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技术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05-01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村的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由于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推广难的现象。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
人员抽调频繁。目前,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均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而且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负责安排具体工作。但是,因为没有上层的主管单位,业务工作就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形成了随时抽调,专项工作无专人负责的局面。
二、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任意抽调。乡镇机构改革后,设有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三、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 (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 (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颐之忱。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近几年,中宁县对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和积极探索,形成了“县管乡用”的体系格局。其基本做法是:将原有的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8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整合后成立了11个乡镇农牧服务中心,承担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9项公益性职能,人员编制由过去的70名增加到96名,人员编制增加37%。改革后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作为县直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归县农牧局直“管”;同时为了确保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政府工作相协调,能够为所在乡镇所“用”,中宁县对县、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建立了6∶3∶1的考核机制,即乡镇政府考核结果占60%,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结果占30%,服务对象考核占10%,将乡镇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考核结果的总分之和作为兑现基层农技人员绩效工资、年终考核奖金的依据。
这种改革的可喜之处:一是清理整顿了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科学合理设置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基层农技推广事业机构变得更加精干高效。二是优化了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结构。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聘任条件、办法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经过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调整,中层干部的文化层次得到了提高,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80%以上。三是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许多同志都产生了危机感,激发了改革和竞争意识,真正明白了今天不爱岗明天就落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难以择业的深刻含义,从而促使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开展工作举步维艰。农牧局是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分数只占30%,乡镇考核分数占60%,对干部绩效工资的多与少占决定因素,乡镇农牧服务中心技术干部不得不服从乡镇领导的工作安排,日常去干乡镇的一些比如拆迁、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自身的业务工作反而没时间和精力去干。二是乡镇农牧服务中心队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乡镇农牧服务中心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各种原因,乡镇农牧服务中心里面非专业人员所占比重普遍较大,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服务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农牧技术推广队伍很不稳定。由于农业系统基础薄弱、经费紧张、环境艰苦,导致整个农技推广队伍尤其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人心涣散,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十分严重,中青年干部、业务骨干流失尤为严重。11个乡镇农牧服务中心编制人员96人,实际在编91人,缺编5人;在岗74人,因病或上级业务部门借调人员17人。三是改革后的乡镇农牧服务中心实行的是部门和乡镇双重领导,互相推诿,导致乡镇农牧服务中心办公场所、设施及开展工作的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致使许多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特别是信息服务等工作需要较为先进的设备,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一些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建设 改革
[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94-01
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水利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基本职能是管理工程与用水,并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从而达到服务农村、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1]。
1 基层水利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得农村出现水利管理缺失主w的状况,许多农田水利工程遭到破坏或是被侵占,加之多年来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最终出现水利滑坡与效益衰减的局面。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于1986年出台有关文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乡镇水管站的建立,使得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逐渐恢复并得到强化,建立、完善、健全基层水利相关管理机构[2]。但由于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不稳定,基层政府与专业服务体系经历多次变革,总体来说,对于农田水利事业发展仍然起到了较积极作用。主要突出矛盾归纳如下:
1.1 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设置不合理
相关资料显示,自农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矛盾一直未间断。一方面乡镇水利服务组织管理存在脱节、缺位现象,责任无法得到落实,工作安排十分不协调;另一方面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水利人员明显减少,平均下来,一个中心水利人员不超过2个,在这期间,水利人员还会被安排做一些与水利无关的工作,造成基层水利人员不能将全部心思花在水利工作上,自身业务素质也始终提高不上去,从而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造成影响。农业服务中心显现出诸多弊端:一方面,在工程效益区域间发生分配不均衡现象,使得各区域对水利工程管理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同一工程管理处于不同地段,其水平高低也是不同的,不利于工程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各区域段在工程管理方面的投入与所获效益成反比例。一般同一工程的上游部分都大于中下游部分,正因如此,在运行管理投入方面相对较大,但也正是由于其灌溉面积相对较小、受益人数又少,因此所获经济效益也不多。
1.2 乡镇水利站相关经费保障不足
乡镇基层水利站承担着公益性职能。各级财政对这些公益性推广机构需给予资金支持,并将这部分纳入到财政预算,使其能够履行公益性职能。但实际情况是地方财政非常困难,使得部分政策不能彻底落实。基层水管单位收入较为单一,目前主要来源包括三部分,分别为水费提成、财政拨款及多种经营[3]。造成收入难以满足支出,一方面是由于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靠财政拨款,无其他来源;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人员的工资未被纳入到财政预算;最后是由于税费改革、农业税免征等导致农业水费计收越来越困难,收取不能按时足额完成。最终造成水利工程及基层水利机构无法正常运行。
1.3 相关人员结构不合理
乡镇水利站的工作任务较重,一般待遇较差,环境又苦,人才既引不进来,也留不住,使得整个水利队伍存在年龄偏差大、文化与专业水平低等问题。正是由于人员结构与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服务能力又薄弱,基层水利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即便是保留下来的水利站、片区站、流域站等单位也是没有设计、施工、监理等资质的,与水利与农村改革发展新时期需要不符,造成有事无人做局面,降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及阻碍其进度。
2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改革举措
2.1 结构合理设置
各地对基层水利站进行设置时,需根据水系及水利设施的实际分布情况并因地制宜来选择,乡镇水利站一般是县(市、区)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派出机构,所以在选择时,需优先选择对跨乡镇片区站、流域站等进行设置。已撤并流域站、片区站需依据实际适当恢复。所设置的机构必须是利于县级水利部门业务工作的落实,促进乡镇基层水利站能够较好履行公益性职能。建议乡镇基层水利站推行的管理体制以县水利部门管理为主,实现县水利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由县水利部门统一调配人员与业务经费,在对人员进行调配、考评、晋升时,必须充分听取所在区域乡镇政府意见。
2.2 工作任务要明确
依照保障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的实际要求,各级财政机构需对公益性推广机构提供经费保障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有效促进基层单位生活条件、办公条件等的改善,逐步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相关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在管理机构、编制人数都确定下来后,将乡镇基层水利单位相关经费来源进行落实,并对水利进行积极地综合经营,提升水利经济水平。国家及省级水利建设相关项目需按照不低于5%的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经费进行提取,并将其用在水利站项目管理、规划设计上,以使基层水利的工作经费得以落实。
2.3 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第一点最主要的是建立并完善相关用人机制。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优化,实施竞争上岗,坚持择优录用,将低素质、非专业人员逐步淘汰掉。第二点是对基层站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从而促使基层站服务能力所有提高,培训形式多样化,比如短训、委培、脱产等,不断更新基层工作人员知识, 提高其业务水平。第三点是将基层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待遇进行落实,有效解决这些工作人员的晋职、晋级、生活待遇、工作条件等迫切问题。
2.4 培育农民用水户协会
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最为直接且有效的管理组织,对于推进水利管理非常有利,是一种最为公开、民主、高效的方法。将建设农村水利服务体系与组建、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结合起来,其是农村水利服务体系未来建设最重要的切入点和创新点之一。
3 结束语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到整个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创收情况,所以必须进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就是用人方式及工资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并需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需求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吕立新,王恒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改革浅议[J].江苏水利,2003(1):47-48.
崔黄口镇农业服务中心是镇政府下属的一个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办公室,是以服务农村农业的为主的办公室。崔黄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有固定电话只有一部,可以打通市内所有电话,打外地的不行。办公室内有人员7人,这7人在工作当中需与外部联系时共用这一部固定电话。这部电话与主任办公室是相连的,电话管理是没有什么规定的,没有什么规章制度的,是处于自然状态的。办公室的人员文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均是全日制大专以上,由于没有电话管理的规章制度,虽然由于大家的素质相对农村的群众感到较高一些,没有出现过与农村群众打电话过程中出现过过激的通话现象,但大家对电话打的方法及礼节礼貌问题是模糊的和不清的,导致打电话的过程中有时出现打电话的方式方法不正确,礼节礼貌不够、说话口气重;有时对电话来访者,采取感情用事,对于认识的电话来访者就谦逊一些,对于不认识的电话来访者就态度恶劣一些等现象。作为镇政府下属的一个服务农村和农业的部门,如果电话打不好,就会影响者政府的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开展农村农业工作的难度。
二、相关理论概述
接打电话是办公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办公室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是办公室信息接收和发出的重要工具,是办公室与外界良好交往的重要通信工具,是树立和影响单位形象的重要通信工具。
三、崔黄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电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三个不足之处)
(一)接打电话过程中存在方式方法不正确的问题。经调查,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的个别人员在电话过程中存在有时说话态度不谦逊的现象。例如,工作人员老张,由于其岁数大一些,他对接来电态度存在不谦逊问题,接电话的第一句就是“你是谁?”一句话让对方心情上就难以接受,有要被审讯的感觉。在接电话时不是本着为电话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本来农村的问题打到乡镇一级是不容易的,是在不能解决问题情况下,他们才不得以打这个电话,以期待来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和麻烦,心情上是无助的,思想上犯难的,而我们一个电话一盆冷水浇过去,可想而知,他们的心情是多么难受和矛盾的。另外接打电话时,不知道如何处理相互的关系,不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没有什么方法和程序,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如,工作人员郑在接到村子里一人来电时,对方要求找主任,他只是讲“主任不在,打手机”就给挂了。主任回来后问起此事来,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他即不知道对方是哪个村,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对方来电要办什么事。
(二)使用电话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明晰的现象。在使用电话过程中,特别是接电话时,存在权责不明晰的现象。在使用电话过程中,由于只有一部电话,来电话后,铃声响好几遍后,方才有人去接。有时大家都有事时,均没有人去愿意接电话,而且均没有什么事时,也没有人愿意去电话。最后是岁数大的看年轻的,年轻的看年老的。好在,大家是相对自觉地,形成一个习惯,离电话越近的人,一般由他接,他有事再由再接人去接电话。这样大家来电话后,先看一下,离电话最近的人是不是我,外界的人来电话,总是感觉接电话不是太快,反而总是慢几拍。这样,对使用电话,不明确谁主要负责接电话,谁负责协助接电话。电话的主体责任没有明确。
(三)电话使用过程没有制式的电话管理规章制度。在使用电话时,存在没有制式的电话管理规定。感觉电话只有一部,而且室内有7个人,没有什么必要制度电话管理规定,这是主任的想法。而现实中,由于没有使用电话的规章制度,直接造成了接电话的权责不明晰,造成了接打电话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方式方法、良好的态度及应有礼节问题。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明文规定,甚至没有在历次开会过程中讲评过相应的使用电话的问题,更没有将使用的电话管理规定明文上桌,上墙,更不能让大家一目了然地熟悉和掌握接打电话的管理规定。
四、改善崔黄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电话管理现状的建议(针对三个不足找三个改进建议)
大家都知道,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十七大报告中把它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如果不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就没有办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没有办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就不可能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就必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就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就必须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就必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就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就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那么我作为农业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如何做好这“八个必须”呢?如何做到立足本职岗位,贯彻十七大精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认为:
一是献计献策,当好“咨询员”。首先,对中心内部的工作,要尽职尽责,向领导提供合理建议。其次,要有统筹兼顾的意识,为党工委、办事处当好参谋和助手,使做出的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同时,又要能独挡一面,解决各类临时性、突发性的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内,我认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应该是:1.大力宣传农业区域优势和商品优势,搞好农业优势产业项目的包装,争取上级对花卉苗木、土地流转以及子其药材的更大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促进优势产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以农村“三村建设”为主导,加强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应用的推广步伐。对于农民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兴办的经济实体,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逐步完善。以农民的劳动联合和农民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更应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管理好集体资产,协调好利益关系,组织好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壮大经济实力,特别要增强服务功能,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困难。3.利用党和国家加快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契机,立足南城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三大农业支柱性产业为重点,以富民兴镇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龙头是关键,基地是基础,中介是桥梁,机制是动力,市场是核心”的工作重心。4.充分利用南城现有条件,发挥好示范引导和技术服务的作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业信息传递,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水平,引导农民步入市场经济的健康轨道。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再仅仅依靠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为生产方式的现代农业不仅仅要求农技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求我们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潮流。
二是立足本职,当好“服务员”。按照中心的职责要求,发扬爱岗敬业、勤勉好学、吃苦奉献、开拓创新、求是务实、团结协作的精神,扑下身子、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是搞好关系,当好“协调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就是力量。人的自身能力都是有限的,雷峰同志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今天,市委农办组织召开全市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奋战60天,全力冲刺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刚才,参观了红岩乡农业服务中心档案建设,听取了红岩乡、庆华镇*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汇报,杜乡长介绍了磨芋种植经验,我觉得很好,我很赞成。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今年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下面,我就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抓好档案资料整理,做好迎检工作准备。
从现在算起,离年底仅只有60天,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要以无往而不胜的决心、奋勇争先的精神、苦干实干的态度,努力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实现。目前,时间已进入迎检准备阶段,各项农村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需要上下各级配合,既要选好迎检现场点;又要做好软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大家要向红岩乡学习,抓好档案资料整理,做好迎检工作准备。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大是没有优势,只有在做特上下功夫。一是构建四大产业体系。即:速生林竹。以思平纸业、大川木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在溪河两岸、退耕还林地、路旁、庭院四周新建巨桉、慈竹等纸浆工业原料林基地。优质水果。以黄花梨公司、*公司、*公司、*红研究所等省、市重点企业为龙头,深入推进襄渝铁路以东前锋至溪口优质梨产业带建设,全力推进襄渝铁路以西优质杂柑、*红蜜桔发展,加速构建水果品种改良,规模种植,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体系。优质畜禽。以添鹏、永泰肉类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充分利用*山退耕还林地、小溪河等有利资源,重点发展好草食牲畜和小家禽,加速构建畜禽品种改良、规模养殖、饲料产销、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和加工营销体系。优质蔬菜。以山地公司、果蔬气调库等为龙头,突出*特色,发展壮大以山珍为主的林下蔬菜。重点发展红岩、天池、阳和、高兴、观音溪等高山反季节特色蔬菜,建立野生蔬菜生产区,着力建设华龙、双河、古桥等城郊精菜生产区、建设永兴、明月等沿江无公害蔬菜生产区。
二是发展六大特色基地。特色草食畜禽。重点在红岩、天池、观音溪、庆华等发展野猪、野鸡、肉牛、肉羊,在观音溪、双河、高兴等发展肉兔,在禄市、永兴、阳和、高坪片区等发展肉鸡,在阳和、高兴、庆华、明月、华龙等发展肉鸭,在明月、双河、观音溪、古桥等发展肉鹅。特色名优水产。以古桥精养渔场、阳和冷水鱼养殖场为重点,大力发展美蛙、叉尾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特色果药种植。以市场为导向,在适宜地带发展淡季瓜果、中药材等。特色品种养殖。发展野兔、野鸡、野猪、肉鸽、鹌鹑等名特优新产业,紧跟市场需求,壮大高效养殖能力。特色林果产业。重点在山区、丘陵高台区等适宜地带发展干果林产业。特色休闲产业。推进农业多功能开发,重点依托旅游景点和文化古迹,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大力开发“农字号”、生态型旅游商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搞好劳务开发工作。
劳务开发工作,我市形势发展良好,劳务经济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我市即将列入全省劳务开发基地县,这是我市以前多年争取没有办到的事,同时省劳务办将为我市健全劳务网络平台,即将成立四川省劳务输出总公司*分公司。这有利于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
四、做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缩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它的建设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抓好新农村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虽然已确定在庆华镇香龙山片区,但各乡镇也应积极开展本镇的新农村建设,制定实施计划,从宣传、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五、做好农业信息的报送。信息报送反映的是你镇的工作动态,你镇的工作成绩。这项工作至关重要,是纳入了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每个乡镇每月要报送1-2则信息于市委农办。
以“弘扬八种风气,创学习型机关”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粮、菜、药)”生态家园模式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加快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打造“实力**、活力**、魅力**”,全面推进生态家园新农村建设。
㈡目标任务
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年我县新建沼气池12000口,其中:2006年跨年度国债项目计划安排2100口,利用用世界银行贷款新建4400口,扶贫项目村和地方捆绑资金建设5500口。
选择东壤口镇、茶店子镇两个乡镇,按照沼气池入户率80%以上,“一池三改”100%,沼气池使用率100%的要求,建成全州生态家园建设达标示范乡镇。把全县各乡镇的新农村试点村建成“猪—沼—果(菜)”等“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
㈢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农村沼气池建设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优先安排有传统养殖习惯,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项目村、项目户来实施。
2、政策引导,农民自愿。要坚持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资金投入能力,决不能搞强迫命令。
3、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确保国家项目村,优先考虑神农溪沿岸村庄、重点扶贫村、库区移民村。新农村示范村逐步推广普及。
4、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必须高度重视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避免因质量问题给农民造成损失。
二、建设内容及补助标准
1、建设内容
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应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位,即户平建一口8—10立方米沼气池,改厨8平方米、改厕3平方米、改栏12平方米。在有条件的村、户进行改水、改路,晒坝硬化,房屋粉刷和庭院经济建设。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
2、补助标准
州政府**年1月8日州政府常务会议纪要要求,**年是全州沼气池建设奋进年,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政府实事来抓,坚定不移地按照“一池三改”要求,完成今年全县120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沼气池建设实行补物不补钱,国债和世行贷款户平补助1000元(含技术人员工资),扶贫项目村和地方捆绑资金户平补助800元(含技术人员工资)用于建池。(具体的物资补助办法由县生态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
三、物资、资金管理
㈠物资采购供应及管理
“一池三改”项目建设所需的主要物资实行政府采购。由县政府委托县生态能源局成立3-5人的物资采购供应专班,集体询价议标采购。所需物资按项目实施进度运送到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所在地,由乡镇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发放到农户,并填好物资发放签字表报县生态能源局(具体办法由县生态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
㈡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由县生态能源局建立财务专户,实行一支笔审批,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项目结束后由审计部门专项审计。
㈢建设质量管理
户用沼气池建设全县统一采用圆柱底层出料沼气池,结构为水泥现浇,池容为8-10立方米。强化质量管理,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确保沼气池不漏水不漏气,能够安全使用15年以上。
1、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沼气建设必须执行《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标准图集》(GB/T4750—2002)、《农村水压式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标准》(GB/T7636—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GB/T7637—87)、《农村家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等,各乡镇要严格按照这些规程和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施工。
2、持证上岗,专业施工
沼气池建设的施工人员必须获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技术人员由县生态能源局和乡镇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双重管理,县生态能源局负责资质培训、检查督办建设质量和进度,乡镇能源技术推广站负责辖区内技术员全权管理和新增技术员培训,每个技术员每年只能按建设50口沼气池安排任务。
3、实行全程质量监控
户用沼气池项目建设,由乡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组织有资质的专业施工技术员组成技术施工专班,包村包户实施,县生态能源局组织技术督查组对项目村的物资发放标准、建池质量进行不定期的督查。
4、项目建设实行合同化管理
为确保沼气池,建成一口,发挥效益一口,乡镇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在项目实施前,与持证技术员签订施工合同,明确任务和职责,报县生态能源局核准后方可参加项目建设。技术员与农户签定项目实施合同,明确建设完成时间、物资、资金筹措、劳力投入、安全生产等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谁负责。为便于监督数量和质量,建池技术员不得安装灶具,由农业服务中心有资质的干部职工安装。
5、搞好后期管理
乡镇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在抓好沼气池发展的同时,要培养一支队伍搞好跟踪服务。每个项目村要固定1—2名技术员搞好后期服务,可以由村组干部经过培训后兼任。在农户自愿的情况下,也可由技术人员实行有偿承包服务,以便及时对沼气池进行维修,确保沼气池长期发挥效益。
四、加强领导,营造氛围
1、强化领导,明确职责。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沼气池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生态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和解决农村能源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各乡(镇)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组织协调辖区内的项目建设任务,确保按期完成。采取“五定”,要定领导,坚持一名县领导带几个部门建设一个生态家园示范村,确保该村房屋压脊、晒坝硬化、庭园经济建设。定专班,县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要有一名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专抓农村沼气池建设。定目标,每年下达的生态家园示范村和沼气池任务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定奖惩,每年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考评,并与项目资金挂钩。定政策,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原则,对农业、财政、交通、计划、民族、扶贫开发等渠道的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到示范村、重点扶贫村的生态家园建设。对农户用于生态家园建设的用地、用材实行优先特殊解决。土管、城建、工商、税务、林业等部门对农户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会议、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县广播电视局要经常性对生态家园建设情况进行重点宣传报道,确保每月有3—5篇专题报道。增强农户对以沼气池建设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的自觉性和广泛性,通过典型介绍,资料图片的讲解,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
3、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县级农村能源机构的建设,充实力量,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各乡镇要成立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与农业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每个站要有3-5人专职从事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工作,由乡镇政府安排不低于项目总额百分之五的工作经费。
4、强化管理,做到“五统一”。统一物资采购,采取招标方式进行物资统一采购,确保物资质量的可靠性。统一物资发放,项目建设所需物资由县生态能源局统一运送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所在地,由乡镇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和技术员负责发放,由农户签字报县生态能源局备案,保证物资不流失。统一制定出各项用料指标,技术员根据指标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建池完工后由技术员填写验收表,由乡镇能源技术推广站向县生态能源局提出验收申请,由县乡两级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沼气池,技术员必须进行返工,所造成的损失由技术员和乡镇驻村技术指导人进行赔偿,并对技术员进行再培训。统一工资发放,技术员施工和安装工资,由县生态能源局统一制订标准,按照县生态能源局的管理程序和各项制度,由乡镇能源技术推广站按验收合格数量造技术员工资花名册,技术员签字后,由县生态能源局统一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克扣技术员工资。
5、强化培训。一是搞好农村能源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能源队伍的业务素质。二是加强一线技术人员的培训,满足沼气建设发展的需要。三是搞好沼气项目农户的培训,提高沼气的使用寿命和综合效益。
信息员已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领头羊”
玉池村的幸运得益于尤溪县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展开,2014年尤溪县被列入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后,提出重点探索“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信息进村入户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并选定中国电信尤溪分公司作为运营商,目前试点工作有序推进,250个村全面建设简易型村级信息服务站,并建立136个标准型村级信息服务站和50个专业型信息服务站,基本上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等问题,农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服务站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进行农村淘宝项目,普及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理解,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颈,解决农村买卖难问题。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信息员的选择是关键。据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尤溪县按初中以上文化、诚信度高、口碑好、市场意识强、熟练操作计算机、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要求,审核把关、布局选点。其中重点把握好“四个关”,谨慎挑选信息服务点和信息员入口关。第一,乡村推荐关。在全县各乡村全面动员摸底调查,推荐相关运营主体。第二,县级审核关。在乡镇推荐基础上,针对“一村多点”情况,通过电话方式沟通,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和要求,筛选经营点。第三,现场核实关。逐村逐点按照建设“六有”标准信息站要求现场核实,首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优选懂电脑的经营店。第四,典型示范关。在全面建设标准型村级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重点在集镇建设14个有O2O体验培训功能的标准型信息服务示范站并重点考核、帮扶指导。同时,建立“一站一档案”,内容包含信息员基本信息、信息站硬件设备、图片资料、人口资料、站点协议等。
有了信息员和信息服务站,下一步就要对这些信息员进行岗前培训了,尤溪县的做法也突出实效,他们采用“四措并举”的做法。首先围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服务功能内容,集中培训;二是聘请高校电子商务专家和电子商务高管人员,开展电子商务专题讲座和培训。三是对各信息站信息员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培训和帮扶,实地指导。四是利用易信工具组建“信息尤溪”工作互动交流群。
通过以上几种培训,尤溪县初步建成一支“懂平台、会操作、优服务”的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员队伍,为接入更多服务商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各村信息员已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领头羊”,是各村开拓农村电商市场的首选人员,阿里巴巴、菜管家、世纪之村等多家有实力的平台商纷纷要求提供信息员名单。
12316平台:公益服务落地、商业服务搞活
“12316” 是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便广大农民群众投诉举报以及更便捷地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三农”信息服务,农业部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申请并被核配了“12316” 作为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12316服务系统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切实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增收致富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尤溪县按照公益服务落地、商业服务搞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营、全方位服务机制,标准化改造12316服务体系。他们生动地归纳为“三突出”:在服务内容上突出本地化,整合涉农部门资源,建立农业基础数据库,实现本地整合的信息资源切换并接入即将建成的全国12316云平台;在服务手段上突出多样化,完善县级12316呼叫中心,实现12316热线全域开通,移动、联通、电信全网接入,语音全天候和8小时全人工服务,接入12316语音呼叫、视频和短信彩信等系统;在服务质量上突出精准化,建立12316“省级呼叫中心+各类专业专家和乡镇农技站远端座席”常规人工服务流程,方便农民就近找到专家,实现信息服务精准到户。
一年来,尤溪县12316农业服务中心累计接受农民来电、来人咨询1700多人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22期,受训人数达到8300多人次。尤溪县加强12316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在地农业信息与全国各地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整合进度,将其融入12316服务体系中去,使其成为12316农业信息云平台资源中的重要一环。
12316平台,为农民、企业投诉举报或咨询服务提供方便,同时,也有利于整合农业系统信息服务资源,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为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统一、规范、方便、准确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办法,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接入水平,让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这是农业部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用良好的作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具体体现。
电商进村,福建“村淘”第一县
2014年12月20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淘宝项目在尤溪县正式启动,尤溪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在全国选定的第四个“农村淘宝”合作项目试点县份,也是福建村淘第一县。从此尤溪农村电商开始质的“蜕变”,并进入快速“裂变”。截至2015年1月11日,运营23天的尤溪首批开通的8个乡镇14个村淘服务站点共计成交3200单、40多万元。阿里巴巴提出的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让“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双向流通”。
大家也许会好奇,村子里的网店怎么开?别说,考虑到农村消费习惯,这个店的经营方式还是很不一样,很是新颖――关于买和卖。咱们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
比如你在屏幕上看中了一件100块的衣服,可以直接找到“农村淘宝”店主,让他帮你下单填地址。而你收到货后,也不必急着付款,先穿了再说。如果觉得满意,那就去店里付款,如果不喜欢,也没问题,直接把衣服交给农村淘宝退货即可。
至于卖就更方便了,树上的板栗熟了,只要给店里来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上门拍照议价,然后你的土特产品就上了淘宝网。得到订单后,发货即可。买家确认后,村民还可以选择现金或汇款两种方式收钱。
阿里巴巴的村淘计划,激活了尤溪县的农村电子商务,除了阿里巴巴这个电商平台,尤溪县还引入19e、空中充值等生活服务商,实现便民充值服务。优选引入尤溪本地电商“土生土长”平台,实现本地特产线上线下同步交易,作为未实现淘宝入村站点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