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图形创意;思维训练;教学
0 绪论
图形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被称为“视觉语言”。图形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在设计过程中,一切设计都将物化为形象。图形可为一切理论性观念提供它们知觉等同,能为自然与社会的网状结构提供多维度的展示,更能切近生活原型…因而“看”(图形)比“读”(语言)更煽情、更具诱惑力。图形设计的学习和训练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表达力,以图形的方式物化思维过程,通过理性思维分析、感性思维进行想象、联想,发散性思维进行创作。课程中通过不同阶段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事物的过程,联想与想象,最后形成自己的初步设计。对图形创意这门教学课程主要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进行课程实践,通过思维训练过程与内容、思维训练方法、两个方面为指导思想。
1 思维训练的过程与内容
图形创意课程的教授时间共四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形象思维训练,课题训练――从源开始――师法自然。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重新了解自然,发现生活。通过拍照,解构性写生,来真真正正的了解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学会从自然中提取素材,寻找设计源。此次写生不同于以往只是注重描绘具体的景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内到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解剖性、解构性写生,从设计思维的角度重新描绘。课题意在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心观察记录,学会从自然中提取元素,在写生的过程中有所顿悟,并进行图形创作。第二阶段为发散思维训练,课题――基础形的联想。通过圆形、方形、自由形为基础形进行联想、发散,通过命题训练,一个圆、两个圆、多个圆、方形、自由形进行联想,从单个的形式设计到多个形式组合设计,让学生学会利用基础形去重组、拓展进行新的图形创意。趣味性贯穿整个课题,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完成课题。通过此次课题可以对学生的图形创作进行分析,并引入第三个阶段的命题式设计。第三个阶段为快题设计,通过课程中命题要求来进行设计。主要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进行图形创作,例如以山、水、花、动物等为原型进行抽象图形创作,从身边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来进行图形的提炼概况,这一阶段主要从形态方面进行训练,通过形象提取、联想、变形、夸张、重组结合、渐变、解构等手法进行图形训练,从实景实体中转为抽象简化的图形。
2 思维训练的方法
创意思维是图形创意课程训练的核心方法,一般而言,“思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情绪、意志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可以细化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知觉思维、灵感思维、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单一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倾向性思维和反馈思维等。图形创意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不同阶段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不同思维之间的转换来进行创作。
2.1 形象思维――分析综合
思维的训练实际上是概念物化的过程,思维应当物化为视觉的形式,形成可传达、可沟通的平面词汇。形象思维是最为直观应用最多的,图形创意通过图文结合进行思维的展现,文本是抽象的,因此要将抽象的文本转换为具象的图形是形象思维的展现。因此形象思维作为思维训练的第一环节,课题训练一中将写生的实体进行图形的提取需要用到形象思维,加以简化、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图形的提炼创作。课题训练三种将抽象的概念、实物进行物化也需要用到形象思维进行加工提取,分析与综合。
2.2 发散思维――演绎归纳
发散思维是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是训练创造力的重要方法。课题二通过不同基本图形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内到外、从一到多,将毫无关系的基本图形通过创意过程中添加元素、组合进行演绎归纳从而使其联系到一起。
2.3 灵感思维――积累与观察
灵感思维是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在设计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应用到灵感思维,但是灵感思维来源于生活和丰富的积累。兴趣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留意是灵感思维的重要来源,也会经常应用到设计中。特别在图形创意的后期,基于一定的积累,在创作的过程中多来源于灵感的碰撞。
图形创意课程中也应用到到抽象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性思维等等,这些也为图形创意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课题的训练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不同思维的切换与融合,灵活的应用到创意设计中。
3 结语
图形创意课程应主要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图形创意表现能力和设计文化素养三方面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通过创意思维训练贯穿课程,在进行三个阶段的训练建立图形语言,在教学过程通过中加强学生对图形创意原理的分析和理解,并观察、积累、提炼、综合运用多种创意技巧,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方面的训练来探索图形创意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获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视觉效果,从而准确地表达思想和主题,并对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珊妍.图形创意[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二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与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二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与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医院门诊处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转学带来的学习内容难以衔接所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关键词:英语口才 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26-01
信息的传递是靠语言这一交际形式得以实现的,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是英语交际的必要条件。由于经济及科技的迅猛发展,英语口才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因而高职高专大学生提高英语口才表达能力也就尤为重要。那么,英语口才能力要怎么样才会提高呢?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和方法:首先要理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其次明确英语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对思维进行大量训练,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没有语言,先人的思想和言论结果就不会流传后世,更谈不上继承、巩固和发展了,当然,相互间也就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思想交流了。脱离了思维,“语言”跟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毫无区别,不再是音意结合的交际工具,也就不再称其为语言。人脑对于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称之为思维,脱离了语言材料,思维就无法进行,同样,没有语言这一物质形式,任何思维活动也都难以进行。
二、英语口才表达与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
语言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之分。不发出声音的思维称为内部语言;表达思想结果时付诸于声音的语言称为外部语言。因而,要想进行言语交际就必须实现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化。由此可知,英语口才表达能力就是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能力。只有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人才能够很清晰简练、迅速生动地把内部语言表述出来。书面语如果写错了,我们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直至完善满意,达到预期的表达目的。然而口语却与书面表达有很大不同,它的及时性、突发性、应变性及很多特殊情况决定了它不能轻易更改的特殊性。这就要求表达者必须做到第一时间迅速恰如其分地准确表达,思维必须敏捷,缜密。因此,加强训练思维能力对提高英语口才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大量刻苦的训练才能具有敏捷的思维,进而摆脱母语思维的束缚,达到熟能生巧,脱口而出。
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英语口才表达能力
只有思维敏捷才能有流利的英语口才,因此要想提高英语口才表达能力就必须进行刻苦的思维训练。思维的训练包括思维的缜密性,敏捷性,灵活性,发散性,广阔性,集中性,深刻性等等。口头交际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主要目的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习惯。在此,教师的责任不容忽视,教师一定要竭力认真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去做到口才表达准确简练,条理清晰,生动地道,字正腔圆。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密切配合,虚心踏,刻苦训练,认真总结,反复实践,最终水滴石穿。
地道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必须在英语思维指导下完成,这就要求表达者必须摒弃母语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干扰,竭力使自己完全融入英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当中。那么,为了避免失败的交际结果的出现,口语表达者不仅要使自己融入英式的思维方式,还要不断尽快使自己融入他们的文化,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这种思维方式与自己融为一体,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当然要想具备这种能力,需要很多条件和因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环境,更离不开学生的刻苦付出和正确的学习训练方法。
提高口才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思维连贯缜密性的强化训练。训练的结果是最终能够达到口才表达逻辑正确,条理清楚,无懈可击。只有头脑清醒,才能思维敏捷,进而组织好语言流畅缜密地表达。
其二,思维的灵敏性训练。训练的结果是最终能够做到言语反应快,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直至达到“对答如流”“出口成章”的境界。
其三,思维的发散广阔性训练。训练的结果是要能够在口才表达中做到文采飞扬,形象生动,透彻精辟,感染力强。拓宽思路是训练思维的发散广阔性的关键,此外还要注意摆脱母语思维的束缚,增强思维的活力。
其四,训练思维的集中深刻性。良好的思维品质应该能够收放自如。思维的集中深刻性在口才表达中的反映则是重点突出,言简意赅。训练思维的集中深刻性,可以采用口头作文的方式。
英语口才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训练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天道酬勤,只要坚持不懈,方法得当,循序渐进,就一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质疑;实践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多年教育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质疑,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思源于疑。”所有的思考都源自于对事物的怀疑和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要其进行思考的对象有所怀疑并质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引发学生对新问题、新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引发学生质疑。必须培养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立即提出探讨的习惯。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引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质疑: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加呀?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知识一下子被激活,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因为石子有长度,还有的说因为有面积、有厚度等。正当学生苦思不得其解这到底跟什么有关系时,我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种现象。这样,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在开展课程教学训练中实现思维的引导和发展
人的思维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形象思维,一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呈现出多向性的四个显著特征,即顺向性、逆向性、横向性和散向性,散向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发散性思维。一般说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充分,抽象思维不足”。对此本文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小学生思维训练主要是解决两大问题:
1.解决训练方法问题,在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有人总结了四种思维训练方法,即抓口算,训练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抓凑整,训练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勤归纳,训练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设题,训练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2.通过教师讲述、教学训练、专题引导和巩固强化等各种途径方法,把小学生由现有的以形象性思维为主逐步转向抽象性思维发展。例如小数中有许多“一题多解型”,这对于开发智力、拓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位教师教学四年级数学题:“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是指导观察图形,让学生根据题意在原图上画出增加部分,并提示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出了五种以上的解法,让现场所有人为之振奋。这样的例子可信手拈来。
四、在实践中注重灵活模仿,在模仿中出新意
模仿虽然不是创新,但在模仿中含有创新的因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特别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性较强的模仿,避免机械呆板的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例如,在教学“有关减法”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先创设猴子卖桃的童话情境: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1只,还有几只?让学生列式,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并列一个算式。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2只,还有几只?”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4只,还有几只?”还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0只,还有几只?”学生的这些模仿,不都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吗?不都富有新意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小小的新意,不就是创新的表现吗?这样的模仿练习,既巩固了旧知,又学习了新知,同时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五、增设问题坡度,开发学生思维的潜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教学设计适当的问题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越过障碍,主动探究。针对知识形成的特点,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当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这样不仅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而且有助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学生并不是不会思考,而是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动力,没有找到让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可只要我们做到了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诱导发想法
对于刚接触视觉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诱导发想是进行视觉思维的第一步。老师通过对设计对象的材料、形状、性质等进行分析来诱导学生进行联想。常用的联想思维方法有以下四种。(1)相似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相似联想的关键就是找到被联想事物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一般包括形式、形状、性质、意义、材料、功能等,例如老师给出“圆”,能够引导学生联想到球、饼、月亮、戒指等等事物,形的相似是学生在创意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视觉联想基础。(2)相关联想。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物在时间或者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老师提出“沙漠”,能够引导学生联想到骆驼、干燥、石油、仙人掌等事物。在创意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使用这种联想方式渲染作品气氛,这种利用事物之间的秩序因素而产生思维的流动性,能够延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引导创意的飞跃。(3)相反联想。指的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性质、形状、特性等相反的事物,也称之为对比联想,这种反向思考的思维方式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创意作品。例如“火”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水,“天使”会联想到“魔鬼”,“战争”联想到“和平”等等。培养学生进行相反联想的训练,能够出人意料地从不同的角度传达出设计的目的。(4)因果联想。指的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造成它的原因,或者这个事物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例如“打雷”与“下雨”,“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与“动物灭绝”等等。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事物的因果关系产生的内部联系秩序为基础进行推测可能发生的因和果,很多荒诞的创意作品都是激发和引导受众主动地去思考因果之间的联系。
2奇思妙想法
视觉思维也称审美直觉心理学,是一种与言语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同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着重探讨视觉器官系统在感知外界事物时的理,以及一般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对人判断事物所起的作用。它肯定了思维和知觉之间的密切联系,奇思妙想并不是腾空出现的,而是要以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觉为基础,这就需要学生丰富生活经历,积累情感经验,为奇思妙想提供肥沃的土壤。要获得奇思妙想的核心训练就是想象思维的训练,黑格尔认为艺术家“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是创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根本动力,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思维形式。对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主要从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入手,可以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材质的异化、异质同构、时空转换等手法对目标物进行再造设计,想象思维的过程主要是联系和整合的构成。
3635头脑风暴法
635头脑风暴法是由德国人霍利肯发明的,被称为静悄悄的头脑风暴。其名字来源于他的实施方法:“6个出席人围绕圆桌而坐”,“每个人出3个创意”,“5分钟内写在专用纸上”。目的就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激发出新的创意点。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快速地拓展思维发展的方向、延伸思路的深度,从而找到创意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准备6张专用纸,出席人一人一张。(2)一人写完后,传给旁边的人,顺时针、逆时针均可。(3)出席人接到前面人的想法之后,受启发得到一个新的想法,写上去,然后再传到下一人手上,如此反复进行6次。于是,在30分钟内,3个创意×6个人×6张纸=108个创意。635头脑风暴突破了个人经验的限制,是一种集体组织形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论语》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学生的智力、能力、教育、生活环境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互相提示和激发对方的思维,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可受到到不同方面的启示,从而在认识和创意上有所突破。
4结语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初中生来说,思维是引导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而初中生的可塑性极强,此时只要教师愿意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那么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文章对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展开了相应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 培养目标 思维场景 思维方式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能力,这些能力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多数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高成绩,往往会选择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而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与自由性较低,所以使用过程中势必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师要想更好地避免这一影响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负面作用,就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与培养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这是因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较好地掌握课堂进度并控制讲授速度。只有当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科学合理时,学生才可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受到更好的培养,课堂才能井然有序。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是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语文方面的缩、扩、改等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与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第二是想、转、写等思维能力。其中“想”指的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转”指的是学生的知识转换能力,“写”指的是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缩、扩、改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对学生构建整个思维网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是情景迁移能力。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应用,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最终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所培养的思维能力切实地应用到不同的实际生活场景中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1]。
二、围绕教材内容创设思维场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思维场景是激发他们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良好的思维场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与思考的氛围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训练,从而让学生享受思维能力培养的乐趣,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出来。这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提出来的“情景教学法”。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各项资源并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思维场景,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在思考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认知冲突。众所周知,认知冲突是激发一个人行为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而当学生能够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产生思维上的认知冲突,那么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开动脑筋对这个冲突进行思考,从而使得自身的思维得到锻炼[2]。
当然,教师在创设思维场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场景的平等性、民主性、真实性、多元性、自由性以及完整性。其中平等性、民主性、自由性指的是教师在创设的场景中不应该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平等的对待。只有当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这个场景中做自己思维上的主人,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才可能得到锻炼,学生才可能得到全面的培养。而真实性与多元性指的是教师所创设的场景应该尽量与实际生活以及真实情感相贴合,并且应该尽可能对学生的多方面思维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完整性指的是教师创设的思维场景应该包括创设前的准备工作、创设后的使用过程以及思维训练后的评价体系等全部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得到更加完整的构建,思维场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才可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伤仲永》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还原出《伤仲永》那个时代的场景,并让学生分组来扮演《伤仲永》中的不同角色,如父亲、方仲永、宾客、作者、围观群众等。学生需要按照文章中方仲永不同时期的表现,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表演出不同角色的反应,还可以加入一些合理的动作或者语言交流,并且在表演结束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个人物会做出这个动作或者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当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互评、自我点评以及教师点评三个评价环节,从而让学生从观众与表演者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以及给读者的教训。当然,为了体现平等性与民主性,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表演的机会并且不对学生的表演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只需要做好事前的问题引导工作、现场的场景维护工作以及进度把握工作和最后的表演评价工作即可。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3]。
三、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想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那么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只有当学生具备较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掌握一定的思维训练方法,那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可以从课上延伸到课下,培养效率才可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般情况下,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联想与想象法以及立场反转法等几种[4]。其中,观察法与联想想象法指的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以及根据现有内容进行想象的方式来培养思维;立场反转法则是让学生先从一个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让学生从这个方向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在这三种方法中,立场反转法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思维训练方法之一,但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使用这三种思维训练方式,并且帮助学生养成用这三种方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5]。
当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陋室铭》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观察法来对教师所提供的名人曾经居住过的“陋室”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与刘禹锡所描写的“陋室”进行对比,从而使得自己对“陋室”有更加深刻的影响以及更为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联想与想象,根据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以及自己所观察的内容想象或者详细描写一下作者所描写的“陋室”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作者可能曾经在这个“陋室”里发生过的事情。最后,在学生了解“陋室不陋”以及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立场反转法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个“陋室”可以对每一个人都产生正面的影响吗?如果一个人不处于“陋室”之中,在面对外面各式各样的诱惑时,那个人还可以保持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吗?这种逆向思维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发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人性进行思考。而只有当学生掌握这三种方法之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才更可能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世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不断地调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与培养模式,并且始终坚持在一点一滴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获得高质量的思维能力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4):56-58.
[2]董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A版),2015(09):164.
[3]姜泽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04):60.
幼儿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和“外语”发展是不平衡的,幼儿母语发展水平远远超出外语发展水平。幼儿英语教学应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母语”作用,借力发展。要注意克服母语和外语思维定势,打破汉英思维界限,找到汉英思维的共同点或相似点,并以此为根基,发挥汉语和英语思维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建立汉英结合的双语思维模式,使英语和汉语相互提携,相互支撑。要树立“终身发展”和“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考虑到幼儿英语学习和成人英语学习的区别和联系,选择那些具有奠基作用、启发作用、贯穿作用、受益终身的内容,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内容。
二、幼儿高年级思维训练常用方法
(一)发散思维训练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训练
1.流畅性训练可具体分为:用词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联想一个英语单词的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联想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说出一个词的尽义词或反义词;观念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说出满足一定要求的观念,即提出尽可能多的针对教师所问问题的解答方案。
2.变通性训练可具体分为: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列举出一些表示物体单词的多种含义;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如训练幼儿能在意义距离相隔甚远,表面看似不存在联系的事物间建立新联系(如有“paper”联想到“book”:treewoodpaperbookEnglish book);问题解决变换性训练,如要求幼儿解决一系列问题,而其中每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运用一个不同的策略,从而增强思维灵活性的意识。
3.独特性训练可具体分为:命题独特性训练,即让幼儿在听取一段简单的英语故事之后,自己重新组织归纳情节,用英语对故事情节进行再次表述,并且尽可能地简练;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如给出一些短的英文故事或寓言,但缺少结尾,要求幼儿以自己的想象来?檎庑┕适禄蛟⒀圆谷?结尾。
知觉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常常以知觉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知觉思维训练的方法主要有: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展开合理想象,即兴回答问题;教给幼儿捕捉知觉的方法,如即时记下一些偶然出现新异念头等。而形象思维训练虽然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较初级形式,但是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却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要的训练方法是“接触自然”,即到自然中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通过接受自然对视,听,嗅,味,触等方面形象的陶冶提高对事物的敏感性,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创造力。
(二)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1.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幼儿言语发展为其思维向着更高水平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参见“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2.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思维是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感性经验是思维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帮助幼儿掌握丰富,生动的感性经验。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事物,图片等直观教具或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组织参观访问等活动,并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全面观察,深入分析,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幼儿思考问题的方法。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首先教会幼儿借助直观材料帮助思维;然后再借助直观材料思维的同时,给幼儿逻辑推理的方法。
(三)具有创造性幼儿的主要特征
创造性是自主性发展的最高形式。这里为大家提供的材料介绍了富有创造性幼儿的一些主要特征,目的是帮助参与者找到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努力方向。美国研究创造力的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对富有创造性幼儿特征进行了如下概括:这份研究认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幼儿时常认真听别人说话,观察事物,注意别人的行动,在说话和作文时常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掌握阅读、书写和描绘的技能,与同龄人相比更喜欢向权威挑战,总想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并非常乐意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别人,能够做到在嘈杂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工作,并且不太注意时间,从乍看起来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这类幼儿似乎随时随地都在探究学习,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善于寻找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习惯于从多方面探索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三、寻找各种思维方式的最佳结合点
幼儿的思维特点反映到学习风格上,有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的区别,有场独立和场依存、内倾和外倾、反思型和冲动型、聚合和发散、整体和系列等差异。幼儿英语教学要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不可偏执一端,要两极之间取其中,要从全景式视角内,超越各种分歧,寻找新的焦点和定位。要善于调动幼儿各种感官进行语言训练,面向具有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或者说思维偏向的幼儿,尽量选择有利于同时激发各种感官协同活动的内容,尽量适应不同的感官或思维类型,交替刺激,有效补偿,协同发展。
四、寻找学习和运用的结合部
幼儿英语教学设计要从“用”中悟“学”,以“用”定“学”。运用是最好的学习和巩固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学习效果最好。“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与之相关的旧知识的巩固过程。要将幼儿英语语言学习融入一日活动之中,通过活动达到应用目的,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要通过模拟的情境,再现人类交际活动,实现语言的目的,通过交流使幼儿既掌握语言的外在形式,包括语音和语法,同时掌握语言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地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
我们认为,对于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存在着最佳的训练方法。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两者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95名)的学生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取后20%(95名)的学生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的答卷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4人,低分组被试86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1~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0~087;同时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7~082。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出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独特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等。考虑到创造性思维的维度,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3.研究程序
(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95人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二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实验设计
采用2×3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为被试的创造力水平:分为低水平、高水平,为组间设计;另一因素为训练方法:分为控制组(不进行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组、强制联想训练组,也采用组间设计。
(3)训练教学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这种训练方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创造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甚至是疯狂,都严禁批判和嘲笑。强制联想法主要根据是,联想可以活跃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观念,出现创造的灵感。训练中采用焦点法,给学生一个指定的项目作为焦点,让学生再任选一项目与焦点相互联想。根据训练要求和主要理论,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尽量控制因教师的差异而带来的影响,科学安排实验和训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
(5)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创造力水平各组训练前后成绩增加值的方差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我们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
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上表。
方差分析显示,在创造力的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2081,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3.76,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2,164)=0.7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1.38,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在创造力水平方面,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1,164)=1127,P<0.01,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1,164)=5.94,P<0.05,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对各维度训练方法与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1592,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14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0.35,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简单效应分析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对在不同创造力水平上的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我们进一步做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上,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11.50,P<0.001,表明了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而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个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测试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四、讨论
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二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法训练组。
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我们所进行的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该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内容。
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地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因为,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着许多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Collins M A,Amabile T M.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In Sternberg Rj(Ed).Handbook of Creativit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97~312.
[2]Eisenberger R,Shanock L.Rewards,intrinsic motivation,and creativity: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Creativity Resarch Journal,2003,15:121~130.
[3]King N,Anderson N.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In West MA,Farr J L(eds.)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New York:Wiley,1990:81~100.
[4]Kurtzberg T R,Amabile TM.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al,2001,13:285~294.
[5]Clapham M M.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7,10(1):33~44.
[6]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0~113.
[7]沈德立,吕勇,马丽.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4):26~27.
[8]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3):277~283.
[9]段继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