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当代体育;高校公共体育;体育思想;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的内涵,健身业也蒸蒸日上。我国采取了大力发扬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号召各大高校对提升体育涵养的素质,使之满足现在的国际水准和人民的需求。而高校公共体育是大众教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大学生身体安康,为国家奉献的重任。
1现代体育思想的内涵
古代还没有出现“体育”二字,他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融合外国元素而形成的一种新理论。体,即是要做耗费体力的一件事,育,便是传授他人的意思。现代体育的思想是要将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积极向上传授给大家,让大家有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功效。而体育也是一种为他人的教育精神,随时间发展,传统的体育思想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我们要从体育的本质出发,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从而将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分享出去,同时改进体育运动中的不安全地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让和谐气氛传播到大学每个角落。
2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存在的弊端
旧中国时期,我国处于大量吸收国外思想的饥渴状态,大量新课程由此传入中国。后改革开放时期,又将教育等方面加以讨论,在1990年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给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之后的体育改革便将素质提上了线。在综合了国内外体育的教育路线,我国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被大众所普遍认同。而为了不断满足我国对体育认知的需求,又必须将创新理念不断融入现代体育思想,把以人为本、体育强国的思想顺理成章的展开,将提高学校学生身体素质放在中间,逐步形成了当前社会的体育理念。可如今在各大院校中,公共体育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普遍已经认识到体育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可是在众多高校中学习体育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采取过去的老方法,没有将当代体育理念与实际高校体育教学很好地进行结合,同时学校中的老师们也没有经过新的培训,将最终的成绩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将创新融入,只是按照以往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造成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低下,没有将培养自己把体育作为终生事业的意识。同时,有些高校还存在体育设备老旧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现代体育思想还无法真正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原因。
3体育思想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关系
当代体育观念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其树立了明确的方向,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方向和思路,从而满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大高校在建立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当将当代体育思想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调整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形成全新的且具有现代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此外,各大高校要实现高效公共教学的多元化,必须深入贯彻改革的要领,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科学健康发展,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创造优质的条件。调整好当代体育观念和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样一来能够给学生们更多选择的机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各大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现代体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4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
4.1学生健康为主要保障,终身体育观念为目标,实现体育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在现代体育思想下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要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也要照顾到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平衡关系,达到整体的和谐发展。各大高校应要认真研究改革内容,积极落实体育运动的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提高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完善充实体育课程内容,降低学生对体育的依赖程度,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技巧,让体育运动成为生活学习的一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为教学目标,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高效和谐发展提供重要支柱。4.2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不断更新充实体育教学的样式及内容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条件资源,以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来设置课程,不断充实、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平台。学校也要适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来划分出合适的体育课程,而相应的课程内容在分类和考核等方面都应该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设计上,积极推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通过了解学生各式各样的需求,改变老师为主体的上课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良好的体育学习气氛,以此来培养浓厚的体育情感。4.3构建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促进了体育信息传播的同步化。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导着体育教学思路的走向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标准。各大高校应运用互联网等平台,将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整合,构建成一个专业化的平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对体育学习中的课程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管理,高校体育教学平台将更加注重对各个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和和身体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将各个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纳入考核范围,以更加完善的数据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更好地去学习体育基本技能以及知识。
5结语
在现代体育思想的狂潮下,树立学生终生学习体育的理念变得更加重要,为了加强每个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各大高校就应该在符合新课改的标准下,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置,来有效实施全新改革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面对于即将走向各个岗位和社会的大学生,各大高校应该持续加大改革的力度,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明确当代体育发展的目标,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明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起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和谐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高校体育教学平台以及评价体系,教育引导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尽快使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作者:盘华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等.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1):112-114.
[2]莫伟彬,李国峰,邓启烈等.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6):129-131.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强度较弱。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负有直接的和重要的责任,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中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制定出中学体育课程训练计划,在计划中明确课堂标准及训练计划。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无从下手,更加不知道怎样开展体育教育教学课堂,这些体育教师缺少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因此,他们实施体育教育教学的强度比较弱。
2.学校未重视体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从本质上来看,中学教育仍然处在将考试作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阶段,所以,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非常重视那些应试教育的科目,中学体育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很多人都认为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考大学主要依靠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文综或者理综的成绩,体育成绩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很多学校及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会占用体育课堂的时间,更有甚者会直接把体育课程改为文化课程。对于取消体育课的决定,有些学习十分刻苦的学生乐此不疲,很多家长也持支持态度。很多学校都不能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作用以及价值,致使体育课程呈现萎缩的趋势。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1.教学要更新思想和观念。体育锻炼对完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加能够充分提升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必须充分重视体育锻炼,正确看待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作用,提高自身在思想方面的认识,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最终促进中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游戏教学法来提高中学生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充分重视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合理看待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多元化的功能。
2.要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和素养。只有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和素养,才能够对中学生实施专业的体育教育教学。在教师开展体育课堂之前,必须要通过备课等方式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体育课堂进行具体规划,明确课堂上要采用的训练方式。另外,采取何种体育运动项目、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怎样控制训练强度等都需要通过备课加以明确。同时,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道德水准,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善体育教育教学课堂和氛围,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以及创新,进而真正使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才能实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多元化。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体格、智力甚至人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强度较弱和中学体育教学忽视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这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然后又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更新思想和观念以及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水平这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学策略,旨在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世耀.从“基于问题的教学”向“基于问题的学习”过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加强游戏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一、体育上以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教师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目标,就是通过上这堂课,让学生学会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教学目标没有实现,那么不管教法多好,教态多好,都注定是不成功的。一堂课上完,学生学会没有,有多少人基本学会,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互动,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包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量地向学生传授技能、技巧和锻炼方法,而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二是采取“放羊式”教学,教师上课后给学生发放体育器材,让学生自己玩,这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学生,起到组织、主导作用。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这个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学习结果会令人满意。但要避免片面追求热闹场面,简单地认为学生笑了、动了、气氛热烈了这就是好课。体育课不是单纯地玩,它要求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再次,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比如在跳跃这节课中,我就以模仿青蛙跳为教学内容。因为学生都见过青蛙,而且喜爱青蛙,在这节课中我用采情景式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结合现实出现的“捕蛙”情况,让学生讨论研究和处理。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多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强信心,融入群体。
二、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育课上“吃不饱”与“吃不好”现象比较明显,对同一教材内容,好的很容易完成,差的难以完成,这样体育课半数人都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合理分组,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感到体育课的主人是自己,所有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都是为自己设计的。分组的标准很多,有性别差异,有身体素质差异,特殊项目所需的素质不同等。只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其主体作用,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将产生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对象、教材、任务,具体地选用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背跃式跳高教材的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尽快地建立起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针对这一情况,教学中我曾采用两种不同教学法,教法一:采用常规的顺序分段教学,即从助跑―起跳,起跳后转体―过竿落地,短程助跑过竿,完整技术练习进行教学,讲求建立基本正确的动力定型,达到掌握背跃式跳高的目的。教法二:根据背跃式跳高的技术结构、特点,采有针对性的逆进分段组合的练习方法,即从过竿落地开始进行教学,首先从体会身体背跃势时的肌肉本身感觉入手,随之掌握过竿及身体在竿上翻转的肌肉感受和动作要领,在达到掌握过竿落地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助跑起跳技术的教学。
三、加强小学体育游戏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公众的焦点。这种问题的发生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课程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教师太过于强调体育课堂强身健体的作用,把体育课程定义为一个学生自由活动的课堂,甚至把一些体育课程变得机械死板,大部分学生喜欢运动、喜欢体育,但是却不喜欢体育课程,这就为体育课程的高效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阳光体育理念也逐渐成熟,并且已经在许多高校地区得以应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阳光体育理念,打造一个高效率的高校体育课堂成为了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扩充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基础,致力于增强和完善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该文将针对高校阳光体育的开展形式予以论述。
1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模式,满足不同层次需求,促进阳光体育持续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强调课程开展的协调性,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很多高校的选课机构很不完善,许多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体育课程非常不感兴趣,但是还要单纯为了上体育课程修学分而上体育,这就违背了阳光体育理念的本质要求。一旦学生失去了体育课堂兴趣性就会在课堂中失去了目的性,也就不能在体育课程锻炼中放松自己、强身健体。因此高校需要逐渐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课程模式,教师也要在教训活动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运动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另外高效体育课程设置也要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需求,做到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阳光体育的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要做到教学活动中的针对性,就像针大一的学生首先讲述体育基础知识和教学内容。比如教师要做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层层深入、逐渐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在上半个学期要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认识,首先开展基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先增强学生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先讲授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能力要求,比如要首先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对抗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先做一些体能训练,给学生下达一个训练目标,增强学生的运动信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随后体育教师在做一些针对性、专项性训练教学。比如有的学生选择的篮球,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述一些篮球的发展历史,然后给学生讲述一下篮球的一些基本技巧和规则,巩固学生的篮球基础能力水平,然后让学生进行组队打比赛,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阳光体育持续发展。
2 更新课外活动内容体系,使课外活动成为大学生实践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
在许多高校地区低年级学生还做一些课外活动,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学生很少做一些?n外活动,这种不规律生活习惯对学生体质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激发起学生的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课外活动内容体系,多开展一些趣味体育运动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课外运动不同于体育课堂,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性和选择性,因此学生的参与性也就更高,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使课外活动成为大学生实践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外活动中除了增加趣味性以外,还要增加运动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实践开展越野活动比赛,比赛的全程以5公里为目标,根据高校校园路线进行标定,另外还可以在路程当中适当的增设一些障碍,比如一些板凳、水潭之类的小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可以让学生感到一些挑战性和满足感。此外这种越野比赛的开展还可以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报名,学院之间还可以制定一些战术策略,互帮互助共同取得好成绩。另外高校还可以举办“篮球宝贝”比赛,在校园里大部分都是男学生做一些篮球运动,这个比赛就是要增强女学生的参与性,比赛形式规定为三女二男,而且在比赛过程中男生不能防守女生,也不能阻挡女生的进攻路线,而且在抢篮板球的时候不可以跳跃,男生只能在三分线及以外投球。这种“篮球宝贝”的比赛形式突出了女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女生的参与性也就更高,同时篮球比赛的趣味性也会因此增加,观众也会被男生的窘迫行为所逗乐,有利于阳光课外活动的高效率开展。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接力跑的比赛,每一位学生只有在完成一个小游戏测试之后才可以完成接力,比如一些你画我猜游戏和筷子夹乒乓球等简单游戏,做完游戏之后才能完成传递接力棒,然后再由下一名学生做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课外活动的趣味性,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对阳光体育的高效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3 建立与阳光体育评价相一致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体系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教师教学效果以及一些突出教学成果的评价,另一种则是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价。通过建立一个与阳光体育相一致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另外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体育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强学生运动健体的信念。通过评价机制不仅要起到监督的作用,还要对学生的整体能力做出一个评定,然后指定下一步的体育教学计划,提高阳光体育教学理念的教学质量。
比如高校可以在每一个学期制定一些基本体育能力的测定指标,比如第一个学期测定引体向上、1 000 m和跳远,其中引体向上8个为达标、12个为及格以及16个满分这几个档次,通过档次的划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1 000则是根据时间来进行划分,3分20秒以内为满分、3分45秒以内为及格以及3分55秒为达标三个档次,同样跳远也要划分出几个等级。而等到下一个学期之后可以制定实心球、100 m和坐位体前屈等三项基本测试。另外针对一些专项运动,比如篮球和足球等还可以进行专项测试,就像篮球可以测试一些三步上篮和罚球线定点投篮以及带球跑三项,而足球可以测试学生定点射门和带球绕杆以及垫球三项基本测试。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质评定,对提升阳光体育教学深度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八年级体育;教学研究
当今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简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很多体育教学者深有同感。曾几何时,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借故偷懒,躲在树荫底下聊天嬉戏,尤其是女学生,对体育更是毫无兴趣。只有少数人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地投入训练。难道体育课只是闲聊消遣的“美好时光”吗?难道体育课就真的如此一无是处吗?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而是看这个体育教师能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锻炼成健康的体魄,启发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一、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锻炼成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启发引导学生锻炼成健康的体魄。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
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体育活动,启发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是心要的。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农村人口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农村受教育人数也在急剧上升,一些学校的班级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七十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在农村实施超小班体育教学,改变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可以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完成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本文就农村超小班体育教学的相关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指体育教师能够有的放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层次辅导,从而使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升。
农村超小班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获得快乐体验。
一、农村超小班体育教学的作用
(一)优化心理教学环境
超小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教学期间借助师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所形成的体育教学氛围与人际关系环境[1]。
具体来说,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教学过程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关系,该关系是在教学期间师生交往前提下,借助师生相互影响、信息交流以及相互认识所形成的。在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关系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科学构建体育课程教学体系[2]。
在超小班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农村体育教师都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积极营造宽松、民主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从专业化角度出发,超小班体育教学模式是有别于大班教学模式的,可以在无形中更多的给予师生认识彼此的机会,有助于体育教师在一定的单位时间之内更好的关心学生以及辅导学生,使体育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传递。
(二)优化物理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体育教学的场所、体育教学的设施以及体育教学班级的规模等静态化环境。一般情况下,在超小班体育教学中因班级人数相对较少、规模也相对较少,遭受场地以及体育器材的限制也相对较小,超小班体育教学期间不会因场地制约使体育教师们束手无策,可以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更好的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3]。
比如,在操场上大班化教学所不能满足的场地,在超小班体育教学课堂中就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且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也相应的比大班学生空间更加宽广。再例如,体育教师精心安排多种形式的队列练习活动,但是正好遇到了下雨天,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发挥超小班的优势。通常情况下,由于人数相对较小,在室内就可以完成队列练习,从而不至于临时改变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农村超小班体育教学方法分析
(一)游戏教学法
在农村超小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会去展示自我,促进其自我表现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期间,体育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一些合理化的体育游戏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当中获得知识以及巩固知识。
现阶段,体育游戏属于学生们最为喜爱的综合性体育活动之一,比如“猎人打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用投排球来取代猎枪),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投准以及躲避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其团结一致以及互相协作,进而为集体争取更多猎物努力。游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因游戏手段不同,则所受教育要求也会存在差异。
(二)体验教学法
农村超小班体育教学中的体验教学法更加重视体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多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以及做一做,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期间学会发现以及学会思考,进而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针对超小班体育教学的体验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亲历活动,寓教于乐。比如开展郊外野游活动以及“军校拉练”活动等,保证体验教学以及活动之间的紧密结合[4]。
(三)分层教学法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体质水平与运动能力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在农村超小班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因此,超小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学习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具体来说,超小班分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合理分层,针对学生的身体条件情况与性别情况进行合理化搭配,尽量避免对学生自尊心的挫伤;其次,要实现异步前进。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进步速度与方向,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进步;最后是动态评价,针对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师必须要给予其充分肯定,尤其是实施过程性评价与动态化评价,重在对学生的激励。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超小班体育教学是一项专业化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体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超小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准确认识超小班教学的特点,通过采取游戏教学、体验教学以及分层教学等方法,促进其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独特热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动力源泉。如果学生对某个学科情有独钟,那么将会投入很大的积极性参与活动,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反之,一旦学生对某个学科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在极不情愿的压力下疲于奔命、消极应付,不但学习的效果非常低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极大的摧残。
例如在教学“俯卧撑”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动作要领难以掌握,加上力量要求比较高,很少有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个动作。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设置了循序渐进的步骤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先进行示范性的动作讲解与演示,并着重就手臂的弯和直的过程详细说明,重点指出身体要成一条直线,特别把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不正确动作预设,提前进行纠正,如手臂弯曲不到位、臀部容易起伏等。然后在学生试着练一练的过程中,首先降低动作的难度,重点保证动作的规范性,让学生双手垫高,撑在凳子上,脚尖扣地。学生练得快乐积极。接下来的训练中逐步降低凳子的高度,学生也能逐渐适应,四肢力量很快得到了发展,动作自然协调规范。
高中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方式很多,比如,通过健身运动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塑造完美的体形,向学生展示力与美的和谐与高雅;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发现体育活动原来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令人向往;通过挂图、多媒体、音乐等媒介,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资源的多样性,感受体育学科知识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树立为体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体验体育科学的神奇魅力。
二、鼓励学生对特殊项目有着韧性情怀
发展学生的学科兴趣最大的敌人的就是遇到挫折。如果挫折来临时,我们教师不积极引导,不加强科学的心理疏导,那么长期的困难积累将使学生不堪负重,最终沦为懦弱和退却的人。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是要关注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战胜困难和逆境崛起的精神和勇气。
我在教学长跑的过程中,针对多数学生的“极点”畏惧心理,进行了有效的应对教育。首先,向学生讲解“极点”现象产生的生理原因:人体由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状态,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等都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体内缺氧,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极点出现的晚,持续时间短,身体反应也比较轻。然后向学生讲解正确处理“极点”现象的方法:放慢跑的速度,注意调节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减少呼吸次数,必要的时候干脆停下来走一段时间。经过长期的训练后,极点现象反应会逐步减弱。体育作为重要的力量和技巧性的学科,面临的阻力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困难产生的科学原理,掌握排除干扰的技能,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借此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倡导健康向上的向师文化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如果我们能正面引导、巩固、强化这种情感,对体育教学将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由喜欢教师而迁移到喜欢体育课程、爱上体育运动。
我在体育教学中,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尽力展现给学生热情、大方、果敢、坚毅、正直的教师形象。平时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多关心学生,乐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上课做到衣着得体,符合教师的着装标准。动作示范前,我都进行认真的练习,努力在示范时给学生展示完美的形象。遇到有难度或学生畏惧的动作,我首先带头做,榜样示范。有时候还和学生一起打球、跑步,将自己当作普通的一员融入他们中去。有一次,班上两名同学要参加市级羽毛球比赛,时间紧,学生显得很烦躁。为了让他们安心训练,我坚持天天陪他们练习,和他们畅谈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友谊性,让他们明白比赛的意义是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比赛的价值在于通过平时的训练发展自我体质,提高体育竞技能力。有了这样的心态,学生的训练变得亦步亦趋、稳打稳扎了。与多数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向师性问题,切忌成为学生眼中着装奇异、动作粗野的典范。
关健词 团体心理 体育教学 教学管理
前言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严格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要想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即团体心理。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极为有利。团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行为倾向。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即体育教师(管理者)对学生(被管理者)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因此,团体心理和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的学习团体一般会表现出如下几个特性:
1 模仿模仿
是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摹拟一个榜样行为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它是由非强制性的外界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可以是榜样本身的吸引力,也可以是一定组织的号召。它完全出于个人自愿,没有任何强迫性。如学生在课中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它是由教师示范动作的准确优美等特性所引起的,而不是教师强迫做的。但学生自愿模仿的程度却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吸引力量,即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艺术。教师的技术好,示范动作轻松、优美、自然,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兴趣,否则结果相反。
2 暗示
暗示是指主动实施者对被动接受者的行为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视线接触来与每个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并采用目光注视学生的练习,表达嘉许、提醒、制止或警告;或拍拍学生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暗示同意。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行为作出反应,如停止讲话,不做小动作等,都是接受暗示的表现。
3 从众
从众是个体在团体舆论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如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迫于全体同学都要上体育课的要求,也只得勉强上体育课。判断个体是否从众,从众多现象中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情况:①表里一致的从众;②表从里不从;③里从表不从;④表里一致的不从众。由于从众表现的复杂性,体育教师要多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才能防止学生中出现表从里不从的抵触情绪。
4 服从
服从是按照他人意志,团体内部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来约束行为,以求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指挥做各种练习,都是服从的表现。服从分为自觉服从和违心服从。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安排的一些练习虽然不感兴趣,但迫于课程规定性和教师的威严,还是违心地服从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和性别特点以及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使学生自觉地服从安排,认真锻炼、学习。这样,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引导工作,促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保持团体的整体化。
4.1 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体育教学是为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而进行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他们才会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的发展后,学习团体中的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心理凝聚力,就会共同来支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管理。
4.2 建好良好的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标准。团体成员都须遵守。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它的作用是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被自己意识到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如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等。也可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经常给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只要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团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类化,从而形成学习团体的整体化。在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消极的团体规范,如厌恶上体育课等现象。以免影响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建立。
4.3 形成积极的团体压力
团体压力是指个体在团体内部与多数成员认识和行为发生分歧时,从主观上感受到来自多数成员的精神力量,从而迫使个体放弃个人的意愿以求和团体成员取得统一。其目的是迫使个体从众。它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看到团体的压力的两面性,即来自团体的压力和舆论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团体压力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抑。
4.4 保持高度的团体内聚力
一、提高对体育教学意义和任务的认识
学校体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增进健康。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般在15-19周岁,正处在成长期、发育兴旺期,体育活动为骨骼、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等。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心理,使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体育还起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完善性格的重要作用。体育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人格;通过学生之间、集体之间竞技上的交锋,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交融,对学生团结协作、友好礼貌、同情体谅等品德养成有积极作用。体育又能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和增进脑的功能,使人头脑清晰,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促使学生学好专业。此外,体育还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成长,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着眼点
1.教学任务的多维性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多维思想,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特点、身心状态、未来从事需求等,开展多维教学,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育教育将从专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转变到以通过增强体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人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专业教育结合,使人的知识、身体素质、道德精神获得和谐发展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兼顾专业性,完成各专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同时还要通过体育训练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养成。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职业学校教育具有职业特点,中职学生以学习专业为主,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从事相应的工作。每种专业都有相应的职业特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身体活动特征,确定不同专业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提高对职业的适应力,更好地为就业工作准备,让学生终生受益。例如:对于计算机、财会、电子、汽车驾驶等专业,因为学生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和眼手的协调能力,又因为伏案、久坐类工作者长期工作会诿发颈椎酸痛、脑部供血不足、眼睛疲劳等现象,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多安排乒乓球、排球、篮球、网球等项目。
3.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体育教学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和学情为出发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使教学内容和娱乐、休闲、健身项目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中不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休闲体育,比如跆拳道、街舞、轮滑等。也可能在班和班之间、专业专业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开展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类的联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竞技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塑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编排和教学项目的设计,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合理安排运动量
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不单纯取决于运动量,而是运动负荷,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要注意将量和强度的关系处理适当,要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其次要注重课堂时间分配,让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内容各占一定比例。
三、帮助学生确立终身体育思想
思想观念比体育活动本身更重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培养,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健身的方法,合理地利用和调整闲暇时间,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教育贯穿于自己的一生,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自己的身心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健康状态。具体来讲,中等职业教学应更多强调体育教学的健身性、健康性与终身性。通过体育教学让每位学生不但有强健的体魄、精湛的体育技能,更拥有较高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教会他们运动技术技能和相应的体育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理解体育功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为学生健康工作提供重要保证。
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热爱一项事业是做好一项工作的推动力。中职体育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从事这样辛苦繁重的工作,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体育教育的精神,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锻炼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体育道德观等。
2.热爱学生。热爱体育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具有一致性,热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重要原则和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中职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许多时候,学生对一个项目的认可与热情取决于对一个教师的认可,当一个教师用心关怀每个学生,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取得更好的成绩。
3.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教师要有较宽广的文化修养。体育课堂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互动交流过程,学生向教师请教的内容也更广泛,体育教师全面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