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产保值增值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过程当中,要如何合理地促进国有资本的流动,并让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和增值,充分发挥社会审计、政府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作用,这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必须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内部审计如何参与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有资产参与管理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建立有效可行的国有资产审计管理机制,以保证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能实现保值和增值,并使盘存量资产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对国有资产执行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对国有资产存量资产的管理
对国有资产存量资产的管理是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通过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认定国有资产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验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综合分析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以及获利能力。
1.1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要推动国有资产经营法人负责制的积极实施,为了明确企业法人对于净资产与法人财产资产所承担的增值和保值责任,企业法人代表要和国有资产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只经营部门签订相应的经营责任书,而企业则需要建立与之想对应的管理体系。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1.1企业有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或者是机构,有没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说《财务工作程序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资金的管理办法》等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有没有在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中纳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指标;
1.1.2认真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通过专项审计、常规审计以及审计调查对各部门负责的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审,以检验其履行责任的情况;
1.1.3应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和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深入的审计,为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可按制度建设、资产的管理、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和各种税费的提取等内容进行分口审计。主要采用盘存法、详查法、抽样法、审阅法、核对法等。
1.2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率和增值率的测算
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率和增值率的测算,可以从量上及时反映其保值和增值的情况,通过测算的保值率和增值率,可以检验国有资产的保全性以及完整性,下面为保值率增值率的计算公式:
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当保值增值率大于100%的时候,表示国有资产实现了增值,增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外延增值;一种是内涵增值。所谓外延增值是期初追加投资基础上的增值,而内涵增值则是在原始投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等手段使企业增值。同属于增值,其效果却不可等而论之,显然后一种增值是集约化经营的集中体现,是当前企业改革的方向;当保值率等于100%的时候,表示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在计算保值增值率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一是由于上级部门或者国家的拨款和投资,而导致的资本金或者资本公积金增加;二是按规定进行的国有资产重估、评估,而导致的资本公积金增加或者减少;三是按规定对核资进行清产,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者减少;四是经由国有资产的上级部门或者经营部门确认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者减少等。
2.对国有资产变动资产的管理
对于国有资产变动资产,要实施动态的内部审计管理,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对于国有资产的减少部分要按权限经由相关部门明文批件,对于出借和出租的国有资产要完整办好相关手续并规定出借资产的有偿使用等。
2.1做好国有资产的价值评估以及产权界定
企业要做好资产变动时的资产价值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在此,内部审计要主动介入并且全程参与并要协助企业,要选择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资产评估师,做好对资产变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中介机构对于资产的评估结果以及经营部门确认过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抽查与核对。
2.2以调查论证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最佳形式
对于企业要在经营中要采取何种形式才能在当前的行业市场特征、产品以及资产结构下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张,要通过内部审计的调查论证才能实行。
2.3选择合适的经济规模
通过采用兼并和收购来进行企业的资产重组可以是其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以发挥其作用。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情况,麻木的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则会令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应当从实际的市场、管理、产品、技术和资金等情况出发,选择比较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规模。此时,内部审计则要帮助企业分析国家对于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企业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目标,确定在不同行业特点下的企业规模水平等。内部审计在这里的职责主要是在资产规模扩大能获取较高收益的前提下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3.结语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资产配置不合理以及资产短缺,是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所有企业决策者和经济工作者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而在我国,由于国有资产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对于这份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则影响了我国整个社会资产的合理利用。为此,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王玉起,郭勤安.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2003.
关键词:阿波罗教育集团 盈利能力 增强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07-03
1994年美国阿波罗教育集团上市,拥有教育提供者和上市公司双重身份。作为高等教育提供者,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在校生达到44万人,而且在持续增加;作为上市公司,阿波罗教育集团的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显然不输行业内任何一家教育机构,2009年其总资产近达30亿美元。
一、阿波罗教育集团背景介绍
阿波罗教育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私立教育机构之一,是美国最大的营利性高等教育系统,总部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在教育界已超过35年的历史。阿波罗教育集团最初主要为有工作经验的成人提供专业和职业培训,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阿波罗教育集团“为远程教育和在校就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创新而独特的教育和服务”。{1}阿波罗教育集团1978年成为美国第一所获得认证的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目前下设五个高等教育分支机构和一个经营性公司:菲尼克斯大学、菲尼克斯网络大学、职业发展学院、财政计划学院、西部国际大学和高等教育公司。{2}另外,2007年10月,阿波罗教育集团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凯雷投资集团(“凯雷”),称为阿波罗环球公司(或称“阿波罗全球”),主要投资国际教育。目前,阿波罗教育集团拥有阿波罗环球公司的86.1%的资产,而凯雷拥有其余13.9%。截至2009年8月31日,阿波罗全球拥有大约51.18亿美元现金,其中44.05亿美元来自阿波罗教育集团,可以说阿波罗全球使阿波罗教育集团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加稳固了。
在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领域,阿波罗教育机构是佼佼者。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需求急剧增长之际,阿波罗教育机构通过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目前美国最大的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提供者。
二、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指标
阿波罗教育集团是教育提供者,但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在公司综合竞争力中,盈利能力是一个核心要素,是众多投资者和诸多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话题。企业盈利能力越高,承受风险能力就越强,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主要通过一些盈利能力指标,特别是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方面和资产方面。
1.主营业务方面。企业主营业务方面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忠实于实际情况的数据分析。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反映了企业主要业务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使企业业务销售毛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也就越高。
主营业务利润率更能直接反映企业的销售获利能力。它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通过计算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可以发现企业经营获利状况的稳定性,主营业务利润率越大,则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越高。
2.资产方面。如果说从主营业务方面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主要是反映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那么从资产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则是反映了企业投资和融资盈利能力。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是企业净利润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净利率越高,表明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企业管理水平越高。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率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可以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反映出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以及企业资本营运的综合效益。它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净利润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一般认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3}
资产保值增值率是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是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实际增减变动情况。资产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和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发展后劲越强,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则所有者的权益增长越好。“一般情况下,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表明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增值能力较强。”{4}
三、阿波罗教育集团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以上对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通过计算阿波罗教育集团主营业务方面和资产方面的有关数据可以得出阿波罗教育集团近期盈利能力状况。表2显示了阿波罗教育集团2007年至2009年利润及资产方面的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阿波罗教育集团的主营业务利润及总收入显著增加,所有者权益也显著提高。那么阿波罗教育集团的盈利能力到底如何呢?
1.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阿波罗教育集团的主要业务是教育和培训服务。2007年至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的教育培训业务收入持续增加,主营业务利润稳定增长。从整体上看,教育培训毛利率和利润率近三年增幅虽不大,但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这是由于近几年营利性高等教育在美国得到广泛认可,取得骄人成绩,赢得广大教育消费者的信任。
营利性教育集团要保持长期的增长,必须要压缩成本。阿波罗教育集团没有公立大学和非营利性院校的财政补贴,如政府拨款、捐赠等,相反,要向政府纳税。因此,对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而言,成本的降低是保证其利润上涨的主要手段之一。
2.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2007年至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的总资产在持续扩大,所有者权益也在不断增长。阿波罗教育集团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却在持续下降。
净资产收益率比资产净利率下降幅度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阿波罗教育集团大量的借款造成利息费用和融资成本的提高所致。近年来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阿波罗教育集团大量的借款用于子公司的建设和项目投资,以扩大集团规模,为将来的持续盈利和未来预期收益提供经营基础。
3.资产保值增值率。2006-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所有者权益持续增长,资产保全性和增长性达到投资者的满意。阿波罗教育集团资本在其努力经营下,呈现持续上涨状态。
2007-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保持在大于100%的水平。这是由于阿波罗教育集团上市以后,公司业绩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阿波罗教育集团;另一方面,阿波罗教育集团通过培训工人和满足成人工作调动的需要来适应企业的需求,吸引了大批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学生。
四、结论
通过对2007-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盈利能力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阿波罗教育集团教育培训业务的初始获利能力较强,通过成本的降低,教育培训业务利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不断上升。阿波罗教育集团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借款和融资用于子公司项目的建设,从而扩大集团规模,同时使得阿波罗教育集团经营综合效益有所下降,债权人和投资人的保障程度受到威胁。另一方面,规模扩大为将来阿波罗教育集团的持续盈利和增加预期收益提供经营基础。阿波罗教育集团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阿波罗教育集团教育培训业务利润率不断上升,其经营盈利状况稳定,加之阿波罗教育集团扩大规模,其经营盈利水平越来越高。
注释:
{1}apollogrp.edu/history.aspx
{2}温松岩.阿波罗集团―美国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范例[J].集美大学学报,2004(6)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中级会计资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MBA智库百科.wiki.省略/
{5}数据资料来源:根据阿波罗教育集团2007―2009年年度报告整理.apollogrp.edu/Investor/AnnualReports.aspx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它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以党的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正是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前的国有企业面临经济效益滑坡、亏损面扩大的难题,使得改革刻不容缓。
鉴于国有企业体制要改、机制要转、结构要调、定位要变、观念要换,其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大体来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放权让利、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的初步探索阶段,制度创新、调整结构的第二阶段,和实现“国企与私企并重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已经开拓出一条蕴含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深入推进改革并适时调整步伐,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国有经济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改革绩效
国有企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改革思路,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对待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应该与私有企业的绩效评估有所区分。首先,国有企业具有企业营利性的属性,其财务状况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其次,国有企业体现国家政策性的倾向,具有更大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一)总体状况
在2000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十六大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主导,以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权利、职责和义务相统一为目。根据表1可知,随着改制改组的步伐加快,2000年至2011年间的国有企业的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而2008年至2011年企业数有小幅上涨的原因更多是国有企业发挥其社会职能,在经济波动时为稳定社会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虽然国企数量在减少,但资产规模却在不断扩大,由改革之初的199709.8亿元增加到759081.8亿元,9年间将近翻两番。利润总额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出现了小幅滑坡,至2010年国企基本走出阴影。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稳步提升。
表1 2003-2011国有企业部分指标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04-2012)》整理得出。
国有企业国内外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中央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2008年综合指数达到了66.21%。尤其是在生存力、机制指数、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方面,2008年比2006年有2.47个百分点、2.21个百分点、2.95个百分点和5.25个百分点的涨幅,但2008年较2007年而言明显表现出了增长区间不足的特点。
(二)财务经济状况
1.企业经营收入增加,增值保值水平提高
企业经营增长状况通过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两个基本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资本增值状况及发展后劲。
(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100%,指标数值越大,市场前景越好。由图1可知,我国国有企业的销售额持续增加,销售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2009年由于国内购买力下降,销售增长率大幅下降,因而2010年出现了销售增长率的最高值,之后又恢复平稳。
图1 国有企业2003-2011销售增长率变化曲线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02-2012)》整理得出。
(2)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若资本保值增值率>100%,表明资本增值,=100%,资本保值,
图2 国有企业2003-2011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曲线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04-2012)》整理得出。
2.企业盈利能力整体持续提升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一定经营期限内投入产出的水平和盈利的质量,基本衡量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由图3可知,国有企业近些年盈利能力大体呈上升趋势,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盈利有所下降。
图3 2003-2011年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变化曲线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04-2012)》整理得出。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6.7%,到2006年的增幅分别为2.9、1.4和1.4个百分点,2006年达到最高值12.4%表现为国有企业股东权益不断提升且速度趋缓。受经济波动影响,国企在2008年前后净资产收益率出现滑坡,体现了其盈利能力减弱的趋势。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在图3中总资产报酬率表现出了和净资产报酬率类似的变化规律。一方面更全面地显示了2003-2011年的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高低;另一方面也表示了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由图可知,2007年时,总资产报酬率达到最大值6.4%。总资产报酬率越高,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也越有效。
3.企业债务风险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增长
企业债务风险状况以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为基本指标,包含企业的债务负担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表2 2003-2011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获利倍数
数据来源:《中国会计年鉴(2004-2012)》整理得出。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如果举债过大,则会严重企业信誉,使企业失去债权人,失去大量可运营资金。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国际惯例一般认为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50%,通过表2可知,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显然超过了这一警戒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自有资金不足、大面积亏损严重和债务积累等。2003-2011年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都控制在了61%-69%,变化幅度不是很大,整体在降低。但是2007年与2008年的7.1个百分点的落差也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融资出现困难造成的。
(2)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可以用衡量国有企业在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的大小。一般认为,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表2数据表明,国有企业获利倍数整体呈增加态势,2008年出现降低,体现出我国偿债能力的不断提升。在2007年达到最高5.80,远高于国际3.0的安全水平。
(三)社会贡献状况
1.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09年我国国有企业用于R&D研究的人员全时当量、经费、项目数等与2008年比增长了22.2%、19.7%和10.9%。新产品专利项目数、产值及销售收入等也取得了进步。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国有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数量约10.9万项。国有企业由于国家政策性的支持,研发出新的技术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中小非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2.职工工资福利保障继续加大。2004年后国有企业人均收入开始高于私营企业人均收入。在2008年达到国有企业人均收入/私营企业人均收入达到1.63,相比私营企业,国企更具有刚性,能够使职工工资水平处在较稳定的水平,保障职工的权益。在社会保障方面,国企更可谓是尽心尽力。近些年来,国有企业员工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加强。截至2010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0.6%,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88.1%,失业保险覆盖面83.3%,相比增加了11.2个百分点,19.1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较大,显示出我国国有企业加大员工福利的决心与实力。
3.重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我国国有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面对全球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节能减排也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在颁布一系列法律条例来规范企业能源和环境指标时,也同时对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政府实行问责制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2010年国有企业节能减排支出达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7.4%,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10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4.其他。93家中央企业定点帮扶189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涉及全国21个省市区、8300万人口,占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数量的31.9%。44家中央企业在新疆、40家中央企业在开展了各类援助帮扶工作。国有企业仍牢牢的控制着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通过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等方式维护市场秩序和国家安全。
三、改革绩效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现有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在改革表面风光无限的背后,也应该注意到目前改革中的问题。在企业各项名义指标背后,应该更多的关注实际指标,国有企业受国家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财政补贴、融资成本和土地及资源租金等方面,会干扰其真实效率。在我国,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表现出了营利性和公益性。前者表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后者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调节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所以在考核国有企业改革绩效时应该考虑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
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社会功能方面继续关注社会热点,履行责任,促进节能减排及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年鉴[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4-2012.
[2]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年度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高校还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也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没有统一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等配置的具体标准,以对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清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进行约束。因此相关部门在年初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参考依据,无法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合理,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各职能部门管理相互脱节,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般由总务处、设备处、图书馆等多头分管。这种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的做法使资金和资产相脱节,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造成学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分离。使全校固定资产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缺位,不能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有效控制、协调。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使许多固定资产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
3.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由于高校是以院、系为单位,行政管辖和利益分配相对独立,对固定资产的需求计划多是按系、部和专业提出,致使各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较多考虑自己系部使用的方便,导致高校固定资产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购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系统规划,随意性较大,不能调剂使用,整体使用率低,闲置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4.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
科学准确地描述与分析资产管理状况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工作。但是目前反映高校资产总量、结构等的考核指标内容不够准确,资产利用合理比例、资产闲置存在问题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不完善,导致当前高校财务部门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管理状况、资产总量及结构状况,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没有完整的监督体系。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适应高校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体系,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构建学校处室和系实验室的分级管理体系。
2.增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意识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认识不到位,措施难到位。要使大家明白对高校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固定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固定资产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从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工,要做到人人都关心,人人有责任,增强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3.推行资产经营,实行保值增值责任制
在学校内部实行资产有偿占用制及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为提高高校资产的效益,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机制,实行资产有偿调拨制度,用经济手段管理资产。通过使用权的转让达到资产的流动重组并最终实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的目的,从而使真正需要资源的部门有一个较为宽松的资源供给条件,通过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资产增值率,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4.构建高校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作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应该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来完成。通过对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及管理成本、效率的分析,构建高校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包括资产年增长率、设备利用率、资产增值率等指标在内的学校资产管理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计算来考核各部门。还可通过经费指标来控制与资产管理有关的单位,对考核优良的单位可适当增加经费指标,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扣减经费指标。
5.强化财务监督及内部审计
高校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好财务监督关,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资产管理有关制度,防止资产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推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曲桂贤 张剑飞 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为贯彻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四川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落实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经市政府五届四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对我市实施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提出如下意见:
一、考核范围和对象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负责人由企业按本意见提出奖惩方案,报经审定后执行)。
二、考核原则
(一)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资本收益最大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法考核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
(二)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实行科学的分类考核。
(三)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要求,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即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并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追溯的资产经营责任制。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企业提高战略管理、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考核制度
以企业负责人对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为核心,实行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薪酬和任免挂钩的考核制度。
对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以公历年为考核期,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以三年任期为考核期。任期内因调离、退休等原因离任的,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从任职日起至离任日止,考核指标根据实际任职时间作相应调整。
四、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设基本指标、分类指标和综合评议指标,按生产经营型、融资型和公益型企业分类设置,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安全生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生产经营型企业主要考核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入库税金、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
融资型企业主要考核融资额、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偿债额等指标。
公益型企业主要考核资产负债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增长率、利润总额等指标。
五、绩效奖惩
(一)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最终结果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承担的职能职责结合考核得分分为A、B、C、D、E五个级别,完成全部考核目标值为C级进级点。根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最终结果,确定企业负责人相应的奖惩级别。
当考核结果为E级时,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降职使用或免职(解聘);
当考核结果为D级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谈话诫勉或进行岗位调整;
当考核结果为C级时,绩效奖励0.5~1.5万元;
当考核结果为B级时,绩效奖励1.5~2.5万元;
当考核结果为A级时,绩效奖励2.5~5万元。
(二)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奖励分配系数为1,企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奖励分配系数在0.4-0.6之间确定。企业负责人薪酬奖励为税前收入,应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
(三)企业负责人绩效奖励的60%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40%延期到下一年兑现,延期绩效奖励由市国资委实行专户管理,为其设立个人帐户,到期按规定兑现。
(四)董事长、总经理绩效奖励资金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中预算安排,企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绩效奖励资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五)企业负责人不得在企业领取已经市国资委审核的年度薪酬方案所列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国家和本市另有规定及经市政府同意的除外)。企业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在子企业兼职,确因工作需要在子企业兼职的,需报经市国资委批准,但不得在兼职子企业领取任何报酬。
(六)在企业兼职的国家公务人员和在原机关事业单位领取了薪酬的事业人员,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
(七)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虚报、瞒报财务状况的,根据具体情节扣发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负责人的绩效奖励;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企业负责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重大安全与质量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违纪事件,给企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外,考核期不得获取绩效奖励,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新晨
六、组织实施
(一)业绩考核目标任务年初由市国资委会同相关部门测算报政府审定后,由市国资委与被考核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
(二)考核期满后由市国资委牵头,会同市目标办、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和被考核企业责任部门等相关部门对企业经营业绩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考核奖惩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兑现。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近日在北京表示,将在未来3年内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加快整体上市和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步伐。”]
97.96%企业完成考核目标
我国从2004年起对中央企业实施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据悉,在纳入第一任期考核的147户央企中,144户完成考核目标,占第一任期考核总数的97.96%,仅有3户企业没有完成考核目标。中国石化、华能集团等30家企业由于优秀业绩获得国资委授予“业绩优秀企业称号”。
同时,李荣融代表国资委与中央企业签订首批2007-2009年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
据国资委统计,2006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累计增长85.3%,年均递增22.8%;实现利润7681.5亿元,累计增长155.5%,年均递增36.7%;上缴税金6822.5亿元,累计增长91.5%,年均递增24.2%;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1%,比2003年提高5.1个百分点。截至2006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2.2万亿元,累计增长46.5%,年均递增13.6%;净资产总额5.39万亿元,累计增长49.7%,年均递增14.4%。
和表面的数字相比,中央企业“幕后”的变化同样引人关注。据李荣融透露,中央企业及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已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64.2%。石油石化、通信、交通运输、冶金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基本实现了主业资产整体上市。
第二任期目标:健全董事会制度
第一任期任务实现后,领导层更关注的是下一步该怎么走。
李荣融提出,未来3年内,“要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整体上市和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步伐”,同时,要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基本与市场接轨。
用3年时间将中央企业数量调整到80~100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并加快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以此为平台推进中央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进退、流动。
“大多数企业考核任期目标正在最后核定中,目前我们提出第二任期的目标是30家企业新任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目标平均为119.40%,比上一任期高5.87%个百分点;新任期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目标平均为17.84%,比上一任期高8.77个百分点。”国资委副主任王勇指出。
李荣融表示,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整体上市和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步伐,而他强调最多的是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
“我们的有些企业老总既是党委书记,又是董事长,党政不分,建立健全规范的董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李荣融指出,“因为只有这种体制才能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这些新标准高还是不高?
关键词:EVA;业绩评价;价值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EVA:基本理念、价值管理与强化考核
收录日期:2013年5月4日
一、EVA基本理念
1、EVA基本概述。EVA即经济增加值,是指经核定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是为出资人创造的“真正的利润”。该指标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简单变换业绩评价方式,其最大的亮点在于:不仅剔除了债务成本,还考虑了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消除了在传统会计利润下企业认为“股东资本免费”的弊端(殷明德,2010)。因此,国资委实施EVA考核评价体系,将是切实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中央企业科学发展,降低管理层投资行为的成本,提升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重要举措。
2、EVA的计算与考核。为细化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指标,便于央企负责人EVA的实施和动态监测,国资委明确了EVA的计算公式: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资本成本率的确定:中央企业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对军工等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定为4.1%;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资本成本率上浮0.5个百分点。
二、EVA实施现状分析
1、完善目标管理,业绩增长、效益提升成效显著。2010~2012年中央企业利润目标值从7,213亿元提高到1.05万亿元,提高了46%;经济增加值目标值从714亿元提高到2,323亿元,提高了3.3倍;第三任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目标值达120.5%,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目标值达11.95%,分别比上一任期提高了1.16和1.95个百分点;绝大多数企业分类指标目标值都持续改进。中央企业通过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和第三任期考核目标均可如期完成,预计第三任期实现利润3.6万亿元,比上一任期增长43.6%,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超过125%。
2、全面实施EVA考核,企业经营质量大幅提升。三年来,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考核范围不断扩大,考核标准不断提高,激励约束进一步强化。价值创造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绝大多数企业把价值管理与战略规划、全面预算、投融资决策、生产运营等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经济增加值考核成效初步显现。多数中央企业投资决策趋于理性,资本占用增速明显趋缓,科技投入大幅增加,价值创造能力显著提升。经初步测算,第三任期,中央企业资本占用年均增长13%,比上一任期增幅降低5.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项下的研发投入达到3123亿元,比上一任期增长1.5倍;实现经济增加值1.1万亿元,比上一任期增长46%。
3、全员考核,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员考核重点和难点不断突破。各中央企业加强对副职和职能部门考核,推动全员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全员考核方法不断创新。各中央企业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充分运用各种有效工具和信息化手段实施考核,提升了全员考核水平,全员考核结果运用更加全面。中粮集团建立了由专业性、个性、业绩、领导力四个维度构成的经理人考核系统,考核结果作为经理人薪酬分配、职务晋升和人才培养的依据。华侨城通过适度提高奖金杠杆,在考核奖惩兑现上突出价值贡献、岗位差异和难度差异。
三、强化EVA考核,提升央企价值创造
实践证明,EVA考核是促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强化考核。今后一个时期,深化EVA考核应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实现“五个结合”。一是与市场化改革方向相结合,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建立与资本市场收益水平相适应、按市场化要求配置资源的资本成本考核机制;二是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本增长与价值提升相匹配;三是与科学决策相结合,以是否创造价值、风险是否可控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和价值创造水平;四是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减少资本占用,盘活低效资产,推动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加快资金周转,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五是与激励约束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与价值创造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企业负责人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2、要把握“三个维度”。一要准确把握价值定位,客观分析内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势、劣势,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明确企业价值提升的方向、目标和路径;二要深化价值诊断,认真梳理企业的业务链与价值链,建立从产品到合同、工序,从部门到车间、班组等单元的价值衡量体系,深入挖掘价值驱动因素,找出制约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制订有针对性的整改、完善方案;三要持续推进价值提升,加强对关键驱动因素和重点经营指标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企业资本占用和价值创造情况,强化过程管控。
3、要加快实现“三个突破”。一要在考核的广度上实现突破,进一步扩大经济增加值考核的应用范围,逐步延伸到各级企业和各业务领域,将价值创造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基层班组和全体员工;二要在考核的深度上实现突破,不能仅停留在把经济增加值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而是要站在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质量的高度,使经济增加值考核真正融入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三要在考核的力度上实现突破,逐步加大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权重,提高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殷明德.EVA:新概念新思路[J].董事会,2010.2.
[2]周香花,李红利.EVA 评价指标在国企管理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3]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S].2010.1.
一、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的四个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每股收益、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修改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1)对增加每股收益指标分析。对每股收益各国都有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该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这就为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提供了保证,并且每股收益的数据获得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直接可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节省了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成本。
(2)对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分析。营业收入利润率指的是营业收入除以营业收入总额,并不能反映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情况。对于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公路的使用者收取合理的通行费,主营业务的财务效益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笔者建议将其细化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以及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100%。
(3)对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是用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规则,现代的企业要求政企分开,尤其是对于经营经营性公路的企业来说,政府与企业签订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由企业负责,盈利以及对股东负责是企业的经营的根本目标,政府只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依法进行监督规范。即使政府有入股企业,那也和其他的投资者一样,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获取相应的投资利益,这样在企业中界定哪些属于国有资产,哪些属于非国有资产就显得很没意义。
另外,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对于公式中应当扣除的客观因素仅从财务报告中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如果想计算该指标,那就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无疑要增加成本,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些信息,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不管你经营的是国有资产还是企业自有资产,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企业盈利而获得投资报酬。
(4)对修正成本费用指标分析。按照《办法》的规定,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成本费用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等于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之和。利润总额中包含了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净额,但是成本费用中仅仅只有主营业务成本与期间费用之和,前后存在不配比的情况,笔者建议将成本费用率的公式修改成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样得出的数据指标更加符合财务数据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现以已经公布了2012年度财务报告的有代表性的安徽皖通高速、四川成渝高速、重庆路桥、宁沪高速四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的公司的年报数据为例,对完善后的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指标与2011年相比,大致呈下降的趋势。除了其他业务利润中安徽皖通与四川成渝两个公司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均是呈下降趋势,这些指标也证实了国家2012年9月开始实行的法定节假日对7座以下的小车免受通行费政策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的负面影响,行业盈利情况普遍下降。为了防范国家政策风险,各经营企业开始实行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服务业、租赁业等,这样其他业务利润率将是一个很好的反映这些业务经营情况的指标。
二、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对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规定的两个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加以调整,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指标,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
(1)对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公路经营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并没有取得公路收费权的所有权,而只是拥有该路段25年至30年的经营权,即使在现阶段公路经营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下,该项经营权依然是企业维持经营、获得利润的最核心资产,所占的比重从具体数据也可以看出,例如根据四成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2年报数据,特许经营权的账面价值与总资产之比达到73%,安徽皖通高速公路2012年报显示所占比例为77%,连经营路线最短(仅有55.7公里)的东莞控股2012年报显示公路经营权占总资产的比例也高达到49%,因此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非常必要。依然以上述四家在A股上市的公路经营企业的2012年度报告数据来分析,将经营权资产剥离出来,并进行运用状况指标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对表2中数据进行分析,上述公司的经营权资产占企业总资产平均比例约65%,经营权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很低,平均值约为0.29和0.2,且数据变化不大。这也与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特点相符合,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资产时收费权,上述四个公司的收费权剩余期限平均在15年以上,资产流转率很低属于行业特色。反之,如果该指标过高投资者应该引起注意,过高说明该公路经营企业经营期限可能要到期了,可能存在着企业转型的风险。
(2)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路经营企业的车辆通行费用通常表现为现金收入,以19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公司为例,2011年度平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9%,这是公路经营企业的业务特色,因此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公路经营企业中并没有多少意义,建议将其取消。
三、公路经营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现金比率和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对企业而言,所有的负债均应该进行偿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是可变现的资产,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的不良资产或者虚资产。对于经营期限在25年至30年的公路经营企业而言,很难准确预测企业在经营起届满或者终止经营时哪些资产依然有偿债价值,因此仅用资产负债率作为长期偿债能力的判断标准,不利于对权益人进行保护,笔者建议增加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这个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利息费用的倍数,利息费用是指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支出以及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如果其它财务费用数额不大,也可以用当期财务费用替代利息费用。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指标是因为公路经营企业在投资建设或者通过收购方式获得公路经营权时,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贷款。例如2007年由中铁二局承担的陕西榆林至神木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耗资56亿元,其中中铁二局使用企业内部资金35%,剩下的65%均是通过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成立的银团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另外,从表3每年公路建设的到位资金来源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1年国内贷款资金的平均比重达到38.81%,自筹资金平均比重为45.69%,根据各地方公布的数据,地方自筹资金中有近50%来自于银行贷款,由此推断全国公路建设资金中大约有60%来自于银行贷款。这说明公路经营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偿还利息的压力,而实际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因此这个指标更加有效的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以安徽皖通、四川成渝、重庆路桥、宁沪高速2012年的年报数据为例,对这四个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四家公路经营上市公司整体不存在偿债的风险,仅有重庆路桥资产负债率超过60%,同时通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对比发现,重庆路桥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能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投资者应该加以注意。
四、公路经营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取消技术投入比率。
(1)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分析。总资产增长率=(报告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企业的总资产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反映出企业报告期间与基期之一段时间内资产的变动。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企业在经营已经建成通车的公路的同时,也会投资建设另外一条公路,每投资新建一条高速公路的时间一般在1到3年,例如四川成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2009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的成仁高速公路(成都――自贡――泸州――赤水(川黔界)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仁寿)段),随着工程的投入建设,至2012年9月建成试运营通车,仅该项目2012年末与2009年末相比增加了20倍(7502248243.74-356857712.56)÷356857712.56),说明企业的投资获得的公路经营权在增加,而经营权是未来收取通行费的保证,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证。
同时也应该看到只有净利润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企业取得的收入与为之耗费的成本费用之差,因此应该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公式为净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是从企业的实现净利润的额角度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也是投资者和管理者最希望看到的指标。
(2)对取消技术投入比率的分析。技术投入比率=当年的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针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经营的公路路段收取通行费,其他业务也主要是涉足经营区服务业、道路日常养护、交通运输服务业、金融业或者房地产业,这些业务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转让业务,查阅19家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度报告,仅有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明细中有技术服务业务,2011年度技术服务业务的收入为10003672.68元,营业成本为8638168.76元,201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53762638.6元,假设该年度技术服务也的营业成本全部为转让费支出和研发支出,则技术投入比率为0.59%。由于技术服务不是每个公路经营企业都有的业务,即使计算出该指标也很难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而且该指标数据非常小,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保留该指标意义不大。
以上述4家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报与2009年报数据为依据,以2009年为基期计算分析成长能力的指标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2012年与2009年相比,重庆路桥三年平均资本增长率最高,但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为-0.34%,净利润增长率却高达154.9%,这种不同指标之间的大幅波动需要特别注意。通过查阅重庆路桥2012年和2009年报发现引起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变化,2012年度重庆路桥对重庆渝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增加而导致投资大幅度增加所致。由此也得出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对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非常有必要。
五、结论
公路经营企业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相关的协议,按照规定在公路收费权经营期限内通过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在经营期限届满时将资产按照一定的状态标准无偿归还给国家,公路经营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在资产管理和经营特点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样导致不能照搬工商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本文通过上述讨论,对指标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使得投资者和管理者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效益、资产运营、资金运作、企业偿债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近年审计和“小金库”专项治理中披露的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重钱轻物,重购轻管,产权不清、职责不明,对外投资不规范、擅自处置资产等问题在50多个农业事业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构和制度缺失
基本上每个事业单位都有这种情况,是当前所有事业单位管理的通病,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缺乏资产管理的相关意识,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其管理重视不够,未把资产管理放到一定的高度,导致管理基础薄弱,职责界定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应的制度没有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不到位,个别单位资产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管理资产,多数挂靠在办公室等部门,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个别单位资产管理由财务部门管理。
(二)资产管理不善,形成账外资产,造成资产流失
1.资产账、财务账不一致
实务中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不善,资产总账、明细账、设置不规范,登记不及时;新增、处置的资产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登记和审批,相应资产资料不齐全;资产对账不及时,部分单位自成立后一直未进行盘点,究竟有多少资产说不清,资产如何流失说不清,出现无人负责的事实。
2.未履行相关报批手续,擅自处置、违规出租出借资产
例如2007年、2008年审计署审计报告公告中提到某科研单位将未经批准其办公楼一层及地下室共2130平方米与民营公司合作经营;2007年某事业单位未经批准将办公楼等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取得租金收入83.07万元,用于补充人员经费;某事业单位未经批准将办公楼等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取得租金收入151万元,用于补充人员经费。2008年,某事业单位擅自将自有的某大厦12321平方米对外出租。
3.管理不善导致资产流失严重
(1)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中,部分单位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缺少明确合理的责任分工,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联系,导致无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投资企业不在事业账中体现,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对被投资企业重大事项不知情、重要信息不了解导致无法行使股东权利,造成管理失控;对外投资中未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报批,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导致事业单位投资损失,甚至承担连带责任;利用被投资单位转移事业单位职能和财政资金,架空事业单位,低价转让国有产权等行为形成账外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2)基建项目形成的资产
由于部分农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基建项目购置的资产在领用交接、环节不办理相关手续或相关手续简单,不注意保存相关资产交接的档案。同时有的基建项目属于跨年度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及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可能发生于项目实施的几年后。因此基建项目尚未竣工验收,资产实物已经毁损或丢失;项目竣工后转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能是“纸上谈兵”,发生资产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流动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财务风险
流动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使用现金交易、大额现金交易频繁,多次被审计提出;往来款项中,借出资金挂账时间较长,有的人员已经调离或离退休,个人借款没有归还;不及时同银行对账,存在大额未达账项,不按月编制余额调节表;对于往来账项冲转随意尤其是债权不及时清理,形成长期挂账,形成呆账、死账;对外经营中,对经营业务资金控制权下放,过多的依靠中介单位如会议公司、咨询公司、协办单位;提前列支会议费、培训费,以各种形式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等;以上行为,导致资产不实,形成损失,存在着重大的财务风险和安全隐患。
(四)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资产配置标准不统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事业单位之间国有资产占有数量不均衡,由于资产的购建各单位自己负责,跨单位资产配置很难操作,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从而导致各单位之间占有资产更加失衡,有的单位占用资产较多,但却未充分利用,导致资产闲置或很少使用,从而占用和浪费资金。同时部分资产只用不注重保养维护,导致后期维护成本过大,资产寿命缩短,提前报废;有的单位却因经费不法满足其正常运转,影响事业的正常运转。资产闲置、浪费和重复购置严重主要是由于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存在赶超消费、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高配置、攀比心理强等意识。
(五)缺乏有效监督,形成账外资产
1.基建项目形成的资产交接不畅,形成账外资产
农业事业单位大部分账外资产是基建项目形成的资产,在农业事业单位账外资产中占较大比例。一些单位可能认为基建项目竣工验收了,这个项目就结束了。其实不然,竣工验收后一定要报批竣工财务决算,只有竣工财务决算批复了,才代表这个项目的终结,才能将基建项目的资产交入事业单位资产账,但很多单位都忽视了这个环节;有的单位认为可能考虑到基建项目结余资金未用完或者项目超概算,而不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和财务决算,导致在基建账上形成长期挂账,游离于事业资产账外;有的单位基建账已经核销,形成了资产,但在单位事业账并未反映,未能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形成账外资产。
2.大量土地资产长期游离于资产监管范围之外
这种情况在有土地的事业单位表现比较明显,因为原来的很多土地都是通过政府划拨而来,因为没有评估价值,因而就没有入账。在2006年资产清查中,对发现的这种情况,各单位根据相关要求以一元的价值入了资产账。另外,有些单位不着急办理土地的使用权证,造成了有的土地被别的单位占用了,长期追不回来,甚至已经拿不回来了,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
(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保值增值考核工作本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考核指标体系相对单一
农业部现有指标体系来源于国有企业的考核体系,虽然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没有针对不同类型和资源占有情况不同进行分类设计。
2.保值增值任务的考核办法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确定保值增值任务指标方面,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在考核保值增值任务的完成情况方面,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科学。
3.激励机制不完善
现行的保值增值办法中虽然明确了激励措施,但在实际执行中,有的规定因客观因素没有落实到实处,影响了各单位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二、完善农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建议
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已受到各级财政部门的重视。如何用好、管好、盘活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盘活国有资产总量,增加总量,加大新时期农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力度,掌握资产的分布状况,才能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使用效率。
(一)建立健全农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
严格按照农业部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规范运作的农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做好账务清理、资产清查、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各项工作,保证清理工作结果的真实、可靠;进一步做好资产清查登记、统计及资料收集、完善建档等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对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农业事业单位的有关领导,应高度重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设置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切实保证并不断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实现信息资源整合
农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在当前所用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同时将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同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账务等系统进行整合,农业事业单位之间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国有资产在农业部内达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的目的。
(四)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考核体系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指标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纳入到农业部干部考评体系。由农业部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所属事业单位年度每年年初同各事业单位负责人签订经济责任目标合同,并实施考核。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该指标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的干部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效益评价。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