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微课的认识和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的认识和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课的认识和理解

第1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讲授法;辅助教学;兴趣学习

我们知道小学中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启蒙阶段和入门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初级阶段,所以需要重复性地讲解课程的重点知识,而这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用教师的讲解加上微课视频的方式辅助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主要采取用微课的形式通过视频录制需要讲授的重点理论。所以我们教师要将每一单元每一课的重点难点设计成微课。用微课进行一例例的讲解录制,以此来全面、直观、不限播放次数地完成教学。

一类是数学公式原理。另外一类,用微课录制的方法录制练习题讲解。避免教师重复讲解一道题,能节约讲解时间。这样学生能很清楚直观地学会解题过程。下面将用具体数学单元课进行举例。

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最好结合实际用微课展现学习内容。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符合“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下面以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为例,谈谈微课教学设计的过程。

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

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第二,教学内容的微处理。第一步,揭题设问,激趣导入。动画引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认识时间。第二步,切入主题,逐步推进。介绍认识时间的方法,即用问题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逐个介绍问题以及引导。第三步教学回顾,引起学习者反思。通过再次设问:“同学们,我们上课时间是8:00过了45分钟应该是几点了?”

另外,在微课录制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知识点的重点突出、明确,讲解清晰。我们创设的情境应尽量满足:(1)有意义:或有实际意义,或对学习、理解、掌握、应用前后数学知识有很好的作用;(2)有趣味、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投入进来;(3)容易理解:问题本身是简明的,问题情景是学生熟悉的;(4)时机上适当、难度适中。

兴趣性学习会促进主动性学习的产生。所以我们还可以用微课的形式记录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题,最好用动画的形式,让制作出的视频产生很好的动画效果和有趣的情境。动画形式的教学案例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畏惧感,让学生觉得解应用题不是什么难题,可能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该注意的话,微课制作不应该把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如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强调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编辑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多。应该重视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让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总之,随着教学现代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在发生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应该不断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让微课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微课既可以缓解教师的工作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是一种教学中可以普及推广的教学形式。

第2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126-02

《Scratch音乐制作》一课结合音乐创编和鼓点设计任务,渗透了Scratch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学习。为了让每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及接受能力,更有效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我尝试制作微课程,以便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注重设计――科学选择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因其具有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个性化需求三大优势,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新宠”。微课虽然时间短,但也有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如开始、授课、互动、结束等,在设计时如何力求创新非常关键。

1.精选知识点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中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课的重难点、关键点,确定微课的基本内容。

经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后,我选择了《Scratch音乐制作》中以微课呈现的知识点:认识音符与节拍、玩转音符与节拍、神奇的链表、乐器随心换,这4个微课组成这一单元的微课程。

2.确定微课类型

传统的微课有许多种类型,本课中所有微课均采用操作演示型。

精心制作――注重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微课大多以操作演示为主,因此可以通过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屏幕录像专家、录屏大师、Camstasia Studio等。

现以Camstasia Studio 8为例,我制作的第一个微课的内容是“认识音符和节拍”。先将视频、录音设置为使用默认设置,然后打开“Scratch”软件后按F9开始全屏录制,利用录屏软件,我一边通过鼠标移动的方式把中音和高音各七个与Scratch中的数字及钢琴键盘一一对应在Scratch,并用脚本排列起来,然后点击,可以听到不同音符。与此同时,用麦克风实现操作解说,完成后按F10停止录制,并保存为.camrec文件。接下来,对讲解和操作利用添加标注、字幕、音乐等方式使试听效果变得更为出彩,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符和节拍以及钢琴键盘与Scratch中数字的关系。剪辑完成后,选择合适的分辨率,保存为视频文件。

第二个微课的内容是“音符与节拍”。我通过录屏软件录制修改脚本中两个参数的值将简谱“编码”,点击就能弹奏出曲子。以上两个视频为基础层次的微课。

第三个微课的内容是“链表”。我同样用录屏软件录制通过“链表”制作音乐作品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具体范例更好地理解链表的功能。学生若掌握了此微课涉及的内容,就说明已经轻松认识了链表,理解了变量和循环、许多重要的程序设计的概念,变量,循环语句,以及如何用变量控制循环次数,同时也理解了语句在循环里和循环外的区别。这一视频为提高层次的微课。

第四个微课则在前面微课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数的使用或设定变量进行赋值来变换不同的乐器。当然还可以讲解其他更多的设计方式。这一视频是拓展层次的微课。

灵活运用――个性化学习

在本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微课的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乐曲欣赏,激发兴趣

在教学开始时,先播放用Scratch软件制作的乐曲──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校歌I Believe I Can Fly。通过美妙、熟悉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并为学生编程提供条件。

2.统一观看,引导观察

这部分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让他们识记编程的具体方法。先由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微课视频,来认识音符和节拍。看完微课后,让学生说一说感受,谈谈收获,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暂停微课的播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学习。此时,学生已对音乐编程非常感兴趣,并跃跃欲试。

3.灵活选择,模仿编程

此时,我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用微课进行“音符和节拍、链表、赋值”这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看完后,再次编程实践。通过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以及实际操作水平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则一方面引导并督促学生展开微课学习,另一方面对部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部分的微课视频学生可通过网络在线观看,这么做的好处是: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可反复观看微课中的操作,并通过模仿进行编程与调试。如此安排,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了。

4.自主创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大多数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并编写好程序后,教师应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创作表达自己情感的乐曲,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和想法。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对校歌原曲做修改,编写成其他曲风;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乐曲通过Scratch来演绎;有的则提出将几首相同风格名曲的乐句凑在一起,变成一首新曲……在创作中,学生的想象力完全跳出了原有的思维框架,此时,教师可鼓励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并到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最终全面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

5.引入平台,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到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配套网络学习平台,和全省的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有效延伸――互动解惑

微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内实现,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课后进行延伸,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

借助宁波智慧教育“你问我答”平台,我让学生将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疑问,或者在课后编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你问我答”平台进行提问,同班或者同年级的同学可以借助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解答和互动,教师全程关注并进行必要的指点。

可见,“微课程”体系化后,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从而达到“约取博观约取”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得到更多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看,“微课程”比基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更有价值和用途。

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识记模仿能力得到了加强,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期待微课程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

[2]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式教育,2013.

第3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在这一次微课竞赛中,听取了一些物理学科的微课设计和实录。如,初二物理的《测量》、初三物理的《欧姆定律》等微课展示和竞赛。通过微型课的学习、评价及课题再构等活动,使参与活动教师对微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微课的教学设计、发挥微课的强大教研功能有了较深的体会,但还是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没有真正发挥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强大功能。

一、微课研究的误区

1.微课为说课

在这一次全校性的微课比赛中,有部分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微课的含义,还是以原来的思维将微课定义为说课。说课是教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解说,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教学过程、预期效果等进行全面的阐述。而说课是说给同行参考和评判的,是为教研而准备的,或者说说课的对象是教师,而微课的对象是学生。虽然微课的设计也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但对象不同,所以说课和微课是有本质区别的。

2.微课就是没有学生的上课

在微课比赛中,有一部分教师将微课定义为没有学生的上课,只是略去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和其他有学生参与的环节,甚至出现了教师提问后没有学生回答,却得到教师肯定或否定的预设。虽然这些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和生成,但这完完全全是教师对着空气上课,而教师对空气进行点评,却有着“皇帝的新装”的意境,偏离了微课的主旨。

3.微课是课堂录像的剪辑

在微课比赛中,部分教师将微课定义为课堂录像的剪辑。他们认为:微课就是在一节完整的45分钟录像课上,将一些不重要的、重复性的、练习性的、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学生活动的部分进行剪辑,剩下的10分钟左右的教师授课就为微课。其实不然,我们原来的45分钟课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承前启后。可以说,精彩的一节课是一气呵成、过程流畅、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生成的,而将部分片段生硬地剪去后,破坏了原有的韵律。就像一首曲子,生硬地剪去一些片段后,肯定失去原有的节奏、原有的韵味而变得枯燥无味。

二、对微课的新认识

1.微课的授课对象

我们对微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将微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对教师微课的研究来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和点评,以求教学的优化和有效性的提高。但教研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的理解巩固程度,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微课的授课对象应该还是学生,广义上来讲是广大受教育者。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微课讲授的内容,帮助解决了难点,这才是微课的最终目的。

2.明确微课的时间安排特点

一般而言,微课的时间安排要求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一般不超过15分钟,这是大部分学生能持续注意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就有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注意力转移的现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上课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及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新授课时穿插实验,将学生的注意从听讲思考转到动手研究上来;复习课时,不是一味的教师讲解和板演,穿插学生的动笔解答或学生板演,转移注意;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不断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学生整节课的高效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的时间安排正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注意力的维持时间,以达到高效注意的目的,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明确微课的精髓

我国“微课”的提出者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总结微课有4个主要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微课以5到10分钟的讲解,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授,内容设计及讲解时,做到精准控制,要将设计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整体效果追求“妙”,就是要达到讲解时将设计思想完美展示,传达的是清晰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空内做到结构相对完整。语言准确,教师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的精妙之处;学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设计、形象生动的讲解而印象深刻,达到掌握该知识点的目的。

三、微课的应用前景

我们现在将微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手段。通过微课展示和评价,让活动参与者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安排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等方面。并通过研究和讨论,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优化教学提供了便利,现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

第4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形体训练;微课;示范;纠错;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形体训练是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通过长期的练习会改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矫正人的形体,使每个人的形体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实践练习中形体训练主要通过舞蹈基础练习,结合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进行综合训练,以动作为语言,强调基本功训练,以达到塑造人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微课来进行形体训练会使学生耳目一新,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扎实基本功,达到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微课方便示范演示,展示生动形象

古人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形体不蔽,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通过这些语言可以看到形式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形体训练可以培养他们超凡脱俗的气质,使他们看起来高贵、典雅。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形体教学中教师亦可以融入微课,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达到示范演示的目的,促进学生更加了解动作要领和练习技巧,在观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进而采用模仿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动作的标准性。

例如在进行形体训练的基本站立姿势,手位脚位练习,气息动作结合练习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录制成一个简单的微课,时间不用很长,5~10分钟即可,展示出动作的要领和技巧。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还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看到标准动作,从而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性,更加标准地进行练习。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正确的立、坐、卧和走、跑,气息在形体训练中的运用,通过模仿的方式来练习,在观看中体会头面部的形态和表现,即人的声、容、笑、貌。微课的帮助减少了教师的重复示范和展示,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在观察中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自己的形体。在形体训练中,基本站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各种运动行为的美。

二、微课便于纠错更正,体现动作要领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示范后就会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学生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模仿。可是学生做的动作有些是不规范的,有些是不标准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心中并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他们的模仿并不到位。有了微课的帮助,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在观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自主地纠正错误,提高自己动作的规范性。微课短小精炼,把形体训练中的要点和重点通过寥寥几句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使学生可以关注要点,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且视频的方式具有画面生动形象的优势,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模仿,促进学生进行准队形的练习,实现学有所得,乐在其中。例如在进行腿的训练时,教师就可以把相关的包括胯的开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脚踝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脚背的勾绷制作成微视频,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训练中,学生会围绕着芭蕾基本元素“开、绷、直”来完成。由于刚刚接触这些动作,学生出现不标准是很正常的事情。通过对于微课的观察会促进学生观察细节,在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进而形成自己的反思,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在训练中形成优雅姿态,也传播了它们高雅的艺术精髓。在视频微课的帮助下,学生把自己的练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了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评价和指导,促进学生对于动作的掌握,统一了学生的精神美和形体美,提高了学生的内涵修养和高雅的气质、风度。

三、微课适合自主探究,学习目标明确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等内容,是一种实情境化的教学资源环境。它时间短,内容精,展示出了学习要点和重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关注要点,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微课是基于网络教学基础上的,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手机、电脑来学习,并不是离开了课堂就不能学习了。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感受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乐趣,他们可以自主观看,自主探究,自主练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形体素质和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他们会发挥自己的的个性,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潜能展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柔韧性,教可以采用对肩、腰、腿等部位的拉伸练习来实现。教师把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课堂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观看,课下传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练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发展柔韧性,实现学生的行为美和形体美。

四、微课实现合作学习,围绕微课探究

微课的内容可以循环利用,反复利用,这大大降低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也方便了学生分反复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把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学习要点和重点。合作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感受,提高学生对于形体练习动作要领的掌握。学生可以通过一边观看一边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动作要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体会。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弹跳力和耐力,教师可以把舞蹈、健美操等组合动作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采用基本功中的俯卧撑、仰卧起坐、踢腿等动作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力量和弹跳力;采用跑跳操等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耐力。学习内容多而复杂,使学生有些望而生畏。为了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让学生的精力更加充沛、旺盛,使学习和工作更有节奏和效率。

总之,微课融入形体教学中给教师提供了很多方便,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形体,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出优美的线条和身形,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优雅的气质。通过微课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会自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了身材的不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 微课 高中数学教学 微课设计

“微时代”悄悄来临,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名词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在教育领域不断酝酿发酵,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微课是“微时代”语境下一种新探索,是校本研究新形式的产物。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的精彩授课过程或重难点教学环节详细讲解和演示录成视频,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优选高中数学几种常见课例展示类型谈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微课非常重要的用途是可以自主学习,先来看看微课的分类,只有清楚微课的分类才好对应发挥每种类型微课在不同场景的作用。

1.按课堂教学方法分类:按照李秉德教授的意见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3.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与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分类有点类似的,我还喜欢以微课使用时机以叙述不同微课类型发挥的作用。微课的使用时机基本分成三个:

1.课前预习:预习对高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学习新知识,但往往自己预习多是做一些很简单的步骤,如看看书,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讲时可以集中精力听讲。如果可以在学生预习的时候老师指导,并录制下来,学生就可以下载观看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好更有针对性地预习。

2.课堂学习: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微课正是运用这种模式,也就是模拟现实生活,让学生进入问题环境。运用微课构建框架突破重点难点,老师可以把重点难点制成微课,也可以制作PPT,做成课件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件具有动态化的特点,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后:在校有限的课堂时间细化每一个知识点是教师们难做到的,有许多解题细节、难点需要留给学生课后自己探究完成,在课后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时常遇到一些不能理解或无法解答的问题。微课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家里可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知识点教授给学生。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课下看视频复习,也就是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识,视频里有重点和难点,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

典例(一):三视图的概念及做法,视频长度约8分

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A版必修1

微课类型:课前、课上、课后均可使用,讲授型。

设计思路:初中生对三视图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三视图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借助长方体的三视图系统讲授三视图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三视图的规律、判断一些三视图的正误,增进理解。最后学生形成对三视图的初步理解。引用正四面体的三视图比较系统地讲解、归纳三视图的作图要领。

教学过程:1.开头:以几张素描画、建筑图纸、一些商品图等展示三视图的常见生活用途。

2.正文讲解:首先由长方体的三视图介绍归纳三视图的相关概念。接着讲解三视图的三个视图的规律,举例讲解哪些视图是不正确的视图?举四类例子:(1)长不对正;(2)高不平齐;(3)宽不相等;(4)视图位置摆放不对。最后典例讲解:正四面体的三视图,重点讲解正视图和侧视图的做法,并通过此例题归纳:做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看不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三个试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反思:从生活例子引入,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课堂知识练习难度层层推进,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微课各个环节衔接紧凑。但是教学语言的语音语调缺乏抑扬顿挫、生动性。

这堂教授型微课可以课前、课上、课后使用,课前可以帮助概念学习,构架三视图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课上使用可以帮助重难点分别突出与突破,概念理解更加深刻。课后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程度重复学习或者加强学习。

典例(二):等差数列的定义,视频时间9分钟左右。

年级:高三教材版本:人教版A必修5。

微课类型:课上使用、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

设计思路:在已经学过数列有关概念和数列两种解法―通项公式法与递推公式法的基础上,归纳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概括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1.开头:前面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初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正文讲解:通过判断分析总结出等差数列的定义,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接着判断哪些数列是等差数列?并且求出首项与公差。根据这个练结出几个常用的结论。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一系列实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这堂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微课,在课上使用最佳,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循序渐进地提问,层层递进的练习对等差数列概念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微课的作用显然很明显,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地点也可以选,有较大的自主空间,适用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自行调整快慢节奏,反复观看解决课堂上的疑惑点、难点等。老师通过微研究自我提升,提高制作微课的水平,希望给学生与课堂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曹殿波.“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

[2]赵小萌.巧用“微课”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论坛,2016.

[3]张鹏.基于微课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速读.上旬,2014.

[4]王全瑞.接微课之手为高中数学学习助力.2016.1.

第6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器官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描述抽象难懂,学科中的医学名词繁多,多数情况下需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全新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正逐渐的深入到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它也将日益成为我们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手段。

一、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板书和讲解来传递知识,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单调,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解剖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运用电脑软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了编辑,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信息,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是多媒体教学方法也有它的缺点,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就需要拉上窗帘,这样就会使教室的光线变得昏暗,从而就会使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影响听课效果。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识别、观察和记忆。由于对解剖标本有恐惧、怕脏的心理以及福尔马林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得学生不愿意靠近、接触人体标本,教师示教时,有的学生捂着鼻子离得很远,教师示教完后学生不敢亲自触摸观察,影响了实验效果。并且近些年,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尸体标本日益短缺,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很多尸体标本都是反复使用,一些结构也已经破坏,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一些解剖结构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寻找新方法、新手段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

二、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1.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可以减少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主题突出,更加精简。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每一器官或者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等,甚至可以放大“解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形态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可以营造出相对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自行决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需要的解剖学视频资料。2.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微课这些特征的认识,我们感到微课是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在制作微课时应当:(1)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围绕某一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某一器官时,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该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毗邻关系等讲清楚、讲透彻;讲解某一部位的解剖操作时,要录制该部位操作时的具体过程,要一边操作一遍讲解,并要强调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2)由于微课要求教师要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重点、难点、疑点讲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其中包括如何运用简明、扼要、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记忆深刻;如何进行操作可以使学生看的清楚;如何使用标本、模型能够将知识点讲透彻等。(3)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辅助方法。如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更加直观、清楚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例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由于神经系统的传导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只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学生就只能是越听越糊涂,也会产生惧怕、厌烦的心理。此时,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三维图像、动画等方法来演示神经传导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传导过程形象化、立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4)微课的内容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录制一些新的与解剖学相关的医学前沿知识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网上的解剖微课视频资料库中,不断地丰富微课视频的内容,供学生进行学习使用!综上所述,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可以运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它能够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的内容,重点掌握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解剖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7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1.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的优势

1.1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相对于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高中语文的学习难度要大很多,因为高中语文课文教材大都是属于散文和诗歌类型的文章,内容深奥,情感细腻。因此,学生在文章所承载的深奥内容和细腻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这就影响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通过微课生动、形象的优势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揣摩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虽然很多学生都经历过秋天,但却没有经历过民国这个年代的秋天,因此,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隐藏的情感无法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和情感,就必须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民国时代下的秋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将“民国时代”的秋天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再辅以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感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情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1.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进行教?W,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各项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四大名著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情景创设功能,对林冲林教头与管营、陆虞候、富安等人的战斗情景以及下雪的场景进行营造,让学生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中的意境进行充分的感知,使学生投入到这个场景之中,投入到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和对林冲的同情,以及对管营、陆虞候、富安等人嫉恶如仇的心情,使学生更加乐于去学习这篇课文,更加喜欢这篇文章,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更加乐于学习语文。

1.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微课教学具有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等特点,能够很好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及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的这些特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发掘,紧扣重点、难点、疑点,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学习能力,从而掌握这些疑难知识。例如,在学习著名战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这篇诗歌时,其中很多词、句都比较难以理解,比如“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这一句,不要说这句话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里面的“崦嵫”这两个字恐怕都有很多学生不认识,这就给学生在读和理解上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找出这篇诗歌中各种比较难懂、难认的词、句,和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和感悟,就拿前面所说的“崦嵫”来说,其读音是“yān zī”,意思是:神话中日所入之山,除此之外,还有如“溷浊”中的“溷”,其读音是hùn,意思是:混乱。等等,诸如此类。待认识了这篇文章后,在共同进行理解这篇文章,从而深度了解作者的心情和抱负。这样就能够逐步掌握这些疑难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的弊端

2.1时限性

众所周知,微课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学时间短,最长都不超过10分钟,虽然这一特点能够方便学生针对性的学习,但是对于一些相对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司马迁的《廉颇李相如列传》这一文言文时,由于文言文本身信息含量大,且较为复杂,短短的十分钟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2偏离学习目标

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度的追求微课视频画面的绚丽、奇特,导致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享受画面的奇炫上,只是为了满足与视觉上的,而没有真正的去观看里面的教学内容,从而偏离了学习目标,反而起到了反作用的学习效果。

2.3教师微课制作技术不足

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都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功能,导致制作出来的食品画面不够清晰,音效有噪音等,在播放时,给学生的视觉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打击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第8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微课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一、微课及其意义概述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概念并不是我国首创的,其最早的雏形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 Roy A.Mc 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而当前十分盛行的微课概念,则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 提出的。他将微课分为五个步骤:中心概念的陈述;简短的介绍和总结;1―3分钟的视频录制,课后任务的设定;上传视频内容。这种具有革新性概念的提出借助于互联网的服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今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微课录制和传播系统。而相对于国外微课发展的进程,我国的微课概念起步较晚,它是在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的。从提出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和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微课已经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手段。

所谓的微课,是指教师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在课堂内外所展开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且教学时间较短的教学形式。其核心是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微课的组成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所录制的教学视频或者教学片断。除此之外,还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主题的设计、课件、教学课堂反思、教学测试及学生反馈等内容。由此可见,微课在实质上就是一种资源共享,它既继承了传统教学课堂中的内容,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从而形成了新型的教学资源共享形式。

(二)微课的应用意义

在中小学学习中,学生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不同,导致学生学习步调的不一致。有些学生能够凭借直觉很快理解一个概念,有的学生则要通过仔细琢磨才能理解。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理解知识,不管班级规模的大小,老师都会在规定时间进入下一部分内容。同时,人的记忆力有限。学生在课后复习时,部分知识回想不起,久而久之被遗忘的知识会越积越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并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而微课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利用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网络移动终端设备,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在微课丰富完善的资源中,对其掌握情况做自我测评。与此同时,微课还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了相关的指导。通过微课,学生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教师将要讲述的内容,并对预习中不太清楚的问题有明确的了解,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通过交流、讨论,更好地理解消化课堂所学知识。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微课的发展,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笔者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微课设计――服务于学生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从课件中获益,这是课件设计的根本目的。初中数学作为从小学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过渡,其与小学数学联系甚多,但随着数域的扩大,字母表示数等知识的深入,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程度不同,因此造成了学生之间学习的差距。而微课的设计理念就是要使大部分学生受益,因此在设计之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同一个内容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而设计基础型微课和提高型微课。基础型微课注意知识生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型微课则侧重于其实际应用,在习题练习板块增加内容。如将在生活中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更加熟练其实际应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了解学生情况――有的放矢

微课内容的选定,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确定的。那么怎样才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效地针对薄弱知识点来进行微课设定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利用阶段测试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测试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统计技术,对学生的成绩和错题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错题率来明确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设计。例如,在学次函数时,通过对学生的测评发现,学生虽然可以掌握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三种表达方式等知识点,但对其具体应用却掌握得不够牢固。对此,我设计了相关的微课内容,对二次函数的几个主要公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讲解,并对其推导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因为学生只有了解了基本的知识来源原理之后,才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的应用。之后专门针对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最大利润、最大面积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应用等知识点,设计专题性的交互式微课,让学生对二次函数顶点公式的应用更为熟练,从而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内容。同时,通过交互式功能,学生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学习成果的反馈,及时调整学习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三)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丰富微课的表现形式

现代技术是微课发展的基础,同时,多媒体也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由于学生在使用微课时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教师并没有直接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监督,因此学生很容易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能够用图表说明的内容,就尽量用图表而不用文字。在例题中,多增加与生活相关的图片,以此拉近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对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那么教师在教授完这两个知识点之后,应该在微课中以图表形式将这两个函数的特点进行展示对比,从而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学知识有更为牢固的认识。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要在微课中多增加更有立体感、现实感的图形或图片,以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对图形认识不够清楚的缺憾。与此同时,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或者动画的形式进行强调,如重点文字的展示可以用跳动或者滚动的方式进行强调。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的概念时,可将概念中的“几个整式”“积”这些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词中,帮助他们准确理解概念。

总之,微课的应用对初中数学教学十分便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定会成为重点教学方式之一,从而更好地为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服务。

三、结语

由于微课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微课概念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对微课及其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微课这种更具科学性的教学手段,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更广泛使用。教育者要更好地促进微课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新英.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彭伟坚.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研究(下半月),2014(09):27-28.

第9篇:微课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直观;高效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因为此,小学数学应当采取更加直观和高效的教学,而微课正是契合了这一点,它很直观,还生动有趣,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而有的老师尝试着用微课,却发现微课的收效很低,这其中应该有方法不当的问题,也有微课的制作上的问题,另外就是对微课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导致使用上效果不好。我反思了自己使用微课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正确认识微课的作用,重在释疑解惑

老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基于传统的教学而言的,而如今新的课堂教学更主要的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观念至今都很难被老师所理解和接受,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出现满堂灌,“一言堂”,同样的,在微课的应用上也是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恨不能多讲一点,多教一点,多展示一点,结果却适得其反,抓不住重点,明明只是微课,展示出来的却是什么都有的“知识大杂烩”,试想一想,本身学生就比较讨厌这种教学,能有人喜欢这样的微课吗?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微课的应有作用,它的重点应该体现在解惑上,而“授业”应该回归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上,还微课于整洁清爽,让微课重点突出,言简而意赅。比如教学“百以内数的大小”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只是数从原来的10以内扩大了一些到100以内(整个小学认识数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0以内的数,11至20的数,100以内的数),同时也学会了比较两数大小的常见方法,还有一些数学符号:“=、>、<”,那么该如何设计这节的微课呢?我认为学习的难度在于较大的两位数的比较,比如81和78,其他的知识就不用考虑放入微课,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微课:先展示两位同学在操场上跳绳,A同学跳81下,B同学跳78下,谁跳得多一些呢?这问题可能大家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却并非易事!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利用微课展示方法:先比较十位数8与7的大小,至于个位数可以利用补差的方法或省略不比。

二、微课的内容有选择,做到精挑细选

微课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重点突出,一般是5至10分钟,它的主要功能是辅助老师对重点知识或难点知识的再细化讲解,当然也可以对作业和练习的精讲及难度的拓展。因为课堂的教学时间一般为40分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适时地安排微课插播,时间非常紧,所以在微课的内容选择上必须精益求精,必须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最有效果的展示,因为要求精细,所以在课前的准备上,老师要多花心思,先选好内容,然后依据内容和教学重点制作好生动有趣的微课。对于作业和试题的讲解也可以制作成微视频,尽量依照学生的兴趣点来创建微课。要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会学乐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例如教学低年级“加减混合运算(1)”时,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刚接触含有加法、减法的运算,极易出错,有的是看错了加、减,有的是在运算时漏项少算,有的是在进位时出错……而核心的问题是应当是看清加减,采用适当的方法运算,如课本的例题,计算11+6-8,我精选了这题做了个微课:我们学校的花圃里原来开有11朵红花,昨天新开了6朵红花,今天又凋谢了8朵,最后花圃里还剩几朵?(微课展示出:9朵红花),通过这样的具体问题,直观展示了上述运算,并顺利理清思路,有效地突破难点,效果良好。

三、微课的运用时间要合理,做到灵活多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