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教学实践 原因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64-01

21世纪,是一个奔跑的世纪,社会如此,教育也如此,因此“应试教育”盛行,在这种状况下,身为副科目之一的体育,也被排挤到了一边,逐年来,就造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而在弘扬“素质教育”的近年,本文就来浅析一下如何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一、学校重新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完备的体育器材和用地

近年来,造成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先从客观来说,主要是学校和资金的问题。

1.学校重新重视体育教学课程

学校受到社会“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片面地加大主课目的课程,同时缩减或者删除副科目的课程,导致主副科目课程量的失衡,再加上体育课堂本身带有强烈的实践性,缺乏实践时间的体育课程,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降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应该行动起来,纠正“应试教育”的理念,重新树立“教育育人”的观点,更将“应试教育”的观念改变为“素质教育”的理念,合理平衡地分配好每一门科目的课程量,从客观上保证体育课程量的充足,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开展。

2.建设完备的体育器材和用地

解决了学校教学原因后,回归到实际的现实问题上,根据国家教育局公布的全国中小学校平均体育器材量和投入资金量地对比数据,我们清晰地发现,我国中小学的体育器材大部分呈现缺乏状态,特别是农村地区,导致这个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与场地的问题,在城市中,大部分中小学都资金充足,但城市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因此导致体育用地的缺乏,体育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的课程,缺乏实践锻炼,学生们锻炼不足,反过来又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在农村地区,体育教学用地十分充足,但是农村地区却缺乏资金来配置体育教学器材,因此,大多数农村的学生只能在空地上进行简单的体育训练,为了改变这个状态,国家要加大体育教学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同时合理规划好城市用地,让城市中的中小学都有充足的体育教学用地,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二、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经过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实践性低下的客观原因后,发现主观原因对体育实践课的影响也很大,其中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加强对体育教师职业教学的再培养,再培训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质量,在体育课堂上也是如此,而体育课堂实践性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低下,因此要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培训,主要可以通过教学研讨会、教师交流会、在职教师培训计划活动和教师资格年度考核与评比等等方式来加强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在各种交流、培训和活动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带动体育教学课堂的实践高效化。

2.加强体育教师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

在上面说道,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教学水平培训活动中的“教师资格年度考核与评比”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这个活动不仅能使教师客观地接受教学水平再培训,更加可以使教师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因为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通过评比来考核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旦教学评比中考核不通过,不仅意味着对这个老师的教学否定,更是对这个教师的一种心理冲击,从而使教师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加以改正。

三、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特色体育教学训练

每一间中小学、每一座城市和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加强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将课堂与地方、学校特色结合在一起。

1.开展地方特色体育运动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科目,从实际出发,寻找与本校或者本地运动特色相配合的运动项目,不仅使学生更有认同感,而且学生在平时接触中更多,训练中更加熟悉,如以梅州地区为例,众所周知,广东梅州是客都,是足球的故乡,所以在梅州的中小学体育课程中,都可以加大足球的学习,并且与时代结合,加入足球技巧的训练,如守门员的守门技巧、顶球技巧和跑步抢球的技巧等,让学生会学得更好,更加有兴趣,有动力,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实践课。

2.开展大型的地方体育特色2+1活动

所谓的体育“2+1”活动,就是将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和比赛游戏相结合,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格,也就是“健康体育”的概念,学校可以每一年定期地举行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而这里主要推荐举办“2+1”体育活动,以篮球为例,可以举办一年一度的篮球竞赛杯,而且在举办期间,在篮球比赛场外的一角,加入篮球比赛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如篮球特有的热身运动、锻炼技巧、投篮技巧、后卫技巧和抢球技巧等等。

四、完善体育教学的相应措施和制度

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外,相应的客观的外在的措施和制度也十分必要,在课堂上除了练习一般的伸展运动,防止伤害外,还有制定其他相应的规则,如在练习足球时,除了按照国级标准的时间来比赛外,对学生各种动作和姿势规范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不容易,而且中小学体育本身也存在着多种的问题,在客观上,主要是外部的社会、资金和地区原因,主观上,主要是内在的教师和学生的原因,合理适度地处理好各种主客观原因,才能最终解决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江宇,周兵. 对我国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07)

[2]李政涛. 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J]. 基础教育. 2009(10)

第2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发展的趋势下,提升小学生的身心素质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趋势逐渐加强的背景下,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弊已深,严重制约了教师教学实践的开展以及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众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转变思想,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响应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改革发展的号召,促进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逐渐走上更为科学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新策略

1.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游戏元素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生性好动,而从心理学上来说,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适当的游戏环节,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游戏活动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竞争性能够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其注意力的集中,优化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身边的体育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实践中已有的游戏道具和器材确立每节新授课中开展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争取实现其中游戏价值的充分发挥。

比如,在开展相关的球类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体育教学中的球类器材,开展“把球拍起来”“把球传起来”“把球滚起来”等游戏活动,设置体育游戏小组,在小组建开展拍球、传球、滚球接力比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各种球类,懂得各种球类的部分特性,还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开展这样的游戏教学无疑是受到小学生欢迎的,是能够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之一。

2.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随着当前小学教育理论的日趋完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也有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受到众多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抑制学生主动性的因素,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体的表现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作出示范,最后引导学生练习。在这种较为死板僵硬的模式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为学生只需要机械的重复,模仿教师的动作即可。整个教学过程虽然受到教师的整体把控,但是不免枯燥乏味。为了实现这种现象的转变,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自身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桎梏中解放出来,积极探求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争取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

比如,教师在进行“二级蛙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此项运动动作原理以及运动技巧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尝试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动作技巧指导和修正,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素养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需要尤其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引导的时候,不能直接、完全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在何处,需要怎么改正,而是要引导学生慢慢自行体会,争取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自我纠正,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实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是最为重要的特色。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虽然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但是不免会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堂的组织形式方面做出一定的求新和改变,争取实现能放就放,能收就收,严而不死。

比如,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改变体育委员整队之后学生跟随教师做准备操的模式,播放一些活泼生动的歌曲,在准备操加入一定的舞蹈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由做操、自由编口令等都是较为良好的教学方式,都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以往教学效果评价因素较为单一,主要是学生体能以及运动技能的优劣,大多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合作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评价。为了促进教学效果评价效果更为科学化、合理化,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最终成绩中纳入运动参与程度、运动技能熟练程度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程度以及社会适应程度等个性化元素。在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够实现进一步减轻,娱乐身心的同时增进健康,调节情绪,真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以及体育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总结

第3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物质丰裕,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很多青少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比如饮食过于随意造成肥胖的问题,比如因为长时间和电子产品打交道导致视力下降的问题,又比如因为快餐化饮食过多而户外运动过少造成营养不均衡、身体体质差、免疫系统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长远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文章就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完善体育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体能水平。

一、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

1.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体能训练

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及其家庭环境的因素,会在身体机能和身体体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体能状况差异更大。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以达到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目的。分组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有效开展分组教学呢?第一,针对身体素质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喜欢运动或经常参与运动类活动,在运动中展示自我。因此,结合这部分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训练中适当增加运动难度和强度,提高运动标准和要求。这一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鼓励他们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促使他们实现更高的目标。第二,针对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这类学生对于体育技能训练既不过于热心,也不过于拒绝,所以,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的训练,以保证他们的基础能力达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训练。这一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在原有水平上更上一个层次。第三,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对体育机能训练不感兴趣,从而缺乏主动参与训练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机能训练中应该对这类学生降低训练难度,从基本训练内容着手,保证他们的基础训练达标,并在一点一滴中引导学生进步。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以鼓励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并逐渐培养体育训练的兴趣。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为以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2. 开展基础体能训练的方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体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这种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体素质等。因此,有效开展基础体能训练至关重要。基础体能训练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平衡训练等。力量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四肢力量进行强化锻炼,上肢一般是通过俯卧撑进行练习,下肢一般是鸭步行走和踮脚跳相配合。耐力训练主要是通过跑步,特别是长跑的形式进行训练。另外,耐力训练还可以通过远足或快走的方式进行。柔韧性训练主要通过四肢拉伸、压腿、下腰、单杠悬垂等方式进行。平衡训练则主要通过动态平衡和单脚平衡等两种方式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身体骨骼十分柔韧,因此,通过这些基础体能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可以为学生以后的黄金发育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冬季体能训练需注意的事项

冬季体育训练需要体育教师特别注意,因为冬季气温低,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再加上冬季会造成人体肌肉和皮肤的收缩,使得人体骨骼和韧带等部位比平时更脆弱,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韧带拉伤或受冻伤寒等现象。所以,冬季体育训练需要教师结合气温、天气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安排。同时,开展冬季体能训练时,教师要做足事前准备工作,保证充足的热身时间,让学生的身体器官能够适应冬季的寒冷,特别是肌肉及骨骼的?嵘碓硕?必不可少。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训练强度,尽可能使学生的运动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次之内,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二、完善体育教学的方法

1.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首先需师生之间融洽相处。师生之间融洽相处可以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进而形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紧跟老师的步伐进行指定训练,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做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设计,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重点工作内容。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通过一些疑问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或者采用小组合作式、鼓励式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式训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训练进行积极联系和交流。合作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能力小组、兴趣小组等。最后,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训练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进步的肯定和关注,进而产生更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层级的评估体系,比如对不同体能的学生进行分类评估。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要适度提高评价标准,比如在他们现有的能力上鼓励他们强化训练。而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达到符合标准的水平,并鼓励他们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己。

2. 明确体能训练的内容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体育训练的作用十分关键。因此,让学生明白体能训练的意义十分重要,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通过体能训练,学生的身体器官可以健康发育,也有助于促进骨骼、关节、肌肉等的生长。这种外在的健康,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明确体能训练的内容,对学生积极开展体能训练。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心肺耐力。学生采用有效的锻炼心肺的方法进行锻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常见的增强心肺耐力的运动是长跑,但学生普遍对长跑不感兴趣,甚至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长跑对于锻炼意志力及增强心肺耐力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远足、快走等方式让学生进行锻炼,从而增强运动的多样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训练的度,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因为训练过度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其次,要锻炼学生的肌肉耐力、力量及爆发力。肌肉耐力、力量及爆发力这三者之间既有差异也有联系,这三者的训练方式没有什么差异,主要的区别是对于抗阻力训练的频度和强度。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有效地开展区别性的锻炼。最后,要训练学生的柔韧性。柔韧性的训练需要在强度上进行把控,还应该针对特定的关节进行训练。在柔韧性训练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学生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并注意在训练前进行?嵘恚?把控好训练的频度和时间。

第4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运动技能是一个人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组织肢体完成的复杂动作,也是有意识、有目的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较为合理地利用身体动作完成任务,那便表示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较高,自然体育能力也较高。鉴于此,运动技能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的灵活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的发展,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本文笔者阐述了对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认识,也提出了一些实践的措施,期望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认识;教学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运用技能的评价。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拥有较强运动技能的欲望,保持学生探究运动技能的动力,发展学生的体能。”而体育科目便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运动、使学生逐渐具有运用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与健康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学会运动技能和巧用运动技能,这些都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与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无论是发展体能还是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都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一、对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认识分析

运动技能可以延伸为两点:第一,通过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使学生不断探索运动技能的学习方式和灵活运用方式;第二,在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之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领悟体育运动技能所蕴含的思想和体育文化。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学生提高体育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同时也是学习体育其他项目的重要载体,学生主要透过技能的实践来获取情感体验。因此,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是教学的核心,如果体育课程被淡化,自然这些都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之下,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使学生透彻理解,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引导学生进行身体运动进而逐渐达到健康的目的。而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原理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提高技能,灵活的运用身体,这样学生便会热爱体育学习,便可以促使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越来越强。

二、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实践对策

1、要寻找最恰当的教学内容

如果想要达到运动技能教学的高效化,教师便要全面了解每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特点、兴趣、承受能力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选择出最为恰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切记不可以出现以成人化的视角来看待学生,更不可挑选学生承受不了的技能。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引导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基础技能,不可以过于严格的要求学生技能动作的细节。比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此节课的技能标准便是要学生分清楚摆动的腿和起跳的腿,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双腿过线的技能动作,在大脑中建立跳远的动作视图,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跳远技能。

2、善用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改之后,要求任何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之时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体育科目也不例外,组织任何的体育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努力探索适合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共同项目,且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体育学习中自然会出现学习能力的不同和认知能力的差异,且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自然学生在学习体育之时的兴趣、动机、发展、需求等各方面都不相同,这也是在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时,每个学生对同一项目的技能理解不同的状况。教师要善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在不断的进步,要重视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程度,还要重视同一运动项目,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与方式,由学生们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这样才可以真实的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达到较高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效果。还是以《立定跳远》为例子,在运动技能练习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若干组,然后设置不同的距离,使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当成功之后学生便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原来的恐惧心理变为自信的心理,这样学生便会勇敢的挑战更远的距离。通过这样的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从自己的基础进行技能练习,使学生在快乐、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主体性,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不断在进步。

3、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

在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总是过于局限学生的发展,总是采取固定的教学流程,即“教师演示技能要点—学生跟随练习—教师纠错”,这样的流程会严重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体育的快乐,自然这样的技能教学不可能有效果。因此,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体育技能的动机,所以,教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体系,如:合作式学习、启发式学习、自助式学习、情境式教学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技能学习的效率。比如可以设计出有趣的情境,教师将跳跃攀爬与寓言故事情境结合起来,并巧妙在学生课本上《龟兔赛跑》朗读的情境想象下,模仿兔子的跳跃时的轻快和乌龟爬行时的缓慢动作,做出双腿快速有力蹬地和手脚并用的爬行练习,这样极大的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致,自然学习效果较为突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对于学生终生的体育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中,需要先真实的认识到体育技能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设计最恰当的教学内容,要善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可以健康发展,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逐渐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可以逐渐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杜安益 单位: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金山小学

参考文献

[1]周燕.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运动技能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9期

第5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指导作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3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表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不完全一致;学生的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任务落不到实处;教学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现实;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程管理强调统一,知识性不强等等。因此,为了基础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总目标。

1.新课标下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授课模式就是常说的"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健康课程关注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应该是学生的需求和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以教师的经验为准,只有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授课方式的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新课标中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适时、高效、全面的指导上。为使自己达到"适时、高效、全面"的指导,就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研究吃透教材,要了解和研究自己所教的小学生,既要研究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要研究小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为小学生们提供学习的信息,才能接得上嘴,插得上手,点拨学生思想的火花,提高指导效果。

3.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上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手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但我在《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中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地进行热身运动。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后,我不主张采用单调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而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划着船儿回家",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充分放松,从而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我把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

4.确保小学生在新课标课堂中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地弘扬主体性,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教师应该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上多下功夫。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让小学生成为主要角色,提高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如小学蹲踞式跳远考核,我讲解考核方法,演示一次,接着让学生自测一次,然后分组考核,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结果效果很好,既达到了考核目的,又让学生学到了裁判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其次,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体育教学实践课大多在操场上,小学生容易受干扰,教师更应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蔼可亲。这样小学生才能感到轻松、愉快、亲切,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思想集中,反应敏捷,容易学会动作,即使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也会开动脑筋,攻克难点,掌握它,学会它。

5.新课标下学习评价的转变

以往,学生期末的体育成绩是体育老师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把考核后的成绩直接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对于没有要求达标考核的年级,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采用平时体育运动技能较好,平时表现突出的来进行衡量,最后确定体育成绩,而对那些平时好动、好玩、淘气的学生来说,他们可就惨了,老师给的成绩肯定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及时恰当的表扬可以肯定成绩,激发热情,对后进生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贯彻新课标下改革教学内容

开展学校体育,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体育中的落实,学生将会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学校体育在这一标准下开展,将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为思想,以快乐为整堂课的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区别对待,使快乐真正深入学习当中,从而使青少年体会到健康的效果,使青少年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我想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魏鹏.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6(7)

第6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中高年级 游戏教学法 实践运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所限,尚未形成端正、积极的求学态度,学习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因此,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的教学,不能一味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层教师有必要且必须采用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实际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或方法。具体落实到小学体育学科中,笔者认为游戏教学法不失为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深化学生体育学习认知与理解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的定义

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将特定的游戏形式巧妙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在精心打造的氛围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点深刻认知与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的有机整体,能为学生巧妙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推动他们在该氛围下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从而产生“乐学”、“愿学”的学习情感。可以说,“游戏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其学习效率及质量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爱玩爱闹,对丰富多样的游戏更是分外热衷。这就为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恰当而灵活地运用游戏教学法这一先进教学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堂导入中的实践运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具备较差的自我控制力,因此很难在上课时将自身的注意力迅速且有效地由课外活动中调整到课堂学习上。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营造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以此使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将全部注意力及思维集中放在课堂学习上。这其中,游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这一体育内容时,笔者并没有急于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如下游戏:比赛谁能跳得最远?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充满竞争性质的游戏吸引到课堂上。最终的比赛结果肯定是有的学生跳得较远,有的学生跳得较近,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定跳远的相关知识,相信通过认真学习,大家都能比刚才跳得更远……”如此,通过言语的巧妙点拨,学生全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立定跳远”这一体育内容学习上,学习兴趣与热情更为高涨。由此不难看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导入中的实践运用存在切实可行的积极意义。

2.游戏教学法在体育知识讲解中的实践运用

小学体育内容稍显浅显、简单,但这只是针对整体体育教学内容而言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身的认知思维尚未真正发展成熟,因此,他们在理解与掌握一些较难知识点时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这显然大大制约了其最终的体育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是无从谈起。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从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出发,将一些能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易的有效方法灵活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轻松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因此赢得了广大基层体育教学者的青睐。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对游戏教学法这一先进理念进行了积极地落实与实践,并切实获取了预期中的理想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了“篮球的运球”这一田径运动项目的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运球运动,每当一名运球者结束运球运动,观看者要指明其运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在这一课堂游戏中,同一名学生既是“教师的指导者”,又是“意见的接受者”,两个不同的角色使得他们得以对篮球的运球技巧形成更深刻的认知、理解与灵活掌握。如此就轻松突破了本节体育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从这一点出发,游戏教学法在体育知识讲解中的实践运用存在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

三、结语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有利于诱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利于深化学生的体育认知,有利于取得很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灵活而巧妙地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这既是迎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实际认知特点的客观需求,更是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形式、切实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课堂成员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问题。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始终以为学生只是“学习”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如此来割裂教学双方,因而形成了学生主体名存实亡的现象。我们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对主体进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学习脱离学习目的时,给予引导;主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领导;主体学习过程中发生问题症结时,给予疏导。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地体现涌现代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积极的教育思想,成为主体的助手,成为一个教学活动中的服务者。

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重要目的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用不同的练习手腕,如腿长的研讨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有的学生提出盼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速度目的的束缚下,每个学生都能采用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的,教师既可以起咨询作用,又可以起辅导作用,可以说积极的课堂环境,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对话方式、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进行发明性劳动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通过言语来表达。以前我们总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如有一个学生在做山羊分腿腾越时,跳过去的动作很勉强,腿有些弯,我们会说,“动作质量不高,腿明显曲折,腾空动作不明显,没有达到合格标准。”但是今天我们会这样说:“某同窗今天已经能够跳过山羊了,这是一个可喜的提高,如果你能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再注意一下腿的伸展,动作就更精美了。”这样学生是否更容易接受?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体育新课程四条根本理念中的第二条,就是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考试繁多”、“体育课上缺少豪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的、充斥豪情颜色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新课标给了我们教师最大的发明空间,在课程标准程度目的的管理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来实现自己的程度目的,而不仅限于几种传统的学习内容。

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主观需求,要求我们能尽量地满足学生在运动上的不同需求。学生的需求应当和他们各自年龄、认知、身心发展程度等相吻合 ,例如程度四的学生就比程度五的学生更喜欢追捉游戏,更喜欢一些带有灵活性的内容,如浪木、云梯等,而程度五的男学生就更偏爱一些带有必定技术难度的内容,如攀登、抗衡、竞赛等,能显示男子汉风姿的内容,女学生则更多地喜欢柔和、有节奏或能展示女性特点的项目,如平衡、造型等。

学生总是喜欢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性别特色的活动性游戏,这种倾向在女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例如小学六年级女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期,一些儿童式的玩法对她们来说已经不感兴趣,如果在体育课上常常部署女生去做“跳房子”、“丢手帕”的游戏,女生会感到很别扭。通过察看,发现初中女生更喜欢玩如“跳皮筋”、“跨大步”之类的游戏,因为这些游戏中带有更多的技巧性,能表现出女生的柔韧性、平衡性、合作性和依附性。而男生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竞争性、追逐性、争斗性和攻击性,愿意做那些抗衡性很强的游戏,如“斗鸡”、“贴膏药”、“ 拍背”之类的游戏,他们盼望能解脱儿童时期的那种过分地依靠集体的做法 。

结合上面所说的小学生男女生的心理特色,再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都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第8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摘要 21世纪的小学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积极性和潜能.体育教学在学生以后体育生活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起点,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分析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健身意识及健身习惯的有效培养:一、传授学生健身知识理论,建立学生健身意识;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三、教学方式的多变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育 健身意识 健身习惯

一、传授学生健身知识理论,建立学生健身意识

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毫无疑问地是促进学生对体育兴趣养成和形成健身意识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这样,老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来了解不同体质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体育运动,2009年,兰州市团委组织对小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方面在持续增长,但综合体能却呈现下滑的趋势,相比较于以往的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老师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向学生说明,健康不仅仅是代表你不虚弱、没有疾病等,而是包涵了生理和心理两大方面,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现在社会适应的良好的心态。其次,由于学生对健身与运动的认识不明确,老师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健身并不是就代表着一定是生理疲劳这一正确观念。少量的运动也能达到健身的效果,让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健身的意义,对于树立学生的健身与信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最后,老师应尽快适应新型教育模式,在传授体育理念的同时,创新出一种能不受时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还能让学生在长期锻炼中终身爱益的健身运动,如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或是体育器械等的运动。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精髓时,能更清楚的感觉到自身体能的变化,进而加深对健身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学生健身意识培养的关键步骤是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它很大程度的决定了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体育健身中来,尤其是现在小学生的文化课程压力过大,学习任务过于繁重,体育课程更是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形下,体育课的课程压力无疑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形下,合理的设计出合理的既能让学生具有体育意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体育运动的满足感的课堂内容,不但能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让学生能以更饱满的精神面对学习,也能更好的赢取学生的好感;再有,学生也能察觉到自身的体能变化,从而达到健身意识的养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展开体育运动。如果在课堂中老师能组织些赛事理论点评和讨论,也能起到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作用。比如NBA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学生球迷的最爱,如果能让学生参与到对比赛的点评与讨论中来,肯定能让学生们在情感和运动中获取很大程度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体育老师也应为了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对体育健身有更系统、科学的认识而尽量的提高和拓展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老师也可以更好的在学生组队或是选填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时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也许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但是思想上却很被动的接受了体育。由此,体育课程就更应该以学生的参与性、娱乐性和团结性为原则,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由此带来的满足,从而达到让学生将体育兴趣转化成为自我尝试锻炼和正确的健身意识。

三、教学方式的多变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

体育课堂中有很多像是讲解法、示范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在如今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在体育课堂中推陈出新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也是有必要的。如老师可以在讲解或示范体育技能要领和球队战术时使用幻灯片来展示,比以往的口述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如若能把最近的体育赛事如NBA、奥运等直观的引入体育课堂中,能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体机能改变和保护作用,也更具有说服性和权威性。因此想要学生主动锻炼,自发学习相关体育技能就应该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多变性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的养成。从上面我们应该可以注意到,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多倾向于向学生传达体育知识或技能的理论教学,并没有正确的树立学生的健身意识,想要做到这一点,仍然要积极的使用技能教学实践,才能做到让学生既具有健身意识也能主动参与健身活动这一效果。

四、结论

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使得人们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越来越重视。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把握在校期间对体育和身体锻炼的有利时机,更要让学生在此时培养终身体育这一意识。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已培养体育习惯与意识等直接影响着学生走上社会后是否会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已形成了自觉进行锻炼的体育态度,那么不管有没有老师在旁监督,也不管没有没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他都能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体育也将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是完全有必要并可行的,这将影响着一个学生是否会一生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吴晓虹.论体育教学小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9(05).

第9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学生主动性高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个性。探讨如何创编体育游戏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加强对体育游戏的更深层的认识,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提高其在体育教学中组织运用价值。 

游戏,对于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积极作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共识,他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技术教学不可以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教学发展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发展。大部分体育游戏蕴涵教育因素,从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作用、目标无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又对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创编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什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游戏都那么相似,那么一成不变?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工作,游戏是竞技吗?我们太重视游戏的结果而忽略了它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创造更多更新的游戏,使游戏在孩子心中更美好,笑的更灿烂! 

新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及其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也给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创编体育游戏的价值取向 

(一)体育游戏内容价值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选择活动的成功和欢乐,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造。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选用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学生的满意度高(许多游戏幼儿喜欢的游戏而小学生不一定喜欢)。b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学(人体活动的部位,组织的要求等)。c效益性强(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与场地条件等)。体育游戏的创编和组合,构成一个游戏的基本要素是活动方式,竞赛的组织与判罚规则。活动方式可以依据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和设计,判罚的内容也可以较灵活,教学手段的采用亦可为具体内容改变而改变。 

(二)体育游戏组织构建价值 

体育的规则都强调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它们其实都源于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不同,游戏中的公平不单是指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也指取胜的机会均等。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承认并消除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学生对它喜爱有加的真正原因,它让参加者对胜利充满信心与希望。主要体现为:1.实力差异的弥补,如强弱互换,要求不一等。2.多因素组合,即不会单凭借某项素质或技能(速度,力量等)就能取胜。它可以包括个体、团体、裁判等多方因素的影响。3.不确定性,如投准,猜拳、反常动作等,结果难以预料。体育游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学生个性差异所带来的吃不饱与跟不上之间的矛盾。 

(三)体育游戏文化价值 

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娱乐性质对人体生命功能必要的调节作用。快乐性是游戏的第一特征,快乐性一般通过有趣的活动方式,输赢体验,违规判罚等途径获得。通过体育游戏的矫正,人的进攻本能被规则化,透明化,游戏化,它在个性发展,人际和谐,社会进步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公正与公平,利己与守则,分享又共承,在个体社会化活动中,让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是创编游戏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无论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情节还有评价等方面都应该考虑目的性、教育性、避免丑化、庸俗化、肤浅化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做法。游戏是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还是行为习惯,是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学生个性,或者我们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总之教育的目的性应该明确。 

(二)健身性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以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具备通过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含量,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不重视其健身价值,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三)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又称娱乐性原则。如果游戏富有趣味性,会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同学们自始自终,全力以赴的参加活动,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越生动,趣味性越强。 

(四)针对性原则。创编游戏必须明确游戏的对象,不同的对象对游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不一定喜欢,小学低段生喜欢的游戏小学高段学生未必感兴趣,适合少数人活动的游戏,不一定适合班级教学。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同学的生理,心理以及班级的特点,创编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游戏。 

(五)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大多借助器材,道具和障碍进行活动,就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一是场地器材的安全。二是游戏动作本身的安全。三是组织教学的安全。因此在游戏动作的设计,规则的制定,组织方法的运用以及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保证游戏的安全。

(六)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创编的游戏简单易行,便于组织开展而有运用价值,不必花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时间,不需要贵重或种类繁多的器材,凡身体正常的人都可以参加,学生很快就能投入运动之中。 

三、体育游戏的创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有本身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怎样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编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游戏的创编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对原有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游戏,焕发新活力。 

案例一 母鸡爱小鸡 

操作过程: 

甲乙两人分别为老鹰和母鸡。面对面站立,母鸡身后有一小鸡,老鹰可以用手和脚赶小鸡出窝即算抓住,母鸡努力保护。若抓住则互换角色。 

规则:a球必须放在身后一米处。 

b甲可以用假动作但不能推拉乙。 

c甲四肢碰球并致使球移动,即获胜。 

教学分析: 

对《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游戏的对抗性,而且不受人数限制,同时也解决队伍容易断开,中间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新游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祈祷主人翁作用,感受母爱的责任,体会成功失败的滋味。而且游戏简单易行,如实心球、篮球、排球都可以当作小鸡。 

(二)从日常生活,劳动中挖掘游戏素材,创编出新颖,充满生活气息的体育游戏。 

案例二 我们爱劳动 

操作过程: 

a清晨起床,去小河抬水,注意脚步平稳,保持正确的负重姿势。从低处抬至高处,距离30米左右(下肢运动)。 

b两人一组协作锯柴,注意动作协调,拉送一致;劈锯好的柴(上肢,胸部运动)。 

c两人一组开始打地桩,一人扶,一人击打;夯地基,两人共同用力夯打(腹背运动)。 

d可以呼喊劳动号子,声音整齐响亮。 

器材:两人一根体操棒 

教学分析: 

根据我们农村劳动工作的场景,对劳动的动作加以选择,提炼和虚化,进行模仿练习,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模仿农村劳动生活的练习中,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思想教育,代替了传统的肢体准备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它包括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运动技能教学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所以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一定要体现出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具有情节和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活泼性等特点,能满足儿童少年的求新、求动、求趣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