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实验教学改革

第1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基于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一)课程设置

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包含了大纲要求的大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全部实验内容。但随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变,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中还是存在明显不足,例如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做很好的区分,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部分不同的专业开设的物理实验内容完全一样,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的特点,与专业相关性不强,满足不了专业的需求;各个知识点之间相关性不高,学生无法将其系统的联系起来,更无法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往往使学生不明白学习物理实验课程有什么用处,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由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是同时开课的,导致有些专业的学生,基础性实验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做综合性实验,见表2。基础性实验就是指那些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类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基本仪器的操作能力,它是为各理工科专业学生做基础性准备的。如果基础性实验没完成,学生很难顺利完成综合性实验,并且起不到通过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综合所学各个知识点的效果。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物理实验教学应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可以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分阶段进行实验。比如把基础性实验作为第一阶段,综合性实验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性实验作为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学习基础性实验比如长度的测量,密度的测定等,这阶段是学生接受实验训练的切入点,这部分应占总实验课程的6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系统全面的讲解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认真指导学生实验,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等。第二阶段是针对专业设置的,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选择开设不同的综合性实验,如土木工程专业可以开设《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光敏传感器光电特性研究》等,而电信专业可以开设《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双臂电桥测量电阻》等。这一阶段由于设置的实验和学生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联,这样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实践均有很大的益处。在第三阶段,开设设计性实验,这一阶段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负责给出实验题目、实验任务和实验要求,具体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和采集以及数据处理均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通过这阶段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

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以验证为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并写好预习报告,实验仪器和设备全由教师事先指定,并且实验前教师会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后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权,只是机械的模仿、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较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为此,对物理实验课应引入多种教学模式。第一,分层次教学模式[4,5]。虽然在进入高校时学生的高考成绩相差不大,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克服困难的毅力、做事的认真程度以及对自己不足的纠正态度等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能够使拔尖的学生冒出来,并且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第二,开放实验室[6,7]。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学生能够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遇到问题自己搜集资料,根据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操作说明书独立完成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把多媒体引入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中[8]。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形象的把一些不易语言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如:一些难以捕捉的物理现象、难以理解的实验原理,也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步骤分步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验原理,能够主动快速的构建物理模型,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把握实验仪器的调节技巧,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式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的方式是老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情况,给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评价,这样的话,学生只要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就算通过了,即使有的学生实验做得不理想,但写实验报告时参考其他做的比较理想的同学的实验报告,也能得到不错的成绩,甚至比认真做实验的学生成绩还高,因而这种考核方式有很大的弊端,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程度,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应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应包括课前对实验的预习成绩,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成绩,课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的书写成绩;期末考试应采取笔试和实操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的实验成绩的评价中,可以参考图1所示,综合各部分成绩给出总体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采用这种形式后,学生就必须重视实验的各个环节,亲自完成实验内容,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最终得到满意的成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真正的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

二结语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处于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型阶段,根据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物理实验,也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的要求,本文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寻求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期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16(19):110-111.

[2]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1-4.

[3]何慧敏,姜添.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6):65-67.

[4]徐晶,王国余.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次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学物理实验,2013,26(2):94-96.

[5]江铁臣,赵述哲.大学物理实验的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05,18(3):89-90.

[6]聂奎莹,王传坤,张星.开放型实验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5,28(3):120-121.

[7]谭斯品,张顺科,曾庆仁等.开放型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探索——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室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2):87-89.

第2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自己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特别是在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岗位上,经历了我校近十年来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发展历程,对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切身的体会和认识。本文将自己的体会及认识与各位同仁做一交流,旨在相互学习,互相提高,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 改革 质量 体会

一、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而其中的物理实验在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卓有成效的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通过教学实践,作者深刻的认识到,加强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保证,明确实验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推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严格实验成绩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做好上述工作,会给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带来新的起色。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保证

纵观千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出科学实验起着关键性作用。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度繁荣阶段,它发挥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巨大效能。这些效能体现为:在实验室里,人们可以排除一些次要因素或偶然因素的干扰,把研究对象固定在某种人为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考察;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可以导致基础科学实现理论上的新突破;在实验室里,人们可以用模拟的方法重复某些现象;实验室能为开拓全新的生产领域打下基础;实验室是科学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中间环节;实验室可以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周期。总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实验室的科学地位日益突出,这个趋势是与实验室具备的多方面的效能分不开的。

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实验的训练,实验室发挥应有的效能如何,与其实验室建设密切相关。我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2000年以来学校对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近300万元,实验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100%开出。每个实验课题实现1人1组独立地进行操作,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有效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证。

三、明确实验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每门课程应有明确、客观、准确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它是教学实施中要遵守的基本原则,物理实验课程也是如此。物理实验课程及教学目标是:

1、物理实验课程的定位。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由物理学倡导的用实验观测和定量探索自然,总结规律的科学方法,是一切现代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方法。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类各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标。第一、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物理理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可以获得比课堂上讲授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又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使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正确掌握物理理论的目的。特别是有些实验把较为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简化剖析,突出主要因素、找出主要因素的内在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掌握重要的基本物理理论,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领域,灵活应用这些基本理论。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科技工作者所必须的实验能力和素质。包括:让学生掌握常用科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熟悉基本实验方法和程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严肃认真、对学术负责的好品德。上述实验能力和素质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它不仅表现为会做实验,更表现为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中的分析研究,实验后的总结与提高;同时也包括实验者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推动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以“提高起点,精选题目,优化内容;注重个性,培养技能,提高质量”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特点,2003年以来课程组两次修订了“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对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其中主要的教学改革工作为:

1、坚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确定实验教学内容时,坚持提高起点,精选题目,优化内容的指导是想,避免与中学实验的重复,避免较低层次的实验开设,精选、优化实验内容,坚持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2000年以来,我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仪器设备得到了大幅度的更新,目前有60多个实验题目,其中更新率约为50%。开设的核磁共振实验、太阳能电池特性测量、温度传感器实验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此外,任课教师中70%的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在主讲实验课程中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和有关前沿科学技术(如:纳米技术、光电技术等)有机地向学生渗透,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建立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2003年以来,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实行层次化、模块化,并不断进行完善。按实验性质和实验方法将实验课题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验证性和训练性实验;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第三层次:设计性实验。此外,还开设了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尽可能地按照力、热、光、电及近代物理等体系开设出各种层次的实验,实现实验内容模块化,按照认识规律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3、坚持教学方法的先进性。物理实验教师努力钻研教学理论,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和难点(如不确定度概念、误差分析、杨氏弹性模量测量的技巧等),努力强化“三基”训练。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基础性实验(如:固体密度测量、示波器的使用等),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对于综合性实验(如:冲击法测螺线管磁场、声速测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讨论式、提案式的教学方法;对于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如:太阳能电池特性测量、用电位差计校准电表),采用研究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增强自我探索的心理意识和习惯。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现象、模型、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

4、实现实验教学开放化。为适应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学物理实验从2005年9月起在校内率先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自主在网上选择实验题目及上课时间,学生成绩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网上实验教学基本平台,为发挥学生积极性、加强个性培养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实践表明效果良好。物理实验在对学生时间和空间开放的同时,我们更重视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师不断树立以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思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和“学”的全面开放。教学实践表明,物理实验教学开放化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有:

1、课程建设群策群力。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是校及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积极研讨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等问题。如实验室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日历的制定,网上资源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等,集中集体智慧,深入进行讨论和研究,使得制定的规划及文件即与时俱进又切实可行。

2、集体备课互相提高。教学中,坚持集体备课,对大纲中的内容做统一要求。鼓励每位教师参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根据教改立项要求,课程组对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如物理实验绪论等),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专题讲授,共同研讨,互相提高,效果良好。

3、教学交流互相学习。教师间坚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包括会议交流、同行听课检查交流,评价实事求是,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交流气氛。

六、严格实验成绩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有严格的学生成绩考核规定,考核规定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对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绩评定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报告评分规范。各实验课题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实验报告成绩评定中,每份实验报告满分10分,其中预习1分,课堂操作4分,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回答问题5分。指导教师评阅实验报告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规范。

2、总成绩评定公正严格。学期总成绩评定,按规定所做实验题目的得分之和除以应完成的实验题目数,所得的平均分数作为实验成绩的分数。按照不同分数段制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标准。如果旷课一次在上述评定成绩中降一档,如果旷课两次及以上其学期成绩按不及格记。成绩的确定公正严格。

3、实验成绩管理科学。学生实验成绩输入微机保存,总成绩由计算机处理,在保证成绩计算正确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讲教师按时报送实验成绩单,提交给教务处和相关学院。成绩计算及管理科学化。

第3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理论性;实践性;创新能力;传统教学;弊端;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59-02

On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Hu Jian-ming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conomics Engineering,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1331)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ience of physics,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which can develop students’ overall abilities and practical capacity. However,traditional teaching has seriously cumb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So,it is the focus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Keywords: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ory;practice;innovative ability;traditional teaching;disadvantages;reform

长久以来,国内高校偏重理论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经常被边缘化,不受师生的重视。其实,大学物理实验课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与中学物理实验课不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弊端已严重阻碍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实验课去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一、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受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验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并且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还未摆脱中学物理实验课框架的束缚,存在着一些严重弊端。

(一)教学内容过时

从教学内容上看,大学物理实验课以热、力、光、电的经典物理理论为基础,实行各部分的单独教学实验,难以让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验证性实验、简单知识应用和技能训练的经典物理实验内容偏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足缺少研究性实验内容。实验课程设置大多是为了验证理论上的一些原理、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教学内容没有跟上物理科学最新研究领域的节奏,缺乏实际应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传统、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说教式”为主。授课程序可概括为实验课前期的理论知识教育、实验课课前实验仪器准备、实验步骤演示、学生实验操作、实验评价总结。在这些程序中,学生参与的程序只有最后第二步实验操作,其余都以教师为主进行。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也只是接受指令、按部就班的模仿,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更新教学内容,规划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教学内容可以从机械物理学出发、进一步探讨电磁场、相对论、量子物理[2]。在实验设计中,可以把以上方面的知识串联起来,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教学内容应有侧重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把实验类型划分为基本型、提高型和创新型。基本型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型实验在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型实验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过程的实验,这类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全部过程,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型的整体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实验类型,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设置的虚拟实验环境并引入新的概念和规律,按照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进行教学。

(二)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传统的教学程序把理论教学放于实验教学之前,不利于知识的连续性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真正吸收。若能把理论教学放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压缩课程学习时间、避免重复教学,还能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

(三)运用学生主导型的授课方式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就应抛弃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也可以把学生分组,分配角色和任务,或是把独立实验和团队合作相结合。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都应注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设计新实验。

(四)加强课外延伸实践

由于受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的限制,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在课堂上进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延伸实践,可以设立小发明、小制作等课外兴趣小组,既能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和动手能力。还应鼓励学生成立学术科研团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物理科研活动,帮助他们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3]。课外延伸实践不是对课堂实践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深入和提高。

三、结语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要要以实际教学效果为目标,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在具体操作中,要避免注重形式,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学生能力,设计相应的实验教学措施,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孙宇航,邹志纯.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2):157-159.

[2]郎奠波.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2,(10):160.

第4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

1 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的工科人才,推进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培养新一轮变革所需的人才,教育部多次组织高校进行新工科建设的研讨会。在新工科概念提出不到一年时间内,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相对于直属高校或部属高校,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地方高校是推进“新工科”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抓机遇、积极谋划,潜心提炼新功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以适应引领经济发展。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生刚入学的一门培养实践能力的公共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探究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新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情况下,论文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定方式等,进行改革探索。

2 研究现状分析

韶关学院是地处广东粤北地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和广东省政府提出省市共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的驱动下,正在对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实验教学基地,实验室面积约1800 多平方米,固定资产400 多万元。主要承担物理、电子、汽车、自动化、机电、计算机、数学、化学、生物等20 多个理工专业的本科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由于受到地方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的限制,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也面临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不足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验室设备条件不足

力热、电磁学、光和近代物理实验室都是各自独立的物理实验体系,学生对各类学科实验之间的联系认知不足,同时在实验设备限制下,学生缺乏对复杂物理实验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2.2 教学实验按单一方向教育,忽略学科专业间的综合性和交融性

教学过程面向现代工程不够,对于现代工科生所需的知识和逻辑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其所包含的内涵尚不清晰,侧重于基础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和理论知识,综合性和创造型的物理实验占据比例较少,同时缺少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性实验,较少考虑学生专业要求,不能很好服务于“新工科”建设。

2.3 教学模式落伍

大学物理实验模式主要以老师教授知识为主,由老师来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操作示范,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实验的验证记录数据,无需过多预习,且师生互动模式落伍,使得学生缺少对实验的思考性,不利于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4 考核标准单一

考核期末成绩以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正确与否为主,忽略学生实验过程的评定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考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实验中去,学生只注重成绩数据而无心深入探究实验原理。

3 新工科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

3.1 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打破实验条件限制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工程都需要计算机的辅佐,以及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需要,计算机在物理实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部分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当今许多物理仿真软件都较为成熟,充分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受限的困境,在完成了基础实验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做出更多具有设计性的物理现象,例如Zemax软件、Multisim软件就可以进行许多光学、电学的设计实验,并且在作图和实验数据分析方面亦可用其它成熟的软件进行绘制和分析,从而提高精确度,免去手工繁琐度。通过加入计算机的方式也可以间接增强同学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计算机的应用,培养了多方面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们的兴趣。

3.2 加大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比例,提升学科专业间的交融性

结合学校各个理工科的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原则,着力建设一批体现学科前沿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课题组将在现有的物理实验设备和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合专业特色,改进现有的实验项目,在设计性实验中以本专业契合点与物理实验结合设计,破解学科壁垒,构建跨界体系,例如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做了电学和光学实验后,能在这方面知识深度拓宽,分析光与电的转换关系,自主设计光电转换电路,突出不同专业有不同侧重点实验。

3.3 改革教学手段

课前预习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推送相关的实验原理、步骤资源并布置简单的实验仿真任务,同学自行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实验仿真且进行两三句话的实验现象总结,最后将这些课前部分上传到网络平台。课堂部分。通过线上仿真有一定了解后,在教师讲解仪器注意事项后,同学在课堂实验室上自行动手完成基础性实验,缩短基础性实验的时间,然后布置该实验的延拓任务,让同学自主思考完成,教师负责答疑和引导方向。这样使同学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同学自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开展支持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课堂外忙起来。

3.4 制定多元的考核评定方式

当前的考核评定方式主要以实验报告成绩和物理实验数据结果为主,不能很好地激发同学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提高同学的各方面能力。对同学实验过程动手能力和实验延拓的设计可行性的考察才能真正的反映同学的学习综合素质,所以在评定时以上面两个考察为准,尤其是对设计类实验,通过对实验合理性、操作性及完成情况等方面的综合打分,使同学有效参与其中,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等。创新技能的考核。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对于课外实践项目参与积极的学生,可以考虑将大学物理实验竞赛、基于大学生物理基础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参与教师课题、课外学术“挑战杯”成绩作为课程的额外附加奖励分,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创新项目。

4 结语

适应新工科的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经过3 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我校理工科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成绩显著。以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近三年学生获得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12 项,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省级奖项10 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以上奖项60 多项。学生科研项目方面,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 项,省级项目12 项,校级项目28 项,学生科研经费累积超过20 万元。综合上述,依据以韶关学院为例的现状分析,本文对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考核评定方式等提出了改革方案。在改革探究中,也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案,为培新工科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付林杰,王献立,许坤,等.关于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索[J].科技风,2020(12):43-44.

[2]张映辉.适应新工科的大学物理、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方向与路径初探[J].物理与工程,2018,28(5):101-105.

[3]张德钱,张玉芹,郑春龙.虚实结合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8,34(1):161-162.

第5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弊病 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国家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化学教学中,实验课教学时数与理论课教学时数之比为1.2:1,而且要求加强综合性与探究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目前,我国各重点大学均对实验教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而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更令人担忧。

1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1.1 教学模式固化

中国大学本科化学教学开始于1903年,当时,大学本科化学教学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模式,以二级学科的理论体系安排实验教学:设立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四大学科。经过百年的曲折发展,多数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弊病已充分暴露出来:实验从属于理论;“四大学科”各自强调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多次重复、实验室建设模式是“小而全”、有限的资金低水平的重复投资,新成果、新实验手段难以进入实验教学中;同时,实验教学人员分散在各个实验室,各自为政,知识面狭隘。

1.2教学理念陈旧,内容滞后,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实验课被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带着这种观点,安排的实验内容只能是验证性实验居多,能够反映学科发展动向的、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的实验寥寥无几。教学方式仍然是“照方抓药”式:实验员准备好一切仪器、药品,陈列与实验台、架上――学生照着操作步骤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按照实验教材或教师指定的方法重复相关实验并取得预定结果的能力。这显然难以达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1.3软硬件建设停止不前

由于资金不足,普通大学化学实验室设备严重老化,普通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很少,学科间交流甚少,长期在狭窄的范围内做着几乎重复的工作,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得实验教学改进、创新举步维艰,只能维持传统的低水平状态。

2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掀起,大学化学实验的改革正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展开。其基本思路是:正确定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学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于理论课的基础课与主干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对实验教学改革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普通大学可以借鉴它们的一些成功经验,来加快本院校的改革步伐。但是,由于普通大学尤其欠发达地区与重点大学软硬件基础相差甚远,经费严重不足,教育对象的层次和办学定位不同,所以,需探索出一套切合自身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2.1 成立实验中心,统一规划管理

学校下设实验中心,由“中心”统一规划管理人员、场地、设备、仪器、经费,分设基础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开放化学实验室、特色专业实验室。避免低水平重复作业,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资源利用率。

2.1.1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队伍

教育改革,教师先行。“中心”要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教师、技术人员的进修、业务培训学习,比如:选派人员到先进学校进修;邀请本行业名师作讲座;本“中心”教师间研讨等。尤其是要重视加强其对现代教育理念、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对化学实验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对新仪器设备的熟练操作与维护。组织、支持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师将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

2.1.2科学管理,合理配置

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配套的设施作保障。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中心”可以整合全校实验资源,统一管理,避免仪器药品的低水平重复购置,腾出资金添置大型的先进仪器,加强实验室内部设施、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为提高办学质量作保证。

2.1.3开放实验室,提高资源利用率

开放实验室,以实现因材施教、强化基础、发展兴趣。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化学类专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近化学类专业学生实验技能、提高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化学实验中心不仅要服务于化学专业学生,而且要服务于全校师生,甚至当地相关企事业单位,这无疑避免了设备的闲置、浪费。

2.2改变统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分层次教学模式

将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实验课程重新整合,将实验全部与理论课剥离,独立设课,冲破传统的按理论课程设置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等实验课程之间的界限,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规律,按照实验技能及技术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三个层次。

2.2.1化学基础实验主要面向一、二 年级学生。主要在高中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以及化学实验中所涉及的通用测量与控制技术和基本理化参数测试技术。这一层次的教学重在基本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化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优良素质,以验证操作性实验为主。

2.2.2在基础实验的开设后,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综合性实验,该层次以无机、有机合成为主线,应用一、二年级所学基本操作技能,对产物的性质、结构、成分进行表征和参数测定。实验内容的确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当增加一部分前瞻性、应用型实验。使学生能综合运用一、二年级所学实验手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2.3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尽可能选择与本专业发展方向一致的、紧跟当代水平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项目,能覆盖多个二级学科。该层次的实验,学生需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准备仪器、配制试剂、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教师只在实验开始前审查设计方案,确保安全,关键时给予启发性指导。该层次的实验视实验复杂程度,可以安排几位同学合作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2.3建立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教学评价向来是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化学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但实验教学有其不同于理论教学的特殊性,不能照搬理论教学评价方法,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量化评价体系。

总之,对于完成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的教育任务而言,普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无论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亟待改革,这需要各级领导、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协同进行。

参考文献:

第6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51-02

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有力助手,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启蒙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在各地的中、小学中已开展了计算机信息化教育,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更加深入和系统,本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等几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相辅相承。

1.硬件实验。《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学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如系统主板及各部件的作用、常用的外部接口及功能、存储器的安装及用途、总线及其分类和常见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与使用等。理论教学结束后,如果没有相应实验教学的辅助,这些知识将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开设了一个硬件实验机房,由20台计算机组成,每台计算机配有相应的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和数码相机等。将学生三人分成一组,60人一次课,进行计算机的拆装、外部设备的连接和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硬件实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2.Word实验。Word应用软件许多学生在中学时就接触过,因此,在大学的实验课里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我们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Word实验里除了介绍基础知识,还注意在其实际应用方面的涉猎,分别加入了报刊杂志排版、科研论文排版、毕业论文排版及传统流程图、N-S图、个人简历和课题申报等表格制作模块。每个模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报刊杂志排版中,使用一本近期发行的杂志中的一页作为模版,让学生从文字输入,图文混排等基础方面入手,完成文档从无到有的创建,感受排版的全过程。在大学生活中同学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排版问题,因此,以往届优秀论文及教师的科研论文作为样例,熟悉在论文排版中经常遇到的标注、脚注、尾注及公式编辑等操作,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通常在学生二年级时要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程序流程图的绘制,因此,在Word实验中加入了流程图的画法这一模块,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另外,在学生毕业时还要制作个人简历,参加工作后申请项目时还需要制作课题申报表格,我们使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发放的个人简历和本校的课题申请书作为样本,教学生不规则表格的制作,满足了学生的实际的需求。改革后的Word实验,与中学的Word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更贴近实际,将Word应用逐步推向深入。学生真切感到了它的实用价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Excel实验。在Excel实验中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Excel的各种操作。如在讲解Excel的公式与函数时,给出一个表,表中包涵一个班30名同学的学号、性别、姓名及五门课程的成绩,在不讲公式与函数的情况下让学生求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分数等级及在班级中的名次,统计出各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和及格率,计算出班级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和女生平均分等。开始学生信心十足,使用各种方法,但很快就发现这些方法非常烦琐,这时,引入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引导他们使用相应的函数得到结果。学生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兴味十足,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4.Powerpoint实验。在Powerpoint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拍摄照片,搜集素材,制作以美丽校园、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室友们等为主题的演示文稿。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不仅学会了Powerpoint的操作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校园的了解,也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最后,每人10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作品欣赏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历届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答辩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了榜样和目标,同时,对Powerpoint的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5.Access实验。在Access实验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法”做数据库的开发,如建立“图书管理”数据库。先建数据表,如“职工基本信息表”,再针对这些表设计查询、窗体和报表。项目的完成贯穿教学的始终,结合课堂上关于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关系数据库、关系、属性等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也对Access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普遍拥有了成就感,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鼓舞。

6.网络实验。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效利用互联网,迅速、快捷地获取信息已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我们在网络实验中首先教学生如何浏览网页,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查找需要的内容,其中包括利用网上图书馆查找专业资料、检索国、内外期刊和下载论文等。其次,让学生在网上申请邮箱,学会收发E-mail,并通过E-mail交实验报告。然后,教学生申请QQ号,通过QQ发送在线和离线文件,并在QQ上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群,随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学生制作网页,并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将网页组织在一起,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站。通过网络实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互联网,并能正确对待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利用网络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模式的改革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使学生将来能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凤英,刘若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天中学刊,2010,25(5):83-84.

[2]胡绪英,何明瑞.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5):4066-4068.

[3]刘艳,李晓安.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15(1):40-41.

第7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问题 策略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的英文名称为“flipped classroom”,它在2007年由美国一高中的两名教师首先应用于课堂。这两名教师录制好相关教学视频并要求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进行预习,然后第二天在课堂中进行练习与讨论。这种建立在多媒体和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进步,它首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其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解,同时增加了自我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再次,“翻转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时间,使其充分应用于讨论和解决问题,并让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最大化,增加了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环节,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但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和瓶颈。

(一)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包含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练习,但在教学阶段还是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老师首先要告诉学生此次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并详细阐述如何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及如何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有些实验的教学甚至需要老师亲自示范全部实验过程,并需要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只需要听老师的讲授,无须过多思考,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依次完成实验即可,甚至抄写一些实验数据就算完成了实验操作。学生在这种“喂食”的授课条件下,没有锻炼到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没有启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重视程度低

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即是完成实验报告,因此在上课前不会去预习实验的目的和相关原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态度不积极,思维模式单一,不去分析实验现象,而是被动地依照步骤完成实验而已。此外,实验报告的填写也存在抄袭的现象。

(三)缺少与时俱进、新颖的实验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学手段和内容去激发。目前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有许多实验已经延续了多年,且与现实联系并不紧密,缺乏新颖的实验,而现今的学生们思维比较活跃,接触新知较快,这就更需要能够吸引他们的实验课程设置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三、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一) 课前预习阶段

1.制作微课视频。“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就是制作微课视频。这一方式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恰好可以将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放置在微课视频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自行控制播放进度,在遇到有问题的地方可以重复观看,也可以查阅资料后再回看。学生不仅自主学习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还可以记录下有问题的地方,课上再向老师提问。

2.知识点预习。教师可以在视频中提出相关知识点,也可以通过课件或文档的形式罗列出本节实验涉及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教材中寻求答案。

(二)课堂教学

1.快速测评。教师针对本节实验内容,准备一份卷子进行知识点和实验操作基础知识的快速测评。此过程旨在强化实验的基础和重点,学生答卷的过程即是知识强化的过程。预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本节实验的重难点;预习效果不尽理想的学生,也可以查缺补漏,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

2.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无须再进行实验展示,只强调重难点即可,学生按照实验要求独立完成实验。做实验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需要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经过课前的预习和观看视频,学生们已经对实验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进行实际操作时也能有一定自信,这样的心理状态及准备条件有助于学生专注于实验本身,专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总结、反馈。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归纳总结,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教师集中解答。

(三)课后作业

理工科学生通常思维比较活跃,也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进行了课前预习、课堂测评、操作及讨论过程后,学生们已经完全能够掌握实验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点,课后作业的设置应以开放性、讨论性、实用性为主,学生分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四、“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 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制作课件、视频的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制作适合学生观看的微课视频。制作视频的难点在于,不能把传统的授课过程录制在视频中直接播放,而是要把微课设计得巧妙,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自学;同时在视频中加入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暂停播放并进行思考。

(二)教师需要有效地组织课堂

微课视频制作成功仅是“翻转课堂”成功的一部分,由于学生已经充分进行预习,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不能让学生觉得在课上无事可做。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面和精心准备,在课上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帮助、鼓励学生完成实验。在总结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做实验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题。

(三)建立评价机制

根据“翻转课堂”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能力。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旨在转换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思想、有主见、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第8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教学实验兴趣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86-02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系统的实践应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作为微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检验,又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对于开展微生物实验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方法。

1.教材选用的实用性

独立院校作为一个在本世纪初出现的新型的办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目标较为明确即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十几年来,社会也逐渐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有所认可,教学出现了一些较其他本科院校不同的情况。于是针对独立院校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出现了一些适用的教材,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系列。但是目前对于微生物学实验还没有相对应的教材,因此在在教材的选用上就需要和授课对象的专业方向相一致,基础实验简单化,但是操作要点要明确,并且有一定的和行业实践相结合的实验项目,这样的教材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根据自身的需要,编写一部可行的教学教案。

2.实验内容的合理安排

目前高校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安排多与理论知识同步,即微生物观察方法―微生物接种、分离、培养和无菌操作―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显微计数和平板菌落计数―生理生化反应―检测实验[1]。这种安排使学生仍然禁锢在理论教学的套路上,无法对操作的连贯性和实验的真正目的掌握清楚,因此对于这样的现象将实验内容的顺序做调整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具体的安排可如下:无菌概念和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菌落计数和显微计数―微生物个体的观察方法―生理生化反应―检测实验。这样使同学们能够明白整个实验的流程,也方便学生独立完成某项微生物检测任务,而且能够让学生有逐步深入、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体的一个认识过程。另外在每堂课最后应该提前告知下次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做预习。

3.实验项目的实用性

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微生物学日常现象和理论,可将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同微生物学知识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保障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微生物学的各种方法和步骤。如,在进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的项目中可选择生活中用的酒精、碘酒、洗手液或洗衣粉等时间进行检测,在微生物形态观察中可选择生活中发霉变质的食物进行培养并观察,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紧密关系。另外根据实验课时安排可确定几个和生活相关的自选试验,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为综合实验,并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辅,进行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制定可行的实验步骤,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逐渐的调动起来,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2]。

4.实验考核的严格性

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所欠缺,但是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但是自律性或主动性较弱,因此才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实验课上的纪律性,并且严格考核,有条件的可以安排期末实验测试,对一学期的实验操作进行检验,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对于无菌操作技术可进行小测,严格规范整个实验的操作,从试剂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清洗,灭菌物品的包扎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素养。另外对成绩的核定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考核,日常的考勤和实验中的表现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可采用考勤20%(包括值日考勤)、实验表现30%、实验报告30%、考核20%[3]。

5.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教学手段上,不能仅仅是板书和简单的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使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效地结合,突出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并且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更直观的显现出来[4],比学生抽象的想象要更加容易理解。另外实验的演示也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有图片和展示,但是实实在在的演示能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实验操作,从而也能明白操作的关键要点。

6.及时总结与反馈

每次实验完成教师应及时的总结在课堂结束或第二实验开始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整个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收获或疑问,及时解决、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巩固,改变错误的操作方法或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进度和学生的需求,在下次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演示。

实验本身就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祥.提高高校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索.时代教育,2012,8:76-77.

[2]宋波.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1, 15:38-39.

第9篇: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范文

关键词:大创实验;抗剪强度;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实验教学也逐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大学生创新实验可与土工实验内容对接,实现土力学理论教学与试验相融合,实现土木工程学科在高校教育应用发展得到落实。

二、大学生土力学创新实验教学的问题及现状

土力学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设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创新型实验的开展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如表1[1]。创新实验的资源应用率较低,以土力学实验室教学的开展进行分析,可以对土工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在当前土力学教学中,课本教学内容应与实验教学进行同步,在教学中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技能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在土力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会独立完成实验,从而去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实验能力[3]。

三、土力学创新实验的过程和分析

创新实验是促进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是专业知识得以应用提升的阶段[4]。本次土力学创新实验用原状土测出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密度等一些土的物理指标基础上,测出不同含水量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实验。

(一)土力学实验的准备

实验所使用的土样共有三种,测出物理指标如下表所示:第二部分实验将所采集的土样分别称取500g,每一种试样各取五组,放入干燥箱内烘干8小时,再将土样研磨至颗粒小于2mm,分别加按照15%、18%、21%、24%、27%的含水量分别加入水75g、90g、105g、120g、135g然后保持密封放入试样桶内浸润8小时后开始实验。

(二)土力学实验数据的分析

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数据,按照S=KR:式中:S———抗剪强度K———应变圈系数R———应变圈中测微表的读数之差由表中直观得出试样的抗剪强度,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下图为实验的分析结果:随含水量的增加土的抗剪强度不断下降,结合库伦定律和实验结果分析,在剪切面上的应力不变情况下,抗剪强度受两个因素影响,即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根据莫尔-库伦强度理论,绘制出土的抗剪强度包线,得出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化的因素是含水量。在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含水量与线性关系有差异性。粘聚力的受影响的线性值变化明显较大,这次实验研究中,含水量这一因子对其造成的变化很大。在其增大过程中,土的抗剪强度是在不断的变小。同时土的抗剪强度变化影响的主因还有垂直应力。

四、结论

土力学教学中,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实验教学上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土力学在大学课程中,是专业知识较强和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科。要让土力学这门学科被学生们所熟知,就必须不能只局限理论教学,需要老师做到对课程教学的不断更新,去适应学生的节奏。同时在教学中,把实践项目融入理论中,以理论和实践结合,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多去创造一些实践性强的平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敏,曾松荣,柯野,郑传进,王焰山,蔡爱群,方白玉.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