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67-1
水稻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我国粮食作物的首位,近年来,水稻病虫害呈上升趋势,我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 施药方法
对症下药。首先要能正确识别病虫害,然后再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制定正确的施药方法。如不能确定发生是哪一种病虫害,就应及时和农机部门联系,找出正确的防治方法。施药时一定要掌握好用药量和正确的施药方法,要确保药水混合均匀,并注意选用灵活、方便、不易渗漏的喷雾器。
针对防治的病虫害的类型确定稻田水层的深浅。施药时,如防治的是水稻纹枯病,稻田水层就要求浅一些(一般1~2厘米),这样既不影响水稻的生长,还有利于药剂尽可能喷到发病部位(即稻株的下部);如防治的是稻飞虱,就要掌握田间水层深一些(一般8厘米左右),这样使稻飞虱在田间相对集中一些,有利于农药和稻飞虱的充分接触,达到提高治虫效果的目的。
施药时,将传统的“前进式”喷雾改为“后退式”喷雾。实践证明,向后退喷药有以下优点:①由于退的步伐基本一致,有利于药量喷足、喷匀,提高了防治效果;②“前进式”喷药因为人的行走,碰掉了水稻植株上的药液,那么就降低了药效;③“前进式”喷雾因药液容易沾染到衣服,对人的健康非常不利。另外,在喷药时,要根据水稻株行距和机器喷雾的幅度喷好农药,防止重喷和漏喷,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从而降低防治效果。
2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稻瘟病:苗瘟,发生于种子萌芽到幼苗三叶期之前,初在芽和牙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基部变黑褐色,并卷缩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发生在秧苗或成株期的叶片上。病斑随品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病斑呈椭圆形、梭形或圆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内圈褐色,病斑两端有向纵脉伸展的褐色坏死线。穗颈瘟:发生在穗颈、穗轴上。病斑不规则,褐色或灰褐色。穗颈受害早的形成白穗;受害迟的,使谷粒不充实,粒重降低。它的防治办法是:①浸种:常发区结合恶苗病防治,使用浸种灵、米鲜胺等药剂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兼治苗稻瘟。②防治水稻苗稻瘟、叶稻瘟: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病斑,即应打药防治。③防治穗瘟:防治穗颈瘟、枝梗瘟等要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期对感病品种主动施药预防。药剂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75%三环唑粉剂20克、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71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
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稻穗和深入茎秆。主要表现为前期病情轻、发病慢,中后期发展快、病情重,其典型的症状是云纹状病斑和菌核。它的发病特点是病斑先从距水面较近的叶鞘上开始发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变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暗褐色大斑块,以后多个病斑相互重叠而成云纹状,病害严重时,叶鞘变褐、腐烂,叶片发黄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白色蛛网状菌丝体,并逐渐集结成棉絮状菌丝团,最后变成黑褐色似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它的防治方法是:①减少菌源,水田整地时,捞去水面浮渣,清除田边杂草;②实施扩行栽培,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促进水稻健壮生长。③及时喷药:在发病初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10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200毫升,或2.5%纹曲宁乳油等对水40kg喷雾。
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又叫苞叶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迁入我地,6月中旬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下旬危害水稻。危害症状:幼虫先在心叶及附近取食,二龄后开始吐丝,把叶片卷成筒状虫苞,在内部啃食叶肉,只剩下虫苞外表的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水稻受害后千粒重降低,空瘪粒增加,一般减产2~3成,重的达5成,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防治方法:在幼虫盛孵期施药,药剂每亩可选择48%毒死蜱乳油100毫升、40%丙溴磷乳油100毫升及1.8%阿维菌素乳油40~50克等对水40公斤(兼治钻心虫)喷雾。
稻飞虱:稻飞虱具有扩散和远距离迁飞习性。呈团状发生和危害,从整个稻田表面看,植株仍生长正常,若不拨开稻丛查看,不易发现有稻飞虱危害,其危害具有隐蔽性。危害症状:稻飞虱都是群集在稻株下部取食,用刺吸食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防治方法是调整药种,轮换用药,当平均每穴虫量达5头时,每亩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100毫升或20%异丙威乳油200毫升或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40克等中的一种药剂对水50公斤喷雾。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15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江西在水稻耕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整体水稻产量。为此,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水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并引导农民在水稻农作物耕种过程中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即及时处理水稻病虫害现象,最终就此提升整体水稻产量,达到最佳的农作物耕种状态。
1 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现状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水稻病虫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枯纹病,枯纹病是江西省早稻、晚稻都应该重点防治的疾病,是江西省水稻的重点病害,其损失已超过稻瘟病。针对枯纹病,可以对每667m2稻田使用15~20mL的30%苯甲・丙环唑乳油;稻瘟病,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稻瘟病在早、中、晚稻时期的危害都较为严重,且呈现出局部病害的特点。为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对水稻病害问题进行处理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稻曲病,多发病于中、晚稻时期,同时就近几年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两系杂交稻品种稻曲病现象偏重,因而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由此缓解稻曲病病害现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类。它的主要发病区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稻纵卷叶螟,多发于早稻及中稻中。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农药防治时,应该尽量选用高防效、低毒性、低污染的农药;二化螟,在江西省一般1a4代,对早、中、晚稻均有危害,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方法科学防治病虫害。
2.1 农业防治技术
在农业防治技术引进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注重强调对抗病虫害品种的选择,尽可能地选用抗性品种防病虫,并根据当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抗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稻曲病能力的水稻品种。在水稻播种过程中为了规避病虫害问题的凸显,注重在品种选用的基础上,科学的管理好水肥,以满足水稻的生长条件为前提尽量将早期水稻的生长期缩短。同时,在农业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亦应注重强调对稻田自然环境的监测,双季水稻的生长季一般在3―10月份,合理规划肥水管理工作,即秉承着严谨的管理原则,实时观察水稻成长状况,继而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此外,在水稻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后期干湿交替”,由此提升水稻整体耕种水平。
2.2 化学防治技术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对化学防治技术的引进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实践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注重秉承着“压前控后”的防治原则,做好“防病灭虫”工作,针对水稻的各个生长时期有针对性的防治好病虫害。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的药剂可选用苯甲・丙环唑、井冈・枯芽菌等;防治稻瘟病可选用稻瘟灵、三环唑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噻虫胺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药剂。同时用药过程中注重科学合理搭配农药,以便达到最佳防效。
2.3 物理防治技术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物理防治技术的引进,即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水稻耕种过程中为了防御病虫害现象,应注重利用光谱、电流器械等物理效应,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进行驱赶,最终达到高质量水稻农作物耕种状态。此外,在水稻播种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病虫害治理效果,应注重将播种前的种子置于温水中,并浸泡一定时间,由此消除寄生病菌,确保种子质量,满足水稻耕种需求。另外,防虫网等自动化器械在应用过程中亦可提升整体防治效果,为此,在水稻耕种过程中应强化对其的合理化运用,由此达到最佳的物理防治效果。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物理防治技术的引进,有助于推动水稻的健康成长。
3 结论
水稻耕种过程中存在着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危害现象,影响到了水稻的整体产量。为此,为水稻高产的形成创造良好生长空间,要求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特点及现状,制定相应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同时注重各种防治方法的综合运用,由此实现对水稻病虫危害的综合防控,满足水稻耕种需求,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病虫鼠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80-01
水稻肥床旱育轻型栽培技术,是在肥沃、疏松和严格控制苗床水分含量的生态环境中培育秧苗,其特点是省工、省力、省种、出苗率高、秧苗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秧龄短。然而,由于旱育秧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等环境特殊,有利于立枯病、苗稻瘟病、恶苗病、条纹叶枯病、蝼蛄、蚯蚓、鼠害等病虫鼠害的发生,影响了肥床旱育秧苗的前期生长。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并结合泰兴市应用实践发现,水稻生长前期及时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止立枯病、苗稻瘟病、恶苗病、条纹叶枯病、蝼蛄、蚯蚓、鼠害等水稻肥床旱育秧前期病虫鼠害的发生,为水稻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1 发生特点
1.1 立枯病
本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侵染性病害,是旱育秧生产中发生最多、最容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一种病害。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一是种子带菌或秧床带菌,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二是气温低,播种早,秧苗长势较弱,容易感染立枯病;三是土壤碱性大,pH值大于6.5,没有进行调酸或调酸措施不宜,引起腐霉菌的繁殖,从而使幼苗感染,发生立枯病。旱育秧立枯病以二至三叶期前后发病较多,常表现为“黄枯型”(遇较长时间持续低温)和“青枯型”(冷后暴晴)死苗。黄枯死苗叶片逐渐枯黄,根系变褐,白根少,茎基变褐软腐,拔时易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病株基部多数长有赤色霉状物。青枯死苗叶色青灰,茎基部呈污绿色,很快整株萎蔫枯死。立枯病在田间常成簇、成片发生,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1.2 苗稻瘟病
旱育秧前期在比较干旱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对二氧化硅的吸收量显著少于水育秧;加之旱育秧叶面蒸腾水分也少于水育秧,故硅质在苗体内上升移动量也少,从而导致苗体表皮细胞沉积硅质不足,使稻瘟病菌丝易于侵入。同时,有的农户膜下覆盖带稻瘟病菌的稻草,也极易引发稻瘟病。三叶期前发生时,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多变黄褐色后枯死。多数是三叶期后发生,在叶片上(即苗叶瘟),病斑呈短纺锤形至棱形,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1.3 恶苗病
恶苗病是由种子带菌引起的,旱育秧催芽时以及播后盖膜温度较高(30~35℃),土壤无水层管理,有利于病菌侵入,从而有利于恶苗病的发生。如果催芽时谷堆过大,堆内温度偏高,催芽过长或播种后盖膜时间长,膜内温度高,则发病尤为严重。染病秧苗一般在2.5叶后,表现徒长症状,病苗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1/3以上,茎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发根数少,严重的出现死苗。恶苗病在水稻一生中有秧苗期、本田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3次发病高峰。
1.4 条纹叶枯病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肥床旱育秧由于生育期相对较早,麦田中大量灰飞虱首先迁入肥床旱育秧田;且近年传毒昆虫灰飞虱积累量大、带毒率高,不少农户又忽视了秧苗前期防治,导致肥床旱育秧条纹叶枯病发生较重。
1.5 蚯蚓、蝼蛄等地下害虫
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土壤较干且疏松,有机肥施用多,有机质含量高,播种盖膜后,膜内土壤温度高,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活跃,常咬断秧苗土表茎基部,形成无根苗;或钻遂道,造成根系松动,使秧苗无水黄化,逐渐枯死。
1.6 鼠害
旱育秧苗床荫蔽保暖、食料丰富,近村庄或农舍的数量较多,往往成为春季鼠害较集中的场所。害鼠主要偷吃稻谷以及幼苗根部的种胚,吃掉米粒,留下稻壳,造成缺苗、死苗。
2 防治措施
2.1 苗床调酸,抑制立枯病的发生
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旱地。由于旱育秧最适宜的土壤pH值是4.5~5.5,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因此,对中性和碱性土壤,在播种前要进行调酸处理,把pH值调至6以下,可以有效地控制立枯病的侵染危害。具体做法是:在播种前2d对土壤进行测试,pH值为6.0~6.5的,施用专用调酸肥30~40g/m2,pH值为6.5~7.0的施40~50g/m2,于播种前1d施入,并与土壤充分混合,使土壤pH值调至4.5~5.5之间。或喷施酸腌菜水进行调酸,还可以用工业硫酸50g/m2倒入200倍清水中混匀后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如果pH值过高还应加大稀硫酸溶液的用量。然后通过翻犁与表土混匀,最终使土壤pH值达到所需要的范围。
2.2 稻瘟病防治
播种后用不带稻瘟病菌的稻草覆盖,减少稻瘟病菌侵染机会,从而减轻稻瘟病的发生。如苗期发生稻瘟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防治。
2.3 恶苗与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用16%恶线清可湿性粉剂15g,加25%先净悬浮剂4g,浸稻种4~5kg,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早期条纹叶枯病。揭膜后当天,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加2%宁南霉素水剂1 500mL/hm2对水喷雾,隔5d再用1次药,可预防前期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兼治秧田期螟虫。
2.4 地下害虫防治
以蚯蚓危害为主的秧床,用3%呋喃丹(克百威)颗粒剂37.5~45.0kg/hm2或3%米乐尔颗粒剂15~30kg/hm2拌细土450kg均匀撒施于畦面,浅翻入土后播种;以蝼蛄危害为主的秧床,用50%辛硫磷乳油3 000~3 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然后浅耙床土,可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
关键词:南方水稻;病虫害;防治
在我国南方地区,随着我国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种植技术的提高,水稻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南方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水稻种植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病虫害等等,致使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断下滑,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究南方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南方水稻病虫害的特点
南方地区水稻的病害虫害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病害、虫害的数量多、种类多。当前,我们已知的、已被记录的种类就达到了30多种。由于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整体较为温暖,给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生与生存条件,因此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病虫害都要比我国的北方地区多。这一特点加大了防控水稻病虫害的难度。其二,病虫害的持续时间长。与其它农作物相比较,水稻在各个生长时期都有可能遭受病虫害的攻击。
二、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虫害
1.立枯病。立枯病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在水稻的秧苗期是这种病害的高发期,主要特征是从幼苗开始,秧苗出现腐烂,叶心枯黄,随着病情的加重,叶心逐渐从枯黄色变成黄褐色,进而整珠秧苗都出现枯萎。出现立枯病的原因是生存环境温度过低。在低温条件下,细菌容易在秧苗上大量繁殖。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寒流的侵袭,秧苗的抵抗力较差,出现立枯病的可能性较高。
2.纹枯病。通常情况下,种植水稻过于密集、浸泡时间过长、在种植过程中不合理应用氮肥都会给水稻带来纹枯病的风险。这种病害的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的叶面会出现淡褐色点状物,随病害加深斑点会扩大演变为云状大小,纹枯病的以叶片底部为主要发病区域,有时也会出现在水稻基部位置,使水稻不能正常发生光合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3.稻瘟病。在南方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瘟病是比其它病害更严重的一种病害,所以,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必须重点防范这种病害,稻瘟病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发生,并且由于稻瘟病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力,无论水稻是在什么环境下生长,都有遭受这种疾病侵害的危险。水稻的多个部位都易受稻瘟病侵害,其主要病症是叶子为灰黑色,且伴有病斑。
4.稻飞虱。稻飞虱是常常在水稻生长的中前期出现的一种虫害,通常与水稻立枯病一同发生。这种虫害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时间较长、造成的危害较大。一般我们将稻飞虱细分为三种害虫,即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水稻受飞虱虫害较严重时,会出现干枯,水稻的叶子变成黄色、根部会变成黑色,倘若没有及时处理这种虫害,在水稻种植的后期将会引发水稻倒伏,从而减少水稻产量。
三、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
1.种植前的防治。在种植水稻之前,应当科学安排水稻的种植距离,使种植密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为水稻提供一个较好的生长空间。在选种方面,应当选择那写适合在南方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生长的水稻种子,选择那些抗病虫的高质量水稻种子,水稻自身具有较强的防病毒干扰的能力,不仅能够节约抗病虫药物的使用,还降低了因农药的喷洒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降低害虫的抗药物性。在种植前,可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比如对于稻瘟病的防治,可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每1千克种子使用20%的三环唑浸泡24小时,从而提高后期水稻秧苗的抗病性,为防治病害虫害打下夯实的基础。
2.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对于南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当把预防作为主要应对内容,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在发现水稻感染稻瘟病、细条病的初期就应当立即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其蔓延。有的秧田面积小,便于开展防治工作,每一块小秧田做好防治工作,能够有效控制病虫的传播。对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可进行井冈霉素喷雾防治,也可使用浓度为15%的纹清喷雾进行防治。对于稻飞虱这种虫害,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浓度为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还可以使用浓度为10%吡虫啉的泼浇,将浓度为3%的喃丹颗粒剂撒入稻田间也可有效防治稻飞虱。
3.采取物理防治手段。温度和湿度是决定水稻生长状态的首要要素,采取有效的物理手段对防治水稻遭受病害虫害侵袭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对于开展物理防治工作,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科学有效的控制囟龋二是有效控制时间。通过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能够总结水稻种植中一些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有的病虫害并不是在任一时间都会发生,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这些病虫害频发的特定的时间前,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事先做好预防工作。
4.采取生物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病虫害的天敌――有益的生物,来控制病虫的发生,减少病虫危害。比如青蛙、蜘蛛、寄生蜂、瓢虫等生物可以帮助我们防治水稻病虫害。
5.采取综合防止手段。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就是因地制宜、以不同的病害虫害为出发点,科学、协调地采取化学、物理、生物、法规等多种多样的防治措施,降低因病虫危害所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保障水稻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加大病虫害的宣传力度,农业部门可以借助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教育,真正让农民意识到病害虫害的巨大危害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切实深入到农民当中去,向水稻种植者讲解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使每一个农民掌握基本的防控技术手段,实现全面、大众防控水稻病虫害的目标。除此之外,农业等有关部门还要深入到稻田中去,认真做好病害虫害的分析、研究工作,实时了解各种病害、虫害,掌握病虫害的发展动态,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手段,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水稻种植者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水稻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农作物,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在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立足于整体,改变以往的防治方法,借助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采用多样化的防治策略,及时抵御病虫的危害。水稻种植者、各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应当加强交流,多方合作、相互配合。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还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以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产的和谐发展为原则,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文.南方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16(18):63-63.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69-01
一、前言
民以食为天,水稻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水稻的种植技术水平关系着所有人的温饱。因此,如何在原有的水稻种植面积基础之上,培育出质量更高且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水稻,已成为现阶段各方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理论上说,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农业栽培种植技术以及农药药剂的应用方式,有效的防治各类型水稻病虫害的同时,确保对水稻植株自身抵抗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结合阜南县水稻病虫发生情况研究的问题与大家一一分析。现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二、王化镇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
近几年来,王化镇水稻种植业发展飞快,到2012年水稻面积2.1万亩,其中旱稻1万亩。主要品种为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Y两优1号、晚稻153及绿旱1号、沪旱15、中旱209、井冈1号、中旱221等品种。
2012年,在水稻灾害方面总体上看,虫害较病害严重些,水稻病虫害综合发生程度为3.1级,病虫累计发生面积为9.31万亩。其中虫害累计发生5.35万亩次,病害累计发生3.96万亩次。现将王化镇水稻主要虫害病害发生情况总结如下:
1.虫害总结
据数据调查,主要有三大种类型的虫害在威胁水稻的发展,三种类型依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与二化螟。其中稻飞虱虫害情况最严重,各代累计发生面积达3.32万亩次。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1.21万亩次。二化螟发生情况中等偏轻,累计发生面积0.82万亩次。下面是虫害具体情况:
1.1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以五(3)生面积最大,面积达0.71万亩,其余相加约0.5万亩。其中四(2)代轻发生情况较少,蛾量平均每亩0-33头,是近年来同期蛾量最少的一年。但由于群众疏于防治,个别田块出现较重为害现象。
1.2稻飞虱:四(2)生情况较严重、面积约为1.65万亩,五(3)代中等偏重、面积约0.98万亩次,六(4)代中等发生、面约积0.66万亩次。受七月上旬频繁强降雨天气影响,四(2)代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大,田间虫量较近年同期比偏高。田间虫量差异较大,移栽水稻田重于旱稻田。其中七月中旬最为严重,平均百丛白背飞虱1956.7头、最高1-2万头。采取措施后,一般田块百丛虫量200-500头,最高850头。
1.3二化螟与其他害虫:二化螟中等偏轻、面积0.82万亩次,其它害虫轻至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共0.45万亩次。其中:大螟发生0.21万亩次,稻蓟马发生0.11万亩次,稻象甲、蝼蛄等其他害虫发生0.1万亩次。
2.病害总结
调查显示,病害也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为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其中水稻纹枯病害情况最厉害,病害面积达1.85万亩。其次是稻瘟病、面积0.87万亩,稻曲病、面积0.63万亩次。其他病害面积0.61万亩次。下面是病害具体情况:
2.1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移栽水稻分蘖期病情与往年同期比较轻,拔节至孕穗期发展速度快、扩展迅速,后期病情稳定;旱稻前期发病轻,中后期扩展快、为害重。主要是由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气温偏高,雨天少,导致降水量少,对旱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由为不利;7月底至8月,移栽水稻生长茂盛、植株密度大,高湿、高温和的气候条件并且是水稻生育期,因而更加有利于病情的扩展蔓延。
2.2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真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的病害, 一般会使水稻的产量降低10%-20%,如果十分严重可致使产量减半。本县今年发生情况较轻。其中苗瘟发生0.4万亩,穗瘟发生0.47万亩。穗瘟旱稻是近年来最轻的一年。
2.3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所以我们一般在孕穗期或抽穗期开始防治,今年发生情况较轻,发生面积0.63万亩。稻曲病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012年,我镇水稻病虫防治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监测与防治工作力度,广泛宣传发动、精密组织部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尤其是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认识。二是准确掌握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时病虫情报和防治警报,适时指导农民科学防治。三是强化督查,措施得力,行动迅速,突出重点,确保重大病虫防治不留死角。四是植保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规范防治技术,狠抓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水稻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品质量安全,建议加大如下防控措施的推广应用:
1.加强预测预报
实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基础和前提是准确监测和预报病虫害灾情。因此,加强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提升病虫灾情警告的准确性,建立媒体与现实相结合的病虫害灾情动态、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等媒体或其它方式显示,努力实现直接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等,这是目前国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应用生物方法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人工繁殖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第一:要进一步研究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的技术措施;第二:开发生物类农药,如植物源、微生物类、低聚糖类等,以此取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使得人畜都很少受到影响;第三: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雌雄,降低害虫种群的繁殖力。
3.应用物理方法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包括:用不同波长的激光处理各个种类的害虫,让害虫因代谢紊乱而死亡。或利用灯光和颜色吸引害虫,从而诱杀害虫。再者利用害虫不适应的温度与气体等环境处理害虫,也能将病虫害无公害的防治技术工作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总结
阜南县王化镇水稻病虫害虽不曾全部清除,但仍朝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以后要提出更贴近实际的解决病虫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加强无公害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并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创建以阜南县水稻为主的重要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西南农业学报- 2004年1期.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35
我国既是水稻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所以水稻的生产质量关系着人们的实用安全,水稻产量关系着我国的农业经济生产效益。介于一直以来水稻都严重的遭受病虫害的破坏,而产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障,所以要加强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下面就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建立一套有效的预测预防水稻病虫害体系来保证水稻的安全生长环境。
1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式
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病害有稻瘟病、稻纹枯病;最主要的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防治不当必定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所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将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所以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根据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来保障水稻的高产丰收。
1.1水稻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方式
1.1.1水稻烂秧
水稻烂秧的发生区域很广几乎在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它主要是受病原物侵染或非病原物影响,从而引起水稻种子、种芽腐烂以及种苗死亡的过程。由于引起水稻烂秧的病因不同,所以产生的症状也各有千秋。水稻种子烂是稻谷播种后种胚变黑、发臭,最后腐烂的现象,导致它水稻种子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不正确的种子消毒方法有关,也可能与储藏种子时受潮有关,甚至是在种子催芽时的水分和温度不合适都会严重影响种子质量;种芽烂则是播种后稻芽未能转青即死亡的现象,它主要是由于水田自身条件差,再加上在种苗的选择、播种的不合理以及田间灌溉不合理,或是因为土壤中本来就存在不利用水稻生长的有害物质等联合造成的。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进行科学的农业防治方式,对水稻种子的高质量要求,水稻催芽时保证发芽率以及播种等方面进行把关,再加上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调整改善稻田成分,通过有效的施肥、科学的灌溉以及翻耕。对于烂秧中的秧苗及时给予喷洒农药,根据烂秧苗病情的轻重,适当调整用药量,并且在用完药以后密切观察用药效果。
1.1.2稻瘟病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经常发生在叶瘟、苗瘟以及穗颈瘟等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在水稻苗发出2、3叶的时候是苗瘟侵染稻苗基部最为严重的时候;而在3叶以后是叶瘟的高发期,穗颈瘟一般发病早,在颈部经常发生褐色小点,之后慢慢扩展,到了后期就严重影响水稻的整体质量。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主要是要在选种时期挑选抗病能力强,加强栽培技g的管理以及生物药剂防治等相结合。因为稻瘟病菌分化明显,所以要合理科学的利用抗病品种,需要注意的是大面积种植高抗品种会使其失去抗病性,不可对抗病品种进行大面积单一种植,所以要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抗病良种的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对水稻健身培育壮秧,对田地进行翻耕、灌水,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的施种,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养分,适时进行晒田等;对种子进行处理,在催芽的时候可以用盐水进行浸泡来提高出芽率;利用药物制剂来防治,对叶面进行喷药,可以预防叶瘟的发生,在抽穗之初就要进行喷药预防穗瘟的发生,如果在喷药不久就遇上雨天,后期还需要视情况增加喷药次数。要合理进行药剂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保证每667m2地的用水量不得超过50kg。
1.1.3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最容易发生在抽穗前后,在秧苗期和穗期都可能发生。轻则造成叶片和叶鞘的损害,重则损害整个茎秆和穗部。稻纹枯病菌主要能在土壤中越冬。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水稻纹枯病主要是以农业措施为主结合药剂防治。做好肥水管理,通过栽培种植技术预防病害,施足基肥,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同时要保证合理正确的灌水;药剂防治,施药不可太早,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喷药雾时要保证合理的用水量,并将药雾喷到稻株中、基部。
1.2水稻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方式
1.2.1稻飞虱
稻飞虱具有很强的暴发性和突发性,一般都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发生,全年可发生8次左右。而且成虫卵多发生在叶鞘上,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产卵量比较多的一般是短翅型虫卵,而且一旦发生将会引起大灾害,直接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落窝”现象,导致减产。白背飞虱多发生在夏季或是天气炎热的干旱季节;而褐飞虱适合生长在雨水多且暖而不热的季节。褐飞虱的发生和繁衍与后期水稻的生长过于茂盛导致田问湿度高、环境隐蔽有直接的关联。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科学的防治方式,也就是农业防治手段,做好田间管理措施,合理的进行灌溉,适当的翻耕田地,进行合理的施肥,在稻苗生长高峰期避免稻苗猛长,对稻苗进行合理的修剪减少稻飞虱拥有舒适的生长环境;借用水稻天敌进行防治,稻缨小蜂以及黑肩绿盲蝽可以有效的对抗捕食卵和寄生卵;线虫、寄生菌以及蜘蛛可以有效的对抗成若虫;药物制剂防治,一般比较有效的就是扑虱灵的使用,它们对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显著,而且药效维持时间长,药效发生作用快等特点。
1.2.2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在全国各稻区都有分布。它主要寄主为水稻,它的抗寒能力较弱,在我国一般不能越冬,但是到了春天,成虫又飞回成为初始虫源,秋季又可随季风回迁至南方繁殖、越冬。稻纵卷叶螟适合温暖、高湿的环境,水稻矮杆、阔叶、叶色嫩绿的品种,或灌水过深、施氮肥过迟,易引起水稻徒长与披叶。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科学的防治方式,比如加强田问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施肥和灌溉,防治水稻前期生长过快,保证水稻可以健康茁壮的生长。在幼虫孵化时期结合田问管理进行烤田和灌水,可以有效的减少虫害的发生;药物制剂防治,为了保护寄生蜂,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在3龄盛期施药,百丛有虫100头的田块为防治对象田。可用25%杀虫双水剂、纵卷清等防治;利用天敌防治技术。卵期以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寄生为主,捕食性天敌中多种蜘蛛、步甲、隐翅虫等对其数量的抑制,对控制其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体系构建
以往的水稻病虫害预测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适应现在的病虫害管理了,之前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病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预测评估的方法缺乏有效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所以结果不被看好。随着市场环境对农作物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既能通过降低用药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已经成为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目标,因此迫切的需要与现代病害防控相匹配的技术。
2.1计算机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防治体系中的应用
2.1.1建立病虫害数据库
以往都是根据我国病虫害发生的历史资源数据来判断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通过大量的阅读资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不能保证其准确性。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存储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检索通过建立病虫害数据库管理,来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结合地理环境、气候羁鲆约芭魑锛闹浦鞯仁据信息的分析,大大提高了预测效果。
2.1.2建立预测专家系统
把预测专家掌握的测报技术,通过结合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和挖掘,根据计算机专家的提问,通过输入数据和参数就可以得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结果,以此结果来做出决策判断。
2.1.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它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病虫害信息传递仅仅以文字和广播为主,多媒体技术使病虫害信息传递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让广大农民可以全面清楚的了解病虫害信息,同时还可以对行测人员以及农民进行预测培训,完全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从而提高预报技术的培训手段。
2.2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在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农业局全体人员的力量,对各地的水稻病虫害防控进行督查。同时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协调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可以通过培训各种专业服务队伍,增强他们的病虫害识别能力,从而起到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气候变化;病虫危害;气象条件
前言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会造成病虫害危害范围扩大、病虫危害程度增大,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最主要影响就是冬季越冬和地域性迁徙。因此,气候环境变化所影响的不仅是人们生存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水稻生产。下面我们就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实现水稻安全生产具体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1 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通过实际科研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外界温度是水稻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因素,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病虫害也会停止繁殖生育,也会出现大量死亡,高温天气也会造成病虫害死亡但其死亡面积相对较小,由此可知,高温或低温都能够扼制病虫害发育发展。
现阶段,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各地普遍存在冬季气候变暖的情况,这提高了病虫害过冬创造了一定的生存机会。特别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气候回暖,农作物播种时期,病虫害就会提前出现,这会极大的增加病虫害的暖孵化率,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再者,降水量也是影响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又一诱因。例如,降水量较多的时期,大气湿度较高,这样就会影响稻纵卷叶螟迁飞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卷叶螟的繁殖数量,能够起到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降水量影响病虫害繁殖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降水会造成虫卵发霉变质,降低虫卵的存活率,破坏虫卵生存环境。通常每年的3、5月份是病虫害最佳的繁殖时期,其主要原因是该时期降水量较少。同样,光照也会影响螟虫类水稻病虫害的进食、繁育、休息和休眠等内容,这样也会对螟虫类水稻病虫害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春夏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这给病虫害繁殖发展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而若是每年3、4月份不能实施水稻种植区域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就会造成稻纵卷叶螟和钻心虫危害面积扩大,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 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途径
针对当前水稻种植方面的需要,我们需要综合考量频繁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做好生产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预防策略,提升水稻质量和产量。
2.1 培育推广抗逆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
为了更好的应对逐渐恶劣的气候变化,更好的满足我国粮食种植需求,我们应当全面考虑当地种植生产情况,并在高产优质的种植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抗逆性较强的水稻种植品种。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最好是考虑抗病、抗倒伏等特点,尽量将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降至最低。目前,最为优质的水稻品种就是杂交稻的抗逆性较强,而杂交稻的优质高产的生长优势,杂交稻能够更好的适应气候环境和栽培条件变化。我们应当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品种种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提高水稻质量。
2.2 创新并完善水稻育苗抛秧法
常用的塑盘育苗抛秧法在我国较为常见,我国有极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这种水稻种植方法,该方法极大的提升粮食的生产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灾害性天气频繁,受台风和暴雨的影响水稻育苗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受抛秧期早期的影响水稻秧苗易受寒潮冷害的巨大影响,也就是说常用的育苗抛秧法已经不适用于大面积的田地生产种植。因此,我们应当不断进行育苗抛秧法创新和完善。第一,进行盘下肥改进,选用三元复合肥一次性施用,这极大的增添了水稻秧苗根系的活力;第二,改进原有的抛秧育苗法,采用5.0~5.5片苗带蘖抛秧法,不断提升水稻秧苗整体素质;第三,选用单穴近距离点抛秧,不断提升抛秧质量,提升大田秧苗抗逆性。
2.3 综合防治病虫害
气候变化也对病虫害发育规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各种灾害天气的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危害也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引进抗逆性较强且生命力顽强的水稻培育抗病品种,全面推动优质水稻品种的使用,优化大田栽培技术。积极开展水稻田间调查,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水稻防治效果,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水稻病虫害危害应当综合运用农业防治手段和药物治理相结合,落实各项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作为种植用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它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种植作物。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忽视,造成了环境气候条件的日益恶化,水稻种植所受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展产生的影响,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水稻产量。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经济来源,水稻种植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根据水稻病虫害发展趋势影响,积极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充分考虑到气候变化条件,贯彻落实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
⒖嘉南祝
[1]张蕾;霍治国;王丽;姜玉英;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06期
[2]古赞飞;兴国县气象因素对水稻病虫发生及危害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3]张国庆;气候变化对生物灾害发生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4]宁祖欣.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J]. 农技服务. 2016(11)
关健词 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技术;湖北大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6-02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属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5―10月温度较高,雨量充沛,境内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适合水稻生长发育,也适宜多种水稻病虫发生。常年水稻种植面积逾2.5万hm2,主要水稻病虫害有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
1 水稻病虫发生特点
1.1 水稻螟虫发生程度受耕作制度影响大
大冶地区地形复杂,属双季稻和一季稻混栽区,受多种因素影响,大治市耕作制度经历几次变革,水稻螟虫发生受耕作制度影响,单季稻种植二化螟发生重于三化螟,双季稻种植三化螟重于二化螟。
1.2 “两迁”害虫发生程度与气候密切相关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发生程度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5―6月台风多,降雨频繁有利于南方虫源迁入,5―9月降雨多,气温适中有利于两迁害虫繁殖[1]。“盛夏不热、深秋不凉”的气候特别适合稻飞虱发生。全年稻飞虱田间种群结构不同,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由于“两迁”害虫具有隐蔽性、突发性、暴发性的特点,一旦暴发则需要快速扑灭。
1.3 种植习惯有利于病害发生
1.3.1 直播面积扩大有利于水稻病害发生。近年受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水稻直播面积持续扩大,全市直播稻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75%左右,厢宽、密播和排水不良的种植方式不利于通风透光,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发生。
1.3.2 偏施、迟施氮肥加重病害发生。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使用速效氮肥,特别是直播稻田应用大剂量除草剂后,稻田出现叶色失绿变黄,种植户便大量追施尿素,使田间氮、磷、钾及多种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水稻抗病能力下降,有利于水稻病害扩散蔓延[2-3]。
1.4 水稻品种多、杂、乱,抗病品种少
大治市近年种植的主要品种有10余个,均不抗病,2014年受特殊气候影响,太湖糯、两优6326、两优0293和两优289等品种表现高感稻瘟病,两优培九、太湖糯、金优928和两优6326等品种稻曲病发生严重,其他品种均表现中抗稻曲病,高抗病品种少。
1.5 检疫性病虫害入侵风险大
大治市种植大户共有418个,种植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60%以上,随着市场化的发展,种子多由种植大户从外地自由购买,水稻生产商品率高。种子、商品粮调运频繁,水稻细菌条斑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病虫害传入风险大。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
因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水稻病虫,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水体和空气、引起人员生产性中毒等诸多不良后果。因此,水稻病虫害防控必须从环境友好、食品优质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角度出发,采取 “防、避、抗、灭、诱、保、捕、控”等多项措施,安全有效地防控水稻病虫害。
2.1 防
要严格遵守植物检疫制度,调运种子及农产品时要进行植物检疫,控制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害虫从疫区传入大冶市。在播种前用25%咪鲜胺2 000倍液浸种,能减少种子上的病菌,预防苗稻瘟病、稻曲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在水稻直播或移栽前人工铲除田边杂草,打捞田间浪渣,减少在杂草上越冬的稻蓟马和田间残留的纹枯病菌核,破坏稻蝗卵室环境,使其失水不能正常孵化,减轻病虫发生程度,将病虫害控制在未发生或大发生之前。
2.2 避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与栽培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根据三化螟单食水稻的原理,在三化螟重发区种植一季稻,让三化螟孵化后没有食源,使其自然灭亡;在一季稻区根据我市二化螟的成虫发生期在5月上旬的特点,适当推迟水稻播种期,在5月中旬以后播种,使二化螟成虫不能在水稻上产卵,并能避开高温热害对水稻抽穗扬花的影响[4];部分双季稻区,可利用三化螟危害对生育期要求严格的特点,选用早熟品种,采取早稻薄膜育秧、工厂化育秧技术,使水稻抽穗期避开蚁螟孵化盛期,避免第2、4代三化螟对水稻的危害。利用稻曲病破口抽穗期遇长期降雨和适温气候会诱发的特点,对感病品种根据生育期长短合理安排播种期,使水稻破口抽穗期避开多雨季节,预防稻曲病发生。
2.3 抗
在山区、湖区、垅田、长期不能脱水稻田和雨水多、雾重的病害重发区,要选用抗病品种。推广健身栽培技术,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及微肥施用量,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减少直播面积,并配套合理密植、科学管水、适时晒田等技术,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增强水稻株间通风透光能力,减轻纹枯病的发生。调节田间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创造适合水稻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2.4 灭
通过冬季翻耕浸泡,消灭田间残留越冬的害虫,在水稻收割后要及时翻耕压埋稻桩,冬闲田要利用降雨使稻田处于浸泡状态,消灭稻桩中的水稻螟虫;利用6―8月我市暴雨多的特点,在水稻螟虫化蛹期灌深水灭蛹的方法,降低虫源基数;推广机械化低桩收割和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消灭稻杆中的病菌和害虫,降低病虫基数。
2.5 诱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趋嫩绿性等原理,诱杀成虫。在水稻害虫成虫盛发期,每1.33 hm2稻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蛾;利用成虫羽化后要在花蜜植物上补充营养的原理,在田边种植瓜类、芝麻、大豆等作物,喷药毒杀成虫;利用大螟成虫的趋化性,配制糖醋毒液诱杀成虫;利用害虫趋嫩绿性,设置一定比例诱杀田,增加氮肥施用量,集中诱杀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害虫。
2.6 保
保护自然天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可采取田边种植黄豆、瓜类作物,保护蜘蛛、寄生蝇、寄生蜂产卵;在稻田或水渠挖孵化坑保护青蛙产卵和蝌蚪成活;在施药时在田中插草把,诱集天敌栖息和产卵;选用内吸杀虫剂,改进施药方式,推广药剂拌种、深层施药技术,避免喷施农药直接杀伤天敌。
2.7 捕
利用捕食性天敌、稻鸭共育、稻鱼共育、稻虾共作技术,控制田间有害生物。可收集引进蜘蛛、黑肩绿盲蝽、青蛙等捕食性天敌,进行自然繁殖,捕食水稻害虫;每666.67 m2稻田寄养10只麻鸭,可控制水稻害虫,减轻病害发生,并能除草、增肥。推广稻虾共作、稻鱼共育技术,利用鱼、虾等生物捕食稻田有害生物。
2.8 控
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时,必须采取药剂控制的方法,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提倡科学合理混用,一药多治,达到迅速、有效、安全控制水稻病虫害的目的。
防治稻瘟病用20%三环唑粉剂、40%富士一号、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喷雾;防治纹枯病用24%噻呋酰胺(满穗)、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30%苯甲・丙环唑(爱苗)悬浮剂喷雾。防治稻曲病用10%井冈・蜡质芽孢杆菌(真乐)、30%苯甲・丙环唑(爱苗)、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喷雾。
防治水稻螟虫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25%毒死蜱(广治)乳油、Bt粉剂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阿维・氟酰胺(稻腾)喷雾;防治稻飞虱用25%吡蚜酮(飞电)乳油、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80%烯啶・吡蚜酮(极锐)水分散粒剂喷雾;防治稻蓟马用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拌种或用70%吡虫啉(高红)、25%吡蚜酮(飞电)喷雾。
3 参考文献
[1] 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6(6):33-34.
[2] 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学报,2004(1):110-114.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治水稻生产
Abstract: ric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an not only affect the growth of plan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 the area of the rice production pest control work development to provide useful technical guidance.
Keywords: ric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science rice 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水稻的产量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全年农业总产量, 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多年来我国水稻一直受纹枯病、褐稻飞虱 、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二化螟等病虫害的危害,并且这些病害的危害面积较大、危害较广,这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水稻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解决。
1.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动态
水稻白叶枯病属于细菌性的病害,该种病害主要侵害水稻叶片。白叶枯病首先从叶片侵入植株,该病害的主要病症是从叶尖、叶缘或是叶脉产生白色条状病斑,叶片的发病部位与健全处有着明显的交界,白绿交界分明。
在叶片的病变部位常常会有淡黄色的颗粒溢出,通常将其称为“菌脓”。干燥后的菌脓呈鱼籽状,容易将病菌带入稻田中,侵害秧苗,通常处于三叶期的水稻抗病能力最强。孕穗和抽穗等水稻分蘖以后,最易受病症感染、甚至发病。一般情况下,二化螟一年会发生两次,遇到特殊年份甚至会发生三次,当第三代二化螟出现时,杂交种稻大约处于扬花灌浆时期,只能取食杂草。螟蛾的第一代高峰期约在5月的中上期,孵化期约在5月的中下期,通常5月底到6月初为虫卵孵化的高峰期;二代螟蛾的卵孵化高峰期通常在7月中下旬。螟蛾卵的孵化时间一般为3天左右,这时通过农药治理的最佳施药时间实在虫卵孵化高峰前的1~2d,水稻分蘖盛期正是1代螟蛾卵的盛孵期,因此,6月上中旬常有大量枯心死苗、枯梢等现象,如果在此时施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由于1代螟蛾的幼虫早已深入到稻苗茎秆的内部,通常在这种情况下1代螟蛾已经造成严重危害,而2代螟蛾将会使危害的程度加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它的爆发使其也不同,病虫的具体爆发时期如下:首先发病的使二化螟一代、苗稻瘟、稻蓟马、苗期白叶枯病,他们通常发生于秧田期,病虫爆发时间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接下来爆发的是二化螟1代、白叶枯病和稻纹枯病等,多发生于分蘖期,通常发生在6月上旬与7月上旬;再者就是二化螟2代、纹枯病、白叶枯病、白背飞虱以及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这几种病虫害主要在稻苗的拔节孕穗期产生危害,它们大约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之间;最后就是三化螟3代、白叶枯病、褐稻飞虱、稻曲病等,他们主要爆发于8月中旬与9月中旬之间,尤其是褐稻飞虱曾在沿海黄淮等地大面积发生、流行,并造成水稻的大幅度减产,损失严重。
2.进行各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稻田的田间管理上,要保证寸水活棵,进行适时灌溉、适时烤田、湿润灌溉。应在稻田秧苗移栽活棵后轻烤稻田,并且在一个月后重考稻田,严格防治串灌与深灌现象的发生,稻秧移栽活棵之后要进行轻微烤田,一个月后,可重考一次,这样可有效减轻白枯病的发病程度将其降至9.5。稻田未经轻烤,并处于长期深入灌溉的条件下,稻田的田块发病就会较为严重,发病指数为20.85。于此同时,要加强对基肥应用的推广,多向土壤中施加土杂肥和磷钾肥,并向土壤中施加适当的氮肥,保证土壤土质肥沃,使土壤费力充足且无过剩现象,对水稻生长过旺现象加以控制,降低稻田的得病指数。
3.加强总体防治站
3.1要加大秧田防治工作力度
要狠抓秧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包叶枯病、稻瘟病以及二化螟的防治,可使稻田的总体产量和质量得到保证,实行小田的病虫害治理有利于保护水稻大田,秧田面积小且集中,1hm2的小面积秧田治理,就相当于治理了15~20 hm2的大田,具有省工省药,治理效率高等特点。二化螟1代和百叶枯病的秧田病虫防治方法是:秧苗移栽前的5~7d或3到4片真叶时,也就是在5月下旬左右向秧田中施用川化-018(叶青双、叶枯宁)2.25kg/hm2, 加25%三环唑粉剂1.5kg/hm2加18%杀虫双3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还可兼治稻蓟马等水稻病虫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送嫁肥”。
3.2结合化学除草和追施返青肥
在移栽的水稻返青之后,返青肥的施用必须要及时,这样可以促进水稻分蘖的有效生长。重点开展稻田的化学除草,施用化学药剂除草,可选用生态危害较小的农药,要选择50%丁草胺乳油2250mL/hm2,或者使用50%杀草丹乳油3 000mL/hm2,也可以使用5.3%丁西颗粒剂7.5~9.0kg/hm2,三种任选其一,并加以尿素225~300kg/hm2均匀混合后,将其作为药肥使用,播撒到秧田中,这时田间要保持5~6d的浅水层。
3.3在孕穗圆秆期施用农药
处于拔节圆杆时期的水稻,稻田间的病虫早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这个时期只管重要,必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水稻的抗性机制在7月中下旬时期相对减弱,水稻病虫害混合发生,化学药剂也应混合使用,如:二化螟2代、包叶枯病、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的智力可采用叶枯宁、杀虫双和井冈霉素的混合药剂,进行病虫的防治。这种混合药剂的使用2时间最好选在水稻抗性能力较弱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用60%稻金丹900g/hm2+井冈霉素2.385kg/hm2+25%叶枯宁2.25 kg/hm2+20%大功臣300g/hm2,对水750kg,进行常规喷雾治理。保持施药期间的浅水层。
3.4水稻抽穗扬花期的化学药剂施撒
抽穗烟花时期是病虫害极为敏感的多发时期,如不加强这一时期的水稻病虫害治理,就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此时使用药剂防治只管重要。这段时期的农药施撒的时间最好在8月的上中旬,这一时期主要针对稻飞虱、纹枯病、三化螟3代、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可采用井冈霉素2.25kg/hm2+25%、扑虱灵750g/hm2、有机磷“1605”1 500mL/hm2+20%、粉锈宁1.5kg/hm2+5%主要泼雾防治的形式为主。
结束语:
水稻病虫害的及时防治,可减少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本文通过对水稻各时期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措施进行阐述,加深了我们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为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出谋画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