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网络教育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教育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教育的概念

第1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网络环境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93-01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处于9~12岁的年龄段,是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意志能力等的最佳时期,该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用普通话独立阅读课文,还面临着默读的要求。鉴于此,教师要深化阅读教学改革,把教会学生知识转化成教会学生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以网络环境为基础,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为改革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阅读活动,尝试自主探究、自主解惑。

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埃及的金字塔》之前,就可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里自主预习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提出若干问题:为什么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奇迹之一?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金字塔座落在哪里,为何而建?教师要求学生在自行预习课文之后到网络里搜索与埃及的金字塔有关的电影来观看,或搜索一些相关的文献来阅读,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利用网络,学生或观看电影,或阅读其他文献,纷纷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学会了自主探究、解惑,这对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能促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入多媒体技术,展现阅读教学的动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多媒体教学也因此不断深入到各个阶段的教学当中。

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就可引入多媒体技术,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庐山,引领学生对庐山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阅读授课内容也不受到瀑布的局限,同时为学生描述庐山的湖泊、雾,通过交替展示近景、远景、全景等,促使学生对庐山的美有更好的领悟,从而按照学生对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理解,引导他们利用同样的手法描述一下庐山的雾,把它表现出来。学生可利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述庐山的雾,并把结果展示给全体学生,把阅读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生动,不但学生对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且还潜移默化形成乐观、积极、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实现动态化的课堂阅读教学、阅读学习。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WeBlog技术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再现技术,教师利用该网络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就能把阅读文本展现给学生,再配合多媒体技术、超文本,就能向学生展示一个立体化的、比教材更广阔的真实世界,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九寨沟》时,由于该篇课文是鉴赏风景,但很多学生对九寨沟并没有感性认识,课堂教学在时间的限制下也无法展示大量材料,此时依托WeBlog技术改革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好选择。一是把课文到WeBlog上,根据课文描述不同风景的段落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自行浏览;二是设置超文本,通过网络环境优势加深学生对九寨沟的认识;三是设立讨论区,抛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开放交流。基于WeBlog技术的性质,学生完全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相应模块,接受自己想看的材料,这是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摆脱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束缚,对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大有裨益。教材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权威性的思维定势,教师则习惯把它奉为经典、范文,以指导学生欣赏、模仿,难以超越教材。但语文的实践性很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要太过刻意地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而WeBlog技术就能提供开放性的思维引导和可选择的学习材料,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从而形成创新意识,这正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明.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27):20.

第2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网络教学应该有别于课堂的教学形态。网络的教学应用在移植课堂教学形态的同时,应该存在自身的形态方式。这个形态方式就是网络的学习形态、知识形态和教学形态。其表现为微学习、微内容和微引导的形态表征,构成了网络学习的三个合成矢量要素,呈现出网络教育的学习景象。

【关键词】 网络学习;微学习;策内容;微引导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25—05

一、序言

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工具层面,二是整合层面,三形态层面。在工具层面,网络是教育的手段,用以移植现有的课堂教学形态,即网络教学呈现出课堂教学情景,教学设计遵循课堂学习规律;在整合层面,网络是教育的方式,用以呈现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影响和改变各学科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在形态层面,网络教育是有别于学校教育的教学体系,代表教育的网络学习体系。在传统教育形态基础上建立起网络的教育形态,使之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空间。[1]

纵观网络教育的现状,更多的是体现在工具层面和整合层面。其主要特征是移植现有的学校教育形态和形式,改进课堂教学和辅助学习过程。表现为教材和课堂是网络展示,网络学习是网络上课和网络读书。网络课程、电子教室与电子教材实际上是呈现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

网络教育形态体现在网络学习形态上,有着自身的网络教学设计。不同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学设计,网络学习形态具有网络教育的思维特征:数据库思维、程序思维、链接思维和复制思维。[2]学习形态的变化势必导致在教学和设计上发生改变。网络教学的“课”与“教材”不能完全移植学校的课堂和教案。网络的学习形态是什么?找到网络学习的特征与形式,就能够在网络的学习形态下构思出全新的网络教学形式,在形态层面上真正开拓出网络教育的新出路。

近年来,新媒介学习在研究微型学习概念,它代表着新兴的学习方式。微型学习是于2004 年由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提出,他将微型学习表述为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3]由微型学习带来了微内容的教学资源分类研究。其研究大多聚焦于移动媒体与成人教育的优势。的确,作为新媒体学习,微型学习体现了不同于学校学习的特征。我们研究注意到,微型学习能够体现网络学习的一些特征,但它并不能真正解决网络教育的课堂形态问题。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寻找不同于移植课堂教学的网络教育形式,以达到网络教育教学效果更为显著的目的。因此借助于微型学习的概念,引入网络的学习形态——微学习形态,并基于微学习形态下微内容知识形态,以及基于微内容下的微引导教学设计等三个概念构建出网络教育形态层面的应用。

本文从学习、知识和教学这三大基本形态构成出发,研究网络教育形态层面概念,重新审视学校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解析网络的学习、知识和教学形态,促进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网络教育的学习——微学习形态

学者对微型学习的定义是:微型学习是一种非正式的、随时随地的、非系统的学习行为,体现了一种泛学习的概念。之所以借助微型学习概念,是因为其与网络学习形态特征的相似性,但网络学习形态不等同于微型学习的概念。为之区分,这里以微学习形态的概念来表征网络学习形态的意义。

1. 网络学习形态

网络教育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工具方式、整合方式和形态方式。工具方式就是网络教学课堂,播出课堂实况,与课堂学习过程一致。整合方式是结合课堂教学,浏览网页提供的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提升。形态学习方式不同于课堂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形态要保证学习的本质意义,其定义应该具有以下三点内涵:

(1)网络学习形态应该代表网络教育的正式的学习内容和独立的学习方式。

(2)网络学习形态应该不同于学校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3)网络学习形态应该具有自身的教学体系和追求类同于学校教育的学习效果。

在上述内涵意义下,从网络学习特点出发,构建网络特征的教学与学习体系,微学习形态应该是这种特点和体系的基础。

2. 微学习形态的特征

微学习形态代表着网络学习形态的特点,它不同于学校课堂教学下的学习形态。微学习形态特征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时间特征:短时与随时

网络学习应该是一种以个人为学习中心的学习,其有效的学习是由多个短时性学习组成,由个人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学习时间可长可短,学习地点可固定或移动。这一特征是触发网络学习方式——微学习形态的本质起点。

(2)学习内容特征:短篇与简练

适应微学习形态的学习内容必然是微型的内容方式,定义为微内容概念[4]。微内容不是简单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分割,它应该呈现为一种讲究知识结构关联和学习需求递增的学习内容,篇幅简短,文字、语音、视频、动画等围绕微内容形式呈现。

(3)学习方式特征:浏览与交互

网络学习的发生与深入基于浏览和交互。浏览是网络学习的基本方式,看与听产生于浏览过程。浏览在微学习形态下成为学习发生的基本行为,网络学习设计要围绕这一特征展开。而交互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成为网络学习深入的关键和网络学习设计的交叉点。

(4)学习动机特征:主动与需求

微学习的教学设计应该深入分析学习者的动机特征。网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它包括两个方面:自主和自择。一个是意识,一个是行动。学习必须是这两者的配合。学习需求是学习的外在影响因素,是学习发生的外在动力。疑问和设疑是引发主动学习的基本方式。疑问是学习者的需求,设疑是设计者的环节。

第3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教育;问题;对策

Abstract:Web-based curriculum was a mostly means in distance education. Problems of web based curriculum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ssues were given.

Key words:online course ;web-based education;problems;solutions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教育中,教学活动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网络课程是实施网络教育目标的基本单元和核心。纵观目前的网络课程,虽然各有特点,但也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偏重教学材料的制作,较少关注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偏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为主,很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发适合网络教育的网络课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课程的概念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1]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教学内容是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以文本、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为综合表现手段的课程内容。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教学平台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我国现有网络课程的现状分析

1.教育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教育部于1999年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经费,重点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并实现资源共享。

2.在研发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教育部《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讨论了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原则、技术规范、方法等,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稿)》,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方向。在实践方面,部分高校的网络学院和各中小学的网校都在积极开发网络课程。

3.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应用方面,我国的大多数网络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网上的学习材料,还要求学习者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网上练习和测试进行异步双向交流;只有极少数高校网络学院采用视频会议系统。然而基于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部分高校网络学院在其他省、市开办教学点,部分还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高校网络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网络课程建设的网上调研,可以发现网络课程建设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总结如下:

1.网络课程、网络课件、网络教材的混淆

目前,关于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的界定显得模糊不清,有时被认为是同一个概念或同等的概念;更有人把网络课程理解成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在网络课程中只有几个课件或几篇讲稿,指定参考教材。概念的混淆,导致很多高校把各学科的网络教育误认成传统的课堂教育,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教育的效果。

2.课程体系大而全

从各学科的网络教育看,开设的课程比较齐全,但缺少规划,显得过于急功近利,高校网络学院只是针对当前各科教材做简单的网络化教学,没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体现出网络教育的优越性。

3.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网络课程不是仅提供资料,而是影响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师”的重要工具[2]。从调研可看出,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教师讲稿的简单呈现,没有给学习者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缺少一些让学习者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无法让学习者进行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讨论、问题解决等。

4.自主学习资源不足

自主学习是网络教育的一大特色,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活动的时空分离。目前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对于一门课程来说,不可能做成百科全书式的,只能关注本课程的教学,这样对于原来对该领域不甚了解的学习者来说,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这些学习者就非常需要相关知识的电子图书馆式的资源库。

5.缺少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和考试),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而这两种对于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非常有效。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往往是仅给出答题结果,而没有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学习者只能自己猜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相应的对策研究

1.加强教育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改变观念网络课程的建设

如情境创设、学习者解决问题、学习策略的选择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首先要解决的是转变教师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问题,要消除教师对新信息技术的“抗拒”和“恐惧”意识,让教师了解新信息技术,了解网络教育,并积极参与网络教育。

2.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和情境化

随着网络宽带的拓宽和网速的全面提升,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将是网络教学的趋势。网络课程的发展方向是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虚拟真实教学环境等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3.交互方式多样化

交互有同步、异步形式,交互方式不仅是基于文本的电子邮件、讨论区、BBS,还将出现基于文本和图像的电子白板、应用进程的共享等方式[3]。

4.导航系统便捷化

一个适于自主学习的便捷导航系统应该至少包括:课程结构说明、课程的层次或网络目录结构(如网大的课程结构)、学习历史与状态记录、课程和学习单元快速链接、便捷的资源检索、导航帮助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22.1.网络课程评价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2002-06-07.

[2]张岩.浅谈网络教学的作用和模式[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2):89-290.

[3]冯少舟.论远程教育收益率和远程教育内部回收贴现率[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2).

作者简介:

第4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将教育游戏定义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软件[2]。笔者认为,游戏更倾向指人的娱乐活动的形式,即满足游戏者一定心理或生理需求的活动形式。因此,游戏一词也更多的是个抽象概念。由于教育与游戏两词比较抽象,教育游戏概念的范畴将会非常广泛。如教师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游戏属不属于教育游戏;家庭教育中使用的游戏活动属不属于教育游戏。如果按报告中教育游戏的定义来讲,教育游戏指计算机游戏软件,显然会与手机上具有教育性质的游戏有一定的分歧;从语法来讲,游戏是一种游戏软件,也令人有别扭感。教育游戏会因此形成一个专有名词从大众的头脑脱离出来,久而久之会阻碍文化传播。笔者认为,教育游戏是按一定的教育目标来培养学习者的活动形式,有电子与非电子之类。结合网络游戏特点,本研究中的网络教育游戏是指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下,以电子软件的形式展开的培养学习者知识、技能、情感等教育目标的活动。

2网络教育游戏的基本构成

网络教育游戏的基本构成从现实中抽象出的教育传播四要素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体和教育环境,而网络游戏的基本构成是游戏者、游戏开发者、游戏软件和网络环境。从学习者玩游戏的过程中,综合教育传播四要素与网络游戏的特点可知,网络教育游戏的基本构成是网络教育环境、受教育者、游戏开发者与教育游戏软件。

3网络教育游戏整合

3.1教育与游戏的博弈

教育是目的,游戏是形式。看到这句话,大多数人本能的反应是教育重要,游戏次之,家长与教育者会偏向教育,而游戏开发者更为偏向游戏。由于各自立场的不同,教育与游戏孰轻孰重的矛盾不可避免。形式为目的服务,但不能为此就认为游戏的重要性次之于教育。教与乐的平衡是教育游戏所追求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中所一直追求的寓教于乐[3]。笔者认为,教育与游戏的关系不能以一种简单的串行顺序思维来处理,应用并行融合的思维意识处之。

3.2网络虚拟教育环境

在网络虚拟教育环境当中,教育信息与游戏信息的比重难于处理。教育信息多,无法吸引学生;游戏信息多,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游戏信息与教育信息混之,受教者有可能分不清教育信息与游戏信息,或对教育信息会以一种网络虚假的心态对之;网络教育游戏中,教育信息处在暗,游戏信息处于明,游戏者注意力相对分散,教育信息往往会因为其自身难度高、枯燥性被游戏信息屏蔽,如游戏玩家在游戏中会简单地追求游戏结果和等级或分值的增加。

3.3游戏者角色变换问题

从网络教育游戏的基本构成可以看出,受教育者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游戏者。学习时刻需要集中注意力,而游戏者则不需要,游戏玩家可以一种轻松心态随便活动。学习者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定的学习风格,而游戏者的身份不利于学习风格的养成,如学习者过度依赖网络搜索问题答案,造成不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外在的游戏动机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但如果受教育者在约束性差网络教育游戏环境下仅以游戏者身份进行活动,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受教育者以何种角色玩游戏至关重要。

3.4游戏开发者与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从网络教育游戏的基本构成可以看出,游戏开发者要担负教育者角色。游戏开发需要有教育者的参与才能更好设计游戏。游戏开发者与教育者不是同一人,在游戏设计方面不可避免会发生分歧。如游戏设计者会根据自身的偏好更注重界面设计而忽视教育性。在重技术轻理论的大社会环境下,只知教育理论不懂游戏开发技术者与游戏开发技术人员协调工作将会受阻。因此,开发网络教育游戏,培养一批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必要。

3.5教育游戏软件的外部环境生存危机

教育游戏软件仍属于软件,其开发需要遵循软件开发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一般的网络游戏多数以玄幻故事背影,十分注重视觉画面设计,升级快,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教育游戏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生存仍是个问题。家长与教育者监督控制学习者不玩其它网游,给教育游戏软件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4从教育角度分析网络教育游戏

4.1深层地分析寓乐于教

寓乐于教,是教育与游戏结合的思想宗旨。但教育与游戏的结合不是两个词汇的结合,两者要真正在实践中结合在一起还有待思考与探索。教育与游戏的结合,不应简单地理解将教育信息简单地架接在游戏信息之上,否则令学习者更加反感。快乐学习是每个学习者和教育者追求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从心理学对学习概念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学习要求学习者做出一种或内在或外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不是自然变化。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会在情感或习惯上等方面出现不适,学习者要克服这种不适方能达到学习目标对于大学数学习者来说,学习更多是艰苦的过程,寓乐于教的思想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娱乐可以消除学习阻力,而应该理解为减缓或过滤学习阻力,理解为教育者要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4.2网络教育游戏的教学模式探讨

学习者玩游戏来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育者角色被游戏开发者兼任,游戏开发者大多时不可能亲自通过语言声音的形式对学习者进行教育教学。因此,传统课堂讲解式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在网络教育游戏中,没有教师的参与,学习者将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游戏开发者对学习者教育指导、监控与以及其沟通,需要以任务的形式展开。因此,教育网络游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任务设计。网络教育游戏的任务设计需要以学习者为根本出发点,可以尝试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将知识与游戏任务融合在一起。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阐述了两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同化与顺应。同化,学习者能够自己吸收知识,比顺应学习形式更能减缓学习阻力。在游戏中,学习者为了追求快乐不会花大量时间来处理复杂问题。笔者认为,在网络教育游戏的任务设计中,需尽量将顺应问题转化同化问题,以及处理好同化与顺应的问题比例及分布。对实在需要顺应学习开式的问题最好提供支架,以触类旁通的方式来让学习者进行学习。

5网络教育游戏软件的思路设计

5.1网络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的内容

从符号角度来讲,网络教育游戏软件是图、文、声、像等交互信息的集合体;从意义角度来讲,网络教育游戏软件是教育信息与游戏信息的集合体。网络教育游戏软件设计内容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交互式符号的设计;另一方面是教育信息设计、游戏信息设计以及它们的融合设计。交互式符号的设计主要分成两大类,另一类是交互式视觉符号的设计,一类是交互式听觉符号的设计。交互式视觉符号的设计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画面的质感、色彩、大小等以及文字大小、文字色彩等等设计。交互式听觉符号的设计主要包括,画面要素的声音以及背景音乐。游戏信息设计主要包括游戏操作界面、游戏剧本、游戏规则等游戏内容设计。教育信息设计,即对知识进行包装的设计;两者融合设计是指将教育信息融合到游戏画面、剧本、操作当中去的设计。其中,两者融合设计是网络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的核心。

5.2网络教育游戏的设计思路

第5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网络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7-0000-02

Exploration on the Problem of Middle&Primay School Online Education

Chen Jun

(NO.1 Middle School of ChangLe,Changle262400,China)

Abstract:In this information age,online teaching as a brand-new teaching mode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people.It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In this article,we restudied and explored the online education and go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notation.The article mainly deals with problems we are fac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ing onlin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which can be the basis for future counter-measures.These problems include:renewal of education conception,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resourses,invest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training.

Keywords:Primary&secondary school;Online education;Exploration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引入教育领域使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网络教育成为一种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的新型教育形式。正如互联网先生约翰•钱伯斯在世纪之交的预言“下一个进军Internet的强大杀手就是网络教育”,时至今日,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和推进对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整个民族未来教育的发展水平,对参与国际竞争、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教育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网络教育的含义

早在2003年底,上海师范大学赵金波、黎加厚老师通过对“网络教育”概念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及目前网络发展和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网络教育”是一种师生借助网络环境,利用面授教育与非面授教育的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网络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主要教学手段,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的一种新型的交互式网络化的教育方式。

(二)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构造,即主要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等。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的)。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其他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教育之于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的网络教育是在以多媒体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空的特点,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原则,以“四大学习支柱” 为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中小学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的组织形态。目前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组织形态,主要存在两种典型的应用形态,一种是以独立的远程教与学为主的中小学网校形式,一种是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三、目前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应试教育长期的困扰下,评价教育结果的标准是考试分数,导致很多学校虽然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甚至建立了校园网,但并未起到应有的效用,要么闲置,要么另作他用。2004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

(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随着中小学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网上资源似乎很丰富,但很多网站的内容彼此重复或覆盖面窄,而且内容单调,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网站主要存在五种形式:百科全书式网站、中小学学校网站、儿童娱乐网站、父母教师网站和商业网站。通过对各个网校网站的拜访,综合来看,许多网校只是把书本、教科书搬到网上去,并没有体现网络教育的交互式等优点;一些中小学学校的网站则似乎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工具,内容大多为学校介绍、获奖情况、园丁风采、校园新闻之类,甚至有些网站还处于建设之中,并未为学生查找学习资料提供多少帮助。在商业网校中,试题库屡见不鲜,在线学习或同步教室则是“电子教案”。同时,很多中小学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路无车无货”,致使投入大量资金的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开发、研制网上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瓶颈”问题的当务之急。

(三)中小学网络教育的投入问题

网络教育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1998年美国投入510亿美元,旨在使每一位美国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其中,大约有20亿美元专门作为公立学校建设网络教育系统的额外资助,学校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则由国家全部包下来。法国政府2000年拨款5亿法郎作为支持基金,用于全国小学配备电脑,为上网创造条件。而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投资的主体不明确,中央政府的财力难以覆盖,地方政府财政力不从心。因此很多学校的硬件配备都是靠学校挤出来的,且规模有限。

(四)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问题

即使具备了高速宽带的网络条件和基本的基础设施,在实践中也还是不够的。为了使广大的教师和学习者参与进网络教育中,必须有一套网络教学和网上学习的技术支持工具,如网络教育平台。一个完整的网络教育平台应该有望上课堂开发工具、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这些问题的存在,延缓了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及时得以解决,我国的中小学的网络教育将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陈剑光,杜杰.对中小学网络教育现状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徐建一.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J].网络教育研究.在线电子杂志

第6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学习风格元认知自我调节知识构建团体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把学习看成是个体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过程,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趋势,基于这一立场的研究恰是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重点。网络教育本身的特点,就是以个体主动学习为出发点的,表现出明显的建构式学习特点。因此,探讨两者的共同和相关性,以认知心理学研究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条件为依据,设计网络学习环境,使其更有利于学习者高效、快速的学习,就成为必然的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网络教育如何实现个性化;网络教育如何实现学习者能力、素质的提高;网络教育协同学习如何达到最佳效果。

一、学习风格与网络教育个性化

人们对于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用于个别化教学,尤其是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实现,确已寄予厚望。达到这一目标的思路是,利用网络设置及相关软件,向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途径和不同顺序的学习经验,为学习者传送不同种类的学习经验提供便利。但现实中却并非如人们所预料的,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尽管其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增强,与人(机)交流的机会增多,但这些并不能证明学习者因此而能更好、更快的学习,因为学习环境的统一性——教育软件的限定,并不能吻合学习者自己特有的学习倾向,从而不能达到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入学习的“随心所欲”状态。

尽管对于网络教育的个性化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以往人们所关注的是学习者智力和已有知识的差异(认知),成就动机及其相应的个性特征(情感),很少研究影响学习者意志行动方面的因素——学习风格。所谓学习风格,即指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学习倾向,由于它经常被个体所使用或表现出来,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构成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注重学习者学习风格,并在教学中直接应用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有利于我们在网络教育环境设计中,更好的诊断学习者的学习倾向性,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更好发挥自身的潜能,使学习者乐学、易学、快学、学好。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这三方面是以意志行动为核心相互交叉,形成学习风格的五个部分三个层面。一是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部分:知觉风格、信息加工风格(同时加工与继时加工)、记忆风格(趋同与趋异)、思维风格(分析与综合、发散与集中)、解决问题风格(深思与冲动)。二是学习风格的情感要素部分:理性水平、成就与动机、焦虑等。三是学习风格的意志行动要素:学习坚持性、积极性、动脑与动手、保守与创新等。这三部分组成学习风格的心理层面。四是学习风格的生理性要素:对学习时间的选择、对视、听、动感的偏爱、学习外部环境的安静与否等。这部分为学习风格的生理层面。五是学习风格的社会性要素:独立学习与结合学习、竞争与合作。

针对以上所述的学习风格内容与要求,对于网络教育的环境设计而言,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习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二是学习者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前者对于网络教育而言是很容易达到的。我们重点是讨论后者,我们认为网络教育中要达到教育个性化的效果,就是要根据学习风格的有关理论要求,设计一个系统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风格,达到“随心所欲”的学习状态。为此,在系统的设计中应包括四个部分:诊断、计划、教学与评价。诊断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其中包括学习者发展的特征、学习风格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通常学习风格是诊断中最易忽视的因素,但它却最重要,因为它直接参与学习之中并监控着整个学习过程。学习风格的诊断内容主要包括以上所述的三个层面五个部分,可以设计一些问卷于系统环境中,让学习者在进入实际学习内容之前进行回答而实现。计划就是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倾向以后,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明确自己那些要学,那些是自己学习的难点、疑点,自己准备怎样学,等等基本问题在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心灵地图”。这点可以通过老师的提示窗口,给学习者以提示。教学是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之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诊断结果与学习计划,选择情景、内容和方法进行学习,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一个阶段结束之后,要给学习者一个反馈,对其学习效果有一个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计算机软件给出,也可是学习者发出电子请求,由教师或同学给出。

二、元认知自我调节与网络教育激发作用

当前,我们常以上网获取信息而大开眼界,感觉确实是丰富了知识,但就网络教育的效果而言,并非获取知识是最终、全部目的,否则我们的网络教育只不过是传统教育中,帮助学习者填充知识多了一道残酷的工具而已,对于学习者素质的提高、创造性的开发并非有多么明显的帮助。而我们所需要培养的是有能力去批评、思考、学会学习、对个人的潜能有所了解的人。这就要求网络教育必须有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能够构筑知识、理解学习者已完成的工作,并能开发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所必须的能力。认知心理学的关于学习者无认知自我调节的理论,对于我们设计这样的学习环境有所启发。

元认知自我调节简而言之,就是指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认知、调节与监控。其基本的假设是,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预期结果、思维过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等能清楚地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那么就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善于元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能较好地激活背景知识,集中注意学习材料的有关信息并对材料进行推论。最常用的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有:一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或设问;二是明朗化或试图解决疑问;三是概括或者回顾学习材料的要点;四是预期或估计后面的内容。其实这一过程就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学习、理解过程进行自我讲解。

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就是要对学习者有明显的激发作用,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设计。一是突出重点,唤起注意。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内容是千千万万的,只有那些新颖有意义,学习者感兴趣的材料,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被学习者所选择,才能引起学习者的设想与疑问,从而致力去探索。这就要求在软件的设计中,尽量运用形象生动的富有创意的形式。二是提供知识背景,试图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围绕一些关键的概念而组成的网络组织,其中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和命题。如果能激活学习者已有背景知识,那么学习者就有了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就试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策略去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就是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自我有意识的调节过程。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当学习者感到难以解决问题时,适时的给予一个帮助(查询)系统,给学习者一个知识背景的线索,达到激活学习者内在知识经验的作用。三是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也就是学习者学完一个单元之后,用一些概念和短语把所学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实、现象、原理清晰地图示出来,将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应有一个提示,就是让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与计算机中已有资源、教师、同学的意见进行对比,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反馈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四是给学习者一个操作与验证的单元。学习者学完了所学的内容之后,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应给学习者一个新的相关内容,让学习者将获得的知识、学习策略或操作程序进行运用,从而促进学习者对知识、能力的迁移。

三、知识构建团体与网络教育交互作用

网络教育的交互作用,是网络教育本身所具有一大优势,能较好的使学习者处于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者使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可以通过局域网与其他用户或网络服务器进行交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更高层次的网络进行交流。但并不是由于网络本身有这样的一种功能,我们就乐观的认为,只要提供了这样的系统,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就找到“灵丹妙药”。其实不然,一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习者在上网的大量信息中“遨游”会因探究中缺乏方向和条理而受损;如何设置不同的交互学习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再好的交互网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构建团体是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学习是通过学习者与他人,与外界的环境,与外部世界所形成的一个知识团体中,相互作用、相互构建产生的。在这样的一种教与学的环境中,学习者参与知识的传播,他们在教师帮助设定的目标、指向自己的问题并监控自己的理解,运用可得的资源设计获取知识的环境。在这种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中,是师生分享各自的专门知识或负责找到能带给团体的知识。在一个相互讨论的团体中,学习者通过建设性的争论,推测、质疑、批评和摆出证据来学习。在这种知识构建团体的学习构想中,学习者不仅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协作,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见,交互网的教育与知识构建团体的内涵,确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交互网的教育功能确实为实现知识构建团体这一教与学的构想,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技术支持,知识构建团体的实施要求又为网络教育的交互作用有效发挥,提出了有依据的设计条件。一是要使学习者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教师要帮助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提供课程支持。也就是在交互进行地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出那些适合于教学之用的学习内容。这些信息不仅要有足够的教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教学材料同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联系起来,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同学习者的学习吸收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在网页的结构设计上要有一个“导航”系统。二是要根据交互学习的不同方式来设计不同的教与学方式。通常而言,在网络交互教学中有以下四种方式:1、通过讨论来学习。一般是某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向教师提出求助,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有关学习者与其讨论。2、通过共同建构来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若发现有共性的问题,由教师发出指令,大家停下来就共同存在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实现认知能力的构建。3、通过指导来学习。学习者遇到困难时,也可以直接向教师发出请求,当教师认为有必要对其指导时,便可进行指导学习,指导学习的教师要明确学习者的实际理解情况,然后给以相应的启发和提示。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第1期。

(2)兰学文:〈〈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解过程的模式及其教学策略〉〉,《教学与管理》,1999年4期。

第7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课程开发

【Abstract】 The network education is an outcome that information social education modernize the development, it is an activity to pass because of turn with net or other arithmetic figures contents proceed the study and teaching, making use of well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provide of, have the all new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tudy environment of the plentifulness resources, realize a kind of all new study method. Network course is study object that network the education provides the content of course, is a learner most in the network education with most directly. This text discussed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in network first and meaning, then join together the theories foundation of network course developments, discuss the senior high vocational school network course 《 the Practical and Simulative of the Electronics Technique 》 practice with development.

【Key words】network education; network course; course development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深刻影响,随之也涌现出诸如e-Business、e-Marketing、e-Library、e-Learning之类的新概念。网络教育就是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它是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1]。网络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习者提供设计合理、完善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为网络教育提供教学内容,是网络教育中学习者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学习对象。笔者有幸参与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之一的《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该课程主要是面向高职高专教育,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承担制作,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的理解与认识。

一、 网络教育的含义、特点与意义

究竟什么是网络教育?

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环境与时间等。网络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我们平时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环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突出的是教育观念;文化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内容;面授教育、远程教育等是反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时空关系;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则是突出传播媒体的教育应用[2]。

网络教育具有“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育信息、互动网上教学”等功能,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和年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围墙的学校学习,共享国内外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真正为终身教育创造了条件。教师和学习者可以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教师的讲授和学习者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能得到及时的解答。网络教育可提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能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传统的以“教”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但是,网络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其核心和本质的东西仍然是传承文化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网络教育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不只是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先进上,而且更体现在它形成了一个新型的、交互的、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给学与教赋予新的内涵,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推动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的更新[3]。网络教育的教育核心和本质没有改变,但它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却是广泛、深刻而长远的。

二、 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从老师那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含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

而网络教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内容等,并可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对学习者起到的是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这里并不是说网络教育与建构主义一定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网络教育的的确确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或者说建构主义找到了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

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还要考虑到如何利用网络的特性,贯彻以能力发展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原则,突出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的主体参与程度,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三、 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开发实践

通常情况下,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部分主要参考的是传统媒介的相关材料,最好是该门学科教师在长期传统教学中积累下来的教学资料,因为这些材料及资料都已经比较成熟;然后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加以表现,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播。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是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郭维芹教授编著的《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为框架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的。

(一) 首页设计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首页如图1所示:

图1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首页

课程的首页主要分两个区域:

1. 课程说明区

该区域如图2所示,包含“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和课程简介等内容。这些内容能使学习者了解本课程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学好本课程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图2 课程说明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条目,即可在首页中央显示该条目的具体内容。例如点击“基本理论”,首页中央就出现图3所示的内容。

图3 基本理论具体要求

2. 课程入口区

课程入口如图4所示,有:开宗明义、顺序教学、实践训练、以“管”引“路”、练习提高和自我考查等。这些入口能让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和检验学习本课程的效果。

图4 课程入口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入口,即可进入该入口的学习环境。例如点击“开宗明义”就出现图5所示的学习环境。

图5 学习环境

(二) 教学设计

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前,需要将各章节、课文、知识点以及相关概念进行逻辑的组织和结构。知识结构按照其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即各知识点之间是并列和同级的关系;层次结构,即各知识点间通过递进、因果、条件关系来组成;复合结构,即综合了并列结构和层次结构而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

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思考传统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及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解决教学中的这一重点和难点。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的网络课程中,我们就设计了开宗明义、以“管”引“路”等特色栏目模块。把学习这门学科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比较清楚的列出来。如图6所示,我们把实用模拟电子技术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管子”(即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器件)都集中起来,让学生在这里就可以把与各种“管子”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

图6 以管引路栏目模块

网络课程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整理、归纳、编写,一般会设计成几个模块,缺少文字教材的系统性优势。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当中,我们还设计了“顺序教学”栏目模块,这样就弥补模块化设计的不足,尊重了教学规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

网络教学的评价依赖于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的因素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这门课程的设计中,我们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栏目——自我考查。学生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就可以针对每一单元的知识进行自我测试。如图7所示:

图7 自我考查栏目模块

对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合理地安排和组织知识内容,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出学科的教学特点,反映学科的教学规律,展示出知识结构的功能,方便组织教学活动,易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 系统设计

1、学习环境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采用的是多入口、多路径的教学形式,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以不同的入口进入各种学习环境,以保证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其学习环境主要分入口选择区、树状目录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等三个区域。

入口选择区

学习环境中提供如图`8所示的入口选择区,是为了方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各种学习环境。

图8入口选择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入口,即可切换学习环境。

树状目录导航区(图5的下部左边部分)

树状目录导航结构能让读者自始至终明白自己处于什么内容的学习中。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条目,即可在内容显示区中显示该条目所对应的学习内容。

内容显示区(图5的下部右边部分)

内容显示区中的内容始终紧跟树状目录导航区中选定的条目,如在“开宗明义”树状目录的“动画演示”中选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那么内容显示区中出现的内容就如下图9所示。

图9 显示内容与树状目录结构中的条目相对应

2、界面风格

界面是网络课程与学习者交互的接口,友好的界面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界面的友好性,做到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便。

首先,界面色彩的选择要符合视觉规律,应清晰、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的色彩要对比并且和谐,在做到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学习者的视觉疲劳。

一般来说,以亮色调为主的画面会给人以明快、爽朗和高雅的印象;反之,以暗色调为主的画面则会传达出深沉、忠厚或庄严的效果,使人感到压抑、沉闷。根据此原理,为了使浏览者感到舒适、亲切、容易接受,我们选择了明快、清爽的红白色作为《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界面主基调,辅以中性的灰色进行衬托。

其次,是字体的选择。一般来说,只要遵循网页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原则就可以了:字体不宜过多,不要使用超过3种以上的字体。因为字体太多显得杂乱,没有主题。字号要适合,字号过大,会浪费版面空间,字号过小,又不能吸引用户注意力,还容易使眼睛疲劳。不同内容的字号要有所区别,原则上标题的字体较正文大,颜色也应有所区别。特殊的字体和符号要转换成图像。

3、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是组织课程各个知识点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这种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可以做到在全面覆盖各知识内容的同时,又使得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找出可能对学生学习有障碍的内容,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当中,我们就是利用超级链接把入口选择区、树状目录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之后,选择左下部分的不同栏目,右下部分就显示出该栏目所对应的内容。这是一种基于文字的超级链接。

再者是基于多媒体信息的超级链接。如在“开宗明义”树状目录的“动画演示”中选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图9所示),这个“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动画演示当中,就做了节点是多媒体形式的超级链接。当学习者点击“按直流负载线移动”这个按扭,动画演示区就按直流负载线移动;点击“按交流负载线移动”,动画演示区就按交流负载线移动。这种超级链接的设计可以做到让课程更加生动、灵活和富有感染力,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

四、 结束语

虽然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高职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这次探索与实践让我们从各方面加深了对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的理解与认识。网络教育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有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它不仅对于学生来讲是"学习的革命",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说,同样也是一场"革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认识、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网络与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网络课程和教学的设计、开发。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中国教科网 2001年12月25日

[2] 冯秀琪,教育、网络教育与服务,中国教育报 2001年9月2日

第8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一书一本一粉笔”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展现,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灵活性

网络教学提供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与信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可以通过E—mail、QQ、微博、论坛等多种形式向教师进行提问,与同学之间进行课程的探讨与学习的心得,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及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这些都体现了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3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如果将二者进行优化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必将得到更优的教学效果。

3.1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实现教育公平

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教育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公平的一大难题,虽然现在许多城市进行教育改革,尽量达到教学及师资在一个地区内的均衡,但在不同地区间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而网络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2]。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资源共享性,通过它就可以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此外,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改变了信息单向的、被动的传播的局限,实现了学习者对信息的主动获取和控制,从而使学习交往模式由单向式向交互式转变[3]。学生可以通过多样的网络形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师生间相互平等、相互影响的交往模式,教师从原来高高在上的长者变成了学生的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并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

3.2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教育中,规范化的课堂教学,严谨的教学节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课堂紧张的气氛,及过于教条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可以将网络教育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带入传统的教学课堂,将复杂化、抽象化的问题通过动画、声音、视频的形式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展示给学习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习的印象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3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方式

网络教育在教学形式上虽然不受时间、空间地限制,但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极高,没有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要发挥传统教学对于课堂有效控制的优势,教师在开学初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期中可以进行测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另外在网络教育中可以安排一些课堂教学的课程,定期安排学生与教师的见面会,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4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9篇:网络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育;成为;留守儿童;朋友

一、科学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资源,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赚钱,对于子女的关爱较少,没有有效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很多留守学生都处于隔代教育、隔代抚养的现状,从而导致留守学生特别缺乏“父爱”“母爱”,缺乏对于家庭的温暖,性格变得孤僻,心理健康蒙上阴影。行为习惯格外差,脾气暴躁,打架斗殴等。我们以网络教育平台为载体,开设关爱留守学生思想教育阵地,开通学校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实施德育,培养城镇留守学生的优良品德。班主任或者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在网上搜索一些励志的故事视频,利用每周班会的时间组织留守儿童进行观看,或者组织开展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讨论、演讲等形式教育留守学生,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目标,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无限的关爱。

二、合理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平台,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电脑、互联网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少留守学生因为沉溺网络而学业荒废,一些留守学生因沉溺网络而走上邪路。因此,如何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网络知识教育,成为摆在学校、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只有学校把网络教育开展起来,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理念,才能挽回这些孩子的心,把他们引向正道。据调查研究: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令人堪忧!有近80%的孩子学习有困难,近20%的孩子学习没有困难,过半数以上的孩子没有家庭辅导。学校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库、各大网络教育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点通教学网、绿色圃中教育网等),组织留守学生观看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微课教学等视频,鼓励留守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平台,与网络中的教师和学伴共同学习、互动交流,从而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留守学生安全上网,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让留守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让网络教育平台成为留守学生的“朋友”。

三、充分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平台,帮助留守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让留守学生在平等、开放、融洽的氛围中得到应有的关心、引导、沟通,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留守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四、有效运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平台,为留守学生搭建“心灵的港湾”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学生的心里逐渐变得孤独、寂寞,他们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理解。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一是通过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为留守学生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由班主任负责记录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详细情况,二是为留守学生构建网上心理咨询室,除配有专业的心理教师为留守学生及时疏导外,同学们有什么心声,都可以在电子档案上抒发感叹。信息化的网络教育平台,有助于加强学校与留守学生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共同搭建留守学生关爱的网络体系,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五、适时运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

城镇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单一,有许多孩子父母经常出外打工,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每天除了课本之外,了解外部的工具就是电视机,课外书很少,因此,他们经常以看电视打发时间。为此,在课外我们教师应多用网络教育平台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广阔的视野,让他们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去认识、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去北京采风,让他们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到巴黎去“游览”,让他们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认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让留守学生认识到电脑不但可以用来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进行网络学习、查找资料、浏览新闻、写博客等等,书本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电脑也不只玩游戏的概念了。综上所述,留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师生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把网络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为师生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为师生创造一个学习的平台,为师生开拓一片广阔的空间。让留守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让留守学生的理想翱翔蓝天。

参考文献:

[1]王良锋,张顺,孙业桓,等.农村留守学生孤独感现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