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探究性学习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性学习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性学习步骤

第1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很多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者和执行者,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的探索寻求好的教学方式来深化高中历史的教学。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中走出来,主动的去摄取知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得了研究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探究未知世界所必备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一、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含义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查阅资料并通过自主思考、团体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质疑、探究存在的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概括来说指的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围绕一个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去查找历史资料、如何分析整理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共同探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如何去学习历史。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它的中心和重点都在学生,探究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目前对探究式教学的探索和研究的重心应该主要放在探究性学习上面。

二、在实践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看,高中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因此对事物较强的感知能力较强,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得他们不再满足甚至厌恶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喜欢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并且直接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模式,他们对历史教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历史事件比较感兴趣,因此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是那种能够让他们对历史具有直观形象的方式。同时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他们获取的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网络的强大力量,于是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也随之增强,对于历史的学习也同样有着这种心态。

(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实行历史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以及个性全面发展。

三、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目前很多的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历史教师们也都在尝试着如何将探究性学习应用在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中,一般而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下所示。

(1)课题的选择。历史知识的开放性、实践性以及问题性给选择课题很大的空间但同时又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因为选择太多时很难把握重点和很难确定哪些问题或课题最适合高中生的学习。应该从如此众多的历史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此时教师的选择是很关键的。因为老师要保证选择的课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发挥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又不会超出学校所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并且符合现实的地理环境因素等等。一般来说,选择课题时要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为基本原则,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性学习时肯定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因此老师可选择较为简单易行的课题作为实践的开始是比较合理的。

(2)探究性计划的制定。选定课题后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人员分工、如何安排时间、探究的步骤,资源的利用等内容。例如选择“从黄河的变迁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探究性课题时, 所制定的计划要包括:探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例如寻求黄河改道、污染和断流的历史原因)通过何种方式可以实现这个目的,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最后应该得出怎样的结果等等。

(3)资料搜集。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学生可以利用越来越多的途径去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例如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非常快捷的查找到想要的资料。一些传统的方式例如图书、杂志、报纸、地图等也是有效的搜集资料的方式。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相关的人员进行社会调查,比如历史学专家教授、学者等等,这些都有利于获得宝贵的历史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药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将他们的兴趣和激情挖掘出来,同时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搜集资料时要有所选择,注意资料的历史真实性同时要与选定的课题相关联,这样才能有效的搜集到需要的资料。相反,如果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很可能会进入误区,耗时耗力还得不到好的结果。

(4)资料的研究分析和结论。资料搜集整理后最核心的就是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此过程不仅仅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达个人观点、增强大家之间交流的好机会。学生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的发言,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接纳别人不同意见的心态,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对于“秦始皇是否能吃到葡萄”这个历史课题, 在经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之后,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葡萄一般产地在西域,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秦始皇是不可能吃到的。有的人则认为由于交通条件已经满足运输的要求,西域的特产流入当时的咸阳是很有可能的,因此秦始皇吃到葡萄是可能的。这样一来, 学生们就会主动寻找更多的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日益高涨,学习兴趣不断的提高,学习的潜能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培养, 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总结

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来看,它的实践是具有理论依据的,从具体的实践步骤和方法来看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的操作性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断的探讨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亚琼.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教材教法

第2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学习兴趣 学习情景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物理教学中,适当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这里,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生动的语言或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接下去的内容产生期待,这就是学习兴趣的产生。例如:在《照相机和眼睛视力矫正》的教学中,教师先拿照相机给学生拍照,虽然拍照对学生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但是对于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拍照的事学生会感到新鲜,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来了。教师再将所拍的照片立刻投影给学生看,同时提问学生照片是怎么拍成的,引起学生思考。再拿一架自制的照相机模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照相机的结构是怎么样?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又是怎么样?再由学生通过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来自己找到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接着,教师就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架神奇的照相机。学生就会想,我们没带照相机,老师说的照相机在哪儿呢?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这个时候有的学生自然能想到是眼睛,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进行关于眼睛成像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次地被教师激发,求知欲强,这就有利于学生学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设计探究性学习情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接受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密度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密度是第一次接触,密度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什么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这时可以为学生设计情境。本班30个同学在一个教室里,同学之间显得宽敞,而让隔壁班的30位同学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那同学之间就比较拥挤了。教室的空间是固定的,就比做是单位体积,学生就比做是物质,一个班的学生在教室里时就好比物质的质量小,学生之间距离大,稀松密度小;两个班的学生在教室里时就好比物质的质量大,学生之间距离小,稠密密度大。这样,学生就能形象地理解密度的概念了。

二、探究性学习的形式

1 实验式。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手段。实验探究通常分为以下步骤:以探究“为什么小球下落后反弹的高度不一样”为例分析。

(1)提出问题:学生对日常生活所看到往往都会有好奇心,渴望了解,进而提出问题。看到小球反弹高度不同时,会提出“为什么小球的反弹高度有这样的差异”的问题。

(2)做出猜想: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小球下落后反弹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3)设计实验:有了猜想后就要针对猜想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验证实验来证实猜想的正确性。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来验证。可以让小球在2楼的阳台和3楼的阳台分别下落,落在同一个地点,观察小球反弹的高度。

(4)分析论证:在做探究实验时需要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在实验中可看到,小球在2楼下落后反弹高度比在3楼下落后反弹高度要低,这就说明下落高度会影响小球下落后反弹的高度。

(5)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相关的结果,结果与假设符合,则假设正确;结果与假设不符,则假设错误。根据分析,小球下落后反弹的高度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6)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和其他组进行交流。

以上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当探究的问题不同时,步骤也可以有所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佳方案。

2 理论式。探究性学习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做实验,探究实验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确实是个重点,但并不是全部。在进行探究实验的同时,还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理论的推导,只有这几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完成研究性学习。

三、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 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围绕学生的学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能力尝试去思考和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巩固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

2 开放性。探究性学习能目标灵活,内容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性学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第3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41-001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验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多年化学实验考察,发现学生在实验考核中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化学意识淡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差;操作程序不正确;实验设计能力差;难以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如何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化学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强化化学知识,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问题;探究;反思和交流;汇报。整个实验过程采用2人为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形式。

1.问题。教师向学生呈现待探究的实验问题和有关的背景材料,或者由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课题,教师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药品。

2.探究。具体包括:通过所掌握知识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较合理的实验设计假设(反应机理的假设,实验装置的假设等);依据假设,结合具体过程,井猜想可能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列出实验步骤;根据所得的实验现象,对照假设,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

3.反思和交流。各组做出实验结论后,要求各组成员首先认真总结小组探究过程;其次,再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调整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使自己的实验探究过程更趋合理;最后,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4.汇报。要求每组报告自己的实验现象与探究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二、探索和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和课堂实验教学模式

1.变固定步骤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以高中课本实验为依据,变固定步骤实验为开放式实验,指出实验的目的。例如身边哪些物质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探究活动。药品大都是学生自带的如珍珠、各种石块、牙膏、贝壳等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基本仪器组装实验装置,然后记录实验现象。

2.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相结合

在验证性实验中融入探究性实验的成份,达到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相结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作为实验探究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其中尤以结合化学教材的学习,对某些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延伸和拓展的选题比较适合学生开展探究。

例如如何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首先经过思考讨论后学生一致认为两者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必须借助其他药品或试剂才能验证。实验室中尽可能提供各种所需药品及基本实验仪器,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索合适的方法及实验装置。

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使学生通过设计、讨论、实验,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应用了已有的知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3.利用化学实验解决习题中的问题

做习题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化学习题中常涉及到一些与实验有关的内容,通常学生只能用书面的方式来解决,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习题中的问题,改习题为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随时想起问题,随时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则有利于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拓展其思维。

如在习题中碰到:一高一低两根蜡烛放在不同大小烧杯中,先后熄灭的顺序是怎样的。就可让学生自己进实验室动手操作,然后根据实验现象思考原因。

三、化学实验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是唯一的途径。有些内容用探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特别是对学生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和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质疑,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但可以通过化学史料,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去想象、去思考。有些内容的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包括化学实验在内的多种途径来进行。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2.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

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行为,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井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第4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确定探究的问题是探究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释。教师的问题较具体,与学生渴望未知领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而产生的定向探究反射心理矛盾,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教师只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注意科学理论与实际需要解决问题的相互结合,就能善加利用,创设出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2.引导思考设计方案

由于生物学是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严密过程,因此,探究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能够使探究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同学在方案的设计中,学会并掌握了科学取样的方法,对照实验的设立原则,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等,培养了缜密的思维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3.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探究发现是学生选择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必要的实验物品,按步骤认真操作,实验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操作活动甚至参与实验,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为学生铺设符合认知规律的探究过程和思维坡度。通过探究,不仅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现认知过程中质的飞跃。

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探索实验结束后,每一个实验小组阐述各自的步骤、成功或失败的现象、结果和原因等,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和总结。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具体、个别的事物中抽象归纳出一般的原理,实现科学研究最后阶段的升华,增强探究的自信心,提高探究的能力,并应用于新的情境,不断解决实际问题。

三、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1.在实验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以往的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上实验课,实验的内容、过程往往是验证性的,书本、实验报告册或教师把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交代得清清楚楚,学生只需照着黑板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即可。这样做虽然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也停留在“动手不动脑”的机械化操作,没有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了。而在实验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进教学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及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性实验。这样学生做自己设计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了学习自主性,使学生体验了生物实验的一般方法,学生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使他们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

2.在资料搜集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资料搜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的;一种是间接获得的,就是通过从图书馆、互联网、科技馆获得信息或向有关的工作人员直接询问等,整理出资料以期重现科学研究的历程。其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断形成新的关注焦点,是推动问题得以解决的最终动力。当学生带着问题和似乎合理的假设进行资料搜集时,一定希望知道自己关于该问题的假设正确与否,从而促进阅读过程中信息的提炼和吸收。

3.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学习

例如,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红玉米和白玉米为材料,模仿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把红玉米的花粉放到白玉米的雌蕊上,或把白玉米的花粉放到红玉米的雌蕊上,新个体上结出的玉米颜色就是显性,没有表现出来的就是隐性。玉米的种子可以由教师提供,但教师要指导学生要勤观察、勤管理、勤记录现象。

第5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步骤;方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55-02

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化学与生活、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作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笔者现结合一个具体的探究性学习案例,介绍在初三化学新课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做法,并就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及思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初中化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是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因为结合学科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能以学科知识为媒介,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支持,使学生把学科知识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自然地把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一)选好课题

课题最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上有个案例: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请同学们思考:怎样应用生活和实验室中的材料制取和验证二氧化碳?这个课题一提出,立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尽可能地多给学生自由展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迁移、猜想,教师则是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气氛的组织者、指导者。

(二)探究目标

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少,课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三)探究准备

在确定课题和明确探究目标后,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探究程序,而且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探究的方法,制定切实的探究方案,按计划认真实施探究。

(四)活动实施

1. 准备好鸡蛋壳(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l∶2)、食醋、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和大广口瓶、长颈漏斗、火柴、蜡烛、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双孔橡皮塞、胶皮管、 玻璃导管、 玻璃棒等仪器。

2. 学生用鸡蛋壳分别和稀盐酸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再分别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三瓶二氧化碳,然后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伸进集气瓶口检验。

(五)成果展示与交流

通过实验探究和文献探究,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达成以下共识:

1. 二氧化碳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2.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介绍了氢气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用排水法收集,而二氧化碳只介绍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否可用排水法收集正是留给我们的探究课题。

3.用燃着的火柴和涂抹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4.实验探究讲究实践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文献探究能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搜集、 整理、比较、推理等综合能力。

三、初中化学课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与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扎实开展探究性学习,如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本地物产资源,调查本地居民使用燃料的种类等。下面是我的思考和体会:

(一)教师要学会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其选题过程、探究过程、结题过程都十分类似科学研究过程。作为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在先,探究在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才能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指导。因此,我们化学教师要争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二)教师要学会合作

第6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12

1.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在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能力,为其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1)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更加关注过程,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独立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才会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学习效率更高,知识掌握得更加迅速牢固,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推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科学落实每一个步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自觉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近年来我国新课程实施了改革,在全国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教育改革的热潮,探究式学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可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实施多年,根深蒂固,学校的师生大多都还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素质教育的模式,他们对探究性学习缺乏深入准确的理解,甚至很多老师仍然保持着旧的教学观念,没有意识到探究性学习的意义,使得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往往流于形式。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和教材占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进行变革。

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是合作、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状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要及时干预,对其耐心指导,指引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立足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将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讲糖类脂质的内容时,可用学生平日的早餐、午餐等来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相关知识。在讲到新陈代谢的内容时,则以学生的成长发育为例,讲解身体的变化。这样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会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生物学习的兴趣。

(4)合理评价,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在探究性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进行积极反思,对探究过程给予合理的评价。教师应立足于整个探究过程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包括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成功经验、失败原因等,帮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树立信心,提升学习水平,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及自身角色,立足实际,在轻松教学氛围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第7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具有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善于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培养探究性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能从生活,社会各方面抓取问题,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对问题提出分析方案,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知识的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起草有关新世纪的教育方针。美国学者蓝本达教授曾在我国开展以“探讨—研究教学法”的公开讲习。对此,我国也出现大量学者效仿学习,开始深入研究探讨性学习的有关领域。

我国在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讨的,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今天,我们所提出探讨性学习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既是继承前人思想,又是对前人思想的发展和深入研究。

三、中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及方法

(一)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1.实践应用原则

学习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应用于实践,用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中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必须以实践应用为原则,在学识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领悟数学思维与方法,形成数学观念和意识,从而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某村有一个四边形池塘,在它的四个角A、B、C、D处均有一个棵桃树,该村准备扩池塘建养鱼池,既想使池塘的面积扩大一倍,又想保留原来的四棵桃树不动,使挖过的池塘更美观,想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请问能否实现?若能,请设计;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主动参与原则

在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能主动发现问题,寻求问题的来源及解决方法。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得出学习方案,最终用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然后发现,创造。

3.创设问题原则

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公式、定理和例题为学生创设探究的出发点,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的过程。创设问题有两点要求:

(1)老师所创设的问题既能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让学生乐意接受挑战。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

出示问题:要剪一块面积为150cm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应怎样剪?

(2)创设的问题具有障碍性。这种障碍性在于问题本身,即使学生遇到困难,老师也能引导学生排除障碍。

如讨论:①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0的实数?

②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

4.发展个性原则

在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指导老师要足够重视每个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差异性和个性观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且能培养老师的责任感。这一原则的实行有以下几点要求:

(1)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指引思考的方向。引导但不限制,鼓励但不压制。给学生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假设,多动手,全方位地协调活动,充分展现自身个性。

如: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

问题1:量出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2: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问题1中观察出的关系有无改变?

问题3: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改变?问题1观察出的关系有无改变?移动两个顶点呢?移动三个顶点或四个顶点呢?

(2)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做好引导工作。

如:请学生自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

(3)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要给予鼓励,即使答案有所出入,也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让学生自我探讨,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实验法

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运用实验法,通常分为几个步骤: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操作—猜想结论—交流校正—证明。在运用实验法的时候,要求老师事先准备好探究所要用到的器材和有关理论知识供学生参考。

例如“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a-b)=a-2ab+b.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得出:

问题1:(a+b)=a+b,(a-b)=a-b?摇,要求学生用特殊的数值代入验证是否准确;

问题2:(a+b)=a+2ab+b,(a-b)=a-2ab+b?摇,要求学生用特殊的数值代入验证是否准确。

2.模型法

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需要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很多抽象性的问题。所谓数学模型能够就是把实际问题深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出事实的发展规律。

3.猜想法

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猜想是一个大胆而又重要的方式。许多数学家都是先提出大胆猜想,然后证实猜想的正确性。

如问题:过菱形一顶点作内接正三角形,是否存在?是否唯一?它们是否一定关于对角线对称?

第8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2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简介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在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中解决问题;在表达与交流中分享探究成果,以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签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材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再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问题的本质,对问题进行更深入更独到的研究。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学科基本知识的需要,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探究性学习中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逐步提高探索事物本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二)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实践过程。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四)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也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怀疑,进而提出问,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基本策略

(一)力求展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三)精心构思,把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狠抓“发现问题”环节,突出思维的敏锐性;鼓励提出多种假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指导实验设计,培养思维的启发性和创造性;强调运用思维的概括性去总结事物的规律性。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角色定位。

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构筑和搭建探索知识的平台,使自己成为沟通学生和知识的桥梁纽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由主体的单一性──教师主角,变为主体的双向性──师生互动;由单纯的知识、能力的传授变为知识能力的多项交流;学生由知识的被动的建构者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内化;课堂教学由“传授型”“灌输型”变为“体验型”“参与型”“实践型”。

探究型学习中的教师要成为“向导”“参谋”。教师成为“向导”,不再单纯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固定的知识,而是提供相关的数据、材料、事件、问题和想法等,为学生通向知识的殿堂引路,创设出一种教学氛围,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答案的教学氛围;教师成为“参谋”,是通过教师的参与激励每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每名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提炼发言内容并使之与本章节知识相衔接,从而实现课本知识的高层次内化,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五、在经济常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根据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和实施的基本策,以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内容的传授为例,探究性学习方式为特色的课堂教学可设计如下:

首先,展示案例,创设探究情境。

以多媒体方式展示本县某乡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民的困惑与遭遇。由于交通大为改善,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产自本乡光热水分充足的西瓜大受欢迎,瓜农收入大增,第二年在乡政府的扶持下全乡大部分农民大量种植西瓜,季节刚到,西瓜便供过于求乃至泛滥,瓜农血本无归,第三年,农民纷纷恢复稻谷种植,不巧,当年西瓜供不应求,外地输入的西瓜大赚而回,一时间,农民无所适应,十分困惑,到底种什么成为最头疼的问题。

其次,引导学生就现象质疑,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选择两个作为典型继续探讨:①这一现象和过程体现什么经济学道理?②瓜农出路何在?前者属分析问题范畴,后者属解决问题范畴。

再次,以上述两个问题为主线,以学生群体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探讨问题的答案。

操作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不同角度肯定不同见解,在众多见解中,就问题①来说,告诉学生一个前提,即案例中的现象和过程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产生的。案例中有一正一反的两个细节(哪两个,鼓励学生发言)在众多发言中作纠正性确定细节①——西瓜高价时有利可图,资金、劳动力纷纷进入,扩大种植,细节②——西瓜低价时,血本无归,资金、劳动力纷纷退出,不再种植。确定后再要求学生对两条一正一反的信息作合并提升归纳(鼓励发言)然后筛选最优的表达,导出价值规律之作用一,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不同生产部门间的分配。

就问题②来说,鼓励学生为瓜农探索出路,暗示学生假设你是瓜农,你该如何应对(假设意在间接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再次鼓励探究,涉及出路,答案肯定丰富多彩,这个环节上,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①越是有效的出路越要作高度评价,因为它更能体现改解问题的能力;②对有助体现作用二的见解进行整合并作规范的表达,导出作用二,即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至此,作用三还未探究到,咋办,教师再创情境,引发探究——依据作用一和作用二,理想的结果应是瓜农都能增收,如愿以偿,但现实不然,瓜农中还是有赚有赔,原因何在(鼓励发表见解)面对众多观点,教师以竞争作为主线把有价值的信息集中起来,引导中强调,价值规律调节和刺激的过程就是瓜农相互竞争的过程,不同瓜农生产条件、种植成本不同、技术水平不同、管理效果不同,竞争结果就有胜有败,简言之——(学生自行表达、教师择取最优)——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至此,对价值规律作用的探究基本结束。最后,小结本节教学过程,让学生熟悉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简要操作步骤:选择案例——质疑提问——探索答案/方案——阐明原理/提供措施。

参考资料

[1]关于学生认知基础上的探究性学习.圣才学习网[引用日期2012-12-31]

[2]探究学习注意点.

第9篇:探究性学习步骤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地探索蕴含在事物中的知识[1]。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源于科学探究的思想、内容、过程和方法,但与科学探究不同的是,它强调的是“学习”本质,是发生在教学系统之中的活动。可以说探究性。

1.探究学习的本质

探究性学习源于科学探究。大量有关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或解释都是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出发的,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模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理解科学概念、原则和规则,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并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然而探究性学习又不同于科学探究,尽管它们在思想、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致性。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探究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例如,在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在制定计划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2]。

2.探究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1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

此外,教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探究性学习素材,尤其是有关科学史的素材,需要教师去挖掘。分析教学内容主要是分析它是否适合于采取探究性教学的策略,或者说它是否具有探究性,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经验会与教学内容相互作用,因而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兴趣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分析。分析学生情况既是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教师具体指导探究性学习过程的需要。

2.2制定探究性学习目标

探究性学习具有目标全面性特征。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指向知识、能力、情感等各个领域,还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使之具体化。把所有的探究都用同样的目标去表述会使得目标空泛,缺乏对教学的具体导向作用。例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与“实验结束后能够把鼠妇放回自然环境中”,两种表述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探究性学习还具有学习过程自主性的特征,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使教学目标富有弹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性发展的需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目标的生成性。

2.3设计探究式教学方案

对教师而言,设计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探究式教学方案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首先要依据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与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要补充、开发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然后要根据学生情况,精心创设探究情境,使之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探究过程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有序地进行。另外,在设计方案时还要考虑如何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例如,关于绿色植物有氧呼吸的概念,大多数学生根据直观经验,误认为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他们认为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重要,因为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仅仅是消耗有机物。为了消除学生这一错误前概念,可以让学生做测量绿色植物(白天)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将新鲜绿叶放人锥形瓶内,瓶内注水并用弯管与盛有溴麝香草酚蓝试剂(BTB)的试管相连接。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瓶内产生的气体进入BTB试管内,试剂逐渐由蓝色变成黄色。这是由于绿叶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进入试剂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白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2.4组织实施探究式教学

探究有不同的程度,有的探究全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有的探究只有部分由学生完成。在组织实施方面,由于目前班级人数多,课时有限,全程探究延续的时间较长,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它对于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一学段中要有计划地选择1~2个合适的内容开展全程性探究性学习,要想办法通过分组、由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做小老师等方式对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部分探究一般可在课堂上完成,然而即使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探究实验,也只有精心地组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组织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有两种情况是要避免的:第一种情况是活动开始后,教师就显得无所事事;第二种情况是教师不断地对学生指手画脚,生怕学生做不来或做错了。探究性学习既然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就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允许出现各种情况,包括老师事先没有意想到的情况,允许学生犯错。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及时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交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学生。因此,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的作用,教给学生一些概念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自己建构概念,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结论

英国学者朗特里将探究性学习解释为“学习者不是从他人口头表达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而是从教师组织的程度不等的学习经历中得出概念或原则”,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我们可以把它视为相对于讲授式教学或接受式学习所作的解释,这个解释更多地揭示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本质,而不是“探究”本质。学习是建立在作为探究的科学和作为探究的教学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把探究性学习视为一个学习过程,也可把它视为一种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一方面可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意识到原有前概念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改正错误的前概念,实现概念转变,从而树立科学概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