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

第1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 现状 未来发展方向

0前言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目前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传统的体育教学来看,是我国教育当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对象的理解程度不够全面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随着体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需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1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

1.1首先是理论高于实践

体育教学是一种重视实践的教育课程,在对基础体育知识和理念进行了解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类型正在不断的增多,这就需要在际的体育教学当中增加实践活动所占的比例,以此来提升整体的体育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无法满足实际的体育教学,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理论越来越多,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训练当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使两者之间发展的距离相差较大,也就是所谓的理论高于实践的现状。

1.2缺少规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概念

对于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来说,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对于其中的研究标准也没有得到统一,教育人士在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所选角度的不同,使研究的最终结果也各不相同,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概念上的共识,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定位和理解,在对其进行实际指导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定的偏差,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1.3缺少规范性的体育实践

体育实践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体育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践的主要特点,来和相应的理论进行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的实践内容来课堂设计进行优化,目前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自由安排,而不是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的主要意义将得不到体现。另外是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教学模式当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2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面

针对上述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目前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重视程度的提高,虽然其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其发展方向较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首先是素质教育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从广义上来说,素质教育主要指的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发展,就目前体育教学当中的素质教育来说,主要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教育部门逐渐提高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应的体育教师也通过对课程的优化设计和对体育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学生心理和身体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职业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结合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将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创新出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2.2体育教学中实践活动所占比例逐渐增多

在体育课程得到相关重视之后,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当中,其实践活动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多,学校较大对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了各种体育设施,来满足体育教学中实践活动场所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也能够对各种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并且结合目前体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合理的掌握过程结构教学,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体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的体育模式进行创新,实现了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2.3重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评价

在体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已经掌握了相对较为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手段,并且结合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来对学生的整体成绩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传统的重视考试成绩的现象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学生学历的动力和兴趣有所增加,另外,随着教学评价模式的不断研究和发展,目前教学评价的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增加了学生实时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模块,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使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得到了体现。

3结语

体育教学与我国的综合实力息息相关,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民素质,就需要结合目前体育教学的发展特点,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对教学的培训,也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实现对体育教学课程的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高。

作者简介:蒋聪(1980-),男,河南夏邑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森.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10):52.

第2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行,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体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足够重视,这应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阶层所必须认识到的。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体育又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1、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看,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十分活跃,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育水平的发展

1、人的智力的提高,大脑的功能首先要提高。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科学研究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2、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力。

人体中唯一管思考、管记忆的器官就是大脑。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

3、消除大脑的疲劳。

中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大脑容易疲劳,这种疲劳主要是大脑“缺养”(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缺乏)造成的。人体生理学的理论和体育锻炼的实践证明:学习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为锻炼后的学习储备足够的能源。同样,学习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则可使工作后有关学习的中枢得到休息,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这即是所谓“8-1(小时)>8(小时)“,即“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的理论依据。

三、体育能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美

学习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路和肌肉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仪表美、心灵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体育对这两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受到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扰而忧心忡忡,这说明培养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决的问题。而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及自控能力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交往和协作能力,同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活动可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活动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经过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体育竞赛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体育竞赛从外在形式看是一种游戏,但从内在实质看它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的游戏,能够使参与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尤其是对青少年,这样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2)体育竞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激烈的竞争是它的魅力所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提高了。

第3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化,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项目,不仅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且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主要研究体育游戏的主要特点,简要分析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阐述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大学体育教学 实践

体育游戏属于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融合了竞争性、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更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为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一、体育游戏的主要特点

(一)趣味性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最为重要的特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收获愉快的感觉,也正是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目的性

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选择,而是根据具体的体育课程教育对象与任务,有目的性的选择体育游戏,对游戏负荷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在体育课程内容开始之前,应当选择以热身为目的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教育性

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应当选择积极向上的体育游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在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时,需要与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等集体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在竞争活动中收获精神上的愉悦感。

(四)易行性

教师应当尽量选择简单易行的游戏项目,在选择体育游时,需要充分的考虑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教学器材;二是场地设施;三是学生的能力;四是科学合理的选择体育游戏项目。

(五)竞争性

竞争性同样是体育游戏的特点,体育游戏中充满各种胜负输赢,要求学生在遵守游戏规则下进行彼此的较量,同时会对双方比赛予以公平的裁判,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体能、高超的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在比赛中获得优势,赢得最终的胜利。

二、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部分反复练习的动作设计为有趣的游戏,而后督促学生加强练习,由此一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而且将会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竞争性,除了包括学生体力方面的竞争,更多是学生智力上的较量,比如,在传球接龙的体育游戏中,不仅要快速的将球传给自己的同伴,更要保证球不会落地,避免耽误更多的时间。因此,该项游戏机对于学生思维敏捷性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做出判断。

(三)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心理素质各有不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康快乐生活与学习的保障,全面提高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在比赛中胜负输赢都是常有的事情,学生在胜利中,将会获得自信心上的提升,而在失败中,学生应当理性的看待失败,总结存在的问题,在长期的训练中,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显著效果。

(四)增强学生的体魄

开展体育游戏目的在于配合完成体育课,因此,身体活动在体育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各种球类游戏项目,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各种跑步类游戏,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肺能力,不嗟脑銮垦生的运动器官功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增强学生体魄的效果。

三、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应用于准备活动中

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其中,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中,最为主要的任务是组织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身体的关节韧带以及肌肉群等部为得到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的精神更加饱满、充沛,以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至体育课中。因此,在该阶段最好是选用具有热身作用的体育游戏,如听数抱团丢手帕等,既可以取得热身的效果,又可以集中邪学生的注意力,便于组织教学活动。

(二)应用于技能教学中

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练习方式,无法激发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类似于中长跑体育运动,枯燥乏味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将会产生排斥心理。然而,通过应用体育游戏,如追逐游戏等,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快乐的感觉,改变以往体育运动枯燥、乏味的问题,逐渐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应用于课堂结束阶段

在结束体育课程后,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的疲惫,这个时候开展有趣的体育游戏项目,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逐渐由运动状态过渡至安静状态。因此,在体育课程结束后,尽量选用趣味性高、运动负荷小的体育游戏项目,类似于猜谜游戏等游戏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让学生在小负荷的体育运动中,获得身心上的放松。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的选择体育游戏项目,把握体育游戏的运用时机,提高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万芹.浅谈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2:102-104.

第4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摘 要 运动训练原则与体育教学训练原则,是体育训练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运动员和学生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其共性与独特点,从理论层面为运动训练与体育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运动训练原则 体育教学训练原则 共性 独特点

一、前言

运动训练原则与体育教学训练原则,是体育训练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运动员和学生的重要理论基础。从教学和体育训练的本质出发,体育教育训练原则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而运动训练原则是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正确认识人体运动竞技能力的变化、提高与表现的规律,是确立运动训练的基本依据。

二、运动训练原则与体育教学训练原则的共性

(一)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对体育教学过程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近几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共同规律表明,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这一科学性原则,也是使运动训练在质和量上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在运动训练中,必须不断地和有效地把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科学性原则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运动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基础。

(二)教育性

这一体育教学的原则,贯穿运用于运动训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之中。它以运动员的个性形成与运动水平提高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为前提。

(三)自觉性和积极性

这是体育教学中主要原则之一。在运动训练中,学员的自觉性表现在对任务的理解、对训练过程中各种基本的规律性的理解、对人的肌体结构特点的理解以及各种训练手段和方法对他的影响和理解等。

(四)直观性

体育教学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就是感觉与概念的统一。因此,直观性原则要求采用直观手段就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运动训练和实践中,多种多样的直观手段是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保证直观性的各种方式,对于提高高水平运动员改进技术具有特殊意义。

(五)巩固性

巩固性原则要求巩固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及发展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一方面有关知识、技能、素质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它们又要有用于各种不同场合的灵活性,学员在完成运动专项过程中,就能够做出最佳决定。

(六)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系统性就是在运动训练全过程中,要求在发展素质、掌握技能和技巧、提高有机体各体系机能能力时,须在其间保持一定的逻辑联系。而循序渐进性则指出了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下一阶段有赖于前一阶段的原则。这样也就可以使运动员以后的提高合乎逻辑地发展。

三、运动训练原则与体育教育训练原则的独特点

(一)运动训练原则的特点

第一,运动项目和内容的专门性。由于运动员从事的是专门项目的训练,因而,在训练的内容选择上,要根据专项的特点和需要,具有专门的性质;第二,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由于训练任务的多方面要求,训练内容的复杂,以及训练对象的不同,决定了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第三,运动负荷的极限性。运动员如果不能承担大负荷的训练,就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这是运动训练的一大特点;第四,运动训练的个体差异性。这是根据每个运动员素质的不同而言的。

(二)体育教育训练原则的特点

体育教育训练,作为一种教育过程,其主要特点是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还需要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练习来掌握技能、技术。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由此特点出发,决定了其体育教育训练的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学会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进行德育品质教育;为学校参加各类竞赛,并取得好的名次。从体育教育训练的实践过程来看,上述四条任务是辩证统一的,增强体质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的体现;而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技术,则是解决科学锻炼的方法问题;对于道德品质教育来说,既是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体育教育的方向和动力问题。因此,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辩证统一,既是体育教育的特点所使然,同时,又是体育教育任务的完整体现。

(三)体育教育训练与运动训练的区别

通过上面对体育教育训练和运动训练之特点、任务及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体育科学的组成部分,二者虽然从不同角度体现着体育的本质,但在表现特点和内容上,是有着显著区别的。而在特点和内容上表现出的区别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点: 即体育教育训练原则,所实施和体现的是一种全功能型的培养人的方法,所涉及的手段较为广泛;而相对于运动训练原则来说,除具有体育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外,更主要的体现出的还是其专门性,而且在这一点上,其特点和内容的倾向性就更为明显。这可以说是二者的显著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46.

第5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 教学; 效果; 分析

前言

体育学科是以身体锻炼为主,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认真分析体育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体育上能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达到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

一、现在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日常工作中与学生的接触,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学生有以下主要特点:

1.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初步显示了以后步入社会的各种素质,他们思维活跃、不愿意受约束、挫折感缺乏。

2.他们对各种电子产品了如指掌,且喜欢玩网络游戏、习惯通过网络来认识世界,了解各种信息。并且他们在网上会结交很多的新朋友。

3.现在的中学生身上具有独生子女自身的缺点,他们的亲情观念要比父辈的淡薄,他们普遍存在自恋心理、个人责任心淡化,各种礼仪意识较差。

4.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非常注重个人感受,而缺乏集体协作精神、团结互助意识,缺乏服务意识、奉献精神。

二、中学体育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面对现在的中学生,很多体育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教学方式方法依然比较老套,更没有注重教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具体如下:

1.体育教学方法简单、粗暴

很多中学的体育老师,在上学期间主要从事体育训练而忽视了对文化课的学习,这就导致了有些体育老师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泛,缺乏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甚至有些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最起码的人格尊重,缺乏爱心,动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和歧视学生。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危险,甚至给学生的一生带来阴影。

2.没有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我认为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老师对体育教育的目的没有明确。或者说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教育目的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我认为中学体育教育应该作为每个人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他起到弥补小学体育教育的不足,引导大学教育乃至可以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而不应该是仅仅重视中学这一阶段的成绩或效果。

3.体育教师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金钱至上的思想对部分体育教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导致他们缺乏敬业精神,对待工作不求上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主人翁的工作态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兼职中,遵循谁给的钱多就多干,钱少就少干,没钱就不干的原则。体育教师理想信念的缺失,道德素质的匮乏,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4.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

目前,有些中学体育教师平时不能严以律己,衣着不整,语言污秽,行为粗野,甚至有时会醉酒后上课,并认为这是体育教师特有的“风度”和“豪气”,殊不知这悖逆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措施

针对以上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改善体育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及亲情式教学方式为主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师一定要通过创设灵活多变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他们的灵感。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成为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同时,体育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育课要以体育教学为主,明确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摆正体育课和“达标”之间的关系。

2.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把中学阶段成绩与“终身体育意识”结合起来,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其终身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培养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同时,学校应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和方式、满足学生身体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高体育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理想信念

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写好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定期举行观摩课,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体育技能水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伟大任务。为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时刻不忘师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以我们良好的风范、儒雅的举止,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建设者做出贡献。

结束语

要想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即要充分了解现在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学结,不断提高自身奉献教育事业的思想觉悟。本文中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6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足球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足球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广泛性和间接性。足球隐性课程资源对高校足球课程的重要影响是积极与消极的双面影响;意识与行为的全面互补;主体与客体的双层差异等。推进高校足球隐性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掘足球老师隐性课程资源;加强足球隐性课程软环境资源的建设;加强足球隐性课程硬环境资源的建设等。

关键词高校足球课程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前言

体育隐性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随着我国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部根据现行情况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评价与教育质量认证最新标准》等,逐步加大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为体育课程制定教学大纲提供了依据。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老师应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体育资源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和运用体育隐性资源。足球运动在大学生中的喜爱程度很高,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参加足球运动来调节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然而,在我国高校足球课程中,足球教师还没有普遍认识到足球课程中的隐性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时多数教师还只是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条条框框和教学进度进行“死教学、教死学”,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很大方面都被忽视掉。基于此,本文从高校足球课程出发,探究隐性课程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对高校足球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足球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特点

(一)广泛性

根据课程的定义,凡是经过规范设计,以简洁、内隐方式呈现的足球文化要素都属于足球隐性课程资源。因此足球隐性课程资源存在的范围广泛,内容具有多样性,即没有专门固定的教材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性,只要是符合定义的学校足球文化要素,学生在校园内所接触到的学校环境与人文因素都属于足球隐性课程范畴。

(二)间接性

足球隐性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以非理性文化为主。学生上课的环境、场地设施、老师的举止神态、课堂氛围等,这些隐性资源不仅涉及到认知,更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观念、行为规范、意志、态度、兴趣等方面。合理利用足球隐性资源可以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层面产生深远的有意影响,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之,隐性课程资源的间接性体现在创造一种好的文化氛围,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学生精神层面的主观意识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足球隐性课程资源对高校足球课程的影响

(一)积极与消极的双面影响

体育显性课程主要存在于课堂的教学中,而体育隐性课程的内容是全面的,具有更多的人文因素,主要体现在凡是无意识感受到、影响到甚至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属于隐性课程范畴。在高校足球课程中,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积极和消极。积极层面的足球隐性课程资源,如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效果、报纸宣传栏宣传的力度强,良好的足球信息来源等都会对学生参加足球课程的体育态度、价值观、主观能动性等非理性文化带来积极的影响。消极的隐性资源会对课程的开展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如足球比赛中队员的受伤,足球场地、器械的陈旧等都会在不同程度制约高校足球课程的开展,为此,深入研究足球课程体育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利用积极因素,取出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足球课程的开展质量。

(二)意识与行为的全面互补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观点,认为体育学习就是体育知识的灌输、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足球课程主要是通过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播足球知识,掌握一定的足球技术和技能。然而,目前高校足球课程中只是单纯的以传授足球技能为主要目的,教学主题思路很少会涉及学生对足球运动的主观思想,也就是没有充分利用足球课程中的隐性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意识培养。足球教学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充分挖掘足球隐性资源,让学生获得关于足球态度、价值、规范的非理性文化,对学生的主观观念产生影响,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充分利用足球课程的隐性资源可以有效的弥补实体课程资源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能够从意识和物质两方面得到提高,所以,二者互补构成了足球教学完整的课程框架。

(三)主体与客体的双层差异

足球隐性课程资源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足球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足球隐性课程资源受物质文化环境和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不同学校的存在形式各不相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足球隐性课程的客体差异。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个人经历和身体素质等条件的不同,学生个体对足球隐性课程资源进行自我整理接受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因此,学习主体条件的差异性也反映出了足球隐性课程的主体差异。

四、推进高校足球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体育隐性课程资源能否在课堂层面发挥作用,是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无意识的,但对学校来讲,学校根据足球课程和学生的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某种因素,从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开发高校足球隐性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足球隐性课程硬环境资源的建设

足球隐性课程资源硬环境主要体现在物质环境方面。构建具有特色的足球校园环境,我们应当从足球场地,课程教学,生活休息场所等多处着手,合理设计校园足球物质环境,精心打造校园足球环境。首先要建设设施齐全的足球场地,场地设施是隐性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足球场地的满意程度上,足球课程由于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场地设施与足球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足球场地的多少,场地的质量等一系列因素,都将极大地促进或制约着课外足球运动的开展。所以,学校增加足球场地的投资力度,将足球场地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规划中去,为学生的足球运动提供最基本的运动场所是加强足球隐性课程硬环境资源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美化足球运动环境,如墙体足球明星海报,增加图书馆足球方面的藏书及足球书刊的及时更新等。

(二)加强足球隐性课程软环境资源的建设

开发高校足球隐性课程时应注意其两面性,特别是防止消极作用的产生。在高校足球隐性课程软环境资源中高校体育传媒是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中的体育传媒主要指体育图书、杂志、报纸、墙报、公告、广播、电视、电脑等,这些体育传媒能广泛、快捷地传递体育信息,因此加强学校对体育传媒的建设,有利于使学生从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相应的潜在教育。同时,学校也应大力支持学生足球赛事板报宣传、以及为重大足球赛事观赏如世界杯、欧冠等提供一些便利条件,以加强学生对足球赛事观赏的便利性,另外,明星球员的感召力、团队看球的热情等都会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学生与生俱来的模仿作用会让学生自己在运动场上,有意识的运用明星动作战术等,享受足球运动的乐趣。

(三)充分发掘足球老师隐性课程资源

课堂内,老师在足球课上不仅是传授足球技术动作,足球老师的职业道德人格、足球课堂氛围、课时场地安排、教师肢体语言等都会对学生上好足球课产生潜在的影响。课堂外,学生进行课外足球活动主要靠学生自己来进行,如果想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形成良好的足球锻炼氛围,没有体育老师的指导和其他老师的组织协调安排,锻炼开展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对形成氛围产生迟滞或停顿的不良影响。足球老师需要根据学校场地情况合理安排锻炼内容,为学生制定计划一个科学的锻炼计划,对锻炼过程进行科学的监督,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足球锻炼方法具有重要影响。大学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学生自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比较多,但是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具有相当的成熟性,例如一次球赛的消极评论、一个足球队员的违规动作等就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身心发展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足球老师作为专项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校课程的影响,更多的学校和老师们深刻的认识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特别是体育隐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教育和课程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改革之下,加强足球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但在提高和改进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实际工作中不应存在教条主义、死搬硬套,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注重形式和实施方式的现实性和创新性,真正将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杨大志.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4):69.

第7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TPR”理论TPR教学法教学模式

一、传统英语教学与TPR教学法

TPR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①强调听力理解领先;②学生需要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③允许学生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参与活动;④教师的教学应该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

相比之下,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是语法教学,即通过传授英语的语法结构,培养初学者的语法结构意识来掌握语言。如,“Thereisabookonthetable”“,Itisnotadog”,传统法讲解“Therebe”句型、动词单复数、冠词的用法、介宾结构“、It”句型及否定结构。简单的两个句子,涉及到了这么多基本的语法知识,即使弄懂了,但学生一开口,还是单复数不分,肯定与否定混淆,甚至于大学的学生会话中还犯“heshe”不分的毛玻同时,类似的“标准语法”句型在现实生活中极少接触到。因此传统的语法教学教的不是生动的口头语言,而是书面语,即“死的语言”,幼儿极难掌握。

TPR幼儿英语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幼儿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让孩子通过跑、跳、做游戏学英语,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如果幼儿发音不准,老师就要自然状态下不停重复,直到发准为止,幼儿也不必重复老师的话,但要按老师语言的涵义反应。幼儿对老师发出信息的反馈越正确,表明对老师信息的理解越准确。心理学家证实,强迫幼儿重复老师的话会引起幼儿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限制幼儿语言学习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威望,师德是学生的指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激发起学生对良好品德的敬佩崇拜之情,使学生由崇拜敬佩而变为模仿,直至变为自身的习惯和修养。

二、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性,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以增进未成年人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处在运动状态中,学生的思想也随着运动项目或运动深度的变化而随时处在变化之中。这种身心同步变化的特征,是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体育课上,同学们之间发生着更多的直接联系,比如:相互协作、相互对抗、相互竞争、互相学习等等,在这些关系下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要进行交往,并发生直接的相互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课堂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因此,在体育课上进行品德养成教育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传授知识,使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对未成年人在接受知识过程中产生的困难,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手段,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思想性。把体育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交融在一起,互相渗透,把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对未成年人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第8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户外体育;游戏;阳光体育

2011年我园在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影响下,向自治区申报“阳光体育如何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一科研课题,同年我园通过了审批,并开展了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意义

培养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幼儿,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决定了作为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体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从国外学前教育看体育活动的先进性

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取向之所以风靡全世界,其主要特点是体现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它的儿童观是尊重幼儿的个体,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再看英国的基础阶段教育原则在运用中强调:“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提供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且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呈小组化进行游戏”。又如,德国的混龄教育,混龄班中的幼儿年龄各不相同,决定了其大多数教育必须个别化,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从而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幼儿天生活泼好动,运动使他们释放活力,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一起游戏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最佳方式。所以,户外体育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尊重幼儿个性选择,开放式的个别化教育”的实施。

2.从国内学前教育看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全新的健康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乐趣的活动;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些都体现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人本化趋势。

3.结合园情,看实施体育活动的可行性

自从我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实践研究以来,教师积极研究组织各类体育教学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大家普遍感到仅靠单一的体育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体育目标的,幼儿体育应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要重视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此,我园尝试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户外体育活动,通过对户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目标制订、内容安排、组织形式以及指导策略等实践与研究,探索一种具有我园特色的幼儿自主性的体育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运动环境,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二、户外体育游戏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园对全园幼儿分年龄段进行了基本的体能测试,具体内容: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六项体能测试。这六项体能测试的意义分别是:10米折返跑――反应人体的灵敏素质,立定跳远――反映人体下肢的爆发力,网球投掷――反应人体上肢腰腹肌肉力量,双脚连续跳――反映人体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坐位体前屈――反应躯干和下肢柔韧性,走平衡木――反映人体平衡能力。

其次,我们班级是小班,根据班级幼儿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10米折返跑、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没有超过8%,其他几项合格率超过50%。其中网球掷远大部分幼儿没有掌握掷球的要领,双脚连续跳时有的幼儿没有双脚并拢,有的幼儿是有些胆小。10米折返跑的原因是幼儿在触摸指定物体时耽误了时间,我们根据幼儿的弱项进行了计划,并在其中增添了趣味性的游戏。

第9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体育兴趣;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09-01

一、引言

快乐体育是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因而能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满足他们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所以,快乐体育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学校体育教学任务限定在学校期内,转向既指向学生现在发展,又指向将来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快乐体育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加强情感、体育理论知识、锻炼方法以及运动能力教育的同时,寓快乐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享受学中乐、练中乐、赛中乐、玩中乐以及苦中乐,以此达到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快乐体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快乐体育”思想相继产生于德国与日本。长期以来,围绕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因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也随之有着其主要特点。在任何教学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可能有一些“重复”,因为必要的重复是内化所学习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必需。所以,“重复教学”是教学内容之中不可缺的阶段。这些重复非但没有起到我们所期待的教学原则所要求的技能提高和知识的增加,而且造成两大负面影响,一是引起学生反感,使他们在对比了其他学科层次严谨性和内容逻辑性后,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内容,枯燥无味。二是一些该学的内容,即为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任务所必须的,对学生现在成长和未夹生活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被这些“重复内容”挤压,使高年级体育内容极大“重复”制约下,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和教师知识结构选课形式等不得不与低年级雷同,使各学段的体育教学失去“个性”,使各学段的体育教学内容整体性发生混乱,也使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因内容不同而无区别,最终使依赖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的完成而可能实现的体育教学总目标落空。快乐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运用中,更加注重的则是运动的乐趣与生活的关联,使“快乐体育”不仅作为教育手段,更重要的应作为教育目的和内容来认识。

三、快乐体育的实质及特点

1、快乐体育的实质

“快乐体育”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或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还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在此思想指导下的、富有人文特点的全面教育。其中蕴涵着许多的心理学、教育学精髓,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关爱学生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增进其体育情感,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游戏性、趣味性要素,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体育的魅力,并在愉快的情境里,获得运动知识、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真正感悟体育、享受运动,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

2、“快乐体育”的特点

就“快乐体育”的内容特点而言,可以归纳为五方面:爱、美、情、趣、乐。“爱”即教师在教学中倾注情感,教师首先应关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并在教学中予以体现;“美”即利用运动中所蕴涵的美的要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知识及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激起学生运动美的共鸣;所谓“情”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常情感交流、心灵沟通;“趣”即教师在营造体育教学气氛、选择教学内容或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时,注意轻松愉快,符合学生的心理,并为学生所接受,能够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乐”即以快乐为基点,以此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四、“快乐体育”价值及意义

快乐体育传入我国已有近30年,这种体育教育的形式对广大体育教师和我国体育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解决体育“厌学”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在实践之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快乐体育的实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实行体力、智力、品德的全面发展;第二,在教与学和关系上,主张把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第三,在教学观念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这三种心理活动有机的统一;第四,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从注入式模仿教学转向启发式创造教学,强调教法多样性和学法实效性;第五,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机统一,强调信息的多向支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快乐体育近30年实践有以下三点实践意义,第一,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的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智、情、意并举的人格教育,是体育观念的更新;第二,改变了体育教学之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是为了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启发式教法,发现式学法,这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第三,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之中学生被动学、苦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即在情感上主张“乐学”反对“苦学”,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反对“厌学”,这是体育学习观的更新。

五、结束语

总之,学校体育改革所提出的“快乐体育”的理念植根于体育学主体论的原则,蕴涵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应充分肯定。它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吻合。实际上,娱乐是体育最早出现的社会功能之一,当今的体育也正朝着生活化、娱乐化和终身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快乐体育”无疑是现在学校体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李桂玲.试论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2004(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