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基本规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生态教育思想和生态教育理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成为谈论越来越多的生态话题,随着对生态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生态式教育为体育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论为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体育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除了在内涵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而且体现了体育教育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时代感,所以在研究体育教学时不能简单的套用生态学理论,而需要注意运用生态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其作为一种复杂生态系统进行相关的研究。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当今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体育教学并不是过去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无论是社会、自然,还是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都关系着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理解透彻影响体育教学的各方面因素,找到有利于其发展和创新的突破点,从而达到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并且通过研究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阐述体育教育生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体育教育学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完善,体育教育生态环境也存在失衡的现状。体育教学生态系统是建立在多类学科理论的基础之上,其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任何一个生态分系统里存在更小的相互影响的生态要素,由此拓宽了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因此,在结合生态学理论分析体育教学时,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原理对其进行研究,另外也要借助各种生态要素合理搭配,进而形成一个和谐、系统的活动生态和良好的生态系统。同时,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要共生互补,使各要素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才能够保证在宏观上实现协调性与科学合理性,形成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体育生态教学理论体系,其研究的重点是教育,并且关系着体育的产生、存在、发展,目的是形成一种良好、和谐的生态关系。
二、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发展脉络
依据学科属性,体育教育生态学是多种学科相互连接形成的交叉学科,它既属于体育学科的范畴,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依据生态学理论,体育教育生态学主要是以生态理论、研究方法为主,并致力于分析在体育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各种人文环境等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并将其中的基本规律展现出来,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丰富体育教育学理论研究体系。另外,体育教育生态学以体育教育和教学实践为立足点,分析和解释体育教育中的问题,并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育教育生态学不仅是教育学其中的一环,而且也是属于体育教育学的一部分。体育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而建立起来的,然而分析实际体育教育问题时,要避免简单地硬搬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应该在生态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对体育教育进行全面而透彻的探讨,进而完善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当前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这一理论的运用,深入分析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结构,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体育教育的个体以及群体系统,并对整体生态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体育教育生态结构的基础上,揭示“最适度原则”、“体育教育的生态节律”等基本原理,阐释体育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探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通过理论指导进行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些条件上看,在教育领域中,体育教育生态学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别,有其独特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视角,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另外,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边缘效应,是其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这些问题关系到体育教育生态学是否具有成为独立学科的权利和理由,对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三、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的特点
体育教育的生态学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是一种兴起的研究视角,属于体育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体育教育生态学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生态学、体育生态学、体育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体育教育生态学研究内容体系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归纳和分析:1.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这一部分研究的重点在于教育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向,以及教育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2.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首先从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来讲,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影响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部分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分析了体育教育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只有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这样才能全面地做出判断,更好地发展体育教育。再从体育教育的生态功能这个角度看,这一部分研究的侧重点则是体育教育生态的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依照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研究了体育教育的生态作用和意义,阐明了体育教育生态的内在发展进程,还展示了其外在的生态功能。3.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从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的角度看,体育教育的生态学理论在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理,即生态学原理与教育节律。这个部分主要阐述了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定律、法则以及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另外,从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来讲,这个部分不仅分析了体育教育和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对体育教育与内部各个环节的联系进行了研究探讨。4.体育教育生态学的评估模式。这一方面分析了体育教育生态的评价、原理以及方法,评估模式作为体育教育生态学中的重要部分,是进行反馈调控的环节。
四、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尽管在我国体育教育生态学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其仍呈现出明显的落后性,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缺乏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教育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也没有放在体育教育生态学这一课题上,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迫切地需要获得全方位有效的改进。究其原因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对于体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不够全面和开放,而且研究的范围比较小,缺乏多样灵活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由于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研究理论大多是经验之谈,没有充分的对比研究和实验性研究。除此之外,体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仍旧缺乏足够的深层次研究,在学术上还属于边缘学科,对关系到体育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无法形成学术共识。所以,体育教育生态学在研究上面临着难以创新的问题和不足,这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下去。
五、结语
【关键词】情绪 运动技能 教学效果 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23-02
1.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因违背客观条件的许可或受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会引起一系列不适应的情绪反应,注意力被分散,思想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削弱,听觉、视觉、运动觉和运动分析器官等器官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的机能大幅度下降,平时可以完成的动作受到阻碍,已经形成的机能、技巧受到破坏。虽然这种情绪的出现通过神经、生化调节可以达到适应,但尽量避免这些破坏性的因素产生却显得更为重要;相反,因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所引起的良好情绪,却可以动员人体的机能潜力,克服重重困难,达到预想目的,获得良好的效果。然而,情绪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变化无常、起落不定、波动性很大。因此,为了使人们的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与行更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既要重视在各种运动技能形成中带有共性的东西,又要特别注意研究与共性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特殊性,以便从中找出新的规律。
2.要善于掌握个性特点
情绪性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面对同样一种刺激,因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的不同,所引起的情绪有明显差别,同一情绪的产生有快慢,有善于隐蔽的,又有明显外露的,因能力的不同,对同一学习上的要求则反应也是不同的,有的符合自己的愿望引起喜悦和快乐,有的因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则引起焦虑和不安。又如在激烈的运动中,必须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去克服困难时,有的就能战胜不良条件获得成功,有的却意志薄弱处于不安和被动,即使因某一意外刺激引起的同一消极情绪则变化也不相同,有的能很快适应,有的就很难适应。因此,在教学中只有重视观察和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才能恰当控制情绪和保持情绪的稳定性。而认识和掌握学生个性差异的真正意义仍在于“因材施教”,达到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掌握个性差异的同时,通过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各种运动别需要的感觉、知觉、意识、理智等素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树立崇高的目的、正确的思想,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正确掌握技能技巧形成的基本规律
运动技能是在领会有关体育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将运动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每一个阶段对不同的对象来讲,不仅不是机械的重复,而且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对某一个运动项目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来讲,虽然形成的过程基本一致,但由于身体素质、训练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展的快慢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过分强调一致,必然造成不利情绪因素的干扰,就会造成技术动作的恶性发展,错误动作得不到纠正和消除,正确动作得不到建立与巩固,这样无疑要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技能技巧形成的过程中,运动机能与感觉机能之间有互相促进的因素,也有相互干扰的因素,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影响,促进有利因素的发展,就可以加快技能的形成。
总之,运动技能技巧的形成既有自身的规律,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正确掌握这些规律,对保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有其重要意义。
4.重视应激状态的控制
体育教学不是孤立的,学生不只是伴随着教学过程,在付出意志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时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而是要受环境这一复合因素的影响。所以,只认识和掌握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还不能说就可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因素时时都有干扰的可能性。同时即使在教学中符合规律,也不能说就可以完全预防和控制应激的产生。
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中对应激状态的产生及其原因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已经引起的应激要恰当控制,善于诱导,促进积极的转化,防止消极的发展,对于容易引起的不良因素要尽量避免和消除。同时要把树立学生崇高目标、正确思想、培养学生坚定的毅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发展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过程中去,不断提高学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5.要善于处理教学、情绪与诸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情绪与诸心理因素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无不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进行着、发展着,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增强或削弱,都会相应地影响到其他因素的增强或削弱,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例如意志力的增强可以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如果只注意情绪因素而忽视制约情绪的其他因素,就难以促进情绪的适应。在教学中,善于掌握诸因素的互变关系,紧紧抓住变化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寻规道矩”;要求;问题;观点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寻规道矩”引用“循规蹈矩”而区别于这个成语的意义,这里的“寻、道”指寻找,谈论。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教师是主导学生主体的重要角色。确定小学体育教师这个特定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层面上寻规道矩提出谈论、探讨的话题:分析《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符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作的一些要求,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的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从简单的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重点讲规范性的要求保障教学质量,从责任讲一定的规范是对学生和社会的负责,从教师角色讲更理性地不折不扣地发挥好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归类、理解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并把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发现的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和完善。
一、可以从性质上分为意识性和实质性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
意识性要求体育教师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体育课的偏离问题。例如,有的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应当注意克服。
观点与结论:体育课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五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实质性要求指向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分段合理、组织严密、方法有效、步骤清晰。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分段命名是否恰当,如把准备部分命名:激发兴趣、活跃情绪、愉悦身心、我心飞扬等;基本部分命名有:自主学习、发展能力、快乐参与、桥的畅想、情景发展、合作创造、体验乐趣等;结束部分命名有:稳定情绪、放松身心、自我展示、欢庆成功等。每部分都需要学生快乐参与?命名是否符合逻辑准确、鲜明地反映了各教学阶段的本质特征。
观点与结论:坚持严密的课堂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特色。特别是在大班级课堂教学,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是保证教学有序、有效和安全进行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需要。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必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运动技能,而教学步骤不清晰,教学效果肯定不佳。
二、从目标上归类五大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基本目标、具体目标、重点目标、中心目标和综合目标要求
其中具体目标要求体育课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争论。重视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排运动负荷过小较普遍。
观点与结论:课的运动负荷安排,与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对象、课的类型、气候情况、教学条件等因素有关,不能强求一律,但必须重视。锻炼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运动需要,在教案中对各项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要作出具体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目标要求:体育教师教与学的一切活动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观摩课的评论。观摩课在场地器材与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上,存在追求品种多、规格高、数量多与形式化的倾向,既不经济、实用,也脱离了日常教学的实际,许多教师对此都提出了批评意见,这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堂课要用什么场地、器材,用多少,要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什么、怎么用?
观点与结论: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校的实际可能出发,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来决定。
三、从结构上分为体育课堂教学硬件要求和软件要求
软件基本要求关于教学目标、内容等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教和学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如“改进快速跑技术”“发展力量素质”“培养合作精神”等,这样的目标比较抽象和空泛,因为快速跑的技术包含很多要素,力量素质有不同的部位与不同性质的力量,合作精神也有许多不同的体现,目标如果制定得不明确、具体,教师就不明确自己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子,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因而,对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无法进行检查、评价。
观点与结论:教学内容(含开发新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是否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体育教材的技术难度(或技术含量)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与学的基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需要教学。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硬件要求:体育教师自身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安全教学与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
观点与结论:安全是健康的首要保证,体育课必须进行相关安全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布置和提出的要求,必须严格贯彻安全教育原则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专门的安全教育,做到令行禁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正确地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注意安全并培养学生有一般的预见危险的能力。开设形式多样的室内理论《体育与健康之安全系列》讲座。开展健康的游戏,节制危险性、不健康的游戏,体育课要有张有弛,富于节奏,并非从严而终,倡导团队精神,耐心教育教导,培养学生和谐的心态,以规则来规范行为,公开公正竞争,尊重客观事实,使他们以规律己。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角色定位;能力转变
前言
拓展训练(Outward-Bound)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当时,许多英国舰艇在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后沉没,大批水兵因此丧生,但总有少数人能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并不是体能最好的年轻人,而是年纪较大的、经验丰富的、求生意志最强的老水手。一些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当灾难来临时,决定你生存与否的关键因素不是体能,而是心理素质。
素质拓展训练以它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领悟道理,改变自身行为,挖掘内在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质的形成。拓展训练课程的功效已深得广大高校的青睐,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表明,素质拓展训练能通过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等,更好地发掘参与者的自身潜能,认识群体的作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当前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现状
1.训练课程时间安排
一般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持续时间多为一到两天,高校的教学制度使得学生有节假日、寒暑假等等,而这些时间都可以用来进行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也不影响正常学业的学习。
2.训练课程内容方向
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主要由四大模块构成:一是破冰,主要是让学生彼此熟悉,建立情感友谊,为后续训练课程奠定心理基础;二是团队建设,熔炼团队,逐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三是项目挑战,包括地面、水上、高空、野外项目。四是分享个人体验,道出感悟。
二、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异同
表1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对比表
1.两者的相同点
(1)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相一致。素质拓展训练是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传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共同点,而且素质拓展训练中所锻炼的综合素质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倡导的。
(2)素质拓展训练的培训方法和手段与学校体育教学相同。传统体育教学是通过指导学生不断重复练习,从而进行动作技能的学习及意志品质的培养。而素质拓展训练是将培训的内容渗透到学员的行为体验中,从学员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现实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入手,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完成观念的转变并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让学员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品质。
(3)素质拓展训练运用的原理和途径也与学校体育教学有很多相同点。传统体育教学和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的都是体验式的学习模式。素质拓展训练设置特定的场景,让学员通过训练发现平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让自己得到一种心理和行为的体验。这种体验方式和体育教学中的模仿练习及教学比赛非常相似。另外,体育教学和素质拓展训练都是通过对学生身心的不断刺激使之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2.两者不同之处
(1)角色定位不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主要的体育运动项目,在相对固定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标准化教学,教师是主角,是整个课程的中心。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中,学员是主角,是整个活动的中心,培训师(教师)围绕学员的个性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培训。
(2)训练内容不同。体育教学是以体育项目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执行。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更注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特征来组织和实施项目体验。因此,两者在授课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
三、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对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体育教师向培训师角色转变所应必备的知识、理论支撑
(1)体育学知识为主,辅以科学健身常识
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然后进行反复练习,最后教师作出评价。素质拓展训练教学的组织过程也是从破冰、热身部分到项目部分,再到最后的评价和回顾分享部分。此两者皆是让学生直接通过体验而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可见,素质拓展训练的授课过程及基本环节和体育教学的过程和环节是基本相同的。另外,培训师在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时,要考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要符合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规律。
(2)熟悉教育学知识,灵活运用教学规律
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门课程,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而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也必须按照教育学的原理进行授课。同时,培训师从项目选择、项目指导、回顾分享和实际运用这几个阶段的实施来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3)掌握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心理障碍
素质拓展训练注重体验,课程项目大部分安排在户外,用精心设置的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参与者主动去体会、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以启发,但同时对学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困扰和挫折,此时培训师就要因势利导,及时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引导学生克服心理的障碍。
摘 要 体育舞蹈是一种将体育、舞蹈、音乐融合在一起的具有健身和竞技等功能的体育项目,而音乐更是该项目的灵魂所在。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如何对音乐进行合理运用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体育舞蹈只有跟着音乐的节奏对其风格、结构以及节拍进行编排,才能达到非常完美的视觉效果,继而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体育舞蹈的魅力所在。本文详细分析了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其运用手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舞蹈教学 音乐元素
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受到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喜爱,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音乐的融入使体育舞蹈展现出了更多的活力与生机,无论从听觉还是视觉都给人们带来了高度的审美享受。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更应重视对音乐元素的合理运用,从而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
一、体育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水融的关系,尤其是舞蹈更不能与音乐分割以单独形式存在。而体育舞蹈是由舞蹈和体育结合而来的体育项目,故其要想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就也离不开音乐的配合,音乐中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以及丰富的风格都会为体育舞蹈的情感表达带来无尽的美感与魅力[1]。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
鉴于音乐与舞蹈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意境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将音乐意境与舞蹈动作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生听到音乐就会想到相应舞蹈动作的效果。其次,音乐的融入可以增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舞者可以通过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将舞蹈意境进行更好的表达,从而从内心深处打动观众。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体育舞蹈结合起来,对舞者把握音乐节奏的能力进行培训,使舞者能够更好的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从而将体育舞蹈中的力与美进行充分的展现。最后,音乐的融入能够影响人的中枢神经,故音乐节拍和旋律的变化与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体育舞蹈动作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常会根据所选音乐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从而使音乐旋律与舞蹈意境能够更好的融合。
三、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元素的运用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理论能力
在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因针对不同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进行开设体育舞蹈音乐教学的专题课程,对体育舞蹈中的音乐结构、基本规律以及音乐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介绍[2]。音乐的节拍是与体育舞蹈紧密相连的重要因素,故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将音乐中的节拍、速度以及旋律对学生进行着重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节拍、速度以及旋律的表现形式。通过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统一讲解,并结合实际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理论能力,继而使其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中达到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二)加强体育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教学
由于体育舞蹈中包含多种舞蹈种类,所以在进行音乐选择时,对其节拍、速度以及风格的选择也就有所差别,如伦巴舞在配乐方面就需选择音乐速度稍缓但节奏分明乐曲,现代舞则需选择旋律奔放、节奏动感的乐曲。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并无法实现对所有的舞蹈音乐节奏的逐一讲解,而相对于每种舞蹈的基本舞步都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实现,故应针对国际体育舞蹈的相关要求加强对舞蹈基本舞步的音乐节奏讲解,使学生在掌握了舞蹈基本舞步音乐节奏的同时,加强练习,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在体育舞蹈中充分运用音乐节奏展现舞蹈魅力
舞者通常根据音乐速度的变化进行表现舞蹈技巧和展示舞蹈风格,同时这也是体育舞蹈对各种舞种彰显艺术表现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体育舞蹈中音乐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行重点讲解,并对其在体育舞蹈技巧及风格表现上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每个舞蹈动作与音乐速度变化之间的运动规律,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进行紧密结合[3]。相对于较难的体育舞蹈动作,更要对其相应的音乐节奏进行分析,了解其内在变化规律,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按照音乐的基本节奏对舞蹈的各种基本动作进行熟练,然后再将舞蹈以音乐的正常节奏进行串联练习。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音乐节奏的变化速度,从而逐步提高对舞蹈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技巧的准确发挥。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是一项力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其彰显出了体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而在体育舞蹈中,音乐的融入更是为其增添了不可多得的魅力,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完成标准而又优雅的体育舞蹈动作,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会给观众带来超乎寻常的视觉盛宴。音乐是体育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加强对音乐元素应用方面的重视,继而提高音乐在体育舞蹈中得到合理的运用,使体育舞蹈的内在魅力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 郭剑华.试论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元素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5(11):90-91.
论文摘要:以课程编制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际,构建了学科研究对象清晰明确、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棍念术语规范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
1问题的提出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波及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一6年给)体育与健康(7一12年级)课程标准》的试行,就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果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在岗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学作为培养学校体育教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必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就成了高等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研究对象
以高等体育专业的学校体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
2. 2研究方法
2. 2. 1文献法
收集、分析、研究了1990年以来在国内体育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校体育学课程方面的文献40余篇(部).
2. 2. 2专家调查法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解决研究效度及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及其权重、课程内容构成问题.效度查验见表1.
3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3. 1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及其权,的确定
依据1997年国家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把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操作化为6个子目标并确定其权重(见表2).
3. 2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确定
在文献研究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在上述学校体育学课课程目标下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主要由学校体育学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科研四个部分构成.具体内容是:C(1)学校体育学总论;C(2)学校体育教学;C(3)学校体育锻炼;C(4)学校体育训练;C(5)学校体育竞赛;C(6)学校体育管理;C (7)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学课程具体内容与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值: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贡献度)、各具体内容之间值: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总的关联指数)的关系见表3.
根据课程编制理论,对T值和D值均较大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应该做优化考虑,并应保证其在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对T值和D值均较小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C(s)和C(,)应该做淡化考虑,并应减少其在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对T值较大而D值较小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Cc6)要注意加以保护,因为这一课程内容是具有一定基础性的课程内容.对T值较小而D值较大的课程内容的处理需要进一步分析关于子目标的可实现度信息,即各个子目标的可实现性指数(尸值).计算结果如下:P(1)=14. 4707 , P ( 2)=14.4118,P(3)=14.6471,P(4)=12.4706,P(5)=12.8823,P(6)=12. 8825.这说明若将课程内容Cc3>剔除,则有3个课程目标的P值较小,即P(4) = 12.4706,P ( 5 ) =12. 8823 , P ( 6 ) = 12. 8825.这些课程目标实现可能性会进一步削弱.因此T值较小而D值较大的课程内容C(3)应保留.
3. 3学校体育学课程新体系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按照篇章节的结构构建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新体系(见表4).
3.4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的特点
第一,明确了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学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与管理四大部分内容组成,具有兼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并侧重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
第二,结构更加合理.在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成上,篇、章、节的结构被普遍认可,并一致认识,以学校体育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和学校体育科研与管理四篇的结构更合理.
第三,内容更加完善.从细节的内容上看,对原有的内容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材统一归为体育教学过程一章;在学校体育学的总论篇,增加了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容;在学校体育教学篇,增加了学校体育课程,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等内容.从而使内容体系在更加完普的基础上全面更新,逻辑层次更加严谨.
第四,概念、术语规范化.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统一使用了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训练、学校体育竞赛、学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概念,克服了以往课余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等概念使用上的不规范现象,从而使学校体育学课程在概念、术语使用上更符合逻辑学基本要求.
4结语
改革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是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培养基础体育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改革.
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呢?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引导”型课堂教学结构基本一致,但体育课大部分是实践课,需要在操场上进行,笔者着重谈谈体育实践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示范性“引导”
体育课最大的特征来源于它的示范性,这是它与常态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体育课的课堂上,信息传递对象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因此,常态课就好比教师的"自留地",在遵循基本规律的情况下,想怎么"掘"就怎么"掘";而体育课则是教学"示范园",它更多的是引导别人怎样去做,它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教态洒脱,富有激情;教法精当,洋溢着布局之美。学生在教师的鼓动和引导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许多名特优教师直言不讳地说:好的课堂就是一台"戏",内核应当是火热的,真正走进孩子心中;外表应当是活泼的,吸引着孩子置身其中。一堂优秀的体育课就要我们创造这样的典范。
二、“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它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它是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探究性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情感“引导”
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能触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教师必须适当地加以“引导”,即将它作为目标,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所特有的鲜明、强烈、复杂、多样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又将它作为方法使师生间、同学间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加速学习的进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引导”下面就情感“引导”谈谈我的看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和增强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所限,在从事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往往由于自卑心理的驱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出现抑郁、烦闷等不良心境,体育教师在进行情感“引导”时要遵循体育的特点,使学生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善于抓住学生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
决定体育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很多,但体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全面负责的精神,准确地掌握本课中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地运用各个教学原则和组织教法以及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并掌握调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这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与认识过程直接联系,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要学习和掌握新的运动技能,全面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就必须经常与困难作斗争。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主观上非常喜欢体育活动,但自信心和自制力不足,经常改变自己的决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一遇到困难就是显得手足无措,犹豫不决。而意志品质顽强的学生则不然,他们能根据需要,自觉地确立奋斗目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生的意志品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品质。
四、评价“引导”
高中体育教学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评价与指导的密切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新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性学习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诊断与改进,从而使他们了解在取得的学习成绩中还有哪些问题,去追踪识别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的目的。
五、善于“引导”,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86-01
体育对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高中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模式单一,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为转变这种情况,教学中应完善对策,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热情,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效果提升。
一、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很多高中学校来说,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程学习上,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教学管理和课时安排不足,导致目前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一些学校的任课老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照搬原来的教学方式,未能与时俱进,制约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效果提升,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也难以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影响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单一
任课老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一般先对体育锻炼的要点进行讲解,对动作要领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机械模仿和训练,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较为固定和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忽视采用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制约课堂教学效果。
(三)忽视体育情感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忽视体育情感培养,不仅制约学习效率,还影响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顽强的毅力、健康的体魄,难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四)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任课老师忽视加强学习和总结教学经验。再加上学校对教师的引进、进修、培训不重视,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完善对策
为弥补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理念,今后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
任课老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方针,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好进行体育训练和运动,掌握要领,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首先要丰富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应用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效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定点投篮训练中,可将5~7名学生分为一组,讲解投篮动作要领之后,在不同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做好每组成绩记录工作,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热情,还能提高学生专注意识,提升学习效率。其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理念,教学中可采用游戏或竞赛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热爱体育锻炼。要善于利用图解观察、体育活动练习等方法,让学生科学锻炼。例如,为了让学生跑得更快,跳得更远,应该为学生讲解人体结构形态和人体运动基本规律,让学生掌握最合理的姿势和最佳用力方法。最后,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亲自编排,担任裁判。让学生自由组织和编排课前热身运动项目,鼓励学生制作实用运动器材等,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提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情感
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逐渐培养对体育运动的情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理念,有效指导日常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从体育教学和学习中终身受益。
(四)提高体育任课老师素质
注重优秀教师引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管理和培训,任课老师也要注重学习,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创新意识、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等,有效地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学 看法
中学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体育教师必须集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于一体,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掌握运动技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教学目的。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设置好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课教学设计首先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所谓目标是指一个人想要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目标是有形而具体的,是不久就能够实现的,它是一种人们行动的推进器,直接调节个体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活动表现,为其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或学生不设置教或学的目标,行为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
设置现代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依照各层次的目标要求,指明学生通过学习在认知、技能、情感等三方面所要达到的具体指标,做到科学合理。而这一具体指标,应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教材要求、课时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切忌不能机械地死搬硬套,制订出一些抽象笼统的,不切实际的指标。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新的科技术语不断出现。要对新课程有较深的理解,作为一名专职的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施教经验,而专业知识、技能技术、敬业精神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所教的内容与方法既要有前后、上下的联系,又要对课程内容有纵向、横向的扩展,以及对内容的创造和升华。如果体育专业水平低,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很难从理性、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有无敬业精神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对课程的理解,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否投身于教育事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己的思想与教学技能。此外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教研活动,学习与培训,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及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方案的方法。帮助教师提高课程理解能力。明确新课程方案的不同之处,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由单一课程向多元课程转变;由适应个别高考的教学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培养特长转变;由被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式、探索性学习转变,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更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不是为了选拨和淘汰,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
三、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良好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师生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四、改革课程体系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
中学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然而,每周的几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大的基础上,增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专项活动课。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的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五、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之间的关心,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最合理的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