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乡村文化策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文化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文化策划

第1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 管理相关问题

1 目前城乡规划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1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达不到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规划是计划的延续和空间落实,往往是项目布局到哪里,规划编到哪里,从而形成了一种以开发为导向的规划思路。这种规划思路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1.2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职能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各有关部门都在不断强化各自的职能,开展了各类直接涉及空间布局的规划,希望本部门在空间布局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同时,规划部门在经济改革中业已形成的综合技术优势,在各部门技术和制度强化中逐渐丧失,工作的技术基础支持乏力。面对当前这种部门间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状况,规划部门面临着加快规划体制与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政府层面的行政统筹能力,加强规划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技术层面的技术统筹能力的客观要求。如果能与时俱进地提升统筹能力,就可以借用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地强化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1.3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多” 与“少” 的矛盾上: 一是上级政府规划审批多,实施监管少,造成规划调整随意,刚性不足。二是规划管理工作禁止性规定多, 因势利导少, 再加上规划人员力量不足,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规划部门已经成为责任追究的重点。三是地方规划部门法定职责多,实际权力少,形成了进退失据、压力很大的局面。按现行管理体制,规划部门领导几乎什么事都有决策权,而实际上什么事情都决策不了,但责任都是规划部门的。四是规划研究多,项目研究少,建设项目规划管理中的技术支持乏力,到头来,规划的原则往往难以坚持。当前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已经到了重要关口,如果我们还沉醉于地方规划部门在政府中的一点有限的地位和在开发商面前的一点有限的权力,而不从整个规划工作体系来看待当前规划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我们就无法凝聚共识,让公众主动参与、政府各部门上下联动深化城乡规划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规划部门就可能坐以待毙,逐渐失去现有的一点优势,直至变成“发证员”、“画图匠”的角色。

2 对现行城乡规划管理的问题反思

2.1 对城乡规划管理设计层次的反思

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各层次的规划编制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调整和修正。区域规划:由于区域规划范围广难度大,规划编制单位往往很难将各地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透彻,尤其是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上区域规划没有实施的主体也没有管理体制的制约,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更谈不上协调以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所以常常给规划编制和规划的实施带来很大难度。总体规划:由于现阶段对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等缺乏强有力的确定依据,加上现行对各级领导的评判体系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合理性,所以常常发生城市总体规划一任领导一番调整的不合理局面,或只是领导的口头依据,没有真正指导城市的建设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于编制单位对市场经济的可变因素考虑不够,对当地建设发展需求研究不透彻,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城市各类性质用地开发强度等进行控制和引导。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可以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和规划实践。

2.2 对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层面思考

城乡规划与统筹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应该上升到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高度去思考,应适时调整政绩评价和行政管理体系:

(1)改革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一个城市的产生、生存与发展,一般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而一般地方官员的“政治生命”最多也只有几十年,在一个地方也只能待几年,他们在位时所做的城市“亮点工程”固然对提高城市形象有很大帮助,但城市的产生、生存与发展不能以“亮点工程”为基础。如果不调整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体系”,在其短暂的“政治生命”里为了“政治前途”,必然会出现“亮点工程”。忽视短时期内难以见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断调整修改规划或违反规划的局面。

(2)调整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目前,各中小城市的规划管理体制都有所不同,有的是政府组阁局,有的是政府直属局,有的只是政府组阁局的二级机构。同样都在执行国家的《城乡规划法》,但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管理的力度也就明显存在差异。如果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去思考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应当适时调整规划管理体制,以适应发展需要,并同时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以维护国家和地方的长远利益,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3 对改进现行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重视多视角的切入

加强规划“广度”中重视多视角的切人,可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多元的考虑因素,注重多学科与多价值观的合作与交叉,可增强规划的“广度”,使规划的思路更加宽厚,为规划更具有科学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城乡规划涉及到经济、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方面面,若就规划论规划,未免视线过于狭隘。

3.2 强调公众参与

强调公众参与的实践规划城乡规划涉及政府、公众、开发商等多方主体,各方主体在目标导向和主体利益上会有所不同,在主体的观念和思想上,会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多路径推进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保证规划成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主体的要求和意愿,通过公众参与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分歧的协调,减少实施中矛盾的激化。

3.3 重视多部门协调

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调动各部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城乡规划的综合性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加深对其他职能部门职权与城乡规划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突出各部门价值的导向,主动引导、明确职责,以期能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为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府基础,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

3.4 解决重点问题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劳动管理体制,调节劳资关系,增加城市就业机会;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探索“以土地换住房”和“以地租换保障”等多种途;解决农民进城的“门槛”问题;改革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祛除僵化的“设市标准”控制。

3.5 注重合理操作

首先,在规划编制体系的基础上,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出台县城镇规划编制办法,增加县域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修订镇规划编制标准,增加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其次,在实施途径上,应加强与土地部门在用地分类上的沟通;调整相应的规划审批内容和办法,增加整个行政区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加强对全行政区域规划用地的调控。国务院出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条例》可给各地方提供探索研究;国家大部委制的逐步推行,也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实现。

4 结束语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包括城乡规划制定、城乡规划决策、城乡规划实施监督等内容在内的城乡划管理水平,切实为城乡建设合理、有序、健康地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负娟.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235.

[2]城市规划通讯记者.建设部纪检组组长姚兵认为:全国城乡规划中存在五大问题[J].城市规划通讯,2006(9):7―9.

第2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14-01

国家免疫规划是儿童健康的基本屏障,我国自1978年开展免疫规划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极大地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免疫规划工作越来越为群众所认可,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以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也进一步明确了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日趋完善,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免疫规划中的人员及帐册管理问题;流动儿童管理问题;经费不到位、待遇得不到保障等。在新纪新的发展阶段,针对目前本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的现状,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逐一阐述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1 存在问题

1.1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及其管理的相关帐册:根据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规定,必需每年对乡村免疫规划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目前,乡村免疫规划医生总体学历不高,各地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够稳定,乡村帐册填写不规范,诸如住址、发证单位及接种者未签名等现象时有发生。少部份单位对大年龄组儿童的加强免疫不够重视,甚至未开展,查漏补种流于形式,导致接种率较低。

1.2流动人口的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之本地区地理情况特殊,流动人口流动性较大,管理困难,使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落实,已成为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一、部分儿童家长外出务工(主要是船舶运输较多),其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缺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因此不够重视。二、有时省与省之间的免疫程序也存在着差异,这也给流动儿童的接种带来不便。三、有时预防接种通知不及时。流动人口搬迁频繁,流动无规则、随意性大,又相对分散,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1.3经费问题:目前,预防接种产生的潜在的长期效应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重医轻防的观念一定程度上仍影响着免疫规划工作。随着免疫规划的不断深入,国家将甲肝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等15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随着一类疫苗品种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免疫规划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但其相应人员的待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从而直接影响接种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着接种率水平及接种质量。

1.4疫苗管理问题:根据卫生主管部门要求,所有生物制品必须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管理和使用。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法制法规,通过非法渠道进行销售。首先这些疫苗就存在来源不明的原因,再者这些单位或个人根本不具备疫苗贮存、运输条件,疫苗质量难以保证,客观上又降低了疫苗的免疫原性,也增加了异常反应和副反应的发生率。

2 对策

2.1扩大免疫规划宣传工作: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对免疫规划中的“五苗”、扩大免疫疫苗及新品种疫苗接种进行宣传教育,要针对不同人群,以及传染病高发季节,采取经常性和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利用免疫规划宣传日,深入开展对一般人群、重点人群的各项免疫规划宣传教育活动。

2.2稳定免疫规划队伍、提高其业务素质:切实稳定防保队伍。实行接种人员报批制度,由基层防保所申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经县疾控中心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我们亦要抓好乡村保健医生的管理,明确乡村保健医生的业务职责,充分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管理,严格实行准入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调离防保工作岗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工作质量。

2.3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管理好流动儿童是历史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也是免疫规划工作的职责。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流动人口发病的关键。为了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各部门之间通力配合。建立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加强流动儿童摸底、补种工作,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凭免疫规划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加强辖区内流动儿童的管理。

2.4规划预防接种 强化免疫管理:各单位相关人员要熟悉免疫规划的工作流程,掌握省、市计划免疫信息平台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免疫门诊接种信息的及时上传、完整录入等,对查漏补缺的儿童要进行充分摸底、登记造册,并利用疫苗短信通、预约通知单等方法进行通知。确保每个儿童得到有效的免疫。

3 讨论

3.1免疫规划工作是当前卫生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宣传,让群众更深地了解我们的计划免疫工作,同时更加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第3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 前期策划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定义

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生命周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或决策和实施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这将使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有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的,也使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并充分体现业主的建设目的。

2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重视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安排

在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阶段,项目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和工程经济专家没有介入,或介入太少,或介入太迟。在许多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存在如下现象:

(1)不按科学的程序办事,投资者、政府官员拍脑袋上项目,直接构思项目方案,直接下达指令作可行性研究,甚至直接作技术设计。

(2)在这个阶段不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一经产生一个构思,立即就要上马这个项目,不作详细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不作细致的目标和方案的论证,常常仅作一些概念性的定性的分析和研究。在我国的建设项目中这个阶段的花费很少,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也很短。

(3)在作项目目标设计时,许多人过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局部利益。为了使项目能够获得上层的批准,作非常乐观的计划,甚至罗列和提供假的数据。在我国在相当长时间以来,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项目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现代建设工程项目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阶段的工作。项目管理专家介入项目的时间也逐渐提前。在国际工程中,咨询工程师甚至承包商在项目目标设计,甚至在项目构思阶段就有进入项目。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决策失误,而且保证项目管理的连续性,进而能够保证项目的成功,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2.2循序渐进

一般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上层管理者的任务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期望,或将总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分解,而不必过多地考虑目标的细节以及如何去完成目标,更不能立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许多上层管理者喜欢在项目的早期,甚至在构思阶段就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甚至提出技术方案,这会带来如下问题:

(1)如果在构思时就急于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研究完成目标的手段(措施或方案),就会冲淡或损害对问题、对环境的充分研究、调查和对目标的充分优化,妨碍集思广益和正确的选择。

(2)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由高层战略管理者承担,由于行政组织和人们行为心理的影响,高层管理者如果提出实施方案常常很难被否决,尽管它可能是一个不好的方案,或还存在更好的方案。这使得后面的可行性研究常常流于形式。

(3)过早构思方案,缺少对情况和问题充分的调查,缺少目标系统设计的项目有可能是一个“早产儿”,会对这个项目的生命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

2.3应争取高层的支持

这里有两方面问题:

(1)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必须由高层人士,如投资者、政府官员、权力部门、企业管理者决策。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起着主导作用。实践证明,上层的支持不仅决定项目是否能够成立,而且是项目过程中能否得到实施所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的关键,所以国外有人将它作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由于项目是由上层驱动的,则常常政治因素在左右项目。上层管理者以及项目经理的政治目的、形象、政绩要求,甚至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生活水平、与项目的关系都会产生对项目不同的评价,进而影响项目的决策。这种状况会造成项目决策的问题。许多人为了使得项目上马,提出十分诱人的理想化的市场前景和财务数据,忽视工程中潜在的风险。这会导致项目决策的失误。

2.4协调好战略层和项目层的关系

上层管理者一般不懂项目管理,也不是技术经济或财务专家,但要作项目决策。这是项目的一个基本矛盾。他们决策的依据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有财务和工程经济、项目管理专家的支持。所以在项目前期就应在组织上、工作责任和工作流程上建立战略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前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5达到项目目标需要的条件标准

这些条件构成项目的要素。对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这些要素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资金、技术(专利、生产技术、工艺等)、原材料、生产设备、劳动力和管理人员、土地、厂房、工程建设力量等。获得这些要素是使项目顺利实施必要保证;要使项目有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在前期策划中应考虑,获得这些因素的渠道,如何获得这些因素,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组合。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整个国际范围内取得这些项目要素。在项目前期策划中应注重充分开发项目的产品市场,边界条件的优化,充分利用环境条件,选择有利地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当地的供应条件、基础设施,充分考虑与其他单位的合作机会和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忽视这些问题,常常仅注重对项目评价、设计和计划必要的问题和目标因素的研究。

2.6注意上层系统的问题、目标和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问题:某处交通拥挤,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严重;目标: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达到每天40000辆车的通行量,通行速度120公里/小时;项目:道路和桥梁的建设。

3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工作主要是产生项目的构思,确立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论证,为项目的批准提供依据。它是项目的决策过程。它不仅对项目的整个生命期,对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项目的整个上层系统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项目前期进行系统策划,就是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前为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基础、创造完善的条件,是项目建设在技术上趋于合理,在资金和经济方面周密安排,在组织管理方面灵活计划并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保证建设项目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能适应现代化的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会朋.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J]. 中国房地产业.2011(7)

【2】刘强.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前期策划[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5)

第4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研究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讯工具等。二是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如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等。从中国当前情况来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条件与西方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却有很大的差距。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系统角度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国内外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基于大型计算机的集中式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以网络计划技术(如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为主要理论支撑,软件功能主要是集中在进度编制和优化方面。软件的运行都是集中在大型计算机上,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大型的国防和土木建筑工程领域。这个阶段的项目管理软件的成本和使用费用很高,往往一套就要卖到10多万美元,这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和应用条件是有关系的。

2、基于个人计算机桌面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该阶段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以系统工程理论和一些项目管理基本方法(进度控制技术、资源平衡技术、成本分析技术等)为主要理论依据,其功能主要包括进度计划、费用计划与控制、进度图形化、工程量计算、竣工资料编写等方面,基本上是在单机上运行,而且只能满足单一工程项目参与方的使用要求,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到能源、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

3、基于PIP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出现了以项目控制论、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理论、协同管理理论、项目远程控制理论、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管理理论和思想为理论支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个阶段的软件主要是以Internet为通信工具,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大型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为数据处理和储存技术支撑,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网络虚拟环境,将项目多个参与方、项目多个阶段、项目多个管理要素都集成起来,大多数是以网站的形式展现出来。该阶段的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不仅能满足项目管理职的要求,而且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一个个性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可以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共享数据信息等功能,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及网络虚拟环境。

4、基于网格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

随着网格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格计算机技术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尝试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软件、信息、知识的全面共享,网格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构建以网格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成为了网格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将对工程项目管理产生巨大的变革。网格技术可以将项目参与方的信息全面集成,不仅提供项目相关信息,还可以从信息平台上获得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所以,构建网格技术的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其对策

1、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技术高消费、信息孤岛、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信息化效益低等问题,从而出现如“信息化投资黑洞”的说法。因此,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和成果,但是其推进的进程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都失败了,或者应用效果不佳。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和速度还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有很大的差距。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1)微观分析。总体上看,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按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几个阶段进行开发的,但大部分软件系统主要应用在施工阶段,包括造价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进度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文档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资源管理软件等。这样的状况造成了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和项目各管理流程信息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项目参与方内部和各项目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参与方与项目投资方之间,都无法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基本上停留在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项目软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以下两点。一是项目软件的需求描述不够细致,不断地对需求进行修改是必然的。这种危险的思想观念往往会导致许多软件项目的失败。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必须全面地尽可能细致地讨论项目的应用背景、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操作界面要求、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要求,以及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各种评价标准。并且,在需求分析结束以后,双方还要建立可以直接联系的渠道,以尽早地对需求变动问题进行沟通。二是软件项目的需求可以持续不断的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可以很容易地被实现。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由于种种原因,需求方很难在需求分析阶段全面而准确地描述所有问题。随着开发进度的推进,往往会有一些需求的改变。而现代软件工程理论也利用软件的灵活性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这种情况。

(2)宏观分析。在国家、地区和行业层面上缺乏监测和预警的信息系统。目前我国的投资体制正在改革阶段,应当建立国家投资信息系统,通过投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防止行业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使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规避因遭遇投资失控引发了波动和风险。特别是房地产项目、电源项目、能源项目等,政府非常需要一个投资监控评价与决策预警信息系统来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从宏观上引导和把握投资动向,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2、原因分析及对策

对工程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问题;软件开发模式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情况结合问题;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落后问题;人员推行力度问题;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落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中。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缓慢及其投资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适合中国特色的先进项目管理思想和理念。当前现代项目管理思想和理念如项目总控理论、项目治理理论、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理论、项目协同理论、项目远程协作理论、项目核心价值理论等,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这些理论都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下,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而发展起来的。

目前中国的法律还不完善,投资管理体制还处于改革时期,不可避免地造成这些理论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有点水土不服。再加上相关研究人员对项目管理理论和思路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以这些理论为基础,而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理论基础上就存在缺陷,所以推广应用起来就很难和工程实践情况相结合。因此,对中国特色环境下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思想的研究非常必要也很迫切。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缺乏足够调研和综合性的人才。现在大多数项目管理系统由软件公司承担,而这些软件公司没有很强的工程管理背景,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管理要素、管理过程不熟悉,只是经过几次会议或者调研就开始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了,特别是有些客户对自己的需求也不是很清楚的时候,导致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没有整体性、全局考虑不周,软件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功能极其强大,操作复杂,用户因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才可以很好地操作而不想使用的状况。因此,当务之急需培养既懂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又懂软件开发的综合性人才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的落后。当前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是自行开发和直接购买两种应用模式。这两种模式需要很长的研发时间,同时不同的单位开发出来的系统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数据标准,而且成本很高,容易导致在不同项目中应用时不能与多方共享数据,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形成信息孤岛。而国外目前比较流行也比较成熟的模式租用服务,即PM-ASP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PM-ASP服务供应商提供完全开发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通常按租用时间、项目数、用户数、数据占用空间大小收费。需要项目管理信息服务的客户直接租用该项服务就可以解决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4)缺乏基于IT治理思想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IT治理用于描述组织是否采用有效的机制使IT的应用能够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平衡信息技术与过程的风险、确保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很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处于“上无司令部,下无责任人,也就是责权不明,信息化绩效评价缺失,信息化管理与控制体系缺失”这样一个状态,缺乏统一全局的IT战略规划。由于没有统筹规划,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一些地方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形成了很多在权力保护下的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只有明确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责任体系,完善IT应用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规避信息技术应用风险,这样的IT治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才是未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必须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实践问题。

第5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乡村规划;制度化;规划实践

我国土地辽阔,乡村众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乡村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应当如何对待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应当通过何种措施将即将消失的乡村能够得以保留,使乡村的地域空间特征和文化得到传承,这是历史予以乡村规划的一个使命。

一、我国乡村规划的焦点

目前,乡村规划不在是简单“土地资源权益、以及区域内建筑的拆建问题”,在乡村规划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人民的意见,要坚持“民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将城市的发展成果应用到乡村规划中,从而使乡村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同时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关注邻里宗亲所承载的文化,以及传承路径等问题。

现代乡村规划中包含了大量的环境生态、物质空间等问题,这在一定长度上将会导致传统的乡村规划模式与时代的发展造成了脱轨,传统的乡村规划技术和规划模式因为其目标和内涵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而难以得到落实。因此,在乡村规划方案中、价值取向、规划方法等内容应当将谁作为主体,将谁作为规划实施的重点就成为了现在乡村规划实践中的焦点问题。

二、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乡村规划中的空间问题

乡村规划过程中的空间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过程中因为考虑不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考察不足,经常将城市的空间状态直接“搬运”到乡村中,从而导致乡村原有的空间环境特点遭受破坏,使乡村丧失原有的文化和活力。乡村中的各种建筑都是居民长期生活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的历史产物,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如果对其进行移植,将会形成“千村一面”的“奇观”,导致乡村失去其原有的外貌,降低了乡村的多元化特征。

(二)乡村规划中公共服务建设达不到标准

我国乡村规划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公共服务数量达不到标准,特别是在医疗、教育、购物等各个方面的便捷性,无法令人民满意。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受财力的影响,导致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乡村规划中,应当适当使居民的居住变得集中起来,从而使居民能够共享公共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在财政上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的缩小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

(三)依赖规划实践路径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无论是相关的管理人员还是村民对规划都抱有较大怨言,多数村民为在规划过程中很多实际问题得到不到应有的解决;而相应的规划人员也经常抱怨村民在规划过程中不配合,从而导致乡村规划的经常受到制约。

从实际情况来看,乡村空间实践具有自身独特的机制,如果在乡村规划过程中不从内在逻辑出发,很难使规划得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解决乡村规划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健全规划实践理论

乡村的空间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人在空间中的各种行为的作用的结果,对于空间问题的解决就是对人的问题的解决。乡村的空间是人长期的行为造成的改变行程的,人在价值体系中对社会有着支配作用,价值体制是人来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思想所发生的变化,因此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建立在乡村理论认知基础上,需要对乡村自身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考察,从特征入手,要了解村民价值观和乡村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乡村秩序的合理梳理,解决乡村规划中的空间问题。

(二)公共服务的建设

乡村规划实践中要做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代人们愿意选择城市居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中具有良好的医疗、教育、购物环境。乡村规划实践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农村人口密度小,公务设施建立成本高,效益低,但之所以要对农村进行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使农村具备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措施,如果规划后的农村,在教育、医疗等多方面仍然落后,那么则是一次失败的规划。因此,在农村规划过程中,需要选取适当的空间点,依据安排完成相应的空间开发,尽量避免公共服务设施发生累积和叠加,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

(三)从机制上确保乡村规划的合理性

乡村规划被赋予了许多希望,从规划编制上来说,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主要包括:空间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与之相关的土地、资金等问题也都有待解决,看似简单的目标,在完成起来则需要通过多条路径完成,单纯的依靠村民的配合和政府的扶持很难实现最终的规划目标,而且可能会导致每一个目标都无法得到实现。

乡村规划过程中,村民的住、行与规划有着很高程度的关联,因此乡村规划中要做好空间安排。乡村规划的最终成果,对居民在住址上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使用动态图纸,从而将乡村空间规划转变成一种合理的协商机制,使村民可以对住宅地址进行自由选择,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村民空间形态与社会之间融合,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土地空间的集约应用。

乡村规划中,对于新建筑的建设应当尽量在原住址上进行,在建设前需要对建筑使用的最小面积和最大面积进行规定。乡村规划中,需要对新住宅质量、层数以及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建造技术进行合规定,禁止强制要求工期,从而对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尽量通过村民的自主建设和自行选择,将人口增长和土地应用联系在一起,帮助村民判断社会、空间的价值体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外部因素对乡村文化空间形态造成的影响。

四、结束语:

乡村规划会对农民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对乡村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国家倡导新型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一种新型城乡关系,乡村的发展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乡村规划需要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尽量减少在乡村规划中出现的错误,从而留住“最美丽的乡村”,避免我国“美丽的乡村”消失在历史中。

参考文献

[1] 李迎成.后乡土中国:审视城市时代农村发展的困境与转型 [J].城市规划学刊,2014(4):46-51.

[2]周岚,于春,何培根.小村庄大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江苏实践 [J].城市规划,2013(11):20-27.

第6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问题;保障对策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现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以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指导作用。

1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其成本是否低廉[1]。目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组织人员只负责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发放工作。这样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忽略了成本管理责任。

1.2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

工程作为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但没有明确具体职责和程序。目标成本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1.3缺乏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管理的保障。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从而导致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奖罚不明,这样不仅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给成本管理工作带来损失。

2施工各阶段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2.1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价格提供依据[2]。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动和遣散费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然后根据规定计算工程应交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购标书、差旅费、公务费用等)、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服务费等费用构成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既保本价)。

在投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如在执行单价合同时,实用“不平衡报价”的技巧,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单价,以便在验工计价时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达到尽早收回建设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做到“早收多收”,大大减少可预见的风险损失。

2.2施工准备阶段

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实施责任预算。

2.2.1目标成本的确定。工程中标后,公司应根据中标额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将计取的间接费用、计划利润等项目从中标额中减掉;按国家现行规定工程税金一般在工程所在地交纳;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由项目经理部提出该项费用计划,经公司审批后作为预算成本的组成部分。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是项目经理部成本的最高限额,不得突破。其计算公式为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中标额-间接费用-计划利润-现场经费+经审批的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预算。

2.2.2实施责任预算的制度。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制定的目标责任预算成本再制定出实施责任预算。一是根据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材料(构件)、工程机械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同时,经过反复比较制定出物料、机械单价控制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2.3施工过程中

2.3.1按“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即:①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一是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二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是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四是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五是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一是买价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二是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三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以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②人工费与机械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一是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起包给班组,进行包干控制;二是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动,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以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2.3.2 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业务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2.3.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2个主要方面,即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质量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总成本;二是分析现有的质量标准,减少检验程序和提高工作效率,使质量总成本降至较低水平;三是特别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不仅能降低质量成本,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3.4 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在合理工期下,施工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施工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3]。项目的财务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施工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异常的现象,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以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2.4工程结算阶段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直到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之前,工程财务人员要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预算成本对比,查清是否存在中标合同外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如因业主原因导致的费用增加、设计变更等。一般来说,工程最终结算额=合同价格+合同外现场签证费用。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地核对,互相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3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保障对策

明确了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要真正把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保障[4]。

3.1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

企业对本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分为2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施工队和班组的管理。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地下达任务。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管理充分的权利,上级仅对其进行监督,而不干涉其正常管理工作,以保证各级成本管理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管理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此外,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具体人。

3.2适时考核,奖罚到位

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2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形象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期间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在考核的基础上应及时兑现。首先,要强调奖罚兑现的及时性,决不能延期兑现;其次,要突出政策的刚性原则,该奖多少或罚多少,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合同规定。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工程项目经理部,因为工程项目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效益的源头。不管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规模、管理层次如何,完善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处理好对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关系,这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4参考文献

[1] 甘永力.小议园林绿化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161-163.

[2] 黄惠鹏.浅议园林绿化施工计划的编制要点[J].中国园艺文摘,2010(1):73-74.

第7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 管理工作 遗留问题 解决对策

前言

自从我国制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状况得以好转,许多小型城市开始逐步转化成为交通便利、环境美丽的中高等城市,主要原因就是获得了合理性城市规划的支持。而在这部分规划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便是内部管理,不过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遗留的问题始终未能完全根除,所以说全面挖掘这部分问题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显得十分紧要。

一、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遗留的一系列弊端问题

(一)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职能压力日渐倍增

许多地方政府都希望持续强化自身职能,因此都充分介入到城乡空间布局设计规划等事务之中,希望从中获取更多的发言权。如此一来,有关既有的城乡规划机构的相关职业和权力便出现强烈的冲突状况,尤其是在面对各个机构技术和制度强化现状时,涉及过往的技术和体制优势开始逐步丧失。在此类环境下,作为城乡规划机构,务必要竭尽全力进行自身各类管理体制革新改造,进一步凸显自身在城乡规划工程中的优势地位。

(二)组织城乡规划管理活动期间未能同步展开严格的监督控制

透过实际调查发现,现如今我国城乡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始终遗留事前和事中监督欠缺类隐患。因为管理人员监督力度不足,使得相关职能机构盲目做出违反预设规划标准的决策,包括随意修改规划和进行违法审批等诸多消极状况,频繁引发。如一些城乡中许多劳民伤财的政绩或是形象等工程项目,都是在规划管理机构盲目服从上级领导的状况下产生的,同步状况下引造成的损失也都往往难以弥补。

(三)规划监管机制遗留漏洞和指导思想存在误差

现阶段我国许多区域都未能构建起完善化的行政层级监理机制,尤其是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有关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着实不够深入。再就是既有的规划公众参与和管理行政纠错制度等,都尚且不够完善,不足以将群众举报体制功用发挥到极致状态之上。另外,某些地方领导在开展城乡建设规划活动期间,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大规模马路、广场等工程建设上,使得许多人造景观和假古董至此全面泛滥起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成本浪费问题暂且不说,还令地下基础设施欠账很多,许多群众都因此愤懑难平。

二、日后针对上述城乡规划管理问题加以合理化解决的对策

(一)做好相关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

须知城乡规划工作原本就保留较强的综合与系统性,涉足的职能机构范围十分广阔,所以在制定相关计划过程中,有必要预先协调各类机构之间的利益,保证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毕竟唯独将综合利益考虑进去,才能确保各类机构进行积极响应,令日后规划实际执行期间可以获取交往理想化的行政支持,最终将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安排效用和综合调控实力得以同步大幅度提升。

如在公示执行环节中,主动强化公众参与力度的基础上,细致化收集、分析、采纳群众和相关机构的意见。首先,利用规划网站、公示牌等媒介,将最新城乡规划项目信息予以合理范围地推广宣传。其次,透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召开等途径,以及咨询、论证和评审等模式,针对社会大众全面关注的居住区域、公共设施和重要工程规划方案,进行科学性评价认证,之后交由监督员、规划协会等载体组织适当的公示活动。与此同时,更要不断强化对机关内部行政管理的监督力度,必要时透过教育和监督体制构建层面入手,进一步改善城乡规划的整体形象地位。

(二)利用合理性操作方式解决城乡规划管理中的一系列重点问题

为了进一步消除以往过于僵硬的设市标准约束效应,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还必须依次处理好社会管理体制、劳动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工作。如尽快创设城乡相互协调的户籍管理体制、开放以土地换住房或是以地租换保障等多重适应途径,进一步处理好农民进城的门槛限制问题并且革新调试传统的劳资关系,最终顺利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想要顺利达成上述目标,就必须注意城乡规划管理中一切操作的合理性控制结果。第一,在既有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基础上,制定全新且可靠的规划编制方案,令县域城乡土地资源得到全方位的开发应用。第二,在实施路径方面,要注意逐步强化和土地机构在用地分类上的交流力度,保证实时性调试对应的规划审批内容和模式,同时不断增加对行政区域整体建设用地的控制。

(三)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需求和公众的具体意愿

现阶段我国各类城乡规划建设项目,都身处于极速发展、大规模建设的关键阶段之中,在此期间,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主体,要注意将城乡规划的能效建设和城市可持续改革发展要求等,进行细致化地融合处理,进一步确保将一切最新且可靠的城乡规划方案落在实处。尤其作为城乡规划的行政主管机构,要积极与土地、经济等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竭尽全力进行县、区,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项目签约与建设活动支持,最终使得规划选址、规划方案完善、工程目审批等工作内容得以有序地布置交接。由此看来,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针对城市可持续改革发展提供一系列科学人性化的指导服务,进一步迎合各类城市居民和投资主体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合格的城乡规划管理人员,要确保尽量透过实际状况和人民基础性利益出发前提下,在多元化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持续提升城乡规划管理的能效;再就是凭借城市可持续改革发展作为基础,进行既有的施工流程规范和监管力度强化,如利用法律法规途径严格惩处一切违法操作人员,进一步引领城乡规划和建设工作朝向更为健康、高速、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城乡规划管理人员还要持续反省过往错误并且实时性总结成功经验,至此确保为贯彻落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多合理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彭大清.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J].中外建筑,2010,16(02):114-119.

第8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一)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根据调查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县已获自治区批复的建设项目共18个,批准用地面积28.4142公顷,其中,批准征收集体土地12.4846公顷,完成征地11.8144公顷,批而未征0.6702公顷。已供地总面积16.2847公顷,其中,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 14.1051公顷,单独选址项目用地2.1796公顷,批而未供12.1295公顷。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情况。2013年以来,自治区批准我县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个,实施规模为:拆旧区总规模16.49公顷,复垦为农用地16.49公顷(其中,复垦为耕地11.74公顷);建新区总规模16.4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6.49公顷。2014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我县拆旧区土地复垦进度及建新区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项目拆旧区实际实施规模为16.49公顷,复垦为农用地13.11公顷,新增耕地10.02公顷(均为旱地);确认项目建新区总规模13.11公顷,我县已先行使用周转指标7.1268公顷,剩余挂钩指标5.9832公顷。

(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差别化管理情况。近三年来,__县没有另安排工业用地和城乡化用地指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方面,严格按规划用地,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能通过建设用地预审,对符合调整、修改规划的项目,严格依照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规划调整和修改,没有出现违反规划用地的行为。

(四)建设用地区位调整。近三年来。我县实施的各类建设项目,均按项目规划、设计用地,未出现项目用地区位调整情况。

(五)批后征地情况。各项目批准用地后,严格实施征地批后“两公告一登记”,采取在被征地单位内部张贴公告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公开征地相关信息,做到征地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一)批而未征。造成项目用地批而未征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征地过程中,部分被征地群众认为征地标准补偿低,不同意征地;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具体项目规划、设计不够科学,投资成本高,而变更规划、设计程序复杂、时间长,导致不能按期开展征地工作。

(二)批而未供。造成批而未供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项目征地涉及房屋等搬迁安置,被征地群众提出要求过高。比如,有的要求高额补偿,有的要求在黄金地段安置建房,有的要求安排多宗宅基地,如果不能满足其要求,被拆迁户拒不搬迁,导致没法按期供地;二是一些项目建设涉及城市规划调整或规划未确定,也是没法按期供地的重要原因。

(三)未批先用。由于项目建设用地前期审批涉及国土、住建、环保等多个部门,从前期审批到用地报批所花时间较长,程序繁杂,一些项目为了赶进度,先开工后报批,造成未批先用违法行为。

(四)监管不到位。项目供地后,有关部门对一些项目用地供后监管不到位,项目业主失去监督,不按批准的用地红线图使用土地,导致少批多用现象时有发生。

(五)验收不严格。在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有关部门只注重验收工程数量、质量和造价等方面指标,忽视了工程用地指标验收。

(一)加快征地改革。土地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土地增值日益凸显,人们对土地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而当前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被征地群众普遍难于接受,导致不支持配合征地情况时有发生。建议上级有关立法部门加强调研,加快推进征地改革工作,合理制定征地补偿标准;地方人民政府也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时调整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以保障好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征地改革顺利进行。

(二)加强政策宣传。在开展征地拆迁过程中,要加强对被征地群众宣传教育,讲清国家征地法律和政策法规以及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还应通过党报党刊、广播宣传、网络信息、电子查询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民众思想认识,努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

(三)加强联合审批。项目建设用地,虽然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程序,但报批时要求材料齐全,办理立项-选址-环评-勘测-预审-报批等手续,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投资者意见大。建议上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加强联合审批,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第9篇:乡村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免费开放;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09-02

自2011年全国所有的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已经实施三年。实行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文化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个有力措施,也是保障老百姓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手段。它的实施,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近三年的免费开放工作中,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免费开放工作的要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馆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新途径,以人才兴馆、活动强馆、服务立馆为工作目标,采取借脑、借心、借力的工作方法,通过三年来的工作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笔者认为在文化馆免费开放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1文化馆在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问题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要接待各层次的群体,如何保证馆内的安全,如参观及参加培训人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等,以及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做好消防工作,这些都对文化馆的安全防护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12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原本群众心中高雅的场所形象可能逐渐转为提供基本文化需求场所,给更多的人提供免费参观、学习的机会,因此群众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但是由于一些参观及参加培训的人员不注重保护馆内公共措施,不能做到遵守文化馆内的学习秩序,有些学习、活动者在馆内时有丢弃垃圾,甚至损坏馆内活动设施的情况发生,尤其是陪同的家长大声喧哗、到处走动等,这都加大了工作人员的监督难度,对文化馆的服务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百姓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进行多方位的教育,使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开展。

13缺少社会公益服务人员

由于编制及人员缺乏,专业化配备不够平衡,缺乏与免费开放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这就为开放工作和艺术培训工作带来一些影响。另外,免费开放工作需要大量懂管理、懂技术人员现场服务,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文化志愿者参与这项工作。

2文化馆免费开放管理相应的对策

21创新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

实行文化馆免费开放,对文化馆自身来说,是在新时期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的一次全新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所以创新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尤为重要。

(1)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部门,应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为目标。文化服务可以体现出多种多样性,同时这也是提升文化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标志,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这也是文化馆服务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化馆必须紧跟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形势,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的普及水平,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除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文化馆的工作还必须以群众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并根据当地风俗习惯的不同、审美要求的不同等,提供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让文化馆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方便群众。比如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馆每年暑假针对在外就读的大学生休假之际举办的新疆舞培训班很受欢迎,仅一暑假就有3期,学习的学员达500余人,这已成为免费开放的一项品牌活动,反映很好。

(3)文化馆应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服务,探索与基层群众需要相符的新内容,只有多举办群众愿意参加的文化活动,让文化馆的服务真正符合群众需要,被群众广泛接受并欢迎,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例如2014年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展示年活动,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馆开展了一系列免费开放活动展示如业余合唱团的合唱,少儿合唱团、管弦乐队、舞蹈队的展示,以州文化馆为主阵地、七县市共同参与的大型免费开放成果展示和少儿书画展览等,更进一步满足了不同阶层的群众文化需求,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惠民政策。

(4)要积极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免费开放后,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数增多,仅仅依靠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招募文化志愿者等方式,充实免费开放管理和辅导队伍,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弥补文化馆管理以及辅导人员的不足。

22完善组织管理职能

(1)若文化馆仅靠几名干部自身的文化产品,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因此文化馆必须加强多种组织、指导职能,组织创造多种精神文化作品,再将精神文化大餐献给当地社会的广大群众,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不仅仅向馆内职工要作品,更应打开大门,多走访基层,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将社会中原本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统一组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文化作用,文化馆则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承担起策划者、组织者、工作者、辅导者、服务者的作用,扩大群众的文化空间,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公益文化作用。

(2)抓住契机推进管理机制建设。以免费开放为契机,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强化文化馆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根据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推进,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使前来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了解免费开放的项目、应该遵守的章程等,同时,在免费开放中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已达到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23全面提高群众精神素质

(1)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文化馆必须充分加强人才战略,及时开设培训班,积极挖掘艺术人才潜力,如美术、舞蹈、书法、表演、乐器或者各种文艺作品的创作等,通过开展基础性培训班,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整体性提高广大群众文化修养,促进本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的有序进行。

(2)要不断提升文化馆专业干部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强化用人机制,严把用人关。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坚持择优录用,按需引进的原则,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适时组织文化馆干部到省级相关部门进行业务进修和培训。

总之,和谐社会对群众文化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必须将群众文化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与目标的层面,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基本特征。文化馆的全面免费开放,降低了文化“门槛”,使更多的普通民众感受到了参与和共建公共文化的快乐。对文化馆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份责任。文化馆必须始终坚持把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免费开放为契机,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和管理机制建设,不断转变和完善服务职能,开拓思路,做好免费开放这篇大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