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树立科学育人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树立科学育人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树立科学育人观

第1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论文摘要:当今,在公共图书馆管理问题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引起了图书馆界专家、领导的关注。本文根据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建构的需要,将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特色与要旨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探究公共图书馆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内在驱动力。

在图书馆界,专家们对图书馆管理颇有争议,认为它是“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图书馆内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一致”、“低耗、高效、优质的管理”、“图书馆组织管理的系统化”等。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都忽视了“人”的作用。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离不开“人”,要“以人为本”,通过计划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实现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物质资源的科学利用,以期达成公共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1.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特色

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用户服务工作,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学习的良好环境。“人来人往”、“知识共享”,“不分彼此”、“共同提高”,每个人都拥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这是“以人为本”的很好体现。同时,它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促进国家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说,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在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1、1以人为本的特色。

公共图书馆工作先要做好“人”的工作,人是管理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把人管理好了,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开展了。人的个体,在心理、行为、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是极为复杂的。以人为本,就要准确把握人的这些差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图书馆的一切活动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

1、1、1责任到人。协调公共图书馆各个系统的工作,实行业务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并落实具体的负责人。

1、1、2监督到位。建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用户代表参加的民主管理组织,对公共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意见,督促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的执行,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

1、1、3人尽其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力求用最少的经费补充、用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最需要、最有使用价值的文献资料,并使既有的人力资源和公共图书馆的各种设备发挥最大作用。

因此,人本主义的特色,其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即如何使公共图书馆中的人充分发挥其才能。

1、2科学管理的特色。

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要做到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统一,借鉴现代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充满人性关怀中,摸索出公共图书馆自身的管理途径。

1、2、1劳动组织合理化。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合理设置业务机构;根据馆藏的文献资料类型和用户需要的特点,科学划分工序和工作范围。

1、2、2业务工作计量化。在掌握一定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库存论研究现有书库空间的合理使用;运用线性规划科学地安排开馆时间、干部配备和经费的使用等。

1、2、3工作人员专业化。在熟悉公共图书馆业务的基础上,在某一学科知识的范围内,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深入学习、钻研,能够担负起该学科的专题文献和信息服务工作。

因此,管理科学的特色,具有前瞻性、前沿性与和谐性。否则,在原来的水平上强调科学管理不仅会落后,而且很可能是一种逆动。

2.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要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也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关注,对“馆人”的重视,要求职工更自觉、更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并通过进修、培训等学习途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由经济发展而带动的科学管理追求,即以“人本主义”的思想为基础,顺应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精神。

2、1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

从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说,是指公共图书馆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属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公共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出发点。

2、1、2以人为本的管理,重视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1、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事业的共同发展。

2、2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核心”。

从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说,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并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也可以在相互协调中达成共同的愿景。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2、2、1重视人的需要,尊重人的需要。

2、2、2鼓励职工,培养职工。

2、2、3设计组织,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

总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工作结构也日益复杂化。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公共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必然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分散、重复、混乱和浪费。因此,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系统的服务功能,建构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一项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 孔兹.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第2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伦理道德 克隆人 规范

0引言

学术界一般认为克隆人技术违背了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平等原则,给伦理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科技的进步是阻挡不住的,而且克隆技术又有其正面效应,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医学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科技取得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又必然对社会精神文明产生影响,因此绝对禁止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与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道德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形成了以下一些不同的观点。

1学术界的几种不同观点

1.1科学技术罪恶论

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会使人们的道德越来越堕落。欧洲思想家卢梭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卢梭把社会一切恶习产生的根源和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道德败坏,都归罪于科学艺术和文明的发展。卢梭的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强调科学技术而不重视道德品质的,但是也把科学技术看成人类道德堕落的原因,最后导致他认为人类应当回到无文化、无科学、无法律的自然社会。

1.2科学技术自善论

这种理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会使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和卢梭同时代的大多数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等,都持这种观点。他们把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当成道德的客观基础和理论出发点,把利益和需要当成人类行为的准则,并且认为科技越发达,物质财富越丰富,就越能使个人得到幸福,越能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和谐,其结果就越将有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卢梭的观点,他们是不赞成的。

1.3科学技术或善或恶论

此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提高一部分人的道德水平,又会使一部分人的道德品质败坏。十九世纪德国伦理学家鲍尔生是各种伦理学派上的折衷主义者,在他看来,由于科学技术和发明的进步,会使一部分人的道德堕落,也会形成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新美德。其结论是:科学技术和文明不断进步,道德也是随着进步,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既有高尚的品德,也有道德上的败坏,综合而言是善多于恶,道德还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进步。

1.4科学技术善恶并进论

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社会的进化,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影响是两面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方面。以章太炎为代表的这一派认为,善恶是并进兼行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剥削阶级及其附庸的道德日趋败坏,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民则仍能保持优良道德风尚。以上这些观点,或对或错,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其片面性。

2克隆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及对策

克隆技术于1997年在英国产生,此后克隆技术迅猛发展,克隆人的出现似乎指日可待。然而,人们为克隆人的到来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克隆人的出现会给人类伦理道德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而现在的克隆技术一般是将胚胎作为器官备份,培养出所需要的器官以供医学所用,无论是作为克隆人之用,还是作为克隆器官之用,这一技术都将对人类伦理道德造成巨大的冲击,因为它违反了伦理学的三大基本原则: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和平等原则。

2.1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

克隆技术伤害了被克隆者,被克隆的是另外一个个体,是与克隆的原体完全独立的另外一个行为主体,这个主体受到了伤害。因为从技术可能性看,我们无法预知对某基因进行干预后生物体内自然的相互牵制的系统会发生什么连锁反应,因而克隆技术很有可能导致大量的流产与残障婴儿。就算科学技术取得了发展,也是从实验中获得改进的,因为在克隆人研究中,实验对象是人类胚胎,要让它成长,才能确知他到底有哪些缺陷,然后才有修正的方案,所以每一个被实验的个体最后都成为科学研究的牺牲品。从这一角度讲,它不是单纯的科学研究,而是以人的胚胎,以人的生命为对象的科学研究,涉及到人类生存权利的问题。

2.2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自主原则

首先,在克隆人的活动中,克隆人的基因配置是由父母、医生或国家决定的,而个体的人仅仅是前者所决定和创造的结果,这种决定将人类本属于偶然性的那一部分自由(所谓自主原则,就体现在这种自由上)剥夺了。而人的一个最重要的本质特性,就体现在他的不可重复的独特性上,而人的一个特殊的优先权就在于,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不可重复的特性。而克隆人的这种特性却被无情地剥夺了,他作为一个人所天然应有的一种开放的前途的权利被粗暴地否定掉了。

另外,作槎懒⑸命主体的人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身体,自主决定自己的生与死,自主维护自己的尊严。但是,在克隆技术中,胚胎被用作医学手段对人类进行治疗,它违背了人的尊严的原则要求,即任何人的生命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被克隆出来的胚胎只是作为工具而具有价值。西方国家法律规定人的胚胎形成差不多14天之后就被认为是人了,这时已经开始有了生命。形成完整的生命也就意味着是人了,谁有权夺取他的生命呢?将被克隆出来的胚胎用作器官备份,显然违背了人的自主原则。

2.3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平等原则

在克隆活动中,存在着一个设计者与被设计者的关系。克隆人作为被设计者,是由国家、医生或父母设计出来的。而就人种设计而言,设计是以设计者为前提的,一个有着设计者与被设计者的区别的人类蓝图,对于平等原则是一种严重的违背,因为人们无法回答凭什么他自己或者任何别的一个人有权作为未来人类特征与品性的设计者,显然这里存在一种“道德优越感”,似乎设计制造者有着一种控制他人的权力,能以自己主观思想来设计制造另一个人,然而这种心态不单是荒谬的,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十分危险。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说,尽管克隆人同自然产生的相同遗传特征的双胞胎相似,但是基因相同的克隆人个体在时间上是有可能分离的。克隆人与细胞核供体既不是亲子关系,也不是兄弟姐妹关系,因而他们不能够享有自然形成的家庭结构,不能具有自身遗传的自决权利,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不公平的。而克隆人的出现,还会给人造成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恐慌,这种恐慌所产生的厌恶,将使人们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对似人非人的克隆人作为一个特定的异己加以歧视和排斥。这是不人道的,也是不符合伦理学的平等原则的。

2.4 克隆人对伦理学的挑战

克隆人技术不仅违背了伦理学三个基本原则,也给伦理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克隆人问题的探讨,不仅构成了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也关涉到社会的根本伦理原则的分歧与争论。

克隆人问题在今天带来的最大伦理挑战,在于如何看待核心价值中的尊重人的自由、自主性、自决权的伦理原则。有些人掌握此技术后会试图通过基因技术实现人种培育,以便推出拥有优化了的基因的新人类,源于他们对人性的极度失望,但克服人性的弱点与不健全,只能依靠人类自身社会机制的调节,而决不能以全然否定人性、剥夺公民的自主选择权、现存的伦理学为代价。尊重人的自由、自主性、自决权这项基本原则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没有过时,没有在崭新的科技时代出现什么发展变化,科技时代本身也没有资格与能力使这项原则发生更新。并且尊重人的自由、自主性、自决权这项基本原则同样在科研领域同样有效,科学家没有权利逾越伦理道德底线,这样也就决定了一个有责任意识的科学家在判定一个研究项目之时,必须前瞻性地顾及到实现目标途径的合法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体现了当代社会应拥有的一种价值诉求、精神气质与人文关怀。

3正确处理发展克隆技术和社会道德进步的关系

克隆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给人类带来祸患。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发展克隆技术和社会道德进步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

3.1简单禁止的做法不科学

目前对于克隆人研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几乎都表示反对,但这些做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延缓克隆人的出现?事实上,绝对禁止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为当科学技术已经能够熟练地克隆任何高等动物时,在技术上就不存在克隆人的障碍。所以,只限制对克隆人的研究,而不限制动物克隆技术,从技术上说,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在市场经济社会,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即使道德上要求科学家不要应用这方面的技术,但仍可能有极少数科学家会为了金钱而去尝试。并且,在少数国家虽然明令政府不准从事克隆人研究,但私人科研团体没有被禁止克隆人体细胞或人体组织。

3.2 应采取的对策及伦理学上的共识

克隆技术不可避免地发展,对克隆人不能简单地赞成或是反对,从伦理学角度形成了三点共同看法:伦理学不是科学的“紧箍咒”,而在维护人的尊严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伦理学还要能够预见问题,而不是被动地适应挑战;其次,尊重各个国家的生命伦理立场,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没有必要达成一个统一的伦理原则,应在的前提下,加强对话、沟通,才能携手推进科技与伦理的健康发展;最后,赞成克隆无,但“克隆人”实验必须有,为防止生命科学研究误入歧途,应对这种创新负起社会责任,这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以上三点是伦理学界目前所达成的共识。

3.3科技和伦理道德应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科技与道德属于不同的文化领域,差异显而易见,但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的进步在总体上又是一致的,科技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科技前进的步伐,比较而言,科技比伦理道德更具有决定性优势,伦理道德的惰性力量常常成为科技发展的障碍。但是,科技发展终将冲破过时的伦理规范的束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同时也为伦理道德的进步提供条件,促进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之,人是不会为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而存在的,而是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为人而存在,科学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并将不断改变下去。伦理道德落后于科学及其技术的发展,它和科学技术的冲突,将因人类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新的生活而解决。

参考文献

[1] 季爱民.克隆人技术伦理根基之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4(1):6-10.

[2] 朱哲.克隆人技术的伦理探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5).

[3] 陈茜.关于生殖性克隆的思考与展望[J].生物技术世界,2014(3):1.

[4] 肖姗.应不应该克隆人――基于科技与伦理关系的视角[J].学理论, 2014(25):88-89.

[5] 柏学芬.关于克隆人的伦理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2(1):13-16.

[6] 陈艳丽.克隆人的伦理思考[J].商,2015(52).

[7] R超群.关于克隆人争议的思考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6(9).

[8] 郭明帅.从“克隆人”看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J].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3(1):43-45.

[9] 赵利屏.克隆人的伦理审视[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04,23(1):27-29.

[10] 葛晨虹,高颍,郭清香.克隆人:人类基因研究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关于克隆人的争议及对策建议综述[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03(7):51-55.

[11] 芮素娟.关于克隆人技术的伦理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36).

[12] 裴冬丽,王庆.对基因工程技术中克隆人的道德伦理问题认识[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9(5):116-118.

第3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设置与课型设计一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在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能力中,听力教学更是居于首位,因此,如何在初级阶段的听力教学中减低难度,实现教学目标越是我们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级阶段;听力教学;可懂输入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型,这样才能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施展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课程和课型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所谓对外汉语的课程是以教学内容性质为基础的,一般包括语言知识课、语言课、文学课、翻译课、相关文化知识课等几大类型。而课型是某一门课程的分支,一般包括综合课、专项技能课、专项语体课和以专项语言要素为中心的技能训练课。教学的普遍形式都是以汉语综合课为核心,以专项技能课为重点,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形式。这样即综合又具体的课型能够很好地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获得汉语交际能力。

如今,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项技能课中,听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也是愈加显著。

一、听力教学――现状

初级阶段的听力训练,对学生以后的各项技能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初级阶段就是一个培养语感和积累的过程,就像我们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一样,听力无疑是学习中最大的障碍之一,但是一旦听力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就可以听懂对方在说什么,来选择我们说什么,这就解决了一些口语表达与运用的问题。所以,培养良好的听力技能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课的发展与综合课相比,却是十分滞后的,我国对综合课的研究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对听力课的研究却是稀缺的。对于学生来说,听力课枯燥又难懂,认为听力课无关紧要,从而导致了课上不重视听力训练的内容,课下不重视练习和运用。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方式古板和枯燥,只是单一的放录音―听录音―回答问题―对文本解释―回放录音,输入内容和方式的单一、输入方法的机械和单调,更加深了听力教学的难度,导致了消极的教学效果。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输入给学生有效的知识,要以学生为主导,创造轻松活跃的氛围,进而教授给学生运用汉语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课堂输入与输出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得好,就要掌握一定的输入方法和技巧。

二、听力教学――可理解输入

著名的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在八十年代初期提出的“输入假说”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依据。虽然在语言学界对该假说仍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使人们对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内在因素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同时也为语言输入问题方面做出了更新的理论指导和创新的尝试。

克拉申认为,教授第二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学习者可懂的输入,可懂输入的公式为“i+1”。那么其中的“i”是学习者现有的实际语言水平,“+1”是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稍有难度的输入。这种输入必须做到使学习者能够听懂并真正理解。那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这种“i+1”的可懂输入是不是也适用呢?

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大多是通过听力理解进行的,当输入与头脑中的反应和储备相匹配时,理解就实现了。”在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缺乏对汉语的言语知识和交际信息的储备是造成学习结果停滞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头脑中建立足够的言语信息储备,才能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语言水平和交际目的的顺利进行。

所以,听力课的教学不应把重心完全放在“听”上,我们要考虑在“i+1”的原则下输入什么内容、用怎样的方式输入,这样才能达到稳固语言知识基础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的实现。

所以,我们要在听力的输入环节上注意三个主要的方面。

1、广泛取材、方式灵活

如今,大多数的听力课上,教师都是按照统一的听力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汉语语言知识,由于现行的统一听力教材的内容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所以学生会觉得教材的内容枯燥、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和学生都有苦难言,这样的听力输入是无益于学生的汉语学习的。

所以,在听力的输入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加入与班上同学当下关注的兴趣有关的内容,灵活的变换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初级汉语水平适当增加一些后面会学到的语言知识点作为预习,把听与说、写、做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被动回答变为主动积极参与,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和积累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语言知识的吸收、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记忆周期,重视训练

语言的初级阶段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反复地记忆过程,听力技能的训练也是靠解码和记忆来实现的。根据信息保留在人脑中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听力教学中输入的内容一般表现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由于课堂时间分配的局限,听力记忆的时间是非常短的。

那么如何使听力教学的内容由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呢?要想将听力教学所输入的内容进入学生的长时记忆库,就需要反复的记忆和练习,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并且要避免学生母语的迁移作用,所以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多进行有目的的听力训练,不但要学习新的语言知识,还要重现之前的语言知识,以免学生学了新的忘了旧的,还要针对学生的记忆状况做一些复习操练和测验。

3、重视情感因素、创造舒适语境

根据数据和统计来看,自信心强的、学习动机高的和焦虑感低的学生在汉语的学习中会表现的更好。可见教师对学生情感因素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听力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吸收效率,听力课应该掌握好课堂节奏,一定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后给学生一个缓解、放松的间歇,在学生身心相对放松后,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好。有很多教师不注意学生情感和语境对知识输入的影响,总是给学生放着录音,让学生在高度心理紧张的情况下产生疲惫感,导致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相反,如果掌握不好这个度的话,气氛活跃使得教学脱离了课本和材料,就本末倒置了,这样对听力输入也是没有帮助的。

三、总结

在一堂初级阶段的听力课中,教师的输入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教师的录音、视听资料、手势或者动作,都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目标是建立学习者的汉语语音系统,培养他们的语音语感和对语音信息的反馈速度,有效的输出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生学习汉语用来交际的目的。我国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听力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但是随着专项技能课的发展,在听力教学这一领域,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第4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关键词:责任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

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现阶段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临床治疗复杂,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多通过手术方式恢复患者心血管功能,因此给予心血管内科手术期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控制并发症的关键[2]。我院逐步开展以责任制护理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患者的认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5.1±10.4)岁。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整体护理,观察组以责任制护理模式为基础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方法为:

1.2.1健康教育时机 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方式制定实施护理责任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并将此贯穿于每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当班护理人员应提早30min上班,首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房进行巡检,再进行护理人员之间的床头交接工作,然后深入病房详细了解患者实际需求和临床治疗结果,做到每天总结汇报工作,由护士长检查临床护理工作是否予以解决,全面评价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各有重点的掌握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真正体现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护理健康教育。

1.2.2健康教育形式 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或器官功能的退化,对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一定恐惧感,增加患者对于宣教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注重护患之间和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入院宣教、心理教育、疾病知识教育、临床检查及治疗的必要性教育,不断丰富健康教育形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实施健康教育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通过均数±平均数表示,应用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应用χ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如若对比差异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1d,平均为15.5d,术后并发症2例,出院时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6%,;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28d,平均为20.3d,术后并发症7例,出院时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80%;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必要环节,现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围手术期。针对患者的疾病和临床治疗方式做好健康教育是实现整体护理的关键,更好的控制相关并发症[3]。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依据标准护理计划,为患者设定严密的住院流程,将不同的护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身上,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使每位患者都得到规范、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以责任制护理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使心血管内科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由形式转变为内容,由软指标转变为硬指标,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Zhang Q,Zhang RY,Qiu JPet al.Impact of different clinical pathways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he RAPID-AMI study[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9,08(08)137-138.

第5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一是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就是要提高每个教师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二是树立科学的教师观。素质教育的教师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三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衡量教师的素质,首先要看每位教师的进步幅度,其次要看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呢?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有些教师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思想道德出现滑坡,所以,要经常地对教师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师德风范的教育。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

三、提升教师文化业务素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还要不断地学习,要有长流水,新鲜水。作为小学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研究教材、选择教法;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阶梯性以及逻辑性;明确各科教材的课程标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能力训练;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种常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组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同时,教师的为人师表,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身教胜于言教。

四、端正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第6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一、健全机制,构建管理网络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内部人人参与和关心,同时也需要学校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要健全德育机制,构建高效的管理网络,只有实施全面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氛围,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经过多年实践,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六支德育队伍,形成了良好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一是校长――校务委员会――德育处、教导处、后勤处组成的行政管理育人的干部队伍:二是德育处――班主任一“小主人”系列管理小组组成的自主管理育人的学生队伍:三是教导处――教研组――科任老师组成的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四是总务处、教导处――后勤组、教务组――工勤、教务人员组成的服务育人的教工队伍:五是少先队――小社团、兴趣小组――辅导员组成的实践活动育人的师生队伍:六是学校――家庭――社区组成的三结合育人的校外队伍。这六支队伍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统筹协调,使学校德育工作组织网络化,形成德育工作强大的合力,促进我校形成了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我校还认真落实一系列学生考评制度,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优良习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如考评班级的《班务日志》,走进校园,班务日志评分是师生每日关注的内容。德育处主任负责抓好管理落实,学校总值日生每天对各班的纪律、学习、卫生、两操等进行检查、登记、评比,德育处每周进行一次小结,坚持每月一次班管理检查评比和文明班级评比制度。这样坚持日评、周评、月评,学期总评,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优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良好德育氛围。

近年来我校投入巨资改善了校园环境,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墙上有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面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规范班级学习园地的布置,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班级育人氛围:长期坚持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讲话,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实践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校还发挥法制副校长、关工委、社会团体和大柘派出所县二小警务工作站的作用,为学校创设良好的周边环境,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育人,提高德育实效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是点燃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提高课程育人的实效。我校十分明确提出,德育工作要落实课堂育人,要求老师们要把德育渗透到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去。

教好品德课: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的重点教育场所,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等都能起到奠基作用。我校非常重视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每个学期开学前,都要求全校品德教师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目标和各年级品德教学大纲,制定好品德课的德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而且要求各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结合学校实际,使用一定的媒介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收到实际的效果。实践证明,我校品德课教学取得了既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抓实班会课:班会课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求班主任在每周的班会课中,按照学校德育计划和要求,通过讲座、讨论、专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很好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抓好学科渗透课: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课堂教学中要把德育贯穿、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我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科的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寻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讲课时,要善于将德育渗透到知识载体中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德育在各学科的渗透,便能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

四、丰富活动,陶冶高尚情操

丰富多彩的活动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我校始终坚持每月一个德育主题活动,结合国情和重要节日,形成了系列活动。如养成好习惯、文明礼貌、弘扬革命传统、安全教育、禁毒教育、行为规范、爱祖国、法制宣传、关爱生命等,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常规工作中,确保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大大丰富了德育内容。少先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结合校情,突出重点,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周三课间时间准时开播:雏鹰假日小队足迹遍及县城每个角落:建队日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中队手抄报及“腾飞文学社”越办越有质量:学校大队部积极开展“雏鹰行动”,评比“优秀少先队员’、“红星少年”:每年“六一”节前夕举行“校园书香节”活动:每年元旦前夕举行“校园体艺节”活动:还有文学社、书法、美术、葫芦丝、小钟琴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都很好地为德育工作增添了活力。

第7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靠政府以非市场的财政手段来实现公平的再分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生产与分配、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真正达到“协调”,达到社会的和谐,在市场调节失灵时,政府的调控作用就显现出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稳定经济,使各行各业协调发展、平稳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财政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工作中去,就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树立“三观”上下功夫: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端正工作指导思想中去贯彻

所谓政绩观,就是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创造政绩等问题的总看法。它直接反映一个人从政为官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大多数同志在这方面做得是不错的,但也有少部分同志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存在着重显绩、轻潜绩,重眼前、轻长远,重表面、轻实效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下力气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按照同志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政绩观的树立,以正确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切实端正“三个导向”。

首先,要端正价值导向,解决好“心往哪里想”的问题。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树立科学世界观相统一,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切实把谋求单位建设科学发展和效益增长作为最大政绩,把求真务实作为创造政绩的根本原则,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基本标准,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其次,要端正工作导向,解决好“劲往哪里使”的问题。切实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发展的现实问题上,放在我们职责所系必须做好的具体问题上。再次,要端正用人导向,解决好“工作靠谁抓”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干部个人而言,要坚持靠实干创实绩;对各级组织而言,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我们常讲,“用准一个人,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用错一个人,就等于发出一个错误信号。”要坚持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把政绩作为考察、评价、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让那些政绩平平的人失去“市场”,政绩突出的人提拔重用,努力在我们单位内部形成靠实干立身、凭实绩进步的正确用人导向。

二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本观,在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中去贯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发展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和我们都讲以人为本,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国家的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资”为本,即以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为本。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则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即一切决策、一切言论、一切行动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衡量标准。一方面,要强化宗旨意识。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机关干部来说,要自觉破除“官本位”思想,坚持对党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相统一,以倾听民声、体恤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忧为第一职责,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难办的问题为第一要务,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使各项决策和工作体现群众的愿望,符合群众的利益,通过亲民、爱民、为民、安民、富民,当好人民公仆,切实让人民群众满意。另一方面,要强化主体意识。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发展的利益归人民。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原则,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同时,在抓各项工作落实上,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家当好“主人翁”,为单位建设发展、财政工作开展发挥聪明才智。这里还需要提醒的是,强调以人为本,是以大多数人为本,尤其是面临利益关系调整时,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绝不能用极少数人的利益去损害和取代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是要树立新型的素质观,在坚持不懈增知强能中去贯彻

第8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一、确立科学的办学思想,引领教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教师必须是一名思想者。只有做一名有思想、自信、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有为的人。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校长最难的是做教师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改变教师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为绩效、为职称变相搞应试教育,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进行变相体罚、歧视甚至赶走等功利行为,让他们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高度。校长必须主持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学的办学思想、发展规划,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修改,让学校办学思想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真正内化为教职工自己的言行。教师在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困惑、挫折、失败,这时候,根据办学思想制定符合我校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制度侧重学生是否进步;在思想工作方面,我们经常利用例会及各种机会,通过我校办学思想的解读、引领,帮助教师解除困惑,让教师拨云见日,摒弃功利思想,沉下心来做教育,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多思考一些灵魂层面的东西、多仰望星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才有可能改变教师被动的工作局面,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工作,去研究我们的教育工作。

二、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教师只是在单向注入式教学,这是一种保姆式服务,学生多处于被压抑、被灌输的被动状态,遏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求真精神的探求。到现在,很多教师仍没有树立服务的意识,还受传统的师尊生卑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活动空间有限,这样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思维惰性,同时学生的潜能也不能得到应有发掘,遏制了学生创新才能。教师要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关心和帮助,做服务型的教师,是师德的要求,是现实的需要。有了服务意识,教师就会关注和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育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有了服务意识,才会更加关注和深入地研究服务对象———学生,探索他们发展成长的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教师最大的快乐是学生给予的,当我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时,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

学校更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力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服务。我们努力筹措资金,添置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设备设施,使我校拥有一流办学条件,让教师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们抓好班子建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积极上进、真抓实干,勤于学习、精于业务,善于管理、乐于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榜样。对全体教职工一视同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事关教师和学生的合理要求及时解决,对教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学校也尽力帮助解决,使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建设教工之家,组建教工排球队、乒乓球队和篮球队,利用节假日和放学后的时间组织开展各种庆祝活动、比赛活动,激发教师职业热情,使教师能够健康地、愉快地生活和工作。

第9篇:树立科学育人观范文

1、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2、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美德!

3、老师,您辛苦了!

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5、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7、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8、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9、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10、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美德!

11、树师德、铸师魂,塑新世纪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

12、向全县人民教师致敬。

13、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14、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创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5、热烈庆祝第28个教师节!

16、人民教师无尚光荣;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17、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18、恭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全家欢乐!

19、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

20、热烈庆祝2019年教师节;热烈庆祝第二十八个教师节;

21、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

2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3、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4、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致敬!

25、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6、光荣属于人民教师。

2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优良教育行风。

2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9、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30、人民教师无尚光荣。

31、实施义务教育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3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3、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尊师重教。

34、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5、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36、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

37、打造抚州教育品牌,为实现赶超发展做出新贡献。

38、全社会都要关心和爱护教师。

39、情难舍,恩难忘,以大地为纸,江河为墨,也写不尽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40、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41、尊师重教,奠基未来。

42、向人民教师致敬。

43、向辛勤的园丁致以崇高的敬意!

44、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教育新局面。

45、肩负育人光荣使命,再创苍南教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