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第1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

作者简介:何琼(1975-),女,四川成都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5.002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5-008-02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企业的资金来源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但企业内部积累能力有限,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方式融资。间接融资一般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当资金中介进行融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有:企业内部职工集资、民间集资或借款(包括家庭和亲友)、短期拆借、企业投资公司(基金)投资或贷款、债券融资及股权融资等。间接融资渠道包括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担保融资、信托融资等。从企业规模分析,小企业受自身条件所限偏好于直接融资方式,并以民间借贷包括企业间借贷为主。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由于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原始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主要寻求间接融资方式,并以银行贷款为主。规模较大、持续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以股权融资为主。从企业发展阶段分析,在创业阶段,企业主要依靠直接融资;在发展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在成熟阶段,企业则会选择高一层次的直接融资方式,开展大规模的股权融资或债券融资。

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比间接融资渠道更广泛,但各种直接融资方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而间接融资方式受到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金融信贷政策的限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机构分析

由于融资渠道不同,对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机构也不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机构的种类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投融资服务机构,包括大型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创业板市场融资等。比如股票上市融资,目前我国的主板市场是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而设立的,因此所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只能为很小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个上市门槛相对较低的直接融资机会。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它们很难充分利用股票市场这一筹资渠道。另一类是间接融资服务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咨询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这些机构自身不具有直接投资能力,需要接到客户的融资合同后现找投资者。比如商业银行,由于我国银行体系高度集中,致使商业银行的门槛过高。目前在我国的金融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两者合计占我国银行总资金的95%。他们一直为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服务,而为中小企业服务很少,从而严重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加之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现有担保机构分散,规模小,成长缓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抵押手续繁琐、抵押困难、成本偏高等问题,使中小企业难堪重负。

三、我国中小企业正确选择投融资服务机构的策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股票和债券两种,随着创业板市场的改革和推进,达到国家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就可以上市融资,对服务机构的选择自不大。相对间接融资报务机构,中小企业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应该选择最匹配的服务机构。目前,向我国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所谓“最匹配”,是指真正适合自己的银行而非心目中最好的银行,即银行的经营体制、价值取向、规模大小和特色定位等能够长期稳定地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就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本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或许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大量研究表明,银行规模及其对中小企业贷款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即中小企业融资上的“小银行优势”假说。从总量考察,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中小金融机构均无法与超大型银行相比,但他们有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中会逐渐发展壮大。具体来说,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具有如下比较优势:(1)区域优势。受国家法律或资本的限制,多数中小金融机构只能在特定区域内从事金融业务,其分支机构数量比较少,经营业务也不全面。但由于熟悉所在地区的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它们能够针对本地客户的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容易和客户形成“关系型”的投融资联系。(2)信息优势。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土生土长的身份,发挥其在当地的人缘、地缘和网点等优势,低成本地获取本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这能够为其节省大量的调研费用并可以有效监督贷款使用情况,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从而降低交易成本。(3)组织优势。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其简单、灵活的组织架构,因应市场变化调整营销战略,比较适合居民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要求,在创新金融产品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4)定位优势。通常,中小金融机构以其周边的中小企业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往往采取质优价廉的策略。而且,中小金融机构服务门槛低,即使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或个人、低收入家庭等也可以获得同样的金融服务。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对内开放的步伐,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相关改革也不断向纵深推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成功,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运作模式的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会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会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肖新军.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2).

[2]潘立雪.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3).

第2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广州 金融 供给侧结构 改革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91-01

引言

广州金融去杠杆成效显著,广州直接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增速高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新增直接融资占比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第一。今年以来,广州市金融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部署,积极推动金融行业降杠杆,将直接融资两个全国第一纳入囊中,广州市融资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未来广州将建设枢纽型网络融资服务体系,提升融资服务水平,将广州打造成为华南地区的资金集散中心、“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和结算中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

1 什么是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英文名称“direct financing”。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直接金融”。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均属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直供方式,与间接金融相比,投融资双方都有较多的选择自由。而且,对投资者来说收益较高,对筹资者来说成本却又比较低。但由于筹资人资信程度很不一样,造成了债权人承担的风险程度很不相同,且部分直接金融资金具有不可逆性。

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

2 广州半年直接融资余额达1.2万亿元

2016年上半年,广州市金融业最大的亮点是直接融资占比高,将两个全国第一纳入囊中,这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和降低金融体系的杠杆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第一是直接融资余额增速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直接融资余额达1.2万亿元,在一线城市中仅次于上海(1.3万亿元),占全省(含深圳)的53.8%,同比增长52%,远超上海(29.7%)、北京(0.62%)和深圳(-2.3%);第二是新增直接融资占比全国第一,上半年全市新增直接融资总额2227.3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66.5%,这个比例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远高于北京(53%)、上海(30%)、天津(35%),也高于全省(30%)。

直接融资数据说明了广州地区的企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青睐。

3 广州社会融资规模是去年同期1.2倍

广州金融业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金融风险低。截至2016年7月,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35%,比全国平均水平(2.11%)低0.76个百分点。两家市属法人银行的杠杆率均在4%的监管要求以上;市属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和两家期货公司净资本/净资产比率都在80%以上,远远高于监管要求(40%以上);三家法人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420%、156%和111%,均大大高于监管要求(100%以上)。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最重要指标。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社会融资规模达3348.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2倍。邱亿通表示:“这体现出金融体系对广州市实体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对广州金融环境的信心不断提升。三是小微企业融资增速高。7月末,广州地区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199.4亿元和4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2.6%,远高于同期大型企业-3.2%和中型企业1.4%的增速。

4 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9家

广州的康泽药业,由2013年净利润不足400万元,到新三板挂牌后,先后3次融资3.66亿元,2015年实现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增长了12.5倍!广州的蓝盾股份,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配套募集资金的方式收购了华伟科技和中经汇通,通过并购,蓝盾股份顺应了信息安全外延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净利润由2014年不足3700万元快速增加至2015年超过1.2亿元。

据广州市金融局报道,广州市金融局充分利用企业上市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做大做强,这些企业已成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截至8月末,广州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到12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9家,总计达275家;拟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丰富,22家企业处于辅导期,34家企业正在排队,81家企业向新三板递交挂牌申请。

5 “组合拳”助企业融资成本大降

广州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打出融资“组合拳”。随着直接融资、境外融资的增多,广州企业融资成本大降。2016年上半年,越秀集团平均融资成本为4.2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2个百分点,年化节省利息6.5亿元;越秀交通成功发行中国境内交易所第一单熊猫债10亿元,其中3亿元(“3 2”期限品种)票面利率2.85%,创下历史新低。广州地铁启动境外发债工作,累计发行8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比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低10%~21%。南沙新区办理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29笔,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61.2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9.01亿元。

通过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进行补贴,今年共补贴好莱客创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上市财务费用3300万元;落实为企业减负政策,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取消收费项目218项,降低收费标准530项,减费8.46亿元。

6 建设枢纽型网络融资服务体系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在稳控风险的基础上力推金融创新发展。将尽快在南沙开展内、外资融资租赁统一管理试点。推进金融移动支付在广州市公共、交通、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运用。科学规划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创新型金融集聚平台建设。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跨境投融资业务。

广州将建设枢纽型网络融资服务体系,提升融资服务水平,将广州打造成为华南地区的资金集散中心、“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和结算中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依托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战略契机,加快集聚各类资金、资本和人才。

第3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社会融资结构 社会融资规模 综合金融服务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1969年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中通过对35个国家金融结构和经济状况数据进行分析,首次以实证方式证实了金融与经济发展具有同时且正相关性,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往往是金融高速发展的时期。1973年,Mickinnon,Shaw提出“金融抑制论、金融深化论”,同时建立了M2/GDP-金融深化指标。在早期的研究中,多数学者从金融发展的总量入手,并没有考虑到金融结构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已经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一些学者结合区域情况,运用数据模型对社会融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张林杰(2012)基于2002-2010 年年度数据,选取代表金融发展的社会融资总量和代表经济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对社会融资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和长短期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蒋鹏飞(2013)以东莞为例对信贷投放、社会融资总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非银行信贷融资特别是境外资本对东莞经济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信贷投放、社会融资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分别为0.0421、0.2429,社会融资总量对东莞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信贷投放,社会融资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将增长0.2429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持续快速扩张,但经济却没有保持同步,主要在于非银行贷款融资的发展导致社会融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部分资金停留在融资体系内部并没有投向实体经济。人民银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传统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73.8%降至2012年的52.1%,而同期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的占比则分别从1.9%和6.3%,增至8.2%和8.1%。因此,要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既要关注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也要关注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

二、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

社会融资结构是指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的构成和比例,社会融资结构与金融体制有很大的相关性,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金融体制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更多的渠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2002年至2012年数据看,直接融资筹资额(股票筹资额与企业债发行额之和)与同期新增贷款之比逐步提升,截止2012年末,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5.9%,比2002年高11个百分点。2004-2007年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繁荣,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持续提升,到2007年达到顶峰,2008年受股票市场大幅回调影响,股票融资额占比呈下降趋势。2010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复苏刺激下,股权融资明显回升,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直接融资规模大幅增加。随着短期融资券的持续快速发行、企业债券发行额度的提高和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重启,资本市场各项功能逐步健全,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正在大大提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失衡正在逐步改善。

(二)间接融资在我国融资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从下表可以看出,尽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间接融资比例不断降低,2012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为年度历史最低水平,比2002年低39.9个百分点。但从占比上看,仍高于英美国家30%左右的比例。而且如果从广义上看,银行体系提供的融资(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占比更高。另一方面,从资产结构来看,我国金融机构虽然资产规模庞大,但是结构极其不平衡,根据中国银监会有关统计,2011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92%,保险业、证券业资产占比仅为8%。无论从社会融资总量占比还是金融资产占比来看,银行业都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直接融资比重仍然偏低,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格局仍未改变。

中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情况

(三)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迅速扩大。在人民币新增贷款占比下降的同时,表外业务、“影子银行”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却在快速上升。数据显示,2012年,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从金融体系得到的融资达到3.6万亿元,而在2002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每年仅有几百亿元。

总体上我国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这种融资结构导致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造成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金融体系缺少足够的弹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强烈影响。《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的局面将逐步改善,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持续加大已成为必然趋势,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效率,必须着眼于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三、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的路径选择

(一)对监管机构而言:完善多层次、多产品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提高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监管结构而言,应积极建立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一是对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进行差异化定位。对于规模较大、经营稳定、风险较低的企业,应该通过资本市场,以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对于规模较小,处于成长期,未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采取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积极推进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从体制上增加长期资金市场的竞争者,增加资本供给,相对减少市场对银行债务性资金的有效需求。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创新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监管机构,要正视我国金融创新滞后的现实,尽快形成市场共识、有效破除体制障碍,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要以市场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为根本,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四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积极探索监管顶层设计,对金融业发展进行统一监管,同时发挥好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以适度监管竞争确保金融运行活力。

(二)对各级政府而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形式的社会融资

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争取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政策,鼓励金融改革和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活力。一是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推动更多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积极推动债务型融资工具,通过调整融资结构,促使银行资金更多投向三农和小企业等急需资金的领域,进而做大金融总量。二是创新发展融资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并引进产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种子基金等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形成较为完备的风险投资体系,为成长型创新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化,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积极运用保险资金。目前,我国可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总额接近两万亿元,地方政府应加强与保险公司总部合作,争取更多保险资金投资。四是积极培育各类地方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村镇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形成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增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三农”的能力,实现大型银行和村镇银行的优势互补。五是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强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提高各类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以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金融资源注入。

(三)对企业而言:积极转变融资理念,实现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近年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金融业讨论的焦点,融资难既有金融体系不发达、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融资理念、融资方式选择的问题。伴随着金融市场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应积极转变融资观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一方面,科学选择融资方式。规模较大、经营稳定、风险较低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直接面对金融市场公开披露信息,以较低成本进行融资;规模较小,处于成长期,未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更适合一对一、个性化的融资方式,可以选择贷款融资。另一方面,改变现有融资理念,建立创新型融资理念。既要立足于间接融资,利用扩大股权,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按揭贷款,应收帐款、存货、商品、无形资产、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收收益等抵押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也要着眼于直接融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借助于债券市场,发行集合票据、企业债券;采取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手段;根据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积极探索从代办系统股份挂牌转让系统或新三板进行股权融资;积极引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投资。

(四)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核心支柱,在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中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愈加明显以及资本管制的日益严格,以贷款为主的盈利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单一金融功能主体已无法合理、高效地配置金融资源,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的要求,积极推动业务转型,由传统的服务方式向综合经营服务方式转变,由简单的信贷营销向综合融资转变,努力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综合金融服务服务商”。一是牢固树立综合融资理念。积极适应客户融资模式的有效转变,摒弃将资产简单等同于贷款的思想,在客户经营过程中,统筹考虑客户融资需求,坚持资产业务多元化发展方向,坚持为客户提供综合融资服务方案,促进债券承销、理财产品等业务的协同发展,提升发展内涵。二是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目前,包括四大行在内的许多银行都已经或者正在积极介入基金、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领域,初步建立了综合化经营的框架。未来要通过推进跨市场和跨领域经营,实现业务组合和盈利来源多元化,充分发挥各业务领域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三是积极把握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大力发展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股权融资、财务顾问、并购重组服务等投资银行类业务,提高短融、中票以及理财等直接融资产品在优质客户融资中的占比,新增融资向债券化、理财化、租赁化、基金化和贷款并重的综合融资模式进行转变。

参考文献:

[1]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

[3]蒋鹏飞.信贷投放、社会融资总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东莞为例[J]. 上海金融,2012(11).

第4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银行 金融结构 不良贷款

一、前言

本文笔者结合个人多年从事金融业务的实践工作经验,从调整金融结构入手,对金融结构与不良贷款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调整金融结构,促进不良贷款下降的全新设想,旨在研究不良贷款下降的路径,从而为降低不良贷款做出有益参考。

二、金融结构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良贷款始终是银行界不可小觑的重要金融难题,其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体系、银行体系脆弱,所以对不良贷款的研究始终是金融界的首要难题。尤其是从不同的视角对金融结构与不良贷款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不同视角下的金融结构与不良贷款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对其关系进行阐述。

第一,可从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的结构来看,不良贷款存在与银行业之中,因此只有银行可以承担贷款这项业务;第二,可以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分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不良贷款属于间接融资,也只有间接融资才会产生不良贷款;第三,从业务结构来看,不良贷款可以说是银行传统业务中的产业遗留,而现代融资业务并不以贷款为主线,也就不会产生过度的不良贷款;第四,从城乡结构和数量来看,不良贷款主要以城市为主,农村为辅,因为城市的资金更为集中,而农村资金较为分散,也多以农户小额贷款为主;第五,从区域结构划分来看,不良贷款多出现在经济欠发达的非沿海地区,传统计划色彩较为浓重的重工业地区,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不良贷款主要出现在经济运行不正常的地区;第六,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不良贷款主要存在于共有制度较高的金融机构,而公有制较低的民事银行势必其不良贷款率要低很多;第七,从人员结构来看,不良贷款多易发生在传统业务人员身上,而拥有现代化金融知识,现代化金融理念的人员往往不易触发大规模金融贷款,而造成不良贷款。

而无论从任何一个视角进行观察,通过系统的总结,我们都可以看到,在金融结构中,不良贷款的存在,是可以通过金融结构变动,而有所改变的,也正因如此,金融结构与不良贷款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基于此点,我们提出“调整金融结构,促进不良贷款下降”的设想,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旨在研究不良贷款的下降路径。

三、调整金融结构,促进不良贷款下降

根据上文对金融结构与不良贷款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结构与不良贷款之间存在莫大的关联。因此,在此提出“调整金融结构,促进不良贷款下降”的设想,并且对此作出相对应的金融结构调整,以期找寻不良贷款的下降路径,以下笔者粗浅地从两个方面入手对这一设想进行阐述:

第一,可以从银证保结构入手,进一步调整我国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与保险作为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三大支柱主体,其在金融发展中,主要以银行为主,证券与保险业为辅的基本模式,而这种结构模式,恰恰是诱发不良贷款出现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企业稳步回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多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所以,调整金融结构,势必成为逐步降低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我国可先从调整金融机构业务入手,将现有从事银行业的金融机构一部分脱离银行业务,开始做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也就是说从源头上降低银行业务的比例,而银行业务下降,贷款也势必会下降,贷款下降了,不良贷款也相应会得到减少。也许有人会担心银行业务比重下降后,会影响到放贷,其实在经济运行中,贷款只不过是融资方法中的一种,贷款的融资方式减少了,完全可以用证券等融资工具谋求新的融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由此同样可以解决经济运行中微观主体所需的资金问题。所以,此种方法可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第二,可以从金融机构入手,进一步调整我国金融机构。我国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实际调查可以得知,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其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构比例大约在4:6,而我国则在1:9左右。可以说,我国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调整上,还具备相当大的空间。尤其是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得知,直接融资不会产生不良贷款,所以,要想降低不良贷款,可采取调整金融机构,也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间接融资比例的方式,从而最终向发达国家靠拢的趋势。因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比,其优点相当突出,主要是融资速度快,融资成本低,其根本优点还在于直接融资是释放小风险,避免大风险。例如:证券融资是直接融资,证券市场的风险天天有,但天天有的风险,只不过将小风险每天都释放出来,不会积聚大风险,相反的情况是间接融资掩盖了小风险,积聚了大风险,如贷款融资,存款人和贷款人的关系被金融机构隔断了,存款人以为把钱放在银行里风险不大,实际上银行把钱贷放出去后,有的贷款利息收不到不说,本金的收回也感到无望,由此不良贷款金融机构每天在积聚,存款人却无从发现。所以,对融资结构进行调整之后,直接融资比重加大,也会使存款人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市场经济运营中,直接接触金融市场,从而实现风险自担的目的。而金融机构无需夹在中间承担风险,那自然也不会有过大的不良贷款增加之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金融机构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调整金融结构,促进不良贷款下降的全新设想,也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要想降低不良贷款,不仅仅单一从银行调整经营策略出发,更应该进一步改变企业自身的金融战略发展方针,并且不断加强对降低不良贷款的研究,从而解决这一国际银行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参考文献

[1]冯建强.论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不良贷款下降的关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05).

[2]江春,沈润涛.中国经济失衡的金融结构视角[J].开发研究,2009(12) .

[3]张立强.转型时期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4]刘波.中国贷款效率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第5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等途径。自筹资金困难,主要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资本积累困难;直接融资困难,主要是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限制使得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缺乏合法的通道可走;另外,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政策性银行又不支持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十分困难;同时还存在政府扶持资金困难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的问题

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初期使用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另一方面,经营信息渠道不畅,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无法预测,向其提供的贷款也就很少。企业有大量的融资需求,但是无法得到满足,而银行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却不敢贷出去。

(二)直接融资空间有限

发行股票和债券是当今世界融资的主流方式,企业能够迅速、大量筹集资金满足扩大生产、投资之需。但目前金融市场一直存在中小企业“风险较高”这一观念,中小企业若发债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其一,成本高,因为风险偏高,对风险溢价的要求自然升高,这就导致其成本高于其他机构;其二,即便仅有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定会影响投资者对后续发债者的信用认定,必然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发行股票的条件又过于苛刻,由于中国目前股票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容量有限,想上市的各种类型的候选企业又很多,因此上市门槛较高,而每年真正能上市的也就是很有限,一些企业很难具备主管部门规定的上市条件,比如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基本条件要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等,这些限制基本上堵死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三)间接融资存在政策歧视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但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生课题,国家政府一直积极寻求出路,从建立以民营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担保体系,改革金融机构信贷体制,建立新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标准,政府鼓励和科技资金扶持等几方面不断尝试并取得一些成就。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变通的走直接融资的道路,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种途径。

(一)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

(1)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应着力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培育名牌产品,特色产品,从本质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2)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树立良好信用观念意识。加快中小企业结构治理,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尤其要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观点,以减少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其次,中小企业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与银行、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建立良好关系,争取银行信任,坚决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

(二)变通的走直接融资道路

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国家应当积极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打通直接融资通道。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具有较强成长性、技术要素丰厚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现阶段应当在努力规范我国主板市场的同时,加快组建二板市场及产权交易市场。对于那些急需资金扩张业务的企业,“买壳上市”不失为一种融资办法,它上市时间短、效率高,但要理智并谨慎对待后续管理任务重,成本高,具有相当风险的弊端;对于有科技创新项目资信好的中小企业,应积极鼓励境外上市,谋求境外资金的融通。

(三)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

第6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金融创新融资中小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企业融资是一个金融过程,金融机制是连结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关键点,因此,研究金融机制创新,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金融创新的涵义

(一)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融资方式和金融市场产品的创新, 现代金融不仅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效的交易和资源配置工具, 而且能在生产潜力允许下先于生产规模提供金融支持, 金融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又产生了一系列的金融制度创新。因此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一般可分为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及技术创新。金融创新正成为引导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与金融制度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使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大大增强,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

(二)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

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是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国家所采取的各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举措, 包括金融保障创新、金融扶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模式创新和金融思想创新等。通过金融创新可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进而调整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种。外部融资是指企业吸收外部经济主体的资金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内部融资是将本企业的自有资本、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根据新优序融资理论,企业的融资顺序应为:先考虑内部融资,后考虑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时,因该先选债权融资后选股权融资。新优序融资理论鼓励企业少用股票融资,多用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筹资,扩充其资本实力。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稳定,品牌优势不大,影响力比较小,市场前景不明朗,经营风险比较高,又不能提供充足的抵押和担保,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加上管理水平不高,普遍存在账目数据模糊失真、资产管理粗放、财务制度不完善又缺乏监管等问题,常给企业融资带来困难。

(二)金融机构原因

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够。首先,银行没有“无担保融资”产品,银行对担保的评估过于严格,中小企业合格的担保品种很少。其次,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业务领域还不专业。商业银行缺乏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商业银行不能根据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确定不同的利率,第三,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基础较为薄弱。银行为了规避不良贷款,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审查技术,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有限。

(三)体制原因

目前我国信用监督体系不完善,如果中小企业的决策者违约,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就造成一部分中小企业不讲信用,社会对中小企业产生信用歧视。目前中小企业内部融资主要采取担保的办法,由于担保制度的缺陷,中小企业信用难以增级;银行贷款时接受的质押物主要是汇票、本票、支票和债券,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及房屋,这就限制了中小企业自身资源的利用,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

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分析

(一)融资环境创新

合理高效的制度直接决定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建立小企业私人银行。民间资本市场来源比较广泛,运转很灵活,而中小私人银行对当地企业经营状况与信用状况更为了解,可以减少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问题;完善融资担保机制,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同时分散一部分信贷风险,激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建立健全的多层次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可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营机构。

(二)直接融资创新

直接融资创新是根据金融工程基本原理,设计出相应的金融产品或融资方案,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成本。具体措施有:一是资产置换与并购,通过并购可以减少关联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实行资产证券化,根据资产的质量高低和收入流的稳定情况,分离出高信用资产,并以此为担保进行融资,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推动创业板上市制度创新,通过中小企业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产权交易等直接融资渠道,可以有效解决不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间接融资创新

间接融资创新是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中小企业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创新,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如民生银行的“易押通”,兴业银行的“金芝麻中小企业服务方案”等都是金融产品创新的结果。因此,金融机构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抓住中小企业融资特性进行间接融资创新,在减少业务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许圣道、韩学广、许浩然.金融缺口、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4)

2.刘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分析—基于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银企双赢模式[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5)

第7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渠道 多样化融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税收,完成70%的发明专利以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融资条件、融资环境逐步改善,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剧烈冲击,资金周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10年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规模也受到严格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一) 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形式

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将融资形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积累(折旧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外部主体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包括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信托投资、票据贴现、民间融资等)。外源融资已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多元化融资是在保持传统企业融资方式的基础上,拓展长期优势效应的融资方式,在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以外,采取直接融资中的海外上市、私募股权基金等,间接融资中的动产担保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依靠内源融资和银行贷款,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发挥的作用极小。据统计,在中小企业所融资金中,间接融资高达98.7%,而直接融资的比例仅占1.3%。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依靠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

2.股票、债券市场融资门槛高,缺乏创新的融资方式。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门槛较高,中小板市场有着较高的发行上市标准,加上上市成本和市场风险都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近年来创新的融资工具,例如应收账款融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投资等工具并没有在国内发展起来。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原因

(一)政府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缺乏配套的财政优惠政策。另外,现行金融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的控制过于严格,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而美国,为了扶植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联邦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其中最具典型意义和深刻影响的就是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的设立及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二)金融机构扶持力度不够,抵押市场不发达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出于成本、风险等因素考虑,银行倾向于选择资信优良、财务透明度高和资产规模较大的客户,而对于中小企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目前,我国的要素市场不够发达,中小企业缺乏适宜的可抵押资产,很难获得抵押贷款资金。而在美国、英国、日本,保险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是不需要抵押的贷款保证保险,将近70%的工商业贷款使用了担保,约80%的中小企业贷款是通过担保获得的。

(三)中小企业风险意识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随意性很大、真实性较低、透明度不高;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十分淡薄,以各种方式逃避银行债务,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整体的信用形象。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50%以上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B3以下,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更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逃债、偷税、漏税,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大大降低。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具体化,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完善担保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的地位,提高担保机构的工作效率,使中小企业的多样化融资渠道有法可依。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全国金融改革,特别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完善政府直接支持体系。我国政府的直接支持体系主要由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产业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组成。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六条金融措施和三项财税政策,以改善中小微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及减轻中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政府应成立专业保险机构,即组建中小企业融资保险公司,把保险机制引入中小企业融资。保险机制的模式主要有:贷款抵押物保险模式、贷款信用保险模式、担保机构保险模式、租赁信用保险模式、贸易信用保险模式等。

3.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优势得以实现。对中小企业债券资金的使用期限和上市交易限制进行改革,降低门槛。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并为原始投资者提供退出渠道。2012年5月,深交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一批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已获得上市融资机会,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

第8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制度的建设是中小企业能否存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企业将与外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正面竞争,因此,正确对中外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进行必要的比较,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中外企业;融资制度;融资方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尽管我国理论界和现实经济实践中没有形成真正的融资制度概念,但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基本可以归纳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现状:从政策目标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目标主要是就业目标,目的是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都在次要地位,并未充分重视;从融资体系看,银行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财政以被动方式对国有中小企业资本金进行补充(当影响到中小企业生存);从融资方式看,间接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从风险控制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没有一个完善的释放和控制体系。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分析

(一)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主要构成

1.政策性金融机构。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是美国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扶持的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

2.商业性的融资机构。在美国,由于受到法律限制,地方商业银行必须将融资额度的25%左右投向中小企业,除了商业银行以外,互助基金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个人和中小企业投资入股形成的这种机构,可以看作合作社,主要为成员提供贷款,储蓄是贷款的先决条件。

3.风险投资公司。之所以将风险投资公司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分开,是因为风险投资公司的性质介于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是:勇于对新建企业投资,在首次公开招股的企业中,约有1/3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对象。

(二)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成

1.政策性的融资机构。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环境卫生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以及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均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工。目的和宗旨都是为保证中小企业获得充足资金。

2.商业性的融资机构。在日本,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逐渐向中小企业增加贷款发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对中小企业融资额度占融资总额的65.8%,比20世纪8O年代增加了25个百分点,以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该比率略有下降。除了商业银行体系,日本也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即互助银行、信用金库等,这些金融机构的特点是:地方性强;互助、合作性质强。

(三)美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1.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与其它国家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比较,美国中小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公司债券、股票)的比例最高。美国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公司债券,短期资金则依赖于银行信贷。这与美国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不无关系。

美国的公司债券发行市场发展较早,规模较大,企业筹资的顺序为公司债券、股票、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的比例大大超过银行融资。这是因为:除商业银行、公共事业外,企业发行债券的原则比较自由,在法律上对发行债券形成的负债总额不作限制;可发行债券种类多,中小企业能够方便地发行资信评估低等级或无等级债券;企业与作为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对发行总额、发行条件进行协商,即可作出发行决定。

中小企业由于受企业形态、组织规模、股东人数、资本金规模等各种条件限制,其股票往往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仍可以在柜台市场进行交易。柜台市场相对于组织严密的证券交易市场而言,通常被称为非组织的市场。柜台市场的主要经济功能有:非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将其股份在柜台市场上公开出售以获得资本,增加资本金;为一些在证券交易所下市的企业提供一定期间的流动性。

美国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主要通过柜台市场。中小企业柜台市场包括:通过计算机中心。把各证券公司用通信网络相联系的NASTAQ系统;柜台交易市场主要由全美证券协会(NASD)管理。在该协会开发的NASrAQ系统上登记的企业,分为NMS和SMALLCAP。引入NASTAQ系统以前,主要由PINKSHEET传播股价、成交量等信息,1972年引入NASTAQ系统之后,实现了买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处理能力,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成交量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居全美国第二位,并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实现了网上挂牌交易。

风险投资公司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从本质上是一种股权融资。但是,风险投资公司融资与一般上市融资存在区别:首先,风险投资公司通常仅对创业或者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而上市融资的中小企业一般已经进入成长期;其次,风险投资公司获取的股权通常比较集中,有改变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会要求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而上市后新增的股权一般比较分散,不会影响原管理层的实际控制权;最后,风险投资公司所获取的股权一般暂时不会流通,待进入柜台市场或正式上市后才会流通。

2.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商业银行体系仍然是美国中小企业的最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商业银行主要为美国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

(四)日本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1.间接融资。日本中小企业是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筹措长短期资金的。日本的中小企业自有资本比率平均为l3%,只相当于大企业的60%左右,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依存度又比大企业高得多。

2.直接融资。日本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也有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不过,占主导地位的是债券融资。在日本,中小企业一般只具有发行私募债券的资格和能力,私募债券由于透明度低,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被认为是不正规的债券。

柜台市场在日本称为店头市场。1991年,日本也开始启动本国柜台市场网上交易系统(JASTAQ),但在市场规模、股票流通性方面都不如美国。美国和日本的柜台市场,对经济的差异影响迥异,美国新经济可以说是NASTAQ独力支撑的。对高科技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柜台市场与美国的区别在于:首先,管理机构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美国注重资金分配的市场效率性,强调企业信息的公开性、规章制度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强调投资者自己负责的原则,从而以较低的管理成本管理市场。日本侧重于行政指导,规范市场行为,严格控制进入柜台市场的标准,以此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其次,它们登记基准方面的实质性不同。日本店头市场的登记基准形式上虽与美国NASTAQ中以小规模企业为对象的SMALLCAP相近,但其实质基准远远高于形式标准。再次,企业进入柜台交易的目的不同。由于企业公开发行股份的第一目的在于筹措资金,而NASTAQ的各种费用大大低于纽约证券市场,因此,美国有大量的已经具备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格的大企业仍然留在NASTAQ的NMS柜台市场中。在日本,只有在东京、大阪证券交易所一部或二部上市的企业,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进入一部或二部,通常必须从店头市场开始。最后,投资者观念不同。在美国,证券持有者主要是家庭经济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个人金融资产中50%以上是投向证券和非法人企业的,其中股票约占69.9%。这种敢于冒险的投资态度,给柜台市场带来了活力。而在日本股市上,个人投资者所占股份只有23.5%,其余均为金融机构、事业法人等掌握,对高风险的柜台市场,个人投资者很少。

日本以美国的中小企业投资法为蓝本,于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法。成立了三个由政府、地方公共团体以及民间企业共同出资的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对于有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或有助于加强产业国际竞争的中小企业,经过认定以后,该公司实行股份投资,给以经营、技术上的指导,并把企业一直扶持到能在证券市场上市筹资。日本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为:几乎不参与创建企业的投资,对创建l0年以上的中小企业的投资约占2/3,对创建未满5年的企业的投资仅占16%;参与企业投资的几乎都是证券、金融机构下属的子公司型投资公司;融资比投资多;从投资领域看,非高新技术产业占较大比率。由此可见,日本的风险投资公司尽量避免风险,力求将失败率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中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比较

(一)融资体系的比较

从直接融资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券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发育不足,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间接融资体系;从间接融资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还未建立,直到1997年担保机构才刚刚发育,所以,商业银行体系承担了全部中小企业融资重任,这是不正常现象;从商业银行体系的运作看,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并不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因此,需要改革。

(二)融资方式的比较

到目前为止,我国股票市场的流通股总市值还不到GDP的20%,债券市场也受到严格的金融管制,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从间接融资看,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抵押和担保手段向商业银行融资,并且,难以得到政策性的担保支持,融资手段的单一,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融资风险控制系统的比较

第9篇: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供应链融资 发展方向 现状 对策

“中国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金融海啸中,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困境,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付出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提供更好的有利于从事供应链管理的服务体系,这其中就包括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这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曾说过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对其发展起到制约作用的就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缺乏。为此,必须通过自身与社会的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一、供应链融资的发展

对供应链管理产生背景进行回顾,可以加大企业对新管理理念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企业管理中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Lee提出,70年代行业领导者必须对产品质量加以重视,促进全面质量管理与零缺陷等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生存中80年代起产品质量已经发展为企业的必备能力,在竞争中产品质量已经不再是竞争优势,而开始转向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如精益生产、准时制等。大部分企业在90年代后,都提升了其生产效率,从那时起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就是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这种运作方式可以为各个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供应链管理愈加完善,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部分企业已经不单单重视企业自身的成本与收益管理,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看作是一个整体的价值链,并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同时,利用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企业外一切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实现优势互补,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在1000万家、在企业总数的99%,产值为总产值的64%,税收占总量的43%,但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却仅占了30%,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占用资金很多。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与就业压力缓解中,中小企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现状

通过20多年的努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就业压力缓解等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被称为“毛细血管”,中小企业发展是否健康,对国民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法律规章的限制、缺乏专业人才及难融资等问题。中小企业具备稳定的融资渠道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私人资本市场是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缺乏一个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在股票、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中相关部门进行了准入条件的制定,如要求企业资本规模、信用等级等具有较高的规定。但中小企业市场内具有较高的融资准入标准,如到2008年5月,中小企业获准发行的上市企业只有244家,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二)内源融资提供的资金不足

作为企业资本融通的重要渠道,内源融资的优势为成本低与效益高,这也是形成中小企业资本的主要方式。消费与积累矛盾、税收优惠缺乏及过低的规定折旧率等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具有较小的资本,通常情况下只有30%以下,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还不完善。在中小企业机制建立早期,资金需求量较低,可以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有效处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源融资已经无法对企业资金需求进行最大限度的满足,对信贷融资需求越来越高。

(三)银行贷款难度大

大部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度较大,但仅仅依托内源融资却很难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都集中在间接融资渠道上,如银行贷款等。从经营风险和收益方面来看,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提供更趋向于大型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银行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规避银行风险。因为中小企业市场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具有较高的倒闭率,其自身具有不健全的财务制度,并缺乏足额财产抵押与担保,为此,出于安全性的考虑,银行往往不愿将贷款贷给中小企业。基于此,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四)间接融资渠道不完善

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都是通常意义上的间接融资渠道。但除银行贷款以外,在我国这些间接融资形式还不完善,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间接融资渠道,这样导致间接融资方式选择性较小,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对策

在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拓展,应对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防范加以强化,进行供应链融资主体的创新,突破传统服务模式。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发展中,因其自身原因、国内环境及市场因素的制约,导致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为此,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必须从企业内容进行资本经营效率的提升,进行信息共享平台与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可以有效扩展供应链融资领域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资本经营效率从企业内部提升

拓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必须完善企业管理体系,资本经营效率从内部提升,可以对供应链融资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降低。从表面看企业产品与综合实力的竞争,也就是供应链网络的竞争。基于此,在企业集群中,核企业应树立并强化集群化管理理念。价值重构与组合整个产业链,并对财务供应链进行优化。并将供应链融资激励机制引入与强化,增强成员企业的归属感.形成相互依赖的“信誉链”、“利益同共体”,这是完善供应链融资的重要保障。

(二)进行数据信息共享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对供应链融资技术进行突破

供应链融资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信息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利用共享信息,可以确保企业能对生产经营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为供应链上企业现有资源的高效整合及配置优化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但市场经济发展中,供应链企业因其发展具有独立性,导致信息标准化程度不高。为进行数据交流共享平台的建立,需要通过多方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传递的畅通,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三)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作为一种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在完善信用制度及处理好信用关系的前提下,可以对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但无法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基于此,必须进行供应链融资信用体系的完善,这也是中小企业供应链有效融资的方式。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可以对市场交易的安全性进行有效提升,还可以对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有效提高。只有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才能打消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顾虑,并设计合理科学融资方案,帮助企业及时对自身融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在企业信用评级中商业银行都采用统一标准,因规模、综合实力等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与贷款标准符合的极少。往往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基于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商业银行也必须对中小企业信贷标准进行适当地调整,进行与中小企业特性符合的信用评定、评级办法的制定。并改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设计,进行与中小企业授信评级体制和贷款管理模式相符合供应链融资方式的建立与完善。

(四)对供应链融资领域进行扩展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间接融资方式为商业银行贷款,在多种供应链融资方案中,供应链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供应链融资发展中由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是必然趋势。只有对资本市场下供应链直接融资加以重视并大力发展,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才能促进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在直接融资领域金融市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借贷市场、抵押市场、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力量实现融资证券化,有机连接金融市场每个层次,才能促进我国供应链融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融资难等问题。目前,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体系,才能有效解决融资问题,同时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晓惠,陆岷峰.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和对策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苟文峰,刘杰.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1(05).

[3]宗建新,蔡琳,袁蓉霞.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与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3).

[4]杜瑞,把剑群.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共赢之道――供应链融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