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二级院系;教学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也逐渐向二级院系独立运行管理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二级院系必然会面临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方法,笔者在对上海电力学院各二级院系独立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现状的研究和总结之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1 我校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实验室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

除重点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以外,各二级院系都存在一些专业实验室,这部分实验室大都功能单一,从而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近年来随着新专业的迅速发展,出现很多交叉学科、交叉专业和交叉课程的现象,为了满足新课程、新专业的教学要求,二级院系重复建设的现象和可能性增加,在教学场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对旧实验室进行改造就成为一种必然,从而可能造成重复建设中的浪费。

1.2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设备维护人员缺乏,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各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人员配置普遍不足,由于工作量大,他们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实验准备、设备管理和维护上,不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探索实验室管理方法的研究上来。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既教理论课又教实验课,专门的实验教师极少,有的院系甚至没有。另外,由于教学任务单一,实验室人员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设备维护人员的缺乏也是各二级院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学历水平和专业的限制,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设备维护能力不足,当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之后一般都是联系厂家上门维修,由于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所以往往会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部分管理人员的维护能力很强,但是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常常出现需要维修的设备大量堆积,大量设备不能及时维护,同样也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1.3 规章制度不能及时根据新出现的问题更新完善

纵观各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虽然实验室不同,但是制度的种类和内容都大同小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针对上课教师的,要求上课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第二类是针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如何正确地在实验室学习、爱护实验设备;第三类是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要是工作职责。随着实验室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会已经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在规章制度上并没有进行完善和补充。

2 对新的管理模式的思考

2.1 加快对实验室的调整重组,建立新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

原有的针对一两门课程建设实验室的思维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实验室使用率低下,也制约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新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应当立足整个学院总体的实验课程设置,并立足长远,将专业未来的发展对实验课程的要求考虑在内,实验室的建设应当超前,各种仪器设备的耦合度应当加强,缩减实验室数量,提升实验室的综合能力。对现有的单一型实验室应当加快调整重组步伐,把原来内容相对孤立、分散、缺乏联系的实验室进行科学设计、合理整合,逐步向综合性实验室转变,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2.1.1 按学科整合,提升教学服务功能

为了更大程度上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我们应当进一步以学科为中心进行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以教学实验室为主,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与建设需要,进行资源重组,将零散的实验室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充实实验室的教学服务功能,建立起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室体系。同时,根据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资源的潜力,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出新的实验教学项目,给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科技创新平台。

2.1.2 跨院系协作,增强科研服务功能

现代学科彼此交叉、关系紧密,任何院系的实验室资源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相关学科门类。因此,必须打破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分割”状态,加强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相支撑,形成互补,增强科研服务功能。在学校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各院系实验室应当及时、准确实验室资源的实时状况,这样,各院系就可以全面、充分地了解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并根据师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需要合理调用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2 建设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

面对现在实验室使用率低的问题,除了提升实验室综合能力以外,将实验室面向学生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无疑是最好的一条途径。开放实验室,就是在正常实验教学安排以外的时间向学生敞开实验室大门,学生可以自选实验课题,自取实验器材,开展实验研究,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作用、促进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如何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2.1 建立健全开放性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各院系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一系列有关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应当从人员配置、实验课题申报、实验室开放过程管理、实验成果验收等角度逐步完善每一个细节。

2.2.2 开发开放性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系统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验室管理问题,如实验的预约和查询,建立师生相互交流的管道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单靠手工操作肯定不行,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予以支持。设计开发基于Internet 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建立该系统的目标是使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学生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科学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该系统还可以配备其他功能模块,丰富网络资源,使学生在实验前就充分了解实验室的配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内容等信息,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目前各二级院系主要的实验室教学人员都是相应课程的理论课教师,一位老师基本上只负责自己的实验课程教学。未来的实验教学教师应当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设置适当数量的专业实验教师,专门负责实验室里所有实验课程的教学,这样老师的教学领域拓宽了、教学能力提升了,整个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应当从学院自身实验室的特点出发,总结适合学院本身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服务氛围。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二级学院应当不断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学历教育。鼓励他们选择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采取在职学习的形式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第二,参加科研工作。二级学院可以通过组织和鼓励他们参与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的各种科研工作,在研发活动中,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第三,短期的业务培训和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二级院系可以定期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前来给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或者学术讲座,及时将各领域最新的理念传授给大家。另外,各二级院系同行之间、兄弟院校同行之间也可以多加交流,相互学习彼此先进的工作经验,提升业务水平。

2.4 强化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重点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得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4.1 实验室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之前,要对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调研,在确定其技术指标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之后,还要对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综合性、可扩展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将要购置的仪器设备一定要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可维护性和后期服务良好等原则进行采购。

2.4.2 设备的管理

对所有的实验设备都应当建立保管和使用的规章制度,其中应当包含设备的操作规范、管理办法、维护规范、使用登记制度等。在实验室的环境布置当中,应当注重将规章制度、安全条款、仪器使用方法等张贴在醒目的位置。

2.4.3 实验室日常管理

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除了我们现有的总则一类的规章制度之外,我们要针对新出现的细节性的问题设置更加完善的制度细则,如对实验室学生遗落物品的管理、开放性实验室的使用、实验室物品损坏责任落实、实验室使用效能分析等问题,我们应当建立“实验室学生遗漏物品的招领制度”、“开放实验室使用系列规章制度”、“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效能分析指标体系”等相关配套的制度,以完善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制度缺口。

第2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语音实验室 建设和管理 维护和保养

随着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当今大学生外语的水平和应用能力,尤其提高外语听说能力,已成为当今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高校在重视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外语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提高外语教学的硬件指标。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的外语语音实验室在外语听力教学和其它外语视听说等课程的教学的作用日益增强。外语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成了衡量高校外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考评条件。相对于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的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面临着底子薄、经费少、设备更新和管理不严等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我院语言实验室现状,就加强语音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语音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语音设备的保养水平,加强语音室的制度管理,提出一些相关的看法和意见。

一、语音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我院外语学院语音室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迄今为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用的语言实验室七间,实验用房面积57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约120万元,主要用于我院英语系和日语系外语听力、口语、视听说和口译等课程教学。近几年,所有语音室和相关设备都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保证了我院外语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现有的语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对我院外语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现将主要问题加以具体分析:

1.语音设备陈旧,故障增多

我院语音设备多采购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设备出现了陈旧、老化的趋势。如我院在2000年购买的由松下公司生产的WE-LL200A的卡座式语音室,只能播放磁带,已远远跟不上大学外语听力多媒体教学的要求了。此外,语音系统中的电脑配置低,使用期限过长,导致老师教学使用时,机器运行比较缓慢,影响了上课节奏;当语音设备发生故障时,难以修理。今年我院一套在2002年购买的WE-LL300A模拟数字多媒体语音室发生了故障,需要更换教师机配件(双屏显卡),可是却很难在现今市场找到和02年语音视频设备相兼容的双屏显卡。直至一个月后,才在其他单位找到类似显卡。象这样因为语音设备和相关电脑配件陈旧而难以配置,造成了维修时间过长,正常的听力教学受到影响的事例已不止一次。

2.语音设备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和维护

外语语言实验室的硬件配置一般为电脑、终端、耳机、视频展台、功放音箱等,有的语音系统还配备有DVD和幻灯机等相关设备。当设备使用频率过多,使用期限过长,就会出现各种故障。另一方面,还应加强软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会经常使用U盘和移动硬盘上网下载、拷贝和存储资料,这样电脑就容易受到U盘携带病毒的攻击。

3.语音室管理制度的执行有一定难度

建立完善的语言教室管理规章制度,能够使老师和学生职责分明,使设备管理有章可循,它是外语听力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许多高校的语言实验室并不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而是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存在困难。我院一位管理教师需要监管多个语言实验室并维持教学管理秩序,这样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在具体执行管理规定时会发生疏漏。有的素质较低的学生甚至不服从管理,和管理教师对抗。

4.对语言实验室的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

语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关系到为外语教学服务的效率。而有些学院在创建语音实验室后,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语音设备,致使学生座上耳机受损,显示器异常变色;没有及时配套空调或无法维修旧式空调而造成的设备保养不当,如多媒体语音室中,投影仪和电源箱会因为室内温度高发生故障;另外,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如果不定期除尘保洁,也会发生缩短使用寿命等一系列问题。

二、根据以上我院语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

1.加大语音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增加设备的维护资金

我院在08年升为本科院校后,逐步淘汰和报废了一批年代陈旧,故障频发的语音设备,并采购和新建了了广州蓝鸽数字多媒体语音室,以保证本科外语视听说等教学的更高需要。此外,进一步加大了设备维护的投入。为了营造一个更加高效良好的外语听说教学的环境,我们更换了教师机电脑,加快了主机的运行速度,并且购置了几台商务空调,以降低夏天的室内温度,减小设备高温运行导致的损耗。还将语音室内换上了避光窗帘,以增强投影和显示器的视频效果。

2.进行设备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语音实验室的教学设备不断升级,其使用和维护也日益复杂,为此有必要加强语音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学院应采取措施为语音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再学习与提高技术的机会,拓宽和更新其相关知识面。例如学院可以组织实验室人员和其他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要加强外语教师相关电脑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和掌握语音设备技术性能和操作规程,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操作自如。

3.加强对语言实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语音设备长期过频地使用,必然会导致其产生损耗,甚至会发生故障,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有一定的自检自修能力。如对于电脑常见故障发生的原因要熟悉,并会及时排除。管理人员还有必要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清除。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因为在语音系统中,学生终端和耳机使用频率最高,所以指导和监督学生正确使用耳机和终端,提倡学生爱护设备,尤为必要。此外,最好语音室准备一些备用耳机和显示器等易耗品,以便随时更换,不影响正常外语教学。

为防止网上或U盘携带的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建议学生机上安装硬盘还原卡,教师机上的杀毒软件也要及时升级,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平时打开病毒防御和监控系统,不断更新系统的补丁程序,修补系统的漏洞。禁止教师擅自更改计算机的设置,或随意删除文件。如确因教学需要安装或更改软件,需征得管理人员同意后,与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安装,以保证教师机的正常运行。

4.落实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进行监督

教师和学生同为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主体,他们在教学中是否能够按照语言实验室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尤为重要。就教师而言,管理老师要对新来的任课教师进行操作培训,指导他们学习和熟悉语音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流程。任课教师应该按照《语言实验室教师职责》的规定,认真填写语言实验室工作日志,不在教师机上使用携带病毒的U盘,不让学生操作教师机和相关语音设备等相关规定。就学生而言,要严格执行《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于在语音室座位上乱丢果皮纸屑和在桌上乱写乱画的学生,要给予批评警告,再犯则要从严处理。规定每个学生要固定座位,并填写语音室固定座位表,由管理教师存放。这样才能做到人机对应,责任到人。对于人为损坏语音设备,则严格按照《语言实验室设备仪器损坏赔偿标准》进行罚款和赔偿。对于不遵守管理规定的学生,管理教师可以不准学生上课。若学生不服从管理,管理人员应立即找到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乃至系主任,让其协助配合执行管理。

三、结语

外语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需要管理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细致地做好各项管理和维护工作,更需要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乃至领导的协同配合,才能够延长语音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现代数字多媒体语言设备的功能优势,创造出良好的外语视听说教学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郭莉芝.高校外语语音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

第3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1.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现行涉及实验室安全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如危险品类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各类特种设备和仪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实习守则、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根据需要重新拟定新办法或修订已有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废除,按年度将全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予以,逐步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新机制。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设专人负责教学科研项目的审核评估,严格把关实验项目的安全环保要求,形成实验项目审核评估机制。对二级单位不好解决、职能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的重大安全隐患,可直接向主管校领导汇报,实行急事急办、大事快办,形成重大隐患直通快报机制。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职工评聘挂钩,对安全责任范围内管理有严重问题的人员,考核一律不合格,形成一票否决的评聘机制。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与人事制度挂钩,以加强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自觉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2.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推行“三级三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即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二级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自查、实验室每日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安全检查的内容要合理规划,安全检查的流程要精心设计,检查要做到科学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推进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多样化发展,如预约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全面检查、联合检查、重点检查等,防止安全检查出现“盲区”。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整治。检查完毕后及时下达“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实验室负责人拟定整改措施报二级单位核查后,反馈给下达通知的监督单位,形成切实有效的安全隐患治理闭合回路管理,保证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3.强化重点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格执行购买、领用、备案等环节的审批管理,全面推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管理制度。另外,将采购数量及库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坚持领用制度,严格控制领用数量。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流程指引,鼓励实验室对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的自行排放,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由学校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置公司集中消纳。利用合适的地下场所建设危险废弃物存储库,用于及时回收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尽量减少危险废弃物在实验室的留存时间,逐步使废弃物处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加强放射辐射和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与管理人员的监管,实行“全部注册、定期检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随时淘汰”的管理措施,定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上级部门检查合格。

二、转变理念狠抓安全意识教育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对高校安全稳定规划中的要求,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新教工入职培训规划中,使其一入校就了解各项制度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养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的习惯。编写《实验室安全知识读本》、《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集》、《实验室操作规程汇编》等学习资料,保证师生人手一册,避免在实验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络学习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网上自学和网上考试的平台,自学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学分,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备条件;鼓励二级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科研要求,为学生开设特色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学分。结合举办讲座、观看录像、板报宣传、大屏幕播放等形式,时刻提醒,引起注意,全方位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2.注重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氛围利用文化修养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施加影响,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提高整体的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管理方式从行政命令向服务转变,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特种设备仪器管理、技术安全咨询、安全状况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安全隐患治理上积极协助整改,统筹策划,深入基层实验室进行细致指导,逐步消除师生员工在制度刚性管理下被约束、被管理的消极心态。灵活处理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沟通,善于征求基层意见,避免生硬的指挥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工作尽量做细,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安全工作观念。

三、结合实际,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1.与时俱进,开展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设组织人员对相关规章、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探讨,更新修订文件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内容,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推行,努力扭转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使准入制度紧跟实验室发展。将实验室准入制度建设纳入二级单位及实验室考核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准入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学术权力的影响。联合各二级单位分别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知识题库,以保证准入制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有效性。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能上岗。将准入考核和门禁系统对接,只有通过准入考试的人员才能获得门禁系统的识别许可。

2.开拓创新,推行准入制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以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与考试系统”为依托,搭建规章制度、通用安全知识、专业安全知识等分类学习与考试平台,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学习并通过考核,同时赋予二级单位、实验室在考试系统应用中更多的自主和选择权限。提倡二级单位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培训讲座、实际操作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掌握安全防范、操作规程等知识技能,并达到考核要求。利用系统生成电子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考核合格证”,考核合格的师生获得此证,无此证不能上岗实操。

四、加大投入规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1.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以安全运行为目标,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中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达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的标准化。通过监督检查和持续建设,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实验室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安全标志醒目齐全,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抢救设施性能良好,达到实验室安全条件的标准化。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类型、用途、规模等不同特点,为教学实验活动制定适宜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达到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标准化。

2.努力改善规范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与环保投入机制,把实验室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常规预算支出科目,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有所调整。在实验室新建、扩建、改造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实验室设计、建设、仪器设备安放及管线设施等方面的规范性。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防盗监控、危险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实验室通风过滤、烟感报警、设备线路、喷淋装置等硬件保障设施的建设,切实防止危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在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上实行一票否决制,达不到安全和环保要求标准坚决不准上马。

五、提高认识,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

1.建立实验室预防预警系统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等级,查清危险源的空间和地域分布,根据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危险源的巡视检查工作,在危险要害部位安装摄像头或检测装置,并与学校安保控制系统联网。做好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储备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的完好和有效。对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并适时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完善各级实验室安全预案体系建立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辐射设备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各级专项工作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成立实验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力度,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需要,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根据需要调整救援抢险方案。严格落实重大节假日的巡查和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做好事件处置和善后工作。

3.开展必要的突发事件预演活动针对类似火灾、中毒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制订的预案,进行预先演练,积累一些经验,使师生在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应对。通过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突发事件的研究,结合各实验室的特点,制订符合实际的预演方案,通过演练使师生掌握逃生、自救及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六、结束语

第4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1加强制度建设是实验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准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有了健全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才可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因此确立一套完善、翔实、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实验室由制度化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实验室根据学校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又补充了相关制度,例如《实验室项目表》《实验室占用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统计表》等19项制度,使制度更全面、更细节化。

2注重细节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实验室的基础

细节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根基。细节化管理要求我们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特别是在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和措施,而是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落实和每一项制度的执行力。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更需要不断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通过培养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养成精细的工作作风,使精细化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3以人为本是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出发点和管理中心,激发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达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让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最终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实验药品的精细化管理

1.1实验药品采购和储存的精细化管理

药品的采购、储藏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和教学的质量,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工作。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管理这些化学药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由于试剂及药品种类繁多,重要的是应当做到存放有数,每学期期末,管理者要对库存药品进行认真的清点,并将清点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根据库存量和下学期上课的班级人数及实验内容进行清算,为下次采购药品提供比较可靠的信息。这样可以减少因采购数量过多,库存时间过长,导致药品失效而造成的浪费,还能够降低实验经费,将有限资金用在实验室更需要的地方。由于实验药品种类多,首先分别进行编号,整齐排列药品柜中,每个存放柜中又分别将药品按其种类、性质以及购置时间先后摆放,按顺序造册。使用时应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以免药品过期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2实验药品使用量的精细化管理

在实验教学中每次实验课用药种类多,有的药品用量小,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行药品用量精细化管理。我们在准备实验时,将实验所用药品或者试剂列出一个详细的清单,按参加实验的人数和组数,精算出每一种药品在该实验中的总用量,再分装到合适的试剂瓶。同时,要考虑学生能够取用到的最小体积,然后进行精确的称量配制。这样做既能保证每个实验准确完成所需药品的最小用量,同时不会因配置过多造成化学药品浪费。实验完成后,实验教师还要认真填写实验项目表,其中包括实验项目、实验目的、要求、所参加实验的人数、组数、实验用的主要仪器数量、状态以及药品的品名和用量,并以此估算出每次实验课所需的成本,并将其作为今后再次实验的参考。教师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改变学生的行为,实现通过调整行为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2低值易耗品的精细化管理

实验用低值易耗品数量大、种类多、型号杂,对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在使用过程中按规程操作,借用、领用有关材料时,应严格履行借、领用手续,必要时需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实验课前,实验员把实验项目所用的器械名称、数量、组数清单打印在一张纸上分发给每位实验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实验课教师把学生按照4~5人分成1组,教师按照这份清单,将实验中陆续用到的耗材全部发给各实验小组,由小组组长清点数目后负责分发给各组学生;实验课结束后,学生负责清洗器械,实验教师与学生再一起清点数目,如数归还。同时,实验教师做好仪器运行情况和物品领取、损坏、丢失等情况的登记,认真填写实验运行记录本,这样实际运行后,低值耐用品丢失和损坏现象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低值易耗品是每次实验课中必不可少的,除了常规管理以外,我们更注重细节化的管理。例如,实验用的针头、安瓿瓶、载玻片等玻璃器皿,用前和用后,统一放入器械盘中,学生在整理器械盘时,很容易划伤手导致出血。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我们在每间实验室放置一个回收瓶,把每次用后的上述物品收集在一起,封口,统一销毁。这种人性化的管理,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起到了一定作用。

3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仪器设备的购买量逐年增加,如何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投入成本,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严把验收关,将清单与实物仔细核对,验收合格后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建账、填写仪器设备使用卡片。然后,按照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维修保养记录本、运行状态登记表、仪器设备正确操作方法说明书等,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最后,每学期期末进行仪器设备清查,有盘盈、盘亏情况做出说明;有需要维修的,报送仪器设备修理室,及时进行维修;有需要报废的,请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鉴定,回收可利用零部件。如果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做好交接核对工作,避免仪器设备丢失,也确保资料的延续性。

4实验室管理队伍精细化管理

随高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剧增,实验室的占有率逐渐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面对繁杂、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时,从精细化管理入手,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内部、外部管理制度,在大型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实验教学管理协调上做到精益求精,做好各种记录,对使用的型号、规格、品种和数量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每一名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确保实验技术人员判断问题的准度和处理问题的精度,同时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执行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实验中经常接触到有害药品,按照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引进鼓励机制,让每名技术人员都能够在求细、求精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随着实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需要引进一批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从事实验室技术和管理工作,使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技术队伍真正融入到了学校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中,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第5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维护与管理

计算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是我院专门为指挥自动化专业学员设立的专业训练教室,该教室主要分为两大功能区域,一个区域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拆卸区域,另一个区域是计算机软件安装配置区域,因此该训练教室的管理和软-硬件的维护相对较为复杂,经常会出现软硬件故障损坏,甚至出现计算机部件失窃的情况。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或是在问题出现后如何迅速恢复正常的实验教学环境,使实训设施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是每一位实训教室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1 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相当陈旧。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的计算机相对其他教室的计算机较陈旧,都是从计算机中心淘汰下来的,还有就是办公室更新换代不用的计算机组成的,虽说这些计算机还能够使用,但是其中90%以上都已使用接近10年,均已达到报废年限,传统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运行速度越来越慢,而且屏幕分辨率低,直接影响教员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员任职技能的培养。

2、机器故障率较高。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里常常会遭到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导致计算机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计算机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由于这些计算机经过长期的使用,其零部件会老化和损坏,比如CMOS电池电量耗尽、磁盘驱动器的机械磨损、光驱激光头老化、电路板堆积了灰尘、接插件接触不良等等,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第二,由于人为因素,学员在操作训练课中,多次拆装以及动作不规范就会造成计算机插槽松动,各种元器件磨损,甚至损坏,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而且这类故障很难轻易排除。

3、维护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拆装计算机数量有限,而学员人数相对较多,分组操作时间有限,一组的学员可能还没有组装完毕,就该轮到另一组的学员了,因此可能没有时间检查是否缺损零部件或是在拆装的过程中损坏了零部件。在安装与配置软件时,学员可能未安装成功软件或是在安装配置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是没时间改正,就到时间下课了,比如操作系统,这就会导致其他学员在操作时认为计算机出故障了,留下烂摊子给教员收拾,所以该实训教室的负责人,既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又要负责管理和维护相关设备,工作比较繁杂。

2 采取必要的管理和维护措施加强实训教室管理

1、关注实训环境,规范训练教室内部管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训练教室是学员学习和实训的重要场所,因此首先必须保证实训教室内部的清洁,应该明确要求学员进入教室时,不能随意携带零食,上机之前还应穿上防静电鞋套,防止发生静电,保持地面干净、设备器材摆放整齐到位。其次还应该在实训教室墙壁上张贴实训制度以及该实训教室的相关挂图等,营造出浓厚的实训氛围。

2、健全训练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的管理与维护水平,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和日常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比如制定相应的实训教室管理员职责、学员上机守则,学员上机处罚条例等,学员使用计算机需要认真及时填写设备登记本,严格遵守上机守则。管理员应该在每台计算机设备上张贴操作注意事项,让学员操作使用计算机前认真熟悉操作说明,确保学员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操作使用计算机,减少计算机设备的故障率。

3、选取尖子学员辅助教员管理实训教室。

让学员参与实训教室的管理是一种好的方法,任课教员根据学员上课的表现以及其兴趣爱好,专门挑选出一至两名学员作为训练教室的协助管理员,协助教员进行实训教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比如让协助管理的学员负责实训教室的卫生,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病毒查杀与操作系统的备份和优化工作,定期对拆卸组装的计算机进行清理与部件检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确保实训课程的正常进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学院及教研室应该高度重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不断地对该实训教室的软硬件进行更新维护,并完善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的正常运行,从而为指挥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盘茂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研究与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1:185-187.

第6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1.实验室资源很多,但未得到有效利用。

为了满足升本的硬件要求,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大量增加,实验室的规模和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资源无法整合,有很多资源被闲置。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开放实验室,学生随时都可以去进行实验活动。由于管理缺乏人性化,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很少来做实验,这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基层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

实验室的管理最辛苦的是基层的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卫生值日等繁杂而琐碎的工作,有的实验员还兼顾实践教学的其它内容。由于实验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分属于不同的学院、部门,管理起来存在很大难度。实验管理员在高校属于教辅系列,无论工资待遇还是其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待,使人感觉实验员低人一等。懂技术且懂实验管理的人出现了“年年进,年年缺”的一种怪现象。

3.实验室的管理观念落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实验室管理只是本着保管好设备、负责好安全,不出问题就可以。保管实验室财产,做好仪器设备的验收、登记、建账、入库、立卡、维修保养等工作成为管理的重点。实验设备的更新、实验学时的多少、实验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等等问题,很少被考虑。实验管理员缺乏工作热情、实验指导教师缺乏主人翁的情感、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都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应该解决的问题。原有的本科院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展开不少讨论,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的人性化实施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价体系》以及《省级示范实验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实验教学理念、内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应具有人性化。人性化的激励政策是示范中心建设的动力。人性化已成为实验室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人性化管理的有效实行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整合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

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必须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加大实践性和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设需要建设一批综合性实验室、实验中心,将相关专业、相关学科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实验中心,实行统一的有效管理,这样将减少实验管理人员、减免资源的浪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编写综合性实验教程,使资源达到真正利用和共享。根据实验中心的特点和学校实际,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

2.对实验室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实现自身价值。

实验室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包括对教师、学生和实验室管理员的人性化管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设定相对自由、宽松的管理时间和空间,满足他们的教与学、创作与训练的需求,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自我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觉参与管理的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实验室的管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值班制、以老带新制等方式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员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是提高其待遇,转变从属、辅助的思想观念,使其从观念上认识到工作职责不仅仅是开关门、设备保管、卫生服务,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高校也要加强对实验管理员的培养,给他们提供晋升空间,制定职业规划,切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激发热情和服务意识,以便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务。实验管理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业务水平;创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思维方式。要牢固的树立服务观念,为实践教学服务、为学生和老师服务,通过管理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运行良好的设备、舒适的环境,使老师和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实验活动。

3.管理方式和手段实行人性化。

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已经着手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大都体现在对学生人性化服务的增强,通过改善环境,及时更新维修设备,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针对特殊专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等。人性化管理更重要的是改变管理方式,使管理方式和手段凸显人性化。原来对实验仪器物资的登记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的记录、设备耗损更新情况、账册管理等实行手工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很大,根本没有空闲思考实验室的发展和自我发展。改变管理方式,将网络信息化运用到管理中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教师的负担。将高校资产与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实践教学信息平台相对接,将实验管理完全纳入网络管理。实验室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实行数字化管理。实验室管理员通过数字校园网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查看,对实验教师的上课状况和学生的到课记录进行监控。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运用,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实验室管理的人性化。

三、结语

第7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研究

黑龙江大学积极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的研究与探索,确保国有资源有效、高效使用。本文仅就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设备共享管理,发挥资源使用效率,最终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共享管理机制。

一、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配置缺少科学性,不合理现象突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除国家投入外,资产购置资金来自多种渠道,但由于缺少全国统一规范的高校配置标准,高校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等工作中,缺少对本学校、本地区进行全面调研,同时,各申请单位也通常以本单位的科研、实验为需求理由,没有对购置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购置后的使用、开放共享等进行科学论证,没有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和监督制度。

(二)使用缺少效率性,开放共享意识不强

各高校的院系一般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名下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由本单位自己掌管,一些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对于存放环境、维护措施都有严格规范的要求。一些单位为了确保设备安全,不允许其他单位使用。还有个别学科大搞派系划分,对于本学科的仪器设备严格看管,其他学科人员不得使用,校方也难以调剂,造成资产各自归属,单位不用的闲置资产,单位急需的要不来资产,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由于部门所有和封闭管理,不仅缺少校内合作,校际交流与合作也少见,严重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管理缺少规范性,制度和人员不健全

缺少制度范和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各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差别,管理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学校缺乏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有的学校还在探索研究阶段,有的学校虽然有规章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并且没有相应的监督制度为之服务,使得制度建设成为空中楼阁。同时,忽视培养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缺少专门负责大型设备管理的人员,对这些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缺少技术培训,既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充分认识开展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重要性

(一)国家和黑龙江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举措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开展科学技术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2014年10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

为落实总书记精神,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国务院于2014年12月31日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我省八厅局联合于2015年12月颁布了《黑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和科研基础设施共享实施细则》,两个文件对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的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开放信息共享,为下一步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学校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截至2016年10月,黑龙江大学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600余台(套)。自学校于2007年加入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以来,学校先后加入省教育厅和哈尔滨市科技局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于2010年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签订了加盟平台协议书。

目前,学校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多为本专业或者教师本人专用。共享率低有多方面原因,重复购置、分散管理、信息匮乏、设备操作人员短缺、专项经费不足等是其主要原因。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探索资源整合利用和共用共享,减少重复和无效配置,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所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资源效能,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探索建立适合国家形势发展需要和学校工作实际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和开放共享机制,从而提高设备使用效益,使其对学校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得以全面体现。

(三)我校开展开放共享调研的基本情况

学校已通过采取网上调研和实地走访调研两种形式,对全国“985”、“211”院校进行网上调研,对各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及开放共享办法进行了搜集、整理、研究。对学校拥有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设备的学院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学校参与省科技厅的共享设备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提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的实施意见,供学校决策参考。

三、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黑龙江大学一直将推进资源共享工作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开放共享方面积极研究与探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适应目前国家和我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一)开放共享建设的总体规划

建立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必须有总体思路和目标,可根据学校仪器设备的总体情况,确定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1.应确定总体思路即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整合资源,专管共用;有偿服务,合理分配;盘活存量,规划增量;优先校内,服务社会。

2.应在保证本校教学、科研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要不以盈利为目的。

3.要符合各项政策法规,可按照设备所在学院优先使用、校内申请次之、校外服务按照申请先后顺序安排使用计划。

4.参加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要符合几个条件:第一,属于非设备;第二,单价达到一定金额且用于教学科研、通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仪器设备;第三,成套购置或配套使用的、整套价格达到一定金额的仪器设备;第四,要做到几个保证:即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监管条件,要保障性能指标良好、运行正常,要有专人对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使用、维护。

(二)开放共享建设的预期目标

学校可根据仪器设备资源情况,建设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同时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搭建院级平台,建立健全共享平台管理与运行机制。

2年内建立1个校级虚拟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将符合条件的设备纳入虚拟平台统一管理,平台包括共享设备的基本信息、信息、预约申请、通知确认、收费补贴、考核评价等,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

3~5年建成一定规模的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制,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建立开放共享实体平台,建立若干学院(中心、重点实验室)共享平台。平台的分布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确保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管理及技术队伍稳定,运行经费保障充足。

最终建成虚实结合的优质资源共享体系,实体平台是根本,虚拟平台是补充,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针对不同的校级平台和院级平台,根据仪器设备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仪器设备的共管共用、专管共用。

(三)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

加强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校级管理委员会,由学校教学、科研、财务、实验室、设备、资产、人事、有关学院等单位共同组成。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三级管理体系,即学校、学院、机组三级分工负责,学校由处级管理机构作为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的组织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组织协调和统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学院是仪器设备开放服务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所辖机组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机组作为具体实施主体,直接负责仪器设备开放测试等工作。

(四)建立并完善保障措施

1.管理制度要健全

健全仪器设备管理一系列配套制度,从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收费与分配、考核与奖惩等方面进行规划,同时设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纳入学校预算,基金来源为学校预算专款、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收入、省科技厅给予学校的绩效考评奖励等,使用范围为参加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

2.服务收费与分配要明确

全面推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有偿使用,要合理定价、分类收费,定价要参照国家标准和同类设备市场价格确定。学校和学院(机组)要对收取的开放共享收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使用。

3.加强共享服务技术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素质优秀的专兼职结合的共享服务技术队伍,制定职务晋级和年度考核评价标准,在职称评聘、补助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来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从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选聘有责任心的测试人员加入服务队伍。

第8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为了解高中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状况,一年多来,我们走访了部分学校,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了关于创新实验室设计与开发、配备与使用、管理与服务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征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题创新实验室建设案例,组织编写了《创新实验室里的时代脉动――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撷英》,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f2011年9月)。

一、对创新实验室概念的理解

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指出: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近年来,各学校纷纷建立或命名的创新实验室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专门设计建造”的实验室、有“在传统实验室中增加新仪器而扩充其功能”的实验室、“以创新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从系统论角度理解,创新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教育装备资源,与教师、学生、教材一起构成了现代教育新型的教学系统,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建学习者和学习对象之间新型的认知伙伴关系,构建基于教育装备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环境,开发新的实验教学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评价管理体系,促进教育装备与教学过程实现深层次的整合。因此,创新实验室是“以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室;是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自主探究与创新活动的实验基地:是配备丰富的仪器、设备、工具、图书、资料、作品等多种学习资源的教室;是一个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科研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实验平台;是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创新实验室并非单纯是科学、技术实验室,目前在各学校也涌现出人文、艺术、体育、经济、数学类实验室,拓展了创新实验的内涵;创新实验室不仅局限于在校内,校外资源的利用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有与当地高校、中职校等部门的合作,也有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合作,共享场地、设施、师资等资源;创新实验室不仅实现了对原有传统实验室的综合运用,还成功地与信息社会、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国际文化接轨,为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新的先进的技术支持。

二、对创新实验室案例的分析

一般来说,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通过案例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分。案例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案例中创新实验室建设的理念、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活动内容、校本教材、教育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取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示范、启发作用,可供其他学校借鉴或推广。

1.创新实验室要以求真、创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质的发挥创设环境,构筑平台,营造氛围。

上海市七宝中学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理念,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为育人目标,设立了学生科学研究院和学子人文书院,联合校外专业机构建设了16个专题创新实验室,配置了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以“走进自己的实验室一兴趣伴我成长一智慧创造未来”设计“智慧与创造”大理科系列课程;以“走进我们的人文书院一文化之旅―传承与创新”设计“文化与人生”大文科系列课程,按照“普及、提高、深化”三个层级逐级实施,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创新生态环境,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上海市向明中学提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造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形成具有综合能力和国际化素养的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创立了“科学与艺术探索中心”,建设了若干实践体验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课题研究,形成了“基础+特长一创造”的办学特色。

2.创新实验室要以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为依托

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理念,各学校加强了校本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力度,每位教师都有了课程开发权,学生有了更多的选课权,校本课程自由创新,百花齐放,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课内外相结合,开展实践、探究、创新活动的实验教学体系,拓展了学科范围和知识面,加深了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其中实践类系列课程的开设推动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又促进了课程的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随着创新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和课程的不断调整,部分课程的思想和内容也逐渐被其他学校认可、认同,成为新课程开发的样本,甚至师资、教材及实验室仪器设备还向其他学校辐射,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创出了学校的特色。

上海中学建设与资优生教育实践相匹配的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前瞻性思考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设立了学校特色的课程图谱,涵盖了700多门课程,其中拓展型课程包括知识拓展类、视野开阔类、解析探究类、应用实践类,建立了与课程匹配的20多个创新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展了科学前沿的研究型课题。上海市晋元中学选择“结构设计创新”为创新项目,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与同济大学合作,建设了结构设计创新实验室,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套创新实验课程,含材料力学初步、结构力学初步以及学生实验指导、结构竞赛设计辅导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学生动手实验和实践研究为主,着力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与研究性,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新实验室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基于“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出发点,各学校建设了异彩纷呈的创新实验室,其技术内容和手段各不相同,有老实验、老仪器、新探究,有老实验、新仪器、新探究,有新仪器、新技术、新实验。在创新实验室里,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设想,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实验,通过分析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来完成学习和探究,其过程集设计性、探究性、综合性为一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和创新。从认知教育角度理解,创新实验室的建

设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人格建构,发展创造力。

上海市民立中学利用已有的DIS实验室,不但完成教材规定的物理实验,还通过自制教具创新演示实验、拓展学生实验、学生自带问题设计实验、开展课题研究,共开发和改进了100多个物理实验项目,并逐步推广到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使DIS实验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海市格致中学以“让创新发生在每一位师生身上”为愿景,以“重视基础实验,激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将地理教学从普通教室带到数字化地理教室、天文馆、地质馆、人与环境实验室以及校外、野外、国外,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推理研究问题的过程,经历合作奋斗和自由发展个性的过程,在“经历”和“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上海市南洋中学将整个校园作为创新实验室,以绿色创新为主题,开展“动手做”,在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打造“南洋杯”实验技能和创新大赛,利用特级教师奚天敬的品牌优势,面向全区培训教师,推动区域物理教学及教研水平的提高。

4.创新实验室适用于规范化和自主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建设创新实验室过程中,各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专家组、任课教师、实验员组成的团队,对课程的编制、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课时安排、质量评价等进行指导和管理,并建立了明确的创新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学生实验规则》《创新实验室管理规则》《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制度》《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制度》《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措施》等。

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也是当前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之一。将实验室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负责开门、关门,协助实验室的设备、安全、卫生管理,参与实验教学中的传、帮、带等活动。上海市莘格中学DIY物理创新实验室,由学生自己进行管理和常态运作,在高一、高二年级,分别有一支由科研活动爱好者组成的讲解员队伍,他们经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负责为初学者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指导。上海市行知中学由学生自己制定了社团活动实验室管理条例,实验器材的分类、保养、维修工作由高二社团骨干成员承担,社团新成员在实验室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由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在社团学员提出创新实验项目方案后,允许学员自主进入实验室,社团骨干负责答疑和指导。

三、对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1.进行系统规划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仅是购置仪器设备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是一项大型的教育科研推进活动。在创新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改革的思想,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建设目标;建立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究性实验为核心,有利于开展实践、探究、创新活动的实验教学体系;组建和培养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制定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2.促进特色发展

从学校的自身发展而言,各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优势,学校的特色发展应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师资状况、地域环境、生源状况相结合。从课程角度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以综合性、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正是弥补了国家课程、知识课程的不足。在深化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以“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发新的课程,创建个性鲜明的特色项目,建设配备专题创新实验室,形成学科优势明显、惠及大多数学生、教育方式独特、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学校。

3.实施开放管理

创新实验室应是开放性实践活动的场所。所谓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开放,实验室不仅限于在室内,可以延伸到室外,例如整个校园,还可以延伸到校外,可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中职校、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搭建实践平台;二是使用对象的开放,不仅是针对选择相关课程的学生开放,还要对全校学生开放,也可以对校外学生开放,增大学生的受益面,增大社会效益,这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三是时间上的开放,不仅对计划学时内的实验时段开放,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时间,就如同图书馆的开放管理一样,不受课程、时间、内容的限制,支持“自助式”实验项目。

4.加强师资培养

“名师出高徒”,我国现行的教师是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一边要肩负繁重的学科授课任务,还要进行新课程的开发、编写新教材、拓宽知识领域、指导课题研究等。如果教师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达成,学生的创意可能会因为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而最终放弃。许多教师困惑“如何利用创新实验室扩充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教师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学校也希望能够更多地引进专业性强的教师,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因此,建立教师引进、培养和培训机制,加强培训,提升能力,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了创新实验室能否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5.重视投资效益

第9篇: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而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和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以保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要想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仅有优秀的指导教师、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宽敞的实践场地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和监控能力减弱的状态,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程实时控制和制度化的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搭建一个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的途径。

高职实践教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资源是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保持和改进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也是高职实践教学实现质量目标的必要条件。高职实践教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既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即包括校内专任教师,也包括校外兼职教师。为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建立相应的监控程序和必要的考核制度,实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职责清晰的局面。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一是绩效管理,即根据既定的目标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做出评价,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包括制定绩效计划、进行绩效考核以及实施绩效沟通等活动;二是薪酬管理,即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工作评价,制定福利和其他待遇的标准以及进行薪酬的测算和发放等;三是关系管理,即协调劳动关系、进行文化建设以及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根据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激励加约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最佳途径。一方面,进行人本管理也需要从基础和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入手,加强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数据管理和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以法治校。另一方面,在强化对人的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应该正确运用激励理论,建立健全各类高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内在潜能。常用的激励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 目标激励

就是让职工把个人目标、学校目标和国家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目标锁链,从而激发职工动机,调动职工积极性。实践证明,大多数人都有成就需要,希望不断获得成功,成功的标志就是达成预定的目标。有目标,人才有奔头,才能产生动力,因此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

2. 关怀激励

就是指管理者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怀,把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里,从而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调动其积极性。管理者应采取处处关心职工的态度,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使职工深感学校和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起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

3. 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多数人都不甘落后,但往往不知应怎么干,或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领导者的宣传示范,可以使职工找到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和一根鞭子,使职工增添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决心及信心。

4. 竞争激励

竞争意识来自市场经济,也必将反映到人际关系中,随着学校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竞争既是压力,又是动力。竞争可以激发起一种争夺目标的精神,然后产生相应的积极行为,而行为的结果,无论胜负都可能激发起不断迎接新挑战的信心、决心和勇气。我们可以正确运用积极的竞争,发挥其激励作用。

5. 校园文化激励

校园文化源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企业文化,近年来已在我国学校中形成了不可阻挡的热潮,并赋予了人本管理思想中最新的内容。校园文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通过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可以使职工统一意志,提高向心力,自觉实现教学目标。

高职实践教学的环境设备管理

1. 高职实践教学的教学环境管理

高职实践教学的教学环境包括实践教学用房,如各类实验室、实训室等;实践教学辅助用房,如各种工具库、材料库、作品库、展示厅等;服务用房,如实验员办公室、教师休息室等;以及生产型实训中心等各种建筑物。要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疏散便利,适合实践教学的特点,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成为服务于实践教学的协调的统一整体。实践教学环境管理要求安静、整洁、舒适、优美。实践教学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环境管理工作分为“动”和“静”两个方面。“动”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静”是指如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应遵循以下管理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加强实践教学场所内的环境管理,使其有利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教育作用。

(2) 艺术性原则

每一个局部的环境,都应做到与学校的整体环境相配合;用来布置环境的形式与内容要注意协调、美观,富有艺术的意味;布置的物品要整齐中富有变化,色彩须调和而适宜;各种标语应尽可能适应学生兴趣,附加适宜的图画。

(3) 经济性原则

在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中,要尽量利用现有设备;实践教学的环境布置应由师生共同设计、搜集、制作,并尽量由学生去完成;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所配备各种设施要便于管理。

(4) 安全性原则

实践教学环境应有严格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将责任下达到人;化学药品应注明名称,含毒性的应特别注明。

2. 高职实践教学的设施设备管理

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管理的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为实践教学提供最优的技术装备,使实践教学建立在最佳的物质基础之上。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范围很广,有教学设施设备;辅助教学设施设备;研究实验设施设备和管理用设施设备等。其中主要部分是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和辅助教学设施设备。

对设施设备进行管理,应用系统的观点是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把影响设施设备运动效果的各种因素,严格的控制起来。在设施设备运动的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一是设施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从设施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等;二是设施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施设备的最初投资、维修费用支出、折旧、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积累、支出等。设施设备管理应当包括对设施设备这两种运动形态的管理,前者即为设施设备的技术管理,后者称为设施设备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管理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正确选购设施设备。

(2)采取与设施设备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技术管好设施设备,保证设施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技术状态。

(3)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强设施设备的经济、组织管理,降低设施设备管理各环节的费用,达到设施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提高设施、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4)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和设施设备的磨损程度,适时的对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

(5)加强对引进设施设备的学习、研究、消化,尽快掌握其使用和维修技术,充分发挥引进设施设备的效能。

高职实践教学的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高职实践教学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实施。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

1. 做好实践教学前的管理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前应采取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管理,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设计具有“四化”特征,即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实践教学结构的有序化、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2. 做好实践教学中的管理

对实践教学方案实施的监督与管理,应从三个方面着手:(1)实施实践教学方案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程序的自我管理。(2)学生干部在班级日志上如实记载实践教学的效果。(3)学校领导对不同时上课的教师进行听课抽查。同时,实践教学过程应符合“八性”要求:(1)实践教学目标的明确性。(2)实践教学内容导入的新颖性。(3)实践教学环节衔接的自然性。(4)实践教学过程的应变性。(5)实践教学手段运用的适时性。(6)实践教学结构的合理性。(7)师生活动的协调性。(8)实践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3. 实践教学结束后的管理

实践教学评估是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实践教学效果的评定管理办法包括,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让他们谈学生体会和对实践教学的意见;组织教师谈实践教学感想;其他教师和领导谈听课的感受;分析得失,进行归纳总结。

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督导,努力实现对实践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实现目标管理、过程监控、信息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系统,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就是根据预定的标准,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结 语

高职实践教学应树立新的质量观,建立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保证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搭建一个集人力资源、环境设备和教学过程“三位一体”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对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