至于期刊的种类年年递减,造成专业刊物种类不全。至于电子书刊、电子文献数据库等也因经费短缺而购置不全。总之,由于图书馆资金匮乏,导致馆藏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信息网络不甚畅通,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对研究性学习的科研信息服务工作。

2.师生获取信息知识能力比较低,导致研究性学习中科研信息利用率不高

研究性学习强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认真收集文献资料并进行筛选、加工和整合,这对于提高研究性学习中科研信息利用率,将起到重大的增益作用。美国纽约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菲利普1976年10月10日宣称,他经过独自研究已经掌握制造原子弹的理论。他仅花4个月时间就设计出一颗具轰炸广岛三分之一威力的原子弹,原子弹的费用大约是2000美元。他的资料全部来自学校图书馆,长达34页的设计书,详细描述制造原子弹的过程,有关专家证实了它的可行性。[6]而在我国,由于部分大学师生的信息素养低下,不仅查阅纸质资料比较盲目,而且也缺乏计算机检索文献知识,英文阅读能力不强,“网络迷航”现象也相当严重。较低的获取科研信息知识能力,导致研究性学习中科研信息利用率不高。

3.馆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研究性学习中科研信息服务的质量

由于客观因素,部分大学图书馆缺少具有较强信息技能和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情报学专业学历和硕士、博士学位的工作人员所占比重很少。现有人员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较低,知识结构单一,以致于部分大学图书馆对研究性学习的科研信息服务仍处于低层次阶段,信息服务内容单一;提供一次文献多,很少提供二次、三次文献;运用现代技术提供信息少,手工操作服务多;坐等上门被动服务,不习惯主动服务;没有主动配合师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和科研项目开展信息服务,更没有进行跟踪服务;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和网络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不到位等。

三、大学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应对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图书馆作为推进大学研究性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创新科研信息服务,更好地发挥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撑作用,更有效地介入研究性学习,进而服务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大学图书馆新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1.科学合理地优化与研究性学习需求相吻合的馆藏文献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出色的馆藏资源建设是保证研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但众所周知的是,经费问题是长期制约大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求,以获得最大的信息利用价值,应是一个始终关注的问题。首先,要做好文献需求调查工作,包括读者需求调查、馆藏文献调查和出版发行调查。在读者需求调查中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校系两级科研管理部门,把全校研究性学习的申报计划和立项结果找过来,详细了解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科研方向与目前的科研课题,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具体是什么。馆藏文献调查目的就是搞清楚有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心里有本明细帐。出版发行调查就是了解各个出版发行单位,他们的特点与优势在什么地方,哪里有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为使馆藏的信息资源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和可获取性,在具体采购时,除了可以通过《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和地方版书目征订或网络远程征订外,一些更新快的书应直接到书店采购,专业图书应尽可能到专业书店选购。另外,也可以发动师生荐购,必要时还可以直接组织教师采购团和学生采购团进行现场采购,以满足师生的研究性学习需求。其次,要注重挖掘读者需求,构建读者资料库。师生在馆内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处处都可留下个人资料。如师生借阅文献时会留下借阅数量、类别及阅读倾向等资料;师生上网检索将会透露其学术兴趣和知识偏好等倾向;师生在科技查新、定制服务的过程中会留下在研课题、研究方向等细节。图书馆应将读者各种分散的信息和资料整合为“读者资料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数据模型,使读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显性化,以便培养和识别忠诚读者,并通过不断推出新的、超值的知识服务项目来提升师生的对科研信息的便捷、高效利用。

2.打造高度集成化的图书馆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发挥信息导航作用

大学图书馆网络资源平台应重点开发“参考咨询”、“数字资源”、“网络导航”等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相关的分支。“参考咨询”主要是图书馆为了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所设置的,内有图书馆的相关联系方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就个人所关心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咨询,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会在适当的时间对读者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复;“数字资源”则是一个海量的“电子图书馆”,包括超星图书、读秀、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等,向广大读者提供海量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各大学图书馆应该积极运作,强化馆际合作,加入CALIS或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开展文献采购的协调与合作、馆际互借活动(尤其是通过网上的电子文献传递进行馆际互借)、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同时重点开发个性化的专题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文献的保障率,为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阅资料提供立体、方便、快捷、优质的科研信息服务;“网络导航”则是向读者推荐一些国内外图书馆网址、网络资源和部分常用网址。

3.图书馆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研信息服务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对图书馆员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图书馆员是信息知识的领航员,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7]随着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现代化,其馆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管理微机化、服务多样化将成为时代的新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4C”型工作人员,即创造者(Creator)、收藏者(Collector)、沟通者(Commumicator)、整理者(Comsolidator),以适应时代要求。要强化自己的信息获取、加工、传播、开发能力,强化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使自己具有信息服务的资本,适时举办研究性学习学术报告、研讨会等,承担起师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导航员作用,更好地提供全程介入的定题跟踪服务、以科技查新为主的课题评价服务和以SCI、EI、ISTP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或被引情况为主的学术引证服务。应予重视的是,大学图书馆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是指在精通图书馆业务的基础上,兼精通某专业学科的馆员。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工作能力,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通过馆员积极研究学校各院系各专业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以及通过馆员与师生的进一步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方向,建立起畅通的信息需求与信息保障渠道,有针对性地指导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信息收集,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查阅到他们所想要的信息资料,实现由“文献的传递”到“知识的传递”转变,为师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8]

总之,大学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与研究性学习密不可分,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学习条件和氛围,后者也对前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图书馆应广泛深入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需求,创新服务理念,扩展服务功能,主动、超前、有效地发挥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良才.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2003(11).

[2]熊新兰.对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4).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EB/OL].省略/xuekewz/yanjiu/shijian/54.htm.2010-5-24.

[4]谢福端.中学图书馆与研究性学习[J].晋图学刊,2005(2).

[5]何平.从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看我国大学图书馆建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6]何平.从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看我国大学图书馆建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谭芳兰.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研究性学习[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1).

[8]罗云丹.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高校图书馆服务[J].凯里学院学报,2007(2).

第6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一、加强学习,锐意进取。

   学期来,我们认真组织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教师学习了上级关于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出发点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精神,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开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同时,我们还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和精神,着重选学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章资料,对研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和探索,我们还要求各教研组长结合学科教学组织组内老师进行专题学习。如语文组选学了《中学语文探索》、《语文教与学》、《新课题研究》中有关研究型课程的课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还积极在组内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公开教学课进行实践和探索,并取得成功,受到上级有关方面的好评。

   二、认真规范,抓好常规。

   不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健全教导处的质量监控网络是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教导处继续规范、认真地抓好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如教案检查、作业量检查、作业检查、教师的上下课时间、考试命题、试卷质量分析、学生座谈会和补缺补差等等。与此同时,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提出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的部署,本学期进一步加强了教研组长在教研教学分层管理的作用。在教学质量分析上,我们制订了(任课教师、教研组长、教导处)三级质量分析制,并请驻级行政一起参加教导处组织的质量分析会,积极发挥驻级行政在质量管理以及监督中的积极作用。

   本学期我们还建立了备课组长例会制,每月由教研组长召集会议商讨教学工作,教导处并不定期举行备课组长工作研讨会,及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分析和交流,并为校长进行教学调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条件。教研组长的教学管理功能得到了加强。

   针对初一新生不适应初中学习以及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低的状态,教导处还组织有经验的各科教师为学生举办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系列辅导讲座,进行作业规范教育和学法指导,并成功地举办了以初一新生为重点的学校优秀作业评选和展示活动,为初一新生在初中阶段能顺利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课堂教改,注重重效。

   本学期教导处以教科研为龙头,继续深入开展“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课堂教改攻坚活动,积极发挥学校“课堂教改指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抓好“四个突破”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工作,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各教研组共开设校级以上带课题研究的公开课至少8节。

   2、加大对家常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校“课堂教改指导小组”对课堂教改进行了有的放矢的研究和指导。本学期对“青年教师”等专题共进行了集中的课听、评课指导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家常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展校初三教学工作调研活动。由校长室、教导处及“课堂教改指导小组”成员联合进行视导。联合参加了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分析研究了教学现状,尔后进行听课评课。课后又组织教师开设示范观摩课。

   四、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本学期我们还积极开展教师教学工作专项申报活动和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活动,通过教学工作专项申报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了教师的自主发展,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逐步由“规范”向“规范+自主”转化,通过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也进一步推进了各教研组教科研和学科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各备课组教研、备课活动的质量。

第7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我热爱并且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任教以来始终秉持母校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为座右铭,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锻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老师。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我能够协助教务处主任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定和完善《养正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撰写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总结,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XX年,我协助教务处申报并且立项了三个国家级课题和一个省级样本校课题,2011年作为工作负责人组织部分课题的阶段成果申报和中期检查评估,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例如负责组织选送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及其绩效研究》课题成果评选,我校取得三个项目的一等奖;另外,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注重创新。如搭建课题的网络研究平台,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2011年3月,学校成立听课中心小组。做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成员,我被学校列为听课小组的成员(共5名);我还作为学校文科类公开课的评委,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公开课教学的听评议活动。此外,协助学校教务处定期开展教育科研学术沙龙活动,活跃学校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正在筹建“养正中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本人负责编撰多期的《养正教研简讯》和协助教科室主任组织《晋江课改》的征文和编辑出版工作,负责《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汇编》的组稿和编辑。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信息服务,主动宣传教育科研。目前正协助教务处准备编辑出版新创办的《养正教研通讯》。

教学之余,我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的方法,养成教育科研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博客已经有31万人次访问,390多篇博文,初具影响力。此外,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任教以来所撰写的论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远程教育》、《中国德育》、《网络科技时代》、《福建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政史地》、《教学随笔》、《教学创新》、《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和《学习方法报》等cn刊物上发表近30篇文章;此外,1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评选中获奖,其中2篇论文在全国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篇论文荣获全国二等奖。制作的研究性学习网站“关注三农”荣获全国一等奖,“福建高中政治课改网”获得全国二等奖。由于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成绩,特别是方面,因此学校在举行教育科研学术论坛时特邀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辅导讲座。

在课题研究方面,作为参与研究人员,已经有两个课题结题并且取得相应的成果。目前我主要参加我校XX年由中央电教馆直接立项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专项课题“信息化课堂学习方法的创新和模式研究”以及省教育厅立项的省级样本校课题“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两个课题均不是子课题) 目前两个课题的研究都已经进入到了中期评估阶段。我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通过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近阶段,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获得专家的认可并得到推广。如论文《博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和《四节同课异构活动的反思》分别发表在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cn11-1589/g4)2011年第3期和第10期;论文《例谈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实施策略》发表在《教学创新》杂志(cn22-1228/g4)2011年第7、8期合刊。教学设计《我国的宗教政策》发表在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政治)》杂志(cn11-9121/g )2011年第3期。此外,我还正在积极申报自己做为课题负责人的第二批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申报的课题为“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8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关键词】高职  拔尖人才  素质  培养平台

 

 从1958年苏联提出“英才教育”的口号开始,世界各国竞相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1973年美国通过《天才教育法》为天才及有天赋的儿童教育提供了保障,20世纪70年代,我国逐步展开拔尖人才的教育研究,目前拔尖人才的培养及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有三种主要方式,即:数理提高班、学科大类培养、专业教育试点班,对于高职阶段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甚少。李延伟、王芳在《三本院校中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初探》中指出了河南财经学院的具体做法,而我院连续多年专科招生分数线位居江苏省榜首,并超越三本分数线,其中学生通过综合素质选拔进入电子特色班学习,他们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多次超越本科院校夺冠。学生拔尖能力可见一斑,基于此,我们展开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电子类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

 一 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的特征

 1.身心素质

 拔尖人才的身心素质是其成功的首要因素。

 第一,心理素质。拔尖人才的拔尖首先是目标上的拔尖,表现在其心理素质:即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较强的抗挫能力,积极乐观,善待他人;具备良好的情感、意志、性格等;能较好地感知世界、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抗挫能力,能积极对待成功和挫折,具备节制和坚韧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平和。

 第二,生理素质。拔尖人才不可忽视其本身的物质性,作为一个人,首先是物质的人,身体是其思想和行为的载体,生理素质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身体基础,能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位功能,同时能正确地认识生命,积极地锻炼身体,构建强有力的体魄。

 第三,道德行为素质。“大胜靠智,小胜靠德”。要能在拔尖道路上顺畅,首先需要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具备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合格的伦理导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没有基本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所不能容许的;具备社会公认的主体意识、超越意识、契约意识等;并能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观念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素质也是其意识层面的要素,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有高雅的生活格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行为举止文明而朴素,并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习惯。

 2.知识素质

 拔尖人才的知识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素质及科学人文知识素质。

 第一,专业知识素质。谈电子类拔尖人才,其所谓的电子类就是其专业素质的要素,对电子类拔尖人才而言,专业知识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工程实践能力是否完备,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具备。

 第二,科学人文素质。拔尖人才的专业发展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专业发展;而这个基础就是科学及人文知识素质基础。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能不倦地追求真理,理性地对待事物,为真理不怕牺牲;关心、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发展,理解集体、社会责任感的意义;拥有相对厚实的知识基础,包括物、化、生、史、地、政、天、经、法、哲、文、艺、美等多门类学科的基础知识。

 在此,其强调的科学知识素质中以算机使用为基础的软件使用知识、信息检索加工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英语知识等,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拔尖人才能达到的高度与速度。

 3.能力素质

 能力是身心素质作用下知识的外在应用,能力素质的大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拔尖人才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能力素质的大小按照其助推拔尖人才的成长,分为基本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发展能力素质等。

 第一,基本能力素质。从学习、工作、生活方面谈,各方面的基本能力是拔尖人才必备的能力基础;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处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已是基本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第二,专业能力素质。高职阶段的电子类拔尖人才还应表现为其知识和技能同等提高的前提下更加具备一定的技能优势。

其专业能力中专业能力素质概括为传统知识、技能识记、传承能力;具体应表现为:电子产品装配、调试能力;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利用电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电子类研究开发等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电子类研究开发等问题的能力;利用电子知识对电子产品进行检测、维修、维护的能力。

 第三,发展能力素质。拔尖人才的拔尖更多依赖于发展能力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其思维及非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性开展工作能力、创业实践能力、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掌握能力,提出问题、继续学习研究的能力;同时发展能力素质还应包括管理能力,尤其是技术及团队项目引领的能力。

 

  二 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的培养

 在电子类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首先搭建了素质体系;其次完成了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培养平台的建设上结合新四块课程体系、研究性学习、竞赛培训构建互动平台,培养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

1.新四块课程体系

 新四块课程体系是:职业素质课程、岗位能力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个性拓展课程四部分课程。该课程体系是我院经过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提炼完善之后展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个性拓展课程部分,尤其为学生参与科技类兴趣小组、兴趣课题的学习提供了好的路径,而这些也成为拔尖人才成长的必经环节。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为广大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实体环境,是其检验所学、钻研专业、交流研讨的重要形式。

 研究性学习内涵定义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研究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专业知识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积累实践经验,体验项目研究过程,强化学生技术应用与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院建立的各个专业方向的研究室,其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研究中心共有20个研究室,可以容纳约200名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3.技能竞赛培训

 电子类竞赛主要包括:院系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ti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竞赛; 430单片机设计大赛;altera杯数字电路设计大赛等诸多专业类竞赛。这些竞赛的开展都为拔尖人才构建了良好的舞台,对吸引拔尖人才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学校在组织相关竞赛时的培训工作也为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三 总结

 基于此互动平台下,我们以拔尖人才的素质体系为抓手,从身心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方面展开,通过培养平台的建设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申报各类专利18项,获得中央电视台《我是发明家》50强,参加第六届世界发明博览会一览5项大奖;全国信息技术类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5年来获得电子类竞赛类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级竞赛一等奖近8项。

 参考文献

 [1]史建平、杨金观、林光彬.以五种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财经拔尖人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6)

 [2]黄艳梅.基于调查的应用英语专业“新四块”课程体系的优化[j].科技信息,2009(31)

 [3]沈淑雯.加强理科基础建设,培养拔尖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4]李嘉曾.拔尖人才基本特征与培养途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5]李延伟、王芳.三本院校中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8(24)

 [6]秦书生、韩雪冰.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析[j].党史文苑,2010(6)

 [7]宋伟.论拔尖人才培养中的道德建设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8)

 [8]彭豪、钱扬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与成效——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1(2)

 [9]蒋华勤、潘杰.浅议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案(上册)[c],2010

 [10]兴志、刘磊.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探析[j].科技资讯,2009(35)

 [11]李志巧、陆芳.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12]尚仁成、阮东、熊家炯.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简介[j].物理与工程,2006(3)

 [13]王晓晶.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4]廖湘楚.浅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3)

第9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范文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 “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

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

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1〗

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 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3)坚持举办《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给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教育论坛活动。谈谈学习教育先进理论后的感悟,谈谈读书后的收获,展示课题研究过的成果,给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建议等。组内教研活动,也应为教师提供发表教育思想的平台,把优秀的教师推荐到学校讲,三年里争取人人都有机会讲一次,还可以请外面的专家和社会人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