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

第1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一、科学思维的主要内容

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科学思维可以分为科学抽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和科学直觉思维三种基本形式。科学抽象思维是以科学概念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科学形象思维是以科学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科学直觉思维是以由科学概念和科学表象结合而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是人脑不借助逻辑推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表象和经验知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事物实质,并迅速作出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科学创造性思维是在科学抽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和科学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层次综合能力,是科学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科学思维活动。

二、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

1.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是突破口。

依据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承认智力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2.如何在训练方法上“突破”。

(1)训练中学生的深刻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加强科学模型、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科学理论的理解和教学;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注意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抽象与概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注意挖掘科学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排除多余因素干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2)训练中学生的灵活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能力;教授并训练学生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事物的正确的动态图景;使学生掌握科学中的辩证法。

(3)训练中学生的批判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排除各种干扰,包括有关信息的干扰、无关信息的干扰、前科学概念的干扰等;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4)训练中学生的敏捷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之间的关系,掌握科学学科的基本结构,结合科学问题的解决,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做作业和测验等方式,给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并加以训练。

(5)训练中学生的独创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提倡“新颖性”,包括问题、思路、方法和结果的新颖性;训练发散思维;狠抓自编习题;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实验的探究性。

三、发展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又叫非认知因素,是指除智力和能力之外,与智力活动效益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有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兴趣、动机、理想等)、气质和性格等因素。在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乃至整个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动力作用。(2)定型作用。(3)补偿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想、动机、兴趣。

(1)抓好学生的理想教育。理想与品德是一致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非智力因素具有导向功能的因素,是学习动机中具有长远目标且具有长期效应的动机成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利用创设问题情景、发挥实验作用、注意联系实际、加强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制订学习计划、采取特殊措施等方法来激发动机。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科学图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直接兴趣。

(4)培养师生情感,提高教师的水平。师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的主导一方是教师,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到教学内容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秘诀。

第2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兴趣是学习美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独有的魅力,来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素描课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穿插于每一堂美术课的当中,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写生实践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美术功底。但是素描的专业性比较强,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的枯燥乏味,因此,美术教师有必要先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素描的知识。

(1)通过名作引导,让学生认识素描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素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观察世界。好的素描作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让学生欣赏大师们的经典作品,来促进学生对素描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鲁本斯作品的性感和华丽,拉裴尔作品的优雅和抒情,达芬奇作品的缜密和细致等,这些个性鲜明特点显著的艺术家的美术作品,都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充分地展现出了素描艺术独一无二的魅力以及他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坚实的美术功底。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大师们的作品鼓励学生去欣赏,或者去临摹诸如达芬奇等大师的素描作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美术的审美能力。

(2)灵活运用教学手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高楼万丈平地起”,也就是说基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素描学习中,如果没有兴趣做基础,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索然无味,为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素描知识的时候更积极主动,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灵活地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石膏几何体的结构“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触摸、去感觉,让他们在视觉和感觉上同时得到刺激,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唤醒他们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比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二、素描的学习要本着“由浅入深和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和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来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的观察既要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去看对象,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法,边讲解边示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原则,有步骤地让学生进行整体的、立体的以及空间的训练。

(1)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引导和锻炼中学生正确地观察物象的形体,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有效地去理解形体,同时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物体的结构,打准大概的轮廓,校正正确的比例,掌握物象的动态以及刻划细部,准确地将它们描绘下来。在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阅读,比如文学、美学以及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所具备的主张和独有的特点。这样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眼界,再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循着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例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猫、汽车、风筝、宠物狗和不同物种的花朵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等,让学生从它们的表象入手,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让学生在临摹的时候多从比例和透视上多下功夫,从素描物象的结构入手再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把观察的意念深植于自己的脑海中,做这些工作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训练学生能够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物象,提高自己的素描功底。

三、寻找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素描技能

素描教学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也就是说要达到素描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让学生掌握好素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促使学生不同技能水平的提升。在素描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素描功底也是大有裨益的。

(1)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要做到眼、手、脑三者协调并用,同时还要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既轮廓的准确性和整体性。素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绘画轮廓的准确主要是为了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目的。造型的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美术教师在素描中要求轮廓准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打好素描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最终的目的也是为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服务的。

(2)表现训练。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对于物象的色彩感觉只能通过黑白灰色调的明度变化来进行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对物象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新发现来激发他们表现的愿望。让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的过程中,不能让他们的素描功底只停留在临摹的层面上,必须要展示出艺术性的特点。此外,学生所画的内容也不要总是物象的一部分,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力。素描的表现对于学生掌握线条、黑白灰、概括以及画面的构成和组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 这也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刻苦钻研和深刻的反省,通过表现训练来加强自己的素描功底,不断地促进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艺术修养。

第3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想象力;思维训练;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画图能力,而培养识图与画图能力的关键是空间想象力,学生学习制图的大障碍就是缺乏空间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教学中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

一、搞好初始教学,培养自信心,帮助克服畏难情绪

中职《机械制图》是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师在最初的教学时,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知识进行讲解,尽量避免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要加强直观性,充分运用挂图、模型和实物等教具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观察力,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目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普遍而集中采用了由教师进行的“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自始至终贯穿着“教师中心,知识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格局,学生自我学习时间很少,也就不能主动地及时对有用知识进行记忆思考。因而,在课堂上必须留出一定时间来让学生及时地对基本概念、基本形体进行观察、记忆。

三、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想象力,锻炼空间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空间思维能力,必须具备丰厚的看、绘图的基本功。具体的训练方法有:

(一)画图移位训练。根据三视图想出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然后假想把物体沿着平行于某一投影面转动一个角度,想象出物体的新位置,再画出其三视图。例:(A)图是立面的三视图,(B)图是该立体水平旋转后的俯视图,试画出其另外两面视图,

(二)形体分析记忆训练。根据给定的立体图或模型,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好立体的形状,然后拿走模型或立体图,要求学生根据记忆,把三视图画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看图和画图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进行创造性空间思维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激发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在读一面视图时,物体形状可能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充分想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下面举一些发散性、 创造性思维的例子。

(一)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根据已知视图想象的立体形状不限于一种,而是多种。为扩大想象的思路,必须对已知视图中的线、线框所表示的多种空间含义进行分析、归纳,探讨,从而奠定空间的思维基础和思维方法。想象的过程以离不开原题为前提,对空间形体进行广泛构思和彼此联想。因而构思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对开动学生智力,培养发散性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图示能力起着开窍的作用。

(二)立体形状构思。要求学生在形体构思的过程,要突破“经验想象”,开阔空间思路。所谓“经验想象”是学生在看图想象立体形状时,一般都以曾接触过并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形体表象来想象立体,从而形成“经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仔细分析视图形状的差别,搞清楚视图中每一个点、线、封闭形线框的真实的空间含义。

例:已知主、俯 视图,想象立体形状,补画左视图。

分析:从主视图的等腰三角形线框,对应的俯视图为圆形。按看图经验,很容易想象为圆锥体,但俯视图圆形中有一竖向粗实线,因此想象成圆锥体显然是错误的。此时应换一角度进行空间思维,使构思的形体符合主、俯视图。主视图中的顶点对应的是俯视图中的竖向粗实线,是两个正垂面截割圆柱的交线,构想的形体是被两个对称相交的正垂面截割的圆柱体。

五、加强动手训练,培养主观性,巩固空间感性认识

动手练习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从接触有形的形体开始再求出无形的投影图。

(一)挂图、教具的运用。在点、线、面的教学中,准备球、棒、板让学生自己摆弄在空间 中的位置,根据位置求投影,并判断它们的投影特征。在教学中做过 这样的实验:在讲了线在空间位置后,准备了一根棒,先示范然后让 学生拿棒摆弄位置。笔者随机说出那种位置:如水平线、正垂线…… 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摆出正确的位置,考查学生的大脑空间思维能力。如果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强的,那摆出的位置既准确时间又短。

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因此在这部分教学 中,尽可能利用教具,让学生运用教具求解投影。在后来的调查中, 学生运用教具能力强的,自然空间想象能力就好,学机械制图很轻松,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二)加强读图与画图的训练。读图与画图可激发学生的大脑空间思维,促使学生思考,充分发 挥手、眼、脑的联动作用,加速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主要途径有读、画零件图、装配图、产品图,抄画产品图,测绘零件图,加强大型作业的训练等等。

(三)加强现场教学。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降低问题难度。此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 到实习工厂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达到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

六、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各种各样措施、手段、方 法,以上几点在教学实践中,对现阶段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学习机 械制图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空间想象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 要恰当选择能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学生应在认真学习正投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看、多画、多想、 多练。

参考文献:

第4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产品设计 手绘效果 表现技法 教学与训练

1.手绘效果图的意义

手绘是属于将抽象的设计思维具体化表现的技能,是设计概念形象化的过程,直观展示设计的造型,色彩,材质,结构,功能,制作工艺,设计亮点,使用方式等设计要素。手绘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处理反馈的过程,在手绘过程中人的大脑思维得到了积极锻炼,有助于激发设计师创造的灵感。

手绘是设计师交流的语言,是用于设计思维的记录与交流,表达与传递重要途径。在设计概念记录,分析设计方案,设计交流等环节手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时,设计师必须及时地进行记录;这个阶段不会纠缠于细节问题但需要设计师的记录表现出快速与准确性;在设计方案分析验证阶段需要全方位考察设计,这些环节需设计师自己研究与分析,图只需自己看懂即可。在设计交流的过程中通常是多人参与的一个过程,手绘图必须让参与的人都能看懂,在该阶段的手绘表现不能太追求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故此产品快速准确的表现技法是训练的重点。

手绘有助于培养设计师的审美能力,好的手绘有美的视觉感受。手绘过程中需要把握产品设计本身的美学要素。现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电脑有着可以反复修改、快速、准确、可复制等优势,往往很多学生就以为有了电脑就可以不用手绘了,其实电脑只是一个工具不可能取代手绘,电脑表现适合于设计的后期阶段,好的电脑效果图也必须有好的手绘基础才能制作出来。设计师绘制2D或3D电脑效果图时,必须要借助美术的审美,物体与光关系的美术原理,手绘基础才能完成,而且大脑要产生的设计创意的构思,这些构思都需要手绘来记录,然后才用电脑完成设计效果图。

2.手绘效果图训练方法

2.1临摹效果图训练

临摹是手绘训练中的一个基础内容,在临摹过程中让初学者感悟这么课,体会精品手绘图的绘制过程,了解绘制需要达到的效果要求,这时我们以一些优秀的草图和效果图为范本进行适度量的临摹练习。初期主要练习透视规律,清楚的表现图中线稿的结构关系和前后遮挡关系;这里强调线条一定要准确平滑,不要出现断笔也尽量不要有复笔,尽可能地一笔准确到位,也不要依赖橡皮擦等工具,尽量以作色笔黑色或蓝色墨水来绘制,需要掌握和控制好运笔的速度,不要太慢,线条要准确而流畅。对精细效果图进行临摹的时候主要需要学习优秀作品对产品结构、材质、光影关系和颜色,透视规律的表现技法,主要以马克笔表现为主,彩铅、色粉,水粉等适当的配合使用,最后综合地完成绘制效果。

2.2准确的物体透视

手绘效果图是通过透视来表现出物体空间感的,效果图表现的准确性需要透视保证准确作为基础,所以必须正确的掌握透视原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两点,三点)。准确地把握透视原理是绘制效果图最基础要求。人们看物体的近大远小,近低远高,近长远短等视觉效果都是透视原理的具体表现,设计师在效果图绘制过程中准确把握这种透视规律,使得画面物体大小比例适当,位置和方向准确,增强所绘制物体的画面空间感和立体感。在训练时可以从简单的一点透视开始。一点透视的特点是所有线的点消失于一个点,在此基础上找到具有一点透视的角度对产品进行训练,这样能快速地提高立体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也可辅助练习一些实际的室内外场景来理解透视。

2.3马克笔专项训练

马克笔表现是产品手绘技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笔具有快速表达的特点,故此非常适用产品设计图的快速表现,在马克笔运用中一定要注意运笔速度快和准确性的要求,在绘图时其笔锋需要藏头藏尾,让色块过度自然,如在训练时进行排线训练,让画面出现疏密结合的线条和深浅色块。 此外,运用马克笔在上色的时候应遵循先浅后深的基本规律,马克笔有多个层次的灰色,在线稿完成以后,需要先用灰色调对物体的灰面进行上色,先浅后深绘制使画面具有层次感,然后再用黑色对画面物体进行投影压色,使得画面显得稳重。

2.4快题设计训练

长期大量的对具体对象的描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绘制工具和绘制流程及掌握表现技法,如单色稿训练,线稿训练,复色着色训练等。在最后一个阶段里,需要提高学生分析造型,理解造型色彩和产品创造的能力,所以本阶段的训练可以从改良性设计进行入手,分为写生阶段训练,默写训练,产品改良阶段训练,产品创作阶段训练。如写生阶段即是对产品实物进行写生,以马克笔表现为主,默写阶段即对写生的对象或者临摹的对象进行默写,改良阶段是对特定的某个产品进行外观改良设计并以手绘形式表现出来,设计创作阶段即是根据老师指定的题目进行设计,完全模拟实际设计过程进行创作的快题训练。这样渐进地把长期的训练成果运用到设计手绘表现当中。

结论

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是设计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构思记录,设计交流,方案前期论证等方面是电脑效果图所不能替代的。对于手绘技法的训练需要进行长期的持续的练习,在素描、色彩、速写基本功的基础上,在理解物体结构,透视,材质的基础上注重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以达到对产品的快速准确的描绘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艺术设计;创新素质;创意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72-0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百度百科)。

1 学生创意思维现状

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创新素质教育变成一个摆在现代教育面前的主要问题。作为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现代教育的现状和输送到高校来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高考培养出来的都是“好”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考试标准化,从高考过来的学生很大程度表现为听话,纪律好,胆子小,害怕犯错(但实际上又常常犯错)。

学生思维定势严重。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教学中学生表现为没有范例不会做,教啥只会啥,缺乏独立思考。

艺术类考生不“艺术”。近些年报考艺术类的学生增多,艺术考试也逐渐出现固定化的特点,很多学生都是经过了短期的训练,有的就是模式化的训练,考前艺术加试也一样阻碍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和多方面发展的潜力。

五年制大专生会有灵光闪现。在给初中毕业直接读五年制大专学生上课时发现,这些学生的特点是不服管,淘气,课堂纪律不好,很多人对此感到头疼;但是相对于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要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对感兴趣的东西很投入,往往做出来的设计作品很有创意,很大胆,与众不同,带他们上课可以说很累但很快乐。

2 创意思维训练法介绍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面对学生现状,笔者需要对学生负责,想尽办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释放他们被封闭和被钝化的创意思维。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四种思维训练法,在此进行简要介绍。

发散思维训练法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由一点到多点,通过对现有要素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的可能性。发散思维具有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特点,对提出独特的创意,起到决定性的牵引和导向作用。

聚合思维训练法 聚合思维是从已知的一定数量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寻求正确或接近正确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复合思维法等,是把多点聚合成一点的方法。有发散有聚合,发散需要大胆、自由,聚合需要有方向、有引导。

立体思维训练法 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是需要训练的。面对一个问题能够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学科地进行全方位考虑与研究,称为立体思维,在艺术思维训练中这是非常有效的。利用立体思维搞创意,表现在取材、立意、造型、时间组合等各个方面上,从宏观到微观,从东方到西方,从古至今,都是艺术创作所涉及的内容。

联想思维训练法 联想是人的大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联想是人脑中记忆和想象的联系纽带,由记忆引发联想,联系记忆片段转换为新的想法,是主动的意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结合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如何找到一个载体,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呢?无疑广告艺术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广告艺术大赛是一个不受思想约束的平台,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竞技中开拓思维、提高自己。

笔者从教十多年,每年在广告创意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学院奖、大广赛等赛事,把竞赛的题目和要求作为教学的课题,利用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跟学生一起分析题目、分解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发散思维训练法实践(图1) 在第三届大广赛中,孟妍同学的网络作品《加加食品――土豆GG与豆角MM的爱情故事》就是在分析题目时利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加加是一种酱油品牌,由酱油向外发散可以有很多思路,其中之一就是“酱油味道淡然无味婚姻”。顺着这条思路与学生一起分析: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需要调味的。进一步拟人化:土豆GG与豆角MM的婚姻调味剂――加加酱油出现了。经过反复推敲ac确定剧本后,学生将其制作成Flas,并在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在整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发散性的创意思维,有了好的想法,才有可能有好的作品。当一个好的创意产生了,学生也很兴奋,经过努力自主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作品就诞生了。这个过程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图2所示第四届大广赛其中两个题目的分析图,这几件作品分别获得省级等级奖项。

第6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三围绕;特勤疗养员;体能训练;疗养质量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特勤疗养员是指航天员、空勤人员及海勤人员等。他们是我军高职业风险群体,掌握着高新技术装备,是作战力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抗顽敌打头阵的前方兵力。

1.2调查方法在量表测试基础上,采用“三围绕”体训方式,提升体能恢复与储备质量。

2围绕心理需求,实现体能训练科学化

2.1心理症状分析2007年以来,对800名特勤疗养员进行体能训练心理需求测试(其中空勤人员560名,海勤人员240名,表1)。

通过心理信息调查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特勤疗养员入院后对过强过硬的基础训练和专业素质训练缺乏兴趣。原因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风险性、艰苦性和封闭性,精神处于长期高度紧张状态,体力消耗较大,受缺氧、噪音等不良因素刺激影响,多数人心理、生理转换适应期延长,不宜迅速开展过强过量的恢复性体能训练。

2.2训练方法

2.2.1时间安排每批入院的特勤人员体能训练时间为16~18个训练日,最多不超过22个训练日;每天的训练时间为1.5 h,最多不超过2 h;每项活动的内容0.5~1 h,避免厌倦情绪及负荷过重。

2.2.2强度安排运动强度的适量决定训练成败。过强易造成“过于疲劳”,过轻达不到体练效果。区分年龄和体质上的差别,体练计划由体疗教员及其本人分别制定,集中实施。

2.2.3内容安排

2.2.3.1入院第一周入院第一周以娱乐性、趣味性和技巧性的体练内容为主:如有氧健身操、哑铃操、交谊舞等。通过动感及优美的音乐,放松疲惫的身心,在快乐中健身。开展多项球类活动,采用单位、军兵种、机种之间的循环赛,在竞技、竞争性活动中,相互学习,增进友谊,提高体能。坚持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太极剑,引进踢毽、跳绳、登山等,增强体练的全面性。

2.2.3.2入院第二周入院第二周逐步展开:全身运动五项、100 m跑、旋梯、固定滚轮、杠铃负重深蹲起立、3 000 m跑、单杠引体向上、综合训练器等。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配合综合专业素质训练的内容:有氧代谢能力训练、肌力协调抗荷能力、平衡技能稳定能力。

2.3结果采用围绕心理需要展开合理有序的体能训练方式,大大调动了特勤疗养员的训练积极性,体能训练到课率由过去80%左右上升达95%以上;各项体能指标明显提高,经体能测试显示,体能恢复率达100%,76%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3围绕生理需求,实现体能训练规范化

3.1生理症状分析特勤疗养员是在空间狭小、噪音大、振动、辐射及高压密闭的环境下工作。恶劣的环境造成他们生理上的伤害,如睡眠质量差、生物钟紊乱,不少人体力平衡性、耐受性下降。入院后47%人员处于“过于透支”、“疲劳过度”的亚健康状态。有的还表现体征指数异常、心肺功能、消化系统、骨关节、视力等不同程度损害。

3.2训练方法

3.2.1有针对性地增强基础和专项素质训练针对空勤人员常见的飞行疲劳症、失眠、颈椎病等,训练中采用抗荷、抗空间定向障碍、抗空晕病、抗飞行疲劳能力的训练。对颈椎病患者多采用颈肩拉力训练,颈后拉、颈左右侧拉及颈左右侧屈拉动训练,对预防和矫治颈椎病有效率达89%。

针对海勤人员常见的骨关节、出海疲劳症等,采用室内外、无氧和有氧相结合训练方法。如综合训练器、举重类负荷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专门为水兵编制《关节保健操》,便于在潮湿、狭小的舱室空间内活动“颈肩腰腿足”,对防治骨关节病有效率达85%。

3.2.2注重基础和专业素质训练的个体差异根据职业、年龄和体质差异,注重因人施教。年龄划分为:30岁以下、40岁以下、50岁以下三个年龄段,制定强度不同的训练计划,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避免训练中的“一锅煮”,使训练的参与度、有效度、安全度大大提高。

3.3结果围绕生理需要进行规范性的基础和专业素质训练,训练成绩普遍提高(P

4围绕实战需要,实现体能训练的集约化

4.1实战与现状分析未来高科技战争对军人健康的体魄、足够的体能、充沛的精力和特殊的耐受力提出严峻挑战,他们的体能状况直接影响思维判断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发挥。疗养院要围绕实战需要,在现行疗养体能训练模式下,注重资源整合,实现各种体练条件的综合集成,使疗养体练的过程真正成为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

4.2目前需要注重解决的问题

4.2.1严格疗养制度各级组织对一年一度的疗养要合理安排,有序循环,严密组织,必须在人员、时间上给予保证。

4.2.2有良好的体练器材和训练场地做到配套齐全,安全可靠,维护及时,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4.2.3有高素质的体疗教员体疗教员不但具备较高的运动技能,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组织带教和体疗保护能力。

4.2.4坚持对每位特勤疗养员的体能测试制度和训练效果评估建立体能档案,进行分析比较,为体练计划的制定和体能的储备、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4.2.5做好运动与健康的保健宣教工作利用板报和授课的形式宣传运动常识:如何防止运动外伤发生,各类健身器材功能和使用方法,各种活动达到的体练目的以及有氧无氧健身特点及互补性等,使疗养员能够科学制定计划、自主选择方式、合理掌握强度、正确使用器材。

5讨论

第7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一是传统素描训练时长,往往为静态的长期素描,埋没了学生的快速捕捉能力及概括能力,而这两个能力却是动画专业学生必备的造型能力;二是动画的分镜设计、原画设计以及制作稿一般为12英寸或16英寸,画幅偏小,而传统素描训练中多为四开、对开或全开,画幅明显过大,学生如果习惯了画大画,常常无法适应将对象有秩序合理地安排在小幅画中;三是动画片中许多场景和形象带有想象和科幻成分,而完全靠写生来描绘形象,无疑会造成被动写生和过于依赖对象的陋习,扼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四是动画片塑造的人物活跃在三维的立体空间里,人物造型需要照顾到多个角度,而传统素描教学中往往一个模特一个角度,违背了动画专业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动画专业的传统素描教学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缺陷,需要根据动画专业自身的专业特性进行相关的教学策略研究。笔者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分步式教学设计、特殊式训练设计为架构的教学模式,两者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分步式教学设计

在课堂训练中,笔者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动态的关键步骤,要求有目的、有秩序地分步实施。

1.由静态转向动态

在训练中,先安排一定课时的静态素描,这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信心,然后再逐步向动态素描倾斜,并养成动态观察的习惯,掌握方法。“动画其专业的特点区别与传统架上绘画的静态观察物体的习惯,在学习中要养成动态观察方法,学会将人的动作、动态进行归纳、整理、记录、提炼,为今后创作做好准备”。为了实现画动态画,我们尝试了新的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带相机或手机,可将模特进屋到坐下这一过程拍成数张照片,有些动态不能在写生时实现,但可课后看照片再描绘,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由室内走向室外

在高校素描教学中,室内写生训练对于学生理性地掌握深刻的造型能力来讲非常有必要,而对于动画中的人物角色往往在不同空间运动这一特点,我们在写生初期,除了安排少数室内作业外,提倡从室内走向室外的“过程点”写生。这个“过程点”即是学生在室内外环境里行走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象,就如一个个镜头。笔者做了一个课题试验,描绘一组由二楼某教室室内场景走向一楼楼梯再到室外的场景写生。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眼中的写生对象再不是原来课堂中单一的某静物了。写生视域的拓展,大大增加了学习积极性,仿佛作画者就在动画片中身临其境地经历一次情景漫游,而途中眼前的室内外景物是他们平日再熟悉不过的教室和走过多少遍的美术楼走廊,而今这些成为他们预设的动画场景,既亲切又感动。学生们都描绘出了他们经历的空间体验,画面生动自然。

3.由慢速走向快速

这一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从复杂的形态中用较短时间迅速抓住物体本质,加强快速塑造形象的能力。以往我们在教授素描人像过程中,一周课时多安排一张或两张对开的慢写,时间延续过长,埋没了学生的艺术敏感性。现在我们每堂课都要求先进行慢速速写训练,再逐步进行快速速写训练。实践证明训练快速描绘能力对于提高快速捕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特殊式训练设计

常虹先生在《动画素描》中提到,针对动画专业的学生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素描特殊训练。“这种训练根据动画专业的特点和所需要的造型能力的要求开设特殊设置的课程设计和系统训练方法”。其目的在于把素描与动画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课时中使动画专业素描训练更加有的放矢,行之有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特殊训练的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全方位、多角度、多视点写生

动画片里面的一个角色常有好几个角度,因此,塑造的人物要生龙活虎地全方位地活跃在三维的立体空间里,人物造型需要照顾到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笔者在人物头像写生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安排:对同一模特进行正面、正侧面、半侧面、背面、仰视、俯视等八张多角度、多视点写生,每张写生时间短,画幅小,为32开,2课时完成一张,一周共完成8张不同角度的人物头像写生作业。这种全方位的写生,提高了学生对三维立体对象的认识和表现能力。对仰视和俯视的大角度写生,要求同学们站在画凳上面俯视写生。动画导演理查德•威廉姆斯说:“写生唯一的实实在在的回报就是自己绘画技艺得到逐渐的根本性的提高。”学生们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进步甚大。

2.延续系列动作默写

动画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能够通过理解、记忆、推理、想象,默写出有情节的连续动作的能力,这一训练难度较大,是在以上训练之后安排的项目。“动画的视觉创作就是创造性地将各种视觉元素进行解构与再构的过程。解构是对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的形态的分解,再构则是将这些符合规律性的形态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实现动感和运动美感的创造”。这一默写训练,让模特做出一个延续系列动作,学生凭记忆描绘。在默写时,动作摆设由易到难,训练学生空间运动想象力。

3.灵性思维延展训练

灵性思维延展训练为特殊训练中的第三个方面,是前面造型训练基础上的拓展视觉训练。伟大的作品“源于创意性灵魂深处的灵感升腾”,这是一个艺术家跨越视觉的灵性思维过程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进行了以下三个训练。首先,训练从写生到变形夸张的能力。J.J•德卢西奥-迈耶在《视觉美术》中说:“除了对一物体的摄影外貌作全然的复制或描摹外,任何一种表现都是变形的。”“变形往往是创作心理的下意识要求,这种心理基本上决定以某种方式进行造型和构图。”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原型进行夸张变形的能力,要求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形态、五官、动作、表情进行夸张,突出角色的特征及精神内涵。其次,训练从复杂到简化的能力。由于动画制作流程的限制,需要比较简洁精练的造型。因此,训练从复杂到简化的转化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训练中要求抓住对象的主要形象特征,不要受局部细节的干扰,把复杂的人物形象简化为较简单的图形。再次,训练从简化到装饰的能力。除了具备从复杂到简化的概括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从简化到装饰的综合设计能力。动画片中有很多形象是极富装饰性的,在简化了的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装饰综合设计训练,是灵性思维延展训练的第三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一训练要求利用自然物象中的元素进行有目的的形式感强的装饰训练。

四、结语

第8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思维能力 训练

一、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难点

机械制图课程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在绘图时,需要把一个视觉上非常直观的立体结构(机械零件)转换成为由点、线、面组成的平面视图(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零件实体并不存在,而是存在于设计者的想象中,设计者要依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视图)。在读图时,要把平面视图迅速地转换为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立体模型,并能够正确地描述该立体模型。教师在教授机械制图时,都有一个共识,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教学的成功非常重要,但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方法问题上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常见的情况是,在这门课程结束时学生还不具备识读简单视图的能力,也就是说,一直到课程结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与训练。如果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先天不足是不对的,而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需要在后续教育中进行强化与训练。对于机械制图这门需要空间想象能力的课程而言,思维能力训练应该是贯穿教学过程的核心任务,是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教学难点。

二、思维能力的内涵

1.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概念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作为理性认识的个体思维表现为三种形式,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特异思维,或者称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它们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产生的。抽象思维是一种以语言过程为媒介进行表达,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以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为基本方法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依靠对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的理解,它是以表象、直感和想象为基本形式,以观察﹑联想﹑猜想等形象方法为基本方法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必须渗透于抽象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抽象思维就不可能很好地展开和深入。抽象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发展和成熟,在理性认识活动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2.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转换

(1)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转换。思维转换是思维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转换是思维的最基本转换之一,其转换方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逻辑转换。抽象思维以抽象材料为载体,形象思维以形象材料为载体,抽象材料与形象材料之间存在着各种逻辑联系,当它们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转化时,思维形式也随之转换,这种转换叫做思维的逻辑转换,转换的逻辑通道是思维载体间的逻辑联系。如实体结构(形象)与视图(逻辑)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平行投影,则思维转换的逻辑通道就是投影体系。

二是潜逻辑转换。思维的潜逻辑转换往往表现为不按通常的逻辑顺序进行的直觉判断,转换过程具有跳跃性和间断性,主要表现为发生转换的逻辑通道是隐蔽的,转换的逻辑过程在潜意识中完成。这种跳跃与间断实质是思维过程的简约。因此,思维的潜逻辑转换以逻辑转换为基础,它是思维能力向高层发展的结果,也是灵感思维产生的源泉。生产者通过读图直接进行零件加工,就属于思维的潜逻辑转换——结构本身在生产者的想象中,投影体系被抛弃了。

(2)思维转换能力的培养。如前所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逻辑转换与它们的载体之间的相互转换密切相关。为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形象素材和抽象素材。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形象并不是头脑中凭空臆造出来的,它根源于现实的物质世界,离开了对物质世界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便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应当重视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基本几何体是组成机械零件结构的基本单元,属于形象思维的素材;点、线、面及其空间位置关系,是视图的基本要素,属于抽象思维素材。利用教学模型使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这两方面的素材,是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的基础。

第二,提高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概括是知识领会过程中对感性知识进行分析、综合,逐步形成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思维的概括能力就是提高揭示所学知识本质特征并概括为概念或形象的能力。如三视图中,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之间“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对应关系,就是对投影线面的规律性概括,在此基础上,可以训练学生进一步找到右视图、仰视图与基本视图之间的联系。概括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在思维能力训练过程中逐步强化的。

第三,努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将已有知识信息进行改造重组并作恰当的推测估计,有利于丰富想象力。在训练中将已知条件进行必要的改造重组,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机械制图课的习题,可以通过修改已知三视图的点、线、面,让学生去想象视图修改以后其对应的实体结构的变化,并画出轴测图。

三、机械制图教学中思维能力训练实践

1.点、线、面、投影知识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点、线、面、投影知识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建立空间投影体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看图、绘图打下基础。这一部分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其思维发展正处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应主要采用形象比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点、线、面投影转换为具体而又直观的投影模型。例如:从两点的三面投影图来判断两点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一个三面投影体系模型,将三面投影图与投影模型进行对比,定出两点间的空间位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加上老师的引导归纳,使其思维判断从现实空间得到证实。

2.几何体投影知识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几何体投影知识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当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即从基本几何体到组合体分段进行训练。两个阶段中,学生的思维训练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实物到平面视图(从形象到抽象),再从平面视图回到实物(从抽象回到形象),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这种反复的转换变化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利用大量的实物模型来积累学生的抽象素材(即各种基本几何体在三维投影体系中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时,其投影三视图的对应关系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组合体投影教学中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组合体投影知识教学是以基本几何体投影知识为基础,因此,对组合体的合理分解、切割——即形体分析,在教学中很重要。如果学生只是对着组合体模型画其视图而不进行形体分析,效果就不理想。

3.识读零件图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读懂图样是机械制图课程的最终目的。读懂零件图的关键是理解零件的结构和形状,也是重点和难点。因此,组合体投影的思维训练方法仍适用于识读零件图。在读图时应联系零件的工作位置、用途以及它和其他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综合思考,较为复杂的零件图还可以借助绘制轴测草图来帮助想象,可以绘出整个零件的立体草图,也可以只绘出一部分形体。另外,标题栏、技术要求、尺寸标注、零件视图是组成零件视图的四大部分,它们相互关联,分析、想象零件结构时必须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

零件图视图分析的顺序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主体结构再次要结构、先主视图再其他视图,按投影关系分析零件图中各视图的配置和相互间对应关系,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去理解零件各部分的结构,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已具有的空间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老师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程序按照教师预先构思好的框架线路运行,方能取得良好的思维训练效果。

四、教学中的其他思维问题

1.思维惰性

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自己缺乏信心,总是被动接受知识,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容易产生思维惰性。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成功意识,有意识地鼓励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敢想、敢讲。在讨论问题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只要发现学生的想法有一定的正确性,就要有意识地表扬并鼓励其继续思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会逐步增强,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培养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

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养成细致、严谨的作图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渗透“至详至悉,毫发不爽”的图学理念及图学精神。

总之,教师不能将机械制图教学视为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事实上,如果思维训练没有成效,做再多习题也是徒劳。教学过程中,每一章节都要围绕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与训练这个中心任务来组织素材,辅之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温寒江.学习与思维: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第9篇:立体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素描基础 训练方法

中职学校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既可以作为诸多绘画样式的基础课程,又能以一种单独的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而基础素描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学习基础素描首先要具备素描的作画意识,同时还应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在素描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又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观察和描绘客观物象的过程中,排除色彩因素的干扰,集中去学习、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培养准确、生动、概括地表现对象的造型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较为坚定的造型基础。根据在学习和素描教学中的心得,我认为画好素描要注意以下问题。

1.立体感的塑造

立体性是客观世界一切物体的基本特征,即一切物体都具有包括高度(长度)、宽度和厚度(深度)在内的三度空间(也称“三维空间”),都表现为一定形状大小的体积。在基础素描训练中,要培养和树立体积观念,学会从形体结构的体面关系去认识和表现对象。变平面认识为立体认识,变理面表现为立体表现,掌握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形体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方法和技能。

2.观察方式的培养

比例关系的正确判断,来自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应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回到整体,先定大的比例关系,小比例关系服从大比例关系。因此,在基础素描训练中,要注重提高眼睛的观察力,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准确判断客观物象比例关系的基本功。总的说来,如果能灵活地运用以下两种形式的观察方法,就会把形体看准、表达准。

(1)剪影观察法:当一只老鹰从高空中找自己窝的时候,能准确地分辨出自己窝的形状而不会找错,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特有的外形,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作画中一直把握这种剪影,就可以画准物体大的基本形,可以说,这种观察方式可以一直贯穿于作画的始终。

(2)定点余光视觉观察法:在作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占据画面主体最大的物体带动其他小的物体去分析比较物体之间的比例、空间,同时在看不同物体时,用眼的余光去比较着看其他物体,要在物象上能看出形体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物体本身的空间凸凹关系,形体与形体相接的关系。

用以上两点观察方法观察物象再加上对所画物象的敏感,就会更有力地表现对象,安格尔说:“最好是让模特一下子使你震惊,而你们则立即产生深刻印象。”

3.对结构及透视的理解

对整体的重视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所以要从透视和结构上来进一步理解。

透视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传统绘画的理解物体的方式,分为三种:①大气透视;②消逝透视;③线透视。大气透视指调子因大气的阻隔而会产生远近的虚实变化。

结构是指我们所见物体的构成,以及各体块组合连接关系,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呈现一定的形状特征,所有的空间调子一定要符合画面的结构和物体本身的构造,以及特征的把握,所以基础训练离不开对物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从结构方面认识,由构造上把握,可以增强表现的深刻性。这样就要求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结构的缺陷。

4.学会整体作画的方法

素描的作画程序是由素描的性质所决定的正确的作画程序,反映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体现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造型和方法,是作画方法的科学总结。作画程序中的每一个阶段,有着明确的阶段目的、任务和要求,每一阶段之间又有着因果、启承、交错等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作画程序的每一阶段,都达到服从于技能训练的整体要求和素描造型的整体目的,从而避免作画进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基础素描训练中,要严格掌握作画程序,明确素描写生的具体过程,包括开始、中间和结束各阶段的相互关系,这是形式素描造型能力的基础。

5.空间的艺术表现力

在素描表现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扣,易染上匠气。“所有伟大的画家都是表现空间的。”这句话道出了空间的表现在画面中的需要,我们画画是在平面上进行创造的,对象的绝对空间,对于画面所能传达的只是对象上面的形与色的空间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基本功训练的诸要素中,是属于比较难的一个课题。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学生不仅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在素描教学中,基础素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教与学的关系辩证统一起来。老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而且要研究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美术课中的学,不仅体现在老师教会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体现在学生如何观察思考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中面对全体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坚持理论与实践、思维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以充分发挥素描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作用,促进学生素描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