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

第1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城市建设能够充分显示社会的发展,所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非常重要。现在,园林建设面临一个严峻的病虫害问题,所以想要使城市建设能够更好的发展,园林的病虫害问题一定要妥善解决,所以要积极检测园林建设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时,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生态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特点

园林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与农田生态不同,农田的生态系统不能够自行维持生长的状态,需要人力来维持,同时,园林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因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十分丰富,能够自行进行维持和生长。城市建设中,园林生态的位置在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这两者中间,因为其不完全依靠人为的因素来进行生存,但是也因为城市的关系,使得园林建设中植被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容易被病虫害侵入,提升园林建设的质量能够保证城市绿化的作用,结合上文所述,可以得知,只有了解城市园林建设病虫害的形成原因,才能够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

1.1 措施多样,防治困难

在众多园林病虫害的研究之下,园林建设中每一种病虫害的原因都不相同,因为园林病虫害主要是由其所处环境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园林生态难以得到平衡,同时由于城市各地的环境及特点不同,病虫害因素也不相同,由此可知,城市园林建设的病虫害具有多样性,防治非常困难。

1.2 病虫害结构复杂,种类多

为了城市的建设更加美观,园林建设的种类较多,所以其生长就会有不同的周期,很容易产生小气候状况,打破了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推动病虫害的问题的发展,同时还能够造成病虫害的多样性。

1.3 病虫危害持久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害虫极可能与植物发生共同成长的关系,因为在城市建设时,需要运用化学试剂来进行园林病虫害的防护,但有时不仅不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能够提高病虫的生存能力。

2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加强作业人员技术培训,增强综合治理意识想要及时防治园林病虫害,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及时进行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正确树立防治病虫害的理念,理解及掌握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其二,保证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检疫的设备,严格把关各项防治工作,不断扩大检测的范围,提升检测的质量,从源头防治病虫害。如果病虫害已经侵入,就要及时查找其发生的原因,并积极防治病虫害,同时,及时检查每个城市绿化的公司,并制定严格的监督体制,增强公司安全绿化的意识,提高公司对绿化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同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其三,要加强宣传力度,使人们都能够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能够意识到防治病虫害对绿化及城市的有利影响,建立城市绿化防治病虫害的交流平台,促使每一位市民都能够投身于保护绿化的事业当中。

2.2 加强城市园林病虫害档案管理、建立长期监测点,做好病虫害动态发生预测预报

防治城市绿化建设病虫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积极保存绿化病虫害档案,为以后进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减少防治时间,而由于不同的植物搭配组成不同的城市园林生态类型,增加防治范围,在不同的小气候条件下,病虫发生区域也不同,通过划片区建立测报站,可以帮助人们及时拿出防治方案。避免种植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在注意植物间化感作用的同时,防止相克后病虫害的发生等。

2.3 积极开展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不能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为目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物种的缺失必然导致另一物种衰退,一种有害生物的彻底防治必然会导致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恶性循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对生物技术以及其他无公害措施的利用。

第2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概念 防治方法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指昆虫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使林木的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受到阻碍,使得木材的产量难以增长,甚至导致整株林木死亡。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

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病害的发生了,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引起的。那么,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病因和诱因等两种情况。病原则按其性质可化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1、根据病虫的害部位可分为:

1.1林木种子和苗木的病虫害。

1.2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虫、林木枝干病虫害。

1.3林木根部病虫害。

防治方法也可以分为: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

2、根据林木病害的类型可分为:

2.1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

2.2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三、综合有效的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森林病虫害被称作属于“无烟的森林火灾”,一旦蔓延开来,将给森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自不必说。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仅仅采取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采用综合手段效果最佳,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控制病害,虫害的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培育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缓解降低病害虫害发生的程度,使其不要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这是一种更好的策略及措施。

2、综合治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从保护环境,从经济效益角度两方面出发。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三者之间的自然调节关系人手,有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使用农药,防止人畜同受毒害的现象,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和调节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抵抗能力。

2.2控制病虫的危害的手段是防治病虫害,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缓解并降降低其危害程度,使其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要根据病虫的数量发展情况,才能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

2.3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的,可不防治。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与上述上述经济观点适合。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是园林模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经济效益,并且也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制定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与方案

首先,要考虑以美化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合理配置相应的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直接针对本地区发生不同害虫的病害虫种类,减少病害虫的其喜食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耐虫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计生能力。

3.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有直接关系。对长势差苗木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结合秋冬季对树木进行修剪整枝,除去染病虫枝条。应该说,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要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手段,坚决不给营病虫害越冬、繁衍、危害创造必要的的环境条件。

3.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4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第3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

1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的现存问题

1.1园林植物栽种重效果、轻保护

不少城市地方官员在政绩观的引导下,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往往不考虑当地的气候、空气质量、水土或流行虫害等方面的特点,指示种植大量不适合当地的植物;另外,为迎合领导心理或从节约成本出发,部分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当地园林绿化植物配植选择时,也会做出看轻或刻意回避植物保护工作的设计,导致园林植物后期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十分困难。

1.2园林植物管理重栽种、轻检疫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架构下,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相应职责部门为林业局或绿化局等政府机构,但从这些相关部门的职责来看,其仅限于按照绿地建设规范对城市绿化的用地规模进行总控,缺失后期植物病虫害的防疫职能。加上目前园林植物的养护工作大部分都采用“市场运营、公司承包”模式,各园林公司各自为政,造成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检疫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

2园林植物保护原则

2.1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在园林绿化设计方案初期,应对当地的气候、物种等所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满足相关功能、经济要求的技术上,进行栽种植物的合理搭配。注重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倡对外来生物在园林植物物种引进或者苗木调运的过程中传播危害的预判,避免因其广泛传播引起的危害。

2.2功能优先,兼具景观

应优先选用抗病性好、成活率高、便于运输和养护的植物,大面积作为行道树等形式栽种。与此同时,考虑植物培植的景观效果及植物成长的季候特性,进行合理的配植,确保一年四季均有景可观;点缀搭配景观价值高的名贵树种,满足园林景观多样性的观赏要求。

3园林植物保护相关有利趋势的思考分析

3.1病虫害防治手段多样化

传统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以喷洒农药为主,长期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而且容易形成对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实不可取。因此,按照防疫检测标准的相关要求,采用诱杀法、捕杀法、温度处理以及超声波杀虫法等物理手法,同时加大对低毒、低害、低残留农药的研发使用,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病虫害治理的有效途径。

3.2病虫害防疫措施优先化

由于重视力度不够,过去对园林植物的保护基本以病虫害治理为主,随着环境污染加剧,防治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园林绿化管理者开始将关注终点转移到病虫害的预防上,例如对植物载种技术进行改良,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合理、科学搭配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水、肥等,通过认真的养护,提高园林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理解支持植物保护工作,通过多重举措,有效避免待植物病虫害发生时需支付的成本。

3.3园林植物管理规范化

改变过去重载种、轻保护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理念,通过建立专门机构来组织、规范对园林植物的各项保护措施。首先通过加大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使其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当地多发植物病害、各种防治措施的利弊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有清晰的认识。另外,落实责任,建立责任追究管理机制,划分防疫工作责任分区分给个人,并设立针对疫情监测、汇报、核实相关情况的奖惩激励制度,从而实现对园林植物保护的保障。

结束语

为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对对城市环境的净化、美化等相关作用,应尽量避免采用农药防治的手段,寻求园林植物保护的新方法。园林植物的保护应明确保护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按照“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功能优先、兼具景观”的原则,鼓励“病虫害防治手段多样化、病虫害防疫措施优先化、园林植物管理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使对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落到实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钱兴华.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第4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植物检疫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92-2

城市绿化林带是组成绿色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实现生态平衡,优化人文环境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和城区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日益增多,已严重危害四平市的绿化成果,已成为该市绿化、美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和绿地稳定性,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提高绿化、美化水平,采用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以选育抗病虫材料,培育无病虫健苗,科学造林,全面管理等为措施的防治策略,以及把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作为防治手段,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允许的水平上,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

1 四平市概况与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市区土地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3个区,市区人口632,140人。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地带之间,海拔高度一般在120-440公尺之间。四平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暖热,多雨;秋季降温快,少雨;冬季漫长,寒冷积雪。年平均气温5.7℃,最冷在一月,最热在七月。全年无霜期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70mm,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

四平市园林绿化发展较晚,品种繁杂,管理粗放,且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监测、防控体系,致使病虫害种类较多,危害较重。通过对四平市园林植物种类、病虫害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四平市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虽然品种较多,但林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病虫害天敌,且受人为因素干预程度大,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明显。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园林植物品种繁杂,不合理引进外来树种,而且树种种植结构不合理或管理粗放,导致一些外来的或原次要的病虫害严重发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四平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2 园林植物综合治理

四平市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尽量控制在可允许范围之内。对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综合的手段,包括测报、检疫、防治等。首先从源头做起,充分发挥检疫的职能,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同时适当增加多种优良品种,以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体的植物群落。其次,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对发生的病虫害做出近期、中期、长期的预测,在防治前制定合理的措施,综合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必要时的化学防治,防治后效果要达到有害生物的数量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允许的水平上。

3 采取措施

3.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及承包单位负责对其经营管理的园林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城市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性和传播规律组织实施统防统治。发生爆发性或危险性园林植物病虫害时,市人民政府可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紧急除治措施,协助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2 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测全市的园林绿地,对测报对象进行调查与监测,定期短、中期预报,提出防治方案。并组织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对各区(市、县)林业绿化部门进行病虫害防治指导和服务工作。

3.3 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3.4 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合理配置植物品种,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适地适树。

3.5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6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6.1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由于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环境兼容性好、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强、对生态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特点,作为重要的调控措施已成为无公害防治中优先采用的方法。主要防治措施有:赤眼蜂、肿腿蜂等天敌昆虫;多种鸟类等捕食性天敌;昆虫病毒、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阿维菌素等生物源农药;苦参碱、楝素等植物源农药;性信息素、聚焦信息素等昆虫信息素;灭幼脲、除虫脲等仿生制剂等。

生物防治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首选防治方法。因为在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1987年郑州市园林植物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

3.6.2 辅以灯诱,进行物理防治 近年来,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代表的灯光诱杀方法以杀虫效果好、不引入化学物质、节支增收、保护生态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应用范围、推广面积不断增加。此外,灯光诱虫也可以用于害虫的监测工作。根据雌雄数量、雌满腹卵数、半腹卵数和空腹卵数等调查数据,进行发生量的预报;也可根据成虫出现的高峰期等数据,进行发生期的预报。

3.6.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抓好时机,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喷药、施放烟剂、投放毒饵的方法防治时,防治单位应当事先通知防治区域内的单位和居民,并采取保证人、畜安全的措施。

4 园林建设发展前景

第5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存在问题;综合治理原则;防治对策;青海互助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互助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随之加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面积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随着新时期林业工作重心的逐步转移,林业生态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理念,推广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体系,积极推行以营造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以及依法治理森林病虫害和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等防范措施。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在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1]。

2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也随之加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面积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互助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种类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青海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对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二是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互助县,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其危害,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三是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危害已非常严重,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3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森林病虫的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等,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手段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未被广泛应用。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甚至有些地方搞造林规划设计时也不认真考虑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预防机制差,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信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的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60%),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4综合治理原则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的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2]。总之,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4.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滋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4.2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4.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病虫害的能力。

4.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阈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时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若病虫危害的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进行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防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种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5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3]。

5.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及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和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

5.2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南门峡林区、北山林区严重发生,直接对互助县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必须加强产地检疫。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四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5.3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体制健全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测预报,为青海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4提高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林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互助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要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针对该地区发生严重的森林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因此对生长势差的植株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的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除此以外,还要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增强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5.5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以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要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生物农药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防治尺蠖,每年喷2遍生物农药即可,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2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生物农药。

5.6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如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如灭幼脲)、动物源农药(如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如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5.7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5]。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增加投入是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6]。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3.33万hm2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区、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防治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病虫害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从育林基金中提取3%~4%用于病虫害防治。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投资中,也要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病虫害预防和除治。要强化森防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参考文献

[1] 董国全,牟善梅.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25.

[2] 元小兰,谢灿武.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保护林业经济成果[J].中国林业,2010(5):54.

[3] 吴跃开,余金勇,李晓虹.基于生态学的城市森林病虫害治理策略[J].防护林科技,2010(1):47-50.

[4] 张连英.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49,151.

第6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一、做好园林设计关

设计是园林绿化的龙头,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审美观点而人为建立的一个相对简单的生态环境,包括了城市园林植物(绿地)的布局、植物的配置和结构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设计是否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园林病虫害危害和繁衍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园林设计一定要考虑植保因素,不合理的园林设计,会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猖獗发生。园林设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和植保意识,最好在设计方案时有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参加。园林设计要以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理论基础,既要考虑初期的园林绿化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又要考虑后期规划和种植设计的生态功能完善性,考虑绿化栽培施工、养护管理对园林植物的长期健康的影响,使园林设计尽可能地符合或接近自然,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建立稳定而平衡的植物群落,创造一个既适合植物正常生长又不利病于虫害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二、严把植物检疫关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力度加大,为增加树木丰富度,提高景观效果,更多的树种、绿植苗木被引种调运,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的机会越来越多,一旦危险病虫传入,极容易导致严重损失。近些年,一些危险性、检疫性害虫如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烟粉虱等,由于植物检疫把关不严,在我市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危害日益加重,防治费用大大增加,给园林病虫害防治带来很大压力。而且,由于园林绿化苗木以前接受检疫较少,很多调运单位和个人植物检疫意识差,认为检疫是对植物调运的束缚,而忽略了其保护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苗木及其他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调运单位和个人要主动到当地农业或林业部门进行咨询,接受检疫,在调运前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消毒处理等,防止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对已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三、创造环境控制关

要针对每种园林植物的生物习性,创造适宜其生长的土壤、光照、水肥等外部条件,特别是在刚种植、移栽初期,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尽快生根、发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增强树势和抗逆性。

做好环境清理。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土壤中都有可能潜伏大量的病原物,很多是病虫害的适宜隐藏场所,一旦条件适宜,容易成为初始病源和虫源,因此,要加强乔、灌木的整形修剪,剪掉病虫枝、干枯枝、过密枝、重叠枝等,同时要注意及时清理,使周围环境干净清洁,减少发病源。

强化日常养护措施。病虫害也可在日常管理中得到有效控制,譬如红蜘蛛卵的萌发必须是在空气干燥的情形下发生,如果我们能在其发生时期增加易发生植物周围的空气湿度,则会有效降减轻蜘蛛的发生程度。大叶女贞和桂花一些花木忌烟尘,大叶女贞叶枯病在叶面上长期滞留灰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可以经常在叶面实施水雾喷洒,则叶枯病很少发生。

四、把握好预防关

在某一地区,园林植物有其物候期,病虫害亦有发生危害规律,要在摸清当地主要园林病虫发生危害规律的前提,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正常情况下,濮阳市黄杨夜蛾4月上旬前后开始发生,红花草岩螨会在5月中旬发生,合欢叶蝉会在6月上旬前后发生,黄山栾蚜虫会在4月上旬、6月中旬和10月下旬发生三代,美国白蛾会在5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中旬发生等,把握每一种病虫发生时期,可提前采取物理、生物措施和化学用药,使用对路药剂,提前使用,在其未对植物造成伤害时,便将其消除在卵期和幼虫若虫期。对蛾蝶类昆虫,因为其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具有成虫期、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等多少虫态,可以在各个时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成虫期可用性诱剂、灯光等诱杀,卵期、幼虫期采用杀卵、杀虫高效低毒环保的生物农药和细菌药物,蛹期采用聚蛹控蛹等措施,各个环节层层捕杀,消灭各个环节的危害基数。

五、掌握好药剂选择关

第7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203-0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人们抱怨“环境污染越来越大了”,因此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相继出台。园林作为大自然人类美好的赐予,其本身就具备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监测环境等作用;随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城市环境污染的不断扩大,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差,这就更体现了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性,要做好园林建设工作除了要做好园林的养护工作外,还要做好园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一定要先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都了解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因为一但发生病虫害,防治起来将非常麻烦,而且不好控制。因此我们要加强每个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创造一个既利于植物生长又能防治病虫害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让病虫害能不发生就不发生,发生了也能控制。

本文就如何让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几点措施进行论述:

1 环境控制

因地制宜。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状态。而要掌握园林植物的生长状态,其一要看植物与环境是否统一。如果灾害就要发生时,需要人工的力量打破它们的生存关系(外界环境符合病虫害生长时),阻止病虫害的生殖、蔓延。其二要看有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有些病虫害生物长期生存在某个园林里,并且己经形成一定的生存规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可以轻易改变它的生存环境,有害生物也就无法生存,园林植物才会正常生长,得到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1 选择树种要根据环境条件来选择,避免病虫害的出现

园林的选择要有本地的特点,种植在园林里的树木最好选择滑干树种和乡土树种,也可种些其他地方的树种来衬托。这样做的原因是本地的树种早已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树种的生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很强。

1.2 种植树种的数量必须与土壤面积成正比

在种植过程中,要按照树种的生存条件,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确定栽培数量,不能贪多,树种的栽培密度过大,看起来也许会很美观,但树木会缺乏营养,对生长不利,特别是对一些大冠木树,这样高密度种植会使树叶产生霉污病和其他病害,同时还会生出介壳虫、蚜虫等虫害。

1.3 种植种类要多元化

根据生物的特点,种植的植物种类越多越复杂,植物的适应能力就越强,抵抗病害和虫害的能力也就越大,更好地保证生态的稳定,避免大的灾害发生。在实际工作中,行道树的种植最好做到一条街道种几个树种,把生存能力强和生存能力差的树种穿插栽培,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千万不要在一条街道上种植一种树种,更不要在很小的范围内种植一种植物,或者种植过密,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病虫害就会形成曼延性灾害。

1.4 选择抵抗力量强的树种

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根据当地经常发生的病虫害品种、发生次数来确定具体的方案。具体做法是减少这种生物喜欢吃的植物种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抗病抗虫能力强的植物种植在园林内,断绝病虫害的食物供给,使其无法生存和繁殖,这就可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5 提高树木的栽培成活率

幼苗的种植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影响着园林里树木的成活率,植物长得强壮有生命力自然就会抵抗外界的侵害。根据每种植物的生长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在春季按照正确的栽培技术科学种植树的幼苗,整个栽培过程要尽量做到及时、快速,减少对幼苗根的损害,促进它的更好发育,同时也避免一些次期性虫害以及腐烂病的发生。

2 栽培管理的方法

在具体的预防工作中应以栽培管理为中心,这是预防病虫害的一种最有效的措施。也就是说在具体操作中要选择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能够控制病虫害的栽培条件,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这样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2.1 用水要科学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园林里的植物更需要及时的灌溉,浇水也要用科学的方法,适当适度地浇,而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是在施肥之后浇水,有利于根部吸收营养,防止肥浓度过高、过大,给树根造成损害,同时起到灌溉的作用。

2.2 科学施肥

树木如得到充足的肥料,自然长得茂盛高大,抵抗外界侵害的能力也会增强,所以合理的施肥对林木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长势不好的树木要经常施肥,长势好的大树可定期对其进行打孔施肥。

2.3 树木的修补

园林里的树木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进行必要的修补,整个树体经常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因素而受到伤害,留下伤疤,这些伤疤如不及时修补,经常用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就会滋生细菌、病毒,使树体腐烂穿孔,特别是对一些生命力差的珍贵树种更要及时修补。

2.4 植物检疫

要经常对树木进行检疫,从根源上杜绝病虫害对树木的侵害,尤其是新苗木入园林时如果携带病菌或病虫,后果将不堪设想,一定要对新苗进行检疫,发现有问题的要及时处理甚至是

毁掉。

2.5 做好防寒工作

这个问题多数发生在北方,北方冬天天气寒冷,大多数植物都需要防寒。但在我们华东地区,寒冷时间虽短,但有些植物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些状况。减少冻灾的发生,一般都采取下面的方法:

1)将树木的树干涂上白色,一般使用石灰水加盐,减少树干对太阳光的吸收,降低温度,以免夜间温度过低,造成温差太大,使树干裂开。这种方法还能杀死藏在树皮里冬眠的害虫。

2)可用棉布或其他东西将树木的木干包裹起来,来抵御寒冷,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城市里的园林建设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所以园林建设工作不可忽视,这项工作的重点就是病虫害的防治,所以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对待这项工作,努力做好园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2.6 创造利于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

植物的合理布局、按比例或条带种植(果树行间种植绿肥)等可以造成植物和害虫的多样性,可以起到“以害繁益”、“以益控害”的作用,从而直接消灭害虫。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园林生态城市构建的越加重视,我国各地区城市逐步扩大了园林生态绿化的建设发展规模,可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较多问题,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尤其严重。为了给人们营造一个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笔者从环境控制和栽培管理两个方面来加强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笔者还呼吁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文妍,李静.园林的治愈功能初探[J].安徽科技,2012,06.

第8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综合防治方法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

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4.2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6 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7 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9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原则;策略

森林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轻者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质量变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森林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

1.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拍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抬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船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1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种防治方案庀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1.2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2.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枢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电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孽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1.2.2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厩针对不同对氛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1.2.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营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1.2.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肘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土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2.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2.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刘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2.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士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2.3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2.3.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庄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3.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刘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刺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

2.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裉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5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计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