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607
【原刊页号】45~46.54
【分 类 号】G382
【分 类 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612
【作 者】刘云
【作者简介】刘云,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 要 题】探究与创新
【正 文】
研究性学习是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推进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克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弊端。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课程式研究性学习(课程计划规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3课时);二是学科渗透式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规定占10%左右)。本文谈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均指的是第二种实施方式,其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研读教材——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成果展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由若干个环节组成。其构成见下面的模式框架图(师生活动策略)。
一、研读教材,提出问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研读教材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懂教材,实现“三自一提出”(即自读教材、自由质疑、自主归纳,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如高一思想政治第六课《银行与储蓄者》的教学,便可指导学生自读教材、自由质疑、自主归纳,找出重点、难点、疑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并列表比较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债券和股票的异同,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异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异同等;同时,提出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银行与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如何?存款储蓄是不是越多越好?居民收入增多了如何投资理财?等等。
二、分析问题,形成课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阶段,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如在《银行与储蓄者》一课的学习中,有教师以新闻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是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后的第一次上调利率”为背景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①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利率手段,上调存贷款利率对社会经济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②存贷款利率上调之后我们应如何投资理财?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研究,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占有的信息资料、人际关系资源条件等选定有研究价值且自己能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形成《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调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家庭投资方案设计》等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形成成果
课题研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性阶段,由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搜集处理信息、成果表述四个环节组成。具体实施过程如前面模式框架图所示。
第一个环节是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情况,以共同兴趣、乐于合作、特长互补为原则组建课题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做好协调工作,提醒学生在自愿组合时,要注意把擅长社交、写作和电脑操作的同学进行合理搭配。
第二个环节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预测,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研究的计划性、自觉性和责任感。因为学生在结果预测、活动计划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较薄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分工协作,带着问题分头收集信息,研究处理信息资料。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在研究中去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充当咨询者,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方法咨询;充当协调者,协调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当监督者,督促学生严格执行研究计划,扎实推进研究工作。
第四个环节是汇总资料,形成并表述研究成果。教师要事先与学生商量并确定课题研究最终的成果表述形式。如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课件、光盘、板报、展板、模型等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述的有效形式。这样,就可使学生在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后始终对研究的主体、内容、方式、过程有清晰明确的了解,便于最终研究成果的形成。
四、成果展评,升华延伸
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展评阶段,由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课后延伸三个环节组成,是学生实现自身研究价值、共享研究成果的过程。
成果展示环节一般在课堂上完成,形式可以是论文答辩、成果报告会、辩论会、小型展览、小品汇报演出以及自编报纸、刊物的展示、交流等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各年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交流展示形式。例如,高一年级可举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讨会、《家庭投资理财计划》展览、《市场诚信面面观》小品汇演、《高中生消费观念现状调查》报告会等;高二、高三年级可采取《用发展观点看中国世界年》——2005年辉煌成就报告会、《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情况》汇报会、《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成果展等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特定的任务或项目为目标,让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既定任务,获得扎实、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新型教学及学习模式。众所周知,德国拥有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早在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就制定了以研究性学习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将学习的整个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项目,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仅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包括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国际商务专业而言,由于我国外贸企业的自身原因,无论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还是校外顶岗实习场所的建设,都缺乏足够的企业支撑。因此,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如何使本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每位专业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而项目教学作为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项目课程,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以达到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课程既定总体目标。
二、国际商务专业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
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中,如何在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结合实训,有效地采用项目教学法,确定与选择项目,评估总结具体的成果,从而改变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被动学习、综合能力差等问题,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专业课程设置。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制单跟单、报关报检、货运等外贸基础业务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因此,在本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应当通过校企合作,了解相关岗位的专业素质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将原有单一科目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项目整合,形成围绕进出口业务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学科体系的教材编写模式也要改成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和能够体现职业技能要求的项目实训课程的模式。
首先,可以将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例如“如何将我的产品卖出国去?”“如何与外商谈生意”“如何签订一份外贸合同”“如何顺利的交货和收款”等更多的具体项目,然后把这些大的项目细分为若干小项目,再分组制定出项目工作计划、工作程序和具体步骤。比如在“如何顺利的交货和收款”这个大项目下,可以将履行外贸合同所涉及的课程知识,例如《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运》等课程,分解为若干子项目,例如分为采用海洋运输(或者其他运输方式)时,信用证(或其他支付方式)制单结汇等项目,每种支付方式又可按照FOB、CIF、CFR下的制单内容再进行细分,这样学生掌握知识就会更加扎实和丰富。
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被动学习、能力差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乐于探究新知识、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学时应当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掌握外贸操作技能。
3.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引导学生专业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是能否顺利开展项目教学的前提。我们可以在校内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模拟实际业务,让学生参与到市场开发、接受订单、组织货源、租船订舱、报检报关、收付汇等业务的全过程,从而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环节及习惯做法,为将来“零距离”上岗打下基础。在校外,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枪实弹中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4.改革教学考核模式。职业院校应当改变现有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评价的方法,我们应当将校内考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多渠道评价方式。校内考评可以将笔试、口试、网上作业等形式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融合起来,形成“课证融合”的综合评价模式。社会实践考评可以联合企业,考评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情况,从而达到使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动手实践、重视交流与协作的目的。
5.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项目教学法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所的素质要求非常高。他们应当具备设计合适的教学项目、分析这些项目的学习目标以及完成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控制学生学习,应对学生各种未知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实施以研究性学习引导的项目教学法,可以推动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大胆引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项目教学法,精心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平衡的教学方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仙婷.高职院校研究性学习探索.现代企业教育.2009,2月下期
一、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中学英语,研究的对象是初三年级的2个班,其中三(4)班作为实验班。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进行课堂观察,主要的研究过程如下:
1. 合理分组。将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平均分成四部分,分别是高、中上、中、低四个水平。然后将本班学生每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成员的成绩分别处于班里的高、中上、中、低四个水平。选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掌握该组成员的作业收缴、单词背诵及其它相关英语学习的情况,由老师定期检查。
2. 制定活动方案。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充分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丰富多彩。首先,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生活中的语言情境进行交流,营造出富有浓浓的英语氛围的课堂环境。其次,引入课堂游戏,增强小组间的竞争。初中生都有争强好胜、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只要有竞争项目他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因此,涉及到竞争的课堂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3. 设定学习任务,给每个小组设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范围由教师提出,由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确定各自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有一定的灵活性。
4. 学习效果的检验。实验初期,学生一下子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但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过实验,现在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各种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专门布置,一部分知识上完,学生会主动预习新知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另外,利用分阶段考核法,制定一份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书、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就每一次考核内容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制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对于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于考核较差者给予批评和鼓励。
初三(4)实验班和对比班初三(3)班的学习成绩分析结果如下(两个班的人数都是50人,满分都是120分),表1为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的英语成绩(2010-2011学年度),表2为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验,第一学期期末英语考试的成绩(2010—2011学年度)。
由表1和表2对比可见,通过学生小组学习提高任务型教学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三、研究的体会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及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在现实生活或学生生活中确立探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开设探究式学习活动应把握住以下目标:1.培养观察生活、探究周围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兴趣,获得亲自参与探索性研究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善于确立问题,能够建立假设,能使用基本的研究工具,会搜集信息、数据、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等.3.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切实学会科学的方法.
探究式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它强调学习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课题能力的养成,然后获取知识.它强调学生之间交往和合作的重要意义.现代科学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均须借助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二、 如何在教学中构建探究式学习活动
探究式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探究性活动.
1.确定探究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除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设计探究活动时,应注意选择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源泉,学生的探究源于问题.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
(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动画故事法、引入事例法、直观演示法、认知冲突法、对比比较法、设置悬念法……如采用直观演示法,找到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事物--弹弓,引发其中的角度问题.
2.制定探究计划
明确了探究问题,就应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采用何种探究方式、何种组织方式(小组或个人)、何时完成等.
3.开展实际探究
这是探究式学习活动的主体,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对选取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和直观体验,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或结合亲身实践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直至获得初步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注意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教师应给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4.进行总结交流
经过实际的探究学习,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由探究而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如通过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探究性学习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2)培养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3)培养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开放与远程教育学术性支持服务的职业化思考 我国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 远程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的研究 我国远程教育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远程教育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论混合学习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 远程教育中的学生支持服务探究 我国远程教育学术期刊文章的计量分析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试述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构建的重要性 谈对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内涵的认识 基于网络的高校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 远程教育环境下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模式的研究 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研究 浅谈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刍议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陈伟.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探索[J] 中国西部科技 200823 82-83
5. 熊文.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软性影响因子及评价模型[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0107-108
【关键词】工作过程;应用型;汽车专业
应用型大学以应用型为办学特色,钦州学院是广西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联盟单位。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点,但目前课程体系的改革还未见成效,这就造成学生在知识、技能上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因此,探索适合应用型大学发展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至关重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将与企业相关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达到统一的教学项目,学校按照企业的实际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已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还鲜有应用[1]。因此,探索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且适应北部湾地区的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本行业及北部湾地区,促进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我校转型发展需求,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具有积极的作用。
1 社会需求分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最终导向,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实现。应用型大学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社会调查与分析[2]。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选取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先后与北部湾汽车教育集团、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钦州泰禾运输集团、广州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的专家进行访谈,分析重点的工作任务,为确定培养目标确定依据。
2 教学设计
按照“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行业标准纳入到教学目标和鉴定标准中来,按照行业能力的要求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贯穿“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设计适合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活动[3-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求工作任务与专业学习的高度融合。课程内容源于实际的岗位工作内容,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进行两证融合,并把国家或行业标准考虑进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方法和社会技能相互融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问题。本校在2013及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编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包括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新颁教学大纲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包含专业拓展和文化素质拓展等课程;专业实习是学生体验社会,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综合实训环节。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需要老师进行社会调研、自主研发,比如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汽车无法起动,要以汽车发动机维护为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故障分析方法,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查阅维修资料,领会5S理念。
3 教学方法
以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培B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小组教学,让学生具有团队意识,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打破了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模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任务、制定计划,并进行准备工作、分析演示、练习训练、最后检查和评价[5,6]。实际教学中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与教学软件、现场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工学结合(实训课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零距离。
4 课程考核与评定
课程的考核要有别于传统的闭卷考核,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应用型大学的特色。所以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将课堂表现、创新思维能力、驱动项目的学习等内容考虑进来,减少或取消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主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当然考核的标准要与汽车行业的工作岗位条件相结合,并把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作为参照。比如,本专业的汽车协会就作为一个考核的平台,要求本专业的同学尽量都参与进来,由学生自己设计制造赛车来参加比赛,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老师会把学生小组互评的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5 总结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形式,分析企业岗位需求,提炼出企业具体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导入的课程体系中并重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境、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将理论学习、工作过程和职业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质量。建立全面的“工作过程为核心的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川.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职教论坛,2012,(4).
[2]卢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2013,(2).
[3]磨虹任.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桂林,2014.
[4]许淳.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实践[J].职教论坛,2012,(08).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 教学过程 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李秀彩(1963- ),女,河北清河人,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程光(1964- ),男,江苏南通人,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设计方法、制造系统分析与改善;陈忆育(1962- ),男,四川乐山人,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北京 10002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86-02
一、研究背景
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从2008年开始,在学校教务处总体管理框架下,不断梳理学院的教学管理程序,依据机械类专业特点,开展了对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教学过程管理流程的梳理、编制工作,形成了学院的管理特色。随后,学院在前期教学过程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将大类招生带来的新的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制定出了新的工作方案,编制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业务流程,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和业务流程的质量体系。另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机电学院生源情况参差不齐,在外省招的学生高考成绩达到或接近一本线水平,而本市生源大多在二本线以上,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差别,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化不了”的两难状况。针对这一现象,机电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尝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管理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而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是否成功的重要保证,以往我们对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及课程大纲实施课程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与教学能力,随意性较大。为此,我们结合我校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教学过程管理进行研究,重新梳理了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点和流程,以期搭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加以指导,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确保机电学院机械大类学生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得到顺利实施。
二、研究目标
本文针对学院生源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差别较大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对教学管理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另一方面,希望能在学校管理体系下搭建符合机械类专业特点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框架,形成课程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体系,为教师提供规范、清晰的教学程序,使学生收益。
三、研究内容
(一)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1.课程教学过程体系框架。教学过程包含很多方面,它是一个完整而又复杂的过程,但在诸多教学环节中,主要环节还是集中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的关键。课程教学过程体系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本文我们只从教育实施者的角度来说明课堂教学过程体系的框架,主要包括教师备课管理、课堂管理、课后管理(辅导、答疑、布置作业)、学生管理和考核过程管理等。
2.教师备课管理。备课是授课的必要前提,不易控制,但它可以通过授课得到检验。它要求任课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授课班级的专业教学计划,熟悉掌握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所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掌握所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2)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和体系,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章节的重点与难点,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吸取本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教学内容。(3)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度表和教学大纲实施方案。(5)在熟悉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学期授课计划编写教案。(6)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与模型等。
3.课堂管理。课堂是理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教学原则,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环节,集中精力上好每一节课,授课时应做到:(1)明确教学要求,教学组织严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或进度作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深浅适度;(3)教学方法得当,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和开发;(5)语言生动精炼,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另外,多媒体课件使用恰当,板书工整;(6)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修订教案;另外,教学部需要对课程的重点内容组织讲评活动,教学部建立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情况,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和改进。
4.课后管理。(1)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批改。作业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还要以能力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技巧。作业量要适度,难易要适当。老师要及时认真地对作业进行检查和批改,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或错误要及时讲解,澄清概念上的模糊认识,纠正通病,弥补学生在知识运用和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并将完成作业情况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2)辅导和答疑制度。建立辅导答疑制度,保障每周有1-2次的答疑,答疑要提前确定好时间和教室,提前向学生公布,使答疑、辅导时间和地点都有保障,将课程辅导答疑制逐渐向专业导师制转化。
5.学生管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还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做到:(1)通过与学生或班主任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基础情况和班级特点;(2)指导学生做好听课笔记,笔记要记录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及主要过程,为课后复习提供基础;(3)引导学生学会认知,理解课程内容,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体系;(4)检查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对学生听课状况进行检查,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5)检查学生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6.考核过程管理。(1)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考试命题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既要坚持客观命题的方向,又要考虑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考核试题要能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分量适当,难易适中;(3)考核结果的检查:考核成绩分布应基本合理,平时成绩评定应科学,成绩记录要完整,在考试前提前向学生公布平时成绩。
(二)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实践教学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学院需针对工科学生强化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特点,积极在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校内专业课实践与综合训练、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制定出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及相关配套政策。由于机械类专业应用性较强,应用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参加学科竞赛,为此,学院应利用现有的实验室为学生搭建各种大赛的平台,大大提升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效能。
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各种讲座式选修课和知识专题教学环节,以此来补充常规专业课程教学的单一与不足,使常规教学和专题教学相辅相成,让学生有能力、有自信参加学科竞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好更早地向专业角色转化。同时,为学生搭建与企业或行业专家相互沟通的平台,在汽车技能的比赛中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评委,在大赛现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些学生在比赛现场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扎实的基础,当场就被企业录入为准员工。总之,在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中规范化管理,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政策,搭建实践平台,能有效地提高我院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设计能力。
(三)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业务流程
在学校教学管理总体框架下,我们对学院的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梳理,编制了质量管理体系下的教学过程管理业务流程,这些流程包括:下达教学任务流程;公共选修课选课流程;期末命题和考试流程;毕业设计工作流程;教学质量监控流程;教学质量监控流程;考勤管理流程;毕业资审业务流程;留级和警示处理业务流程;留级和延长学制生选课流程;外聘教师管理流程;课程教学过程监控流程;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流程。
四、研究应用与成果
第一,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要求、满足学院特点的流程体系,规范化与制度化程度也更高了。与此同时,满足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符合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下的具有学院特色的管理过程业务流程。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使全院学生都能受益。分层教学、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再加上规范管理,使机电学院所有机械类学生都得到了成长。
第二,制定了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具体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实现了对课程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如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课后管理、学生课堂管理等,强化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及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管理模式的实践中,教学部将教师承担的课程按其内容与性质进行分类,依照课程内在联系及教师发展方向来承担学科基础课程,这样既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又能通过教师知识范围的拓展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总之,通过课程教学过程的建设,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第三,把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思路和课程方案应用在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平台课上,使学院四个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在学科大类平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增加了现场教学环节,并在机电2011级的班级进行了教学实施,学生对工程类的课程非常有兴趣,学生的工程意识、专业角色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提高,在工程课程的学习中也都得到了成长。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
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核心是改变高职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主动学习,培养其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评价是整个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既是标准,更是导向,评价的科学实施有助于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高职生与人合作和分享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促进高职生结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涵义
1.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是高职生在专业实践课程中,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自我探究、与同学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等方式的学习活动。
2.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涵义
评价是在所记述量或质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信息与资料,对高职生在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中的参与态度、团队协作,自我管理、情感取向、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等的把握、判断和评定。[1]正确的评价是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导向和动力。
二、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原有实践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单一的他人评价,这种评价很容易产生先人为主、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等偏见。所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性原则,即:学生既是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是否得到实现或如何更好地实现,只有通过对高职生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后才能得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同时,高职生处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级阶段,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以及思维水平高度发展,有能力对自我及同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调节。这种自我评价与调节反过来又促进高职生个体自我意识水平进一步提高。[2]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性原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对学生单向评价,促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统一。
2.激励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研究性学习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多元智能差异,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速度、学习方式和个性潜质的不同,“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评价学生在自我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成长与进步,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并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欣赏。
在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同时,应注意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充分肯定其闪光点,再有针对地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适当引导。
3.过程性原则
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洞察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强调高职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与协调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的提升,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的改变等体验和感悟,重视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运用、知能综合。学生成绩不仅是对最后成果的评价,更是对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反映,是各项评价的总和。[3]
4.发展性原则
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以纵向(自我)比较为主,以横向(学生之间)比较为辅,着重看基础、看发展,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国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4]研究性学习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5.实践性原则
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将前面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并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中对探究的一般方法、过程、原理的体验。学生不仅在实践课程中获取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情感体验,而且注重培养高职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和操作能力。
三、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传统的专业实践课程是教师说了算,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在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中,评价主体既有教师,或一位指导教师,或几位教师组成的专业实践课程指导小组;也有学生,或学生本人,或学习小组,或学生班级。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既重视研究的结果,更重视研究的过程;既有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收获,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意识方面的体验。如:高职生在专业实践性课程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归纳、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综合运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又如,高职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方法,思维状态、学习习惯,自我调控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意志力、自我体验与自我发现、专业素质等等。研究性学习内容上的这些特点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3.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评价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展示活动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有时还可采用观察小组活动和个人表现,非正式讨论和指导提高等方式方法。[5]
四、档案袋评价法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是指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评价过程的各环节上所采用的操作方式和方法。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有档案袋评价法、展示与交流法、答辩法、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成果分析法、专家评审法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档案袋评价法是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最有效的评价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在高职高专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评价方法。
1.档案袋评价法的定义
档案袋评价法是将高职生在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中与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关的信息有目的地汇集起来,建立起学习档案,表现高职生在专业实践课程中所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和学业成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完整、真实的记录,以此作为判定高职生专业实践课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的依据。
2.档案袋评价法的意义
档案袋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充分尊重和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自己和他人。档案袋评价法特别重视反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自我反省,并依据收集到的学生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对高职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评价本身成为了学习的内容。档案袋评价贯穿和融汇在整个学习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机结合,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进步过程等,使评价成为真正意义上课程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地发挥出其指导教学、有效改进课程的功能。
3.档案袋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收集到的客观性资料、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研究成果、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收获体会、报告等有关的各种相关内容。
(1)客观性资料。专业实践课程资料极为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到大量资料,如:电子课件、论文、视频、图书、文献资料的摘录或综述等。杂乱的资料不会对研究性学习起什么作用,因此资料必须归类整理,对收集的纸质资料要求列出目录,按目录顺序装订后放入袋内,这样既便于研究时查找,也可以考察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对收集的电子资料应建好文件夹,一并发给教师。无论是纸质资料还是电子资料,都要求学生写出简明扼要的说明,写分析材料可以帮助高职生整理资料和学习思路,也锻炼了高职生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资料的研究程度,避免敷衍了事。
(2)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和最后成果。阶段性成果可以是高职生在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成果,如在学习过程中绘制的原理图、接线图、提出的改造方案、编制的程序等等。最后成果一般是实验报告册或专用周报告等。
(3)收获体会。收获体会是高职生在整个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收获体会强调写出真情实感,既包括对自己所学习专业实践课程的进一步认识,也包括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体验、乐于研究、善于质疑、勤于动手、努力探索的积极情感、积极态度、创新的欲望、自信心的提高等。[6]
(4)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尤其重要。学生自我评价中可以记录专业实践课程的简要内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对研究方法、研究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已经实现的目标等,并通过自我评价,给自己在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一个量化的等级或分数。通过自我评价与反思,一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6]
(5)学生互评。学生互评主要是组内成员或班级成员对该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主要包括合作精神、进取精神、交流和分享的信息、成果;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等。在互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影响,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给伙伴以客观恰当的评价。
档案袋内的各项资料是评价高职生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成绩的依据,应提前向学生明确各项内容所占比例。由此可见,将档案袋作为专业实践课程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有较大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7]
专业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不仅是总结性评价,也是形成性评价,更是分析性评价,因此评价成为整个专业实践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和导向,才能促进专业实践课程研究学习性的发展与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和提高课程的效果和质量,为改进课程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促进课程本身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邓亚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朱立峰.浅谈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操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邵朝友.在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评价中应用表现性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09,(8).
[5]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选择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运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从狭义上看,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该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指的是广义的研究性学习。由于有些老师过多地强调研究性学习的独立性,导致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单调化,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直接等同,与课堂教学相对立,从而出现了时间和效率的冲突。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升研究性学习的实效,必须探索多样化的形式,选择合适的时间,借助合适的载体,设定明确的目标,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1.在课前基于问题发现的研究性学习。在课前布置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先行组织学习,在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观察身边的实际或进行新闻观察,发现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问题,在课堂中要求学生通过新闻播报、新闻报道等方式阐述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教师分析评价;也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或同学解决。该形式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资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课堂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困惑点和兴趣点,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围绕时政热点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现实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或独立分析或辩论交流、交锋,形成观点碰撞,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价值澄清,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及内在联系。该形式让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分析某个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或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目标。
3.在课后基于问题延伸的研究性学习。在课程学习之后,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撰写小论文、调研报告,巩固、提升课内知识。课后研究性学习能够深化学习的认知和感悟,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
二、把握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预定的目标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过程加以落实,因此,要提升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把握以下环节:
1.把握好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提升实效的前提。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是获取新知识,也可以是获取新方法,也可以表现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进,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有效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综合提升学生能力、优化学习方法、优化思维方式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但要实现上述目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就必须围绕上述目标加以确定。选题的确定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选题的方向必须围绕课标的三维目标,既要考虑知识目标的达成,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选题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相关或与时政热点相吻合,从而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有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的问题;研究过程必须有助于优化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选择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生活遇到或能够观察到的真实问题,选择的题目不要过大、过空,当然也不要过小或过于抽象。有效的选题可以尝试实现以下相结合:研究性学习与教学知识点相结合;研究性学习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研究性学习与情感提升点相结合;研究性学习与能力训练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