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体育专业必修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专业必修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专业必修课

第1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田径必修课;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共30所师范院校体育系2009级学生150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30人)及部分田径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针对目前田径必修课程教学的现状及课程设置,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96.7%。 通过网络媒体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得出结果。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学校田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改革的资料,了解体育教育改革领域的研究动态。

1.2.3书面访谈法:笔者对本校及周边大学、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传统运动会期间对部分田径教师及参赛运动员进行了书面访谈。

1.2.4逻辑分析法:对教学实践成果及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分析

2.1教育观念因素

2.1.1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我国的体育教育模式是从前苏联引进的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模式,虽然现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很多教师在观念上并没有更新或者改变,用这种旧观念指导教学就会落伍,影响田径教学工作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2.1.2领导者的观念落后。目前领导对整个田径教学的主导思想、目标规划还是以传统的竞技观念为主,在教学上就体现为以传统项目为主,没有正确地引导教师开展多元化田径课程教学思想。

2.2教师的因素

2.2.1田径教师的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基本上沿袭了竞技体育教学的模式,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只是充当着一名教练的角色。

2.2.2有一些田径教师虽然是优秀教师,但由于受科研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科研能力薄弱,没有及时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没有把科研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自己落伍。

2.3学生因素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中学训练时间短,训练2-3年以上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通过网上调查、学生访谈了解到学生中学训练时间还要略低于问卷调查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因素,大多数体育考生学习较差,就是为了上大学获张文凭而参加体育训练,所以在中学训练时间短,参差不齐,以甘肃为例,2009年-2012年的体育考生连续4年都在5500人以上。招进来的一部分学生体育素质较差,很难完成规定的技术动作、技术原理及相关田径专业知识体系。

2.4教学目标因素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及社会上人们对田径项目的偏见,尽管国家宣布新的体育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有十年时间,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有些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直接影响到田径教学目标不够准确。目标定位偏重学生对田径运动技术,技术原理及运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田径文化意识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对田径运动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2.5教学内容

2.5.1田径教学内容单一,结构不合理

从表中可以看出,田径教学内容设置中还是以传统的竞技项目为主,新兴的田径类课程、大众化的田径健身项目却很少。这样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综合素质教学的培养。

2.5.2 对抽样的145名学生所喜欢的田径项目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现行的田径教学项目中,短跑、中长跑、竞走、跳高等主要竞技项目有60%的学生不喜欢,这些田径教学内容竞技性强、难度大,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而学生喜欢的项目如爬山、攀岩等田径健身项目,由于受条件限制又无法开设。

2.6教学评价因素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校只重视绝对性评价,即终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占问卷总人数的100%,这就说明只重视技术机能、理论的考核评价,未能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机能、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评价。相对评价占问卷总人数的13.79%和10.34%左右,这说明只有及少数院校即重视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评价,又重视学生学习步骤、技术技能转化为实践机能过程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在理论上过于强调书本上的死知识,学生考前死记硬背,考后不知所云,造成学生分数不低而能力不强。

2.7 教学设备条件欠完善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个别学校教学设备较差,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例如目前与大众田径类联系紧密的建身路径等新兴田径拓展项目,大部分高校都未开展。教学场地老化,器材规格与规定标准不符,无风雨操场,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正常的田径教学,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3 对策及建议

3.1更新田径教学理念

3.1.1必须摆脱竞技体育教学思想的束缚,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马亚科夫斯基所讲:“你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教师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成为这样的榜样。”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教师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田径知识技能服务的思想。

3.1.2田径教师要树立培养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要有超前意识,要了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3.1.3教师要打破田径竞技教学模式,要有意识地把教学重点转向传授田径健康知识、田径健康技能、健身法则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上来。

3.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价值

3.2.1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为了上大学而选的体育专业,他们一进校就对体育教育专业没有兴趣,对田径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让学生真正了解田径专业,田径专业在未来人们健康锻炼的作用,田径专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广阔的前景。

3.2.2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淡化竞技项目多开发田径类健身项目,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田径文化知识的欣赏能力。

3.2.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吸收与田径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学习积极性。

3.3教学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

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目标,学生毕业大多数是以教学为主,他们将来面对是中小学生,根据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与健康标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人才,教学能力是培养师资的主要教学的内容,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完善的运动 技术是当好体育教师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因此,制定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与中小学《体育课程与健康标准》接轨,能够真正培养出教学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才。

3.4教学内容与中小学培养目标接轨,应多元化

3.4.1田径教学内容选择应与中小学培养目标接轨,新课程标准里“田径类”命名意义在于拓宽视野,改变清一色“奥运项目”,所以,在田径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上应将田径教学竞技性、娱乐性和健身性融为一体,这样做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可行性。

3.4.2项目应以多元化开展,目前都是以竞技化项目为主,多元化田径拓展项目,开拓学生知识面,增加理论课学时。

3.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多元化

3.5.1在教学中,应打破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考虑到单位的教学设备条件,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成。

3.5.2 从教学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方法要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探究式及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对项目学懂、学会、学乐,教师教学的方法的选择重点要培养他们的技能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3.6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评价过程

3.6.1打破重技术、轻能力的评价模式,在评价体系过程中,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机能和技能知识的转变能力。

3.6.2在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3.6.3在评价中,应把相对评价,形成评价(即过程评价)和绝对评价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

3.6.4通过完善评价体系,给学生搭建一个公平、公正地提高自己田径知识的良好平台,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

3.7改善田径教学条件

3.7.1由于田径课大都在室外进行,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给田径专业教师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环境。

3.7.2完善场地器材、各项田径教学设备,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来提高田径知识、田径文化素养。

3.8开发环境资源及人脉的利用

3.8.1多请社会及高校田径专家给教师及学生定期讲座,让师生能够及时接受新的田径知识、田径信息及新的教学理念,来完善充实自己。

3.8.2田径专业教师应定期外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田径课程设计能力;通过专项或专项探讨,提高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专题交流,提高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3.8.3领导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支持田径教学工作。

3.8.4 充分开展校地联合,多参与社会田径活动,应和当地中小学接轨,观摩中学田径课,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休育大学学报,2004(03).

[3]宋亚炳.对广东省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客的体系评价[J].体育学刊,2003(06).

第2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课程方案》颁发4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依然呈下降趋势,体教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峻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受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数量上还存在扩张趋势的影响外在,实践中,对新课程方案的理解及执行存在偏差,也是导致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不高,毕业生应对用人单位的选择方面余地有限,可塑性低,难以被社会承认和接受的重要因素。

二、新课程方案的内涵解读

1.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受历史和现实的许多社会条件制约,但更受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影响。2003年《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即要求学生不仅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师,还应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工作者。这个目标既把握了人才素质的内涵,又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优化体教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2.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2003年课程方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选修课的比例上升到32.13%,必修课比例为67.87%,课程体系更显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2)选修课中任意选修课的学时增长幅度较大,约占选修课总学时的40%。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越来越大,既保证了学生所学选修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保证了学生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3)学科课程的比例达到了65.7%,接近本科课程学时的两倍。(4)限选课程与任选课程结构比例接近1∶13。新课程方案的课程设置以必修课为主,形成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促进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3.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设置

必修课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保证了学生拥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必修课学时呈逐年下降趋势,符合现代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专业必修课程分为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新课程方案的专业必修课程比例下降到41.13%,在保证主干课程地位的同时,注重突出一般必修课的灵活性。按学科的形式来设置一般必修课程,各校可根据所提供的课程选择开设4-5门(球类课程中篮球、足球、排球除外),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实际情况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自主开设1-2 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4.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设置

新课程方案按照“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重新选择、确定学科主干专业课程内容,按照综合课程进行分类,设置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等6类主干课程,表现出主干课程“领域”化。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突出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5.体育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各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实际具体确定开设分方向选修课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本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和跨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增设的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应用性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知识,提高了高等院校选修课程设置的权利和学生课程选择的数量,为发展学生个性、创新潜力和特长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三、新课程方案施行以来依然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差

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环节与国外相比,存在时间短、形式较为单一的缺陷,有些实践环节甚至是流于形式。当前国内许多高校实行教育实习改革,采取分散实习,无人带队指导,基本就是“放羊式”实习。体育教育实习存在“时数少,学期安排不合理;实习形式少,带队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实习的前、中、后期工作不完善,对实习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这种实习方式不仅得不到切实的效果,相反还助长了一些人自由、散漫的习性和对事情无所谓的态度,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更无从说起。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落后,校本特色不明显

笔者对学生的访谈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课程开设科目太多,学得太粗太浅;理论教学门类分的过细,重复内容较多,缺乏教材之间的系统性;部分科目不能与毕业后的就业紧密结合。另外,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的限制,使得一些在中小学开展较好的小球类项目和新兴项目课程不能开设。

对于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训练和社会体育锻炼的指导能力的教学内容重视不够,学时偏低,如体育教与学的方法、锻炼与养护的指导方法、训练与恢复的指导方法等,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需求。

许多高校注重贯彻执行新课程方案基本内容,却未能充分根据自身特点,从人才优势、院校资源、地域特点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特色。

3.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评价手段单一

理论课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已在课程改革以及国内外该专业的发展中得以证实。新课程方案中理论课程比例增高,教学状况却不理想。有研究表明:体育院系学生理论课隐显逃课的比例高达88.8%,而且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多采用“输入式”教学,教师单口相声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收集、处理信息以及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

由于用人单位人才考察过程中“重技术”的思想,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成绩为主要目的,重视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对技术原理、技术分析、锻炼价值、锻炼方法的讲解不够重视,忽略了对学生体育教学所需基本功的培养。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分数论成败”,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和考察。老师考前给学生划定复习重点,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同学背背复习题也能考高分,使得认真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建议

1.针对社会需要改革现有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

改变各门必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造成课程的堆积和臃肿的状况,把相邻或同类能合并的课程简化、整合,减少相关课程之间的重叠现象,压缩教材篇幅,为新内容的引进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必修课程成为覆盖面广、内容精、能充分反映学科前沿信息的基础课程。

2.根据培养目标大力改造技术教育课程

在精简重复的技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体育方法教学,形成运动技术和体育方法合二为一的金字塔式的教学,改变传统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倾向,突出它们作为健身方法和手段的功能。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加强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在必修课中增设一些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的师范性课程,如开设体育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体育学术动态等。

3.重视选修课的规范

合并性质相同、重复较多、内在联系密切的课程,删减陈旧、落后、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新成果,学科前沿水平、与基础教育中新课程标准相关的内容;增设教育类选修课程;确定选修课程后,应制定选修课指南,介绍选课的办法和时间的安排,介绍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要求;科学安排课程,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延长开放时间;多渠道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科、术科教师的特长,将新开课程落实到人,积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外出进修和自编教材,不断根据专业的发展开设新课。

4.对体育教育见习、实习、调查、科研等环节予以高度重视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可校内、外互相结合;加强学生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5.加强地方课程的开发,突出地域特色

第3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关键词】师范类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一、前言

在越南,胡志明师范大学(HCMUE)是越南知名的大学之一,尤其是培养各级学校的教师;北京师范大学(BNU)是中国最著名的5所师范类大学之一,其体育教育专业在中国很有名望。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

二、研究結果与分析

(一)课程结构比较

HCMUE的课程结构分为普通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毕业课程四个部分。其中普通课程有12门,35学分。按专业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4门,11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7门,37学分;专业选修课程40门,20学分。按教师教育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程5门,9学分;职业教育8门,17学分;实习8学分。按毕业课程分为毕业论文6学分;毕业考试6学分。

BNU的课程结构分为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两个部分。其中按普通课程分为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7门,18学分;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3门,10学分;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6学分;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3门,7学分;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2学分;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2学分。按专业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22门,54学分;专业选修课38门,20学分;教师职业素养课程22门,30学分;实践与创新6学分。

(二)普通课与专业课的学分比例比较

从表1中看出,在普通课方面,HCMUE的学分比BNU少10学分;HCMUE的学分比例比BNU少4.6%;具体HCMUE的学分为35学分,占24.5%;BNU的学分为45学分,占29%。在专业课方面,HCMUE的学分比BNU少2学分;HCMUE的学分比例比BNU多4.6%;具体HCMUE的学分为108学分,占75.5%;BNU的学分为110学分,占71%。BNU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有利于学生能够掌握和正确处理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基本问题。

(三)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比较

在必修课方面,HCMUE的学分比BNU少2学分;HCMUE的学分比例比BNU多5%;具体HCMUE的学分为117学分,占81.8%;BNU的学分为119学分,占76.8%。在选修课方面,HCMUE的学分比BNU少10学分;HCMUE的学分比例比BNU少5%;具体HCMUE的学分为26学分,占18.2%;BNU的学分为36学分,占23.2%。

(四)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的学分设置比较

在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方面,两个学校都以必修课为主要学习形式,其中HCMUE的门数比BNU少3门;HCMUE的学分比BNU少5学分。在教师教育提升课程方面,HCMUE以必修课为主要学习形式,而BNU以选修课为主要学习形式;具体HCMUE的门数为8门,17学分;BNU的门数为13门,6学分。相比较而言,BNU的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的学分设置不仅有丰富的门数,还有自由选课对学生的好处。

三、结论与建议

(1)HCMUE的普通课与专业课的学分比例为1:3;而BNU的为1:2。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和正确处理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基本问题,HCMUE可以以BNU的经验为借鉴。

(2)HCMUE的选修课的学分比例较低,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选课机会,建议降低必修课的学分比例,同时增加选修课的学分比例。

(3)对于教师职业素养课程,HCMUE的以必修课为主,没有设置选修课,所以使约束学生的选课自由度。建议在教师职业素养课程中应该补充选修课。

参考文献: 

第4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2001年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幼儿园教育阶段也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也就是说,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开始拥有一席之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受到广泛重视,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都是先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调整培养人才的宏观目标的基础上,在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变革培养人才模式,调整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才能提高幼儿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满足幼儿学校对他们的需求。

 

在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中,目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还很不完善,还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要,中小学体育课程对基础体育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长。体育教育专业活动的宗旨非常明确,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和陕西省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特殊人才,培养基层学校需要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首先,本研究在接受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细致分析学前教育的相关特点,明确学前教育体育专业一定要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探讨相关前沿问题,得出具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学术参考价值的研究结论。

 

其次,本研究在调查与分析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把它们与学前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确定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继续改革的必要性,从整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不仅强调制订课程设置的计划性,而且强调课程设置的实施与评价,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对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合理安排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全面调查,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专家问卷法,对问卷内容的效度进行了检验。

 

从本研究的需要出发,笔者走访了6所高校的多名师生,预先设计好了专家访谈提纲,拟定课程设置涉及的热点问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征求教育专家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通过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学前师范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按照Spss软件和Excel2003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在收集和整理的陕西省16所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的数据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统计,提供本研究的数据依据。

 

下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计划)方案演化进行分析:

 

可见,1980年以来我国三套教学计划和两套课程方案细节,通过比较其培养目标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在前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都很明确,都是为了培养符合中等学校需要的专职体育教师。从1997年的第4套方案开始,跟前3套计划比较而言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是还是定位在“中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门型的人才”这一层次上面,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本研究随机调查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学时最高的是西北大学,共计3192学时。总学时最低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计2566学时,这6所高校平均学时2703学时,所有6所高校的总学时均高于2008年《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数2500学时,平均学时超过2008年《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数203学时。由此可见,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总学时完全符合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

 

在对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层次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陕西省高校遵守2008年《课程方案》要求,按照本校师资情况进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将课程按照必修课和选修课来进行分类,本文把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来分别进行研究。

 

课程结构比例决定学生具体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的总体计划,陕西省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改革总体趋势趋向于逐渐增加体育课程相关门类,随之而来的是影响学生具体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表现为必修课学时的比例趋向于下降,选修课学时的比例趋向于增加。

 

公共必修课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共必修课在不同的教育典籍中有不同的提法,如普通教育课或公共基础课,虽然提法不同,涉及的课程内容比较类似,都是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全部都要修习的课程,作为高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侧重于教授给学生普通文化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保证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

 

专业限制性选修课又称指定性选修课,它们在课程设置上的重要性介于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必须在学科规定课程内选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作为指定性学习课程。

 

通过对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研究,了解到目前陕西省各体育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差异很小,基本上都是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的。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任意选修课的开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有效满足学生多种能力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喜欢的任意选修课,他们在按规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闲暇时间,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效果非常好。

 

通过对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方案的调查和研究,这6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总共开设了133门任意选修课供学生选学,从选修课的数量上说是非常可观的,可是学生能够用来选修这些课程的时间却是相当有限的。

 

对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其体育课程安排两年,第一年为选修课程;第二年为任意选修课程。具体项目和内容有:一年级:篮球、排球、武术、田径、健美操、艺术体操;二年级任意选修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科目。每学期总学时为144学时。另外本研究还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幼儿师范学院两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体育课程内容根据幼儿大班、中班、小班的体育活动内容进行设置。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分析,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内容相差太大,内容虽然结合了幼儿的特点设置,但内容还是单一。

 

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虽然采用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有所区别,可是都强调体育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性,他们都非常注重用项目测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期末考试之外,他们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把学生的学习表现也纳入考核环节,增强公共体育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随着领导部门的指挥棒转,没有充分发挥本高校的学情,课程设置缺乏创新,过于强调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共性,忽视学前师范本科体育专业的特性,采用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对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应实现目标规格的多样化,要确定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能够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专业化和多元化需要,培养理论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陕西省体育专业教育学生必须具备幼儿体育活动教学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除了要增强自身的健身习惯外,还要养成终身锻炼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幼儿体育教学的职业态度。陕西省高校应依据实际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确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前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5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具体要求是,以四种标准泳姿(蝶泳、仰泳、蛙泳、爬泳)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连续游50米。如测试通过,可免修游泳课或参加游泳提高班学习,测试未通过或未参加测试者,则须在大一和大二两年内参加游泳初级班学习并达到课程要求。

对于这么规定的原因,刘波表示,学校希望能营造锻炼氛围、督促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把游泳作为抓手,同时出台一系列措施,扭转清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渐下滑的趋势。“游泳是一项终身运动,不仅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又是必备的生存技能,因此选择游泳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刘波说。

此处应该有掌声

一些人反对将游泳设为必修课,认为这是在歧视“旱鸭子”,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旱鸭子”,是囿于各种原因,对游泳这门运动缺乏了解或没有机会进行游泳锻炼所致。而通过科学、系统的游泳学习,完成这门课程,甚至爱上这门运动并非难事。而且,清华大学同时规定,如学生确实存在因慢性病、皮肤病或心理疾病等原因存在不适合学习游泳的情况,在递交医院或相关单位开具的证明并经学校教务部门和体育部门审核确认后,可用其他体育课程替代游泳课。可见游泳必修课既有严格要求,也有区别对待,并非生硬呆板的“一刀切”。

近年来,从高尔夫球课到“爬树课”,全国高校的各类“奇葩”课程层出不穷,涉及到性教育、娱乐休闲、生命教育等诸多领域,却往往成为一些人眼中非议的靶子。揆诸当下,每每爆出青少年遭遇意外和伤害的新闻,一些人便纷纷跳出来抨击学校教育的欠缺,而一旦教学内容有所变革又将之冠以“奇葩”之名,使其淹没于口水之中,令教育工作者左右为难。其实,清华游泳必修课是我们聚焦教育改革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看到游泳必修课中所蕴含的教育改革内核――要求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其知识储备、生活技能和自我修养,驱除僵化思维和教条主义,引导学生积极切入现实生活。对此,我们不妨报以掌声和期待。

呛声不如促呛水

第6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简称《课程方案》)是指导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指导性文件。其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重要前提。课程方案制定的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各高校培养人才的高低。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其培养目标是指培养本专业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课程设置主要是必修课(1126学时、60学分,占56.1%)包括必修课和一般必修课,选修课程(880学时,50学分,占43.9%)主要包括方向选修课(约530学时,31学分)、任意选修课(不少于350学时,1分),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实践(10~12周,其中见习l~2周、实习8~10周),科研实践(毕业论文、学术活动)。其中教育实践是学生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环节。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教育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为出了多元化的特点,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但是《课程方案》却没有对教师的核心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做特殊的、具体的要求,没有体现出对教师教学能力重视。很明显滞后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因此,各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应考虑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从课程设置看,教育部很注重体育基础学科,忽视人文学科课程和教育类课程,而且理论选修课较少、技术选修课较多。从教学实践环节看,学生实习时间太短(只有10周),这一点与国外教师教育明显不同,比如英国的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实践课,其课时量远超过200课时,同时通过微格课程的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法国的教师教育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教学实习,其教学实践达到486学时。

2对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

由于西安体育学院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唯一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其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时间长、规模大、人数多,是体育教育人才主要培养基地。所以本文以西安体育学院2004年教学计划中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为例对陕西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进行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以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636学时、占23.9%)、专业基础课(548学识、占20.6%)和专业课(648学时、占24.4%)。选修课(828学时、占31.1%)和实践性教学活动(教学实习10周)。

西安体育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2003年《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保持了高度一致,都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同的是西安体育学院强调了人才的专业性,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等,体现出为中小学培养人才的特点。必修课划分更为具体,但是课程设置只是强调了体育基础学科,忽视教育类课程的开设,选修课也缺乏对教育类课程的重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向课程目标转换时没能突出为中小学培养教师人才的特点,课程设置脱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忽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缺乏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缺乏针对学生教学能力专门课程的开设以及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关专题课程的开设。教学实习时间太短,实习前的培训主要是常规口令练习和中学校园集体舞练习,缺乏针对学生教学能力和从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培训。西安体育学院新修订的08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与以前相比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但是教学实习时间的规定、实习前培训以及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专门性课程仍没有得到重视。

3结论与建议

第7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拟培养出适合我国东北的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

2.3 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 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 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第8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美国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8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5-0056-06

Exploring the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SUI Xiao-h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gyang 473004,China)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is an only independent sports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is open to an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who holds a degree from higher school or complete correlative semester hours from college or university. Its goals of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mainly focus on requiring students to gain contemporary knowledge of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the profession of sports, reviewing issues of sport and making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creating solutions, demonstrating the appropriate skills sets to work in the profession of sport. At present, it offers bachelor of degree programs in sports coaching, sports management and sports studies, and courses in programs are divided into five sorts: core-course, required-course, elective-course, emphasis area and mentorship. There are three features on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they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is that prospective students are mainly from junior or community colleges; the second is that goals of the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focus on producing educated individuals who can gain the advanced theories of the sports disciplines, and mak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the third is that the theoretical courses take more proportion, but courses of spots skills are comparatively les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bachelor of degree;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美国体育学院(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是一所私立大学,是美国第一个完全独立实施体育专业类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高等院校,也是美国目前唯一的一所融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体育专业教育、体育学科研究和提供体育产业服务的大学。其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呈现出有别于我国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的一些特色。通过文献资料,比较深入地解析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期望通过透视一个完整的个案,使我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特色。

1美国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历程简介

美国体育学院创立于1972年,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达弗纳镇。美国体育学院创立之初,办学层次定位于研究生教育,仅提供体育科学硕士学位专业培养计划,办学目的是“为全国的中等学校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医学医师和体育管理专业人才”[1]。1998年,该院获得了体育管理博士学位培养以及远程教育资格认证的资格;2005年,美国体育学院获准开始实施本科生培养计划,并从此成为美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体育专业教育的大学。目前,美国体育学院全面通过了美国南方高等专业学校协会对其体育科学学士学位、体育科学硕士学位和体育管理博士学位专业的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同时还获得了美国阿拉巴马州教育行政机构批准的关于上述3个层次专业的学位授予权。

目前,美国体育学院对学院性质和办学宗旨的自我表述是:“美国体育学院是一所独立的、非赢利性的、经过办学资格认证的拥有特殊使命的体育大学,学院创立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体育教育、体育研究和体育服务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服务于美国和全世界。”[2]截至2008年,美国体育学院已经提供3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科学学士学位培养计划、5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科学硕士学位培养计划、1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管理博士学位培养计划和继续教育计划。

2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美国体育学院称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为“学士学位培养计划(Bachelor’s Degree Program)”,获得学士学位培养

计划准入资格的学生,在完成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内规定的课程学分和相应考核成绩达到平均等级标准后,可以向学院申请体育科学学士学位。

2.1学士学位培养计划面向对象与准入条件

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专业课程面向持有中等学校或与之层次相当学校毕业证书的美国和全世界各地的学生。进入美国体育学院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第1类是寻求在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第2类是不寻求在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寻求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向学院提出“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申请,学院“申请评估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条件决定是否给予申请者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准入资格,准入资格包括两类:第1类是“完全准入资格”;第2类是“条件准入资格”。

想要获得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申请者已经从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历互相承认协议的美国国内高等院校毕业,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在校期间侧重于主修与竞技运动、体育教育、休闲与娱乐体育、体育产业、文科教育、健康等相关专业,并且至少修学完成了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相当于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普通教育类课程包括:3~6个学分的英语(必修)课程、3~6个学分的美术(人文)学科类(必修)课程、3~6个学分的社会(行为)学科类(必修)课程、9~12个学分的自然(数学)学科类(必修)课程和其它类别的选修课程。

2)申请者还没有从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历互相承认协议的高等院校毕业,但在校期间修完至少60个学分,可以互换学分的课程(与竞技运动、体育教育、休闲与娱乐体育、体育产业、人体运动机能、文科教育、健康等相关的课程),其中至少修学完成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所有60个学分之内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

3)要求母语为非英语或申请前所在高等教育机构使用非英语教学的其它国家申请者,达到“托福”英语水平测试标准,修学完成了经过具有评估认证资格机构认证的可以互换的36~9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至少修学完成了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3]。

“条件准入资格”可以发放给没有满足“完全准入资格”条件之一的申请者,但必须在注册学习美国体育学院最初的12个学分核心课程期间内达到学院规定的其它附加标准之后,申请者才可以最终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

不寻求在美国体育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持有中等学校或与之层次相当学校的毕业证书,经过学院认证后可以修学学士学位课程,但不能寻求获得硕士学位。美国体育学院不提供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条件中所要求的60个学分的教育课程,申请进入学位培养计划的学生,可以在其它签署有互相承认学分协议的美国本土高校或其它国家高校完成要求的课程学分。

一旦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学生要签订一名本科生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修学学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形式有3种:第1种是全日制在校学习;第2种是通过学院的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第3种是在校和通过远程教育系统混合方式学习。

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的在校学习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获得准入资格的一年之内的任一学期开始注册学习课程。学院规定的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内专业课程学分完成总时间一般为4个学年(但经过校长批准后可以把学习期限延长至5个学年),一个学年包括3个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夏季学期,每个学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6周,学生每学期可以注册修学12~15个学分的课程(相当于4~5门课程)。对于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课程的学生,学院要求在每个学期的16周内完成注册课程学习(经过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以把学习期限延长30~60 d)。

2.2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美国体育学院设置了3个授予体育科学学士学位的本科专业:运动训练(Sports Coaching)、体育管理(Sports Management)、体育专业教育(Sports Studies)。

体育科学学士学位计划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现有的体育专业领域的学术著作和期刊,以获得关于体育实践操作原理和方法的专业知识。

2)通过体育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使受教育的个体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独立思考与分析;(2)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个人观点;(3)令人信服地论述所选择专业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4)展现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知识视野;(5)理解美国和全世界各种社会制度为基础的体育功能和作用。

3)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应用:(1)研究体育专业领域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恰当地运用相关知识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2)获得在正确的环境和时机能够正确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3)掌握业余和专业不同层次需要的体育专业工作技能;(4)基本具备自我专业方向研究领域内对美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评论和提出相应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体育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方面知识,使学生获得关于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知识、所选择专业和生活领域范围相关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方面的知识。

5)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实践培养环境,帮助学生获取主修专业领域内的相关实践知识和技能[4]。

2.3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一般分为5个类别:第1类是核心课程,属于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第2类是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第3类是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第4类是专业侧重领域(emphasis area)课程;第5类是毕业实践课程。

美国体育学院规定,寻求在该院获得体育科学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至少修学完成美国体育学院设置的30个学分的专业课程;不寻求在该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以任何顺序修学任意一门课程,完成的课程学分可以作为其它学院或大学的互换学分,但不能兑换为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课程学分。

美国体育学院对获准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学生的主修专业课程学习步骤要求如下:

必须首先在美国体育学院修学12个学分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学分之后,学生必须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后续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计划,然后开始修学计划中确定的课程;完成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并且各门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之后,学生可以在咨询导师的前提下,开始学习处于最后阶段的为期400 h的毕业实践课程。

1)体育管理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体育管理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体育产业管理方面的基础性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类体育组织、团体和产业的管理者。

体育管理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7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3门专业侧重领域选修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1)。

2)运动训练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运动训练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培养运动专业训练方面的高质量教练员。运动训练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6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18门运动训练科学选修课程、3门专业侧重领域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2)。

3)体育专业教育学位课程设置。

体育专业教育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为学生在各自侧重体育专业领域提供发展机会。体育专业教育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22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18门专业侧重领域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3)。

2.4本科专业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成绩考核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主要包括书面作业成绩、贯穿始终的讨论成绩、阶段性测验成绩和最后的闭卷考试成绩。

无论是住校学习的全日制学生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的学生,修学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要在开课学期临近结束的规定时间段进行期末闭卷考试。对于住校学习的学生,除期末闭卷考试以外,每一门课程还有规定的期中闭卷考试;对于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课程的学生,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10次单元测验,期末闭卷考试形式是学生自己负责寻找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经过注册并获得相关认证的考试中心进行付费性期末闭卷考试,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成绩比例:网络在线讨论20%、课外作业30%、单元测验20%、期末闭卷考试30%。

全日制住校学生某一学期的某一门课程缺课率达到25%以上,视为自动放弃该门课程学习;远程教育生必须在成功注册课程之后的两周内开始课程学习,并且在16周内(经过付费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延长30~60 d)完成课程作业和参与课程学习活动,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该门课程学习。

毕业实践课程成绩考核方法与比例:要求学生参与400 h的体育领域内的实践课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每个月写一次实习报告,实践课程结束后提交一份5 000字的实习报告(写明是如何实现学习目标的或为什么没有达到学习目标);实践课程等级评价成绩构成:学生毕业实践结束时和指导教师的面谈成绩占5%,指导教师对提交的实习报告评价成绩占10%,指导教师对学生“作为专业指导者实践能力”的评价成绩占85%。

2.5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美国体育学院规定的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1)提出学士学位申请的学生至少修学完成60个学分的选定专业的学位课程,其中30个学分必须在美国体育学院获得,其它学分可以在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分互换协议的美国本土和其它国家高校完成,要求这些可互换学分的课程必须和美国体育学院专业方向课程相一致,并且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参见表4)。

2)完成规定课程学分和考核成绩平均等级达到规定标准的学生,必须在申请学士学位之前获得学位资格申请评估委员会的推荐(相当于我国大学生的毕业成绩审核),方可申请体育科学学士学位。

3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特色

通过透视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我们可以看出有别于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一些特色:

1)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面向的对象是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或在高等学校获得规定数量的普通教育课程以及与体育专业密切相关课程学分的学生,使得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的学生首先具有了较高的普通教育文化知识水平和比较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充分保障了本科专业生源的质量,同时也使得美国体育学院在很大程度上共享了其它高校的教育资源,客观上节约了学院对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和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资源投入。

2)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的5个方面基本培养目标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如何获得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创新性解决体育专业领域问题能力的培养,凸显了美国体育学院十分注重对学生基本思维方法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方面训练的特色。

3)从美国体育学院3个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大部分课程是体育专业领域的理论课程,运动项目技能类课程所占比例较低。使学生“具备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领域知识视野”是学院提出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充分展现了美国体育学院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层面能力的特色。

4)美国体育学院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而且还规定申请学士学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平均等级达到相关标准,这类课程成绩考核等级标准在我国体育专业院校的学士学位申请条件中没有涉及。

4从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获得的启示

1)我国各独立的体育院校以及综合性高校的体育院系承担着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本科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始终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们:一是体育专业基础较好的本科生源的普通教育文化素质较低,二是普通教育文化素养较高的本科生源的体育专业基础较差。这两个现实问题导致了我国体育专业院校在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实施中,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来弥补入校本科生在普通教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专业基础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我们难以集中精力于体育专业领域的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和解决专业领域中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作者建议,我国一些独立的体育学院或大学能否考虑提高本科生的入学门槛,招收持有高等学历的具有较高普通教育文化知识水平和较为良好体育专业基础的本科生,培养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获得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来看,我们和美国体育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比较注重系统地传授经典教科书中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能力,美国体育学院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现代的体育论著和学术期刊来获得体育理论知识,侧重于学生在专业方向领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生普遍存在的体育科学素养偏低、体育专业方向研究能力缺乏等问题可能和我们不适宜的培养目标定位高度相关。

参考文献:

[1]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Master of Sport Science Catalog 2000-2001[DB/OL]. ,2008-10-12.

[3]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Bachelor of Sports Science Degree Academic Catalog 2005-2006[DB/OL].

media.ussa.edu/files/documents/catalogs/2005-2006_bss-catalog.pdf,2005-09-01.

[4]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Bachelor of Sports Science Degree Academic Catalog 2007-2008[DB/OL].

media.ussa.edu/files/documents/catalogs/2008-2009_bss-catalog.pdf,2007-09-01.

第9篇:体育专业必修课范文

笔者选取了九所高师院校分别对其通识课程内部构成、所占学分以及课程内容学分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九所高师院校里既有教育部直属院校也有省属院校,既有东部沿海城市院校也有西北地区院校,以期对我国高师院校的通识课程内部构成及所占总学分的比例有一个整体的分析。

(1)通识课程分类不明确,体现师范特色的课程较少。九所高师在通识课程的分类上与其他综合性大学几乎没有区别,基本上都是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但各个高校对通识课程的称谓又有些差异。如东北师大把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程分别称为通修课和通选课,而西北师大又把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称为普通教育类通识课程和综合教育类课程。其他七所高校把必修课又称做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叫做公共选修课。从九所高师的通识课程设置来看,必修课中都包括国家规定的“两课”、英语、体育、军事(国防教育),而选修课的内容则不尽相同。这些高师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的通识课程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体现其高师应有的特色。

(2)课程体系不科学。从表1来看,我国高师院校目前通识课程虽然名称各有不同,但几乎都是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军事、体育、人文社科、艺术这样的课程模式,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即使是如政治、英语、计算机这样比较受重视的通识课程,也多流于形式;拼凑现象普遍,课程设置注重表面的种类丰富,而课程内部结构缺乏逻辑联系和理论指导,显得随意和盲目;通识课程总量虽大但学生的自由选择度小。必修课在整个通识课程设置中占有绝大部分,但是其课程种类少且内容窄,而选修课程设置又较为随意。通常我们把非专业课程当作通识课程,认为它从属或服务于专业课程,这样的通识课程没有特点、缺乏独立,不利于教育的平衡发展;

(3)缺乏专门实施通识教育的机构。国外的一些高校为了能更好的全面进行通识教育,大多都设立了通识教育委员会或通识教育中心等机构。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学校成立了其职能类似于国外通识教育委员会的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等形式的机构,但目前还比较少见,而且其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高师教师教育通识课程改革策略

2.1统一通识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课程理念

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敏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批判、乐于奉献的新人,过分实用的、功利的、职业化的大学教育只能被动地适应社会。从理论上说,通识教育负有多重使命,其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文理学科内部及其之间的渗透。其二是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开发学生的智慧,形成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其三是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全人”。保持自身独立价值,反对过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2.2突出通识课程的人本化、综合化和特色化,建设核心通识课程

我国目前高师通识课程通识从园艺插花到职场礼仪、从桥牌围棋到科技英语,这种“乱炖”式的课程随意组合,均被称为通识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很难真正起到通识教育的作用。因而我们应在参照国内外高校经验的同时突出师范特色,科学划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技能课程+综合课程+素质类课程+开放类课程四位一体”的通识课程设置新模式。基本技能课程,主要指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综合课程可划分为人文社科、自然地理、艺术修养等领域课程等,“两课”课程可归入相应的社会科学类或人文类课程中。素质类课程主要是针对提高师范生教育专业通识背景和师范生基本素质,如教育法规类、教育思想哲学类、师德规范等,与教育专业课程相互呼应、融合,形成课程的一体化。开放类课程则是根据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地域特点、地方文化、学校资源及其学习兴趣等开设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体现了处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化”,使学生能从联系与整体的角度,融汇多学科的知识理解和解决所碰到的问题的“综合化”,突出师范特色的“特色化”。国外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因此,我们要建立有自己的特色的核心通识课程,比如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课程。推出全校精品通识课程,精编教材,培训高水平教师,形成特色。

2.3加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

甘阳先生认为,“真正的通识教育是与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在一起的,强调的是不同院系学科的‘共同基础课’”。③因此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配合相应的教学管理,有机整合沟通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另外要注意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而不是只在低年级中进行通识教育。

2.4重视隐性课程的通识教育功能,加强隐性通识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