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

第1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著作权;SWOT;分析法;艺术授权

工艺美术的发展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技艺精湛的智慧结晶,应当继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对工艺美术创新的保护,有利于借鉴前人艺术经验从而古为今用,无论在造型、装饰、材料或技术上,都能对现代设计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消费者对于精神消费追求日益明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会进升到高层次成长性需求,例如对世界的美的追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需求必将从物质向精神文化转变。在消费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品应延续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更多资本加入到工艺美术行业中。随着知识产权日益普及和政府相关举措的推进,将有助于工艺美术品的保护和运用,使中国制造更好地向世界迈开步伐,将民族文化遗产推广到全世界。作为知识产权重要的组成部分,著作权是保护思想独创性表达的法定权利。通过对工艺美术品著作权的保护,实现价值转换,从传统的单一销售渠道向多元化的商业模式转变,从而实现工艺美术的战略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1文献探讨

工艺美术品以手工生产为主,陶瓷、丝绸、刺绣、玉器、漆器等都属于其范畴。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下,工艺美术品以日用品、礼品或展示品等形式,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不仅拥有经济属性,同时还具有文化属性。工艺美术品需要面对的过去即“传统”、现代即“创新”的转变中寻求平衡点。传统是漫长生活体验中的经验总结,而创新包含着思维模式到实践的一种演进。1967年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知识产权”一词在此期间孕育而生。知识产权是在一定时期范围内,授予符合要求者享有的专有权利,具备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是一种无形财产。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两类权利,其中著作权指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保护范围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保护期限至作者去世后第50年年底。随着著作权保护意识的提高,著作权登记数量快速增长。2021年6月1日将施行修订版的著作权法,这次修改完善了权力制度,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赔偿额由5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元。工艺美术品自诞生之时,会产生两种权利,一种是物权,即工艺美术品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另一种是著作权,它不随物权的转移而转移。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是永久性的,财产权是可通过协定转移的。西方国家提出的“买得起的艺术”的概念和工艺美术品相似。广义上讲,工艺美术品与继创性的概念相关联,主要是指依据艺术原作而再次创作的作品统称。狭义上讲,工艺美术品是从原始艺术品衍化而形成的新作品,也被称作艺术授权作品,是指艺术作品通过某种授权,由艺术作品派生而来的作品。经过再创作、设计和加工,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既是艺术品,也是派生出来的新型商品,是可供大众消费的艺术商品的统称,艺术与商品的结合。

2工艺美术品著作权保护现状SWOT分析

SWOT模型分析法是经济管理学领域里战略决策分析最常用方法之一。其中S与W是以自身内部条件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O与T是从外部条件来分析现有及未来的机会和威胁。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评价分析,推断出最佳的战略管理方式。

2.1Strength:内部优势

内部竞争优势(S)是指工艺美术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自身所具有的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的特有要素。笔者将社会价值较高、创作素材丰富、国内外市场广阔作为三个最主要的竞争优势。社会价值较高。工艺美术品是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其文化价值得到大众的认可,从近几年发展火爆的博物馆文创可见一斑。创作素材丰富。工艺美术品来源于民间,反映出不同的地域风俗和历史特点。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艺术素材。国内外市场广阔。工艺美术品作为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礼品,容易得到外国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国外市场前景趋势良好。

2.2Weaknesses:内部劣势

竞争劣势(W)是指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和市场竞争中,内部缺乏或做得不够的因素,或指某种会使工艺美术品处于劣势的条件。笔者认为开发成本较高、创新能力有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三个“短板”。开发成本较高。工艺美术品手工制作的特点导致制作过程中人力成本较高,且制作出一件精美的工艺美术品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导致产量较低。若没有合适的消费者购买,其投入与产出很难成正比。创新能力有限。由于部分工艺美术技艺具有地域性特点,生产区域集中。加上延续传统的设计制作风格,对外了解较少,小作坊相互抄袭成为行业内较为常见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大部分工艺美术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没有积极为作品申请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相关知识产权,导致维权过程中举证艰难,导致被抢注或大量模仿。

2.3Opportunities:外部机遇

外部机遇(O)是指发展面临的外部有利因素。把握有利因素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艺术品的潜力。外部有利因素包括政府扶持政策,市场消费需求提升以及对外经营方式灵活三个方面。各级政府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2012年文化部出台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针对文旅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创意设计业等重点行业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主要举措和政策支持。各项扶持政策将促进艺术创意行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氛围。市场消费需求提升。消费结构快速升级,艺术品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在工艺美术品消费中得到艺术与文化熏陶,弥补了大众对了解传统文化的渴望。对外经营方式灵活。工艺美术品主要以小作坊或工作室为主要经营方式,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具有灵活、善于变通的优势。

2.4Threats:外部威胁

外部威胁(T)是指外部存在的某些能够威胁发展的因素,它们的存在对工艺美术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构成威胁。主要包括: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维权体系尚未健全、市场竞争激烈。法律制度有待完善。工业产品来说,工艺美术品批量生产能力较弱,因此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上,并不占优势。且没有明确针对手工艺品的保护条款,使其特殊性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维权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工艺美术品侵权案例在近年时有发生,但由于维权成本较高,时间较长。且侵权赔偿额和市场收益是挂钩的,工艺美术品产量较低,会导致其侵权成本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工艺美术品的经营理念较为落后,缺乏良好的销售渠道和紧随市场动向与时俱进的意识。工业化产品在生产线、营销推广、品牌意识等各方面都有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消费市场广阔(见表1)。

3著作权保护对策建议

3.1划分著作权归属问题

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优势,且工艺美术师和设计师数量充足,目前缺乏的是整合制造商、营销推广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资源。艺术创作者或著作权人需具备法律知识,积极在合作前期划分好著作权权限,可以维护多方利益。

3.2推进艺术授权的商业模式

曾经的工艺美术品仅限于较窄的线下渠道销售,可以看到工艺美术品的人群也较少,加上生产数量有限,很难市场化。艺术授权可拓宽工艺品的使用场景,结合设计师的理念,使得工艺美术品走进大众生活。通过增加新的商业元素,工艺美术品的价值和销量增加,成本也将会进一步降低。规模化带来商品化,商品化促进品牌化。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将现代创新理念和技艺的结合,增加附加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3.3建立行业保护联盟

我国文化艺术产业呈高速发展,但侵权、恶性竞争还是时常发生。建立工艺美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提高行业整体保护意识并规范行业秩序,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将联盟服务产业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同时为竞争海外市场形成统一联盟。

3.4谋求多种合作形式

结合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等各渠道的平台优势,将产品推广到更多平台展示。同时将艺术机构、授权方等连接起来,孵化优质工艺美术产品。目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拥有典范案例,其多样化的销售管道和设计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需求,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著作权角度下对工艺美术创新的保护,有利于借鉴前人艺术经验从而古为今用。划分著作权归属问题,将有助于结合各行各业的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商业模式,在艺术授权的加持和多种合作形式的发展下,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和对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将自身优势转化成商业价值,这样才能保持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创造出更丰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云莉,曾强,魏群.陶瓷名家作品在艺术授权经营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陶瓷,2016,52(03):49-52

[2]张西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3]向勇.工艺美术品的价值转换与商业模式策略探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4(3):78-81

[4]吕康.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6

第2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关 键 词:现代设计 装饰 设计风格 变迁

起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以大工业时代为背景的情况下变化和发展的现代设计历经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萌起、20世纪的发展和成熟进入21世纪多元化的发展。装饰自人类之初就存在于创造活动中,在现代设计时期装饰更是设计活动中不可分离的构成要素和内容,它以形式美的审美特质,激发人类爱美的欲望和对审美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现代设计实践和设计理念中装饰动 机和形式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螺旋式的轮回。

一、自然主义装饰动机——现代设计萌芽期

西方现代设计萌芽期,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其设计理念中都强调了设计的形式美,通过装饰赋予设计生命活力,进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者莫里斯曾在1880年发表的《生活之美》说过:“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是认为并不美的东西。”表明工艺美术运动虽然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但亦重视设计的形式美感,手法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形式的装饰,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了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等为装饰的动机。

工艺美术运动自然主义的装饰风格在染织品设计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莫里斯本人最热心于纺织品的纹样设计,其设计图案往往采用植物的枝蔓和花卉为动机,枝条中有小鸟歌唱,充满浪漫的自然主义气息,其追随者莫顿·阿比延续了这种自然主义装饰动机,自己开设染织工场,生产各种地毯和挂毯,称为“汉姆史密斯式”。其次在书籍装帧、陶瓷设计、家具设计中都有体现。(如图1)

1865年,琼斯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曾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预示了后来以弯曲线条为主要装饰形式的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新艺术风格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欧洲流行,新艺术运动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接受了工业材料和制造工艺,但在形式感方面不喜欢过分的简洁,强调装饰性。

新艺术运动风格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延续了自然主义装饰动机,但在装饰形式却避免对自然的完全模仿,表现为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主张保留其内在的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本质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

新艺术运动在西方各国的名称各异,但是风格上保持了相对的统一,大批设计师参与到该风格的设计中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新艺术风格作品。如法国埃克多?吉玛德的巴黎地铁入口,比利时维克多·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设计,西班牙安东尼·高蒂居埃尔公园,美国芝加哥学派路易·沙利文“斯科特”百货公司入口设计等等。这些作品中典型的装饰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的活力,体现出蕴含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中的无休无止的创造过程。(如图2)

二、形式追随功能,反对装饰——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少就是多”,奠定了现代主义运动功能主义的特征。“现代设计风格”是为全体大众服务的,通过倡导“功能第一,反对装饰”的设计宗旨使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达到民主的目的,这是现代主义运动批判“装饰即罪恶”的主要根源。

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历了德国工业联盟、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发展到包豪斯学院的建立成功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二战后传播到美国最后影响了全世界。

从装饰观念上来看,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式为功能服务,但并非不注重形式,相反强调形式的简洁和理性,采用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和中性色彩计划,以适应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尤其是包豪斯学院在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理论的确立,为现代设计风格的无装饰的装饰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主义最后发展为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千人一面的国际主义风格,势必会引发对它的反对,以及装饰动机的再次复苏。

三、工业发展大潮流下装饰动机的延续——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与现代主义同时兴起的设计运动,受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展开了对工业化、机械化的设计形式语言的探索,从而采用大量新的装饰动机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并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创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与之前的艺术风格有所区别,从而产生新的艺术风格,但本质上与之前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同为“装饰”运动。

在工业发展的大潮流下,装饰艺术运动能延续对装饰动机的坚持,这与它的精英主义,或者说为一小部分富裕阶级及权贵服务有关。我们可以发现,装饰艺术运动影响到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美国、英国等工业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但它的影响力是全世界的,甚至在中国上海也能找到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是物质丰裕,经济发达,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装饰艺术运动的这种传统设计立场与在意识形态上追求无装饰的,强调民主性、大众性的现代主义设计有本质上的区别。

装饰艺术运动常用设计语言的源泉多样,使得装饰艺术运动不像复古主义那样抱着历史样式不放,也不像现代主义那样完全抛弃历史,它走的是全新的一条路。当时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传统艺术及原始部落艺术的启示、舞台艺术影响,给设计师众多的灵感。在设计形式上,装饰艺术风格往往以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以新奇和时髦的造型感受,弥漫着贵族高雅的情调;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色彩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达到了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效果;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的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过于直线;在色彩上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其设计达到了绚丽夺目金碧辉煌的效果。(如图3)

四、装饰动机强势回归,历史、折衷主义、戏谑、文脉主义表象下对个性、情感、生命力的追求——后现代主义运动

1966年罗伯特·文丘里在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出“少即是乏味”,成为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的宣言。

这场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70、80年展壮大,它的出现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的不断丰裕,传统现代主义单调、缺乏人情味、理性而冷酷的面貌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引发了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以塑造多元化特征为目标,设计风格多样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从严格的理论上,后现代主义并未进行本质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样式。

罗伯特·斯特恩曾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在设计形式上喜欢用古典的建筑元素,因受大众化和通俗文化的影响,往往戏虐地使用古典元素,同时喜欢采用隐喻的设计手法,广泛使用各种符号和装饰手段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域主要是建筑设计,文丘里、查尔斯·穆尔 、詹姆斯·斯特林、迈克尔·格雷夫斯等设计大师都曾留下优秀而经典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作品。(如图4)

后现代主义以强大的包容力融合了多种装饰动机和手法,其开放性又使它并不排斥似乎将成为历史的现代主义风格,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运动逐渐消退后,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术风格、新民族主义等等设计风格或流派层出不穷,以及当下对环境、人性的关注,我们的设计进入多元化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掀起对20、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研究风潮,相隔半个世纪的两种风格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验证了经典的设计风格和样式会经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轮回一次,比如在西方传统设计史中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样式的复兴出现多次。

西方现代设计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动机和形式不断变化和轮回,这与社会物质和人文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基础是设计能够注重装饰的前提,不管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的服务对象都是有钱阶级,甚至到后现代主义阶段也是源于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对美的需求增强,而反对装饰的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追其根由是为了节约成本为更多没有钱的大众服务,因此,物质条件决定装饰动机和存在价值;另一方面装饰手法的变化与社会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英国传统田园式的浪漫主义情怀推动了现代主义萌芽期对自然主义装饰形式的热爱,而古埃及帝王陵墓——图坦哈姆墓黄金制品的考古发现、非洲原始部落艺术的推广甚至摇滚乐的传播都影响了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当下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提倡,推动了设计领域新民族主义风格的兴起。

总之,装饰是现代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西方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装饰动机和形式变化规律的分析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当下设计的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帮助我们找到与时代气息契合的装饰理念和手法,以适应现代人追求简约而不失细节的审美要求,引领人们走出充满诗意的、生活情趣的和生命活力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

[2] 朱怡芳 宋炀.中外设计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

[3] 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 敖力琦. 现代西方装饰艺术设计思维探源.东北师范大学2008.6

第3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关 键 词 :纤维艺术 编织 工业文明 手工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昔日人类赖以生存的手工劳作被大工业生产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对工业化程度的过度追求,在某些方面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为摆脱不了机械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困惑。正如著名艺术理论家张道一教授所讲的那样:“对于生活与日用,科技和工业化的程度越高,手工的东西便越显珍贵,不仅是人们怀念失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主要是在手工制品上能够直接体味到人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手工艺术的崇尚、对自然的回归、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就越发迫切了。

纤维艺术便是将人们的“怀旧”与“追逝”融于手工艺创作的很好载体。人类有着悠久的编织历史,“经天纬地”便是对经纬编织的形象比喻。从结绳记事的蛮荒时期到纺车遍及家庭的农耕年代,从机械化生产的工业时代到网络化普及的信息时代,编织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纤维材料质地柔软,色彩丰富,从视觉上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被人们所喜爱。利用各种纤维材料,通过编织、缝缀等手段表现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纤维艺术。在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传统的编织技艺还是创新发展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壁毯还是与现代艺术同步发展起来的纤维艺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出时代赋予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丝织的国度,从商周的织锦的出现到汉代的缂丝的产生,丝织都是主要的纤维编织形式。北宋的缂丝工艺高度发达,已经可以与工笔画相媲美,其细腻精美令人惊叹,达到“寸绣寸金”的程度。作为古老的艺术种类,编织的技艺是靠师徒相授来流传的,这种作坊式的师徒相传对于技艺的沿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手工艺人的技术很少能够通过书面记录下来,大多采用口传心授,通过各个时期不同样式的艺术品,将经验技术世代相传。今天我们通过大量技艺精湛的作品可以体会古老的艺术魅力和朴素的文化价值观。

欧洲12世纪至16世纪壁毯艺术盛行,主要作为王室和贵族所居住的城堡或教堂墙壁的装饰品,同时具有防潮、保暖的作用。题材大多表现《圣经》等宗教故事以及叙事性的传说,如:《贵妇人与独角兽》《启示录》等,一时间成为上层社会争相求购的奢侈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思想、生活观念和审美时尚的追求。著名的画家拉斐尔、鲁本斯都曾经为王室创作过壁毯的画稿。15 世纪的法国,以奥比松(Aubusson)为中心兴起了一批手工艺作坊。巴黎的高比林(Gobelin)家族,以技艺精湛闻名遐迩,使高比林成为壁毯的代名词。①17至18世纪,巴洛克、罗可可风格的壁毯盛行,编织技术达到极高的水平,毛、丝线的色彩种类达到1万种。19世纪,英国人莫里斯将编织这门艺术形式作了巨大推动,他重新发现了原始编织艺术的活力,设计制作与传统手工艺本质相适应的艺术样式,倡导了著名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用莫里斯自己的话说:“我们应该懂得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作品的价值……虽然手工制作的作品可能比较粗糙,但它也要胜过机器制作的东西。”20世纪初,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建立了编织艺术车间,对纤维编织语言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艺术与工艺紧密结合,至今对纤维艺术教育产生影响。②30年代,法国让·吕尔萨将传统壁毯与现代设计结合,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诞生,他使纤维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建筑空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学术思想和超越时代的追求体现了高度的人文价值。

转贴于

古老传承的技艺记载着辉煌的文明,当代纤维艺术家的创作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及社会现象的思考。艺术家通过对纤维材料的触摸,造型技巧的运用,成为表意、象征的精神载体。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文化熏陶、所受教育、生活阅历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了不同思想、性格、修养、气质的个性差异,这些因素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展示出独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欣赏者可以通过作品的体悟,解读其中的韵味,这是工业化机器的加工产品所难以企及的。

走进现代文明的人们住进了钢铁、混凝土、玻璃包围的“容器”,过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环境早已远去,密闭在“容器”内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心灵需要慰藉,情感需要交流,对自然的向往油然而生;工业生产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了完全的脑力劳动者,然而机器的一次瘫痪,便会让人们重新怀念过去的时光,原来手工劳作的日子是那么值得怀念……③

事物的发展总是两面的,人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承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疮痛,因此,社会整体的人文精神构建就越发显得重要。伴随而来的“手工文化现象”“手工艺热”与“民间艺术保护”之声日涨,其背后显现出的是学术界感性研究层面的探讨与现实社会手工艺行业发展的萎靡;传统手工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传统技艺后继乏人;“艺考”的热与工艺美术就业的冷……笔者认为,这些深层问题绝非感性的说辞与无力的呼吁可以解决的。要真正理解手工文化和它的人文精神,就要对手工艺真正理解,片面的“怀旧”与“感伤”毫无益处。

通过纤维艺术作品在空间中的应用的确可以软化建筑空间,消除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乏味与单调,在纤维艺术作品中凝聚着自然气息和手工制作的情趣,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对天然织物本能的、热爱的情感会激发。当人们用手触及羊毛纤维那松软、极富自然气息的质地,体味手工编织带来的韵味情调时,会觉得重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正如著名建筑师弗朗索瓦茨·格莱尔·普洛东讲的:“当纯欣赏的壁毯从实用织物中脱离的那一刻起,纤维艺术便从对人类直接的物质关怀转向深层的精神关怀。”④

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立足于艺术创作、拓宽纤维艺术表现语境艺术家是应该重视的,在艺术创新的同时,传承手工艺术的精神、观念和文化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让我们用纤维艺术编织的纽带,薪火传承,构建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注释 :

①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414,430.

②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1-13.

第4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摘要】在中国美学史上,由于魏晋六朝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这一时代的诗歌绘画都对以后的艺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美学史的研究往往就跳过了对先秦和汉代的美学思想的研究而直接从魏晋六朝开始。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汉代,曾存在过丰富的美学思想,并且这些思想与六朝以后有很大的不同,这些都能从出土的文物器具和古代的文献资料中得以验证。他们将美的理解倾注于被塑造的物体,即工艺品、古代文献上,从而得到美与工艺、文学相结合的成就。

【关键词】美学;先秦;工艺美术;古代哲学;文学

一、学习中国美学思想时需把握的特点

讨论美学思想学习的特点前我们要先明确一点,即美学与美学思想是不同的,朱光潜在其晚年著作《美学拾穗集》里,作出了这样一种用语上的区分:“美学”与“美学思想”。他认为, 1750 年鲍姆加登的《美学》这本书出版,“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而“美学思想”却与“人类历史一样的古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美学作为学科的时间并不很长久,但美学思想却一直都存在,无论是魏晋六朝时代的诗歌、绘画还是书法,比如谢灵运、顾恺之、王羲之等人的作品,对于后世艺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而这个时代所酝酿的各种艺术理论,如钟嵘的《诗品》、陆机的《文赋》等都为后世的文学、绘画理论奠定了基础。正因如此,过去对于美学思想的研究就从魏晋六朝开始。而先秦两汉时的美学思想则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其实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汉代这段时间里,美学思想也曾如花朵般静静绽放过,并且这些思想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后世。因此,为了对中国的美学思想有更全面与深刻的了解,我们在学习美学思想的时候就要注意两个特点:第一,中国历史上,美学思想不仅仅是存在于哲学作品中,而且历代的诗人、建筑学家、画家……所留下的各种理论中也都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美学思想时要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搜寻更丰富的材料来分析研究;第二,各门传统艺术,比如绘画、诗文、戏剧、建筑等各自都有自己的独特体系,而且各门艺术间相互影响,有时候甚至会相互包含。因此,在学习美学思想时要充分认识到各门艺术之间的相同之处和相通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美学思想研究的难处变为它的优越之处,并且赋予这一研究更特殊的意趣。

二、先秦时期的工艺美术及其中体现的美学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若论造物工艺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那时由于生活的需要,人类对各类的石、骨、角进行加工制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在脑子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器物形态,形成了造型的观念。

先秦时期的雕刻艺术充分展示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如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石峡遗址出土的几件玉琮,其中一件就是在简单的转动轴上机械操作得来的,这证明当时的人类已有了简单的玉饰钻孔打磨的技艺了,并且对于玉饰的造型有所考虑,尽管只是处于极简的形态。到了商周时代玉器的制作则不仅是只考虑其用途,其外形也更加精美,如河南殷商妇好墓中出土的755 件玉器,有各种礼器、柄形器及配饰等,其中多是平雕、圆雕的动物、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先秦时代的陶器制作也是艺术与美学的巧妙结合。人们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矿物颜料描绘,再经高温煅烧,经过这般制作纹饰色彩愈加鲜艳,与器物的造型形成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了美化装饰的效果。原始陶器的造型并没有很大的突破,直到快轮工艺的出现,陶器的造型才发生了重大变化。如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杯”,造型挺拔规整,器壁匀薄。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技艺均是原始审美进一步发展的体现,因为人们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技巧,同时还表现了他们自身的艺术构思以及对美的理想追求。陶器在商代后的发展,又出现了贵族专供的高级陶器,如白陶,是由高岭土烧制而成的,扣之有声,色泽皎洁,代表着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我国瓷器的前身。在这些陶器的制作中,工匠们从技术结构的设计到外形的设计都必须达到合理、美观,这就要求他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艺术使得作品既要体现出工艺美、形式美,又要具备时代的特色。因此在先秦陶器制作工艺中,美学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美与生活在工艺文化中相互结合,相互发展。

青铜器是先秦时期人们的又一重要发明,主要是利用采冶或铸造的方法制作。青铜礼器的制作在商代可以说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1939 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做工极其考究。《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剂)。”即铸造钟鼎一类的器物,铜与锡的比例应为6 : 1( 铜占85 .7% ,锡占14 . 3% ) ,这样可使器物呈橙黄色,比较美观,并且可以敲击出美妙的音响。由此可见,古人在青铜器的制作中,首先考虑的是其造型、色彩是否符合审美,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追求更高的理想即创造新技法力求使青铜器的敲击声响亦达美境。

先秦时期虽无明确美学思想提出,但每个人、每件工艺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发展、新作品的创作。而通过对各种新作品的外形、原料、合理性的考虑,工匠们在先秦工艺作品中不断融合了文化的精髓以及审美的观念,从而使每件作品都成为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三、古代哲学文学及其中体现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人民不仅在创造新式器具上展示了高超的技艺,在哲学文学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体验。在先秦时期就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他们在自己的人生哲理中不可或缺的都有探讨关于美的问题,谈到对艺术的理解。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和孟子,以及先秦著作《淮南子》《礼记》等都提出了各自对于艺术及美的个性理解,比如孔子善用绘画来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当然中国哲人的思想中体现的美学思想与西方哲学中的美学有着相当大的悬殊,中国古人惯以自身的生活与自然结合的体验而得出哲理,而西方人则非亲身感受,而是根据已有的经验规则利用严密的逻辑来演绎推导出观念与哲学体系。在先秦诸子哲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中有着与自然相契合的浑然天成的大气之美,即美学中的“自得”思想。从美学的角度看,“自得”意味着审美体验的超越前人,不依藩篱,更意味着个性的独立,破除已为僵硬外壳的既成模式。当这种自得思想被先秦诸子百家所吸收后,表现出来的就是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孔子之类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类尊重艺术尊重美,寻求礼乐的本质和根源,于自然之中体验大道而得真理。另一类则是墨子、庄子之类的“非乐”、“见独”思想,他们对于艺术与美持有的是一种否定、批判的态度,认为对于艺术与美的追求是物质欲望的表现,应该坚持精神的朴素与升华。但是一言以蔽之,无论是尊重美和艺术,积极探寻美,还是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都为先秦时期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总结

中国历史的划分使得中国美学的研究呈现出阶段性,先秦时期中国虽未正式出现美学的分类,但美学思想已然萌发。诸子百家常用艺术作比喻来阐释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此同时,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工艺品中所表现的无论是《考工记》中所形容的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一种状态,还是魏晋六朝之后“初发芙蓉”以素为美的理想追求,都是中国古人对美的感悟与理解。乃至后世其与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重叠交织共同演变发展出今时中国的独特美学思想。可见,先秦时期的工艺美术与哲学、文学是中国美学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美学拾穗集》.百花出版社,1980.8页.

[2]范琪. 论先秦工艺文化中的科技与艺术.焦作大学学报,2011 年第4 期.

[3]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3 页.

第5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1.1生动的仿生形态

商周青铜器造型仿生手法运用广泛,通常把动物的完整形象作为器物的整体外观,以尊类为多。妇好墓的青铜鸮尊,器口开于鸟背,鸮形双目圆睁,脚爪粗壮有力,双翼收拢尾羽着地。鼎身与鸮的外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整体造型简洁有力,气势威猛。

1.2纹样夸张狰狞

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绝大多数为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不占主体。兽面纹也叫饕餮纹,形象不是实际存在的,经过了工匠们的幻想创造,夸张而具有狰狞的美感,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1.3节奏韵律

青铜器纹样善于运用节奏韵律的构成形式,乳钉状纹样以相同的形式排列重复出现,兼顾层次的同时节奏强烈,富有韵律。

2商周青铜器造型与纹样对家具设计的启示

纹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期青铜器所具有的工艺美术特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更多地反映出奴隶主阶级的宗教迷信和神权意识,有些则与远古图腾存在关联。

2.1均衡

青铜器整体造型重心落在中轴线,带来稳定平衡的感觉,启示我们在进行家具设计的过程中,整个形体的重组要注重使整体保持和谐的均衡感。在构筑均衡感的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形式是保持对称,实现家具的对称可以采用镜面对称、轴对称、旋转对称等手法。

2.2细部互融

在家具设计方面细部的操作部分主要是结构部位和装饰部位。商周青铜器在结构部位细节处理可谓十分到位,造型上足部的多变,这些丰富的腿型可以尝试结合家具腿部设计出新作品,两者细部可以相互渗透交融。两种腿型稍加变化之后运用在同一张椅子上的效果,锥形腿部变化遵循细—粗—细形成相互呼应的美感,较之先细后粗的变化形式更灵动,家具比例更显合理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家具细部设计的时候,要更加注重细微之处的变化,以期达到更完美的效果着重在腿部细节变化设计的一套客厅家具。茶几剪刀型腿分布四个角,玻璃几板下是方格子的置物空间。沙发两前腿为圆柱状,后腿扁方形做变化。边几四足给人穿插的错觉。

2.3纹样灵活运用

青铜器的纹样可以用于家具的某些部位。如椅腿、桌子部、扶手、抽屉拉手等部位,使得家具产品颜色、图案有变化但不零乱,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古典气息浓厚。密斯凡德罗曾说“少即是多”,繁琐的纹样图案已经不再是主流的装饰手法,也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经过简化抽象的青铜器纹样放大应用到家具产品上去,可以体现出一种博大、豪放的风格。下面以笔者的设计作品来说明具体应用将兽面纹加以艺术提炼,在不损神态的基础上,把繁琐的装饰笔画去除,抽象图案。处理后的图案依然保有原始图案对称的特性,狰狞的感觉微微弱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将其应用在柜面板装饰上,变化后的兽眼充当柜体拉手作用,不仅给装饰增添了神秘感,而且充分考虑到使用层面。柜体两边隔层板微曲,两旁的开放与柜体的封闭形成对比,虚实呼应,轻巧中又带有沉稳。

3结语

第6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 数据挖掘;关联规则;读者行为分析;Apriori算法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77-02

Application of Association Rules to Demand Analysis of Library’s Readers//Bai H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ells us how to realize the association rules algorithm to readers of data mining. Then the author analyse the results of mining and respectively expounds the data mining of library decision-making and service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dat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readers behavior analysis; Apriori algorithm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也是围绕读者展开的,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读者的行为,并基于这些行为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调整。图书借阅是图书馆最传统的职能之一,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交互最常用的功能就是图书的借还。

关联规则算法最典型的就是超市的购物篮分析,超市通过顾客购买商品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些对于超市非常有用的信息,对超市的商品排架、宣传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图书馆而言,这些信息一样非常重要。本文借用购物篮分析原理,采用Apriori算法对读者借阅行为进行关联挖掘分析。

1 Apriori算法

Apriori算法是迄今最有影响的挖掘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的关联规则算法。该关联规则在分类上属于单维、单层、布尔关联规则。

算法主要分成两步:首先,找出数据中所有的频繁项集,这些项集出现的频繁性要大于或等于最小支持度;然后,由频繁项集产生强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必须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算法的总体性能由第一步决定,第二步相对容易实现。

第一步主要是基于Apriori性质:频繁项集的所有非空子集都必须也是频繁的。因此,这一步主要由连接和剪枝两个过程组成。

连接:频繁项集Lk-1与自己连接产生候选k-项集的集合Ck。假定事务和项集都按字典次序排序。连接Lk-1Lk-1,Lk-1中的l1和l2项是可连接的,如果(l1[1]=l2[1])∧(l1[2]=l2[2])∧…∧(l1[k-2]=l2[k-2])∧(l1[k-1]

剪枝:若一个候选k-项集的(k-1)-子集不在Lk-1中,则该候选集不可能是频繁的,可由Ck中删除。Ck可存在hash-tree中。

第二步由频繁项集产生关联规则:对每个频繁项集l,产生l的所有非空子集;对l的每个非空子集s,如果,则产生规则“s=>(l-s)”,min_conf是最小置信度。

2 数据准备

数据挖掘应该选择多大的样本比较合适,这是一个困扰很多数据挖掘从业者的问题。样本数据量大,得出的关联规则更具有普遍性,但是却忽略了个性的特点,而恰恰是这个个性化的内容,才是本章数据挖掘结果的亮点所在。因此,本文选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工程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一个班级115名学生作为样本。

ALEPH 500里对读者流通有关的数据有z36(在借信息表)、z36h(借阅历史表),通过SQL语句得出原始数据,简单处理后得到数据格式如下:

B1018050002 J214

B1018050002 K837

B1018050005 TP39

B1018050006 I247

B1018050006 I247

B1018050007 TP39

B1018050007 B81

B1018050007 J214

B1018050007 TP39

…………

因为关联规则算法要求数据属性间相互独立,要构建适合算法的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得到的数据格式如表1所示(部分)。

3 结果分析

将最小支持度设为0.5,最小置信度设为0.9,最大置信度设为0.93,关联规则数量设为5,通过计算得到结果如下:

Best rules found:

1)B825=O13=74==>TS93=69 conf:(0.93)

2)B825=O172=72==>TP31=67 conf:(0.93)

3)J218=77==>TS93=71 conf:(0.92)

4)O172=75==>TP31=69 conf:(0.92)

5)TH12=72==>TP31=66 conf:(0.92)

从获得的关联规则,得出结论:

1)同时借阅B825(个人修养)和O13(高等数学)类图书的学生,有93%的可能会关注TS93(工艺美术制品工业)类的书;

2)同时借阅B825(个人修养)和O172(微积分)类图书的学生,有93%的可能会关注TP31(计算机软件)类的书;

3)借阅J218(各种画技法:按用途分)类图书的学生,有92%的可能会关注TS93(工艺美术制品工业)类图书;

4)借阅O172(微积分)类图书的学生,有92%的可能会关注TP31(计算机软件)类图书;

5)借阅TH12(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类图书的学生,有92%的可能会关注TP31(计算机软件)类图书。

4 小结

1)该专业学生较为关注个人修养及心理学(B8)、素描、速写技法(J214)、数学(O1)、计算机软件(TP31)、机械设计(TH12)类图书,这些图书类别与该专业的专业性质有较强的关联性,由此可见,读者借书范围仍局限在专业范围内,对于课外阅读涉猎较少。

2)通过数据挖掘的结果,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读者借书种类与所在专业直接相关;学生更关注与课程表上课程相关的图书;所得的关联规则与学生的课程表直接相关;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会更关注个人修养类(B825)图书;大一学生对英语类图书的关注不及大二、大三的学生。

3)该专业学生借书数目最多的B825、J214、TP39、I247、TB47类图书,而这几类图书因为图书馆建筑结构等原因,被分在3个不同的阅览室,这样该专业学生要想看到自己想要的书,就要跑3个不同的地方,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五定律之一的“节省读者的时间”。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就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4)将数据挖掘的结果提供给本馆负责该院的学科馆员,能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Han Jiawei, Kamber M.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0-167.

第7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摘要:在现代民族绘画艺术中,林风眠和丁绍光两位先生可谓继往开来,二人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融汇多种艺术形式运用到自己民族传统绘画中,寻找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用来表达中国人传统思想感情。林风眠和丁绍光是两个了不起的艺术尝试实践者,这在绘画史上都是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创新;林风眠和丁绍光那种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美术文化、绘画技法,运用到自己绘画创作中,他们的绘画技法都结合了当代新的美术思想,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力,把中国现代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

关键词:各种艺术形式 调和 民族传统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每个国家、地区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如果说哪一种文化是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那种文化研究透彻。每一位成功的艺术家都是深入研究自己本民族的艺术,学习外国艺术吸取其精华,来整理、创造出本民族的、有独特的民族的风格的艺术。中国绘画作为世界艺术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把中国传统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是我国艺术家不断探索之路。林风眠和丁绍光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他们的独特艺术风格,放射出特殊的魅力。他们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汇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同的题材在他们的绘画中不像传统绘画中有那么明确的分类。

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拓展出了中国画革新一条新的路径。在中国绘画发展最为惨淡的时刻,林风眠、徐悲鸿等人走向西方,寻求变革中国画的方法,最终发展出了写实改良与中西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革新途径,使得中国画坛重现生机。在借鉴学习西方的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体系。林风眠作品从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不仅使人感觉到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关于中西融合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传统笔墨观念,将传统水墨画的“墨”拉下了神坛。他在所创作的中西融合的画作中,墨只是作为一种颜色,而不是第一要素,引进的是塞尚、梵高印象派的强烈对比色,还有马蒂斯式的激情,而这些都是超越西方传统的学院派的。林风眠在东西两种绘画体系中的短板让他找到了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交汇之处。开启中国绘画对于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关注及改变,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创作面貌。

丁绍光是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受过多年的学院派艺术教育和工艺美术训练。立足於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点上,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结合具象的表现与抽象地概括,跳脱民族的界限,以世界性的绘画语言,作品成功地融合了东方古典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特色。丁绍光的绘画风格,他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理解,赋予了自己的作品犹如音乐旋律般的线条轮廓,同时吸纳了例如抽象派艺术等诸多西方艺术的要素。大量运用垂直和平行的线条,让作品整体感觉平静、泰然、和平。线条轮廓在丁绍光的每一幅作品中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明显。将程式的美感因素和感情因素与特定的自然形象融合,注重精神与情感的内涵对自然形态加以主观的处理。他对空间的理解着重放在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中来处理,重表现图形的大小以及点线面之间的疏密节奏关系。丁绍光艺术不表现物象的写实性,忽略对客观细节的刻画,追求画面整体构成关系,强调对自然物象按照审美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张道一这样评价丁绍光的绘画艺术:“丁绍光先生获得这样高的荣誉是理所当然的

丁绍光创作每一幅作品时首先要画出一幅完整的轮廓,轮廓的线条满意了才会考虑色彩。作品结合了艺术与自然,理解自然界的色彩并融入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色彩是和形态紧密相连的,形态发生变化时色彩必然随之变化。丁绍光在运用装饰画色彩语言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把自然色彩加以强化、变换,以此摆脱对自然色彩的依赖,同时发挥他的主观意愿和感情,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的运用色彩。他不仅强调个性化的色调与画面的气氛,讲究色彩的平面化、形象化、夸张性、浪漫性与象征性。

中国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艺术给我们的艺术家很大的启示和灵感,那些世界艺术精华也汇融入画家们的艺术血液之中。因此吸取各种艺术精华调和自己民族的艺术,形成东西方的并融美。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因为画家本人却更是时代的,所以,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说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艺术。在林风眠和丁绍光的作品里显示的更为强烈,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绪。画家选择的是讲求形式的现代主义、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画作采用含蓄、象征、维美的语言,忽略具体的事件 ,消弱过于外露功利色彩。林风眠没有抄袭旧的艺术思想,而是创造一种新艺术手法。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把中西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全新的面貌准确表达了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与痛苦。他们共同之处就是对理想中的美的追求,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以美为最高竟界。在现代民族绘画艺术中,林风眠和丁绍光两位先生可谓继往开来,二人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融汇多种艺术形式运用到自己民族传统绘画中,寻找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用来表达中国人传统思想感情。林风眠和丁绍光是两个了不起的艺术尝试实践者,这在绘画史上都是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创新;林风眠和丁绍光那种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美术文化、绘画技法,运用到自己绘画创作中,他们的绘画技法都结合了当代新的美术思想,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力。肯定了林风眠和丁绍光在“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与绘画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林风眠和丁绍光在东西绘画各自的功底没有达到深厚的境界,所以在实践中存在形式语言的浮躁,深度的丧失等问题,受到了许多指责和批评。但他们的“中西融合”之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一座丰碑,把中国现代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

参考文献:

第8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 彩陶,形式美,艺术法则

1前 言

艺术品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彩陶这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在数千年之后,依然具有令人震撼的绝妙精彩的力量。“它(前艺术)似乎又有某种确定性,无论是一个明确的动作或是一声明确的声调的延续或一个固定的形式,都必然会被发展成一种标准,通过这种标准就能确定其完美的程度,也就是说,说某物是美的,它是被按照移动的标准被衡量过的。”[1]可见,博厄斯认为原始艺术美的创造是有标准可循的,他把这种似乎有的确定性寄托于技巧形式的完美性。而马家窑彩陶作为一种原始社会中后期的艺术样式,形式的完美到处可见。“以丰富的无法统计的彩陶图案来说,已经把自然界中熟悉的现象提炼成图案,出现了极好的符合美学原理的法则,如大家都遵守的均衡、整齐、对称、反复、连续的法则。绝对没有杂乱无章、轻重倒置、比例失调的现象。这些图案无论是繁是简都符合图案学有关美的原理。”[2]

马家窑彩陶代表着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高峰。或许在原始人的思维中,并不存在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概念。我们所谓的艺术形式可能只是出于原始人浑沌、朦胧的意识,介于无意识和有意识之间。他们的直觉以较为感性的思维为基础,掺杂着原始巫术礼仪信仰等因素,所有的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就产生了我们常说的“原始艺术”。但即便是这样,原始人类遗留下来的这些“原始艺术”,也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感及创造性价值,使我们有必要以当代人的知性和审美判断去进行现时的、直觉的把握,作出现时意义的体察和感知。其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元素之间的组织及其表现方式,并从其大量的图形样式及结构中,归纳出它们所构成的形式美的一些基本手法及规则。

2马家窑彩陶形式美的构成基本手法及规则

2.1 对比与和谐

马家窑彩陶装饰艺术中普遍运用的手法之一就是对比。对比是艺术创造的基本形式法则之一。对比的美是在有着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要素中,利用并置或反衬的手段,使双方的特征更加突出,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对比是因为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失去差异,视觉语言也就不复存在。马家窑文化彩陶图案单纯强烈的艺术效果,在于彩陶纹饰中对用笔和用线的点线面的对比、运动与静止的对比、繁复与简洁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对比等形式均进行了处理。彩陶中点的凝聚、线的延伸以及面的扩展,这些都是原始人的情感在对比中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产生的结果就如:马家窑类型的纹饰,给人一种节奏感;半山类型的纹饰,给人一种华丽感;而马厂类型的纹饰,则给人一种力量感。正是这些视觉形式上的对比与变化,使得各种形态的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之间的组合,形成了极为丰富生动的图形样式和艺术的风格特征。

与此同时,马家窑文化彩陶还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和谐美。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自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爱因斯坦曾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近似的物品排列在一起,令人产生一种统一的印象,它们好似兄弟一般和睦友好的相处,这就是和谐。”[3]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马家窑彩陶旋纹的组织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融合性,正可以称之为和谐。又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也可视之为和谐。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纹饰与器形构成之间的和谐,根据器形各部位形体特点的不同,纹样的组织及发展方向也随之变化,或单纯化表现,或多层次组合表现,形成节奏分明、变化多样的结构关系,这种组织关系造就了原始艺术的和谐美。

2.2 比例与视觉重心

比例一词源自数学上的定义,在立体构成中它是指形体部分与部分、局部与整体数量上的比率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体现出形态的美感。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并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马家窑文化彩陶从一开始就具有完美的比例,如双耳壶壶柄与壶柄之间的比例,壶柄与整个器体的关系;卷唇彩陶罐口沿与腹部的比例;葫芦形彩陶壶整个形体的构造。这些美的比例是陶器制作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比例越简单就越容易被人接受,也越实用,复杂的比例作用不大,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简单比例关系的形态是优美的,经得起历史大浪淘沙的检验。

重心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人的视觉安定与造形的形式美的关系比较复杂,人的视线接触画面,视线常常迅速由左上角到左下角,再通过中心部分至右上角再到右下角,然后回到以画面最吸引视线的中心视圈停留下来,这个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在彩陶上,随陶器轮廓的变化,纹饰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等都可对视觉重心产生影响。马家窑文化彩陶尤其是半山类型的彩陶,旋涡纹这种开光法使陶器的重心定格在适宜的高度,旋涡纹最先的核心较小,以后核心部位变得越来越大,减少了旋涡纹重叠的层次,突出了核心的圆圈,并填以各种几何纹。因此,视觉重心的处理是马家窑文化陶器构图中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彩陶所要表达的主题或重要的内容信息往往不应偏离视觉重心太远。

2.3 均衡与秩序

在实际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此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性。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我们可以看到,装饰艺术表现出的明显规则就是均衡与秩序。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来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

这种感觉的获得是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简化和变化调和来实现的,其意在表现对象的内在生命韵律和节奏。在马家窑彩陶中,无论是用重复、交错、对称或是综合的装饰手法,都能容纳在“秩序”这个总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纹饰可以被自由排列出无数种花样来。并且绘制纹饰的手法也是遵循着秩序的原则,按先后顺序将纹饰表现出来。无论是对称的均衡还是混乱的均衡,都在秩序的范围内被自由构建。如马家窑类型旋纹的图案,以其流畅的线条、均衡的布局、纹底相间合理的分割展示出原始彩陶纹样的均衡排列,表现出原始艺术中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观的完美结合。

2.4 填充与空白

“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这全和粹、虚和实的辩证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许多彩陶花纹的方位、造型与大小的处理,是在既定的装饰面之内经过适应性的填充来完成的,也就是在纹样轮廓和框架之内,再作局部的安排。使整体图形主次分明、结构清晰、井然有序。

在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彩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表现处理手法。除此以外,马家窑彩陶纹样在组合成整体图形的方案中,运用定点、定面的方法,在陶器表面划分出装饰的部位和空白区域,使各装饰部位之间相对独立又契合,从而产生出主次、动静、虚实等有序的节奏和韵律。并且在彩陶中除了整体结构不同装饰面的划分外,在同一部位花纹中,这种有效的空白也可同样起着作用。适当的填充与空白,在原始人的审美观下被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些彩陶纹饰显示了原始装饰的形式美法则和装饰构成,穿插有致的线条和合理的装饰部位,使原始彩陶的造型更富有美感,使其实用和审美功能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彩陶艺术的装饰,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情感和愿望。“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充分地表现情绪,纹饰中意象和欣赏者进行精神交流,深入彩陶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的效果。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的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的内涵,“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的。

2.5 双关与多效法

“双关法是彩陶工艺的一种卓越的装饰手法。双关分为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形体双关是一种装饰组织,正看是一个形,倒看也是一个形;色彩双关则是指黑白两色都可以构成纹样,黑色是一个花纹,白色也是一个花纹。从黑色花纹看,是以白色为底色;从白色花纹看,是以黑色为底色。”[4] 这种双关法与欧美近代流行的欧普艺术,或称色效应美术,有着相似之处。表明在五千年以前,我国彩陶艺术的装饰工艺图案,就已经运用了这种视幻觉的原理,在装饰上产生变幻多端的艺术效果。半山类型彩陶的葫芦纹,是一种典型的形体双关,在两个葫芦形相连接的空间,倒看也是一个葫芦形。庙底沟类型彩陶在色彩双关方面运用得非常出色,装饰的黑色部分可以看成是花纹,装饰的白色部分也可以看成是花纹。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都运用交替变化来呈现,半山类型彩陶的形体双关,多是同形同质;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色彩双关,则多是异形异质,前者是有规律的美,后者是变化的美。

“多效装饰是一个创新的名词,并不一定十分妥帖,是指可使器皿装饰具有正视、俯视等多角度的欣赏效果的装饰方法。即一种图案组织,正视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俯视时也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5]做到前面所说的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充分考虑以设计出适用的设计意象和多面结合的艺术构思。多效装饰法在半山类型彩陶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少半山类型彩陶壶的装饰,都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例如,半山类型直线纹彩陶壶上平行线的装饰,正视是整齐的水平线,像湖水风平浪静;俯视则是同心圆的圆圈纹,像击动的向外扩展的微波。又如半山垂幛纹彩陶壶,正视是像层层下垂的幛幕,俯视则是又像重瓣盛开的花朵。马厂类型的彩陶壶中,也注意多效装饰法的应用。例如有的人形纹彩陶壶,正视为躯干挺立,手足双伸的人形(蛙形),俯视则成为重叠交错的十字纹。

3结 语

总之,自然和艺术的形式美,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上述的对比与和谐、比例与视觉重心、均衡与秩序、填充与空白、双关与多效法等,但其中也有规律性的东西,多样统一就是形式美的总规律。马家窑彩陶即运用了这种装饰艺术的手法,巧妙地调和了多种形式的冲突,达到了和谐统一,由此马家窑彩陶也成为装饰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代表着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8:107

2李知宴.中国古代陶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5~26

3陆一帆.新美学原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171

第9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宜家 北欧风格 中国设计

宜家是中国民众最熟悉的国外家居品牌,不仅是由于他的典型的北欧设计风格,还是由于它平易的价格,正如宜家的理念――“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北极圈附近的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等国,涌现出一批设计师, 他们主张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吸取灵感,将设计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联系起来,追求功能、理性的同时,突破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过度理性化的特点,创造出一系列个性突出,造型简单,做工精致,舒适的设计作品,符合了当今人们崇尚自然,平易简洁的生活概念,使得北欧的家具风格和室内装潢的样式受到世界的瞩目。

宜家家居1943年创建于瑞典,他的发展时期和地理位置使得他的产品不可避免的受到北欧风格的影响,天然木材纹理,原始质感的皮革,柔软舒适的织物,精细的做工当然还有贴心的设计成为宜家产品的典型特色。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设计精美的家居用品通常是为能够买得起它们的少数人提供的。从一开始,宜家走的就是另一条道路。“我们决定站在大众的一边。这意味着响应全世界人民对家居用品的需要:有着各种不同的需要、品位、梦想、渴望和收入的人们的需要;希望改善他们的家庭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人们的需要。”这与现代主义的实际理念不谋而合。

设计作品不是高高在上的笼子里的金丝雀,相对于纯艺术,设计作品更加的贴近普通民众。包豪斯时代马歇•布鲁尔的钢管椅子,钢管和皮革或织物的结合使用,对于那个刚刚摆脱了旧有手工制作的时代而言,是一种进步;充满北欧风情的宜家靠背椅,木材与织物的结合,柔和而舒适的触感,对比鲜明的颜色,对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现代人,也是一种放松。

中国目前的家居产品设计,或者扩展到产品设计,甚至整个设计领域,没有哪一个品牌能达到宜家品牌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单单就设计而言,我国有不少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平面设计领域和家具设计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就整体的影响力,品牌的造就,产品的推广,品牌形象的建立,中国设计界甘拜下风。国人对设计的忽略由来已久,即使是家电产业的龙头品牌――海尔电器,对于设计理念的推广,也是仅限于功能、技术层面。而在西门子旗下家电品牌――博世――的一款洗衣机的推广手册中,有设计师本人的个人简历,兴趣爱好,设计灵感――来自于工作间歇度假时的冲浪,心灵独白,比起国内某些知名品牌单一的明星代言宣传册,高下立现,观后令人倍感其产品设计的贴心之处。

目前宜家家局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40个商场,其中有8家在中国大陆,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大连、沈阳。中国民众对于宜家产品的趋之若鹜,一方面出于中国人传统的外来和尚会念经思想;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其设计品质和工艺品质的推崇;再者其平易的价格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相对于其他的打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宜家小资的定位,更推动了其品牌的推广。综合以上因素,宜家品牌成为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实现小资生活情调目标的形象代言。

各地的宜家商场,永远不缺乏购物人群,然而宜家并没有大量的广告投入。相比国内某家居广场,请著名影星做代言人,令人观之就有止步的欲望,于是该商场顺理成章成为“昂贵”的代名词,影响力不及宜家,购买者门可罗雀。

在宜家商场,产品的设计者的形象,和他们设计的产品共同出现,购买者能够明确的感觉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同时,宜家的采购模式是全球化的采购模式。宜家的产品是从各贸易区域采购后运抵全球26个分销中心再送货至宜家在全球的商场。目前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到总量的18%,在宜家采购国家中排名第一。根据规划,至2010年,宜家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商场将达到10家,中国已成为宜家最大的采购市场和业务增长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在宜家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的设计品牌,在于经营。中国从来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和设计师,然而好的设计展示的空间有限,往往只存在于各自业界,为行内人士所知,并不能为广大民众所认识。这和我们国家历来对设计的不够重视有关,它导致了自上而下整个社会对本国的设计推广不够。我们的影视剧里,女主人公垂涎三尺的是日本人奈良美智设计的梦游娃娃,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陈幸福兔子,虽然陈幸福在国内的价格也不菲,然而毕竟小众,虽然创意市集活动这几年搞得轰轰烈烈,受众圈还是局限于玩具爱好者,在校大学生,小资生活品位追求者。

现代板式家具的平板包装,拆装方便的特点,使得宜家品产品更加的易于生产加工,便于运输,减少了储存空间,降低了成本,同时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宜家的相对低价格,同时还是由于他并不是完全采用了天然材料,比如木质家具,大多是贴皮工艺,甚至并非天然木皮,同样质量的板式家具,消费者更信任宜家品牌,这不能不归功于宜家品牌运作的成功。近年来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提高,对于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这同时也成为宜家品牌运作的一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