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上述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电算化会计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岗位进行适当合并。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点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第2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

在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之下,财务会计核算方法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愈加广泛,得到了很多行业的重视,它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统计等操作,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也获得了现代化的发展,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核算的结合产生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取代了原来的手工记账、报账、信息处理等工作,使得财务工作变得更加简洁,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规范起来,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会计电算化主要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个就是它对数据信息处理方式进行了革新,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之下,财务核算实现了人机交互管理的新模式,具体的使用过程非常简单,只要将数据成功输入到核算机制之中,通过财务软件作用的发挥就可以直接对会计分录进行计算与处理了,最后在机制凭证审核完成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输出,这样会计报表就制作完成了。另外,原有的财务档案是由人工管理的,其具有可视性的特点,而电算化档案只能在相应的财务管理平台进行观看查阅,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那么财务信息就容易被别人随意入侵修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同时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也需要学习了解,这样才能确保财务档案的安全性,达到较好的档案管理效果。

二、基于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策略

1.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

基于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选择具有档案管理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确认其管理功能是否健全,同时还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维护,为电算化档案管理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运行环境[1]。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定期的杀毒处理,避免财务档案信息被随意篡改。在财务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上,也应该配备相关的先进设备,,比如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这样能够实现财务信息载体的质量的提高,对纸质档案进行存放,需要选择整洁,温度湿度都比较合适的地方,延长纸质档案的保存期限,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2.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档案管理属于人机交互的管理模式,人们能够对计算机的安全性进行自主的控制,因此,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一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职位要求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划分,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每一位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另外,就是需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将软件操作、网络财务安全等知识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管理人员的电算化核算水平,培养更多的复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促进财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财务档案管理机制

基于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为了增强财务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就需要实现相关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对不同管理环节的制度加强重视[3]。一方面,为了实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形成完善的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产生的财务报表等数据进行及时的打印,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去进行账簿的打印,处理结束后立卷,形成纸质的档案。另一方面,需要对电子财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确立,在对财务档案进行备份的时候,最好选择质量合格的磁盘进行信息的存储,对存储磁盘与备用内容进行分开存放,对电子档案的存储还需要注重后期的保养,要满足电子档案防光、防尘的要求。在存放之前还需要对电子财务档案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编号储存,将建档的详细日期以及档案的主要内容进行明确的标注,也可以制作成小卡片的形式,这样方便后期对档案的查找,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上的浪费。对财务档案的借用也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财务档案中包含的信息内容是非常复杂广泛的,档案中记录的信息非常重要,不能随意的进行借用,否则容易造成信息的无故泄露[4]。所以,在进行财务档案的借阅的时候,需要根据一定的借阅步骤去规范的进行操作,企业内部人员如果需要借阅财务档案,则需要先去财务部门进行申请,经过审批允许之后再进行借阅。如果是企业外部人员需要借阅档案,则需要持有企业开具的介绍信或者相关的审批文件才能成功借阅,通过遵守这样的借阅制度,能够大大的提升财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的避免了信息泄露问题的发生。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对档案进行定期的备份,形成比较完善的档案备份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定期的备份,将所有的备份档案单独的储存在一个专门的数据库之中,对档案备份的主要内容、备份时间等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备份档案损坏的问题。

三、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不断的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行工作上的改革创新,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满足了财务档案管理创新的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新时期,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性,积极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完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软硬件都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这样会计电算化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了。

参考文献:

[1]梁艳.浅析实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档案管理[J].群文天地,2012,12:117.

[2]张惠霞.探析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财务档案管理[J].财会研究,2012,21:51-53.

[3]符玉萍.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财务档案管理探讨[J].城建档案,2015,8:61-62.

第3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现如今科技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的企业也逐渐走向信息化的方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体现在企业的规模、资金等各个方面,在企业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竞争更为激烈,我国的企业人员通过会计电算化使自己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的相关业务处理效率也不断提升,企业通过会计电算化将更多的时间用到了有关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面。所以说会计电算化为我国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将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的竞争。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

(一)组织控制

企业的内部组织就是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控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将企业的各部门之间的错误和舞弊行为进行控制,把各种不同的职责分配给不同的职员,实现企业的内部职责的合理分工,使会计电算化可以平稳运行。

(二)操纵安全控制

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划分才会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收集,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得以保证。将企业的各种操作管理进行较为安全的控制,使企业的各项规程变得更加安全。

(三)开发和维护控制

电算化的开发应该金信得过具体的研究,使企业的各项的设计可以和会计工作的各种要求得以满足。电算化系统的变化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要市场对企业的系统进行维护,对其功能也要进行调整,促进企业的系统更加完善。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企业会计电算化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相关操纵知识也应该熟练的掌握,但是我国的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多,不能很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来完成相关的工作,面对计算机常常束手无策,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不能和计算机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很多,但是绩效不明显

企业运用的财务软件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就会使企业的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运输等相关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能很好的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造成资源的浪费,使核算成本不断增大。我国的部分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对软件后期的开发和维护不够重视,也没有对软件进行升级和培训,使会计电算化强大的控制功能没有被充分的开发出来。

(三)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相关软件自身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使那些未经授权的人员也可以轻易的利用计算机将所有的数据文件进行浏览,还可以将重要的数据进行修改和伪造,达到犯罪的目的,给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三、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在内部控制的制度方面增添新的内容

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将原来的会计凭证和会计数据的传递方式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这些变化就对会计电算化的控制制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这些新的内容的包括计算机的使用和数据管理以及系统软件的安装等,利用这些新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可以全程受到控制。

(二)在风险控制上增添新的举措

会计电算化虽然让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准确和及时,但是与此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那些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犯罪行为的,其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可以说是留不下一点痕迹。所以企业必须由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出发,制定比较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磁盘信息进行保护,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控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控制,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控制,对相关的修改和删除给予权限控制等。只有利用有效的控制行为,才可以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在人员的培训上增添新的形式

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机构主要包括财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两部分,将过去单一的组成形式进行创新,所以在进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时,应该针对这两方面的人员进行双向的培训。使会计人员既可以牢牢掌握自己已有的会计专业知识,又可以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这样才会促进会计电算化更好的实现操纵和控制。在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软件的开发的技术人员和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时,也要对他们增加对于会计的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样软件的开发和编程才会和核算工作的实际越来越贴近,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的功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四)在内部监督上增添新的方法

企业内部监督的具体执行部门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随时采取新的审计办法,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方法、过程等进行严格的审计,也要对原始的数据进行审计,及时将那些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整改,将企业的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提高企业经济工作的效率,使其更加有序化,是会计的核算工作更加及时和准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日常经济工作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又有利于将企业规定的管理方针顺利的执行下去。虽然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只要我国的企业采取积极的措施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和改进,就一定会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企业的总体实体不断提高,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21世纪企业的竞争压力,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琳,韩娟.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J].齐鲁珠坛,2007,04.

[2]董俐俐.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

[3]彭家生,徐融,李兴华,刘永春,李旭,罗莉,郭晓曦,曾纯,戴丽萍.高校会计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S2.

第4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审计程序审计内容电算化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也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评价。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电算化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由于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刚起步,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具体审计准则也没有出台,所以目前情况下,可暂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范、条例、办法等作为参照,并以此作为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衅兰?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四)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产生错误,则在系统运行后,将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在运行后,对该错误进行修改也极其困难,所以,应该也必须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计保证其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效率性。

参考文献:

第5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1 农村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1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由于财务会计电算化在农村当中是最近几年才大力推广的事物,所以,农村关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系与制度还有所欠缺,针对财务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还缺乏一套科学、详细、合理的管理体系。正是因为管理体系的缺失,导致农村财务人员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时候无章可循,严重阻碍了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

1.2 软、硬件设施缺乏 尽管大多数的农村经济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然而仍有一些农村在推动财务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存在资金缺乏的状况,导致相关的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都较为落后,难以推动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推广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软件技术转向商品化,许多关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被源源不断的开发出来,然而,专门针对农村财务会计方面的软件非常少,财务部门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聘请软件开发公司。

1.3 农村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财务会计工作都处在较为落后的局面,相较于城市当中的会计人员,农村会计工作人员无论从年龄、学历、信息技术以及专业素养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4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适用性较差 虽然当前我国的会计核算软件发展迅速,各种功能齐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真正与农村财务工作特点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少,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分析与农村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相差较远。

2 应对措施

2.1 健全农村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系是保障农村财务会计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制定管理体系的时候必须要综合考虑到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管理、对计算机系统维护的管理、对会计岗位职责的管理以及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等相关内容。当中,针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必须要明确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并且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责的规划;针对岗位职责的管理主要是对具体工作来进行,采用岗位负责制度,责任到个人,只要出现问题,则直接追求该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针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管理主要包含该软件的使用流程、使用权限、使用记录以及代码设计等相关的制度。相关制度的构建都必须要综合考虑到农村的实际状况,通过制度来约束财务会计管理,使得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朝着制度化与规划化的方向发展。

2.2 加大硬件投资与软件开发的力度 推动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必然不能缺少硬件设施与相关的软件,各地乡政府在财务允许的前提下,应当不断增加相关资金的投入,提升财务会计的硬件水平。

2.3 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 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既懂会计知识、同时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知识与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针对农村当前的情况而言,较为符合上述条件的会计人员相对还较为缺乏,所以通过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切实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各级职能机构不断加强科研教育的力度,立足于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在岗与离岗等各种模式的培训教育,不仅要加大教育内容的理论范围与深度,同时也要加大实践操作方面的力度,使得广大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4 通过宣传,切实提升农村会计电算化的意识 会计电算化是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模式,其与农村经济工作的农村经济工作的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的完善及资金的落实具有直接的关系,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助力。所以,乡政府应当切实履行自身的引导义务,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墙等模式来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宣传工作,切实提升广大干部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让其能够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工作当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从而有效推动会计电算化在农村当中的发展。

第6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张丽静 王忠孝 王瑞煜 黑龙江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课题:省教育厅课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JGZ201202445 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面向会计这个行业,培养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技术能人。所以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中,既要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使学生在以后的人才市场中具

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往这个方向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

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我们应该根据培养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使教

师紧扣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这个专业就是为

了满足当今会计工作发展的需求,以便将来更好的做好会计的每

一项工作。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赞同开设会计电算化

课程,因为它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是实际会计工作。会计电算

化专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的能力,如自学能力、管理能

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

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设计其

课程内容,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

较多的课时,方法和学生毕业前的现场实习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

实际工作能力。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影响当今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

1.单一的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的单项核算模式还是当今大部分高职校院会

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主流,总账系统的实训还是会计电算化的主

要内容,对会计核算软件的教学还是保持在建账、制单、审核、

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范围涉及过小,从二使其他的相关学

科的教学和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涉及也很

少。

2.实践教学教程质量普遍偏低

在会计电算化实际授课中,培训学生的还是单用户软件,只

能做单机版模拟试践。而当今软件的大部分用户都是用网络版软

件,而学生对这些软件却不了解,可以说是陌生,无从下手,从

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3.不同步的实践教学与用人单位实际电算化处理

室内实训模拟还是当今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少能有

机会接触到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工作业务,不仅对实际的工作业务

不熟悉,而且对会计电算化实际业务等的处理也非常陌生。弄不

清楚业务处理的程序,而且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

也弄不清楚。

4.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实践能力薄弱

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践指导教

师的资质,实践教学质量好坏取决于其实践能力的高低。现在大

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经验不足,部分是才毕业的,对

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太明白,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能

按照自己的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与现实脱轨,重要的是无

法实现综合的目标。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内容

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融为一体是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

主要内容,结合理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践能

力,使各部分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会计电算化专

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单项模

拟实训教学、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学年

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项目。

1.模拟实训教学内容单一

会计专业每门专业课程由不同的板块构成,所以在模拟实训

授课过程中,应该对每个板块实行独立实践训练。如对财务会计

实务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板块构成。只有

重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才能熟悉的掌握每一个板块内容,从

而提高其应用综合能力。

2 重视校内综合模拟培训

要想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只有培训学生

的每门课程单项业务,而学生也只有通过一个加强综合运用的过

程才能把零散的知识融为一体。所以要想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的目的,只有通过校内的综合实训把单项实践技能贯穿

起来。

3.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

要想学生对实践业务的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通过校

内综合实训的训练和培养。当今现状,校内综合模拟教学与企业

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还是比较单一,如只有企业会计电算化业

务处理,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为了减小距离,还需要让学生进

一步深入到实习基地,通过学生与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接触,

让自己更快更好的融入会计电算化岗位,使自己的理论及实践知

识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完成实现与实践工作的零距离。

4.毕业论文的撰写

独立撰写毕业论文是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

熟练掌握了实践的基本技能,才能在论文的撰写中游刃有余,才

能用理论去描述,归纳、分析工作实践中的每项技能并有所创新。

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很好展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

实践应用能力及加强学生综合素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如何改变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

1.调整实践课程,全面实践教学

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应注意课程和课时的分

配,特别是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匹配。应该加强技能实训,凸

显高职教育的特点。一般而言,实践课时最少要占教学总课时的

50%以上。我们只有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项目和内容等措

施,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

标。实践内容的修改应以验证性、基本操作训练为主,增加综合

实践性的实训,最好能与专业业务接轨。

2.重视训习基地建设与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不仅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会计专业各个板块

的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而且还应该大量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尽

快建好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从而培养技术能人。只会根据书本

讲理论的教师早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求,为了提高教师的

资质,我们应该加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组织教师在校内由有经验的教师培训,而且还要到实习基

地锻炼。要是能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基地,那就为各高职院校建立

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保障。

3.公平全方位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应逐步建立一个能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随着实践课程

内容的增加,考核方法也应该做相应的改进,原来那种只以一张

试卷为准的方法不在可取。考核应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

组成:刚开始时,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渐渐改变的过程,

因此实践课程评价通过结果考核来量化辅之以过程评价,事实证

明,实践课程评价应该通过本校实训状况来确定其评价的要素。

其指标力求公平,并形成一个公平公证的量化考核体系。渐渐地,

老师和学生都熟悉了考核方式,然后就应该通过程考核来量化,

这样一方面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学生

逃课的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文涛,张洪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

[2]鞠花,王久祥.《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措施.机械职业教育,2010.

第7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电算化的应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即财务软件的操作上,使学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使学生熟悉各项会计电算化制度。

一、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电算化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1.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由手工向电算化转变的过程,鉴于此,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的内容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上。其内容主要包括:

电算化信息系统硬件的配置;微机的选择购买;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财务软件的取得方式;商品化财务软件的选择购买;电算化人员的配备;数据准备组;数据处理组;财务管理组;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硬件控制;软件控制;管理制度控制;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审计。

2.财务软件的开发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存在很大争议。有人主张讲,有人主张不讲,有人主张讲深一些,有人主张讲浅一些,各个教材的内容也相差很大。笔者在电算化的教学中发现,有选择的讲其中的一部分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及各个系统设计的介绍,使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财务软件更深层次的理解。但这一部分内容不应该过深的加以介绍,具体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各个系统设计(账务、报表、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等);各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各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各系统的代码设计;各系统的输入设计;各系统的输出设计;安全可靠性设计;简单的程序设计。

二、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其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此,电算化教学的课时应用一半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做实验:在微机上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

1.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软件的操作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学生所学财务软件大多为核算型财务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设。因此,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详细介绍核算型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账务系统、报表系统、材料系统、销售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等,每一个系统操作方法的介绍可以按照功能模块的顺序来进行:初始化、数据输入、记账、结账、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等。在每一个功能模块的介绍过程中,要把其中注意的问题、使用要点、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讲清楚,然后让学生反复操作直到熟练为止。在讲授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手工和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手段、方式进行比较。由于计算机的知识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学,而会计电算化一般在二年级下半年和三年级上半年才学,所以,对于财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软件的原因还是硬件的原因),教师都要教学生怎样处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单位不设系统管理员这一岗位,所以平时的实验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处理常见问题,以帮助学生在就业后能迅速的适应其工作岗位。计算机一些硬件故障的处理和一些系统软件和操作软件的使用(如:局域网、EXCEL、WINDOWS、DOS、FOXFRO)也应是实验的教学内容。财务软件的编程和上机调试可以作为学生的选学内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进行。

2.实验教学方式

(1)实验地点。电算化实验教学的地点最好选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一边讲授一边操作以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着重给学生讲授。有条件的学校应为电算化专业单独配置机房,因为一般的财务软件兼容性较差,如果和其他专业合用机房,财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2)实验资料。电算化的软件操作一般需要两套实验资料。一套实验资料会计分录已经做好,没有原始凭证,学生只需根据填制好的凭证进行输入,按照程序操作即可。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不用考虑会计凭证是否正确,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财务软件,一般适用于学生平时上课实验用。另一套实验资料只给出原始凭证,由学生自己编制会计分录,自己输入、自己操作,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复习所学的会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一般适用于期末学生的综合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验可以分为单项实验和系统实验。单项实验可以分为:财务报表系统实验、工资系统实验、材料系统实验、产品销售系统实验、成本核算系统实验、固定资产系统实验等这几个单项实验可以随教学进度分块进行,实验资料应采用编制好的记账凭证,主要帮助学生熟悉财务软件使用。同时也可以和手工会计单项实验相联系,对同一套会计数据,一方面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另一方面采用电算化方式进行处理,最后把二者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电子数据处理的感性认识。

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实验一般在期末或毕业时进行,此项实验要注重综合性,应把几个单项实验有机的融为一体。实验资料的准备应全面具体,所给出的应是会计原始凭证,以便使学生熟悉整个电算化数据处理的流程,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知识和提高对财务软件的进一步理解。此外,系统实验还可以按照电算化的岗位的分工来进行,在实验时,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每一组的学生按照电算化岗位的划分各司其职,一段时间后相互轮换岗位,使学生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锻炼。

第8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初期是国家要求企业建立审计制度,企业处于‘要我建’的被动状态;随着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渐被认识,企业从‘要我建’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建’的主动状态。但是,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组织与管理控制。⑴适当的职责分离。这就是设置网络管理中心,由网管中心全盘规划合理布局,采取措施确保各工作站、终端和人员之间适当的职责分离。⑵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制定措施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⑶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和公正地监督与评价,有利于系统内部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的建立与键全。

2、系统开发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设计的控制措施,它应贯穿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共主要内容包括如下:⑴明确开发目标,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控制开发进度监督开发质量,检查各功能模块设置的合理性及程序设计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可审性。⑵利用计算机测试的功能,检验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并应对非法数据的容错能力、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发生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系统遭遇破坏后的恢复能力进行重点测试;做好人员和设备等资源的整合配置以及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保证新旧系统的转换有序进行。⑶一旦发现会计电算化系统各类软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应立即进行修补与升级,并将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报告及时存储归档。

3、日常操作系统管理控制。⑴制定上机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和用机时间记录规程等。⑵加强系统人员的操作管理。人作为系统主体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信息安全的最终防线。人员操作管理的重点是权限控制。系统管理员被赋予超级用户管理权限,主要负责系统硬、软件的管理维护和系统资源分配,操作人员应按照被授予的权限严格作业,不得越权接触系统,系统程序员不得进行业务操作,以避免人为因素或操作不当给操作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⑶建立计算机资源访问授权和身份认证制度。即明确每个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并分别定义具体的访问对象;⑷建立安全稽核机制。对系统操作的事件类型、用户身份、操作时间、系统参数和状态以及系统敏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⑸设置安全检测预警系统。即实时寻找具有网络攻击特征和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数据流,实时响应和报警,阻断非法的网络链接,对事件涉及的主机实施进一步跟踪,创造一种漏洞检测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模式。

4、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⑴硬件设备安全控制。硬件设备安全主要涉及计算机机房环境和没备的技术安全要求。应制定计算机机房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严格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系统,专机专用;计算机机房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潮防尘、防磁和防辐射及恒温等技术要求,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⑵系统软件安全控制。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⑶会计信息安全控制。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是密码学。按加密和解密算法所用的密钥是否相同,将密码分为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后者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通信线路上的数据流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加密,访问者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除密码学之外,模式识别的方法也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得到应用。如指纹识别、面容识别在身份认证中具有很好的作用。⑷系统入侵防范控制。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入侵,应采取设置防火墙,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等安全技术,用以限制外界对主机操作系统的访问;用以隔离应用系统与外界访问区域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穿过访问区域对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尤其是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加强原有的基于帐户和口令的控制,提供授权访问控制和用户身份识别。⑸交易安全控制。为了保证交易者的交易信息不被他人窃取或破译,主要应采取数字加密、数字认证等核心技术。

5、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指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输入、通讯、处理和输出环节所采用的控制程序和措施。⑴输入控制。输入控制的重点在于建立适当的授权和审批机制,并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科目代码校验和逻辑关系测试等。⑵通讯控制。通讯控制的重点在于批量控制,业务时序控制、数据编码控制与发放和接收的标识控制等。⑶处理控制。处理控制的重点在于处理过程的现场控制、数据有效性检测、预留审计线索控制和错误纠正控制等。⑷数据输出控制。输出控制的重点在于数据稽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和打印程序控制等。

二、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接受,会计电算化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增添了新的审计内容,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核算的行为规范,是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查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健全;二是测试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

2、会计电算化硬件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硬件指计算机随机配备的为防止硬件运行失灵的一些控制功能。如为防止计算机数据丢失或损坏,服务器配备双硬盘,实时对计算机的数据映射到备份硬盘中;为防止硬件运算出错,很多计算机配备了重复处理校验功能,常见的有冗余校验等。

3、会计电算化软件审计

主要是了解软件系统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功能,了解计算机输出的内容和格式。包括审查财务软件是否通过财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的鉴定、评审;审查财会软件的设计是否符合现行财政法规和会计核算制度;审查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出的格式和内容是否满足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要求;审查软件是否具有应变能力,能否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审查电算化软件是否操作方便、简单易学。

4、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的审计

主要是对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转的连续性和导致系统资源损失的种种干扰因素所采取的各种控制手段的审计。包括:⑴接触控制。只有经过批准的财会人员才能接触电脑系统的软件、硬件和数据文件,如采用机房、加锁、口令控制等多种方法。⑵后备控制。对重要的系统硬件、软件配置后备设备,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在系统资科毁损的情况下能及时恢复处理功能。⑶环境安全控制。如计算机房应配有防火、防尘、不间断电源、稳压设备等。⑷保密性控制。会计信息作为单位十分重要的商业秘密,必须有保密控制,包括会计人员上机操作权限的分配、联网后有关财会信息的安全等。

三、对开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一些建议

1、会计电算化审计,除了要求审计人员懂得会计、审计知识,还应懂得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两者结和起来,并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达到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完成审计任务。审计机构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水平。

2、审计机构的领导要从思想重视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从自身开始扫除计算机盲。应积极添置计算机设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3、审计师和软件工程师应加强合作,尽快研制开发出适合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的审计软件,并在审计实践中逐步完善。

4、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审计的理论研究,制定会计电算化审计的标堆和发展规范。

参考文献:

[1]彭志国,刘琳.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第9篇: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网络  会计电算化  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自从被企事业单位使用,就一直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试想在没有数据备份的情况下,储存在硬盘中多年的会计数据一旦丢失,将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运行,使得由此而产生的信息风险自始至终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安全角度出发,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在安全方面作出了多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asp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会计业务数据被丢失或破坏,导致正常核算中断。

        在网络化多用户的状态下发生 计算 机故障、黑客攻击等造成数据资源被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将更大。一旦出现存储在计算机内的ufdata.md、uferpinf.md以及uferpact.lst等文件丢失或破坏,恢复数据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二)商业间谍盗窃 经济 情报,利用掌握的经济情报犯罪。

        如利用数据资源的复制可在瞬间完成的特点,通过拷贝窃取全部账户信息,或借日常维修之机,趁人不备偷窃数据。在网络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可以通过网络黑客窃取传送的数据信息,其最大特点是既不干扰破坏信息流,又能窃取数据信息。 

        (三)不法分子非法修改会计应用软件、篡改会计业务数据、偷窃或贪污资金。   

        随着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法分子篡改网络上传送的信息,通过加大结算金额,更改收款单位账号,达到贪污或窃取资金的目的。 

        (四)网络病毒破坏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软件系统。

        近年来,计算机病毒呈不断蔓延之势。在网络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由于网络病毒的多发性和快速感染性,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极易破坏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和应用软件,使数据文件突然出现不明真象的丢失,以及应用软件无法正常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安全性分析 

        对于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来讲,保持不间断的电源是很重要的,因为突然断电,会导致用户所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因为没有来得及存盘而前功尽弃,若是程序正在向数据库中写内容时也会因突然断电,导致数据出现错乱。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分析 

        (一)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必要性分析 

        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功能可以进行会计数据的保全与恢复。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可以在系统管理界面把最近一次备份的数据引入,将最后一次备份与故障发生前的这一阶段所发生的数据进行补充登记。数据备份应该按计划进行,一般完整备份的时间周期相对长一些,其他方式的备份时间周期相对短一些。可以规定完整备份一周一次,其他方式备份一天一次。在一天中应选择工作结束后,下班前执行备份,以免影响当天的工作。

        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对整个 会计 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会计主管可以执行对全部或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一般操作员的数据备份权限由会计主管分配或指定。

        (二)设置操作员权限与口令必要性分析 

        操作员的权限分配与口令设置是构成软件安全性的两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操作人员的职务级别不同,工作范围不同,可以操作的软件功能和访问的数据内容也不同,因此需要由最高级别的管理员对操作员进行权限分配。

        在功能权限中,每个操作员都需要经过授权才能使用该会计电算化系统,并且只能使用被授权的功能。通过类别权限控制对操作员进一步的限制,使操作员只能在同一功能下不同类别范围内操作。操作员在操作时,尤其在做数据录入的操作时,可以限制其操作的数据发生额在一定的限度内。

        (三)外部防护的必要性

        (1)周界安全防范。

        周界控制是通过对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的安全性目的,它是预防一切实行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外部访问区域,采用二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内部网,利用中间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2)数据通讯安全防范。

        数据通讯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单位可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在埋设地下电缆的位置设立标牌加以防范,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 网络 ;采用虚拟专用网(vpn)线路传输数据,开辟安全数据通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总之,需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提供有关决策信息是实时传递的,网络化 经济 环境中信息高速公路为会计信息系统实时提供了可能,这就需要建立适应网络化经济环境下会计时间、空间和速度的新理念。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为 企业 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实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在产生、 发展 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建立于“事项会计”下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将成为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 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