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教育技术相关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相关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技术相关概念

第1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1.1概念认知

幼儿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及认知状况.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前提之一.1)公办园从概念的了解程度来看.郑州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大概了解的占比为100%。也就是公办园全员对此概念都有所了解这一良好状况得益于郑州市自2006年至2010年整整五年对全市中小学教师f含幼儿园教师)所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考核2)民办园郑州市民办园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相对公办园而言.明显处于认识不足状态。民办园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大概了解的仅占到51%.听说过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的为22%.完全不知道此概念的人数占比为27%。

1.2学科认知

幼儿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认知.影响着教师在日常活动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各项活动中.郑州市幼儿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情况。1)公办园郑州市公办幼儿园有46%的教师.即将近一半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计算机与学科的整合。26%的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计算机应用.18%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另有10%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教学软件开发2)民办园郑州市民办幼儿园82%的老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侧重于现代教育理论实践民办园有五成以上教师存在这样的认识是很令人鼓舞的。有22%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侧重于计算机与学科整合.13%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侧重于计算机应用.另有8%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侧重于软件开发。

2数据分析

2.1概念认知

1)幼儿园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仅限于浅表层次河南省郑州市自2006年开始.连续五年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教师)按照地理位置分片区、分批次进行了强制培训与考核.对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认知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教师的认知仅停留在浅表层次。

2)公办园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民办园教师从师资来源上分析.民办园大多数教师为河南本省的幼JUJili范学校毕业生.本省的幼儿师范学校均未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处于无知状态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相关部门强制幼儿园必须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故民办园教师认知水平较弱。

2.2学科认知

1)大部分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计算机应用依照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郑州市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离不开计算机.提到现代教育技术一定是对计算机某方面的应用。不难理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日益普及.使得计算机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本专业以外的人员从表面看.很容易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等同起来。

2)大部分教师重视技术学习.轻视理论指导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在授课中使用计算机就认为自己已经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而极大地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对教育的指导作用。电视的用途就是用来为幼儿收看各个频道的动画片,与教学无关教师热衷于技术的学习.非常重视教学课件的制作,但在实际应用中纯属课件搬家.很少关注教育教学规律。

3对策研究

3.1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强调认知的系统性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教学中.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学>-JN论各有所好,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却走向了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似乎成为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幼儿园教师只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指导之下,才能有效发挥起作用。

第2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趣,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其一就是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电流”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其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但是,如果我们使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学生看见之前原本看不见的电流是怎样变成动态的,这样学生对于“电流”这一概念知识不仅会有更好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进而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

在对初中生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知识变得生活化、具体化,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拥夭斡氲礁拍钛习中。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弹性势能”这一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还是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依然会觉得很枯燥无趣,从而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这一现象,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动画上,而教师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碰撞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本身就有着较为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知识变得具体化,这样就能较为直观生动地将教学中所存在的概念难点突破,进而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主要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生感官认识,以此来引入物理

概念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来加强学生感官认识,通过这一点来让学生

“看、听、闻”等感官得到加强,然后引出相应的物理概念。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响度、音调落色”这一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技术来播放录音,以此加强学生的“听”这一感官,然后在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引入相关概念,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又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扩散”这一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闻”香水,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的兴趣,从而就能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切实地将其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可以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所存在的多媒体技术,以此来加强学生感官认

识,然后对学生进行物理概念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掌握物理

概念

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针对这一

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此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物理概念,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做“易拉罐”实验,让学生在仿真实验室中将少量酒精放入空易拉罐中,然后将其放置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以此来将易拉罐中的空气排走,之后再使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使其冷却,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在仿真实验室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实验的效果,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再加上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也容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从而就能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来作为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数学教学是当前不可抗拒的一股潮流

数学课程整合就是新技术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去;其目的在于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新需要的人材。课程整合的关键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课程改革。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语言,命题的因果关系方面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以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从中清楚明白其中变化的规律,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具体、形象、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一身的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

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可以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呈现,如:在概念数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数学更赋启发性的数字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弹性,能灵活自如地进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

3.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其优越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能力,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视听信息,刺激学生,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提供大量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能力,多媒体能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同时学生多感官的同时运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1.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改变旧的观念,同时不要人为地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之间划分界限,而是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将现代教育技术数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到数学知识之中,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2.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选择表现形象、生动、运动、变化的媒体和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进程,有效地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和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旋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有关抽象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图形怎样旋转、平移,就能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学生从图形移动变化中观察到其变化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选择媒体或设计课件,满足学生最近的认知发展规律,产生认知上的飞跃。只有这样,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起到学生认知工具的作用。

第4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研究;领域研究;问题意识;学理诉求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012-03

教育技术研究一直在探索如何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致力于过一种既生动活泼而又实在的理论生活,其取得的不俗成绩无需细陈了。但学理问题是不可不谈的,即学科研究的成果不时遭遇批评的同时又不重视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教育技术研究要进入这样的状态:学术研究最根本的是交流,而学术交流是一种对話,在这种对話中,人们不是一味地去寻找别人的薄弱之处而证明自己更强,对研究的反思变成相互之间的攻击,彼此轻视、互不服气。而是通过倾听去理解别人的意见。如此一来,参与者的学术交流就如同友好的对話,从而激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探讨学术,其目的是通过学术对話来促进我们探讨问题的才能不断提高而不是竭力维护某种制度或者是为这种制度的完善服务。诚如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言,知识的增长完全依赖于见解不一,而求助于权威所产生的正统观念会造成知识的消亡。笔者认为学科研究与领域研究是教育技术对話和互补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

本选题以往也有过类似研究,如汪基德教授的《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等。本研究力求有所创新:一是本文属于鲁迅提倡的轻性论文,其特点是“直奔主题地谈自己的研究心得”,由于轻性论文有文约义丰的要求,力避迂夫子式的纯述证,因此,做“轻性论文实在比做引经据典的大论文难”(鲁迅语录);二是力求简洁、贴近实际,让更多的人读懂而受益,尽力避免《庄子》所说的“文灭质,博溺心”,即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掉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三是使用“学科”概念可以更好地反映大学科研是为教学、培养人才服务的理念,因为学科是学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

一、学科研究与领域研究

对教育技术学科的认识,关乎本学科的专业人士的研究视野和脉搏。对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技术学中的“学”一般理解为“科学”或“学科”。通常这门科学可以理解为它随时吸收正确知识、淘汰错误知识的知识体系,就是寻找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对其开展科学研究得出结果,进而形成真理性的知识体系。人们接受教育技术为科学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但这个接受能够持续下去只能靠该理论的正确性,无论我们多么相信某个教育技术研究家,即使他是权威,但也不会认为他提出的新理论不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把科学看作是一项社会事业的则称为科学领域,如教育技术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等。而“学科”发展至今,其概念有四层意思:一是一门科学的分支或是某个科学领域;二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三是按学问的不同性质而划分成不同的门类;四是学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的“学”就是指教育技术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科。因此,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可基本分为学科研究和领域研究两大方面,也可以说是体系主义与问题主义。学科研究与领域研究既有实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我们知道,大学学术专业制度是18~19世纪首先在欧洲产生的,至今已有约200年的历史。而学科制度是一种高度制度化的知识生产形式,左右着学科发展的方向,它是随着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大学学科专业制度最重要的支撑,为知识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但随着学科专业制度走向成熟并迅速发展,困扰也渐渐出现。比如,学科划分容易造成学科之间的封闭和相轻及人为设置学术探讨的界限。所学知识被分割成碎片,出现研究盲点,知识生产有自我束缚的现象,不利于学科新人成长。而人们通过跨学科研究,或多或少调节和缓解了这种弊端,这样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研究就产生了,这促进了领域研究的发展。

学科研究的基本立场是构建基础的、一般的兼具稳定性和保守性的学科知识体系,它对时代和实践的变化不甚关注,常满足于基础理论研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领域研究的基本立场是追求和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寻找思想观念和理论的突破口及对现实的变革,具有探索性、超前性及开创性的特征。这是领域研究能够吸引人们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因素。

二、学科研究的学理诉求

确立一门学科的身份和地位,取决于其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建立一门学科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需要有必要的准备与洗礼,它要有学科之名和学科之实。它要形成学科的分支或形成一类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建立学科研究的规范、规则和范式。同时学者必定要从学科研究的角度切入,这是创立学科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当今,学术界里的“专业主义”盛行。所有的学科和理论都希望自己的学科最科学,学问最原汁原味,并获得学界的认可。教育技术学科当然也要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人们坚持概念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独有性是衡量学科的标准。第一,这个学科须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对象;第二,这个学科能够构建起稳定、连续的理论体系及研究规范;第三,这个学科具有自己的独立语言系统和专门技术。掌握这套语言系统是需要相当时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第四,这个学科须经得起考证,有准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其拥有的概念、原理不能自相矛盾,不存在模糊性。因为要建立和发展一门学科,必须先要明确其学科定义与概念体系,这是学科安家之本。由此可见,高度的独立性是一门学科的立身之基。

以上所述就是教育技术学科面临的“学理困难”,它还不太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主体处于缺失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纯粹的学者被遮掩、消融、灭失在集体的背景中。如这个学科缺乏经典,缺乏大师,对話太难,有关教育技术学术会议的发言者基本是领导,有关教育技术学术组织基本由领导把持等。二是教育技术学科被“矮化”。教育技术对其他学科的依附性较重,偷猎行为比较普遍,每当其他学科出现一个新名词,新概念,教育技术研究就很快会照搬过来。三是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正在被放弃。当教育技术学科沉浸在对其他学科“照抄照搬”时,我们又发现其他学科对教育技术事业兴趣很大而且做得更好,如历史学科的学者比教育技术史的学者做得好,哲学学科的学者比教育技术哲学的学者做得好等,不一而足。

教育技术学科的应用性特质是很明显的,因此,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具有实用性、功利性、注重实践等特点。自然科学具有普遍性特点,极少有中国数学、英国数学、法国数学这样的说法,然而,由于教育技术与其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及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本土化是对它的一个重要要求。它是介于人文和科学之间的学科。教育技术实践对教育技术理论仍然有“距离感”,教育技术理论对教育技术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理论能力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得力的干预,教育技术理论仍然存在着不能很好地解释发生的种种教育技术现象,说得多,做得少,仍然存在着概念化、空泛化和形式化的弱点。许多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家对教育技术实践提出的种种解决方案常被教育技术一线的教师、工作者和决策者或束之高阁,或充耳不闻,或敬而远之。布迪厄称研究者这种状态为“学究谬误”,马克思则称之为“将逻辑的事物错当成事物的逻辑”。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理论既是科学的核心也是学科的核心,理论在形成科学思想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教育技术的理论化程度不高,缺乏经典和权威,由此导致其指导实践时常常出现“将逻辑的事物错当成事物的逻辑”的后果。而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学科研究,使之不断科学化,进而最终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这个进程当然需要领域研究的协助。

三、领域研究的问题诉求

领域研究的可贵之处是从问题出发,而不是局限于建立学科体系。领域研究以问题为线索,有一种很强的问题意识,并循此探索而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领域研究擅于进行多学科研究,从而找出解决教育技术实践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的方法。领域研究认为追求大一统的学科体系已经不适合后现代了,认为建立体系就是追求学术霸权。领域研究提出和解决教育技术实践出现的问题,客观上推动着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发展。因为领域研究就贯穿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来源于教育技术实践,对于教育技术学科这个还不成熟的学科来说,提出、发现和探讨诸多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科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研究有助于体系建构,而建构体系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认识和解决,有助于对教育技术实践的指导,有助于促进学科理论建设,进而最终建构起一个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领域研究可以促进学科理论的产生。新概念、新理论的产生是在实际研究基础上和实地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这些新概念和新理论又用于指导研究后续的活动或问题。理论产生不是空洞的思索,纯粹的抽象,也不是实证研究中的演绎推论,而是一种从微观的个案出发并在个案中进行概括,最后达到那种更为广泛的解释和更为抽象的分析。这体现了学科理论的形成需要问题研究的支撑,通过对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深入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前因后果并加以概括归纳形成理论,然后再作假设演绎以验证理论,完成理论研究的全过程。所以,问题研究可以使教育技术研究更好地为求学者、政府和社会服务,有助于避免“将逻辑的事物错当成事物的逻辑”的尴尬。问题研究不是低水平研究,它也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南国农、伊利(Donald P,Ely)及罗伯特·加涅(R.M.Gagn6)等人都是从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发展出其经典理论的。

“元研究”是指对教育技术学科自身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的反思、追问、批判和重建。描述性、批判性、规范性是元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特性。元研究着重探讨该学科理论的产生、发展变化和理论范式演进的规律等。独立性与扩张性是学问的特性,是其存在的价值。因此,通过元研究即内在反思之后,找到“元问题”进而能够深入研究下去,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乃至产生共鸣显得非常重要。教育技术的学科危机始自概念不清,而元研究实现了学科的自我超越和学科危机的日益消融,这也是领域研究存在与发展的学理基础。

四、领域研究难于回避学理问题

虽然学科研究会导致领域研究的质疑,学科研究的初期还往往会出现“将逻辑的事物错当成事物的逻辑”的尴尬。因为“这是问题时代”,提倡学科研究的人容易被认为是不合时宜,被认为是对教育技术现实问题漠不关心的人。但是,领域研究是难于回避学理问题的,排除学科研究的教育技术在学理上难于走上坦途,这是因为领域研究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即无法全面地看问题。总是以专家身份自居的学术行为是有欠缺的。如英国学者贡布里希所指出的那样,专家是一个对越来越少的事情知道得越来越多的人,在很小的事情上面知道很多,最后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总是存在着现实的无限性和个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样的一对矛盾。因此,领域研究者的结论一般只是一孔之见。当然,一孔之见无法避免,也不可怕,但如果领域研究者没有转换视角的能力或者没有互相包容的态度就显得可怕了,这常会导致其结论要么是一叶障目要么是以偏概全。领域研究还存在着助长功利主义倾向的弱点,从而会减弱科学精神,领域研究使一些研究者误认为是成名的捷径。通过领域研究快速推出大量时髦的、真假难辩的各种新理念、新观点,但经得起科学认真推敲的真正具有科学价值的却是不多。因此,领域研究也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领域研究不能承担全面、准确地解释教育技术实践的任务时,研究者很自然就会探讨那些作为逻辑出发点的理论内容和概念体系,这又回到了学科基础理论的立场上来。因此,学科研究是不能排除出教育技术研究的,因为学科研究的许多体系探索和设计往往是对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升。领域研究与学科研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对話和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建设成熟的教育技术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目前只是大致建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若从“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个格言的立场来看,目前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大概可以说是万里走完了第一步。因此,必然需要两条腿走路,即学科研究与领域研究并举,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走得稳。两只手比一只手好,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另外,学科研究可以为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一个能够给人以归属感的学术共同体。有了这样的一个职业和组织保障环境才能够使教育技术研究后继有人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对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发展发挥积极的科学的推动作用。

第5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23-02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大大提高了高校课堂的活跃度,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如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事实上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近期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过时。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单一地提倡一种而排斥另一种是片面的,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是指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在师生关系上,以教师为中心;第二,以传授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主;第三,教室是基本教学场地[1]。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其中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他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全过程,包括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本文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特点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与表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均有直接的影响。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对解决问题思路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学习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情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性强,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第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便于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第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和创新[2]。

2.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其不足。第一,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靠教师口头讲解和板书来传授知识,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二,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书写板书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尤其在绘制复杂的图表、图形时,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也增加了教师板书的难度,往往影响教学的效率。第三,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前沿信息越来越多,传统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小,往往较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3]。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第一,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多媒体教学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较多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许多抽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设置各个知识板块进行教学,分情境、分板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4]。

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

点,如果教学中不加以克服,就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一,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授课速度相对较快。如果教师不把握好节奏,就会让学生注意听课而记不下笔记,记下笔记又没办法注意听课,上课时无暇回顾授课内容,消化所学知识。第二,多媒体教学不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主要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好像一位放映员。如果教师不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间的感情就会疏远,达不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第三,多媒体教学缺乏整体性。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屏幕的变幻而更换教学内容,它是一屏一屏地切换播放,因而缺乏整体性。要克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必须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之相融合,形成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传授信息量少的不足,又将传统教学方法易于师生增强感情、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我们根据多年授课经验和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硬性要求每堂课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分别占多大比例,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两者能各自发挥其长处,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工具虽然有局限性,但是与演示法、实验法相结合可以达到独特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具有形象与生动的特点,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工具的不足[5]。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如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传统教学工具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发挥各自的功效。

(二)多媒体教学应融入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讲授时,除了讲解课件中的内容,还应对需要补充、加深学生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讲解。此时,教师可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如黑板、图片、立体模型等展示给学生,并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深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

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教学内容非常全面、详尽地编入课件中,上课时可以完全按照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确大大减小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还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是这种单一的课件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一页一页翻动课件页面,往往使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反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只需把一些不便于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制作到课件中,比如概念、定义、图表、动画、数据等。课件制作中留有余地,教师可以在课堂对其他的内容以板书、模型展示等方式进行讲解,二者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应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

要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需要掌握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这样才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运算、控制等功能,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方便查询等特点,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环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并与一些传统的教育工具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虚拟出特定的教学场景,并与一些实物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相结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方.对立与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郭庆,陈尚松.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

[3]包玉梅.论高等教育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媒体的结合[J].电大理工,2005,(4).

第6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改革;概述

在职业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进行应用,使职业教育更好的跟市场进行对接,艺术职业教育有着特殊性,通过运用教育技术可以使艺术教育走得更远,可以使艺术职业教育更高效。

一、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教育技术发展到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教育技术。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中强调的技术着重点不同。教育技术概念的发展也体现着人类思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它根据教与学的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

如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2)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各国教育技术的比较研究

(3)媒体理论与应用研究

包括媒体的分类、媒体的性质、媒体的教学功能以及各种媒体的教学应用等研究

(4)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包括以“学”为主的设计和以“教”为主的设计;教学系统开发的内容、方法、步骤等

(5)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发展

包括网络教育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技术等

(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

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实践领域常由程序化的模式和相关的理论来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和促进改革作用。教育技术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企业员工培训领域等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二、艺术职业教育中的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基本的工作范畴是技术设计、技术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技术利用、技术管理和技术评价。而艺术职业教育因其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方法的特殊性,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开展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将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艺术职业教育根据文化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育资源,包括师资、装备、场地等,艺术职业学校对教育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培养目标的设计、教学计划的设计、课程设置设计等等,同时,还包括技能目标与技能训练设计。

职业教育对教育资源和过程的利用就是使用资源和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视听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通过网络共享教育资源,对过程管理可以运用数字监控,网络监控进行管理。

三、艺术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环节需完善的地方

艺术教育有着它的特殊性,舞蹈、音乐、美术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各有不同,教学地点相对于普通教育也有其特殊性,舞蹈教学除了功房外还要提供舞蹈欣赏的场所,音乐教学需要声乐房,器乐房,也需要音乐欣赏,艺术教育的欣赏课很重要,艺术教育需要“模仿”,见识的多了,才会有自己内在的东西,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已不再是“点缀”了,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

1.师资方面

在一些有传统、有积累的艺术学校里,一些老教师,他们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但他们对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够了解,包括对电脑知识方面的运用。还有一些教设计的老师也往往是以一本教材为主,对网络里的一些同类教学没有进行比较、借鉴。而且一些相关的教师师资培训还不够,或有些师资培训有些形式化。

2.学生方面

艺术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难题,有艺术条件的学生到艺术职业学校就读的比例越来越少,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差距。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校里,因校园内艺术氛围好,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较好。但在一些综合性院校里,特别是一些艺术专业刚开设不久的学校里,校园艺术氛围不够浓,学生的学习氛围就总体偏弱。

3.配套设施方面

教室设施的多媒体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但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的教室,一些专业教室配置多媒体的可行性还不大。舞蹈功房、器乐房安装多媒体设施可行性不高。场地对多媒体的有着制约,普及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使用还存在矛盾的方面。

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而是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艺术职业教育教师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专业教学服务,更新教学观念,打开艺术职业教育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下):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2).

第7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技术 高中政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3-01

远程教育技术的普及又一次把课堂教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合理运用远程教育技术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从内容上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从形式上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活化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课的时代性、时间性、理论性很强,现代社会信息来源的多面性使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上干巴巴的讲解说教。远程教育技术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高中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可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以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形象的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超越时空界限,模拟再现教学内容的相关情景,拓宽加深教材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运用网络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克服教材滞后性的问题,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化解教学难点

远程教育技术走进高中政治课堂,可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高中政治课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较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利用远程教育技术通过其声、形、画把高中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同时能牢牢掌握,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认清基本国情”的教学内容时,针对学生对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和生产方式知识缺乏认识,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鉴于此,老师通过远程教育技术演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改革前后的影片资料,使学生很快了解了改革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大大加深学生对改革必要性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远程教育技术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在品德课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形象,逼真,把教材中真实的场面情景具体化、形象化、动感化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营造一种亲近的、和谐的,充满趣味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的逼真的教学情境,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情况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把抽象乏味的理论概念用直观的内容表现出来,生动活泼,声情并茂,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真正快乐起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人民当家作主”教学内容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的Flash,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四、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培养思维能力

远程教育技术的优势是魅力无穷的,其生动形象的展示作用把抽象静止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充分提供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有利于建立表象并引导启发学生促进思维发展。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借助远程教育技术展示声情并茂的教学课件,点燃思维的火花,唤起求知的欲望,激发最佳学习状态,培养学生思维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如在教学“保护人类环境”教学内容时,通过播放“物种减少”、“土地沙漠化”、“河水污染”、“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视频画面,以及录制播放学生周围被污染的小河,成堆的垃圾,随意丢弃的废电池等画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宣传环保的意义。

五、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有利于师生互动

远程教育技术提供丰富的图形界面和反馈信息,师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主的控制信息反馈,实现理想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或直接演示,或相互讨论,或直接评价,这种独特的交互性使师生之间的学习和思想交流变得自由、方便、快捷。从而使教师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也使学生从传统、压抑的被迫学习转为轻松、独立的主动学习,始终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这种“零距离”的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和心灵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师生在远程教育技术创设的这个教学平台上,及时组织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思辨,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及时解答评价,师生相互补充、订正、讨论、辨析。如教学有关“法律”内容时,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展示调查资料及案例,组织学生先看案例,再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评议,使学生从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远程教育技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虽然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高中政治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远程教育技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使用效果,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关键词: 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053-02

引言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引入,更使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运而生。一方

面,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

一、 中小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内容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能力标准。根据《标准》中对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非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意识培训内容

中小学教师除应具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学教育技术知识的意识外,还应具有将有效信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意识。教师应认识到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和反思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知识技能培训内容

教师应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信息的检索、加工、利用和评价,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中小学教师应能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在教学中,营造新型学习环境;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 道德素养培训内容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甄别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资源;能尊重知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坚守网络道德。

培训的具体课程主要有:教育技术学,学习理论,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internet的使用,文字处理,教学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网络道德修养等。

三、 传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式与不足

传统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式主要是脱产式的集体培训,将所有参训教师集中起来,采用面授的方式开展培训。往往是由各地区的师范院校组织,各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传统的培训方式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

传统教育技术培训的培训内容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往往是受训教师在培训中获取的知识,无法在返校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 培训目标不明确

在《标准》出台之前,由于国家缺乏具体的培训指导文件,各学校往往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发展需求制定培训目标,而这样制定目标的方法极不规范。更有的学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借用其他学校的培训目标。

(三) 评价方法不科学

传统教育技术培训对学员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考试。在培训结束后,所有受训学员参加统一考试,培训组织机构仅仅根据学员的考试成绩对其进行评价,无法对教师在实践技能和思想意识上的转变进行评价。

四、 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

(一) 相关概念

1、校本培训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有效性、经常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2、 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就是所谓的E-training,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某种技能或内容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

3、 校本网络培训

校本网络培训方式,是指教师每周抽出一定时间,使用自己或学校的电脑,登陆学校组织建设的培训网站,在帮促者的指导下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学习与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最终将它们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它以培训网站为平台,依靠学校自身资源,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将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学校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在校本网络培训中不存在培训教师一称,取而代之的是培训帮促者和管理者,他们是学校内部那些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计算机技术人员。这些教师在学校邀请的专家指导下,负责培训的设计、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培训的具体实施。帮促者是帮助学员完成培训的人,管理者则是培训管理人员与网站维护人员。校本网络培训的受训学员为学校的学科教师,培训性质是全员培训。对受训学员的评价采取动态电子档案评价,由帮促者和管理者共同完成。

(二) 校本网络培训实施流程

笔者以教育技术培训核心内容之一,教学系统设计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详细介绍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流程。这一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六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网络探究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案例的学习。学习目标为: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了解六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至少能熟练地将六种教学模式中的一种用于实际教学。学习时间为四周,学习最终任务是任选其中一种教学模式,制作一堂信息化教学课的教案并进行实际教学。

图1为培训流程图,下面就帮促者、管理人员和学员在这一培训过程中各自的任务进行分析。

1、 帮促者

帮促者在整个培训中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学员顺利完成培训。学习开始前一周,在教学公告中公告,通知学员做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准备,然后进入虚拟教室和资源库上传相关学习资源。本阶段培训开始的前两周,学员属于自主学习期间,帮促者的任务是回复学员的电子邮件或类似的交互信息,解答学员在提问系统中提出的问题。如遇到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组织所有学员到讨论区进行专题讨论,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加入讨论行列。第三周,开始对学员提交的信息化教学教案进行初步修改,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学员,并组织学员在专题讨论区中进行讨论,鼓励学员互相修改教案,以帮助学员完善教案。第四周,在学员完善教案后,选择部分较为优秀的教案放入学员成果展示,并对学员即将开始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意见。在学员实施教学时,有条件的帮促者可以到堂听课,甚至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作为学习资源供其他学员学习。教学结束后,根据随堂听课的体会和学员的反思日志对学员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并协助管理人员完成对学员该阶段的学习评价。最后,帮促者要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小结,准备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

2、 学员

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交互,与学习内容交互,与帮促者交互,与其他学员交互,与自己交互,与自己的学生交互,他们就是在不断地交互中小学习、提高。学员登陆网站看到教学公告后,开始关注相关信息。前两周,浏览培训网站中的单元学习信息,下载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与帮促者或其他学员进行交互,可以使用电子邮件或其他工具进行单独的交互,也可以在提问系统中提出问题,与所有人进行交互。第三周,选择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参考资源库中提供的相关案例和自己搜寻到的案例,制作一堂信息化教学课的教案并提交。收到帮促者的修改意见后,与帮促者和其他学员讨论,互相帮忙修改,并与自己的学生交互,最终完善教案。第四周,在实施教学前再次与帮促者和其他学员进行交互,听取他们的参考意见,然后实施教学。教学结束后,与自己的学生、帮促者及其他学员进行交互,进行自我反思、自评和互评。最后,完成学习日志,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 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担负着对整个网站的维护与管理以及对学员的评价工作。管理人员在帮促者的协作下,依据学员提交的教案、实际教学情况、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情况以及学员的反思日志,对学员该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意见填入学员档案袋中,留待以后在培训最终评价中使用。

结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要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上一个新台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所提出的校本网络培训方式仅仅只是一种构想,并未具体实施,希望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G].2004.

[2]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玉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2,(3).

[4]黄淑珍.基于web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11).

第9篇: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范文

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引领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人们不仅可以向教师和书本学习,也可以向教育机器学习,出现了多种“人---机---人”的教育新模式,引起了教育方式的根本变化。

伴随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在步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史上引发的不仅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一系列内容的历史性变革,但现今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表述及理解仍不尽完善。

二、“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不同解释

为了收集国内学者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解的资料,我有针对地选择了10本不同教学性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其中有的教材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有所提及,但很简略;有的教材就没有提及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有的教材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作了详细的解释。

1.“技术”的涵义是指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还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和过程的一切方法和理论。所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也指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开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等等。

2.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不是只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应用研究的对象,而忽视或抛弃了对传统媒体(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与开发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一切教与学资源(包括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的。

3.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它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若要实现优化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探索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的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国课堂教学既要保留“传递——接受”的基本形式,又要实现创新教育,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把握“教与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规律,针对每一堂课进行最适用的模式、策略和方法的具体设计。

5.现代教育技术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我们不可能抛弃“教”,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我们对“教”的改革是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变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进行指导和促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抛弃它。

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而不应该是“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中国版本”,也不应该是传统教育技术的“传统继承者”。既然现代教育技术被提出,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就应该被予以深刻的含义、准确的定位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吸纳了全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技术》――陈琳著中,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描述中添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中,祝智庭老师还将客观主义等一系列反映或影响学习变更的理论加入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描述中),而且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与信息技术联合,将现代教育媒体定位于以现代信息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为核心的整合媒体,使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教学过程智能化。

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中,众多学者强调要突出“现代”二字,我认为强调“现代”是要从现代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认识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强调要更多的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因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理解必不可少的要突出“现代”,着眼于“现代”。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思考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利用信息技术构造一个更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教学环境,现代教学平台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架起,届时,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得到沟通,并会酝酿出新兴的教育教学规律。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重新理解。

(1)“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之教育技术”

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克服传统教育理念桎梏的同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发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使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不断升级。教育技术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纯的以“学”为中心或以“教”为中心的片面的教学设计观念,“教学一体”即双主模式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重大变革正是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教育改革制高点引领的结果。

“现代之教育技术”是立足于“学”的基础上,倡导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既重视“教”,更重视了“学”的过程;而教育技术更多强调的是一切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因而较教育技术而言,“现代之教育技术”应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在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实践能力。在教育目标上,既要满足社会要求,也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需要,鼓励学生向多样化发展;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应从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需要出发,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应更多地提倡合作化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技能等;在教育形式上,可以结合多种教学理论,并采取非常灵活的方法,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很好地协调。

不同于教育技术,“现代之教育技术”综合了多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等等),强调了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强调了学习的意义活动过程,强调了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加上传播学理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为了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现代之教育技术”紧密与教育传播学结合,发展多媒体交互式视听传播技术,运用系统方法为指导全面分析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建立相关的策略方案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试行解决的方案并对试行结果进行修改,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之教育技术”,即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树立系统的教育技术设计思想,运用系统的方法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媒体、策略、资源和环境等各个教学要素之间关系,重视经验技术,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2)“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之现代技术”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分配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现代教育媒体被引入教育领域,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即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媒体不应是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即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四类用途:指导、探索、应用和交流。

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外,将传统教育媒体有效地整合利用,并配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展现现代教育媒体改善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等特点。“教育之现代技术”更多的是从技术的智能层面,描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基础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它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阶段,因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之现代技术”,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对一切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体系。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考察20世纪末直到现在的新技术革命形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上的每一点进步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

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世界虚拟现实技术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代表了信息技术正是形成“教育之现代技术”发展的主力军。

同时,信息时代的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法手段、新的教育模式等在配合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包括了: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以及由“学”为中心而发生变化的整个教学师生关系等等,都无不形成了新的教育理论的代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从教育模式上,而且从教育的各个方面要素(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善了传统观念对教育技术的曲解。它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并已成为教育变革的制高点。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理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