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任职教育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66-02
研究性学习是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员的特殊技能为基础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与基础教育相比,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员围绕解决问题去开展学习,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调学用结合,以学为手段,以用为目标。[1]
军事任职教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员在教员指导下从部队需求、任职经历和岗位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发挥任职教育院校和教员的优势,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
任职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教”必须适应学员“学”的变化。在学习内容上,学知识、学技能、学道德;在学习途径上,开设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在学习领域上,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部队结合;在学习方式上,将系统性学习与渗透性学习结合,间接经验的学习与直接经验的学习结合;在学习手段上,可以是书本,也可以是媒体,也可以是电脑网络;在学习结果评价上,可以以动手制作和实验为据,也可以是各种计分,更可以表现为过程中的感受、领悟和体验。
二、正确理解实验教学与实验研究
1.实验教学
任职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开设于三类课程中:学科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实践和课程设计。在学科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员首先要处理好学科和专业理论知识与任职岗位专业知识的传授,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任职岗位专业基本技能的支撑作用。[2] 对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这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内容丰富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员自主学习知识,更有利于学员掌握科学实验的原理,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概念和理论的认知与运用。
2.实验研究
与实验教学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中的实验研究,是学员自主地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学员对结果无真正的了解。实验研究的特点是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其他活动由学员自主确定,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研究是研究性学习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过程一般可分为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和交流三个阶段。
1.问题情境阶段
按照动员(明确研究性学习意义、宗旨和要求)、选题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学员确定选题(并组建课题组)、在教员指导下研制课题计划研究方案,并聘请指导教员(校内与校外结合)、指导教员对课题进行初审、学员对课题计划进行修改、开题大会(含方案交流、论证和评审)等内容和步骤进行。
2.实践体验阶段
按照实施研究(各课题组按计划加强研究活动管理)、中期研究(小结、交流、评审和指导)、再次调整研究计划等内容和步骤进行。
3.表达和交流阶段
按照学员整理、补充和完善资料、学员与指导教员共同分析研究并提炼、撰写研究文章、评价(学员自评、小组互评、任课教员评价)、成果答辩与专家评定、总结与表彰等内容和步骤进行。
上述内容和步骤,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增减。
四、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合理评价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员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员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学员自评
自评主要从学员心理体验方面进行评分,包括自我能力的提高、相关方法运用是否科学得当、自己对研究性学习是否越来越感兴趣、专业知识增加程度等。
2.小组互评
小组成员的评分主要从合作精神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包括参与程度、在小组中起的作用、出勤率、合作精神等。
3.教员评价
主要通过任课教员的访谈、学员书写的研究报告、研究体会和《课程实践和课题设计》等过程性材料进行打分。
五、研究性学习过程,必须加强对学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形式和过程都是开放的,学员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互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学员可以搞调查、查资料、做实验、互动讨论、做研究,属于“开放型”的学习方式。但研究性学习不是“放任性”学习,因此,要规范组织教学秩序,加强学员研究学习过程中的管理。
1.集中学习研究时的管理
集中学习研究时要经常地对学员进行教育管理。各组讨论声音不能太大,上课时间不能在其他班级的教室外随意走动,避免影响到其他班级学生的学习;预备进行的实验要在每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以便实验室准备和安排其他教员的实验等。
2.分散学习研究时的管理
小组成员集体行动,学员自主管理,由组长负责本组学员的管理和考勤,通过一些细化的量表来对学员进行管理,如学员外出活动登记表、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等。如有缺席的学员由任课教员及时与学员队取得联系,了解缺席的原因,保证没有一个人因为管理不当而自由散漫,出现问题。
3.教员评价
主要通过任课教员的访谈、学员书写的研究报告、研究体会和《课程实践和课题设计》等过程性材料进行打分。
六、结束语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和他人的实践探索,在任职教育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其特有的优势,在任职教育人才培养上有独特的价值。因此,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员在问题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员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管理,把学员培养成为部队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践
1高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1.1含义
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地理领域或者现实生活环境为主要依托,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经过同化和组合探究,主动获取地理的知识和规律,通过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以及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1.2特点
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较,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努力适应社会生活。研究性学习主要把师生共同探究变成学习的主要过程,具有主体性强、实践能力好、探究活动灵活、实践性有效的特点;研究性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选定课题,参与研究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学习体验,得出结论;研究性学习让教师成为学生主要学习主体和合作者。
2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
2.1选题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探究实践活动,因而选题要有一定的可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的选择相关课题。选择过程中有几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注意选题的问题性,这样便于让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第二、科学性,这样研究的选题将具备意义以及价值;第三、趣味性,要求选题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情,研究对象适宜,可操作性强;第四、问题要有实质内容,研究的问题不需要过大或者复杂,要便于操作,比如在选题过程中有位同学选择的题目是《论澄城县经济发展方向》,这个题目方向比较广,内容大,涉及的部门以及范围都广,所以容易受到时间、资金、资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容易在短期内完成。
2.2实施
研究性学习不但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了解其过程和体验。因而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也是实施的重要过程。比如有位同学选择《浅议白水县尧禾镇苹果种植业发展前景》的相关课题,因而要针对研究课题做出一系列的调查工作,比如该镇的自然条件等相关因素,并且了解该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因素也十分重要,然后探索思维,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让学生可以把学搜的农业区位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能够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
2.3总结
当研究性学习实践结束会,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报告、最终做出实践总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协助学生处理调查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运用适当的方法表述研究结果,另外需要注意结果的理论性研究过程,总结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因素,比如调查的步骤和方法、知识总结和思想总结等。在总结和调查步骤方法的时候,探索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出现的事物和不足,因而,在知识总结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思维、探索得出相关结论。比如在实践中有位学生写《试论黄洛渭三角地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文章,因而在认清当地资源土地特点的时候,了解库区的河水泛滥与季节规律的特点,寻找出种植业发展的最佳方案已经途径。开发利用的时要适应沙性土壤特性,更要避免夏秋的洪涝灾害,因而可以发展西瓜、黄花菜和大枣等产业,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2.4交流
交流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功,无论是撰写的小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制作的相关图表都要通过集体交流,让学生间提出一些可以修补的意见,这样才能让结果更趋向于完善,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切磋,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可以共同发展以及提高,这种活动可以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提供合作、沟通的良好发展空间,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和其他人分享创意、成果,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3.1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究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兴趣,主要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生动、愉快的开展学习,最终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以及主动精神。
3.2有利于学生定位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变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选题、调查、处理、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通过完成调查报告以及撰写论文,这些探索环境都让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在此不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3.3有助于教师定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引导者、合作者以及促进者。因而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指导题目开展的可行性,让师生之间探讨表达方法和讨论提纲,虽然有些问题教师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其实高职学生需要摒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学习模式,需要探讨,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这是教学开展的核心。虽然冲击教师传统核心地位,但这将对教师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已经转变传统“教书匠”的地位。
3.4探究过程的持久和层次性
探究作为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不是简单验证某个结论或者某项事物,需要以客观事物为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和讨论运用多种活动发现事实,获取地理事物中蕴含的意义。这一复杂过程,不是三、五分钟就能完成,需要长期探索。因而也培养学生学习专注性,锻炼学生科学的研究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立体思维结构,真正的给学生授之以渔,非授之以鱼。
4结语
通过研究了解活动中很多成功的地方,但也要改进活动中的不利因素。多数情况下受到教学目标、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等影响因素,教师为了教学过程简洁就会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研究前先辅导学生,实行先指导后探究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过早的进行指导会给学生养成单一的思维方式,这与探究本质产生分歧,因而研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作者:王晓萍 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 数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39-0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分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力求开辟一条数学分析教学的改革新路。
一、网络环境下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构建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发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也是改变传统的数学分析教学模式的全新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是巨大的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库,它为数学分析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的主动性。网络的智能化、交互性特点使学生可以控制信息、改变信息组织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网上丰富的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实施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1.网络为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和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为学习者(学生)、指导者(老师)留有巨大的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巨大空间。在数学分析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和研究学习的深入,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的、具体的信息,借助网络的巨大搜索引擎功能,学生可以快速查寻相关的信息,可以大大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网络虚拟环境为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通过需要探究的问题来实现的,大量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或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通过自主选择获得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活动中自主选择问题进行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网络虚拟现实与虚拟的交往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信息世界,它汇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多项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完成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学习指导中把数学分析问题融合于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以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交流,从而给学生以逼真的感受与体验。
3.网络为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平台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沟通与协作的过程。网络正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的培养
横纵思维包括“横向搜索”和“纵向搜索”两方面。横向搜索用于解决“横向复杂性”,纵向搜索用于解决“纵向复杂性”。辩证思维从哲学上为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提供指导策略,横纵思维则从心理学角度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具体的操作策略。网络平台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相关专业人员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更加全面认识问题。网络环境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其他社会力量的沟通协作提供了平台,通过对问题多方面的探究,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
5.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它强调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应与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不同,甚至相反,其思维事先不能确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它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面思考,得出大量不同或相同结论的思维。发散思维在数学分析学习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数学分析学习中若没有发散思维,则容易造成学生对书本对教师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书本上,不敢提出半点怀疑,而没有疑问,是学不好数学分析的。网络上有大量的丰富的数学分析教学资源,这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不少同学在网上与网友讨论学习问题,有的利用网络搜索,从网上下载了各类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均为各数学分析教学利用,各具特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由于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性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态度和社会使命感,它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类型,强调尊重不同的观点和交流协作,因此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把它的教学程序划分为五步,即问题产生、立题、展开研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步骤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必要时问题可以由教师先给出,再由师生共同讨论后确定:每一个步骤都会产生形成性评价信息;每一个步骤的完成时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课时安排适当调整;在讨论分析中,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或需要更充分的信息支持,因此学习可能要转到新的分析研究中。
1.选题是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关键
选题是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题目不仅要是“可能”、“力所能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帮助,亦即通过数学分析教学研究性学习,实现课程目标,并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数学分析教学学习,切不可将“研究性学习”简单理解为在教室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几道“应用题”。
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领域来选取,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大课题”和“专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数学分析的研究性的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大课题每学期安排1~2个为宜,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题在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交汇点产生,如煮粥中的积分。而专题是指在数学分析教学中,每一单元或每一阶段都确定一个研究题目,如产品利润中的极限问题、单位时间内血流量问题、转售机飞机俯冲时机翼影响的速度问题、飞机降落曲线问题等。为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将课题的研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让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与数学分析课程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交互作用,相辅相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积极性,有利于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科的应用功能的发挥。
2.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教学管理上,要做到外松内紧,督促、指导每位同学填写好每一次活动情况记录、活动体会等,每项工作落实到位,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采用有效的评价策略是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研究性学习评价策略方面,除了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合作的作用外,还应该将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整合进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之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研究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后到结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由此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见,评价应该围绕学生是否将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运用于数学分析学习,在数学分析学习中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和解决问题,也就是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数学学科的学习进行整合。
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的学习空间和更加灵活的学习形式,又能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学生经过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学科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强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志趣、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充满乐趣、富有挑战的体验活动,还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自主学习。2010年我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正确对待金钱》荣获漳州市普通中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漳州电动车市场及学生使用情况调查》荣获漳州市普通中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市一等奖。作为本校政治学科教研组长,我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进一步指导本组教师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这项活动。
新课程下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由于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完全等同于脱离教师的学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人就以自己在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实践为基础,以政治学科为载体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做好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
研究课题的确定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很容易的步骤,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有时甚至决定了一个课题的研究能否取得成功。
因此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要注意几个原则:(1)兴趣性。这也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确定的首要原则,可以说学生的兴趣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2)可行性。当然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不定就可以做,因为研究性学习的进行离不开相应的主客观条件,所以确定课题时必须选择在当时当地本校的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3)新颖性。即课题不能完全重复他人的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创造性。(4)价值性。也就是说,学生的研究课题对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我没有给学生指定研究题目,而是尽量启发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去寻找问题,从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然后挑选可行性较强、较新颖性的课题进行指导,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如,2014年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漳州电动车市场及学生使用情况调查》,最初的课题是《漳州电动车价格的调查》,然后改为《漳州电动车市场调查》,最后才确定为《漳州电动车市场及学生使用情况调查》。
二、明确研究大纲
当学生明确了大致的研究主题,我就指导他们把问题分解,当然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确定要注意几个原则的指导下,研究过程中研究大纲也在不断完善。
最初的课题是《漳州电动车价格的调查》及《漳州电动车市场调查》,我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1)漳州电动车行业发展前景。(2)市民选择电动车的目的。(3)电动车价格的情况。(4)影响电动车价格的因素。(5)电动车价格变动的影响。(6)如何抑制电动车价格上涨。为了更能体现课题的价值性,我指导学生增加“中学生骑电动车的危害和条例”这研究内容。最后研究大纲才确定:(1)漳州电动车行业发展前景。(2)市民选择电动车的目的。(3)中学生骑电动车的危害和条例。(4)电动车价格的情况。(5)影响电动车价格的因素。(6)电动车价格变动的影响。(7)如何抑制电动车价格上涨。
三、收集资料
一般来说,收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的前奏,只有广泛了解相关知识,才能在进一步的对比分析中发现问题。所以当学生明确了研究大纲之后,我就建议他们查阅文献或上网调查。
四、调查访问
在研究性学习开始之前,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就有一定的主观认识,但这种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和材料。例如,《漳州电动车市场及学生使用情况调查》我建议学生通过访问咨询、采访、实地考察三个方面去收集事实材料,由学生自己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地点去拍照、录像。
五、分析材料
当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后,就要指导他们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并寻找解决途径。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要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有创意的建议。
六、制作课件、视频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数学教学;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型学习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
本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把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作为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种新的探索。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
研究型学习课程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选择和设计研究型学习课程内容时要在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探索发展、共同完成。
1.学习内容的综合交叉性和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不仅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有一系列社会生活。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把综合开放性延伸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现行教材提供的大量素材,加以发掘改造。
2.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求正确结论。同时,研究型学习课程重视知识技能的实践。教师依照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和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研究型学习课程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学生要在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总之,研究型学习课程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课题研究为内容,以师生共建为特色,以探索活动为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实践中的实施
1.实施步骤
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实施一般要经历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交流研究成果等程序。
首先,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发现“不协调”,形成认知冲突,诱发其探究动机。同时,选择课题本身也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确立课题的时候,要提供一些问题选择指南,指导学生从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中、数学应用中、跨学科选择中确立研究课题。为保证研究型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要教会学生制订研究方案,其中包括:项目名称、课题小组人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制订的研究方案可以根据课题的具体内容而开展。在确定研究课题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成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型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完成活动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研究成果,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汇报交流情况作必要的点评,突出激励性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互评。
2.过程思考
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实施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研究型学习课程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接受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结合、过程和结果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接受性学习具有获得知识效率高,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扎实等优点。研究性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妥善地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过程与结果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过程好才能取得好结果,为了取得好结果才会重视并努力地去搞好过程,过程可以培养人、锻炼人,结果可以鼓舞人、激励人。
(2)对教师的新要求
在高中推行研究型学习课程,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这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了解、熟悉、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研究型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组织者、创造者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生观和学生观,了解教育评价的功能,正确使用评价手段。
研究型学习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教师适时适当的开展研究型学习课程,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实验设计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大力倡导中学生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学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1]。“研究性学习”课程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作为新生事物,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还远远不够[2]。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宏观理论阐述较多,而涉及某一具体内容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致使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校本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活动,对“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和“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初步探讨“研究性学习”和生物学科整合培养高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一般规律,为广大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
陕西渭南高级中学是陕西省示范标准化重点高中,生源主要是全市各县区的初中毕业生,在校学生的整体基本素质水平为优良。研究以渭南高级中学2011级 (18)、(20)二个平行理科班共120名学生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由于学生入学是随机分班,各教学班没有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因此,以教学班为单位,基本上能保证研究对象的起点在总体上的一致性。
二、研究方法
通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成果,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在所选定的二个理科班中,确定(20)班为控制班,在常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18)班为实验班,在联系教材内容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一学期安排学生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实验中,控制班和实验班的生物学由同一名生物教师任教。
三、教学实验实施过程及结果
(一)实施过程
1.实验前测试学生实验能力
本实验研究之初,对所选定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高一阶段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测试,测试以书面习题的形式进行,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测题如下:
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37℃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① ;② ;③ 。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
测试成绩一方面用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二个待研究班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基本相同。
(二)两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
控制班在常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实验班在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研究性学习,学生每六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从老师提供的备选课题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
实验班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遵循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3]:
(1)确定研究课题
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创新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选题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实验条件等,而且还要考虑课题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教师推荐和设计的课题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可以广泛从学生中征集课题,并保证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不干涉学生选择课题。
遵循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原则,推荐的备选课题如下:
探究植物组织细胞液的浓度;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水体富营养化对藻类数量的影响。
(2)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计划制定的指导,内容包括:用什么方式、途径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等。教师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查阅书籍、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学会小组内分工协作,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能,能进行实验设计,能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等。
(3)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
本阶段是资料的理论化和整合化过程。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信息和数据等进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开展小组内分工协作,集中力量学习、理解,并通过分析、综合、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过程,获得规律性认识。
(4)撰写研究报告和交流
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学生将研究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参考资料等几部分。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是: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论据充分,结论鲜明、富有创意,格式规范。最后,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三)教学测验及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
(1) 教学测验
测试以书面习题的形式进行,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教学测验内容如下:
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NAA促进不同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浓度”。
实验原理:NAA能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有利于插条的存活。在最适浓度下,插条容易生根,存活率也最大。
实验材料:浓度为100ppm、200ppm和300ppm的NAA溶液,茉莉花、桅子花、金钱松枝条,其他必要材料。
(2) 教学测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
测验总分值为50分。对实验班和控制班测验学生成绩(表1)统计分析可知,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44.5,控制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39.0,两班学生的平均得分差异为5.5,显著性差异为P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生物学科学习模式对学生生物学习的影响不同。在研究性学习融入生物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教学测验成绩高于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习的控制班,且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四、讨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在一段时间内,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之间具有相关性。验班和控制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测验结果会出现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
(1)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主动性方面差异较大
控制班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接受式学习,只是按照现成的实验步骤去做就可以了,这种获得知识的途径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在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同时,也冷落了学生亲身参与思考和参与的内在积极性,造成学生创新激情的压抑和实践能力的低下。
实验班学生在启发和帮助下,通过独立、严谨、周密的思考,逐步形成用于质疑、乐于探究、敢于动手的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塑造了自信,而且激发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
由此可见,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对提高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2)学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的不同
学习活动是一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统一过程。间接经验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主动探究学习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生物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更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能让学生积极体验和感受,做到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生物研究性学习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重要作用
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对生物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有重要的影响。陈君的研究表明[4],当学生有了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他们的思维就会围绕待解决的问题而启动,不但原有的知识会被激活,而且会积极调动和重新建构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获取更多新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运用一定的技术与手段,并将收集到的信息系统化、有序化,加以组织和整合,以便形成更为概括、综合的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这些步骤获得的知识结构是多维的、动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红玲.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龙门书局,2003:77.
[2]彩燕.研究性学习意的义、特点与实施理念[J].教育导刊,2002,(1):18-20.
[3]罗玉明.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2,(6):27-29.
在确定学习课题的时候,不少教师不是让学生去寻找课题,而是自己先想出一大堆课题,然后向学生公布,让学生在其中选一些去做。这些课题往往是从教师的眼光而不是从学生的眼光来考虑学习课题,就算教师所选的课题很好,结果是由教师代替学生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研究的关键环节,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的机会,只是被动地执行指示。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课题“不够深刻”或“不够水平”而去干涉他们。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在选择课题任务时,最重要的是课题的教育价值。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个课题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的同学提出了“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条件”、“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反应底物浓度是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更多的同学则提出“温度、pH值、反应底物等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步骤等。虽然有些不是很合理,但同学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积极有效地利用课堂,开辟研究性学习空间
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教材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所以可把这类原理规律验证等研究课题,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例如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探索”一节教学中,我提议学生在上课前做一道糖醋黄瓜或甜酸萝卜,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腌渍前和腌渍后的变化情况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推出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又如在学习呼吸作用这个教学内容时,也可转变成为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研究,如水果的储藏问题,大家比较熟悉,让学生去探究果蔬的保鲜方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
2.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获得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懂得获取多样信息的途径,学会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同时还可增长才智,锻炼能力,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动力。如学到酶,可以同生活中加酶洗衣粉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培养实验技能;学到“癌症”,让学生去探究“癌症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去获得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3. 利用课堂采用“部分研究性学习”。由于受到课堂教学中的课时、内容、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整的研究性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在实践中我探索出在课堂上采用“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研究的方法与思维。在实验教学中,也可指导学生对现有教材上的实验加以改造,进行部分研究性学习,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学习资源。本人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就引入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模式,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尝试,使课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与细胞核功能有关的知识,如“克隆技术”、“克隆羊多莉”等,并以此为背景,激发学生从克隆羊多莉的产生中提出细胞核有什么功能的问题,以细胞核功能的学习带动细胞核结构的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愿望。教学设计片段如下:
通过对克隆羊多莉的产生提出问题:“多莉”长得像谁啊?
根据问题作出假设:细胞核内是否有遗传物质,细胞核能否控制生物体的遗传性状的表达等。
根据假设制定验证计划:同学们要求通过学习细胞核的知识来验证,并利用课后收集证据,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中专化学课堂 自主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正确地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强调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机地筛选和确定问题,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特别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如雾霾天气、水的质量、水的硬度、身边的食品添加剂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渗透到中专化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本文主要阐述在中专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在中专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对中专化学课堂提出新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积累信息,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首先,中专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符合了学生的好奇、探索、自己动手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作决定等心理需求。如中专化学课堂中有“测定水的硬度”等知识,若干巴巴地引入或讲授,不能引起学生十分高的兴致。换成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效果就大不相同。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测定自己身边各种水的硬度,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均可测定,虽然学习内容、教具、课本等均是一样的,但学生感受和学习效果却大不相同。
其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主动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概括、总结和讨论,并且还会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不由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比较,为什么结果不同?主动地再查找资料,无形中就做到了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说,在中专化学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中专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中专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学习计划、步骤计划、步骤的实施成果展示总结和反思。
1. 创设问题情景
如:我们身边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2. 设计学习计划、步骤
在设计学习计划和步骤时,教师要进行适时地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注意提醒学生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设计实验,都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设计计划,更要考虑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这些都可以在计划时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说计划不是天马行空,随随便便。如食品添加剂多种多样,在调查时该从何入手?如何去做?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设计计划时都要尽量考虑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个组就做得特别好,他们只针对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进行设计调查。他们的计划是:①学习有关防腐剂的知识,了解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②到市场上调查各种食品防腐剂。③成果的分析和展示。④目的是正确的认识、熟悉防腐剂。⑤学习拓展:如若以后使用到防腐剂时,如何正确使用。
3. 计划、步骤的实施
在计划、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各司其职、用心观察、认真记录、不懂就问、积极交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自觉主动地和教师、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亲身感受研究学习带来的快乐。此时,他们的思维活跃,气氛和谐。
如研究学习食品防腐剂的同学们,按步骤实施自己的计划。首先进行防腐剂的学习:防腐剂分为无机防腐剂和有机防腐剂。无机防腐剂如NaNO2,常用在肉制品的防腐中。有机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酯类、丙酸及其盐类等,主要用于饮料、酱油、糕点、糖果等的防腐中。第二步是进行调查,找一找、看一看市场上的各种食品,究竟有没有防腐剂?分别是什么?第三步是进行成果的分析和展示。最后学习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防腐剂。
4. 成果展示
在这个步骤时,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他们总结出:①很多食品中都含有防腐剂。②有些食品中的防腐剂不止一种。③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吃“绿色食品”和新鲜食品,少吃深加工食品及腐烂变质食品。④学习是为了应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做一个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工作者。
5. 总结和反思
成功的人们总是善于总结和反思的,所以,当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分学生总结和老师总结。学生总结可进行分组总结和个体总结,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老师总结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客观、真实、具体地评价,哪怕只有一步做得好,也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在研究性学习进行激发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中专化学教学中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在实践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实训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实事求是地记录每一个实验现象,记录实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可随意更改记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危险的发生等。
第二,教给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正确方法,从形态、外观和能量等方面去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好观察点,分清主次;观察与操作相结合,如有关酸碱滴定管的操作;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如各种化学类的验证性实验,提高观察效果。
第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实验室变得像图书阅览室一样,创造条件让学生随时去做实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从化学实验题目的选取,计划的设计,步骤的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反思,切记整个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鼓励学生测定自己身边的各种水的硬度,让学生通过调查、取样、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本质是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更加注重过程的发展,构成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探究者,对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调查获取,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形成了研究性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2.1自读课本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理课本进行自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当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导入,即对所要学习的地理新课进行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施中,可选用提出设问的方式,对本节的中心内容进行发问,也可利用地理图片创设情境的做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辨认中接受新课,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导入等。第二步,进行导学提纲的展示。结合本节将要学习的地理课本内容,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进行读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确保其不偏离教学目标和分散精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读尝试解决问题,完善对地理内容的理解。第三步,理书,也就是对所在章节的内容进行结构和内容层次的归纳,对其先后的学习顺序进行理顺,又要考虑到从什么角度去进行这些问题的阐述等,并进行标记。通过此三步骤,为后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
2.2引导探究
在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贯彻引导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过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重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地理未知领域的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引导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一般分为四步走:首先,针对本节地理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供给学生相关的材料,协助其研究。其次,针对地理课本要学习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启发性地理问题的设计,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再次,激活思维机能,通过对地理课本内容的精妙设计,诱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概括课本及思考到的内容。最后,针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并让学生或讨论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研究结论,完善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即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起始于具体问题,然后地理教师设计研究活动的程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据此自主地进行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研究,实现对知识的读取等。以“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一课为例,具体的实施如下:首先,展示探究材料。近年来,受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甲烷气体的浓度从1750到2013年上升了约1.5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约31%,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4℃~0.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增加约0.5%,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5.8℃。其次,确定研究主题。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进行:①分析资料,对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的联系进行探讨;②探讨全球变暖对河南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影响;③分组探究全球变暖原因;④面对全球变暖,人类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再次,讨论解决问题。在地理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单独思考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相互的完善补充,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完整性,如对问题②,高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较为全面的答案:全球变暖后,促使世界范围内的干湿状况和降水发生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最后,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结尾阶段,教师应当进行拓展学习,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鼓励学生为其缓解献计献策,并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拓展,倡导绿色消费,坚持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2.3优化小结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尾声阶段,教师应当将本节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结合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用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将其进行归纳,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小结,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热情,并让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延伸了课堂研究性学习,因为地理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这种延伸可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更进一步学习。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