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策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企业投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论文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一、中国影院发展现状及外资影院面临的挑战
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经历了最快的发展期间,电影数量剧增,电影票房记录不断攀升,创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繁荣。与繁荣相对比的是,中国影院建设的不足却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障碍,观影环境的落后成为电影产业的薄弱环节,很多投资者看到这一商机,开始关注影院建设。2006年以前,外资在影院建设所占份额较大,之后国内的一些大型影视集团逐渐发力,纷纷加入到投资队伍中来,开始占据国内影院市场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当前外资影院经营压力日益加大,面临的新的挑战。首先,外资影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相比较而言,中国本土的影院具有一些发展的优势,一是经营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较少,比如外资控股影院的比例有最高限制,而中国影院没有,因而具有自由的发展空间。二是更加了解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较好的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得到认同,从而经营更有效率。其次,国内影视集团的强强联合使得外资影院的优势不在。外资最大的优势就是雄厚的资本,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电影产业的繁荣,国内影视集团也实现了一定的资本积累,通过强强联合足以与大型的外资影院相抗衡,克服了资本能力弱小的缺陷。而且国内影视集团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更好的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尤其是商业地产,实现不同产业的联合,进而竞争实力日益增强,对外资影院构成了威胁。第三,外资影院经营管理模式有待改观。一些外资影院采取外国公司提供管理技术与经验的方式与中国企业联合,也有一些是外商独资的影院,他们的经营方式主要来自西方国家,虽然短期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长远来看并不会持久,容易在内部形成管理矛盾,而且中国观众的消费理念时刻在变,外资影院经营也应因势利导,避免出现象华纳撤出中国的尴尬局面。综上所述,外资影院要在竞争的洪流中逆流而上,需要审时度势,对经营战略进行重新反而分析与规划,准确掌握影院发展方向,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二、新形势下外资影院财务管理战略分析
外资影院作为盈利的企业实体,企业价值最大化依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在几近白热化的中国影院院线竞争中,如何保持先发优势,首先要从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上着手。
(一)财务组织管理
财务组织是实施财务管理的主体,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是外资影院财务管理有序进行的基础。对投资公司来说,外资影院是跨国性质的企业,会比较注重财务组织控制,部门设置上,由集团总部财务部门领导,一般是总部的CFO,然后在中国国内设置区域执行CFO及下属的财务部门。权限的管理有两种形式可以选择: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和分权式的财务管理策略。这两种策略各有利弊,外资企业应根据经营实际和期望达到的目标灵活的进行选择,比如若外资影院是合资经营的,那么财务管理分散化更能满足经营要求,若是独资的影院院线,那么财务管理更倾向于集中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公司总部的资金及财务实力。
(二)收入增加管理
增收是任何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从影院经营来看,其收入来源有票款收入、卖品收入、广告收入及其他衍生服务收入,影院在票价收入扣除8.5%的税费后按照制、发、放的约定比例取得分账利润。中国影院与外国影院在收入分成比例上存在很大差异,票款收入占到影院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收入贡献很小,因此也反映出中国影院经营还有很多待开发的方向。外资影院应当充分利用外国公司的经营经验,在内地开发新型的影院盈利模式,建立营销网络,以便占领先机,获得先发制人的优势。首先,继续在票价上做文章。目前中国观众不选择进影院看电影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票价太贵,从相关的调查来看,影院消费者年龄集中于18-38岁,收入中等偏下,高收入的人群闲暇时间很少,所以充分的开发中下层收入群体获利的空间更大些。而且随着中国影院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在价格机制的自主作用下,票价最终会回归到合理的水平。国内影院已经开始走低价路线,10-30元的票价备受欢迎,票房出现翻倍的成绩。因此,外资影院要认识到未来价格下行的必然趋势,在盈亏平衡的基础上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从而在即将来临的价格战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其次,扩展业务范围,丰富服务类型。影院不能仅仅定位于观众看电影的场所,而应在影院这个大平台上开展更多的衍生业务。比如影院可以集娱乐消费于一体,利用观众看电影的机会开展商品营销,采取自营或租赁的方式,形成电影超市,在充分利用地基资源的同时也可获得额外的收入。影院的品牌作为一项无形资产也是可以获利的,商业企业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影院为商品做广告,影院可以获得一笔广告收入。另外,影院要合理安排场地使用,放映电影之余提供其他服务,比如场地租赁、电影首映会等活动承办,这也是可涉足的业务。第三,服务层次化,形成经营特色。影院要高端与平民化同行,既注重中下层群体的需求,也要为高收入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建立VIP观众厅为观众提供高级的放映技术和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体验馆激发观众观影的潜在需求。此外,良好的服务品质也是影院的特色,影院应从细节入手,提升服务水平,来赢得观众的忠诚。
(三)成本控制管理
电影院线行业不是暴利的行业,因此最小化成本管理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建立起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首先,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根据本期影院发展战略,以上期成本发生情况为参考,制定本期的成本预算,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和评价考核的参考。其次,强化成本预算执行力,严格对各项支出进行审批,定期对预算执行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执行偏差和成因,并采取纠偏措施。第三,完善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以预算指标为标准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明确责任。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物业租赁成本是影院最主要的一项支出,管理控制难度较大,外资影院要加强与商业地产的联系,通过提高议价能力尽量减少租赁成本。
(四)内部控制管理
财务内部控制是影院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上有法可依,组织上执法必严,通过内部审计监控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活动,避免财务风险。其次,重视资金流量风险控制,加强日常的现金流入流出核算,随时监控资金积累能力,防止现金缺口出现。再次,严格税务管理,合理建立税务程序,优化税务结构,充分挖掘税务筹划利益,确保利益的同时使经营符合当地税法的规定。
【关键词】沪港股市 AH价差 协整相关 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截至2012年12月18日,总共有82只AH股,当中有56只(68.3%)是A股相对H股有溢价,而A股有折让的有24只(29.3%)(参考附录一)。对于这些现象,相近的研究有Mei,Scheinkman and Xiong (2009),他们对A股相对B股大幅的溢价作出计量分析,得出A股的高溢价是由于A股由很多个别投资者参与,讯息不对称和交投量高导致,而流通股份的数目越多,A股的溢价便会较低。也有研究直接对AH股的溢价作出比较,根据Chong和Su(2006),他们对当时的所有AH股进行协整相关测试(Cointegration test),指出有协整关系的AH股为数不多,证明出两个市场的走势并不一致。此外,Gu和Yang(2007)指出A股由于受限制不能沽空,当出现溢价时无法用沽空的辨法把股价拉回均衡价,引致当A股股价过高时不能即时调节。
以上这些研究只解释了为何A股相对B股或H股存在溢价,并没有分析为何有些A股存在折让,尤其在该批折让股份当中,金融股共有8只,折让最多的是中国平安,达到82%,而银行类的股份,折让最多的是招商银行,达87%。对金融类股份存在折让这个现象,应作进一步的探讨才可以对A股或H股作出合适的投资建议。由于金融类股份可分为银行股、保险股和证券商股份,而银行业是百业之母,所以笔者选取银行股的折让现象作详细讨论。
为了让投资者更准确知悉普遍AH股的价格比较,恒生指数服务公司由2007年7月9日推出AH股溢价指数,让投资者能简单地掌握AH的价格差异,AH股指数由53只在市值和流通量有较大比重的成AH股所组成,除交通银行外,其余7只AH银行股也是AH股溢价指数成份股,可见银行股对AH股溢价指数的重要性,而于2012年12月18日AH股溢价指数是97.95,意味着指A股普遍对H股存在折让,而出现溢价的A股数量其实比出现折让的多很多,所以银行股的折让扭曲了AH股溢价指数的代表性,所以,研究银行股的折让现象将对分析大盘有重要的帮助。
本文将会以计量的方法分析纵然AH股存在溢价或折让,但两个市场的走势是否一致,A股是否与市场接轨。从而再讨论在AH股市场投资A股或H股的策略。
二、银行股A股及H股的概况和关系
o论是A股还是H股,只要是同一间银行所发行的股份,若以相同方法估值,应该是相同价格的,可是在现实市场中,于2012年12月19日所作的统计,8只银行股有4只是有折让而4只有溢价。
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交易,不论原因如何,两者很大机会价格存在一些差异,只要差别不是太大也属正常,问题是很难对AH股的价格差异订下标准,因每只股份也有不同的内在因素,所以要证明市场是不是正常运作,应以AH股份走势是不是同步来作分析,Chong和Su(2006)对AH股同步作出过分析,他们把同步的概念定义为协整相关(Cointegration),如果AH股走势及幅度大致相同,应能通过Engle和Granger(1987)的协整相关测试(Cointegration test),所以笔者对AH股指数分份股内的7只银行股进行协整相关测试,目的是以实证证明AH银行股是不是同步,这对于投资策略的制订上有非常大帮助。
上海股市和香港股市的计价货币分别是人民币和港币,如要对AH股进行协整相关测试,应先换算成同一种货币,本文将把每日H股的收市价按当日的汇率收市价换算成人民币,由于人民币与港元的汇价只能追溯至2009年11月2日(Wind资讯终端机),所以本文的所有数据将介乎从当日起至2012年12月19日,当中的7间公司分别是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
7只AH银行股中,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H股的标准差比A股小,表示投资H股风险较大,再者,若比较最小值,只有建设银行的H股最小值稍微比A股高一点,其余所有银行股的最低价都是H股低些,更进一步证实H股的投资风险较高;在比较最大值时也是H股相对有较高的最大值。
再进一步便是对每对AH股进行协整相关测试,进行前应确保数据是平稳(Stationary)的,资料显示对原始数据进行单位根测试,只有少部份能通过;而当所有原始数据都进行一次差分(First differencing)后,所有序列都变得平稳,即I(1),那便符合进行协整相关测试的条件。每对AH股都根据以下模型(1)来估算及提取残差:
asharei代表i银行A股的一次差分;hsharei代表i银行H股的一次差分;i代表残差。模型(1)没有截距项的原因是因为7对AH银行股中的截距项都呈不显著,所以被删掉。估算好以上模型之后便可提取残差住行单位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残差都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表1),换句话说7对AH银行股都呈协整相关的特性。
以上的计量方法证明了7只AH银行股的股价走势是协整相关的,那就是同步的意思,本次的实验跟Chong和Su(2006)的研究有不同,他们的结论是只有少数AH股呈协整相关,而今次的计量结果证明了A股与逐渐接轨,起码在银行股上表现了这个进步。
三、AH股投资策略
(一)股票长仓策略
由于AH股呈协整相关,在其基础定义上,无论投资A股还是H股也可给予同样的升幅和跌幅,以这个情况来说,选取较低标准差的A股可比H股稳建一点,因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较低,在这角度看,购买A股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比较洽当。
(二)L短仓策略(pair trading)
因为AH银行股呈协整相关,当AH股出现较大差距时,两者的误差会自动修正,如在这时选择买较低价的股票,同时沽空较高价的股票,将可套取市场错价的利润。可是,因为A股并不容许沽空,这个策略只可以在A股折让太高时才可采用,最理想的情况是当H股价格过高时,所以,以现价计,招商、农业、工商和建设才应该研究。投资者应以长仓持有A股而沽空H股。投资者可以AH股差价较大的时机进行长短仓套利策略,把模型(1)调项,变成
若果A股的升幅或跌幅比H股大,残差i会是负值,把每只公司的残差数据列出后,找出最少的1%分位数、5%分位数和10%分位数(表2),便可以用这个方法定出执行时机及其成功的机会。
以招商银行作例子,如果某日A股的升幅(以金额计)少于H股的升幅(为负值),并且它们升幅的相差达0.313元人民币,在历史上只有5%机会出现这个差距,由于AH股呈协整相关,差距终会收窄,导致A股会升或H股会回落从而补回之前较大的差距,所以在这个时候执行长短仓策略应有95%的机会成功套利。
四、结论
为使中国公民可以持有和投资中国公司,A股市场逐渐成熟,容许更多投资者加入,而为了增加集资渠道及融资灵活性,中国公司也可安排在香港以H股形式上市,自从2002年,有些公司先在A股上市,之后再到H股上市,也有先H后A的,近年也流行AH股同步上市。在2013年初,AH两地同时上市的有82家公司,以往有学者探讨导致AH股不同价格的原因,他门曾指出在货币、利率、法律、市场成熟度、流通股票数目及比例、股票市场交易规则和资金流动度也不同,导致同一家公司的AH股未能一致,有些A股出现溢价,有些则出现折让。纵然有很多因素存在导致AH股有不同价格,但本文以协整相关测试的辨法证明了AH银行股在长期上是同步的,它们有相同的趋势,虽有短期的偏离,但长期上不会各走各的方向。市场上有某些A股银行股较H股有折让,但也不能算成是市场错价,这是由于市场基本因素组成的,除非以上的基本因素有变,否则有折让的A股不会独自上升追回H股。
参考文献
[1]Chong,T.T.L.,and Su,Q.,(2006) On the Comovement of A and H Shares. The Chinese Economy,vol 39,no. 5,pp. 68-86.
[2]Engle RF,Granger CWJ. 1987.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552: 251C276.
关键词:纺织行业危机;资本输出;资本利用率;策略选择
我国纺织行业虽然是带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但因其自身行业特点所限,其劳动密集型部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逐步退出国内,如何在这一转变中实现我国纺织行业新的飞跃,大量的纺织企业已经逐步开始对自身的产业链进行调整,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浪潮已涌向东南亚各国。
然而,相比纺织企业果敢的行动,理论界对于纺织行业的对外投资浪潮却是偃旗息鼓,中国知网论文搜索对外投资条目达到18000条,而对于纺织行业的研究仅有70条。这对于本就信息相对匮乏的纺织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文旨在从纺织工业的自身行业特点,发展方向出发,分析我国纺织行业对外投资(FDI)的原因、优势、方法。集百家之长,帮助纺织企业了解对外投资的机遇与风险,避免盲目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力。为中国纺织行业的新趋势、新发展助力。
1.当前我国纺织工业行业分析
我国纺织行业在经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发展目标。但近几年来,受到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棉丝等产品价格不断上扬、人民币汇率提高的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已大不如前:2012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12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纺织品出口下降2.6%,服装出口下降2.5%。
而在行业盈亏方面利润有所回落,亏损较快增加。2012年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262亿元,同比增长19.6%;利润总额334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棉纺纱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5.1%,化纤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52.4%。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增长35.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95.9%。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增长91.1%,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04.3%[1]。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面对国外同类竞争对手优势已逐渐减少。
成本优势渐失、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劳动力、能源动力和原材料能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明显增加。国外,非洲将实施纺织品进口替代政策,印度宣布暂时停止棉花出口,让中国纺织企业雪上加霜;同时,与印度、布基斯坦、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额国家相比,我国纺织品低价位的比较优势再次受到冲击。纺织业的主要加工对象即棉花价格内外悬殊。2011年9月以来,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振荡下跌,与国内棉价相差1000元左右;2012年年初,国内外棉花价差在3000元左右;5月下旬,国际市场棉价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达到了5000元/吨左右,价差不断持续拉大。与另一产棉大国印度相比,我国棉价高于印度棉价7000~8000元/吨;而巴基斯坦的棉纱价格甚至比我国棉花价格还低。国内外严重倒挂的棉价,直接导致国内棉纺出口企业承担了过高的原料成本,高成本的棉纺产品在面对外商报价时,毫无优势可言,出口企业由于没有利润不敢接单,致使我国际市场订单流失严重。
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纺织也都早收了严重冲击,这也使得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金融危机后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特殊保障条款的使用也更加频繁。特别针对纺织品。非关税壁垒中最隐蔽、最难琢磨的绿色壁垒也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纺织企业对此明显认识不足[2]。
获取信息途径有限、无法自主掌控营销渠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信息的作用更为重要,然而信息匮乏却是中国纺织企业普遍存在的弊病。一方面,造成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结果是出口收益低;另一方面,迫使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固守传统市场,扎堆现象十分严重,而这一现状进一步招致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或才需特别保障措施。
对中国这样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来说,缺乏自主掌控的完整出口营销渠道,使得纺织品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和风险。这是因为,我国纺织企业锁从事的生产加工是纺织品供应链中附加值最低的部分。而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长期满足于从事来料加工、贴牌声场。加之,由于难以控制贸易中的价格风险而引发经常性的贸易摩擦。结果加剧了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转变远远不够,急需产业提升。据统计,2001~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贸易顺差为10856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85%。其最核心的变化时增长方式转变。但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的形势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正在发生的转变和提升还远远不够,还存在许多厨房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因素。纺织工业继续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以加强自身的实力,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产于国际竞争的能力[3]。
2.纺织行业对外投资动因
经过对我国纺织企业的调查,其对外投资的动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开拓国外新市场;取得国外市场信息;绕过贸易壁垒,维持出口市场;取得当地生产要素;带动劳务输出等。
投资者的这些主管评价说明了两个重要的事实。其一,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纺织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自信心已显著增强,对对外投资的风险及国际竞争的畏惧感已然消除;其二,国内市场以趋于饱和和收缩,对长期投资而言,国际市场环境下对外投资更能发挥资金优势。在可预期的高利润驱动下,尽管国际化经营风险很大,不少企业仍认为值得一试[4]。
开拓国外市场。对外投资所能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功效即是能直接打开国外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在目标国直接建厂或入股等方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直接享受生产国原产地销售待遇,无需通过海关。
取得国外市场信息。对外投资后,企业可以形成新的、跨地域的信息新框架,这对于纺织行业这一传统和相对封闭的行业无疑十分有益,对出口导向型的纺织企业来说,了解国外市场信息能使企业面对国内同业竞争时能先知先觉。而在面对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时,对外投资所产生的经营实体能依据当地的法律法规与国外企业在同一标准下竞争。
贸易壁垒,维持出口市场。虽然在中国加入WTO后,虽然纺织品对外出口已无配额限制,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频繁立案、特别条款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绿色壁垒”的涌现使纺织品出口企业苦不堪言,而对某些特定地区的直接投资可化解这些困难。如在产品出口“原产地”无法改变的现状下,纺织大省浙江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建厂规避欧美“特保”条例。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荣向早报记者透露,该公司将斥资338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立日产23万件服装的纺织工厂,产品将从该国直接出口美国市场[5]。
得当地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环境下,许多纺织企业转而想诸如东南亚等劳动力价格低,原材料价格低,地价水电价格低的地区转移生产资料。这些企业通过产业跨境转移维持或提高了其竞争优势,保证了其市场占有率和对其他产品的成本优势。
强就业,提供大量岗位。对外投资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仅仅是对外投资的企业海外部门所需要的工作人员与工人,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投资的正效应,企业产业规模与产量可以显著提升,这也同时刺激了企业在本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6]。
3.纺织企业对外投资方向
中国的纺织企业对外投资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其投资放心则泾渭分明,大部分的纺织企业专注于对低成本、落后地区的资本输出,其主要代表国家有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力产本低,资源价格便宜,且部分有一定的外来投资补贴政策。而另一部分企业则专注与向先进发达国家注入资本。主要的代表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这部分的直接投资以收并购为主,其主要目的并非降低其生产成本,而主要是为了打开国际市场,获得现金技术以及绕过壁垒。两类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主要目的明显不同[7]。
两种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差异[8]
4.两种投资方式理论依据
发达地区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根据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以本国已经国际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中依次进行,其中产业内部是指行业中不具优势的装配或生产特定部件的劳动密集型生产过程或部门;根据从比较劣势行业开始投资的原则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比较成本格局。该理论较好的解释了当时日本的产业转移与升级现象,从产业内部调整与升级看,战后日本跨国公司FDI在产生内部的调整趋势是从低生产率、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生产率、高智能行业调整。日本通过FDI缩小了本国境内诸如纺织等行业的生产规模,为国内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让出了资源,从而使本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得以不断调整与升级。即一方面致力于陈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将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低增值的工序转移到国外,而将高技术含量、高增值的工序留在国内。可见FDI本身就是日本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组成部分[9]。
发达地区投资的理论依据。第三世界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未由坎特威尔和其学生托兰惕诺共同提出的,该理论的两个基本命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过程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
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它同时也影响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投资的增长速度。从历史上看,技术积累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国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技术创新仍然是—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处于尖端的高科技领域,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并没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性,主要是利用其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来掌握和发展现有的生产技术。
该理论从学习的角度论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可行性,它说明了我国企业要成功实现在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的一个关键是拥有“特有的学习经验”[9]。
5.研究模型构建
对两种不同投资区位的投资有其各自的特点。而对于这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经济数据的量化分析可得出一系列生产函数。下面将主要研究地区差异下的纺织行业投资收益比率。
参数选择:与对外投资相关的条件有投资期望回报,投资支出,劳动力价格,原料价格,突破贸易壁垒产生的收益等等。但由于其中各项数据单位难以统一,且投资数据多为隐私数据,因此采用比率分析法。不研究具体案例,只将对各个国家的投资所得回报进行分析。
最终期望结果:对6种投资要素综合考量,通过比率法将其缩减为3项,通过实验因素的相关性,比较各个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计算对外投资因素—成本函数。
具体如表1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构建如下的基准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
Y1=a0+a1x1+a2x2+a3x3+e1
Y2=b0+b1x1+b2x2+b3x3+e2
其中a0,b0为截距,a1~a3,b1~b3为系数,e1,e2为随机误差项。
表1 投资成本量化分析表
6.实证分析
劳动力价格等数据来源于世界统计年鉴,网络资源。其中中国、越南、印度、印尼为纺织工人平均工资。(见表2)
表2 各国工人工资
根据工资数据分析中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中,人工价格低的国家诸如越南等国十分受到重视。这些国家的工人工资要低于中国,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材料价格。世界主要三大产区中国、印度、美国。近年来一直波动不断,但总体来说,印度棉花价格始终低于美国与中国,因此,大量棉纺企业选择环印度地区作为投资地。以利用印度棉花价格优势降低成本。
原材料数据来源于期货市场价格
技术获取。技术获取方面,对印度、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输出的资本,其主要获益来源于成本降低优势,因此技术获取为0.而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的并购,收购等资本活动。所能产生的收益多为技术性收益。
现假定对美国投资产生的收益最大,定为1。根据《全球工业国家科技竞争力统计年鉴》2012版,日本排名3,英国排名8,中国排名54,换算比例为1∶54。日本投资科技收益量化为0.94英国投资科技收益量化为0.85等等。
系数分析。根据上市公司数据中重大投资项目披露的20组纺织行业外投资项目最终收益成本率对其就投资国进行区别分组。在SAS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下分析。可得下列相关系数表。
表3 相关系数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对欠发达地区资本收益率存在正相关。二技术获取与关税优势对发达地区投资的资本收益率存在明显正相关。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与关税优惠,技术获取两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关税优惠对向欠发达地区投资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6093.有较强的相关性。
通过对相关系数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对欠发达地区直接投资主要收益来源是劳动力成本低以及原材料价格低。根据相关系数分析,X1,X2对Y1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占主导地位。而原材料价格优势由于国际棉花价格波动容易失去。由于纺织行业工人要求一定的素质,因此,在投资案例中,对非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收益低于对亚洲国家的投资。
对发达地区的直接投资多为技术目的或市场目的。根据相关系数分析,X1,X2对Y2的影响不显著。X3,x4对Y2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表明发达地区的技术获取和关税优势是吸引我国纺织企业投资的重点。关税优势的相关性低于技术获取说明向发达地区的投资难以产生生产规模或生产成本过高。因此,此类对外投资很难产生关税优惠。表明在贸易配额制度取消后,海外市场的开拓主要还是需要降低生产成本,而通过海外投资降低进出口成本的机会很少。
对欠发达地区投资可能带来关税优惠。变量X3关税优惠和对欠发达地区投资收益率有弱相关性。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数据中对越南的投资项目偏多,因越南对外关税低且进口限制较少,故许多对越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到其关税优惠。
总体研究表明,对不同投资规模生产规模的企业,其对两种对外投资方式的偏好是不同的。在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投资的目的和公司自身的需求,还应充分考虑生产力、资源、优惠政策、市场、技术获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投资地区方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取得海外投资的成果。
[1]中国经济信息网纺织数据.2008~2011年纺织年鉴分析,2011—5—31
[2]杨凤林.陈金贤.我国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中国纺织,2005—10—15
[3]姜国庆,徐姣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分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02—10
[4]李玮华.中国纺织新的增长点—跨国经营.中国纺织,2007—09—15
[5]龙 宇.我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R].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2
[6]王永红.十二·五时期中国纺织业走出去的策略分析.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
[7]朱惠如.闻国健.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战略性建议.经济问题探索,2004.06
[8]刘 畅.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9.05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投资策略;限购令
一、房地产市场概述
(一)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交易双方就某宗特定房地产的交易价格达成一致并进行房地产商品交易的领域。房地产市场的核心是形成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
(二)房地产市场特性
由于房地产不可移动性,因此房地产交易流通的对象实际上是附着在每一宗具体房地产上的权益,而不是物业本身。因此,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权益交易市场。由于房地产不可移动,其区域性极强。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甚至一个城市内的不同地区之间,房地产的市场条件、供给关系、价格水平都会大相庭径。①
(三)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2010年,为遏制一些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国务院三次部署调控工作。出台遏制部分房价过快上涨的办法后,房价出现回落,投机性购房需求得到一定抑制,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加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务院办公厅于1月26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限购令下昆明主城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土地市场供求情况
土地供给方面,从同比增长率来看月度供应变化,2011年土地供应量大幅上涨。据昆明市房产信息网数据,2010年土地供应量的峰值出现在12月为7337亩,2011年的峰值出现在6月为17961亩,达到最高同比增长率4797%。
从土地成交来看,限购之后,土地成交的同比增长率较供给大为缓和,仅有12月同比下滑,其他月份都出现显著增长。整体来看,2011年土地市场的增长,尤其是6月份土地成交量大幅上涨,来自于政府对于土地供应的大规模放量,其在土地市场供应的垄断地位形成的特殊局面。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保障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产生了对土地和资金的大量需求,为实现上述工程,在地方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通过土地提高财政收入就成为重要的资金保证途径。
(二)全市房屋成交情况
据昆明市房产信息网数据显示,昆明市2011年共成交各类商品房72926套,成交面积602.62万平方米。虽受限购限贷影响,成交套数少于2010年90套,但成交面积约有4%的涨幅。据昆明市房产信息网数据显示,2010年昆明全年成交套数73016套,成交面积583.57万平方米。2009年成交总房源套数78134套,成交面积702.35万平方米,有大幅度增长,比2008年翻了近1倍。
(三)昆明房地产市场预测
从宏观经济来看,2012年11月CPI回落、PMI指数低于50%、楼市价格回落等系列信号,国家本轮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带来了2013年经济下行的风险。宏观基本面从紧缩到微调,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投资层面,2012年昆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仍将达到40%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也为2013年及后期的昆明房地产市场发展打下了基础。结合土地市场来看,昆明2012年逆势高走,实现了供应面积、成交面积和成交总额的大幅上扬,其中住宅用地就可能形成323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形成32万套的供应量,对未来市场形成了充沛的供应量。
2014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是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的政策,以确保公民福利政治,以保证改革脆弱期平稳过渡。公民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不会变,保障性住房回暖,政策性商品房成为市场新的垄断,商品房在困难中向前。
三、限购令下房地产企业投资策略
2013年政府的宏观调控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及落实,土地政策及楼市调控双管齐下,房地产市场逐步由高速成长向常态发展回归。尽管昆明房屋成交量未受到太大影响,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但行业内认为目前的房地产投资依旧面临新的调整与转型。要想在市场内寻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进行房地产投资策略的重新调整。
(一)策略一:顺势而为
在限购令下,房地产企业应调整好心态,从积极的意义上解读调控,正视和承担调控的存在。
从国家政策趋势看,房地产企业应大力配合政府推进当前“房地产合理化运动”,把投资重心转移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与政府政策保持一致。在当前楼市调控的政策趋势下,房地产企业可以配合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这将有利于投资者在激烈竞争下占有市场。
(二)策略二:科学定位
房地产具有的固定性、适应性、异质性的特征,其价值本身受到区位环境、配套设施、房屋结构、外观装饰等影响。限购之后,房地产投资空间受到挤压,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科学定位显得更为重要。为满足不同投资或置业的需求,房地产开发商应制定适合不同目标客户群的方案,来优化市场定位。
(三)策略三:成本管理
由于房地产的长期使用性,开发周期长、流程多,成本项目的构成十分复杂,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意识到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限购的新形势下,低成本战略成为房地产企业最基本的竞争战略。更新成本管理理念,有效地实施战略,能快速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策略四:薄利营销
在房地产定价方面,还应考虑低价营销的策略。对限购后推案的项目来说,低价入市成为了最为直接且有效的价格策略。除了考虑到成本定价和市场定价策略,对不同客户可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对于首购置业者、老顾客置业、一次性付清全款和按揭付款的,可按具体情况分别给予1%-5%不等的优惠。
结语
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可以看到,短期之内,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公民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不变,保障性住房回暖,政策性商品房成为市场新的垄断。在此背景下,策略转型与调整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着力解决的问题。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1)顺势而为:房地产企业调整好心态,配合政府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科学定位:投资空间挤压下,优化市场定位及产品定位;(3)成本管理:低成本战略;(4)薄利营销:实行低价营销策略及差别定价策略,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和置业者需求。(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东.房地产投资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王书城.中国房价大趋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李庆生.建造黄金屋:高回报房地产投资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 东方导.超级泡沫:中房地产金融解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改革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变得日益重要。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固定资产,这一要素可以为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和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社会效益的取得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探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策略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都具备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联系当前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几点对策。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立法不完备。虽然不少地区都出台了有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政策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不管从制度理念、制度设计、制度内容以及操作方法等方面来看,都与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其切实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立法位阶较低,范围较窄。使得这些法律法规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责任机制缺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缺少专门规定,而各个地区的政策性规定不规范,导致法律法规的协调性不足。这就使得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立法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造成企业家底不清。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账,没有指派专业人员来管理固定资产,完全以财务部门账面资产为主;对于闲置报废资产,没有经过审批、没有办理处置手续就进行随意的处置;国有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对固定资产在没有办理财务调拨手续的情况下就进行相互转移,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比如,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审批手续的办理,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使得国有企业不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还有是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卡片账,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违规购建的固定资产,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有实无。
(三)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虽然国有企业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咨询评估、规划计划、项目审批、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等管理工作的力度,但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部分管理还不到位。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后评价管理、档案管理、招投标监管、保密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投资重点不突出。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都会把争取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增强自身科研实力、增厚“家底”的珍贵机会,出现了盲目投资,造成了投资方面重点不突出,没有在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投资项目。
二、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策略分析
(一)健全固定资产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投资领域立法和监管维护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国家应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对投资的引导调控投资规模。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应进行定期专项审计,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将企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等指标纳入对经营者任期内业绩考核。对资产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给予严肃的处罚,对于失职、读职、甚至违法犯罪,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保证各项固定资产账实符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在年终或者半年的时候,必须全面清查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国有企业的家底摸清楚,要查明盘盈、盘亏的资产形成的原因,并且要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保证各项固定资产账实符合。与此同时,应该认真分析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管理现状,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使所有固定资产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能。
(三)优化资源配置,使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应该合理调剂闲置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也必须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再利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掌控,并且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应该进行妥善的保管,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对闲置设备进行鉴定。
(三)对于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进行不断的挖掘,促进固定资产经营效率的提高。首先,应该加强对于当前在用的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促进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提高;其次,应该处理好闲置、报废和积压资产,积极进入资产市场,按照市场情况将这些资产快速变现和增值;再次,对于闲置资产的调剂活动,应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最后,资金投入必须严格控制,并且,必须加强资金投入项目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低下,产生资产闲置、企业过度竞争、负债过高、亏损严重等不良后果。投资的低效率也使投资的产出率下降,造成投资与就业、收入增长循环链条的断裂,导致需求增长减缓并由此制约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些约束又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为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加大投资力度,必须注重投资效率的提高,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关键就是加快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的步伐,让市场来配置资源。
(五)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由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策略的重要性,对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推动企业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投资策略
工薪阶层是以较为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群体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阶层有了投资证券的经济条件和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具体策略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工薪阶层资产的增值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阶层的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现状
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28.72万亿元,增速为18.95%,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9%的增速,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剧增到14.11万亿元。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工薪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工薪阶层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
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一)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又称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国债是由国家发行偿付,因此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但是收益也是各种债券中最低的。国债的发行价格和利息支付方式比较复杂,但是国债的利率也是根据银行利率制定的,其收益率一般都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并且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国债作为个人投资的渠道,要优于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工薪阶层,债券的收益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比较强,风险不高,是一种适合工薪阶层投资与储蓄双重目的很好的理财工具。
(二)股票
1990年l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股票投资,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还不规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多种因素使之投资股票存在许多劣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研究股市的时间很少,因此,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很难把握。虽然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投资股票必须谨慎,适合于有相当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不过参与股票投资,切忌不可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
(三)基金
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
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 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保本型基金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基金产品,在存续期内一般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管理该类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通过担保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本金安全的保证,同时通过其他的一些高收益金融工具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型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由于保本基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的关系,保本基金在股票市场牛市中难以跑赢大市,但它却是熊市中的理想避险品种,适合于喜爱投资凭证式国债之类产品的投资者。
三、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作为工薪阶层,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薪金,且薪金增长幅度较低。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投资有风险,个人理财的各个渠道也具有风险,医学论文 只是风险的特点与各种投资工具的类型有关。作为工薪阶层,投资于证券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虽然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不同,但是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1 引言
我国进入wto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商务部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为5.8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同比增幅提高3.8个百分点。另外,从运营的角度上来讲,如果企业物流由第三方配送,成本会下降约10%。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本文由收集整理前景相当广阔,形成的利润也十分可观,其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 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2.1 国外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
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已经进入了差别化服务阶段,如今,欧洲第三方物流占物流业总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此外,西方物流运作模式也已较为成熟,对于成本的控制达到了精细化程度,信息系统强大,供应链体系完整,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较高。以美国为例,第三方物流行业收入水平以年均15%—20%的比例递增,在美国物流业中一直保持最高增长速度。而且,随着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关也从一般的合同关系发展到互利互惠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2.2 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
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水平及专业性仍处在起步阶段,行业整体态势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化程度不高,没有明显的市场细分,也没有标准的行业政策和行业规范。(2)行业内部企业实力差距明显,国有改制、储运改制及外资企业实力明显高于民营企业。(3)服务存在缺陷,客户服务差异化不足,服务模式较为落后,物流企业内部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客户忠诚度不高。(4)管理能力较西方国家落后,没有很好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模式。(5)技术成熟度不高,信息系统不完善,供应链短小,信息更新能力较弱,创新性不强。
综合来讲,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仍然过高,未来行业内部调整和改革在所难免,诸多方面需要不断加强。
3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要素:由于第三方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的需要政府部门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因而对第三方物流行业利好政策的出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后,国家已有相关规定的出台,这将是第三方物流跨越式发展的政治基础。(2)经济要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如果能够控制成本,提升资源优势度,则会在行业内产生竞争优势。转变经营思想、更新观念,由基础逐步扩大到专业和服务的差异化也都是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3)技术要素: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和网络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依靠自身的全球信息网络极大的缩小了运营成本。此外,供应链的完善、服务核心竞争力也是主要的要素指标。(4)社会要素:社会要素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系统化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上,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可以提高企业成长速度和服务水平,而高素质的人员对于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则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容易形成规模经济。
纵观国内十几年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行业的发展速度迅速、从业人员数量不断攀升、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比例也不断扩大,这都为第三方行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据统计数据表明,商业企业中在60%以上的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比例达到50%,而这个比例在生产企业中占到了56%。可见,我国企业己经由自营物流逐渐向外包给第三方过渡。如果可以抓住机遇,高起
点、高要求的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4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投资策略分析
当今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的竞争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资源优势突出;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外资物流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凭借资金及管理优势加速对华业务布局;源自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企业利用其与生产企业的密切联系发展供应链服务。竞争加剧下,未来企业将加速分化,投资的方向成为关心的重点,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取得企业的核心竞争,成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突围的关键。
4.1 投资方向
从战略角度上来说,应放在成本的压缩、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人才的培养几个方面。但针对国内错综复杂的产业结构,国有和生产类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投资重点可以集中在依靠公司规模建立起行业标准、完善与拓展供应链、寻求和培养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的专业管理人才,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上,这对于资源周转效率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民营企业可以集中在成本控制和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以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形象,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营业范围和客户群,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4.2 融资策略
大型国有和储运改制企业可以通过发售股票、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更多地向企业内部注入资本,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提高与外资的竞争力。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应探索新型联盟模式,实行组合式营销,如与大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在承包物流业务的同时,参与客户营销活动。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与重点城市结盟,参与当地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开发和运营。通过物流资源要素整合,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的集中度。
4.3 风险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第三利润源获取的重心,也是国家未来政策投入的重点,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下,行业有望迎来类似于美国、日本70年代中后期的黄金十年。另外,除了政府注资之外,大型风投机构也逐渐将目光转移到第三方物流市场,可以说,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突出的收益对第三方物流的投资加码不少。另外,国外产业发展多年,已渐成熟,我国企业可以在管理与运营模式、人才培养机制,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借鉴消化,风险将大大降低。
关键词:资产重组;策略
一、引言
根据半强型有效市场假说,股票的价格反应了所有公开信息,人们不能通过公开信息获益。但从我国证券市场20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股价对于信息的反应往往是有一定滞后性的,特别是对于受政策照顾或者具有资产重组题材的股票,若能通过判断出公司将进行资产重组并提前介入,则将获得不错的收益。
二、资产重组样本公司的选择
1、资产重组的界定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者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力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而在我国的资产重组的概念比较广泛,并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主要包括收购兼并、股份转让、资产剥离以及资产出售等形式,既包含有资源的实质性重组,也包括年末突击性的重组和报表性重组,而本文在分析时所选择的数据更多是实质性重组。
2、样本公司数据的取得
考虑到公司进行实质性重组往往会有较长的停牌时间,因此为了取得2009年进行实质性重组的股票,本文使用了CSMAR数据库中的中国股票市场停复牌数据库,选择2009年停牌时间大于10天的股票,再对其停牌原因的筛选中选择了“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由此初步选择了2009年进行实质性重组的上市公司一共70多家。
三、模型设立与实证分析
1、变量选择
如同上文中提到的资产重组成功的公司特征所述,本文使用的多数是财务数据,考虑到多项财务指标均可能对公司的资产重组造成影响,本文决定在原始模型中加入大量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再根据回归的结果进行筛选和调整,具体选择的各变量如下:息税前利润X1、总资产收益率X2、每股净资产X3、账面市值比X4、现金流量比率X5、债务保障比率X6、综合杠杆X7、流动比率X8、营运资金X9、资产负债率X10、托宾Q值X11、股本X12、货币资金X13、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X14、是否是ST股票X15
2、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二值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被资产重组的因素,模型的基本形式为:Y=F(X)
其中因变量Y为0-1变量,若某个公司属于我们探讨的重组成功的范畴,则Y取值为1,否则取0,即可定义因变量:Y=1企业资产重组成功0其他而自变量X则是描述公司财务特征的多元向量,包括上面提到的X1-X15共15个变量。
3、样本选择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选择的样本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2009年成功进行了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一类则是不属于这一范围的其他上市公司。对于前一类上市公司的筛选本文已在第二部分中进行了描述,并最终确定了33家重组成功的上市公司,而对于后一类公司,本文随机选择了24家公司作为样本,由此确定了总共57个样本。
4、模型估计结果
从估计结果上看,似然指数LRI(类似于最小二乘法中的R方)值为0.607,可见模型总体上对资产重组发生的可能性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而对于各参数的估计结果来看,若选择5%的显著性水平,模型中显著的变量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息税前利润X1,另一个是托宾Q值X11。
5、模型结果解释
考虑这两个解释变量,其中息税前利润是剔除财务费用之前的企业利润息税前利润越高,虽然越能吸引其他公司对其重组,但公司自身的经营可以得到保证,因而对于公司自身来说可能不存在被重组的意愿,因而这一指标与企业资产重组成功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估计系数为-0.08。而对于托宾Q值,它是公司的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之比,托宾Q值越低,企业的市值越低,此时更容易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企业的经营扩张,因而托宾Q值与企业重组成功的可能性同样呈负相关关系,其系数为-4.253。
6、最终模型
根据之间的估计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最终的估计模型为:
P=11+exp(-0.08X1-4.253X11)
其中P为一家公司成功进行资产重组的概率,X1为公司的息税前利润,X11为公司的托宾Q值。
五、模型预测能力检验
1、预测方法
为了对模型进行预测,本文随机选择了40家上市公司,并以2009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表为参考,寻找公司2009年底的息税前利润和托宾Q值,带入上面的最终估计模型进行计算,可以算出这40家上市公司重组成功的概率P。
2、预测与实际结果比较
用预测结果与2010年实际发生资产重组的公司进行比较,这40家公司中实际发生资产重组的公司一共有4家,而我们的预测结果中ST黑化以及ST北人两家公司是与此相符的。
3、结果分析
从以上投资组合的表现来看,其月度超额收益仅为3.97%,而年度超额收益甚至还为负值,这表明这一投资策略很难在我国股票市场上获得成功。即要想根据公开信息来预测会成功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是很困难的。考虑到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且对于资产重组这类交易往往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的选择和指导,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以及关联交易等难以用公开信息捕捉的因素,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
六、总结及改进意见
本文对2009年成功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超额收益进行刻画,并通过对公开信息的挖掘,企图总结这些公司的特征,并希望通过对未来会成功进行资产重组的股票进行预测来构建投资组合,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一策略并不是特别理想。首先能够成功预测到会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数量有限,其次这些公司的市场表现也并不一定如预期一样好,重组面临失败的可能。思考难以通过公开信息进行预测的原因,可能最主要还是在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一定的行政因素,政府往往参与其中,且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发达,法律不完善,在资产重组过程中会出现非等价交易、内部交易及利益输送等情况,而这些都不是通过公开信息能够得到的。因而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保证证券市场的公平公开,使投资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信息。(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