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的理财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罗伯特?T? 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提出了“财商(Financial Quotient,简称FQ)”概念。他认为,“财商”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属于我们整体智慧的一部分。至于财商教育,有研究者认为,是为转变人们的理财观念、普及理财与投资知识、提高人们理财智慧和能力的教育。“财商”概念的提出,促进了理财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理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在一些文章中,“财商教育”与“理财教育”通用,不太区分这二者的关系,但笔者认为,“理财教育”的表述更准确一些。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理财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小学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理财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理财能力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国内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现状,提出加强改进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对策。
一、中小学理财教育现状
在国外,中小学理财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日趋成熟。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的人们习惯于自给自足,量入为出,缺乏获得财富、保持财富与运用财富的意识。同时,受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传统政治及道德观念的影响,理财教育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理念还不为大多数人所意识。许多人谈起国际品牌、时尚潮流、大腕明星津津乐道,而说起理财则一脸的茫然。总之,理财教育的总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理财教育尚未形成科学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理财知识,渗透理财教育。但是,目前中小学的理财教育仍以零散的学科渗透为主,理财知识与技能训练散见于数学、政治等学科之中。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4~6年级课程内容中,要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一个“旅游计划”的例子,题目要求是:某人计划用5天的时间外出旅游,所需费用大概是多少?具体旅游地点与时间请教师提出。在7~9年级的课程内容中,有一个例子是这样设计的:小丽去文具店买铅笔和橡皮。铅笔每支0.5元,橡皮每块0.4元,小丽带了2元钱,能买几支铅笔、几块橡皮?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目前学校开展的理财教育,还不能够给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财教育。相关调查研究也发现,仅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财知识从课堂上学来,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是受父母及电视媒体的影响。[1]
(二)家庭理财教育尚存缺失
获得财富(赚钱)、保持财富(管钱)、运用财富(花钱)是科学理财的构成要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仅重视孩子的智商与考试分数,而没有认识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情,赚钱、管钱与花钱自然也是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的事情。比如,交水电费、交房租、还房贷、买日用品等日常开支不跟孩子们交流,储蓄、买理财产品等也不让孩子们参与,甚至连孩子对压岁钱与零花钱的管理与使用权也不给。其结果是许多青少年没有收支平衡的意识,不懂得量入为出。很多孩子由于缺失理财技能的锻炼,在父母的监管之下还能管好零用钱与生活费,一旦离开父母的帮助与监管,则不能合理规划日常开支。许多孩子大手花钱,攀比消费,上大学与工作之后便成为月光一族乃至负债族。
此外,有的家长平日不给孩子零花钱,不让孩子参与家庭购物与理财,认为孩子长大了才有必要参与这些事情。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花钱不管不问,有求必应,只要孩子要钱就给,从不引导孩子节约用钱与合理消费。在生活中,虽然也有些家长意识到了理财教育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有研究者对广州某小学3~6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正确的理财知识的家长占38%;在理财教育方式上,63%的家长采用随要随给甚至不给的方式。[2]这种或专制或放任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三)大众对理财教育认识片面
罗伯特?T?清崎早期提出的“财商”概念在内涵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其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使用金钱及使用规律的能力。而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已经扩展到对所有财富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能力。这其别注重让人们学会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定详尽的理财计划以及应用理财计划、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与教师对理财教育的认识尚存偏见。2011年8月4日,《中国平安国人财商指数报告(2011)》,这份报告通过解析四大元素,既财富知识、财富态度、财富行为、财富性格,对国人获取和管理财富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财富获取运用的态度以及能力进行分析显示,国人财商表现出高态度、缺知识和低行动特点。[3]这表明,缺乏理财知识与理财教育行动是我国大众的共同弱点。如果从理财知识、理财技能及理财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看,大众既对理财知识与技能认识片面,又过分注重节约等品质的培养,而忽视创造财富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人们通常会将货币计算能力、购物能力乃至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等品德教育作为青少年理财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忽视对财富多种形式的认识、理财计划的制订与调整、理财计划的实施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内容。
二、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对策
正如上文所述,由于许多教师和家长本身就缺乏理财意识以及科学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理财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开展理财教育,面临课程与教材缺乏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地区与学校先行一步,可以带头开设理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财教育教材,全面系统地建构学校理财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体系。
(一)分层确立理财教育的目标
任何教育都需要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理财教育的开展也不例外。理财教育目标首先应体现全面性与阶段性。例如,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理财教育目标,即:3岁能辨认硬币、纸币;4岁能准确说明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不可能把商品买全,必须做出选择;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数数目不大的钱;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并把钱存在账户里;9岁能制订一周的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可供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岁能制定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4]
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理财教育的目标并不明确。尽管数学课程较多地涉及了货币的认识及购物方面的理财知识,加强了对青少年短期开支预算方面的教育,但仍然缺乏进一步的投资理财教育。因此,借鉴美国理财教育的做法,我们首先要确立理财教育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在总体目标方面,既要考虑理财知识与技能的方方面面,又要注重财富、消费、诚信等价值观的培养。在阶段目标方面,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其次,要分析哪些目标适合在哪些课程中落实。
(二)全面建构理财教育的内容
关于如何建构理财教育的内容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例如,在苏格兰理财教育研究中心的系列研究中,理财能力包括具有理财理解力、理财胜任力、理财责任感和理财事业心四方面的内涵。其中,理财理解力涉及社会中金钱的本质和角色、收入的来源、税收、支出、储蓄和投资、信用和债务、理财服务和咨询服务、消费者权利、责任和保护等方面的了解与掌握;在理财胜任力方面,涉及保存消费记录和凭证、分析财务信息、衡量钱的价值、设计和进行预算、制定多样的财务决策等能力;理财责任感包括增强为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分析他人财务决策对于社会和环境(本土和全球范围)的潜在影响、分析自己的财物决策对他人和环境(本土和全球范围)的潜在影响;理财事业心方面,则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评估潜在的风险和回报、以创新和自信的姿态来利用财物和其他资源、在一系列的情境中富有创造性地使用已有知识和技能等。[5]
可见,理财教育涉及经济、金融、财务会计、税收等各个领域,内容非常广泛。如何选择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技能与理论,并通过适当的教材形式与教学形式呈现给中小学生并非易事,需要相关专业人士与教师通力合作,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财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如果能设计专门的理财课程更好。但在短时期内,更需要中小学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能够意识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多角度挖掘与拓展各门课程中与理财相关的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此外,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财富、诚信、责任等理财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三)深入探索理财教育的多种形式
开展理财教育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通过各学科渗透,以及在跨学科教育活动中进行理财教育是比较有效的做法。在中小学数学课上,许多教师已经开展了货币认识与购物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适当拓展。例如,可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商店或者摊位老板,进行财务预算,模拟进货、卖货,并通过记账形式树立收支概念。还可以联系家庭生活实际,向父母了解家庭收支状况。
另外,各年级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相关学科内容,开展理财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小学低年级可以开展一顿野餐预算的实践活动,中高年级开展一周或者一个短期节假日的开销预算与实践活动;中学高年级可以开展寒暑假开销预算实践活动。再如,小学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储蓄等方式理解利息等概念,树立用已有钱币赚取更多钱币的意识;中学阶段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转账支付、支票、信用卡等更多的货币表现形式,还可以通过假期打工以及在家长协助下参与基金、股票等理财活动锻炼理财能力。总之,在多种形式的理财教育中,加强各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财知识与理财技能转化为理财能力至关重要。
(四)科学引导家庭理财教育
学校财商课程基于生活,是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着眼于实践意识养成的生态课堂。包括亲子财商课程和财商体验课程两部分,这两个课程主要从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入手教会孩子挣取和用好零花钱,合理、有计划地消费。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金钱,增强学生的财商意识,提高学生的财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自我管理、规划未来和人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塑造完美的品格。
我们把财商课程内容和具有浓郁学校特色的财商体验活动融合在一起,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把人生观、价值观、财商观的培养建立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中,使财商教育成为学生的社会化体验过程,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激发,精神世界得以张扬。因此,我们的财商课程衍生出了以下三种模式――“财商小课堂”“财商中课堂”和“财商大课堂”。我们希望这三种模式能够生发出无尽的情趣与魅力,丰富“解放教育”的内涵。
“小课堂”点燃智慧
学校财商小课堂以课堂为阵地,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通过“我爱财商” 读书活动、财商主题队会、演讲赛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财商的含义;学校还定期开办 “财商大讲堂”,录制成短片并且在雏鹰电视台播放;学校还从工商银行、税务局等单位聘请专家来校做讲座,让学生了解到更为专业的财商知识。例如,学校邀请了重庆市大坪地税局薛战伟老师给全校师生上课,薛老师就我国税法的相关知识向老师、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并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准备了税法知识的flas,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税法知识的普及,很多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
这样生动的财商课很好地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对财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课堂”回归生活
财商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的财商中课堂以学生生活体验为核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压岁钱我管理”“家庭一日生活开销知多少”“我是小当家”“我是小小理财师”等体验活动。通过一个个特定事件的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习惯,做好理财计划并且能够进行理智的消费。
我们组织全校学生一起参与“一日购物体验活动”。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外出购物,并简单记录所购商品的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用同样的价格所购商品的质量、数量,了解原价、现价、折扣、让利等概念。学生做好购物过程的记录并和家长一起写购物的感受。活动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购物时的见闻、感受,归纳购物的心得,总结经验教训。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惜钱的意识和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勤俭节约、合理收支的理财习惯。活动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也让财商教育真正走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美好的未来生活奠基。
“大课堂”活力飞扬
学校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走进财商大课堂,让学生融入社会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财商意识。
我们的财商大课堂是以社会实践为核心开展财商实践活动的,包括体验生活实践类和金钱运用理财类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做精明小买家”“简朴春游”“合理理财快乐军训”“红领巾工作坊”“我陪爸妈上班”等财商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国青少年学生财商教育读书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组织学生到财商实践基地――渝中区工商银行、生活超市等地进行社会实践。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了学生的财商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财的知识与技能,领悟理财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诚信、自律、节约等品质。
学校组织开展了“‘相约2013・精明小当家’迎新交易会”这一财商实践活动。活动准备阶段,各班征集物品、给物品定价、策划商店名称,商店名称必须新颖别致,如天狗淘宝商会、爱心连锁店、彩虹百货店、杂七杂八杂货铺等。各商店还进行广告宣传工作,培养了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同时还开展“税法知识abc”专题讲座、市场营销宣传辅导培训、班级交易财务报表填报培训、拍卖流程培训等等。另外由师生共同组建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工商所、税务所、消费者协会、综治办等机构,确保了本次财商体验活动的管理到位、诚信交易和公平竞争。活动中,各中队的商铺广告宣传代言人轮番上阵,使出浑身解数,宣传店铺、介绍商品,迎来了全场师生的一声声喝彩、一阵阵掌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笑声交汇在一起,好不热闹!
活动结束后,各班认真统计销售情况,并填写财务报表、上交税款,有的班级还将活动盈利捐出来。学校评选出“微笑服务员”“明星推销员”“最佳管理员”“文明顾客”,从“创意、文明、服务、诚信、效益”五方面评选出“星级店铺”。整个活动将模拟活动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商品交易,学习金钱管理,掌握必要的理财方法。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扮演售货员、顾客、收银员、促销员、消费者投诉站工作人员等角色中,形成了市场经济意识,在交易中学会了理财、沟通、诚信,体会到创造价值的乐趣,并养成了“诚信守法、合作创新、服务奉献”的精神品质。
“财商大课堂”带领着全体师生步入一场场缤纷活力的奇妙之旅,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漫漫旅程中享受生命的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老师们树立了研究意识和课程意识,对财商的认识逐渐从财商课堂提高到财商课程的层面。每一次展开活动前,老师们都自觉地在脑海中思考活动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将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财商品质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每一次的活动教育效果最大化,使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学生都喜欢上财商活动课,他们说财商课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更多地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自己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升,与同学也建立了和谐的合作关系,多层次的成功体验使他们更加自信了。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普遍提升,形成了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多样的兴趣爱好。他们懂得了合作与分工,有了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诚信意识,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健全了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财商教育;青少年;财商素养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激增,金钱文化的迅速发展,人类正被包围在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当中。“如何处理个人与金钱、财富的关系”这一命题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是要求每一个公民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与之提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人的一种核心素质――“财商”。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FQ),这一概念由美国的罗伯特.T.清崎和莎伦.L.莱希特于20世纪80年代撰写的《富爸爸 穷爸爸》一书中首次提出,被用来指一个人正确认识、应用财富及财富增长规律的能力,亦可称为财务智商或理财智慧,被广泛认为是现代人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教育也被广大教育家列为青少年的“三商”(智商、情商、财商)教育之一。
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许多国家越发重视对青少年的财商教育。如,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财商教育列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并在2005年颁布了《将财商教育与学校课程整合》的白皮书,为中小学生开设了精彩纷呈的财商课程。英国的学校在儿童5岁时就对其进行以“善用金钱”为主题的理财教育,并在2007年增设了一门针对11~16岁学生的“经济与财政能力”课程。法国,在儿童6岁时几乎每所学校都开设了与理财有关的家政课。以色列对学生的延迟享受教育、创业教育等财商教育内容在全世界更是享有盛名。邻国日本和新加坡也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以“勤俭节约”为主的财商教育。泰国教育部也把“节省、压缩多余的费用”“适当开支”等理财内容纳入了德育教学计划中。中国台湾地区更是决定把财商教育作为2013年高考必考内容……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把对青少年的
财商教育提到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
反观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财商教育几乎处于缺失状态,这
必然导致严重后果。2011年8月4号,中国平安了全国首份《中国平安国人财商指数报告(2011)》,结果显示,我国人民财商平均得分仅为60.1分,表现出了“高态度、缺知识和低行动”的特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我国青少年财商低下的现状更加令人担忧:畸形消费、炫富攀比、诚信缺失等现象突出;“啃老族”“月光族”“卡奴”“房奴”成为现代一些青少年的代名词;理财能力、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更是严重缺乏。《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年官方报告蓝皮书》显示,我国奢侈品的主流消费群的年龄降低,中国新富们普遍存在着炫富、不成熟消费的心理……这一切都
在警醒我们广大教育者:应把财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来。
2011年4月6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会将“中小学财商教育实验与探索”定为国家一级课题,并指出其中一项子课题研究内容为“中小学教材中渗透财商教育的实践研究”。这其实给广大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财商教育与中小学基础课程整合。
提高青少年的财商是我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广大教育者应主动承担起这一重要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青少年进行财商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财商素养,为青少年一生的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罗伯特.T.清崎,莎伦.L.莱希特.富爸爸 穷爸爸[M].南海出版社,2011.
[2]周华薇.美国人的少儿理财教育:从三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05.
[4]杨长江.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康民,李晓波.平安中国首份财商指数报告[J].中国保险报,2011(1).
一、居民金融素质不足是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之一
虽然美国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成熟,但是大量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美国居民在金融知识方面处于无知状态,美联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美国高中学生中,能对个人财务和经济问题提供正确答案者平均仅为48.3%;在调查的样本中,只有16.8%的人认为股票市场收益一般高于银行储蓄收益;不了解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收益率情况,有37.3%的调查对象误认为政府债券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资项目;部分信用卡的持卡人不明确持卡人的权利,按美国法律规定,如信用卡失窃、窃贼透支1000美元,信用卡持有者即使通报信用卡发行商,依然可能分担至多50美元损失,却有将近53.0%调查对象不知。此规定能完整、准确作答者仅为13.0%。[1]缺乏金融常识的人在办理金融业务方面难以做出理性的决策和采取理性的行动。居民金融素质不足是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之一。相当部分次级贷款借款人在贷款时并没有深入了解贷款有关的利率浮动情况,还贷月付先低后高,导致在贷款利率增加之后,超过自身的偿还能力,被迫违约。如果部分次级贷款借款人有一定的金融常识,那么可以有效抑制购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危机的深度。
二、金融教育成为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公众学习平台建设
2003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扫盲和教育改善法案,设立了由联邦20个机构共同协作提供各类信息和协助的政府官方网站mymoney.gov,致力于向公众提供可信赖的金融信息。受金融危机影响,该网站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建,以进一步加强金融教育。针对人们经常提出的金融问题,进行详尽的回答,网站内容不断更新,提供的金融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对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个人和企业都有帮助。如针对2010年2月信用卡改革法案生效,该网站在个人用卡安全与权益保护方面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针对信用卡规则的新变化,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信用卡方面的新规定,以更好地保护持卡人的权益,对信用卡透支利率、信用卡费用的改变做了详尽的说明,强调了信用卡宽限期、最低付款额、最迟还款日期、付款总额等内容,提醒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加强认识信用卡的特点,保护消费者利益。受金融危机影响,该网站多方面引导居民的消费,避免抵押品赎回权被取消、避免欺诈。美国居民有超前消费的观念,习惯于“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国民储蓄率低,消费占比非常高。2009年末美国可循环的消费信贷余额达到8660亿美元,2008年更高,为9580亿美元,大约98%是信用卡透支。[2]针对国民过度透支消费习惯,该网站设计了居民家庭一周中的每日日常生活支出表,以帮助人们明确支出项目明细情况,使人们更加清楚各项开支与总开支的关系,引导人们关注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居民的透支消费,引导人们重视积蓄的重要性。
2.美国将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多方面联手共建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更加重视金融教育,将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战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联邦政府有关部门、中小学、大学、研究机构、军队、社区、金融机构积极协作,联手共建,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一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针对美国国民的金融知识、态度、金融行为进行国民金融能力调查,认真调研居民已经认知的金融知识,确定尚未认知的金融知识重点,并列出清单,制定清晰的解决方案,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二是全面开展金融教育。在全国范围的学校内,对从幼儿园到高年级的学生和大学生进行金融教育,帮助国民提高金融知识,促进国民提高金融能力,为个人和家庭制定安全的和负责任的财务计划。三是针对金融教育与扫盲方面的政策、教育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国家战略,以提升金融教育的效果。四是将每年4月定为“金融扫盲月”,以此强化对国民的金融知识教育。
3.通过立法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帮助消费者认识复杂的金融产品
2010年通过立法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是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中心部分。该机构收集和整理客户的意见,并向国会报告,在监控大面积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将具有权限,包括信贷咨询、发薪日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按揭贷款、信用卡其他银行产品。其他机构不得越权干预该机构的规定。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帮助消费者认识那些复杂的金融产品,保护消费者免受银行、信用卡公司、投资公司的敲诈,提高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公正性,确保信贷合同通俗易懂,禁止诱导性的金融行为,并对金融新产品进行严格审查。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致力于让消费者充分认识金融产品,理解有关的信息,据此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对出现的有危害性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其职责是迅速做出反应,以免这些金融产品深度扩散到国家层面,或严重到动摇家庭的经济稳定、威胁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居民金融知识存在欠缺
金融的深化发展离不开理性的金融活动参与者。而我国居民的金融素质不足,表现在许多层面:一是持卡人用卡知识有限,特别是在信用卡的使用方面知识不足,如:不注重银行卡的保管与信息保护形成用卡的安全隐患;不了解信用卡透支、透支期限、宽限期、逾期还款、滞纳金、利息计算的计算等知识点,不能正确使用银行自助终端、ATM机等设备。二是对银行可提供的金融产品认识不足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决策、抑制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如对房子、存单等抵、质押品认识不足,没能办理贷款业务,而受到资金面的困扰;部分居民资产配置不尽合理,如:部分居民将全部积蓄存到银行的定期存款账户,或是定期存款加国债的配置;有些居民常年将大量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上,既不办其他理财业务,也很少支取使用;对证券、基金知之甚少,甚至认为投资股票市场就是赌博。居民金融知识的不足不仅不利于银行开发理财产品,拓展银行的生存盈利空间,也不利于居民提高财产性收入,放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四、群策群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教育
由于金融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受教育的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金融知识点多面广、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国民金融知识更上一层楼。
1.针对宣传对象细分宣传的内容
(1)重视中小学生的金融教育。中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一生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金融教育应从根基抓起,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制相应的课程、音像资料,使金融知识成为常识,促使中小学生从小具有理财的思想,认识到金融对生活的影响。中小学生有一定的接受能力,通过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如漫画书、学校专题演出等形式,进行少年理财教育以及灌输对金钱的正确观念,生动形象地宣传储蓄、财务、证券等金融知识,对他们成年以后的理财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有许多球星、电影明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到晚年可能靠领取救济金度日,主要原因是没有妥善地理财。理财的概念包括范围较广泛,包括从超市采购到银行储蓄、购买基金、投资国债、公司债券、股票、银行贷款等内容。#p#分页标题#e#
(2)多方位对大学生进行金融教育。大学生群体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强,易于试用和接受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善于使用网上银行产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教育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如利用软件在电脑上播放教育,利用大学的讲堂开办讲座、开办金融方面的公共课程等形式。在内容方面可以以助学贷款、信用卡知识、信贷融资、证券市场等为重点,一方面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金融需求,一方面结合他们毕业工作后的金融需求,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对大学生的金融教育方面,国家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对金融机构而言,发展大学生群体具有潜在效益,不仅可以培养大批体验银行产品的零售群体,而且在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可能成为有关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
(3)结合中国国情广泛开展对农民的金融素质教育。对农民的金融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教会农民关于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包括教会农民在其现有的财力、资产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家庭理财,创造和积累家庭财富,帮助贫困的农民走出恶性循环的贫困陷阱。但是对农民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具有更大的难度,农民居住地比较分散,文化程度差异大,为此,需要从基本的银行业务入手,如储蓄、计息方法、银行储蓄的种类、定期活期的特点、定期的起存金额、如何办理银行贷款、什么可以作为抵押品和质押品、如何识别真假人民币等,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金融产品,如国债、基金、股票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农民群体的宣传,需要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富有针对性,融展示、服务、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于一体,针对具体类型的金融产品,制作电视短片、相声、小品等节目,有机地将金融产品与日常生活充分融合,提高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效果。
(4)重视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教育。城市中低收入群体风险承担能力有限,资金量有限,可以着重进行基本金融常识的教育,如证券投资知识、网银业务、银行自助终端的使用、异地存取款和转账业务、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存单质押贷款等信贷融资业务,重点介绍一些保本理财产品。在中低收入群体教育中,充分利用附近金融机构网点的辐射作用,发挥社区、学校的作用,共同服务群众,介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免费赠阅有关金融知识宣传手册与宣传资料,重视现场宣传解疑释惑,培养大批合格投资理财人。
(5)高收入群体是金融企业零售业务的重点发展对象,金融企业有一定的动力去重视实施金融教育。在金融领域里存在帕累托法则,也称二八法则———即金融机构80%的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高收入群体是金融公司零售业务利润的重要来源,金融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是重视高收入群体的,许多金融企业还专门开发了一些产品,为高收入群体量体裁衣。高收入群体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适合接触高端的金融产品,是银行高端理财的对象。国外金融机构针对高端群体,往往配备了各种专业的理财顾问,如针对球星、影星客户,金融企业专门配备懂这方面业务的员工,在为该群体服务的时候,能够更加顺利地交谈。对高收入群体的金融教育,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如各种基金产品、跨国投资、外汇买卖、黄金交易、期货期权、资产的全球配置、保值、增值、避险等内容。
2.发挥有关各方的力量,提高国民金融素质
(1)提高国民金融素质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村镇、学校联手协作。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出版了《金融知识国民读本》,是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素材,但是仅仅依靠《金融知识国民读本》来提高国民的金融素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多种灵活有效、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各级政府、金融机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金融机构与学校、社区应加强合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花旗银行在金融教育方面的实践值得借鉴:花旗银行与中国许多重点大学和学院及非政府盈利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同时还通过捐赠等方式,与一些著名非政府机构和非盈利性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高中生;理财观念;消费行为;引导
引言
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强国正在赶超西方国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据报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此状况下,作为尚未走出校门正式步入社会的我们高中学生,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亟需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
一、高中生的理财观念
作为一个在读高中生,我的理财观念包括金钱、财富、消费、财商观念等。根据一项关于我们高中生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的被调查学生不大了解自己家里经济情况,仅有10%的学生有详细的记账记录和每月收支计划,这直接显示了我们高中生理财意识的淡薄;而关于理财知识,49%的同学不懂如何计算司空见惯的利息,有42%的同学不会讨价还价,可见理财能力堪忧;大部分高中生的精神消费少,娱乐和通讯的消费占绝对优势,攒存钱观念没有形成,理财结构很不合理。目前我们高中生的理财观念,局限于银行储蓄等狭窄区域,对现存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很模糊,直接暴露出我国理财教育的缺失。我们高中生零花钱许多用于请客、追星、娱乐等,这些现象表明,社会上物欲主义、娱乐至死主义和校园外不良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对学生的影响巨大,社会各界对政府加强管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消费
行为是受消费观念支配的,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的调节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目前,我们高中生的消费心理大致有三,一是品牌符号消费,20%以上的高中生会选择品牌和档次的衣服,通过品牌符号对自身身份进行定位。二是攀比心理消费,对苹果手机的追风,对名牌服饰的夸耀等问题在我们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三是从众心理消费,我们学生受到同伴行为的影响,凡是看到同学有的东西,就觉得同学的东西都是好的,自己也要有。在消费结构上,目前我们高中生的消费结构主要由学习、食品、衣服、娱乐、交际组成,而娱乐和交际消费占据较高比重,可看出我们高中生已经出现成人社会的人情消费特点。从上述论断中可看出,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趋于非理性模式,过于注重物品的符号价值,“现代消费社会的本质就在于差异的构建,即人们所消费的不仅是商品的物质性,而是商品符号中的身份差异”。较为严重的是,目前我们当代高中生普遍对勤俭节约存在误读,认为勤俭节约是上一辈人的美德,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对于致力于拉动内需谋求经济增长的国家来说,勤俭节约仍然不失为一种美德,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让我们高中生迷失在纸醉金迷的物欲世界里。
三、加强引导高中生理财观念
理财观念对我们高中生具有重大意义,促使我们高中生形成正确的财务观念和金钱观念,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这会对他们未来事业、生活具有重大积极作用。怎么引导我们高中生的理财观念呢?一是建议校企合作创立理财基金,开设与理财相关的活动课程。这种模式既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此前,传统的校企合作创立基金模式多为捐赠模式,即企业(多为校友设立)以奖助学金形式向学生予以奖励资助。这种模式仅仅是企业认领学生,学生被动接受企业捐赠,没有参与到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来。而校企合作创立理财基金,校方需打破以往模式,通过开设与理财有关的活动课程对我们高中生加以教育和引导,可将理财和消费教育纳入到日常活动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财富素养,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去实现理想。一方面,学校可利用企业良好的资金和资源,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更好的课室和校园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此类课程,对学生加强理财观念的培养和引导,有利于提高我们高中生多方面的理财能力;最后,我们高中生也将得到人生规划及储蓄的指导,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综合评价,在得到能力建设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二是运用互联网理财平台。近年来,理财的“普及性”仍有欠缺的问题在国民财富快速积累今天显得尤为突出,理财经验不多的我们高中生往往受限于银行等传统储蓄机构的理财渠道和门槛。不少互联网理财机构从中嗅到了市场商机,正在积极扩大我们学生的理财市场。2005年至2016年期间,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居民工资的理财规模整体增长达到9.6倍,与以往相比,远远超过同期工资的涨幅。
其中,互联网理财正成为国民乃至中小企业投资渠道新宠,互联网理财能解决我们高中生最基本的理财诉求,首先是手机操作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条件限制,再次是“一元起投”突破了以往理财产品5万元起步的门槛。中国社科院针对国人理财方式的调查显示,互联网理财的意愿增长最快,已超过了股票、基金、债券、贵金属等,占比达11.15%。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我们高中生潜在客户群的抢夺,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加紧张,目前,各大银行正在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力保搭上互联网的便车。24%的高中受访学生愿意将零花钱放入互联网理财平台,这比大学生高出10个百分点。不过,目前我们高中生用于理财的零花钱盈余较少,理财观念还有待培育。尽管目前这部分客群的理财规模并不大,我们高中生零花钱盈余主要通过互联网理财平台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未来我们将成为互联网理财市场的生力军,这要求我们高中生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投资理财方面知识的学习。三是普及家庭理财教育。有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加坡、日本、美国高中生更“爱钱”,他们对金钱的关注度较高。这是因为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从孩子较小时候就开始进行理财及消费教育,父母和老师对此持开放态度。而我们中国高中生对金钱并不关注,这与中国儒家文化对金钱的忌讳有关,也与我国理财教育起步较晚有关。另外,我们中国高中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这与中国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包办、溺爱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们高中生手中拥有的零花钱也在增多,个人消费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具有财经商业能力的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所需。因此,家庭理财教育需要父母建立合理的金钱观,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金钱教育,更要放手为孩子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增强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科学引导高中生消费行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父辈们骑着脚踏车去学校,到如今上下学车接车送,智能手机、苹果手表、掌上电脑成为我们高中生的标配。几十年间,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给我们中国高中生提升物质条件提供了巨大平台,但同样引发人们思考是如今校园内越发明显的攀比风气。在我们高中生消费议题上,往往与家长的看法大相径庭,我们普遍埋怨自己的零花钱不够用,家长们却责怪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而且如今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更加时尚、更为丰富,玩直播、玩电竞、各种业余爱好等等,已经成为时下我们的新型消费习惯。谈论起我们高中生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以及新消费等话题,大多数家长认为我们高中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而虚荣心和攀比心又较强,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在消费活动中很容易产生,极力热衷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等;当然,社会上的奢侈浮华之风,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等也是其中诱因之一。因此,怎样科学引导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成为又一重大命题。一是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消费教育模式。孩子消费行为不正确,一定程度上与家庭教育跑偏有关。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出于童年贫困的补偿迁移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缺乏如何合理花钱的深入探讨;有些家长则不了解消费新领域、新动向,不会指导孩子进行此类消费,造成家庭消费教育缺位的因素可见一斑。
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教导我们高中生,给我们上金钱教育课,让我们懂得金钱的意义、价值,与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等非理划清边界。二是学校要进行科学的消费行为指导。随着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个人消费行为及习惯已悄然改变。但是,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中生们,对消费行为的定义尚不明确。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对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指导。三是政府要创建合理有序的消费环境。从近年的市场秩序整顿来看,国家对此项工作投入较大精力,比如国家税务局多部门限制失信人员高消费行为的惩戒措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等等。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消费行为的引导,要致力于政府大力整顿市场秩序、维持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坚持“放”“管”并重,严厉打击校园低级、庸俗、黄色、暴力消费方面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具有消费潜力的高中学生开展消费行为教育培训。
五、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欧美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正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我们高中生作为潜在的消费主体,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不仅影响到自身生活品质,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我们高中生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指出我们高中生理财能力和消费行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此文提出对策,希望能给予家庭、学校和政府一点思路,培养我们高中生独立自主、健康理性的理财能力和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周亚亚,纪莉莉.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及教育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9).
[2]王青春,阴国恩,张善霞,姚姝君.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04).
[3]张培.中小学生闲暇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30).
因为这种爱是最无私的,不计成本,不求回报,所以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不考虑回报,似乎只要投入大,自然会产出高。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小朋友们在不同的辅导班之间疲于奔命,把星期天变成星期七的场景,各家都竞相把孩子送到国外“镀金”。
因为这种爱是最博大的,其实也是最盲目的,只要对孩子有好处就去做,根本不去考虑什么效率问题,所以教育投资是目的性最不明确的投资,最容易做出投资决定和从众。因此,消费最易变成浪费。
不理性、不考虑投入产出比和盲目性,可以说是教育投资之所以存在误区的根本心理原因。只有在理念上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才谈得上真正的教育理财。
理智与情感分开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但是,不能把这种情感包容到教育投资的决策中去。否则,太多的感情用事,必然会导致投资行为的不理性。
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当还原最基本的“经济人”假设,即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希望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也就是说,决定投资的标准应当是投入产出比而非其他。
但在现实中,由于感情因素在起作用,由于爱子(女)心切,教育投资自然演化成多多益善,希望以量取胜而不是以质取胜,认为只要为子女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就能成材。
但“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表明,80%的孩子来自生活不富裕的工农家庭。这些孩子为什么能成材呢?因为父母给予他们的教育主要是人格教育,而且这些孩子充满了强烈地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理想的渴望。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研究表明:一是80%的城市独生子女“成就需要”偏低;二是63%的孩子认知需要偏低,不爱学习。研究分析表明,压力太大压跑了孩子的成就需要。因此,父母的教育投资弄不好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就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特殊投资,孩子是个成长股,投资要合理适度,并不是投得越多越好,投资与收益不是正相关关系。”
意识到这些问题,回归纯粹的投资行为,显然就需要把情感因素剔除出去,真正地按经济规律办事。首先要把教育投资放在整个家庭理财的大背景中去看,占多大比重,支付能力如何,会不会影响到财务健康;其次,就要看投资收益,决非多多益善。
效率第一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尤其是工薪家庭来说,教育投资决不应是广种薄收,而应当看投资效益,看投入产出比,“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如出国留学。首先需要比较出国留学与国内读书的成本和收益。如前文所说,国外读大学的费用为50~80万元,成才率50%;国内读大学的费用为6~8万元,成才率30%。显然,在国内上学的投资收益率更高。其次,如果说一定要出去留学,那就应当考虑去哪个国家(美、英、德等)更划算,投资收益率更高。
对父母而言,在教育投资方面,一方面,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投资预算水平,既保证子女能够接受相应的教育,又不至于造成巨大的家庭财务赤字,而无法清偿。这个预算水平的制定,主要是考虑教育基金缺口与家庭预期收入相匹配,充分考虑未来的各种收入风险(如失业、房屋租期空档、投资损失等)。
另一方面,要有一个清晰的、可量化的投资目标,如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月薪在多少元以上的工作等。然后,据此来衡量教育投资的收益,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一定要转换那种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的思维模式。
最后,这两方面应结合起来考虑,看每一项教育投资的投入是多少,产出是多少。无论什么时候,投资效率都应当是第一位的。
因才投资
一份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投资现状的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家庭中,家长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其中金钱投入尤为突出。由于投资观念陈旧,在金钱投入中存在很多的无效投资和盲目投资,例如盲目聘请家庭教师,每户平均支出220元;参加社会特长班学习,平均每户支出404元;不适当购买复习资料,平均每户支出140.56元;不科学地让孩子服用滋补品等,平均每户支出479.33元等。
显然,要改变教育投资的盲目性,首先就必须对孩子自身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人们经常讲因材施教,实际也应去因才投资。
我们知道,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即使温度再合适,一块石头也孵不出小鸡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考虑小孩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所有的投资都有可能打水漂。我们身边并不乏这样的案例。
并且,不当的教育投资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湖南有个孩子,父母逼她考大学。父母下了班就去打工,给人当搬运工,赚了钱就给女儿买营养品和各种资料。孩子认为自己根本考不上,恨不得把那些书本都扔进炉子里烧了。但她看到父亲为她那么辛苦地工作,又不敢对父亲说她不想考大学,怀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所以,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导向性。一定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制定相应教育投资计划。
几个理财建议
关于家庭教育投资,除了以上三方面理念性的东西需要注意外,这里也给出一些具体的理财建议。
第一,教育投资是仅次于房贷的一项家庭支出,所需金额庞大,应当尽早开始考虑,制定教育理财规划。
第二,在做教育理财规划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到今后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通货膨胀,有可能发生的择校费,失去主要的家庭收入等。然后,制定出合理的、足够的教育基金目标,同时要突出保险意识。
第三,改变教育理财就是教育储蓄的单一做法,将教育投资改为多渠道投入。仅凭教育储蓄,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其收益根本无法填补教育投资缺口,所以必须拓展投资方式。
提高少儿财商,已经成为家长新的共识,他们也希望通过渗透式教育,从小培养起孩子正确的财富观和基础的投资观念。春节之际,不少孩子“迅速致富”,他们收到一笔不菲的压岁钱。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正是财商教育的一次好机会。
少儿财商白皮书
近期,由信诚人寿联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以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共同发起的“聆听小梦想·成就大未来”《2012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正式。
这份《2012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报告显示,赚钱、花钱、存钱、捐钱是儿童财商最基本的四大能力。由于儿童没有太多的赚钱能力与机会,因此,零花钱成为孩子“赚钱”的最主要来源。调查显示,多数儿童能够正确认知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关系,但仍存在误读金钱的现象。27.3%的儿童认为“有钱没钱不重要”,甚至还有8.8%的儿童认为“有钱会变坏”。二者合计达到36.1%。
报告中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中普遍存在五大问题:家长对子女财富管理能力普遍较差;教养方式影响理财教育,其中放任型、专制型家长不利于子女形成合理的理财观念;家长理财教育普遍存在着高认同、低认知、弱执行、效果差等现象;家长理财教育观相对传统,缺乏利用保险保障和投资等方式进行理财的教育;轻视专业理财机构和专门的理财教育课程,过于倚重自身经验。
报告建议,家长应高度重视对儿童财富管理能力的培养,保证儿童拥有适度的零花钱和个人积蓄,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替代儿童必要的经济行为。在处理儿童剩余零花钱及个人积蓄的问题上,要适度引导孩子认识储蓄、保险等金融理财工具,培养财富意识。
正如白皮书报告所说的那样,家长在财商教育中存在着高认同、低认知的问题。重视少儿的财商教育,却缺乏相应的实践。春节之际,孩子又能收获一大笔压岁钱,不如趁着这个时机赶紧从理论迈入实践。
存钱:儿童账户功能齐备
不少银行针对少儿理财的需求,推出了不少儿童的储蓄卡、儿童账户,家长可以陪同未成年的子女一起到银行进行办理,把压岁钱作为人生账户上的第一桶金。
工行“宝贝成长卡”
宝贝成长卡”是工行专为16岁以下婴幼儿、青少年、中小学生等未成年客户及其父母量身打造的主题卡。这张卡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宝贝卡+父爱卡+母爱卡”的方式发行。其中宝贝卡是银联标准的“芯片+磁条”双介质灵通卡,父爱卡和母爱卡则可以选择灵通卡和信用卡两个卡种。
据介绍,这套卡定位于累积孩子的成长基金,父母可以通过父爱卡和母爱卡定期自动向宝贝卡转入资金,而孩子也可以把宝贝卡作为自己的“存钱罐”,将零花钱、压岁钱、奖学金等积攒起来存入卡里,一家人共同累积财富作为孩子的成长基金。
招行“快乐伙伴卡”
招行面向16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发行的银联标准“一卡通”借记卡。在使用时,这张卡也设定了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功能。其中,未满16周岁的持卡人可在柜面办理书面挂失、损坏换卡、重写磁等特殊业务及功能申请类业务,而办理投资理财类业务的,须在父母陪同下进行,或由父母直接。
另外招行为“快乐伙伴卡”持卡人及父母提供了一个网络家庭互动财商教育平台“魔力财智”,注册成为i理财用户后,可在“魔力财智”组件中进行亲子互动,设有许愿池、记账本、魔法豆家庭奖励及兑换、魔法豆累积计划等功能。
投资:亲子定投长期规划
家长也可以借助于压岁钱帮助孩子熟悉起一些基本的投资工具。像在儿童账户内,可以进行多种储蓄产品的选择,不同的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不一样,收益的计算方式也不相同。同时,压岁钱也可以成为少年儿童未来教育基金的一部分。
如带着孩子一起进行基金的定投,不少基金公司、包括银行平台都有“亲子定投”的产品推出,不妨为孩子选择一两款适合的基金品种,作为长期定投的对象。比如,压岁钱可以作为每年一次的定期投入,平时家长可以补充资金到亲子定投的账户中。在长期定投的过程中,家长还可引导孩子熟悉和了解基金产品是如何运作的,让他们初步对资本市场的增值与风险建立起直观的感受。
黄金也可以作为亲子计划的投资对象,像熊猫金币是可选的品种,熊猫金币是世界五大投资金币之一,又是央行所发行的法定货币,工艺质地精湛。每年所发行的熊猫普制金币有多个规格可以选择,适合不同的投资需要。投资熊猫金币既能够带领孩子推开黄金投资之门,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也可以分享到黄金升值和分散投资的作用,未来这也是孩子一笔宝贵的财富。
捐钱:给予是一种财富态度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很多家长不愿意过多和孩子谈钱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担心孩子误读金钱的作用,形成不正确的财富观。因此,教会孩子给予,也是少儿财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辛置小学五(2)
娓娓.动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 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调查的内容是;
1、
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
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同学不珍惜手中的零花钱,只知道用它来买零食,不能把零花钱积攒起来用来买学习文具、买课外读物等呢?究其原因主要有:1、不知道父母的钱来的不容易,只知道没钱伸手向家长要,花钱如流水。2、吃零食已成了习惯,如吸毒那样已有瘾了3、吃零食,有的包装上有奖,获奖后感到刺激、好玩,而上网心里感到舒服。
从家长和学校来找原因,主要有:1、有些家长手里有钱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就大方、随便了,只管给钱,不问零花钱是怎么花的2、有的学校校内就有小卖部,这为学生买零食提供了方面;3、有的老师缺少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很有必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运用零花钱。如果把零花钱大都用于买零食吃上,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无益,还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长期食用那些“三无”产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建议: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庞村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情况分析:本学期庞村小学在校生将达到439人,班级12个,绝大部分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有经验,有活力,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上学期调研测试我校教学成绩名列第二名,经过广大师生的努力,我校正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教学教研工作没有创新,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高效课堂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教师教育理念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利用率不高。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课程还没有全面普及,社团组织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本学期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梦为引导,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有新提升、学校管理有新强化、教育质量有新提高。
二、具体内容目标:
(一)德育工作
1、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研究部署学生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抓好班级和学校管理事务。定期更新黑板报。
2、继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3、以思品课为主,结合其它学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黑板报、橱窗为辅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规范升旗仪式。
4、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定期家访,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三合力”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板报等宣传阵地,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二)学校管理工作
1、依法治校,以制度管校;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2、施行校务公开制度。
3、抓教学质量,抓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4、加强教师考勤制度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强化教师目标责任制,每位教师在计划中必须明确学期目标,目标要具体,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5、进行班主任培训,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坚持定期的师德培训学习,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心校下发材料,使全体教师做到敬业爱岗,尽职尽力。
(三)教学工作
1、开学初制定好学校各类工作计划和学科计划。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计划排课、上课。
3、每位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加强新课程的研究,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大力开展校内课堂教学评价活动,通过听、评、交流提高教学能力。
4、安排“一帮一”方案,以经验丰富的教师影响年轻教师,使他(她)们尽快在班级管理、教学能力上成熟起来。
5、加强教科研工作,我校在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其它教科研工作,逐渐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更多的教师个人承担独立课题。
6、做好阅读和读书活动,继续推进读书活动。
7、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建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进行周密安排,时间上作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学生每天活动时间有一小时。
(四)少先队工作
1、组织好升旗仪式。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监督岗等做好安全教育和环境卫生教育,确保校内外环境卫生。
2、抓好红领巾监督岗,定期检查校内外环境卫生,检查一日常规特别是两操,并量化。
3、进一步规范周一升旗仪式,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规范、守规范”活动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继续发挥少先队的阵地作用,利用岗哨队来协助教师管理学校,实行量化管理,校园、教室包干到班、到人。加强学生常规管理,本学期继续重点加强爱护环境、注意厕所文明两个方面的教育,以常规教育管理出效益,校园达到净化、教育化。
(五)安全卫生工作
1、推进网格化管理,设领导小组和应急措施。进行紧急疏散演练。
2、定期检查校园电路和体育器材的安全。
3、加大对教师、家长、学生的安全教育。如:行路、乘车、骑车、防流行病、饮食、防电、放火、防水、防拐骗等教育。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国旗下讲话以及主题班会、板报来教育学生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
(六)体育卫生工作
1、做好两操的推广和纠正等工作。上好体育课,规范体育课的上课程序。开展体育活动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进行安全、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定期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5、做好体育竞赛工作,组织训练,确保效果。参加镇乒乓球比赛。
(七)总务、后勤工作
1、民主理财,透明财务,办公费每月结算,把有限的办公费用于教学上。
2、及时采购教师办公用品和其它用具,为教学服务。
3、加强校舍检查,定期维修。加强校产校具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图书、教学用具、电教仪器的发收登记管理),分类登记造册,及时核对、报废。
三、主要活动安排
时 间
工 作 内 容
九月份
1.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开学情况检查。2.“推普周”活动。3.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4.教学常规检查。5.师德学习。6.庆祝教师节活动。7.扶贫工作走访、宣传。
十月份
1.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2.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3.安全教育和检查。4.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十一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2.安全教育和检查。3.知法、学法等法制教育。4.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5.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6.扶贫工作包联、走访、宣传。
十二月份
1.教研组听、评课活动。2.冬季取暖等安全主题教育。3.感恩教育。4.复习观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