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高风险投资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

第1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金融海啸令资本市场深幅下挫,从而导致投连险账户大幅缩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连险是否还有购买价值?

尽管股市还在熊市中徘徊,直到今天我们也尚未走出困境,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尽管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有着非常光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我们应当牢记:尽管从短期来看,股票的市场价格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偏离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趋势一直决定着而且必将继续决定股市的发展。

寻找未来的机会

在习惯了2007年股市的高歌猛进之后,2008年,一些购买投连险的客户对突如其来的市场下跌感到迷茫甚至失望。但是,我们也看到通过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连险客户的收益仍然是可观的。截至2008年9月底,一些专业销售投连险公司开发出的成长型投资账户,自成立以来账户净值增长了127%;投资风险较低的稳定型账户净值增长率也已达到近50%。

也有一些投连险客户在这段时间内将资产转移到风险较低的投资账户,从而避免了股市投资的重大损失,这就是大多数投连险产品的优势所在。这一类账户能够得到众多客户的青睐,并确实为客户们降低了投资损失。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客户在账户间资产转移过程中高买低卖,择时操作,这种做法显然背离了价值投资理念,并增加了投资风险。

尽管最近一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但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正处于2005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些勇敢的投资者已经看到了目前市场蕴藏的机会和价值,并开始将资金转换到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账户中。

投资者的心理是最难以把握的,他们对所谓熊市和牛市的看法有着极大的主观性,很容易从这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纵观国际股票市场,最成功的投资者总是极力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在投机心理充斥的股市中保持冷静,不盲从,不跟风,以对基本面的研究作为股市交易的依据,而对基本面的分析和预测要比对市场趋势的判断简单的多。

股市何时才能止跌回升?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在股市长期剧烈下跌的今天,更是如此。然而,我们几乎可以确信,今天的股市比2007年的任何时间都更具有投资价值,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可以逐步增加投资。

选择权在你手中

我想告诉大家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在投资资产配置方面采取“要么全要,要么全不要”的方式可不是一个好办法。太多的投资者急功近利,他们总是根据自己对投资市场一知半解的短期分析做出投资决定,要么空仓,要么满仓。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都无法准确预测加仓或减仓的最佳时机,相当程度上靠的是运气。

不要将所有的投资都集中于高风险账户,应当采取一种更稳妥的循序渐进的办法。根据基本的财务规划,许多客户都因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投资而最终获益,特别是在当今市场形势下。当然,你需要确信你要购买的投资产品可以实现这一比例。如果你对股市的持续动荡感到忧虑或者着眼于短期投资领域,你可以同时分别投资于稳定账户和平衡账户;当你有了更多的信心时,可以增加对股票类产品的投资,比如转换更多的资金到成长型账户。

另一个办法是使用成本平均投资法,应用在一些投连险产品的投资账户上成为定期自动转移功能。该功能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投资工具,它能够自动地逐步提升高风险投资在你的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如果投资者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但是对短期内的投资市场走向感到忧虑,希望在一定期限内逐步增加对高风险账户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定期自动转移功能不失为理想的投资辅助工具。如果股市坚挺并且持续走高,虽然按照定期自动转移功能进行投资远不如将你的所有投资一次性集中于高风险账户获得的收益高,但是如果股市下跌,则定期自动转移功能将会大大降低择时带来的风险,实现长期收益。

股市也许还要进一步下跌,各种坏消息可能会接踵而来,国际金融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然而,在某种情况下,踏空股市复苏机遇而带来的风险远大于因股市下跌而带来的风险,我相信这正是目前中国股市的特点。

经验丰富的长期投资者不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总是着眼于长期的价值投资,他们认为目前的中国股市正是赚钱的好机会。归根结底,决定权在你自己,切记在做出投资决定时,应对你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并听取财务顾问的意见。

购买投资型保险需消灭三大误区

如今,随着保险市场繁荣,投资型保险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不过,投资型保险并非稳赚不赔,因为按照功能划分,投资型保险重在投资,风险保障则是其附加部分。面对保险公司高回报理财的诱惑,购买投资型保险时需保持理智,尤其需消除四大错误认识。

误区一:收益、保障可兼得。很多人购买投资型保险的理由便是,投资型保险不仅会带来可观收益,还能得到保障,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不错,这种保险在某个时期可为保险购买人带来高于储蓄存款和国债的收益,但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和保障是有侧重面的,主要表现在分红和收益上,而在风险保障上,投资型险种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因此,即使出了险,得到的赔付金也很有限。购买投资型保险时,只需重点考虑其收益,而不能太看中其保障,要做到买投资型保险看“收益”买保险。

误区二:收益有保证。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保险公司推荐投资型险种时,给出的收益一般很有吸引力,往往把没有实现的保险分红率夸大。有投资收益心理的人会听信,从而形成很高的心理预期。

第2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投资、理财教学中最主要两个概念是多元化投资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多元化投资又称分散化投资,是将资金同时投资于不同类型证券和不同领域公司股票的行为,目的就是降低资产组合投资收益的风险。求解投资者最优风险资产组合一般采用现代组合理论的均值—方差优化模型,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有:其中:E(r)是资产的期望收益率,p表示组合,i表示资产,c为无风险收益率,xi是各个资产在组合中权重,R为期望收益率矩阵,S为期望收益率方差—协方差矩阵,σij是资产i、j期望收益率的协方差,σp是资产组合标准差。目前本科生、研究生所采用教科书中并未向学生介绍和提供具体求解最优风险组合的方法,对最优组合量化特征也较少提及,仅仅提供了求解基本思路。求解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矩阵代数计算能力,导致学生望而却步。而大多数教师也只注重基本理论的讲授,较少涉及实际操作。以上教学过程的缺失,使得学生不能对多元化投资效果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使多元化投资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也无法得以体现。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Excel数组运算函数以及规划求解功能,构建了一个交互式最优风险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用于《证券投资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反响。尽管矩阵代数计算看似繁琐,但是利用Excel提供的如“TRANSPOSE()”、“MMULT()”等数组计算函数以及规划求解工具,通过对相关单元格进行科学的定义并调用和设置规划求解参数,可以非常简便完成最优投资组合权重求解任务。

二、最优风险资产组合交互式优化模型构建与教学思路

交互式优化模型构建思路为:在计算最优组合中各资产权重基础上,绘制最优组合权重柱形图,并在以标准差为横轴、期望收益率为纵轴的二维图上绘制各风险资产和最优组合散点图以进行多元化投资效果和投资策略分析。基于个别投资者的投资优化框架,利用以上优化模型,可以形象而直观地解决并回答以下问题:①多元化投资基本理论是如何在最优风险组合中得以体现的?②投资者针对被错误定价资产应如何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对于问题1,优化模型向学生展示了最优组合中的均衡策略,即提高期望收益率较高资产权重将增加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反之亦然),而多元化投资将降低组合的标准差(风险)。对于问题2,给定被错误定价资产,利用该优化模型,可以观察、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①如何调整并加大持有比例使得任意被低估资产得以最优利用;②如何调整并降低持有比例使得任意被高估资产得以最优利用;③如何调整并提高持有比例使得任意被错误定价且标准差偏低的资产得以最优利用;④如何调整并降低持有比例使得任意被错误定价且标准差偏高资产得以最优利用。

三、风险投资组合交互式优化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基于Excel的交互式优化模型,考察如何根据五种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选择最优投资组合。

1.模型初始假设及相关公式定义。假设初始状态是:五种风险资产具有不同期望收益率和相同标准差(风险),且两两相关系数为0。如图1所示,G列和H列中是每种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且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0%、9.0%、10.0%、11.0%、12.0%,标准差均为20.0%。通过点击各单元格左侧微调项上下箭头,可以在各自初始值基础上以固定步长(1%)的方式增加或减少取值。单元格区域B4:F8中是对应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出于简化考虑,假设各资产间相关系数均为0,则方差—协方差矩阵中除对角线上单元格分别为对应标准差平方(方差)之外,其他单元格取值(协方差)均为0。单元格区域C12:C16中分别是各风险资产在给定条件下最优组合中的权重,并满足权重之和等于1的条件,定义单元格C17为权重之和,计算公式为“=SUM(C12:C16)”。定义单元格B19为组合期望值,是各风险资产期望收益率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为“=MMULT(TRANSPOSE(C12:C16),G4:G8)”。定义单元格B20为组合标准差,计算公式为“=SQRT(MMULT(TRANSPOSE(C12:C16),MMULT(B4:F8,C12:C16)))”。单元格B21中是评估风险资产组合指标Q,测度的是投资者单位风险所期望获得超额收益率,其中无风险收益率c为单元格C10中的取值(本例中假设为4%),计算公式为“=(B19-C9)/B20”。

2.最优组合权重求解及其结果输出。在不允许卖空条件下,求解最优风险资产组合就是要找出满足给定资产权重大于等于0且权重之和等于1约束条件下Q取值最大化的权重组合过程。该求解可直接调用Excel提供的“规划求解”数据分析工具完成,参数设置如图2所示:点击图“2求解”按钮后,Excel在经过短暂闪烁后出现如图3所示的规划求解结果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后,在单元格区域C12:C16中得到初始状态下最优风险资产组合权重结果(图1)。为了更加直观观察多元化投资效果和分析不同条件下多元化投资策略选择,图1中还给出了两个输出图形。其中,单元格区域I1:M12中是最优组合下各风险资产权重柱形图。

例如:给定初始条件下资产1、2、3在柱形图中的取值分别在13%、17%和20%左右。由于假设所有风险资产都具有相同的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均为0,显而易见,最优组合中期望收益率较高的资产具有较高权重(如资产4和资产5的权重均高于20%)。但需特别指出:最优组合并不是简单将100%资金都投资到最高期望收益率资产上。最优组合中的权重构成反映出投资者在高收益(期望收益率高的资产权重大)与多元化投资低风险(将资金分散投资到所有风险资产上)之间的权衡。另外,单元格区域D13:M30中是风险资产和最优组合的均值—方差散点图。通过分析图中各项资产位置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多元化投资效果及演示如何根据被错误定价资产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决策。

初始状态下,由于5种风险资产具有相同的标准差,因此图中与之对应的5个点具有相同横坐标,依次按从低到高顺序进行排列。而最优组合点位于这五个点的左侧,说明借助多元化投资,最优组合风险低于个别资产风险。另外,最优组合点纵坐标位于已有最高与最低风险资产期望收益率之间,说明组合预期收益率是各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点击微调项,使用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改变各风险资产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取值。在新数据条件下,直接调用已有规划求解对话框设置,就能得到新一组最优组合结果,权重柱形图和均值—方差散点图也将自动根据新结果进行更新。

四、多元化投资分析课堂教学设计

该交互式优化模型可用于分析投资者如何最优化利用被错误定价资产方面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多角度理解多元化投资策略制定的依据。

1.资产价格被低估。图4是投资者认为某项资产价格被低估假设条件下的多元化投资效果及策略分析图。无论资产被错误定价的消息出自何处,投资者都相信被低估的价格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被修正,因此导致投资于该资产能够获得较高的期望收益率。本例中通过点击单元格G5左侧微调项中的向上箭头将资产2的期望收益率从初始状态下的10%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15%)。可以看到,由于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均值—方差图中资产2的位置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初始状态的较低位置跃升到最高处,投资在该项资产上的权重在最优组合权重柱形图中大幅增加(30%以上)。说明利用资产价格被低估的机会,需要大幅提高资产2的权重(注意不是简单地将100%资产全部投资到此价格被低估的资产上),而权重在各项资产上的分配反映出多元化投资中高收益与低风险之间的权衡。最优组合点的位置与各单个风险资产相比,其横坐标明显偏左,说明通过多元化投资确实起到了降低风险的效果。

2.资产价格被高估。

如图5所示,对于投资者认为某项资产价格被高估而非低估的情况,基于当前不正常估价在未来将被更正的认识,投资于该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较低。因此,可将资产2的预期收益率从初始的9%降低至3%,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按照相同的规划求解设置重新计算最优风险投资组合,此时会“惊讶”的发现:资产2在均值—方差散点图中消失了,而最优权重柱形图中资产2的位置也是空白的。这是由于本例中不允许卖空,因此投资于超低期望收益率资产2的权重为0。不难理解,在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投资于资产2的比例极有可能是负值。本例最优权重构成反映出多元化投资中高收益与低风险之间的权衡。

3.由于低风险所导致的错误定价。图6是投资者认为某资产由于风险偏低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情况。将资产3的标准差降至13.0%,其他条件与初始状态相同,则在其均值—标准差散点图中资产3出现在其他四种资产左侧,较其他资产的标准差都明显偏低。而新规划求解结果的最优权重柱形图中,投资在资产3上的权重明显高于其他资产,这是投资者利用资产低标准差机会所采取的投资策略。同样,投资者并未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到资产3中,这反映出投资者在投资于低标准差以期获得低风险与通过投资于多个低相关性资产而获得的低风险之间权衡。

4.由于高风险所导致的错误定价。图7的情况与图6恰好相反,将资产3标准差提高至25.0%,则资产3在均值—标准差散点图中出现在其他四种资产右侧,具有明显偏高的标准差。而最优组合权重柱形图中规划求解的结果则表明:由于资产3具有较高标准差,导致在组合中的权重降低。同样,投资者对于像资产3这样的高标准差(风险)资产,并不是不对其投资,而只是适当降低其比例。最优权重组合又一次说明投资者在通过降低高标准差资产上投资比例所得到低风险与投资于不相关资产所获得的低风险之间的权衡。

第3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关键词:小型投资理财公司;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所谓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筹资风险,二是投资风险,三是撤资风险。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财务的整体风险,接下来笔者就具体谈一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筹资风险

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筹资风险与所筹集资金的来源和结构之间密切相关,小型投资理财公司需要投资很多的公司,投资的过程需要资金。但是当下我国的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组成方式是国家出钱筹资建立,单一的筹资方式主要体现在国家政府资金,养老基金、保险资金以及银行或者私人资本上面。因为筹资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支出,而一旦公司没有持续的盈利,在某一环节上失误,就可能出现因为小型投资理财公司丧失支付赔偿的能力,从而引导破产的危险。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小型投资理财公司在投资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企业、公司,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投资的风险。要知道投资的风险是一旦失败,就有可能倾家荡产,公司破产,一无所有,相反如果瞅准时机也会赚的盆满钵满。因此我们说小型投资理财公司具有投资风险,怎么样选择合适的可以投资的项目对风险小型投资理财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另外因为相关专业投资人才的缺失以及国家政策的浮动,也都会带动投资的风险性,增大风险发生的可能。

3、退资风险

这个风险主要是在小型投资理财公司准备撤走资金的时候,发现资金很难回收的情况,从而带来风险。在资本退出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资本难以退回的话,再想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就是难上加难的了,而且这也违背了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赚取利润的目的。当前我们国家的产权市场还没有发展规范,产权的流动性不足。造成了许多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资本难以撤离,从而导致财务风险。

二、型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

1、限制投资行业的选择范围

制定投资策略时,要避免“全而不精”,要适当地限制可进行投资的行业,便于集中力量对行业政策、行业特点进行研究和深入了解,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提高投资成功率。在选择投资行业的范围时,可以选择比较熟悉的行业,或已经投资成功案例的行业,或是未来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另外,要注意处于该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尽量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对处于幼稚期的行业要慎重选择,而不要选择衰退期的行业。

2、限定投资方式及投资比例

要选择比自身强大的合作伙伴,采用联合投资或跟投的方式进行项目投资。这样做即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整合合作伙伴的资源,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可使用多种投资方式进行,比如进行股权投资时,可以配以同等金额的债权,以降低项目公司破产清算时的减值风险。要限定投资比例,一般来讲,投资于单个项目的金额不宜超过小型投资理财公司资产总额的15%。

3、逐步提高项目尽调水平

在项目尽调阶段,逐步完善项目尽调清单,提高自身的尽调水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被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相关信息,制定科学的和严格的项目筛选标准,以保证投资项目的成活率和报率。

4、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在项目公司的设立和运作时,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在投资协议中将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行业发展的初期,很多小型投资理财公司都会与被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签订“对赌协议”,其主要内容一般是被投资企业要保证固定的投资回报率,如果无法达到相应的回报率,则要通过回购股权、支付现金等方式对投资方进行补偿。但近些年的一些案例表明,“对赌协议”并未被证监会认可,同时在司法解释中也尚不明确。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签订“对赌协议”就规避了风险。

5、多种形式进行项目监管

在项目投资后,要采用多种方式确保投资后的有效监管,以降低项目的运营风险:在被小型投资理财公司董事会中确保至少一个董事会席位;派往被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董事须定期向公司报告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及项目进展情况,遇有偏离投资计划和变现计划以及出现其他重大事项时,应及时报告;可以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对被投资企业定期进行审计,如有可能向被投资企业派驻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

6、项目退出后,提取盈余公积金

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及时将股权资本变为流动资本来进行套现,提高投资资金的流动性,避免资金长时间沉淀于项目中无法自拔。在项目退出后,对已获得的投资收益提取10%的盈余公积金,此部分资金可用于弥补其他项目的投资损失。

7、资本退出风险的财务管理

小型投资理财公司在投资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是为了在资本撤离的时候套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为了长期地控制这些创业企业。从当下我国的风险投资现状来看,实现资本退出的方式基本上有IPO、兼并收购、产权交易等。要知道只有投资资本顺利退出,小型投资理财公司才能实现下一轮的投入,资本才能进一步升值,公司才能循环发展。因此这些小型投资理财公司走向成功的关键环节是怎样控制好资本退出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制定完整的退出规划,对当前的市场动态进行科学分析,减少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问题,掌握机会,抓住时机,一举推出资本,确保资本退出时收益。

8、推行经营风险审计

以公司经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称为经营风险审计,通过专门的审计方法对公司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区别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审计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公司财务错报,而是通过对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公司经营策略、公司法律环境等方面的测试,评估公司的经营风险。以公司经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越来越被许多国家所重视。随着以公司经营风险为导向的新的审计方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中的日趋成熟,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已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的相关准则,简称“风险审计准则”。可见推行经营风险审计对公司的风险防范至关重要。

9、筹资风险管理

当下我国的小型投资理财公司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筹资建立的国有公司,这些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单一的资金筹集方式,小规模的运作。而作为民间资本的公司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这些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还很少。所以要想规避筹资风险,政府应以适量的投资提升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信誉,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个相对和谐的投资运行环境,完善相关的风险投资体制,加大资金走向的引导力度,将更多的个人资本,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资本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内去。政府还应该采取系列的政策鼓励与优惠,加大对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投资力度,拓宽筹集方式,丰富资金来源,从而更好地规避筹资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控制机制对于小型投资理财公司来说尤为重要。针对小型小型投资理财公司面临的规模小、资金少、人员少的情况,要逐步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有助于保持公司成长,保证能够获得稳定资金收益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小型投资理财公司来说,风险是其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永远的朋友和对手。有关风险控制的讨论,在风险投资行业中永远不会停息。

参考文献

[1]庞蕙.浅析风险小型投资理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J].金融市场,2012(11).

[2]徐玉琳.公司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导报,2011(25).

[3]庄红梅.论企业经营风险管理[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21).

第4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

(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第5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

(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

(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

(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第6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境,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企业信贷业务、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培育多元化的文化产业融资

主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探索发行文化彩票;金融机构应不断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探索新的间接融资方

式、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文化企业要持续强化自我积累能力、提高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培养和引

进复合型文化人才。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障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4―0113―03

近年来,吉林省文化产业在政府、金融机构的

共同支持下,信贷规模和信贷范围有所扩大,但由

于文化产业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与其他产业

相比,自身稳定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

产业的融资难度,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吉林省文化产业融资面临的障碍

(一)文化产业内源融资存在的障碍

首先,内源资金积累严重不足。吉林省文化

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

内源资金普遍不足,发展缺乏可持续动力。其次,

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弱。吉林省文化企业普遍存在

稳定性差、有形资产偏少、管理相对落后、缺乏稳

定的经营模式和长期规划、经营风险大等问题。

再次,缺乏具备金融基础的文化产业人才。吉林

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

51.9%,同时,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员基本不熟悉

金融市场,严重缺乏懂营销、熟悉经营管理、善于

投融资及风险控制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文化产

业研发能力不足。虽然吉林省教育资源丰富,拥

有高等院校30余所,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文化

产业发展的研究机构,这也是导致吉林省缺少文

化产业相关经营管理及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的重要

原因之一。

(二)文化产业外源融资存在的障碍

1.直接融资难。我国股票市场上市要求企

业的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这对文化

企业而言“门槛”过高。发行企业债券要求发行

主体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

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有

限责任公司净资产额不低于6000万元人民币,而

绝大多数文化企业无法满足这一条件。《2011中

国文化产业上市研究报告》显示,1992―2011年,

我国在国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融资及挂牌交易的

文化企业仅有88家,截至2011年6月底仅有84

家文化企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4家退市。无论

是从全国还是吉林省来看,文化企业通过上市融

资都十分困难。此外,吉林省金融创新型产品不

仅种类少,而且技术含量低,一些现代融资工具都

处于初始阶段。如,可转换债券、长期票据、投资

基金、资产证券化等。

2.间接融资难。首先,我国目前对文化产业

的无形资产评估没有统一标准,评估缺乏量化标

准,难以精确的提供客观数据,评估结果往往存在

较大误差,甚至超过国际认可的20%。其次,吉

林省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规模过小,实力有限。

至2012年6月底,吉林省共有159家融资性担保

机构取得经营许可证,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59

家、民营担保机构100家,注册资本金总计仅129

亿元,平均每家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不足1亿

元。最后,银行贷款通常以项目的安全性、流动

性、赢利性为经营原则,对文化产业这类具有特殊

风险的行业,银行基本没有特殊的贷款程序或优

惠政策,文化企业贷款难现象普遍。

(三)金融支持政策不足

第一,缺乏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

服务的相关政策。吉林省虽已提出鼓励金融机构

为文化产业投放信贷,但目前并未制定具体的实

施办法,导致文化产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支持。第二,对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扶持不够。吉

林省虽已成立159家信用担保机构,但未将定期

注入担保公司的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使担保

机构扩大资本规模的动力不足。民营担保机构缺

乏稳定的资本金补充来源,即使是政策性担保机

构,也没有健全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同时,缺乏为

文化产业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无法分担担保机

构的担保风险。第三,引导民间资本注入文化产

业的力度不够。从全国看,对文化产业项目的资

金投入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资占62%,民营

投资占27%,外商投资占11%。近年来,吉林省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大量资金游存于

民间,但由于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人文化产业

的力度不够,使民间资本无法顺利进入文化产业。

二、破解吉林省文化产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积极进行宏观上的规划、引导和支持

第一,积极鼓励银行开展文化企业信贷业务。

政府可通过给予银行一定的利率补偿来提高其向

文化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银行向文化企业

贷款的积极性。第二,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

度。首先,应扩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范围,在以贷

款担保服务为主的同时,增加其他融资服务形式。

其次,积极引导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最后,健全担

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第三,培育多元化的文化

产业融资主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首先,文化产

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简化审批制度,降低市

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

资、项目融资、兼并重组、租赁承包等形式进入一

般竞争性文化领域,积极培育多元化的融资主体。

其次,加快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进程,规范企

业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创新盈利模式,增强盈利能

力。最后,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开展跨区域、跨

行业、跨所有制形式的战略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

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以其较好的盈利

能力作为示范,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

业。第四,尝试发行文化彩票。文化彩票是“取

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融资工具,能有效解决我国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经费不足问题,为文化产业发

展筹集所需资金。

(二)加大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

1.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一是可推行知识产

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不仅实施难度小、融

资成本低,而且不影响知识产权权属。因此,知识

产权证券化可成为未来解决文化产业融资的发展

方向。借助金融工程技术,建立以知识产权等无

形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和收益权为担保、以证券化

为载体的融资方式。知识产权证券化有助于文化

企业突破资产结构限制进行融资。二是利用文化

产业基地或园区的优势,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截止2010年,吉林省共有60个文化产业园区和

23个文化产业基地。其中,吉林歌舞剧院集团

有限公司、吉林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中筝文化集

团长春市光明艺术学校、辽源显顺琵琶学校都是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省

内首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东北亚文化创意

科技园已成为吉林省文化产业园区的一面旗帜。

因此,吉林省可充分利用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优

势,由政府设置专门集合债券发行机构,在每个文

化园区或产业基地中挑选经济实力强、创新能力

强、未来发展前景好、信用度高的中小企业组成整

体统一发行集合债券。按照“统一发行,统一担

保,分别负债”的模式操作,发行主体统一在证券

交易所挂牌、流通,组成集合的成员统一由一家有

实力的担保机构担保,并由其他机构提供再担保,

成功筹集资金后,企业按照各自发行份额分配资

金并根据该份额承担在规定日期还本付息义务。

2.探索新的间接融资方式。首先,金融机构

应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制定新的信用评级体系,

从而合理确定其授信额度。借鉴风险投资项目评

估企业的经验,在对文化企业具体项目或企业进

行评估时,应将文化项目的创新性、发展前景、未

来现金流以及管理水平纳入评估体系。其次,金

融机构可从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实际出发,实行差

别化评估并加大监管力度。对申请贷款企业的风

险较低的,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行贷款而不

通过信用评估。同时,对文化企业在贷前、贷中、

贷后不同阶段随时进行风险监控,以确保信贷资

金的安全。最后,金融机构应根据信贷原则,在符

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探索开发符合文化产业特

点的信贷产品。可将商标权、版权、专利权等核心

知识产权引入新型抵押物范围,尝试开展以商标

权、版权、专利权等抵押贷款的创新型信贷产品。

3.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知

识产权侵权险能有效控制文化产业风险,可重点

支持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知识产权侵权

险,不断建立并扩大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同时,可

建立文化产业贷款保险机制。由文化产业经营

者、银行、保险公司三方协商,文化产业经营者在

向银行贷款的同时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既拓展了

保险公司的业务,又消除了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

(三)增强文化企业的发展能力

首先,应强化企业自我积累机制。文化企业

可从以下三方面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第一,

充分利用吉林省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积

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扩展文化产业

链,依靠优质的服务发展文化产业。结合吉林省

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服务体系打造多

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第二,加强文化

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

务管理机制。明确规定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原则、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财务透明公开。同时,约

束中、高层管理者在内的职工收入分配对企业积

累的侵蚀。第三,健全用留存收益增补企业资本

金的制度。文化企业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对盈余

公积金提取适当的比例,并随时根据企业增资情

况,将超出部分转增到企业的资本账户。

其次,提高文化企业整体的经营实力。一方

面,吉林省文化事业单位应抓住机会,利用政策优

势,加快转企改制步伐。同时,应对已转制的文化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

育具有潜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有实力、竞

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加大文化企业

创新步伐,通过开发新的文化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文化企业内部要规范管理,积极鼓励员工创新,将

创新作为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力开展文

化产品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研发能

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最后,培养和引进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一

是文化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对从业人员进行定

期培训,提高从业者的从业能力。定期开展文化

产业相关知识的报告会和讲座,聘请国内外文化

产业专家讲解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沿问题及

创新性产品,从而激发从业人员的创新热情,提高

创新能力。二是文化企业应不断引进优秀文化人

才。在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时,可适当提供薪酬、

住房等优厚待遇,还可设立科技创新奖,对研发出

国家级或省级文化特色产品、吉林文化品牌并推

第7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关键词:汇率 扩大内需日本经济史

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存在着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这次转型同日本以往发生的转型相比,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这次转型伴随着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升值;第二,这次转型的失败使得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其后更长的时间里陷入萧条。关注汇率升值背景下经济的转型升级问题对于中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本文试从经济史的角度梳理汇率升值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说明汇率升值背景下,实体经济因素与虚拟经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寻找经济转型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

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酝酿转型的基本情况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酝酿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的主导产业由重化工业向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标志是日本政府1978年开始实施的《特种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

第二阶段:以“广场协议”签署为界限,日本政府开始积极推动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方式主要有三个,一是继续通过政府财政投资的方式大规模兴建社会公共事业。二是从金融和土地政策角度推动房地产业发展。三是鼓励和推动电子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制造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银行出现大量不良债权,新兴制造业未能带来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大量增加,日本经济的转型陷入困难,整体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从日本内需型经济转型的结果看,这次转型并不成功。1980-1984年期间,对日本GDP增长贡献最大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商品服务出口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1991-2000年期间,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和商品服务出口。同前期相比,1991-2000年期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据对GDP增长贡献的前两名,表明日本国内需求对于整体经济增长贡献在加大。但显然,内需型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还未形成。表现在:(1)转型过程中,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很好地延续。1985-1990年期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幅度远大于其他两个时期中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2)1985-1990年期间,对GDP增长贡献较大的国内需求部分,企业设备投资支出和居民住宅支出,在1991-2000期间整体对GDP的贡献为负。(3)从财政投资的效果看,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资的公共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在三个时期中增加明显。(4)1991-2000年期间,国内消费需求对GDP的增长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整体经济处于慢性萧条中。

二、日本内需型经济转型中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在日本经济酝酿转型的过程中,实体经济要素与虚拟经济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日本内需型经济转型的不成功。

1、汇率短期大幅升值未从根本上改变日本外贸顺差大量存在的格局。

从日本外贸顺差的整体格局看,汇率的总体大幅升值对外贸顺差构成了明显影响,但80年代后期,日本整体的外贸顺差保持在了11万亿日元以上,高于1984年10.5万亿日元的水平。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情况看,1986-1987年均保持了增长,在1988-1989年出现了下降,但仍明显高于1984年水平。

在日元升值导致日本传统优势产业出口增速下降的同时,日本国内由于日元升值带来了消费品价格下降和消费热潮的出现。而在短期居民消费热潮和低融资成本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国内设备投资热潮显现。日本国内设备投资与名义GDP之比在1986-1991年期间出现逐年递增。1987-1990年日本设备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12.7%,相当于同期经济实际增长率(4.7%)的2.7倍。这种资本形成率创下日本战后空前的高纪录。与日本国内设备投资热潮对应的却是日本国内家用耐用消费品市场基本饱和的状况。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增长家用耐用消费品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的普及程度在1985年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只有汽车的普及度还存在上升空间。

国内市场的狭小、出口增速的下降与设备投资过快增长的共同作用使得曾经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

2、在日元汇率升值背景下,日本国内短期即出现了经济泡沫化和产业空心化。

在日本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房地产业被规划为扩大日本国内需求的主导产业。在房地产投资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也随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1981-1985年间,日本市街地价格年平均增长5.3%,1986-1990年期间,日本市街地价格年平均增长7.98%,其中,1990年升幅最大,较1989年上升了14.1%。随后在日本政府“地价税”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回落,但泡沫成分依旧严重。

1985年之后,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也出现了大幅上升,股价的泡沫化现象非常明显。股价指数最终在1989年达到80年代的最高点。最终,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出现剧烈下降,给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带来了深刻伤害。

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也积极参与到了虚拟经济的炒作中,泡沫的破灭,给企业带来了大量投资损失,资金运转出现困难。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体系中则形成了巨额的不良债权,银行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保证资产的安全出现了惜贷,使得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无法得到满足。

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是由国内和国际资本共同推动的。一方面“广场协议”签署前后,国际市场上的流动资本对日元升值存在着强烈预期,同期,日本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有所提高,加剧了国外资本的流入虚拟经济的速度和规模。这些流入的资本有着强烈的短期增值要求,基本都选择进入到流动性较好日本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1986-198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日本国内本已存在的大量过剩资本也纷纷进入到股票和房地产市场。1986年之后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日本国内企业设备投资增速出现明显上升,企业在将资金运用于实体经济的同时,也有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市。这部分资金同日本实体经济中本已存在的大量过剩资本一起推高了资产的价格。

实体经济中的资金除了大规模进入虚拟经济中以外,还出现了大量向境外的净流出。由于日元升值带来的日元在国外购买力的上升,出现了大量海外投资和实物资产购买。1985-1990年期间,日本国际收支项下投资收支均为净流出,1985年净流出规模为12.9万亿日元。1990年达到一个相对的低点,但净流出规模也达到了4.7万亿。资本的大量净流出,特别是生产资本的净流出,在日本特定的产业分工模式下,还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日本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凸显。

国内以房地产、公用设施建设、设备更新为主体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长都在产能过剩的威胁下无法得到有效增加,传统制造业的外迁形成的产业空心化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失去了动力。

3、新兴产业的发展难以上升为主导产业,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全面复苏和持续增长。

首先,在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以资本节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的的传统产业设备的信息化改造投资有限。其次,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在发展的初期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计算机的大型化、高速化和半导体芯片的大容量化、微型化等硬件技术方面,忽视了软件开发、终端设备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忽视了信息通信产业在扩大直接消费领域所具有的巨大潜力。第三,日本国内的投融资体制对于新兴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存在一定的限制。日本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金融体制,资金供给偏于保守,资金难以流向高风险的中小型创新企业。而信息通信业中与终端消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究要求有一部分对市场需求反应敏锐、开发速度快的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加快,投融资体制对于日本新兴产业的发展创新带来的局限日益凸显。

三、对中国内需型经济转型的启示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深刻挑战,如何在稳定和扩大外需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国内需求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一环。日本经济转型的不成功及其之后的长期经济萧条对于中国面临的转型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汇率波动情况看,单纯的汇率波动,不管是一次性大幅升值还是逐步升值,都不能够解决国际间的贸易不平衡。汇率波动压力的产生源自于国际间的贸易失衡,而贸易失衡反映的则是不同国家产品价格的国际竞争力差异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价格优势通过汇率的波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但技术、劳动生产率和低成本的优势通过汇率升值无法直接消解。另外,相近行业的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结盟的方式实现流通环节优势互补,特别是外贸为主企业和内贸为主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帮助外贸企业建立国内的销售网络,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同时帮助内贸企业建立起在国外的销售网络,扩大在国外的销售。

2、面对汇率的明显升值,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汇率升值的预期一旦形成,必须重视对资本跨境流动、资产泡沫的监管。必须采取措施对本国过剩资本的流向加以引导。同时,政府的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过于频繁和大幅度的调高或调低利率,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同时,不应大幅度削减低风险资产,特别是本国国债的流量和存量,避免银行资产中高风险资产运用比例的被迫升高。

3、从根本上消除汇率短期大幅波动的压力,应关注本国出口主导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度,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引进、技术转让,实现国家间的水平分工体系和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不断加强本国创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培育新兴主导产业。

4、在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选择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产业时,应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在扩大就业和扩大消费方面的能力和作用。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远未完成。传统制造业产品和新兴电子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应积极发挥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在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信息通信业中终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同时,积极扶持电子商务业,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5、应逐步完善国内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制,特别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体制,规范和推动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集中到与新兴主导产业相关的部门和行业的研发中。

参考文献:

[1]日本贸易与技术的发展,日本贸易会,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1985。

第8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如果说,传统产业的发展更多依靠产业链优化的话,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更多依托其核心技术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可以将涉及科技支撑战略新兴产业的行为分为两方:科技供给方和科技需求方。而这种角色并非固定的,即企业,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科技服务平台既可以是供给方,又可以是需求方,以企业为例:战略新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科技来提高技术水平,而科技的研发即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还需要政府提供好的科技政策以及服务平台提供好的技术转移机制,在此情况下,企业就是科技需求方;同时,大学要研究新技术,需要企业提供环境和数据,企业又称为科技供给方;另外,科技还需要在不同的企业间进行传递,这就形成了企业之间的科技供给和需求关系。只有理顺了这种关系,才能真正实施科技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本文以唐山市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为例,研究科技支撑唐山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具体策略。

2.科技支撑唐山市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至2011年,唐山市共制药企业23家,其中私有制企业1家,集体所有制企业2家,合伙制企业1家,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19家。其中,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11家,工业总产值132 971万元,利润总额16250万元。限额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企业7家,销售总额106 714万元;限额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材零售企业10家,销售总额72877万元。

根据科技支撑体系的含义和目前唐山市生物制药现状,目前,唐山市生物制药产业的科技支撑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唐山市生物制药行业科技支撑人才严重不足,培养乏力

目前,河北省设置生物制药专业的院校5所,生物制药类专业的院校共17所,唐山市仅为3所,石家庄市8所。其中该类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的仅为10家,专科为9家;然而,设置“生物制药专业”的院校全部设置为专科。可见,目前,从河北省范围内看,目前生物制药领域严重缺乏高端人才;而从唐山市来看,不仅高端人才欠缺,一般从业人员也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2.2唐山市生物制药行业科技研究机构暂为空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唐山市暂无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所;河北省该领域的研究所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和保定市,致使唐山市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能力严重不足。

2.3唐山市生物制药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缺乏

根据调研,目前唐山市生物制药领域科技服务平台较少,以科技园区为例:目前,唐山市生物制药科技专业园区仅一处,为2005年启动的古冶生物科技园区:坐落于古冶区西部,整体规划占地近3000亩,以生物提取、医药制造为主导产业,从动物、植物和海洋生物提取起步,重点发展药品、医药中间体等7大产业门类,累计完成投资5.93亿元,目前已有4个项目入园。另外,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少量生物制药企业入驻,如太阳石药业。然而,目前的园区功能尚不能完全实现生物制药的科技转化。而河北省其他地区,如石家庄已建立了“石家庄新药研发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安国中药产业基地”等,大大加速了生物制药科技产品向生产的转化速度。同时,目前唐山市尚无针对生物制药领域的专门投融资机构或专门贷款类别。在这个高风险的行业中,政府角度资金投入的缺乏,必将严重影响其科技研发。

由于科技支撑严重不足,11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仅有1家,科技人员2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仅2人,科技经费内部支出369万元,科技项目8项。而从生物制药产业“微笑曲线”价值链来看,科技支撑不足同样导致唐山市的生物制药企业大多以原料药生产加 工和销售为主要的营业模式和利润来源,处于生物制药价值链链条利润最小的环节,附加值低,不符合战略新兴产业的要求。

3.科技支撑唐山市生物制药产业的策略研究

3.1构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加强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唐山市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点:首先,应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开发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其次,创新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方式,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另外,应积极培育和推动各类科技型企业改制上市;同时,政府应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推动银行,保险,创业投资和担保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还可以在大学建立科技金融实验室,研究最适合唐山地区的科技金融结合方式。

3.2发挥政府功能,完善战略新兴产业科技转移机制

技术转移是一个交易过程,是一个经济过程,涉及到科技、工商管理、税务、进出口、技术监督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要完善唐山市科技转移机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应积极制定实施促进技术转移的地方法规和政策,如应通过地方性法规和条例的制定,确立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从事技术转移的使命,鼓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允许大学、政府经营和拥有的实验室向企业转移研究成果等;其次,政府应推进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实现技术转移: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唐山市可以考虑建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的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帮助教授和研究人员获得专利许可,代表学校和实验室与企业界商谈技术转让事宜,并帮助企业获得技术许可;另外,政府应积极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机制和知识产权环境。技术转移的全过程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在技术转移的前期,由于技术的商业价值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大的风险,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冒风险,而是偏向投资成熟的技术,因此技术转移的前期和新创公司创建之初,融资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唐山市政府应建立技术转移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包括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大企业投资、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等,为技术转移的不同阶段提供资金。

3.3提升生物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生物制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因此,政府应通过各项政策的出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应加快建立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其次推进高素质研发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建议探索建立科技人员创业失败保险基金和创业保险险种,努力减轻研发人员创业失败的压力。重视发挥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推进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同时,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切实落实税收激励政策。完善税收抵扣、减免和加速折旧等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允许企业按规定以技术开发费用抵扣税收,同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可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同时,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参考文献:

[1]于刃刚等.主导产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0-41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EB]. 2010.http:// gov. cn/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 htm

[3]文心.“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布局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创新科技,2010,(4):8-13

第9篇: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

正是出于对创新、求变的迫切需要,产学研模式恰逢其时地成为企业的突破口。今年年初,石狮鸿泰织造染整公司总经理施韵铅赴香港,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香港理工大学进行了直接接触,并达成了合作项目意向。据悉,该项目将开展新型染整技术的研究开发合作,填补国际染整技术空白的项目。而这,只是纺织企业积极寻求“外脑”援助中一个最为平常的例子。

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正注意到,发展纺织行业的关键在于树立“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理念,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科的交叉融合尤为重要。尤其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产学研合作更是必不可少,而为了充分进行合作,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开始了“量身定制”式的模式探索。

产业镜像

别急于获得产业化成果

近年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互动频繁。国内的纺织企业纷纷与部分纺织高校联姻,先后成立科研中心、项目小组、人才培养等一系列产学研合作。

据相关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纺织产业在提高创新能力及建立创新机制等方面成绩显著,其中,有约80%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三分之一获得行业科技奖励的项目是产学研的成果。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产学研的有效整合为纺织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纺织相关人才的培养、行业相关技术平台搭建以及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也为纺织行业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提供了动力支持。

其实,在纺织行业中,产学研一直都备受提倡并积极践行,近年来,产学研概念进一步向产学研用深化,对“用”的强调,其实从一定程度反映出,在过去的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普遍对科研成果不能顺利进行产业化生产抱有担心。然而近年来,企业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响起,希望科研院校能更加创新,这种观念改变的背后,三者的合作又带来了哪些全新的感受?

呼声: 期待科研院所更具前瞻性和创造性

案例: 8月底,在中国国际秋冬家纺展上,专业从事亚麻纱线和亚麻布研发的新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麻纺行业协会流行趋势研究与推广工作室推出了“2014/15中国亚麻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

据悉,“2014/15中国亚麻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以亚麻家纺面料自身独特的价值属性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市场在家用纺织品领域流行趋势的整体把握,推出了“蝶变”、“返璞”、“流年”、“绚烂”四大趋势主题,向家纺行业及大众传播亚麻的流行风尚,从而引导亚麻企业产品研发,推动亚麻家纺行业设计创新。

企业:产学研合作确能激活创新活力

“新产品的成功研发是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新申总经理李建峰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介绍说,近年来,新申与东华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在设计、生产、研发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为企业的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产学研在企业身上发挥巨大能量的,还有张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有限公司。

“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作用不可限量。”该公司董事长马新华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三得利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同承担的“多花色新型纱线连续涂料染色技术和设备”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科技成果鉴定,为企业赢得了更多商机。除了上述项目,由三得利和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发的生态花染纱线、色织段染面料、生态彩牛纱线等产品也均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产学研合作效果来看,合作以来,三得利产品研发项目得以快速推进,并攻克了不少技术瓶颈,带动了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进程。”马新华说。

上述两家企业虽不是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在产学研的带动下,企业无疑在合作中获得了新的动力。不过李建峰认为,在实际合作中,企业和高校除了理念和目标一致外,对市场把控也尤为重要。“产学研结合,重点就是要攻克新技术,并创造出新产品。” 他解释说,创新要钻得进,走得出,要进行前瞻性科学分析,又要以市场预测为指导,因为你无从知晓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有没有市场。

呼声: 企业眼光应该进一步放长远

案例:去年,由成都纺专牵头,100余家政府机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的代表,齐聚成都纺专,成立了西部地区首个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合作平台——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

成立以来,联盟组织开展了三场服装服饰展示会,两次纺织服装技能大赛,一届四川纺织服装高峰论坛、两届中高职衔接单独招生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川内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资源整合,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研院所:产业化靠技术、也靠模式

在目前的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多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学科设置、加强对行业的技术研究,并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其各自的优势更好地粘合在一起。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就鼓励教师走出校门,主动向行业企业伸出合作之手,开展调研,形成了“培养方案共定、培养过程共管、质量评价多元”的专业建设机制,并探索出了“工学交替、双向服务”、“双元四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该校校长夏平介绍,学校已联合四川理工学院,为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量身定做了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培养人才,学校还与企业在技术上进行了紧密合作。去年,学校与广东信迪印染合作研发激光印花技术,并联合国家画院,将中国元素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如今,学校已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授予“全国无水印染创新技术研发中心”。

作为在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多年来一直与企业保持着紧密合作,为企业提供中长期技术支撑,为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服务。

目前,该院正在着力推进的“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新一代聚酯纤维的工程化技术开发”、“高新技术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技术开发”等三大科技项目,正是立足于促进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重要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行业内的协同创新搭建平台。

夏平指出,产学研在合作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从我国纺织行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长效机制不够;二是企业投入研发程度不够;三是创新意识不强。“目前,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大多是以短期项目为主,缺乏中长期的技术研究合作机制,企业更多看到的是短期利润。”夏平表示,产学研的成果转化到市场,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需要企业不能只看短期效应,更应从长远角度出发。

模式素描

七模式破解产学研迷局

资本与科技、产业联姻的一幕,在中国的纺织产业中不断上演,产学研战略联盟正作为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带领着企业不断向前,多种多样的产学研模式正在涌现。目前,我国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分为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科技资源的共享和技术咨询或服务七种。

技术转让模式

技术转让模式是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让技术成果能够迅速市场化和产业化。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只有约10%的纺织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企业合作开发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是指专利权人或者授权人作为让与方,许可受让方在约定的范围内实施专利的技术转让形式),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纺织服装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纺织技术,投入了几百万元申请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技术转让模式优点是权责分明、容易操作,技术成果较为成熟,有利于短期内促进出让方科研成果产业化。缺点是多为一次性转让行为,产学研各方关系较为松散,注重短期效益。

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模式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纺织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

技术开发模式有三大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在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企业则在乎技术成果转化及市场价值的实现。

据一项对江苏省部分纺织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合作开展科技攻关” 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运用技术开发模式,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模式。

据了解,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院校合作开发项目,每年都有新课题。副董事长孙道权介绍称,公司针对高校研发人员流动性较大,注重科研成果及发表相关论文的特点,把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课题,高校教授及带领的硕士生、博士生只需将各个小课题完成好并整理出相关的报告即可,由公司进行技术集成。这样一来,公司在合作中掌握了主动权,使项目的研发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除此之外,合作项目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等,在合作之前就签订合同进行约定。据悉,鑫缘茧还针对高校的特点,采取弹性工作、目标考核的办法,将研究任务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在任务开始时严格把关,中途进行检查,最后检查研究结果是否达到要求,研究过程中不加干涉,各司其职,争取最大信任。

共建经济实体模式

企业受让共建经济实体是产学研之间最紧密、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也是最成熟的合作方式。虽然这种模式在产学研结合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却能反映出产学研结合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的态势。

共建经济实体的特点首先是以市场为导向,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高校、科研机构是技术的源头,企业作为生产、销售的基地,相互结合形成研究、开发、研制、生产、销售一条龙;其次是高校与科研机构主要以技术(无形资产)入股,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现金等投资入股;第三是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最后是产权明晰,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共建经济实体模式一般适用于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优势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在资金投人、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或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价值观念基本趋同。由于高校、科研机构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开发,不是企业经营,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这种模式是否有效,还取决于企业能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

共建经济实体并不广泛,其主要原因在于,纺织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高市场占有率,高校追求高学术水平、较强的学科优势和培养优秀的人才,科研机构追求研究开发能力的提升,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要通过建立经济实体走到一起很不容易。即使走到一起,也存在观念的冲突、文化的碰撞,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磨合得好,能够成功;磨合得不好,就容易失败。

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模式

企业选择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条件优势的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

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模式的特点是高校、科研机构以优秀的科研人才加盟,企业投人研发经费,安排产业化人才加盟,形成“人才+资金”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其次是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行管委会、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最后是实验室或研发机构独立运作,具有经营自,对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均有明确的约定。

这种模式适用于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各方均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和较强的实力,且互补性比较强,属强强联合,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缺陷是利益分配、知识产权的归属容易产生分歧,要加强多方交流。

企业与大学或科研院所设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例如汉帛(中国)有限公司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嘉兴市越龙提花织造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成立的越龙提花面料研发中心、东华大学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等多家大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等等。

这种模式使企业能够对科研院所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进行持续投入,也使科研活动更贴近市场需求,缩短产品化周期。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储备技术和人才,并能充分运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是产学研合作体系中对技术需求和供给对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产学研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人才训练基地,包括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优点是,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科研机构而言,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而且合作风险比较低。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较丰富,能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比较大的合作空间,正因如此,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所占比重并不大。

“我们学院和70多家纺织企业建立了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为企业培养大量人才。许多优秀纺织企业发展迅速,企业内部的人才更新赶不上生产的更新,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的老师积极发挥能动作用,以讲座等方式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而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频繁与企业接触,尽早深入了解行业,提高自己能力。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是互惠的、紧密的、长期的合作。”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院长张健飞说道。

共享科技资源模式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需要大量的科技资源,自身却相对匮乏,技术创新受到很大影响。为弥补其不足,企业需要与科技资源相对充足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以解决自身科技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

纺织科技资源是指从事纺织科技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硬、软件要素的总称,它不仅包括仪器、设备等,还包括实验室材料、试验方法、科学实验数据和人才。科技资源的共享即是公开并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的科学、高效使用和管理,使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可成就提到,公司主要从事针织、印染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近些年与多所大学结成产学研联盟后,充分利用大学现有的科研仪器设备对所需材料进行大量的测试,节省了大笔的测试费用,也为企业顺利开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

不难看出,该模式是属于辅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而且几乎不存在合作风险。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

高校、科研机构利用学科、专业的优势,建立面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当前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的特点是提供专业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它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适用于有较强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先进的科学仪器与技术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且有较强服务意识的机构。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的有机运行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以及高校科研体制的转型。

在“丝绸之乡”盛泽,有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验室”——吴江市纺织科技中心。纺织企业不用购置仪器设备,不必精通技术,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方便地在科技中心上享用从原料测试到产品检测、成品病疵原因分析等一站式服务。

吴江市盛泽镇有化纤、织造、印染服务加工企业数千家,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显。2003年,吴江市纺织科技中心纺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应运而生。该中心最初只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面料织物分析、测试两项简单功能,现如今已经发展成集织物设计分析、面料试样、数码印花、纺织品检测于一体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十年来,当地的很多企业都养成了“有困难找科技中心”的习惯。

众家之言

共创双赢需多方支撑

透过近年来涌现出的各种产学研新模式可以发现,产学研结合不是一个产业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企业的责任,而是要通过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相互配合,形成一种产学研合作链,才能释放出巨大力量。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夏平:

仍在寻求资金、政策支持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历来重视产学研的结合。目前,针对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居多并向园区集中的特点,学校积极融入彭州家纺服装园区、广安牛仔产业园区、广东新塘、西樵纺织园区等全国六个大型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实施“规划+双中心”的服务模式,帮助园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园区建设和管理、科技支持、员工培训等。

近年来,学校更是密切关注纺织领域的前沿科技技术,并应用高端技术,开发高端产品,服务产业需求。学校参与研发的激光印花技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无水印染技术、功能性纺织品研发、新型防红外纤维的应用研究、新型高强高性能纤维适纺性能的应用研究等项目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正在产生极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截至目前,学校已与7个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266家企业紧密合作,企业向学校投入近千万设备,10个“校中厂”落户学校,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谋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产学研合作不仅是提高企业自身实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紧跟市场实践,并推动多元合作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希望国家能够对企业研发提供政策上或者资金上的支持,对企业正在开展的项目上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

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孙道权:

技术“师承”需更多法律保护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学形式;是学校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必由之路。

高校、科研中心与企业相结合,可以做到科技成果产业化,也能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而产学研合作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

其实,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为此,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希望国家在产学研教育等方面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政策、法规。对产学研中的人员流动、生活待遇、成果归属、职称评定、个人权益、设备共用等方面有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

多年来,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为先导”,建有科技部批准建立的丝绸行业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部批准建立国家蚕丝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机构、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等。近年来,实施国家、省科技项目30多项,1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天然彩色茧丝、功能性真丝家纺和桑蚕保健产品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师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深刻地认识到了技术承接的重要性,但现在能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学校和科研机构越来越少,也希望国家能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并给予更多的支持。

创意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时文:

期望更优第三方平台

合作开发的资金和外部环境是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时比较关心的问题。对于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来说,自身并不具备自我转化的资金能力和实力;而对于企业来说,面对高风险的巨大压力,往往会对很多高新技术成果进行仔细考量,甚至放弃。

一般来说,企业都能承担资金方面所带来的风险,但仍希望国家能够给予资金支持,从而加快高新技术的转化速度。也希望国家能够通过有关政策,如补偿或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介入共同承担风险,为纺织企业产学研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希望政府能建立更加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在科技成果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起到更好的桥梁作用;能够提供更健全的、准确的信息服务,提高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业务服务能力,加快纺织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新锐观察

政府角色不可或缺

“产学研合作”的雏形,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期六工程师”:一些思想解放的大学教师,利用周末“走穴”,企业给他们钱,他们帮企业解决生产难题,但因为是“地下活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他们的积极性。 如今,由政府推动的产学研合作被国家毅然上升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突破口”的层面,至此,中国的产学研合作,走完了从“星期六工程师”到校企合作再到国家战略计划的历史进程,未来,政府仍将扮演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推手”角色。

政策倾斜

据了解,天津市在去年颁布的《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鼓励高等院校教师以职务成果创办企业”,“纲要”实施一年来,几百个“睡在”象牙塔里的“金点子”被唤醒,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今年,天津市教育部门又推出了《高等教育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政策机制的彻底松绑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年,天津高校共签订技术合同2956项,合同金额12.5亿元。与此同时,天津还与国家教育部签署共建“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将全国各地知名院校的科研成果集结于天津。

天津市教委科研处处长林列说:“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个中心打造成一个吸引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在津落地的一个窗口,并且打造成一个科技成果转换的国家级平台。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个平台,使产学研的合作得以全面发展。”

据悉,天津市共有高校56所,在“十二五”规划中,天津市将为天津高校投入24个亿,围绕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重点支持24个重点学科、80多个本科专业,使他们的科研成果直接产生效益,为天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的贡献。

法律保障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高校认为“缺少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是制约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而有19.61%的企业认为,产学研合作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政策法规。

实际上,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围绕技术创新而展开的一系列经济行为的总和,也是一系列法律行为的综合,涉及多种新的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或单独、依次呈现,或交叉错综呈现。产学研用合作往往不能通过市场行为自发解决,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安排,确立必要的准则,规范和约束合作行为,界定各类合作主体的职责和权益,建立共同投入、成果分享,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分担的机制,从而促进和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产学研合作各方合法权益,为产学研合作的各方提供法律规范和调控,建立健全合作组织内部规章制度,制定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等。

财税支持

对企业来说,产学研合作多为公益行为,收益很小,而且要承担很多风险,比如学生实习期的安全问题,生产设备的损耗。所以产学研合作中,往往是企业不感兴趣,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

因此,政府应制定与产学研合作配套的税收政策、金融信贷政策、风险投资政策、专项贷款政策等,鼓励纺织企业产学研结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首先,政府应支持创业投资基金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如浙江省由政府全额成立了中小纺织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投资入股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成立创业投资企业,向创业初期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规定优先支持对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进行投资,改变中小纺织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困境,促进中小纺织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业。

其次,政府还应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还应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研究制定必要的税收扶持政策。

平台搭建

地方政府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搭建者。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属于科技基础设施的范畴,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除了政府别无选择,当然,政府也可以通过外包等方式来建设和维护,但从根本上来讲,科技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还是政府。

同时,地方政府也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的维护者。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每一项社会活动都有其自身规律,同样也需建立相应活动秩序,活动秩序可以是事先制定活在活动中产生,但秩序的维护者必然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