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美术教学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学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教学的定义

第1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医学美容教育开始于1993年,至2005年根据高职高专的招生目录将本专业名称更改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1]。然而,2006年,卫生部下达文件,指出医学技术类专业将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2],学生毕业后既不能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又不能考取护士资格,限制了学生在医院择业的渠道[3]。这就使得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目标必须随之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是面向各级医院以及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1]。但至今“医疗美容技师”这一职务名称仍未得到人事主管部门的认可,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国家各部门政策出台的不一致性是目前影响专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彭庆星,先后于2007年6月17日和2007年10月27日于北京和郑州,针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员技术职务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等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明确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式和临床执业范畴是在各级医院与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从事激光美容师(士)、医疗美容治疗师以及医疗美容咨询师等岗位,能胜任激光美容、生物注射美容、物理美容、美容皮肤治疗以及纹刺美容等工作,从而明确了本专业的培养类型是“技师”。

目前,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国际与国内美容连锁机构及大型美容院从事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美容培训师、美容讲师、美容导师、纹刺师、化妆品营销师、美容顾问、美容美体师及店长等,就业形势供不应求。

2专业定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医疗美容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临床医学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

我们的培养计划既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要保证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4],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两个原则。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以下工作:各级医院以及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1]:从事激光美容师(士)、医疗美容治疗师以及医疗美容咨询师等岗位,能胜任激光美容、生物注射美容、物理美容、美容皮肤治疗以及纹刺美容等工作。国际与国内美容连锁机构及大型美容院从事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美容培训师、美容讲师、美容导师、化妆品营销师、美容顾问、美容美体师及店长等。

3教学计划的修订意见

3.1 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医学临床课的课时数,塑造职业化特色鲜明的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由于本专业不能考取临床助理医师,医学基础、临床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讲述与医学美容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常见疾病的知识以外,教学重点是要保证前后续课程的衔接。

3.2 增加专业课程,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现状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需开设《现代美容新技术》、《皮肤护理技术》、《化妆造型设计》、《美容皮肤治疗技术》、《中医美容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美容营养学》、《美容化妆品学》、《美容药物学》、《美容外科学概论》、《美术》、《美容机构经营与管理》、《美容咨询与沟通》等专业课程,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覆盖面,提高专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3.3 增设一门机动性较强的课程,如《美容市场新技术》,与市场完全接轨。由于美容专业有着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故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门机动性较强的课程,主要以实训内容为主,及时掌握市场新技术,从而使专业适应市场变化及岗位需求,引领专业顺应市场需求发展。合作方式包括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选派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等,既能保证专业教学与市场的一致性,又能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2]。

3.4 更改部分专业课程的名称。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教育应顺应高职教育特色,在课程名称上应有别于本科教育,打造适合高职医疗美容技术发展的精品课程[6]。

3.5 调整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训内容比例。课程调整要有重点,主要调整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培养医疗美容操作技能[1],故应适当增加专业实训课比例,加强实践能力培养[4],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保证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训内容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设计[5]。

3.6 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就业意向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4]。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5]。主要可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进行调整,我们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在第四学期末机动组织教学实习,一部分直接去工作意向单位,由意向单位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学生进行定向顶岗实习,提早进入工作角色,并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强化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质;另一部分安排在医疗美容及美容连锁机构相关科室进行轮转,充分掌握医疗美容相关专业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

4具体实施方法

4.1 医学基础、医学临床课程可以分别整合成一门课程,如《医学基础概论》和《医学临床概论》,由专业课程的内容限定医学临床及部分医学基础课的内容,医学临床课程根据课程衔接内容的要求及常见疾病的掌握范围,限定医学基础课的内容,医学基础课的内容要保证各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基本满足必需够用的原则,塑造符合专业教育特色的、职业化鲜明的基础理论课程。

第2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微课;小学美术;欣赏课程;创作课程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对于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是学生艺术启蒙的主要阶段,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及微时代的来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本文就微课的定义、优势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等多方面展开了一些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也称“微课程”或“微型课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主要通过教师录制特定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的视频来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基本的教学视频,也包括了教学相关的资源。微课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传统方式,营造一种全新的、特定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微课模式的特点

1.教学时间短

“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5~8分钟左右,最长也不宜超过10分钟。

2.主题鲜明,内容简短精悍

“微课”反映的是基于具体教学主题和具体环节教学方式,指向的是具体知识点,因而更明确、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精简,适合学生需要。

3.操作使用方便

微课的本质是视频化的教学活动。视频生动形象,学生和教师可以反复使用,优化教学过程。

4.方便传播

微课内容精简,利于编辑与转化,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传播也方便。

三、微课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欣赏和创作。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教学课中,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也相对枯燥,需要老师大量的口头解说,然而学生没有多大学习兴趣。采用微课程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把教学内容相关的艺术家介绍、背景知识或者其他拓展内容通过制作成微课小视频。在课前学生就能通过微课视频进行预习。由于微课视频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欣赏。微课在美术欣赏课上的应用还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能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真切地感受艺术魅力。在上六年级《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时,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用3D动画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在以往的创作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先进行范例操作,学生跟着模仿,但是这样的形式学生不能及时全面掌握相关技巧,往往顾此失彼。采用微课形式,教师将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并且能突出表现关键点所在,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反复观看和学习。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技能。例如,在版画教学过程中,以往的学习只能通过书本静态的图画进行学习,学生对于版画制作过程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利用微课技术,教师把版画的制作具体步骤拍成条理清晰的视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版画学习。学生结合视频和理论,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很快就掌握了版画制作的

技巧。

四、微课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微课教学

教师要清楚认识美术教育的本质所在和微课教学的局限性。在教学中要有选择地进行微课教学,不能过于依赖微课教学。例如在教授色彩时,就要避免使用微课,因为微课视频有色彩偏差,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正确地学习色彩。

2.微课视频要精细,突出细节表现

微课的精髓在于精、小,这样才能方便学生理解和深层次思考,达到教学目的。如果教师微课视频的制作粗陋,不能有效突出重点,这样的微课只是浮于表面形式,学生并未能真正受益。

3.灵活的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不能自说自话。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通过灵活的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这样学生在通过微课学习时,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上运用微课技术是科技和时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要结合美术教学内容,通过精良的微课视频设计和制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学校美术教学;应用

美术教学属于较为专业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领悟能力等均有加强的要求。传统的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形式较为落后,因此导致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不足,学习效率较差。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能够帮助提高中职学校美术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文章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1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

1.1 能够帮助整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学生接触较多的美术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美术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当然,美术教学资源不仅需要向学生展示县城的名画、资料,还需要向学生展示作画的步骤和要点。而名画资料的保存十分严密,并不是教师可以随意拿出来展示的[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向学生展示仿品图画资料,但是这样呈现出来的绘画作品在色彩、构图细节、绘画技巧等方面与真实的作品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此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也十分有限,因此容易限制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但是,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却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向学生展示更多名作的绘画技巧,可以丰富教学内涵,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2]。此外,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进行网络美术学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率。

1.2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绘画实践

就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来说,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绘画学习技巧,而这些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绘画实践。实践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绘画技巧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绘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3]。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人机互动,学生在对名画进行鉴赏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电脑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在网络上进行网络美术实践,并接受电脑测试软件的检测,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和作用。

2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

2.1 利用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前为学生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美术学习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联系,传统的教学中,受到教学资源的影响,学生经常只能对某一副作品或者几幅作品进行研究,导致学生的学习拓展性不强,思维容易受到约束[4]。美术作品强调开放学生的绘画思维,重视个人风格。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认识美术知识,丰富学生的美术内涵,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并进行一对一的绘画对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绘画技巧的区别,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2 利用同步教学功能增强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学习和联系,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场地有限,无法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课堂知识讲解,因而容易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具有同步教学功能,即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美术学习,且可以实现空间和时间的跨越,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为学生进行生动的演示教学,教授学生如何一笔一划进行美术作品绘制。同时,教师还能够插入视频或者动画进行美术教学,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此外,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自己进行网络美术虚席。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打包上传至网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着里面的资料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样学生及时在课堂中有不理解的地方,课后只要花费少量时间,就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当然,除了依靠教师的教学资料,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进行网络资源查询,开通网络学习视频,进行网络美术学习,这对于补充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较强,只有当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学生才能够形成自己对绘画的认识,也才能够画出优秀的作品。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多种教学资源,但是在教学资源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明白美术中美学的含义。以花的绘画来看,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同时为学生展示梵高的《向日葵》。对比两位画家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对两幅作品进行绘画技巧、绘画意图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中西方绘画技巧方面的差异,同时让学生加强对美术中绘画审美的认识。齐白石的作品强调的是“写意”,而梵高的作品则是采用象征的绘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学生对美学的定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审美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整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绘画实践,对于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求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并利用同步教学功能增强教学效率,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林蔚. 浅议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2:108.

[2]吴团月.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 学周刊,2016,08:231.

[3]刘晓星,司书艳. 探析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中职美术教学的利与弊[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59-60.

[4]许颖佩.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美术与装潢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与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9-10.

[5]李谋超. 论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31-132.

第4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1.网络视频应用让美术课“活”起来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的心理,充分运用视频演绎情景,进行启迪,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效果。

在四年级美术课“大师画我也画”的课件制作中,为了向学生形象展示毕加索真实的创作过程,我将几段毕加索作画时的短片附着在课件中。这段视频是从一个有关毕加索的纪录电影里截取出来的,此电影制作非常巧妙,摄影师从毕加索作画时的画纸背面拍摄毕加索的绘画过程,在屏幕中我们看不到毕加索本人,也看不到画笔,我们只能看到画像动画一样被一点点地完成。这段视频的展示,不仅应了课题“大师画我也画”大师毕加索和孩子们共同创作的美好愿景,也让孩子们有幸目睹了毕加索珍贵的创作过程。课堂中孩子们一直处在兴奋与惊讶中,教学效果出奇地好,这就是微视频应用于课堂的神奇魅力。

近年来由于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微视频也应运而生。微视频内容广泛,形态多样,应用到美术教学中更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例如,美术课中较复杂的手工制作过程、难度较高的绘画演示过程,我们都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播放。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网络视频这种声像俱备的传播手段引入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又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官刺激,有效促进教学。另外,由于网络视频的开放性、互动性、分享性,教师可以在教育资源网站上,搜索到优秀的资源视频,还可以将自己的微课上传到教育资源网上与他人进行分享。对孩子来说,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学习资料、学习心得制作成微视频,与其他同学共享。这样,教与学都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网络视频应用让美术教学更加直观化,动态化,为课堂增色,让小学美术课堂“活”起来。

2.PPT动画应用让美术课“灵”起来

在多媒体教学中大家使用最普遍的软件是PowerPoint,用此软件制作的PPT文件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但是很多教师制作的PPT文件通常使用文稿窗口,PPT文件的动画用得很少,我们知道动画制作功能最强大的软件就是Flash,但是Flash的使用难度高,不好掌握,而且制作时间长,教学实用性不强。美术教学中,如果学会PPT文件的动画制作,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出具有Flash效果的漂亮、生动的动画,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在校本美术课“变化的汉字”教学中,我进行了一次PPT课件动画制作的尝试。为了向学生展示“寿”字的变形过程,我想制作一只从右往左爬行的“乌龟”,让它爬进来后,停在“寿”字的上面。我采用了PPT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选择需添加动画效果的对象后,单击自定义动画任务面板中的添加效果按钮,此时添加效果子菜单中出现四类效果选项: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然后选择如何开始动画、动画效果的方向和速度、顺序。为了让“乌龟”摇头,我插入了两张头的方向不同的乌龟图片,然后利用强调效果中的透明功能,让这两个图片交替变成透明的,再配以有趣的音效,这样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制作出了具有Flas效果的“汉字变形记”,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PowerPoint软件根据不同的动作,分别选用不同的效果组合,便可以形成不同的动画,操作比Flash简单,非常适合小学美术课堂的使用。

3.电子白板软件让美术课“动”起来

第5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学”与“教”的反向安排颠倒了传统课堂的流程,“学”被放置在“教”之前,教师的作用更多是辅助,教的内容更多是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重要的应用问题。这给课堂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思考。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我认为,更应将其作为一种理念,反思我们的课堂常规,反思我们的思维定式,在课堂之内,尝试从“颠倒”中获得“反向”的教学方式,积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的呈现并不以文字的形式为主,更多为视觉元素;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依靠讲解,因为很多美术知识无法用语言表述,需要视觉元素的直观呈现,需要体验技法获得感知进而理解知识;美术学科的技术性,决定了除知识外,学生要学习的更多是技法。因此,美术学科的“学”,是视觉的直观感受,是实际的操作体验。从学情角度来讲,首先,学生普遍对学习美术缺乏自信,年级越高自信心越低。其次,美术学习资源相对较少,学习途径较单一。最后,学校不少学生和部分老师从内心里轻视美术课程的学习。这些因素都使美术的课堂教学难度加大、很多新的学习方式无法实行。面对这些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完成美术学科的反向教学方式,实现先学后教呢?

首先,我认为应当将美术学习的“先学”定为先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的认知,以此适应美术学科的操作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其次,将“教”定为引导提升,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引导提高其认知的程度。具体的教学模式为,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学生自主体验,形成认知,展示交流,逐步提升。

尽管全部的学与教还是集中在一节课内,但教学模式的流程上的反向安排,改变了以往美术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教师真正放手,将学生自主学习置于课的开端,并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把自主学具体定义为自主体验。自主体验的前提是要有教师搭建的体验平台。教师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或合作完成实践行为,教师以提出问题的指导方式和参与帮助启发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相互学习。教师搭建的平台,就是全课的切入点,切入点如何选择,平台搭建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实际的学情,教师准确掌握学情,选择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操作实践,才能搭建适宜的平台。学生容易接受,就能顺利完成体验。

展示交流和引导提升是合二为一的两个环节,由于学生的不确定性,所以体现出课堂的生成性和教师的教育机智。这其中,课堂的预设也很重要,突出学习方式的预设和突出教的预设是不同的,学的预设更多是对学情了解之后的预见。学习预见得越周密,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就越有保障。

第6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作;绘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54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2000年我国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对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儿童是人类生命的延续,也是人类的未来。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逻辑能力、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少儿美术教育,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

何谓审美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虽然我们无法对它做出一个完美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审美能力对于一个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低。

因此,教师应在平常多加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如绘画作品、音乐、舞蹈、歌剧等,从小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儿童时期,是最容易接受新东西的时期,也是人类艺术才能开始崭露头角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最有效果的。

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图画、手工教育能够协调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的反应能力。因此,美术教育不容忽视。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小学美术教育的盲目性

在大多数的小学中,美术被当做副科来对待,一周只有一节甚至两节小课,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美术课常常会被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抢占。即便是能够正常上课的一些小学,美术课也只追求能上就行,至于上得好、上得坏,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于是,导致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在上课之前,才从一些美术课本上找一幅图片,匆匆地画到黑板上由学生模仿。试想,这样的教学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怎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呢?

2. 小学美术教育的“高消费性”

众所周知,美术同语文、数学不一样,学美术需要工具,需要材料,尤其是随着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每一堂课、甚至是每一幅画都需要学生准备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这对于城市学生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大的问题。但是,笔者曾经在农村支教过一段时间,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甚至连二十四色的彩笔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水粉或者其它美术用品了。

3. 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方式落后的表现为:教学只是教授学生们画画的基本知识,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统一的样本。许多美术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将一些传统的、甚至是过时的评价与欣赏角度教给学生们,并强制让他们接受。

三、改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意见

1.针对美术教育的“高消费性”。首先,主管教育的各项机构要有服务意识,要有牺牲意识,要主动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因此,教育监管部门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其次,相关机构可以成立美术用品基金会,争取社会、企业的资助,以专门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用品不足的问题。

2. 针对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学校要保证农村小学美术的正常教学秩序,解决教学配套设施和美术教师这两个基本教学要素短缺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源于教育投入的不足。

笔者经多次考察发现,许多城市的小学都配备有多媒体设施,而在乡镇小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率基本上是零。亟需教育部门加大投资力度,使学生真正受益。

3.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小学教师在指导儿童作画时,可以选定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想象,支持、引导他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进入绘画情景。

参考文献:

第7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装饰画平面构成三维立体课程设计

一、装饰画的定义及意义

1.装饰画的定义

装饰画作为绘画类别中的重要种类,与其他类型绘画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内容范围宽泛,包括黑白及色彩装饰画、抽象装饰画、传统装饰画、现代装饰画、创意装饰画等形式风格。同时,装饰画的选材有其随意性,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的内容材料进行创作,以此来表达装饰目的及装饰风格。

2.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的学习意义

装饰画的学习是有趣而实用的,该课程不仅训练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通过对装饰画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地引导与开发幼儿的潜能和才智,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寻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装饰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运用

1.装饰画实际教学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幼儿的学习心理及心理特征,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与此同时,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主观上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独立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装饰画的创作热情。

2.黑白装饰画技巧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黑白装饰画是指用黑白单色在画面中作出一种或者多种特殊图形,图形既可以是装饰性的,也可以是绘画性的,其应用范围可以拓展到平面设计、造型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在学前教育专业黑白装饰画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黑白线条、明暗块面的表达,训练学生基本图形的塑造与表达。例如点、线、面的构成练习,从单个点的平面构成到线的平面链接,最后形成块面的空间变化;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折与塑造,引导学生形成立体空间表达能力。同时,黑白装饰画作为基础技能练习,对于学生美术基本技能的锻炼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直线与曲线的表达与变化,考验学生线条的控制能力,基本功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线条表达。因此,幼儿美术通常利用黑白装饰画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绘画技能。

3.色彩装饰画技巧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作为装饰画中应用范围较广的表现形式,色彩装饰画通常利用色彩的不同搭配来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种色彩表达方式既可以和事物本身色调大致相同,进行写实性的表达;也可以和原色调大相径庭,形成反差,以夸张的色调进行创意性的表达。色彩装饰画来自自然万物,但又不受自然事物的局限与束缚。绘画者在美感和情感的推动下,大胆想象,利用不同方式方法来构图,用夸张的色调搭配,寻求视觉冲击力,以此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在色彩装饰画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色彩敏感度的培养和思维想象的拓展。通过对写实性风景装饰画的训练,引导学生熟悉与掌握事物本身的基础色调,了解一种颜色在不同画面中搭配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结合自身对色彩感受的异同,形成适合自己的色彩认知与表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非美术生,绘画技能基础薄弱,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色彩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色彩的自我认知。从基本的色调搭配到不同色调的搭配训练,找到每一个学生对色彩细节感知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体引导,尊重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4.创意装饰画技巧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创意装饰画涵盖了黑白装饰画及色彩装饰画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之上,不再单纯复刻现实世界,而是更加注重创意思维的发散,侧重于传递创作者内心世界。创意装饰画作为装饰画的新枝,彻底摆脱了束缚与局限,让绘画者在画面之上尽情发挥想象,充分表达自我。创意装饰画在幼儿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用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摆脱常规绘画视角,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观察世间万物,并以此作为绘画方向进行创作。在教学活动中,幼师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应鼓励他们用创新的方式不断开拓幼儿美术教育的新领域,让所育幼儿的思维方式在学习初期就能够得到正确引导、发散。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注重自身创意思维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一定水平的创意绘画的技能。

第8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浅思;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71-01

由于美术课程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在加强对小学美术教育力度的同时,也应当根据时代进步的特色,去不断反思美术教育的当前阶段所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将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跟上时展的步伐。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更加注重的是绘画手工的学习,而对美术的欣赏这一块涉及的非常少。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点较为落后,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评估过低;其次,现代小学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开眼望世界"的年龄段越来越早,他已经不像几十年前的小学生对外物的认识面很小。所以对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应当转变。

1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缺陷

在传统的小学生美术课堂上,老师一般作为主体,主动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作为授课的主导将绘画、雕塑、建筑等美术作品从古至今,从中国美术作品到西方美术作品进行逐一讲解,以期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能力以及绘画手工能力。这种教师主动教学的课堂模式因为手段单一,不能够长时间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效率较低。除此之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激发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对美术作品的探究欲望。可以说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手段长期以来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没有十分明显的增长。

2现代美术教育的改革

现代美术欣赏教育的改革更侧重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去,教师的授课只作为一种引导性的行为。让传统意义上小学生的被动灌输知识转变为主动吸收获取知识,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查找,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讲解,问题的讨论从而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现阶段实行的小学生美术课程大纲中,在对美术的教学上主要分为专题作品欣赏和随堂欣赏和其他形式的欣赏。

2.1对于专题美术欣赏课堂的构建。

专题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美术教科书所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例如,对中国山水的美术作品欣赏。在专题美术课堂的授课中教师应当注意如下的问题:首先,应当在美术课程的授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教科书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任务,先行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让小学生自己的思想插上"翅膀"去自由想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与所欣赏的美术作品的内容更加的"靠近",也能够让学生培养较好的拓展性思维。其次,在学生欣赏玩美术作品后,先让学生表达自己欣赏后的观点看法,之后,教师在进行讲解,并针对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但是不能随意的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应该对学生的想象力持包容的态度,否则会影响到一个学生以后思维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拿准几个"点"去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欣赏当前专题美术作品应当抓住此类作品的"线条、色彩、线条、表达手法"等,将这几类观点融入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去。最后,教师结合课堂的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间交流讨论,以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

2.2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的教学手段是指在结合教学内容之上进行穿插性的欣赏,这些欣赏往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一定都是美术大师或者中外名作,也有同龄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依据课堂授课任务,在授课结束之后列举几幅美术作品,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欣赏能力去鉴别作品的美体现在哪里,这可以直接检验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并能够及时的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方便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思维、兴趣、爱好是一个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具备的最为重要的素质。不能随意的评价一个学生对美术作品好坏的欣赏,因为这将会影响一个学生今后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教师应当以一种宽容、博爱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欣赏作品,让每一位小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观点,从而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中将美学升华。例如,在对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太阳、人和鸟》的作品欣赏中,一部分人认为画的好,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好,也有的学生人为什么也不像。而此时教师做的不是马上用自己的欣赏能力和思维去纠正学生的看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论,并让学生自己说出画的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才能从长远来帮助学生发展欣赏力、思辨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是学习美术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近年来,国家为了应对学生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在对学生的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新课标的出现重新定义了部分学科的教学手段,包括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教育。小学生美术欣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课进行必要的探究和浅思。

参考文献

[1]李立娜;美术欣赏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7期.

[2]徐祯;审美教育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王贵喜;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第9篇:美术教学的定义范文

1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社会背景

首先,在当前的知识经济观中,创造力和创新力已经成为其的核心。这是大势所趋。其次,在当前激烈的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各国把重心都聚焦在了对于创造力人才的培养力度上。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创造力就是国力”的观点。再次,在一个民族的创新过程中,教育成为了培养人们创造力的强大动力。

美术课本身是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程。以上社会背景的存在,又给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有哲人说过,“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诗。若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都是靠着创新来推动的。假使只存在复制和模仿,人类的文明就不会像现在这般五彩斑斓。由此可见,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要依托创造、创新去实现。

在未来社会,人才的标准已经被定义为:合格+特长。合格就是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而特长则是因人而异,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创新。所谓创造,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去生成更加新颖、独特的东西。创造力包括三个要素:能力、热情以及思维方式。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热情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兴趣的迸发;思维方式则是对于学习的一种价值偏好。艺术的创造力是在艺术学习中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探索新的表现形式的开拓能力。由此可见,创造型的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这些人类智慧要素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基本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起到主要的作用。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学生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3.1 营造氛围和环境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在美术教学中要鼓励艺术创造思维,尊重学生主体性,因为创造性及创造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教师要从整体素质的角度去谋划课堂教学的组织,应主动去激发学生“学的意识”,一味灌输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其个人创造力。这对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

3.2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梵高曾指出:“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想象是创造的催化剂,面向未来的想象就是人类创造之源。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创造力的形成不可小觑。想象画、命题画、创作和默写等手段都是启发学生想象力有效的方法。想象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需要在美术理论基础、生活体验的积淀下开展艺术形象的联想以及构思成型。艺术在生活中形成,但是又超脱生活,它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而是对其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基本措施是要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异想天开”。不受束缚的成果就会展现出原创的魅力。这样他们才敢想,才想得开,创造性思维也才能活跃起来。

3.3 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审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动力。美国当代哲学家莫里斯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对一些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不安分”的学生,我们不能拒绝接受,遏制学生的艺术个性,应给予理论和实践上的正确引导与具体辅导,尊重个性审美。而创造正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活动,当学生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了尊重和理解,将有利于艺术个性的开发。因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鼓励独创出新。

3.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教育中的观察是要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带有目的性和意识性的心理知觉活动。所以,观察能力在感知、欣赏和表现及创造美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观察好奇心。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观察也就无从谈起。接着要明确观察目的。比如你要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应该从哪些角度切入去观察,观察后有什么发现或者启迪,这样才能获取信息。当然,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从浅到深,从近到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其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去完成观察这一任务。用理论指导观察实践活动,从而使观察效果得以提高,最终促使观察能力得到加强。

3.5 有选择增加美术欣赏内容

美术欣赏教学即让学生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的美术作品进行品味,对其中所涉及到的美术理论,作品的创作背景、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相关表现手法要有一定的认知度,由此从中得到启发,并且在欣赏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精神享受。广泛接触艺术作品,会提高艺术直觉的敏感度。因此,做好美术欣赏教学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第一,选主题。主题是美术作品的灵魂,一定要明朗。第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美术作品的灵气,好的表现手法能够更加引人入胜。第三,美术作品的创作功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有倾向性的选择创作功底深厚的作家作品,这对于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通过以上三点定位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能从中获得美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