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1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函数模型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函数模型对解决学生在数学函数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高中函数概念和初等函数方面的教学策略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即以“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为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教学;函数概念;策略;基本初等函数

一、前言

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在函数内容教学上要把握宏观上的函数教学策略,建立切实可行的函数教学方法和方式,这对高中阶段学生熟练数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以“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为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探讨。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对概念理解不深刻

学生对于函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难以在实际解决问题中运用函数思维。

(二)函数应用意识薄弱

对一些数学问题学生们习惯应用方程求解。而遇到变量间的函数存在关系时,学生就无法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而无从下手。

(三)缺乏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由于学生欠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思想认识,在具体解题时很难做到将数形结合工具运用其中。

三、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中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思想、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式三方面进行综合,是经过加工的教学思维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一套付诸教学的方案步骤,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不仅包括了合理的教学过程、方法和材料,还包括教师和学生需要遵守的教学程序。下面,我们针对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函数知识,对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函数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

学生必须具备将原有概念认知和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概念教学,并对以下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

1.原有概念体系或其他知识体系中与新概念是否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2.学生是否已经对该原有概念体系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3.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教授的内容?

另外,教师在对高中函数概念进行讲授时,要突出强调函数的相互对应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采取正反例证法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一般应用定义来对事务的本质属性进行说明,但是这种使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述的方式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函数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措施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下面我们使用正反例证法来进行说明:

教师在完成函数的基本概念介绍后,可以通过举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来举一些肯定例证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了解函数。

(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函数图像的直观性来加强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是研究函数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数形结合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生动的画面,对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使用下列习题作为示例:

购买x听某饮料需要y元。如果每听2元,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将x表示成y的函数。其中几名学生做出了图一(1)的图形。

这说明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只是认为函数的图像都是连续的,这是因为没有接触到过非连续函数图像所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加强数形结合方式的教学十分必要。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结论

在进行函数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应用Excel表格的图形工具、几何画板等图像软件,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具体的图像中对函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和理解,从而将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联系到一起,这对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另外,在函数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对函数内涵文化的了解,函数蕴含的数学文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华开田.浅谈函数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黄智华.“数形结合”——函数教学之“魂”[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8(04)

[3]朱静.高中函数教学方法及技巧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

[4]李鸿艳.函数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9)

第2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 新入职 数学教师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主动对教与学的程序,以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操作对策系统。这种教学策略往往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是独特的、新颖的,是为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待学数学习所应有的态度与行为。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新入职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注重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与老师真诚交流,教师才可能真正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要从心理上平和地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抱怨学生的种种不足,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不歧视、不放弃,以耐心、细致、与人为善、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奋斗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会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在教学中严宽相济,家庭教师如果一味强调严格要求而不注意方式方法,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辅导中,遇到学生配合不佳、难出成效等情况时,千万不要简单地把问题归结在学生身上,而要静下心来仔细考量自己的言行、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与规划。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得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认知。如在学习“三视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运用书本、文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动手操作。应引起注意的是,直观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生动表象并借以形成概念,以此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丝雷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青春期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新入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心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每个微小的进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位著名数学家说:“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各种概念的过程。”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学好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实例引入概念,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常常从形象、具体的直观实例中获得感性材料,再经过抽象概括而得出的。因此,熟悉实例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是在他们脑海中建立概念的起源。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是原始概念,最好用实例解释,让学生理解。而对于一般的数学概念,也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中。如在教授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时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进行讲述,形成自变量、应变量的关系,抽象出数学概念。在数学中,概念非常多,而且很相像,学生学习起来易产生混淆。采用对比法,可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通过分析它们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分清各函数的性质,以便利用性质解题。把新概念与旧概念对照起来讲,不仅能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接受、理解新概念,还能使学生从中看到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理解新旧概念都有帮助。如函数概念是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基础,对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是在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因为正比例函数也是函数,符合函数的概念。通过学习正比例函数,又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因此运用对比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尤其是对于相似的数学概念非常有效,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一种方法。

由于学生缺乏知识经验,加上抽象思维能力弱,对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能把握到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把书读薄”的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实例,通过实例,把前后有关的概念联系起来,指导学生构建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迁移、透彻理解,在概念的运用技能上实现创新。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及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心理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根据迁移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正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

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的知识不断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所学新的知识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出现诸如概念模糊,公式、定理不清的情况,这时旧知识就会对新知识起干扰和抑制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

比如,在分式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下面的情况:在计算■-■时,不少学生会给出下面的计算方法:

■-■=■+■=m-15+2(m+3)=3m-9

经过提醒之后,学生能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但是一段时间后,同样的错误还是会发生。这实际上就是由于对解分式分程中的等式基本性质没有理解透彻,虽然能通过记忆完成解法,但是经常会出现知识迁移的现象。

四、化归思想的运用策略

所谓的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强调的是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初中数学中引进化归思想,侧重的不仅是简单的结果,更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关注的是学生的思考过程。例如,在代数方程求解时大多采用“化归”的思路,它是解决方程(组)问题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将复杂的方程(组)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组),最后归结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这种化归过程可以概括为“高次方程低次化,无理方程有理化,分式方程整式化,多元方程组一元化”。这里化归的主要途径是降次和消元。虽然各类方程(组)具体的解法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化归是方程求解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郑志民.“四点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J].都市课堂教学,2011(3).

[2]徐建平.新课程下培养学生初中数学阅读能力探析[J].科研平台,2010(10).

[3]刘莉.教师应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5).

[4]吴利红.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掌握数学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0(4).

第3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数学概念;课优化策略;实践研究

一、高三数学概念复习课的必要性

在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数学概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和灵魂,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提高解题思维能力的关键.故必须要掌握到位、理解透彻.但由于高一、高二讲授新课时,受内容多、课时少的影响,很多教师会忽视对概念的教学.而在高三数学复习课堂中,数学概念的复习本来也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绝大多数高三数学教师往往会忽视概念的复习,企图通过“题海战术”促成学生对概念本质的掌握,结果是效果低微、事倍功半.因此,重视高三数学概念复习教学是必要的.

二、高三数学概念复习课的目的

高三复习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知识体系.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搞清基本的定义、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明白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复习疏通相关知识间的联系,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完成知识的重组,完善知识的结构.例如,函数概念的复习,抓住自变量,它是正确理解函数概念的前提.通过复习数学概念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夯实学生基础.

三、高三数学概念复习课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字斟句酌,正确理解

数学概念历经数代的数学家们不断地概括、总结并完善,核心概念已经十分的精炼.因此,在高三总复习时,对数学概念再进行字斟句酌的复习,特别是对其中的关键词语,深入仔细推敲,深刻领会数学概念的深意,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概念,避免产生概念的误解.例如,复习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这里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其特点是: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剖析其判定方法:①定义法:由定义判定两直线永远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②定理:经过平面外一点和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再如,函数的概念:设A、B为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这里要重点讲清楚“任意”与“唯一”包含的意义.

(二)对比辨析,深刻理解

一方面,高中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相似性,使得很多学生到了高三了还对这些数学概念的理解产生混淆.例如,子集与真子集、映射与函数、对数与指数、频率与概率、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等.另一方面,许多概念学生从正面理解比较困难,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而反例是对概念错误认识的有效手段,时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对于函数概念复习仍需要强调两点:① 函数定义域,② 函数解析式,所以,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标准也是这两个.

下面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y=x2与y=x,通过学生分析,讨论,抓住概念的两个本质要素进行判断.高三复习概念时,适当地举一些反例加以辨析,对于突出概念本质属性,澄清我们的模糊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三)变式训练,彰显本质

在高考数学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变式训练,不仅有利于改变学生只注重做题,不注重思考、变通、总结的现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高考数学总复习的效率.其中概念性变式就利于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其意图就是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变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规律.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获得多角度的理解,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建立知识网络,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推陈出新,延伸拓展

高考数学复习的过程中,知识的宽度、深度拓展很重要.而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建构的基石,“如果先不教明概念,便是教得不好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应试状态下的高三数学概念复习教学,常常在复习旧知授课即题海战术习题化的思想下变成一个速成的过程.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建构数学概念系统的理解及概念构建.笔者认为,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概念复习教学非但不能压缩,还应当在原有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推陈出新.

以上是笔者对高三数学概念复习课优化策略的一些实践研究,高三数学概念的复习教学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环节,是高考复习回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广大高三一线教师一定要走出轻视概念复习教学的误区,通过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达到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⒖嘉南住

第4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学者诺瓦克提出的,他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时,通过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得出概念图的基本概念。奥苏贝尔认为: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搭建对新知识学习与理解的桥梁,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概念图作为一种图形方法,就是通过将相关概念置于一个方框或圆圈当中,然后用一条线把相关的命题连接起来,表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从而达到串联知识结构的目的。从整体结构来看,概念图一般包括节点、链接和有关文字的标注。从教学实践来看,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详细的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达到深度学习为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概念图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引导和解决,突破教学的瓶颈。

(一)教师片面强调知识灌输,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单一板书式和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探究、合作等方式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依然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部分教师也缺乏运用概念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经验,无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课堂活动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的目的。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学生更没有时间去主动探究知识,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过于表面化和死板化,无法真正地对数学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注重习题练习,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对定理、公式等相关习题的练习,不善于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无法根据所学的具体知识内容,如不等式、方程、函数等,进行逐层深入的探究过程。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是融会贯通的,是由众多的知识点贯穿而成的一个知识链。课本中的知识点、例题和习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的,并且课本中涉及的不同领域的知识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代数与几何能够达到相互统一,几何图形又可以用代数式来表达。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连续与深入探究,进而找到不同知识结构体系的统一之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传授新的知识内容,而是要组织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强调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和整体性,通过运用概念图的方式达到对不同知识结构体系条理化和关联化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构建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学生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学好数学是非常困难的。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元认知策略,也是一种学习策略。由于受思维定式和习惯的束缚,不是所有人都能独立使用概念图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目的,再加上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指导过于欠缺,导致学生虽然已经累积了一些学习经验和答题技巧,但是关于特定思考方式和记忆方法的突破却仍旧不够,无法根据一个命题展开推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式和培养深度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相关的知识结构如定义、公式、概念等等是较为难懂且抽象的部分。基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是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它一般是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生的特点把数学教学中的诸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设想和计划,集中体现在备课环节,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利用概念图的优势,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应用其简明、直观的层次化结构来呈现所学概念、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就能够从整体上呈现所学内容之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有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相关知识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观下应用概念图对本单元进行如下教学设计:按照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有理数的运算三个角度给学生呈现概念图,旨在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同时,为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留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相关概念的整理。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应用概念图的优势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衔接,还能够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在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图”或者“学习定位图”,从而使学生厘清所学习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针对性和体系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这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呈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准确把握其概念与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等知识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抓住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课上习题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引导学生回到概念上。从本节课学习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方法上”出问题较多,这时教师就可以再次从判定的概念着手,指导学生通过这几个方面进行判定,即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这实际上又回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学习中。这种以概念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凸显了重点,也容易使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三)概念图在教学总结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学科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而数学概念则是其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但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做题,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记忆不太重视,导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总结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学习主题的内容总结,这种总结应该是化具体为抽象,进而提升学生认知的过程。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总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数学概念,强化对概念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总结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主导者角色,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梳理主要概念,然后让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分类和展示,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概念图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等融入其中,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切实发挥教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制作概念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学生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全面复习知识,还要在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这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较为直观地呈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会对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重要意义。这符合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这种方式。

(五)概念图在教学反思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是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认识、优化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一般是对学生错题、方法的总结和反思,但是这样的方法较为单一,对于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够明显。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概念图融入教学反思中,通过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来追根溯源,分析学生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错误,进而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就能够提升教学反思的针对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图这种较为成熟的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策略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其生命力与实效性。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来看,数学抽象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应用概念图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是相通的。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概念图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大胆尝试,不断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永红,肖冬梅.探究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9).

[2]俞祖华.“问题串—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9).

[3]付应丽.论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1).

[4]武新生.基于概念图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5).

[5]黄远华.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1).

第5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培养知识人才、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数学是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世界各国均将数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高中教育在初级教育与高等教育中承担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阶段学生正值生理、智力、心理高速发展阶段,此阶段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发展。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课程经典内容,其中圆锥曲线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坐标系、曲线与方程基本思想,是高等数学的奠基性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圆锥曲线教育模式仍秉承以口授、习题练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需要[1]。笔者对高中圆锥曲线教学现状进行探讨,以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

1.圆锥曲线教学重要性与国内研究现状

1.1 圆锥曲线教学重要性与必要性

(1)圆锥曲线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了解析几何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深入学习解析几何乃至高等数学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研究发源于古希腊,在引入笛卡尔坐标系后飞速发展,在各学科高度渗透化的今天,已成为一门奠基学科。通过分析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可充分了解曲线、代数方程相互转化的理论基础[2]。

(2)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前各省关于圆锥曲线教学要求基本相同,基本课时在10~16个课时之间,圆锥曲线在国家统一高考数学卷分值所占比例约为10~36%,平均13.3%。

(3)在新课改形式下,圆锥曲线教学要求不可避免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否与新课改要求存在矛盾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从新课改要求来看,探索更新颖、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形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热点,两者也为圆锥曲线教学提供了一定思路借鉴。

1.2 圆锥曲线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圆锥曲线研究主要体现在:①对比教材,寻找共同点与异同点,讨论优缺;②丰富圆锥曲线和方程结合形式,体现方程在圆锥曲线研究中的重要性;③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圆锥曲线教学,以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④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解题思路;⑤将向量运用于圆锥曲线研究之中;⑥从解题思路方面研究圆锥曲线。

2.圆锥曲线概念教学现状与分析

2.1 教师方面

①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圆锥曲线教学地位均比较重视;②高中数学从难度、深度与覆盖面上远大于中学,高中教师普遍认识到圆锥曲线教学中思维方式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学生理解能力普遍缺乏信心;③经验性教学仍为重要教学方式,部分教龄较高的教师已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对教材中圆锥曲线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老旧的教辅书教学情况普遍存在;④从教学方法上看,仍以传统的讲授、练习法为主要教学方法;⑤对新教材课后相关探究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对学生数学理念的培养[3]。

2.2学生方面

①因填鸭式、反复练习式教学,学生对圆锥曲线的概念一知半解现象较普遍,对圆锥曲线学习态度较消极;②预习、复习率低,主要原因为学习较紧张,学习任务繁重;③对曲线与方程之间关系的认知有待提高,对课程内容整体性、系统性把握不够,不能充分体会教学的意图与思想;④缺乏课外学习的途径[4]。

3.圆锥曲线教学具体策略

3.1 圆锥曲线概念教学策略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圆锥曲线教学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圆锥曲线教学轻概念重方法,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圆锥曲线课程内容与要求。概念往往是抽象的,而学生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成为难点。

概念教学的引入方式选择非常关键,引入方式是圆锥曲线教学的起点。圆锥概念教学策略:①相关概念相互渗透,将具体问题与定义紧密结合,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②概念教学还应注重“再创造”,使学生亲身体检概念的内涵,获得愉悦感。

3.2 圆锥曲线几何教学策略

(1)充分体现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函数方程在初中便已有涉猎,由函数方程引入圆锥曲线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简入难,使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2)巧妙运用圆锥曲线方程中参数a、b、p,使学生充分理解三种参数相互渗透的关系。

3.3 圆锥曲线综合思想教学策略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教学过程是一致的,具体过程如下:画图―定义―方程―性质―具有运用,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明确学习流程,把握学习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设而不求”思想,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注重思维而非方法,逐渐加强学生对圆锥曲线概念、方程各参数意义与相互渗透的关系的理解。

4.圆锥曲线教学思想

4.1 情境教学

教学是师生充分交换思想的过程,每个学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自身熟悉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强,可通过回忆、印证加深印象,提升理解效率。圆锥曲线是一种抽象化、标准化的数学,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这种点线图形,这就需要教师将现实中的情境改造成为教学情境,赋予圆锥曲线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体验感。这种情境的设置是一门艺术,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驾轻就熟,运用得当。

4.2 注重学生思维品质与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圆锥曲线教学课时非常有限,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又较为繁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非常关键,主动学习的效率远高于被动学习。教师在进行圆锥曲线教学时应精心设置例题,例题涵盖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可顺势而为,在解决一个设问的过程中或过程后,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进行多次设问,以激发学生思考。此外,例题应尽量相互渗透,具有可比性,便于总结[5]。

第6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论文摘要: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核心基拙课程之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出了几个教学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数学分析是高等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学好这门课程是学生进人大学后由初等数学领域顺利跨人高等数学领域、进而打开数学学习局面的关键,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经受严格的数学训练具有启蒙和奠基作用。数学分析课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如何把握好数学分析的教学,是所有担任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经常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数学分析教学的一些教学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物理学、天文学、几何学等研究领域的进展和突破带来了数学的形成和发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趋势,这种过程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数学的灵魂,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学数学中已经初步接触了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高等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各门数学专业课的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而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数学分析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学的本质及数学研究的一般途径和规律。数学分析又是一门极具应用活力的课程,让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知识固然重要,而让他们掌握数学分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因此,数学分析教学过程中应在传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归结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以及用微积分这一有力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分析是以实数理论为基础,运用极限的方法研究函数的性质的一门课程。加之数学分析与初等数学的衔接跨度过大,有些东西不好理解,特别在知识层面上的衔接有些地方不够协调,数学分析所需的一些知识在中学里没有基础或基础不扎实。对刚跨人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感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充满信心。在数学教学中还应适度介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数学史上一些关键人物做出重大发现的思维轨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讲解像实数完备性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要告诉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从数学的第二次危机开始讲起,中间可以讲解对实数完备性理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数学家及其有关趣闻,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学习。

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任课教师一旦深得学生的热爱,学生就会对该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注人的情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为此,授课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主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时刻把握学生所思所想,师生之间应有交流与沟通的互动,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他们的长辈又是他们的朋友,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变得非常地密切和融洽。

3、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大都是基本的概念理解不透和基本的方法没有掌握。要加强这两方面的讲解,讲解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理解透彻概念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及相近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如数学分析中最常见的数列极限e-N定义,它是对数列极限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的数学语言,讲解时要讲清楚定义中的。和N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在定义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N是否具有唯一性等等问题,并且要举例说明。当讲到x*二函数极限的。-M定义时可以把前面的e-N定义迁移过来,同时讲明函数极限的许多性质及其证明方法都与数列极限类似,但在概念性质平行迁移的同时注意区别其不同之处,比如定义中对N和M要求的区别等。也可以把这种定义进一步迁移到函数极限的定义,甚至是非正常极限的G-M定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而理解各种各样的极限定义。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够,实质上是由于教材中的许多定理和推论没有掌握或者是有印象但是不会用。数学分析内容多又抽象,所涉及的定理和推论也很多,如何应用诸多定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此一定要不停地总结,把要使用的类似的知识归纳到一起,比如求函数的极大极小值、单调区间、最大最小值等问题一般使用一阶导数,求函数的凸凹性和拐点使用二阶导数。对某类问题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让学生自己处理新的问题。比如三大微分中值定理,可以分别重点讲解几个例题,然后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尝试。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数学分析是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直观的把要讲解的知识表达清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设备进一步现代化,也为数学分析教学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此在讲解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要引人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讲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时,对初学者来说这些概念不容易理解,可以做一个多媒体课件,使用动画效果把这种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动态过程,在讲解重积分和曲线曲面积分时,用多媒体画出积分区域的图像,这样理解起来更容易。

通过实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全部用多媒体课件,只能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是由数学分析这一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所决定,另外多媒体教学都是事先做好的课件,不能让学生看到逻辑推理过程,太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反而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不过现在任何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络,通过精品课程教学平台,提供诸如学习课件、参考资料、试题练习库、在线问题答疑等多种资源,使师生能更加方便自主地进行教与学,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5、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

数学分析课程不同于中学数学课程,它给出了全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它以极限方法研究函数,是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转化的里程碑式的学科,其标志是由中学的以计算为主转为对数学问题的推理、大量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无论是概念还是结论都包含着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这导致学生论证能力薄弱,遇到实际问题学生不知道从哪下手,该怎么分析,用什么组织证明过程。启发式的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启发式的教学的关键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纳教师讲授的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去感受、体验、思考、发现,这样学生会有成就感。经过这样过程学会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把知识用活。另外教材中很多没有证明过程的定理的证明,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尝试和积累逐步提高论证能力。

6、重视作业和习题课

作业是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直接反应,因此应该重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等不是很清楚,对严密的数学语言只有初步的了解,对基本的概念认识不清,这个时候对这种严格的书写格式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很随便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导致作业书写不严密,不合数学逻辑,因此应认真的批改作业每一行内容,并且把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用红笔标出,并注明正确的书写格式。同时还要完整的把不同的有问题的作业抄写来,上习题课时把这些有问题的作业写到黑板上,讲清楚它们的问题所在,并写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及有可能要犯的错误。习题课要注重效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可以采取类似于分层次教学的思想,讲解不同难度,不同解题方法的题目,拓宽学生的眼界。

第7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问题;教学策略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充分参照考试标准,制定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高中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常见问题分析

高中学生感到学习三角函数很困难,一方面是高中三角函数与初殊的三角函数相比难度更大,灵活性更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好;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本身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对概念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全面,没有形成基本的推理能力.学生因为对概念把握不够准确,对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也就不能形成较强的推理能力.其次,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三角函数公式的变形规律,三角函数各种公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相互转化非常频繁且较为复杂,需要理解概念和公式的内涵,又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三角函数具有典型的周期性、凸凹性以及单调性等特征,很多的三角函数值计算起来非常困难,学生想要获取完整的三角函数图像感到非常困难.再次,对于很多高中学生来说,学习三角函数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但是,不少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逐步提升.学习三角函数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进而建立系统的联系,由于三角函数的公式繁多且富于变化,很多学生感到综合起来非常凌乱,很容易乱头绪.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熟悉公式,培养综合能力.

二、提升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1.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升概念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初中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高中数学重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高中数学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三角函数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入手,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刚开始教学教师需要从直觉形象思维训练开始,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函数的概念,不断增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他们的抽象分析概括能力.

例如,已知函数f(x)=sintxsintx+costxcostx-cost2x对所有的实数x恒为常数,求正整数t的值.

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训练: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对于任意的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均为相同的常数

根据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来寻求能够使f(x)为常数的必要条件,再证明这个条件也是充分条件,通过这种直觉引路、分析铺路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训练思维.

2.注重整体系统化教学,将三角函数教学融入到函数教学中去

依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数学教材较为科学,系统性和关联性比较强,并且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呈现螺旋式上升,而非一次升顶.数学知识联系非常紧密,三角函数与高中一般函数联系也非常紧密,教学三角函数一定要有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为教三角函数而教三角函数,而是应具有全局和整体思维,将其融入到更大的知识体系中去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也能够更为全面系统灵活地学习三角函数.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依照新课程标准指导函数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3.注重实践练习,强化反省抽象与综合训练

高中三角函数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反省抽象能力训练,以综合训练的方式既符合高中数学的本质特点,又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例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将函数当做整体概念认识,比如,三角函数sin,不能将其看作是一个符号,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三角函数概念,才能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训练做题,为以后的公式推导和各种变形奠定基础.

总之,三角函数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会三角函数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应用非常重要,高中数学教学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论文摘 要] 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指向与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向相同,都是以最终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因而,我们可以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角度来思考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是实现过程、行为与精神三要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前提下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则会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一、《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课程目标在坚持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强调,并把它们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的目标。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三维目标之所以将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正是教学基本目标和任务的体现。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

教学的过程和方法首先是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任何教学目标总是在一定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实现。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知识和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标准》中对“过程”赋予了深刻的含义: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即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系到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认识。《标准》认为,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对自然界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是可以通过数学活动培养的可见,小学数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仅体现了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

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策略”一词,原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是指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方法或手段。策略(strategies)是介于理念(观念、理论)与方法、手段之间的一种行为的基本指导方略,它是一种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可以建立若干评价变量的行为指导体系。但它又区别于具体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也就是说,同一种策略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反之,同一种方法可以属于不同的策略。

袁振国认为,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中指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策略,他提出三个阶段的策略: 教学的准备策略、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教学的评价策略。

(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指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计策,谋略。它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纵向成分来看,它包含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策略、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过程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等;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横向成分来看,它包含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规则教学策略、空间几何教学策略、统计和概率教学策略和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等。

三、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策略关系

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简而言之,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并且共同指向人的发展这一最终目标。

有效教学的理念或策略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可见,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由此可见,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向与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向是相同的,都是以最大化地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发展,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必须从三维目标出发,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实现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有一个平衡的发展。 转贴于

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特点

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当今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已经从关注教师的行为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行为方式,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行为模式与期望学生产生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相关程度,因而也就越来越关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素。根据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将这些要素分为三个方面:

(1)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经历性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数学体验”等方面。

(2)行为的基本要素。这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形成性的目标,主要表现在“思考”、“探究”、“合作分享”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

(3)情感的基本要素。这主要反映的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形成性的目标,主要表现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创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

在这种前提下所建构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往往都会呈现出一下几个特点。

(一)以情境呈现任务

首先,在构建教学策略时,教师应关注的是,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符号、单调的公式、生疏的概念、晦涩的命题所组织起来的材料并不容易驱动他们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所需要的是一个个他们能够尝试完成的任务;其次,教师应该注意到,所谓的“任务”,应该是那些儿童所关注的或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关注的是,这些问题将如何被创设成一个个适当的问题情境,并将这些问题情境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弗赖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情境可以包括:(1)场所(location),一个有意义的情境的堆积,可以被独立处理,也可以彼此之间有联系。(2)故事(story),它是连接不断的,它可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经典的或虚构的特别例子。(3)设计(project),即被创造的现实。(4)主题(theme),一个与现实带有多种联系的数学定向的学科分支,如飞行等。(5)剪辑(clippings),主要从各种媒体中剪辑,它往往包括含有大量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数字与信息。

(二)以任务驱动探索

对学生来说,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尝试解决的问题。因此,他们的学习不是模仿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不是去记概念,背公式,做习题,而是要完成一系列探索性的,并需要设法通过自己的尝试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任务。

直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呈现无法直接比较的情境——各自设法去寻找一个标准的长度去分别度量——被度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标准的长度的整数倍或在表达上发生困难——需要构建一个共同的标准长度单位……

这样的教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性和尝试性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尺”的意义,理解标准长度的价值。

(三)以探索组织学习

抓住了任务驱动学习的本质特征,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会采用“主动学习”为学习的主要脉络来组织教学。在这里,“探索”是一个有价值的行为,而“主动”则是保证学生是一个学习主体的一个条件限制。

例如,以主动探索为主线的“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就会通过设计若干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并概括出圆锥体积的计算规律的数学活动来组织,而不会见简单地通过自己的演示来向学生呈现某种结论的方法来组织。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第9篇: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

一、根据概念的自身特性,选择适合的引入方式。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概念导入得法,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心灵,使其自然进入“角色”。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当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联系密切时,不需从新概念的本义讲起,只需从已学过的与其有关的概念中加以引申、指导,便可引出新的概念。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轻松地进行这块内容的学习;

2、从计算引入新概念。有些概念不便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而通过计算才能揭示数与形的本质属性。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教学比例尺的概念出示在学校平面图上,用5厘米的距离,表示从校门到教学楼的200米距离,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学生动笔算出:1:4000(或1/4000)。师说1:4000(或1/4000)就是这幅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这学生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含义,也学会了比例尺的求法。

3、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的车轮、圆桌等,为什么都做成圆形而不做成四边形呢?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揭示圆形的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事物或事例,使其获得感性认识,便于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正确地建立数学概念。

概念的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整个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需要学生对具体事物进行感知、辨别,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正确地建立数学概念。

1、运用比较策略。

学生建立新的认识结构是在比较原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运用比较策略是小学生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进行《比的意义》一课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理解比和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具有性质差异性,除法是一种运算,比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是一种数的表现形式。利用对比辨析。建立概念时,对一些邻近的、易混的数学概念,应该及时进行对比辨析,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比和比值等。这样,既可以巩固旧概念,又能使新概念清晰,有助于学生概念系统的逐步形成。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解概念。操作活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从中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拿着大小不同的圆,在直尺上滚动量出圆的周长,算一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引入概念:在一个圆内,圆周长是圆直径的3倍多,这个3倍多是个固定的数,称为“圆周率”。有些概念从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看,利用旧知导入比较合适,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概念,可以使数学概念更加系统化,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完善,以利于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3、直接讲述引出概念。有些概念比较浅显,通过探究反而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可以直接进行讲述。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认识圆柱的高、侧面积时,教师就可以直接讲述什么是圆柱的高和侧面积。

4、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理解概念。每讲完一个概念就要让学生在书中找到,边读边画,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关键词“两个比”、“相等”。

三、注重概念的巩固,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巩固概念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所以巩固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概念的及时巩固。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运用反例,巩固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反例,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比”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体育比赛场上的比分是比吗?”通过这一反例,强化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系统归类,巩固概念。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并与其它有关概念有着区别与联系。因此在进行概念的教学时,教师要讲清它的来龙去脉,将它纳入到原有的概念系统中去,不但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新概念,而且还能使原有概念得到充实和发展,更加巩固。同时,由于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抗遗忘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每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将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巩固概念。

3、讲练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