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电算化会计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算化会计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1.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为中心

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学生从一入学就把会计证的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学校也经常以教师所带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老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评定标准。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也以考证为中心,在教学和教研上围绕着从业考试转,往往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学习和培养。

2.现有实训条件有限,存在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

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电算化上机考证部分往往只是考核学生建账、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功能。这些内容在上机操作上相对简单,而且考证题目类型也相对固定,学生只要依照老师的操作演示,基本上都能应付考证需要,所以学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练习安排的课时往往比较少。

3.教材编写及会计软件选择不合理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材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偏重理论,对于实训仅是花一个章节简单介绍;二是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核心,缺乏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架构。

4.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较少。来自会计专业的老师,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而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会计专业基础知识。

二、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1.转变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让我们对学习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实一体化、信息化教学、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面貌,这要求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基于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课程设计。教材是死的,岗位需求却灵活多样。因此,我们应通过专业的市场调研,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就业岗位群分析,结合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确定教学顺序(见图1)。

图1 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安排

(2)教学软件要及时更新,选取企业主流的会计软件及其最新版本进行教学。

(3)加快课程的开发速度,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

(4)创造仿真的教学环境,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通过模仿实际工作来获取经验。

(5)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提高。

(6)上机实训与手工会计实务相结合。如果在教学上能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上机实训同步进行,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电算化检验手工账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电算化的理解和提高操作水平。

3.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自觉性也不是很高,加之会计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教学没有动听的旋律,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倦怠的心理。可是,随着专业财务软件在企业的普及和企业信息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将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因此,我们要及时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见图2)。

图2 学情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对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合企业需求,具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学生,将是每一位电算化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师是直接从各大专院校招聘的,光有一大堆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也有的老师是“半路出家”,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平时在上课只能根据自己对书本理论的理解进行教学,缺少实例。鉴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教师应积极到企业进行实践,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让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可以收集到一些经典案例,用于平时教学,贴近企业实际。

5.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和开展校企合作

学校应广泛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完备的校企合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和学校顶岗实习

管理机构。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学校应该增加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通过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就能较快地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见图3)。

第2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现代会计工作,改革;问题;解决措施

会计伴随着社会经济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目前来看,我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并且,这个时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普及,信息应用拓展到各个工作领域,这给传统的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冲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会计行业必须改革工作方式,因此,也诞生了现代会计,现代会计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现代会计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变化,会计的体制也随之改变,会计制度和会计体系在社会经济的变化中逐渐完善,会计经济体制的变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会计制度成为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发展力度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要对会计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1.1 现代会计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反映自己的流动方向和进程,向有关方面提供资金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严格上说,会计是控制资金的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现代会计是集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传统的会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现代会计打破传统的会计界限,在原有的会计知识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会计标志着我国会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2 现代会计特点

现代会计主要有四个特点,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现代会计是依靠计算机产生和发展的,因此,现代会计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大,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了更好的满足预测问题,现代会计加入了高等数学,进一步增强会计计算的准确性,传统的会计重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而现代的会计在核算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综合管理体制,利用责任中心开展现代会计工作。

2 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一直是企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联系加强,经济的发展趋势也逐渐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化大发展的前提下,会计也要跟随时代的潮流向国际化发展,但是从总体老来看,我国的现代会计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条线管理弱化。会计的相关法律出台,但是法律和制度执行不力,效果不佳,也就是说,出台的法律很多,著书的学者不少,但是会计工作却有限,领导制定政策监督会计,会计内部的监督部门也受企业管理者的控制,而外部其他的监督部门也受政府限制。

2.2 执业保护力度不够。会计必须持证上岗,或者经过专业的培训,在一些会计行业中,国家及相关部门积极推行持证上岗政策,要求从事会计的工作人员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只有拥有会计资格证才能参与工作,企业也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但实际情况却相反,在会计行业,从事会计的工作人员很多没有会计证书,甚至没有接受正规培训。这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财会知识掌握不够、不了解相关的财会政策,影响会计的工作质量。

2.3 工作业绩宣传存在误差。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过分重视经济效益,会导致会计工作重心偏移向聚财方向。财会人员在汇报企业财务工作时,也是把重点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成本上,太过于重视会计聚财的宣传,会导致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弱化,降低了企业财会人员守法性。

2.4 会计观念落后会计观念陈旧。现代社会信息社会,高新技术发展快,但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高新技术发展快带来的巨大挑战是当今会计需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高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速度,降低人工成本,会计管理策略也发生变化,但是会计观念还是很落后,无法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步伐,也没有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2.5 会计人员自身问题。会计工作是个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多、精确度高的工作流程,这些工作人员难免会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会计工作人员知识无法跟上时展需要,而且工作技术存在着显著的不足。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产业中,会计问题非常的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在现代会计工作中新概念多且复杂,使得多数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这些概念没有深刻了解,其发挥的作用不太清楚,这就使得整个会计工作中产生失误,从而影响到工作效果。

3 现代会计工作建议

现代会计工作要抓住当前机遇,克服挑战,促进现代会计事业的持续性发展,针对上述所论述的问题,结合现代会计管理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加强建议。

3.1 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不只是企业,包括国家部门,各级各组织单位必须严格贯彻、全面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该法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制度内容融人到具体工作中,利用规章制度来指导会计管理,确保会计管理行为的规范化;此外,要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管理和培训,以便其能掌握更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3.2 加强现代会计法制建设。会计法制对会计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如果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就必须强化会计法制,利用会计法制来管理和约束会计行为。现代会计法制建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抓好已有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二是在原会计工作基础上完善会计工作内容,同时健全会计法规。

3.3 积极发展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能进一步提高现代会计工作质量,建议采用电算化会计作会计工作方式,推行会计改革。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要有一定计划,不可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开拓,从市场软件开发、管理人手,做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管理,大幅度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

3.4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会计工作的主导者始终是人,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决定着会计工作质量以及会计事业的发展,会计改革中建议会计人员多多学习先进会计知识,利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同时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结束语

会计制度的完善为当前事业单位良好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阶段,作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因而也在探索与实践之中,可以断定,未来拥有成功会计工作的企业必将是成功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高辉宣.新时期会计人如何有效运用作业成本法[J].商情(财经研究),2008(01).

第3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财务会计

[作者简介]魏火艳,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河南郑州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3-0174-03

一、问题的提出与改革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会计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专业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实务中应用会计知识的能力。我国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动力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运用,无法有效地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随着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其教学方式基本上由原来的纯理论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但总体上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如何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1998年后“研究性学习”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研究性学习模式也成为应用型大学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更注重和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质量,将知识得以产生的起因或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认为,这种模式更能培养出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在高校的课程建设中,有许多教师在诸如高等数学、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统计学等课程上作了“研究性教学”的改革尝试,但还没有发现关于财务会计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成果。因此,探讨财务会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开展,一方面有利于解决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其在会计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对其他相关课程具有辐射作用,会有效地带动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从而提升整个学科体系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内容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现代学习观为宗旨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一般采用讲授式和互动式教学法。即教师从“少而精”的原则出发。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然后运用激疑讲授、激趣讲授和互动式教学等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后者的课题研究教学法过程一般为:创设情境探索研究获取新知应用新知,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小组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其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小组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以提炼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三、财务会计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要求

实施这一研究性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点要求:

(一)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首先,要对教师开展以研究性教学及课程开发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旨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真正领悟研究性教学的精髓,树立创新研究的思想,树立“学为用”的现代教育思想;其次,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握学科最新信息,了解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学科最新动态、该课题已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并要掌握研究性教学课程开发的技能,多接触实际工作,多积累案例与问题。由于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要想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具备一定的研究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二)对研究内容的要求

首先,教师为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既要具有可研究性价值,又要兼顾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以后职业岗位的要求,教师设计的财务会计研究性学习问题应是清晰易懂且富有挑战性的,清晰易懂的基础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适宜的难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做好调查研究,针对学院特色专业特点和学生需要,精心设计、合理规划,选择的课题应尽可能围绕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料、实习实训设施等进行。最后,要积极开发适合研究性教学的教材,以使研究性学习更能体现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对考核评价方式的要求

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中大部分课程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因素,课程成绩评定模式僵化,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以考试为导向,目标单一,不追求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技能的提高。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必须要建立适合本课程的多元化、多层次、过程式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首先,由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大多是以课题报告、论文、设计方案和建议等形式体现的,因此,评价手段应突破学科课程评价以闭卷测验为主的方式,可采用“基础理论、综合能力半开卷”、“课堂作业”、“课程论文”、“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次,在评价学生成绩时,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即应注重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各方面素质是否得到加强。最后,应对由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的工作进行跟踪评价,以避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失控。

四、财务会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财务会计研究性学习既要关注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又要体现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要有一定的难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自身蕴涵着巨大的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潜力,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树立“学会计就是研究会计”的观念,通过建模实训、电算化记账竞赛、手工操作会计实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加强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大学里丰富的图书资源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等优势,广泛收集有助于研究性学

习的资料,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比如,指导学生研究一些会计概念中体现的文化思想;指导学生研究会计知识中的类比与归纳、模仿与创造等方法;指导学生研究不同会计理论间的内在联系等。通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会计活动情境,形成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学习氛围,使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的财务会计活动构成研究性学习的主线。

财务会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理论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探索财务会计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一)注重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新的理论及应用成果不断涌现,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补充是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教师应适时地把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成果的适时引入对研究性教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是科学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经验知识,在一般的教科书或文献中不易见到的内容,结合理论教学适时地介绍给学生,会对学生养成研究性思维习惯具有指引作用。

(二)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

在教学中,应该多讲授一些会计思想,注意离散化思想的介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的缜密方法思考问题。可以案例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中级财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来源于实际,又在实际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一些会计发展简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实践在财务会计理论发展中的重要性。比如,对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会计思想,通过引用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逊的故事,指出――我们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实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必需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他为什么要记账呢?因为――需要本身迫使他精确地分配自己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在他的全部劳动中,这种或那种职能所占比重的大小,取决于他为取得预期效果所要克服困难的大小。教师通过会计思想的介绍,指引学生领悟出:会计是伴随着人们生产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活动,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利用“互动式”教学法,改“讲授式”为“讨论式”。课堂教学一开始就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营造一个研究环境,以重现象、探究本质的高起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讨论前,有针对性地收集、精选、编制和分类典型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采取先易后难、分层递进模式,注意收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及经典案例,并利用开发的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

通过大量类似的与“自我探究过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在课内把重点放在分析、探讨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会计问题的探究情境,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培养一种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努力求知的科学研究态度。

(三)结合数学建模、案例实训进行课题研究教学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分别通过课内的案例教学和课外的会计建模活动进行课题研究教学,

第一,教师应收集大量有背景、有数据的实际案例,可以编写一些财务会计案例教材,给学生指派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案例,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数据分析开始到得出结论为止。倡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变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提供现成答案和习惯于只接受、掌握定论的单向模式。体会“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学习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不断历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磨练。让学生多研究一个问题,就多增长一分能力。

第4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应该比会计作弊更广泛,只要是与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就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

一、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与会计上的缺陷

1.从会计学的同性来看。会计学的属性有理论和方法属性两方面。我们把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结合起来看,会发现两者的冲突和矛盾。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都要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而某些支持数据的数字来源,却往往是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历了一系列估计和判断的过程,这就使得某些数据的产生不是依赖于客观世界的真实,而是来自于主观世界的意识和经验判断,使得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结果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2.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随着经济的,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比如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所以,经济越发展,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会计确认除了要界定确认的量以外,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即在什么时刻确认才能最恰当地反映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这种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3.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首先是货币计量问题。货币计量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销所形成的。这种汇总抵销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三是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最基本和常用的是成本计价法,而使用者的决策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的要求。

4.从会计处理来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会计凭证反映经济业务不实;会计账簿记录不实;会计报告失真;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一惯性原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

5.从会计制度的约束机制方面看,一是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负责人为谋取私利,小团体利益或粉饰领导政绩,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填制虚假会计报表等。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难以鉴别,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重要原因。三是会计人员的执法环境差;对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不力挫伤了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造成会计监督弱化,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重要根源。四是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6.从会计信息本身含有估计的因素来看。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质。因而,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这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二)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既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如果某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这些会计准则制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当前我国建立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还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做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技术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其加以反映。

4.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安全一致性是导致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润分配方案的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当其中一方隐蔽地实施干预后,就会使其偏高原来的客观情况。会计信息提供者(如经理阶层)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在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总能做出使自己得意的选择。

5.新旧法规以及各个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及不协调。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规中还残存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会计法》中的内容有的落后于经济现实,有的缺乏可操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缺陷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另外,各会计法规之间也存在着不协调,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都使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三)会计环境方面的原因

1.会计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围绕企业经济效益,以向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使得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即使是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有局部政策调整变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2.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定,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3.因素的影响。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如会计信息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过程中,不仅依靠财务会计本身的有关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还依据统计和业务核算等资料,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些外部资料的精确性,从而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电算化会计也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在会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科学技术无法精确解决的问题,这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预防合法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从会计与会计的缺陷上考虑

1.虽然说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但在进行估计和判断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克服太多的主观,在采集数据时尽量运用的技术方法,使所得到的数据比较精确。

2.在一些和会计都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决策有用派”逐渐占上风,如当前美国会计界就倾向于优先考虑相关性,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我们不应盲目认同,而应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有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看作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3.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本身有它的优点及存在的必要性。如何把规则制定得更具体和广泛,使得在现实经济业务中的各种应计项目或待摊费用等项目都能在法规中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避免受主观意图的影响。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特别留意会计人员是否有运用权责发生制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做法。

4.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之内修正成本原则,使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由于物价变动,历史成本会计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而物价变动会计则可以弥补历史性会计信息这一不足,能充分反映物价上涨或下跌对会计数据的影响,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方法可以反映企业各类资产的实际价值,各种产品实际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实际收益,避免历史成本会计产生虚增收益,为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5.科学合理地运用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实质在于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经济业务时采取审慎的态度。但这必然使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所以为了避免给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也不能无所顾忌地稳健性原则。

(二)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本身完美性角度考虑

1.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和预测,使会计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以详细地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另外,对一些会计概念及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规定上,尽可能少用“也可”、“或者”等模糊性词语,尽量使同一的规定一致。

2.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减少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就不能忽视这一,但是现实的矛盾是:我国正在建立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以前报表中没有或不突出这些信息也无伤大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使决策者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其做出明确的规定。当然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们认为目前可能先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4.如果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考虑了利益关系人各方面的利益问题,能够达到与利益协同完全一致,也就不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所以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能避免和克服的,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另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三)从整个会计环境的影响来考虑

1.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新情况,还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

2.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与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物价变动特点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依据重要成本理论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为领导决策服务。

3.依靠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如运用数学模型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使会计信息更加精确。利用机进行会计核算,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

综上所述由于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是基于一些客观因素之上,所以当前信息失真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们要从提高准则指定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和可信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会计界人士与共同努力与不懈的追求。

[]

[1]张忠诚。试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个因素[J].上海会计,2000.(12)。

[2]葛家澎。当前财务会计几个问题[J].会计,2000.(1)。

[3]谭希。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弱相关性及其对投资者的影响 广西会计,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