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格教学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为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具体教学任务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环节和评价机制的教学活动,又称行动导向或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教与学的有机互动,让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行为导向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理念源于德国,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行为的指导者;教学方法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效果控制不是分数激励,而是成就体验。借鉴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对水彩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在水彩教学中的运用
水彩是色彩造型的基础课程,是训练学生色彩造型语言的组织与表现的重要手段。水彩课程集色彩理论与表现技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学好色彩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水彩的表现技巧。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应试教学法,即教师理论教授与示范,学生被动模仿练习。如果采用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将教学设计成职业活动中的项目或任务,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1.明确任务
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同,任务也不同;同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不同,教学任务也不同。如水彩临摹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掌握表现技巧,提高审美素养;水彩写生教学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水彩创作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概括分析与综合表达能力。在传统的水彩教学中,一般课程的总体目标都比较清晰,而阶段性目标与任务都很模糊或不受重视,教学的机动性比较大。只有认真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明确阶段性教学目标,才能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水彩课程的行为导向教学中,要在课前将班级划分几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再向每组布置教学任务,由组长组织完成。如在水彩静物写生教学中,要求每组先探讨写生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相关静物,然后设计静物的布局与摆放,再进行写生。通过这种明确任务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每组静物写生都主题明确,色彩丰富,静物的摆放也很科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静物由教师布置,学生不假思索地机械写生的状况。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自主性的学习态度和探究式的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发挥自身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实现自主性发展。
水彩以水为媒介,绘画方法较简单,但要想画好一幅作品却很难,因为水彩材料具有清透性,没有水粉和油画材料的覆盖能力,所以一旦画错很难修改。在绘画过程中使用水量的多少、色彩之间的衔接时机等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所以,画好水彩既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掌握一般的表现方法,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探究意识,才能将水彩的艺术特征表现出来。
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情境。如在水彩基本技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技法实验,通过干湿不同的纸张,运用不同浓淡的笔法进行练习,还可运用留白、喷水、撒盐等多种特殊技法进行试验,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让每组学生尝试运用不同材料与方法进行练习,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在写生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写生对象,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如作品中物体的远近、虚实、主次等关系,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表现出来,为自主探究创造条件,鼓励每组学生积极讨论、试验完成,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机械临摹的弊端。
3.展示交流
水彩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需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交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过程的体验与感受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通过交流深化活动体验,取得经验共享,增强小组合作能力,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水彩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学生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成果最终体现在作品中,只有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出最终的艺术效果。因此,展示与交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
水彩课程展示交流的方式很多,如课程随机性展示交流、课程结业展示交流等。水彩在作画过程中具有很多偶然性,水在纸面上的流动性很难控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水与色碰撞出现特殊肌理,增强了水彩的艺术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将成功的方法或经验与其他同学共享,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课程结业展示交流可以采用组内交流和分组交流,针对学生结业作品取得的成绩,交流创作心得或作画体验,针对作品的不足,提出问题,找出缺点,以利于进一步发展。
4.评价考核
传统的水彩课程考核只根据画面的最终效果评定学生成绩,如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作业评分标准为:构图合理(10分)、造型准确生动(20分)、色彩关系协调(20分)、综合运用水彩的基本技法(30分)、整体效果能够体现水彩的特性(20分)。这种评价考核方式只注重测试结果,具有片面性,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认知程度等缺乏系统的反映。另外考试范围狭窄,只注重作业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以行为导向教学法组织水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按项目或任务进行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互动的。传统的以最终作业为主的评价考核方式已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随着实践项目的流程与进展的不同,每一阶段都要有客观评价,实现立体综合的考核转变。水彩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1)过程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表现、项目进展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结果评价。内容包括作业完成数量与质量、作品的最终展示效果等;(3)合作评价。内容包括小组的团队分工与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内探究意识等。
结语
将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应用于水彩教学之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水彩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初中数学;教育方式;改革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的提出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也体现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并对现在教育改革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那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呢?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指导教学实践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和潜力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需求.此理念认为教育应在顺应学生天性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方法和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挖掘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把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为目标.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意义
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两种规律:一种是外在规律,它主要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属于社会本位教育;另一种是教育的内在规律,主要强调教育必须适应被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符合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揭示了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与教育成果.它意味着教育方式的一种战略转变,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主动探求、交流合作的机会.教师要由以讲课为主向以教学探索活动引导为主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掌握了,就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就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与动机,激发求知欲,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轻松的教学氛围与情境,并安排难易适度的练习.例如在讲“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一节中有如下例题,求证: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在教学时可将活动做如下设计:
① 让学生们动手作图画任意一个四边形,然后连接四个边的中点.
② 让学生们观察、思考,说出想象的结果,并讨论想象连接四个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图形.
③ 由学生们验证实践结果,叙述思维的推理过程,想出证明的方法.
④ 让学生书面写出解题内容,列出证明过程.
⑤ 练习学生们的思维发散能力,并总结证明结果,推广后得出结论,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菱形?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矩形?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正方形? 通过活动,增加学生自主探求、交流合作、动手运算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其中学习的乐趣,引发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学以致用,爱上数学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学生应当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发展应用.但是实际数学教育并不重视数学的应用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感觉乏味与枯燥.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数学应用大有可为.如储蓄、利息、保险、贷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常用的计算常识.所以数学教学的重要职责就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学以致用才是数学教育的高级境界,要让学生不仅会做题、解题,还要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之后怎么应用.故而在教学时,就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设计一些实际的应用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计算存储自己压岁钱的收益,还可以计算在一定时间范围如何存储可以达到更高的收益,这样不仅可以掌握数学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理财意识.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实际问题.经常如此,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由学以致用到爱上数学,从而积极学习数学.
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正在发展和学习进步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比较薄弱,并且受教育环境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制约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性.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克服胆怯情绪,激发有效思维,明确学习目标,强化主体意识,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有目标、有计划、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和提高学习水平,提炼出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学习方法.
面对新理念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教育方式,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数学教学要使每名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在探索五年制高职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了解五年制高职的概念和学生的特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学生入学的资格为初中毕业,通过中考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或具有举办五年制高职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经过五年的学习获得高职毕业文凭。[1]虽在类别上为普通高校,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客观上要求其教学模式有别于普通高校,其教学模式不能照搬高校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等又不同于中职教育,不能照搬中职教育模式,这就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模式必须兼顾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要求,突出五年制高职的特色。
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以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药店、药厂生产车间、医院,从事如灯检等药物分析检验工作,因此,药物分析检验所必需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专业技能之一。药物分析一般是从药物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4个方面对药物质量进行控制,而前这几项内容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对于药物分析专业的高职生来说,《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基础课的开设也应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具体的药物分析中,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训练习和《药物分析》课的学习,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综合化,从而达到掌握药物分析基本技能的目的。为此,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认为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考核形式方面的改革,旨在探索一套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1 教材改革
药物分析是各级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都没有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材,只能借用高专或者本科教材。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编排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研究性,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的药物分析知识,这些知识的理解需要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波谱解析等知识为基础,对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则力度不够,主要靠简单的实验。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原来的药物分析本科或高专教材无法适应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要求。因此,编写一本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药物分析(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首先,应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即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的学习掌握药物分析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在内容编排上应进行一定的调整,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化学分析等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对接。其次,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在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学术研究性知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淡化学术研究性。笔者认为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技能是能根据《药典》或者其他药品的质量标准的规定,合理、正确用运分析仪器对被测药物做出正确的质量评价。
2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一般从药物的结构入手讲述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和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笔记,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其理解有很大难度,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最后只有少数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勉强通过了考试(笔试),但药物分析所必备的操作技能没有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应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听课过程中,如果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或是动手记笔记,能加强对所听内容的记忆[2]。教材中的图片都是黑白的,没有立体感,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特别是药物分析的一些仪器,由于其价格因素,学校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实训条件。多媒体手段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操作,其生动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在让学生间接地掌握了该仪器操作的同时也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的紧张。
2.2 课堂提问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每次新课前,教师大都要用几分钟时间回忆上次课的内容,一般都以提问方式进行,但多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提问,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通过提问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是个别提问,课堂提问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为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我们尽量不用那些靠念书来回答的提问方式。例如,在讲授“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时,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每一步操作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最后看屏幕上播放的溶出仪,提问溶出仪的操作步骤。对于第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往往不立刻做肯定与否的评价,而是再提问另一位学生,让学生自行判断,最后教师作简单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提问方式相当于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了“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实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抽象复杂的知识。
2.3 作业的改革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业的类型、题量都会影响到作业的效果。简单地回答一些概念、解释一些名词也可以是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以及人的惰性,对于这类作业的完成,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学生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照书本抄写,更有甚者连书本都不愿翻,直接抄同学的作业。原因是这样的作业答案几乎是固定的,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有如下规律:听教师讲解,只有0.5%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如果让学生亲身体验,有80%―90%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有70%―80%的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3]因此,笔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作业的形式、内容进行了改革,取消了直接抄书的问答、概念题型,增加观察、分析、判断的作业类型,利用课后作业的方式,不仅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制剂分析一章中“药物的含量测定”,内容多而杂且重复,给学生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以手中的药物为测定对象,通过查阅药典,归纳其含量测定方法,并用示意图绘出其操作步骤和每一步操作所需的分析仪器。作业的完成时间为2周。对于没有查到的学生可相互讨论并请教教师。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抄写名词、概念,而是充分发挥了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查找药典中的相关内容时,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思维和动手能力,大大激发了其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2.4 以项目教学为模式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训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用实际工作的需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表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紧迫性。在项目任务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做到动作技能和实践思维技能同步训练,既知道怎样做,还知道怎样做才更好,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和技术素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发展。[4]
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熟练操作药物分析仪器是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项目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分析天平的使用”时,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直接将课堂放到天平室,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从天平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对照实物找出天平的一些部件,然后告诉其作用和工作原理,最后逐个讲述称量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的学生不仅能准确称量,还能排除天平使用时常见的故障。在该项目教学结束时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 学生考核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为笔试。而实践性很强的药物分析技术按照这种方式考核有很多弊端,某些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由于不善用文字表述而无法取得高分,而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背概念也能过关。这种考试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分低能”现象。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每一个项目模块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最后和理论成绩综合为最终成绩。这一考试方式的改革,也使学生更为重视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实践,从而提高了其专业技能。改革后的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笔者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尝试,学生普遍反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大增,并且觉得学习轻松愉快。笔者将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升华、完善该学科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滕勇.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4.8,(9).
微格教学作为广泛使用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方法,是师范院校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微格训练的表面化、形式主义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在介绍微格教学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实施微格教学的途径,希望提高广大师生对微格教学的重视,增强微格教学训练的实效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
2微格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2.1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也称为微型教学(Microteaching),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地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是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培养教师的课程中,为了训练基本的教学技能而兴起的。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等,对这些技能单独地、逐个地进行训练。
2.2微格教学的特点
2.2.1综合性强
微格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理论体系,其技能分为提问技能、强化与控制技能、课堂结构技能、合作学习技能等。它在训练学生某个具体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训练其他方面的技能,如训练导入技能时,受训者的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等多方面的技能得到了练习。因此,微格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2.2教学反馈及时全面
当一节微格教学课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教学录像进行自我分析和相互讨论评价,通过暂停、重放等方式真实再现受训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把一些缺点、毛病找出来,加以分析,及时纠正。微格教学能够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不足全面地展现出来。
2.2.3目标明确可控,重点突出
微格教学时间短,学生人数少,只集中训练一两个教学技能,有利于使受训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便于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使学生不但能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秀示范,还能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
3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微格教学课时不足
国外的微格教学课时远远大于我国。我国许多普通的地方师范院校微格教学课时通常只有6-7周,每周2个学时,共12-14学时,每个学生通常训练5-15分钟。与国外微格教学开设的课时相比,课时严重不足,根本起不到真正训练教学技能的作用。
3.2微格教学理论缺乏
微格教学理论学习是微格教学良好运行的保障,学生只有在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原理、训练步骤以及所要培训的教学技能的具体内容后才能有目的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实现微格教学的目的性。但是,学生只是熟悉了微格教学的环境,而对微格教学的概念、产生、发展、特点及理论依据知之甚少。
3.3评价多流于形式
微格教学技能的评价缺乏标准,评价的主观性较大。师生在对教学技能的评价过程中受心理因素和其他种种因素的干扰而出现评价不真实的现象,出现录像与评价偏离。有时,课后评价常常省略,评价表由学生自己填写,教师给出成绩即可。
4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对策
4.1加强微格教学理论的学习
微格教学训练的理论内容主要指教态变化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等各项教学技能的特点、作用、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师范生对微格教学的重视,加强微格教学的理论储量,使师范生能达到最佳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效果。
4.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微格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的能动因素介入其中,教师提出的目标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目标,学生才会产生有目的性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感受,才能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教学适应期。总之,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将来能更好地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4.3结合具体的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实践中教学技能的行为离不开教学设计方法、学科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分析及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等认知因素。教学讲究“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根据具体技能,灵活运用规范设计编写微格教案,加强训练。
4.4加大微格教学的课时比重
教学技能不会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必须在学习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把微格教学融入教学法课程后,要有一定比例的以能力为基点的微格教学训练,使得微格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其教学技能进行多次重复观看,做全面地评价和不断改正,真正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数学;功能性
G633.6
微课是一种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微课程具有重复性、短暂性,便于学习。微课程的学习使得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改变了以往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微课程教学方式新颖,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当前微课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微课程教学存在偏见、微课程教学的适用性不足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勤于思考,充分结合传统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
一、微课概念解读
1.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是一种以多媒体教育技术为手段,发展出的以图文、视频、音频、动漫等为主的微格教学,其主要是以简短精炼的教学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微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取代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2.微课程简介
微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要妥善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要有所掌握,微课主要是针对重难点内容,以其精简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主要内容。其次微课程教学具有重复性,是一种便捷的教学方式,教师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可以适当调节进度,或者重复播放课件。
二、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思维发展活跃的时期,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注意力也很难长久维持,而微课程教学刚好符合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发展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空间转换如几何体的变换等很难理解,仅凭书面的讲解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教学的优势,将一些难理解的抽象问题通过图像、视频、动漫等演示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W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初中生认知思维的发展相结合,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
2.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方式多是“说教宣科”的方式,教师多以板书方式讲解教学内容,课本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学习,而微课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如flash、ppt、视频播放等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同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演练,如初中数学学习中《一次函数的学习》,对于一次函数y=kx+b(b为常数)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图像的变换演练来分析函数图像随着k值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等。还有在学习几何图像平移、垂直、翻转等折叠时,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的优势,通过动态具体的变换方式进行演练,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变换过程,思考自己没有想象到的变换步骤,学生会据此进行思考,进行信息的分析整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创新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微课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1.微课教学的意义
微课是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衍生出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学方式,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不好的观念,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其产生的目的是更好的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了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微课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了多媒体教学中的技术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空间,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学生有效的学习,使得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微课教学的方式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接受与推崇,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是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方式,顺应数字化时展的要求。
2.微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的融合
微课程教学具有其适用性,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入初中数学课堂中,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微课程教学,有些课堂内容不适宜运用微课程教学,如初中数学中涉及的证明题、代数题等,这种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板书书写讲解,需要具体的证明、计算步骤验算,学生需要在教师的讲解下动手计算,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适合这种教学内容的实施,因而教师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类别,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不能一味的利用教育技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要让技术为教学服务。传统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微课教学的出现,丰富了数学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将二者有机整合,实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微课程教学,让微课充分实现其该有的价值。
三、结束语
通过对微课概念的理解,明白什么是微课,以及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微课在教学中的功用性、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等来进行了论述,明确了微课教学的优势。通过以上论述,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微课教育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方式,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的优势。教师要明确微课教学的理念,熟练掌握教育技术,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选择有利于教学的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设计系统化、规范化,进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松.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10).
关键词: 微课资源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 实效性
一、运用微课资源教学,化静为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奋发学习的一种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语言学家哈钦森和沃特斯曾说:“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方面的感受对学生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资源教学能为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化静为动,能使教学信息表现为声、图、文并茂,使声音、图像、文字的呈现更自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这门学科的特点是较抽象,对学生来说较枯燥,再加上大量的公式,使得这一学科的难度更深,学生很难从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利用微课资源教学,可以将这些静态的知识点转化成动态的形式,运用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出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边事物,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相关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分析,最后提出正确合理的解决方式。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立体的图形,帮助学生提高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见解。由于初中生对变形金刚的兴趣较大,教师就可以采用变形金刚相关的立体图形,为学生展示变形金刚的各种不同形式,再引导学生分析变形金刚中包含着的简单的图形。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消化知识,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掌握课堂中的要点知识,理解立体图形具体的概念及具体应用范围。运用微课资源教学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微课资源教学,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信息技术,演示一些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些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在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教师语言讲解不能清楚地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导致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教学中一些章节中出现的概念性知识比较多,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需要大量时间记忆这些知识点,容易出现概念上的混淆。如果将这些概念配合着生动形象的例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每个概念相对应的状态就会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并且留下深刻印象。利用微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图画的形式,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感到很陌生,不能快速理解并且记住这一概念,对于图形的概念、性质及判断方法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而利用微课能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描述出来。所谓轴对称图形就是指在平面内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加上一些图片,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图形的概念性质。对于一些概念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微课配上图形,采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都可以利用微课将这些比较难的概念知识点进行重复播放,让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和巩固。正所谓温故而知新,通过对已学的旧知识点的复习,学生能够有更深刻的领悟,逐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面对复杂或是困难的抽象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认真进行分析,从图像入手,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利用微课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更轻松地学习知识。
三、运用微课资源教学,利用其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是情感的体验与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学目标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微课资源,借用直观演示、操作、游戏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统计的简单应用”时,这一课程明显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主题,其中有的教学内容是“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教师可以就“调查本班同学视力情况”这一活动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分组统计每位同学的视力数据,然后根据调研结果推断整个学校的情况,再上升到全国中学生。在研究结果时,教师可以利用EXCEL表格绘制相关统计图,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论证数据结论,这样就能在实践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资源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线性代数
一、背景介绍
线性代数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数学类基础课,具有广泛的应用.线性代数是学习理、工、农、医、经管类等专业知识的一个基本工具.由于一般民办高校将线性代数课时安排较少,加上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不易理解和掌握.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传授和接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冲击着原来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环境,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将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民办高校如何应用微课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微课的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在2008年提出的.他录制了1~3分钟的教学视频,并将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供学生课外观看和学习.国内微课最早的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李玉平老师在2010年以PPT数字化的方法将课堂的小现象、小问题和小策略呈现在视频中,并称其为微课程.在2011年佛山市的胡铁生老师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影像整理成碎片并将其命名为微课.2013年以来,微课在国内开始迅速升温.
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相对于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来说,学生刚接触时,对其内容及包含的数学思维会比较陌生.学生们需要花一段时间去接受和适应.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相对一本、二本学生来说较差,不少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时感到有难度,或有跟不上教师的节奏等问题.微课短小精悍,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等特点,费时不多就可以学习一个知识点,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对网上、课前、课后学习都有帮助.因此,应用微课去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可行的.
二、微课的应用
微课视频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微课应用的效果.应用微课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有适合学生实际的微课视频.因此,制作微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来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和设计.在通过课外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对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理解,还需要他们对概念、性质、相关计算和应用有一定掌握.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条理,突出重点,列出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要求.结合我校线性代数教学实际,我们将线性代数的微课设计分为“概念与性质”“基本计算方法介绍”“总结与习题讲解”“拓展应用”四部分f推式的教学视频.
第一部分制作,可以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对于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书写进行展示,以逐步讲解的方式来呈现.先介绍概念,然后将新概念与已有知识结合自然得到相关性质.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性质证明过程,我们不用在这一部分微课中体现,结合一些简单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加深印象即可.至于严格的证明,将在第四部分微课视频中进行展示.比如,在讲解行列式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我们用二阶、三阶行列式说明即可.例如,
第三部分制作时,我们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时,我们可以采取先以教师提问,后面再作答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并且在归纳总结时要突出教学重点,注意叙述条理性.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讲解,我们可以将学生们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展示和讨论.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也可以给出引例,提出问题,引出下一个知识点.
第四部分制作时,我们可以展示一些需要技巧和解题思路较为复杂的题目.例如,可以展示一些考研真题,供有需求的学生们进行学习.或者展示一些短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们知道相关知识点的实际用处.或者展示理论推导进行相关拓展,供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还可以讲解一些数学史或者有趣的数学问题,来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文化知识,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我们在这一部分还可以加入数学实验.通过运用各种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等,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开展数学实验部分,使学生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入,使学生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这一部分作为拓展,对学习的学生在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四点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可以供学生们进行课外学习.其中,第一、二和三部分作为课前预习,通过学习这三部分,让学生们对本节知识点的重点和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再结合课堂教学,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课堂上就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同时,这三部分放在课后学习,也会有很好的复习效果,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了然于心.第四部分可以作为选学部分,供有兴趣的学生作为拓展,这一部分不做硬性要求.
运用微课可以逐步实现线性代数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课前学习了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更灵活和开放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给出本次课的知识点提纲,列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内容,然后,让学生们交流讨论学习微课时存在的问题,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若学生们觉得没有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提问和出题的方式来考查学生们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则可以及时地解决.
三、结束语
通过微课教学的开展,改变目前民办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现状,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逐渐建立起适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微课可以逐步实现线性代数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微课将是促进民办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一次重大契机,也是民办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的一次全新尝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33-38.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2):33-38.
关键词:化学师范生;提问技能;微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目前,在对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中,其对提问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的掌握情况并未达到微格教学的要求,究其主要原因,是微格教学中许多关于提问技能的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结合不紧密,很多操作性强的内容并未纳入到教材中,导致实践和理论间的脱节。对此,笔者提出根据不同内容需求,采用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课程的设计,期望为化学师范生的提问技能教学工作探索一条可行的微课程之路。
设计概述
微课程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针对某专题的系列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以微型学习理论为核心,以翻转课堂的理念为指导,打破原有教学秩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有针对性地探究解答,最大程度优化教学效果。从教学秩序、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等多方面考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都很适合师范生教育。作为化学师范生,提问技能耳熟能详,但很多学生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提问的数量应控制在什么范围”等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束手无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不仅会耽误教学进度,同时更影响到教学效果。以往的微格教学中一些关于提问技能的理论性问题,对实际教学指导意义不大,两者的矛盾导致师范生提问技能的运用水平大幅度降低。
而微课程则可解决这一困境,通过搜集往届师范生微格训练和评课视频及学习经验调查,有针对性地确立课程目标,不再根据原有教材按部就班教学,而是对实际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和师范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教学;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精选制作剪辑训练和评课视频,筛选相关教材和文献,以此作为课前学习材料共享到网络资源中;严格依据微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需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课堂预设和生成间的差别,进行课程评价和教学反思,从而调整教学设计,为下一次的课程实施做好准备。过程中每个阶段衔接紧密,步步为营,整个微课程设计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式。笔者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次微课设计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本次微课要求师范生了解提问技能的概念、功能、类型,理解提问技能的要素和应用要点,能够编写规范的提问技能教学设计。
设计案例
微课1: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
作为提问技能的首节微课,笔者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从提问技能的概念出发,剖析其关键词的提示内容。带领师范生在概念中找到运用提问技能的两个核心内容,即提出问题和对学生的作答作出反应。再分别细化这两个核心内容,将其拆解为多个层面的多个问题,逐一击破,为师范生解决困惑。
这节微课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对提问技能的概念进行拆分后,以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为核心情境,展开基于问题的教学。提出问题后,通过分析各类教学案例来获取事实,从不同角度分析事实,得出结论,最后加以应用(如图2)。
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微课程的巧妙结合,为师生营造了一个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每个问题的设置接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既利于学生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又利于学生个体间的交流讨论,教学相长间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使师范生从课堂中获取的知识能指导其实践应用,对今后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个好问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微课2:如何呈现一个好问题?
第二节微课采用基于CBL的教学模式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围绕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展开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多个案例的引入、讨论和分析,对提问的步骤、数量、方式和时机都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便于师范生今后顺利展开教学工作。其中提问步骤即围绕提问技能的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而提问方式则对提问的类型进行重新划分和说明,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内容帮助师范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提问技能(如图3)。
通过视频重现教学提问环节中的场景,让师范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师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微课3:对学生的作答如何反馈强化?
本节微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情况进行一系列的任务探索,每一个任务都为后一个任务做好铺垫,呈现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如图4)。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通过“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几个主要环节,将提问技能微格教学中最后几部分的要点知识巧妙地串联成几个任务,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环境下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也完成了提问技能理论教学的所有内容,为下面的两节主题活动型微课做好充分的铺垫。
微课4:同课异构提问环节教学设计主题活动
在前面的三节微课中,对提问技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无论是在理论层面的提升,还是对实际教学的指导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此时,安排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深化提问技能的运用,也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所在及时交流纠正。本次微课选择高中“盐类水解”这一内容,对盐类水解的定义推导过程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让师范生感受并探讨课堂提问的奥妙所在(如图5)。
微课5:定性定量评价提问技能训练主题活动
结合提问技能的理论教学,对多届训练视频进行“三人行”的评课,从评课中找到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将宏观与微观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做到分维度、有依据的评课,既帮助师范生从训练视频中有针对性地找到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评课能力(如图6)。
设计反思
本次微课程从提问技能的概念出发,结合实际教学中与之紧密相关的重点内容,打破了原有教材束缚,做成可直接指导实践的操作性微课程,为师范生微格教学探索一条可行之路。每节微课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有效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凸显师范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微课程的理念贯穿于全部设计中,短时的网络微课在灵活变换的教学模式中,成为兼具探究性与自主合作性的真实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万毅,吴晓红.化学微格教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39-49.
[2]刘娜丽,杨红,韩晓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功能食品加工技术》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
[3]冯玲玉,谢斌,甄宗武,谢小虎,曹晶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5).
[4]张文峰.“好问题”的标准[J].新课程,2010(9).
[5]杨波.化学课中的提问艺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3).
[6]崔尽妍.基于熟手教师“课堂提问”功能分布情况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34-01
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然而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要从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着重培养,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给学生尽早接触科研的机会,让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一种标新立异提问题的习惯至关重要。而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在对其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的。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各院系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对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创立、一元微积分到多元微积分的发展以及各个重要概念的产生无不透露出数学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能够从中进行引导,找到适合的切入点,逐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累素材并培养一种问“好”问题的习惯,本科学生一样可以接触科研。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觉问题的能力,而这首先要求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即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思考创造的学习模式的转变,这种学习模式的转变进而要求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本文就讲透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的不足及类比教学等几方面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 讲透基本概念
数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把握不透到头来学生可能只会做部分简单的习题。事实上,高等数学授课的主要目的并非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导数和微分,更多的是该让学生把握数学思想,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深刻理解概念即要把握概念的本质。以极限概念为例,怎么理解数列,如果只是按照书上的定义把语言写出来还远远不够,应该告诉学生极限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用距离去刻画,即数列和某个定点的距离当时无限接近。知道了这一点,平面上一个点列的概念自然就有了,同样我们用点列和点的距离当时无限接近去刻画。只是需要注意的一点的是,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不能再用绝对值了,而是用
进而到维空间中乃至无穷维空间中如何定义点列收敛我们都可以知道,关键是距离起着重要作用。再以函数可微概念为例,很多学生只知道,至于为什么求微分,以及什么是可微函数不知道。这些就需要老师在讲授这个基本概念的时候介绍清楚,让学生搞透这个概念。事实上,一个函数是不是可微就是看这个函数的增量与其自变量的增量是否可成一个线性比例关系,即是否成立,知道了这一点,可以立即让学生去思考如果是一个二元函数是否可微该如何定义?按照上面的说法,二元函数的增量和其自变量的增量是否成线性比例关系,二元函数的变量是两个,即看是否成立?同样多元函数的可微性乃至一个泛函的可微性理解起来都很简单了。搞透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这是让学生能够不断思考并发现问题的前提。
2 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的不足
无论哪门学科之所以产生、发展,往往源于人们对已有相关学科的不满以及该学科创立时的不完善。作为教师,应当更多地呈现给学生所讲学科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才有思考的余地,把学科的不足及问题隐藏起来而只把学科完美的漂亮的结果展现给学生,那么他们就只会做练习而永远也不会去创作东西。要知道,正是当年微积分的不完善才有了极限的产生。数学就是在不断地发现学科的不足并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众所周知,数学史上曾发生过三次数学危机,可每一次危机都没有前人的理论而只是在数学这座漂亮的高楼大厦上添砖加瓦而已,危机使数学更加完善了,危机的产生正是由于学科本身的问题和不足导致的。
当讲完定积分时不能让学生认为定积分是完美无暇的,应该让学生寻找这个概念的不足之处,比如狄利克雷函数,这样简单的函数为何不可积?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实变函数的内容超出了高等数学的范围,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通过让学生寻找定积分的不足可以锻炼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人都认为所创造出来的学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话就不会有所发展了,这给了学生一种提出质疑的态度,培养了学生问问题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科研能力也能加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告诉学生黎曼积分不是那么完美的,因为还有一种更广泛的积分就是勒贝格积分,告诉学生在微积分之后还有一门后续课程是实变函数,感兴趣的同学会自己去查阅。同时我们可以用形象地数钱地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是黎曼积分,什么是勒贝格积分。有一搭钱,我想知道数目是多少,从头开始累加而不管其面值是多少可以得出最后的数目这就是黎曼积分,如果会打理一些,把面值相同的钱先放在一起,5元,10元,100元,再数各面值的有多少张,最后算和这就是勒贝格积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3 类比教学
数学中有很多基本概念都是相近的,作好相似、相近或相关概念的归纳比较,展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从比较中加深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到的诸多概念,这样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可巩固旧知识。以无穷积分与无穷级数为例,从定义来讲,无穷级数与无穷积分的基本概念之间存在离散与连续的对应关系:
,
(前提是极限都存在)。这样很容易得出p级数与有相同的敛散性(这是教材的一个定理),这样学生能自己去给出这个定理,不仅很快掌握了,而且有着自己发现定理的成就感。
4 结语
高等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不仅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而且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从而在自己所学的领域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运用其相同或相近的思想解决问题。只有转变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创造的学习模式,才能培养其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