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

第1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关键词】江苏工艺美术 发展对策 文化产业 “十一五”

Investigations and Strategies about Industrial Arts

of the Province of Jiangsu

Cheng Qiaom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bstract: The full classes and sorts of industrial arts of Jiangsu are more than any other province in China, but we find that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within the marketing and trades of industrial arts of Jiangsu by our investigations. How will we make up those insufficiencies and promote industrial arts more development? I think that we may realize our purpose by adjusting the systems of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the marketing of procreative elements, starting the project of fostering persons with abilities, promoting the harmonies of resources,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s of crafts and actualizing the policies of protecting. The Eleventh Five Years will be the important transitional period which Jiangsu develop its cultural industry utilize industrial arts. And in the Eleventh Five Years, found an institution of industrial arts, build a museum of industrial arts, confirm a group of name brands of industrial arts and constitute the laws of industrial arts may be named Sili Project. Sili Project will be a great project through which Jiangsu create the fine future of industrial arts.

Key Words: Industrial arts of Jiangsu; 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 Culture industry; the Eleventh Five Years

江苏省工艺美术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类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据调研显示,江苏工艺美术品有23个门类,近500个品种,门类和品种之全列全国各省之首;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3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2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124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400多人,人员之盛也列全国各省之首。但近几年的数据还显示,江苏工艺美术市场和工艺美术业的业绩却从没有位居各省之首,与山东、浙江、广东相比,江苏总是稍逊。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十一五”发展期成了江苏发展工艺美术业的“黄金机遇期”。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省工艺美术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市场潜力大的门类,做优做精艺术附加值高的门类,切实保护濒临灭绝的门类,成了摆在江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江苏工艺美术业的基本现状

经过深入民间的调研和了解,进入新世纪之后,江苏工艺美术业的基本现状呈现两大特征:一、江苏工艺美术业面临着新机遇;二、江苏工艺美术业存在着老问题。

(一)江苏工艺美术业面临的新机遇

1、新认识:工艺美术业是江苏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江苏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工艺美术业的重要作用,并已将工艺美术业列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来加以支持和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已将工艺美术业的发展纳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支持。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以及各地区行业协会也已充分做好了相关规划、协调工作,以此准备促进全行业的发展。各类工艺美术专家、学者、工艺美术企业大量介入工艺美术业的实践层面,积极为工艺美术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投资人士、法律界、新闻媒体、商业中介、运输行业等也纷纷开始关注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2、新举措:各级政府正在对工艺美术业给予各项政策支持

在法规政策上,江苏于1997年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之前就率先颁布了《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为传统工艺美术“以法护业”和“以法兴业”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在经济政策上,省政府以及部分市、县政府纷纷出台了对强势工艺美术业实行规模化投资、对弱势工艺美术业采取有效扶持的投资政策,用现代科技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业的创新,从而寻求和开辟工艺美术的新市场、新销路。在区域政策上,部分地区已经针对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把发展区域工艺美术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相应的区域政策,如苏州刺绣、常熟红木制品、扬州漆器和玉器、宜兴紫砂陶瓷、常州宫梳名篦、无锡惠山泥人、南通扎染和蓝印花布等在区域政策的支持和促进下,逐渐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第2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一、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开发

1.挖掘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旅游工艺品。事实证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特征越明显,其艺术价值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在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中,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设计开发富有地方性的工艺美术品、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市场需求的旅游工艺品。2.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高其使用的功能。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中,首先要提高传统工艺品的使用功能,不能一味地追求装饰效果,成为只用于收藏的古董;其次是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和材料,提高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质量和性能,才能更好地占有市场;另外,工艺美术品也应有等级上的区别,有作为高档礼品或收藏之用的,也有大众消费的旅游纪念品,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生活实用品,如靠垫、杯垫、U盘等。3.依托知名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工艺品品牌。在设计与开发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名旅游资源,结合山西各色传统工艺美术品来打造知名的旅游工艺品品牌。一旦拥有强势品牌,工艺品的知名度就随之提高,对消费者来说,即使价格略高于同类产品,也乐于解囊。因为,品质优良的旅游工艺品能够切实地满足旅游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也能获得购买著名品牌带来的心理满足。

二、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探索

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开发基础上,要体现出一系列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来打破原来的单一性模式,这是山西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作为与文化、旅游产业紧密相连的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就个人针对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的经营模式做一些初步的探讨。1.传统工艺美术品与旅游产品相结合,走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的特色之路。在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中,要站在统筹发展的高度来看问题,把传统工艺美术品真正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设计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走有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特色的路线,这才是真正改变目前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经营模式单一化现状的首要条件。2.加大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旅游工艺美术品交易大会。山西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传统工艺美术,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前举办的两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均为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更多本土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得以推广,并获得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3.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品和旅游工艺品在包装设计方面的创新力度,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和品位。在现代商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品和旅游工艺品的包装设计被提到首要的位置,商品的包装设计不仅限于保护产品、宣传产品这两大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在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中,加大对旅游工艺品的包装与装潢设计,是提高商品本身价值和品位的一条重要途径。4.在省内主要旅游景区,实行旅游工艺品的品牌经营模式,将其与景区的游览项目相结合。在创意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在打造知名旅游工艺品品牌的同时,应充分结合本土旅游资源进行。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的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行旅游工艺品的品牌经营模式,使旅游与购物相结合。5.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中,加入体验式的互动活动。以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为道具,依托山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即体验式经营模式,其突破了长期以静态形式存在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的陈列方式,注重消费者与商品的互动,创造一种让旅游者或消费者值得回忆的活动。如,平遥作为晋商的发源地,依托晋商文化和作为世界遗产之一的平遥古城这一旅游资源,打造《又见平遥》这一情景剧,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平遥古城内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的特色旅游工艺品随之热销。再如,武乡县作为山西的革命老区,利用太行山风景区打造八路军“情景式”“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获得军事爱好者和各户外拓展组织的一致好评。

第3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关键词】传承;培养;改革;民族手工艺;校企合作

一、民族手工艺的现状和问题

民族手工艺一般由多个家庭、村落等小传承圈组建而成的传承场中,就有一些传承圈可能因为工艺技术的落后、工艺产品的劣质等逐渐失却生命力。即使有传承人,传承的知识内容、信仰意识、审美风格等传统工艺的核心要素已大大缩减和弱化,所留的可能是些皮毛而已。

广西民族手工艺以坭兴陶和壮锦为代表,是广西最具传统民族特色产品的两件宝之一,被列为广西重点文化产业来保护、弘扬和发展。特别是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 ,至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 ,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坭兴陶就列入其中,2008年坭兴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目前钦州坭兴行业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问题,如何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整个坭兴行业发展也是广西民族手工艺发展传承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着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既有课程设置陈旧与社会需求所需的不吻合,课程结构不合理问题,也有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学校不能安置学生对口就业,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不适宜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对就业岗位满意率较低,所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与民族工艺传承相结合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与民族工艺相结合,传统民族工艺既可以弘扬文化自身的特点,又可以当做经济产业来认识研究。教育单位在吸引国家企业投入,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对民族手工技艺和市场进行研究,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艺术产品,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技艺。

广西职业教育和民族工艺的结合,为广西民族工艺提供了一个规范全面的研究平台,为民族工艺教学研究机构吸引了教育研究经费,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民族工艺人才。民族工艺文化要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弘扬,需要创造符合时代文化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传统手工艺制品。高端艺术品和国际化的市场路线可以有效的为民族工艺注入市场活力。

四、专业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工艺传承

如何促进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工艺传承需要我们在现行的基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如下:

(一)建立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民族工艺传承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设计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促进学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民族工艺高级人才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民族工艺传承培养优质的接班人。

(二)校企合作共建“设计工作室”

校企合作共建“民族工艺工作室”,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实施职场化实训。以项目运作过程组织项目课程,调动各方资源和专兼教师队伍,联合教学,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满足民族工艺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应适应企业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明确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各方的责任和利益,形成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1、制定校企合作相关规则

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任务、基本条件;拟订专业建设指导会议议程;对实际项目立项和合同管理作出规定;对年度效益评价、教学质量和周期评估工作作出规定;对资产、知识产权和财务的综合管理制定规则;对负责人以及专兼职教师的考核工作作出相关规定。

2、建立“双向流转” 的项目课程合作互动机制

建立“双向流转” 的项目课程合作互动机制,校企双方人员的“双向流转”企业专家到学校讲学或受聘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到企业研修,与企业合作研发相关课题与项目;学生到企业实习,以学员、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双向流转”双向互动。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研发能力较弱问题,增强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又可以为企业输送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性人才(毕业生),同时学校也能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水平,也解决的学生的就业问题。

3、建全“民族工艺工作室”和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

制定“民族工艺工作室” 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明确专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各项职能;规范工作室使用及运行流程,保证教学、研发、培训的有序开展;制订实训安全条例,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

五.结束语

将职业教育和和民族工艺的结合为传统民族工艺提供了一个研究传承的平台,为传统民族工艺的弘扬创造技术支持。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民族工艺作品也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研究教育,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和国际接轨,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作品,将传统技艺有效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邓昌平.《“中国坭兴陶之都”绽放异彩 钦州千年古陶城开工建设》,2012.

[2] 张福昌,张寒凝.《弘扬民族文化 振兴传统手工艺产业》江南大学.

第4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一、坭兴陶雕刻技艺简况

独产于广西钦州的坭兴陶,又名紫泥陶,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早在1915年美国召开的“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大赛,钦州坭兴陶荣获金奖。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名单,成为广西“两宝”之一。2013年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称号。

钦州坭兴陶泥质细腻,宜刻书画。钦州坭兴陶雕刻工艺自古世代相传。雕刻工匠们在未烧过的陶器坯体上雕刻诗文和图案,经高温窑变及精研细磨后器体色彩丰富、自然天成,虽不施釉彩却可媲青铜之美,敲之声铿,抚之甚柔,温婉润泽,虽不称剔透却能比玉之媚。加之精致的刻字工艺更使坭兴陶在纯朴天真中透露出雅趣,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近20年来,随着书法艺术的兴起,刻字技艺也在钦州坭兴陶艺装饰中发展迅速,并日益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造型的坭兴陶刻字装饰大部分是楷书,已呈现楷书刻字一边倒的情形。这是由于普通群众消费者对书法缺乏鉴赏能力,只对通俗易懂的楷书普遍容易接受而造成卖方迎合买方的市场现象。从艺术角度而言,坭兴陶器型千变万化,只刻单一种书体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楷书刻陶虽整齐美观,但一味以楷书为饰则观之稍久便觉面貌雷同、缺少个性、没有新意和韵味,规范过整而使坭兴陶艺术品匠气沉沉。

二、战国中山王金文艺术风格特色

金文即青铜器铭文,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金文是上承殷周、下启秦汉的过渡性文字。1977年在河北平山出土了战国时期中山王国的三件有铭青铜器,可谓艳惊四座。其上铭文主要为契刻篆书,单刀刻就,字形体态修长、婀娜摇曳、纤劲遒美、精丽潇洒,风格特异,契刻者用刀果敢利落,削铁如泥,结体得心应手,线条灵活多变,通篇文字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中山王”金文可谓战国晚期金文书法艺术的杰出之作、中国古文字的精品奇葩。

“中山王”金文,这种艺术界公认的极具装饰趣味的书法艺术文字,其以整饬秀劲、变化多姿之美艳鹤立于春秋战国所有青铜器铭之间。然而存世不足五百字的“中山王”文字因字数太少难以运用创作,令许多爱慕它的人望而却步,只有具备深厚古文字功底及书法功力的人才能令其挥洒生动,不然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只得其形貌不得其神韵,甚至错漏百出贻笑大方。

三、中山王金文书法在坭兴陶上的“复活”

获得2012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坭兴陶精品创作工程金奖的“清莲瓶”,笔者设计创意源自“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花中君子――莲。此瓶造型娴静典雅,仿佛美女玉立,又似娇莲出水。瓶形娴美而不失流畅,简约而不失艳丽。瓶颈以浮雕的8朵缠枝莲花为装饰,瓶底以8瓣立体的荷萼相承托,内文配以千古名篇《爱莲说》,并特意采用战国时期极富装饰性的金文――“中山王”文字刻就,以单刀刻出金文中锋线条,刀法精炼娴熟。整体窑变多彩,色调可人,寓意深邃,富含文化内涵。古老的“中山王”金文仿佛在坭兴陶上复活了。

将“中山王”金文在钦州坭兴陶艺术品上“复活”,可称得上是首创。笔者生长于“中国坭兴陶都”钦州,父亲王兆儒是首批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并以坭兴陶金文书法雕刻著称,因而自幼便与中国传统书法及坭兴陶结下不解之缘。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坭兴陶文化亦植根于华夏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精神气质和哲学观念。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书法、陶艺工作者,在原创性的坭兴陶刻字艺术创作上,首先应尊重传统,然后在传承的基础上拓展空间,开发新领域,输送新血液,以增强坭兴陶的生命力。

笔者发现,坭兴陶艺术具有的文化性、历史性和经久不变的品质与古代的青铜器十分接近,并且泥质细腻,易于在其上表现书法艺术。同时,笔者擅长的“中山王”金文书法,正是源于青铜器铭文,于是更萌生了用“中山王”金文书法来开拓坭兴陶这个表现空间的设想。古代的文人雅士由于不屑于与陶刻工匠为伍,所以古代传世的坭兴陶难见高水平的书法雕刻。笔者创造性地将来自青铜器的品位高雅、线条灵动、意境高远的“中山王”金文书法引入到坭兴陶刻技艺中,以精湛的书法技艺提高坭兴陶的艺术品位,以自我艺术实践为坭兴陶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并极力主张把瓶型、内文、书法和传统装饰工艺有机融合,以独具风貌的原创性为目标,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山王”金文书法陶刻风格流派。“清莲瓶”正是这个创想成功实现的其中一个典型。

第5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张化忠:2008年我们做过一次普查,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现有生产企业2300余家,从业人员60余万人。这些生产企业中,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仅为1%,绝大多数企业的职工人数都在50人以下。在60万从业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农村从事民族刺绣、木雕的人员。

至于特点,可说是“三多三少”:小、微型企业(作坊)多,上规模企业少;品种门类多,名牌作品少;从业人员多,大师名人少。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状态?一是从业人员的市场意识、宣传意识、名人意识不够强,多有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二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70%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三是政府投资、管理体系、远景规划等较为混乱,导致有限的资金得不到应有的扶持与帮助。

中华手工:您说云南的大师名人少,是有多少?

张化忠:现有国家级大师2人,省级大师42人,省级玉雕大师45人,省级金属工艺大师15人,省级陶瓷工艺大师18人,省级木雕工艺大师15人。在这支大师队伍中,真正的名师微乎其微。

中华手工:国大师只有2人,远远低于其他省市区,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化忠:原因是多方面的。2005年前,国家组织过4次国大师评审,当时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还未成立,政府职能部门未能及时组织申报,历史欠账过多;再者,云南的工艺美术品与其他省市地区相比,的确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之省级大师走出省门、国门参加各种经贸活动甚少,在全国工艺美术层面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评选竞争力;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大师们都想出名,都想赚钱,都想成为国家级大师,但都舍不得花钱、花功夫去宣传包装自己,舍得舍得,不舍哪来的得呢!

中华手工:现在大师效应、名人经济在全国工美行业越来越明显,云南却呈现“大师荒”,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听说一般情况下,评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工艺品价格能翻6倍左右,如果全省“大师”多了,也会是提升云南工艺品附加值并转变产业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吧?

张化忠:是的,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大师经济、名人经济、品牌经济已经彰显。工艺美术品是文化产品,作者的名气越大产品越好卖,价格也自然越高,这就是大师效应。能否多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省市工美行业发展程度和工美经济含金量。云南现在每年的工艺品产值超过100亿元,政府部门统计的销售额年均增长幅度在12%至15%之间,工美产业的资源状况和发展程度在客观上需要更多工艺大师,这是云南工美经济提质、增量、跨越的关键。

“大师名人经济”成为市场大势所趋,尽快跻身“工艺美术大师”之列,也是众多工美从业者的现实愿望。所以我们一方面协助大家申报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一方面也举办“工美杯”评选等活动,破解“大师荒”。当前我们将在金属、陶瓷、木雕三个行业下功夫,重点培育扶持领军人物。这三类属于潜力较大、实力较强的行业,先行启动,是符合云南工美行业发展特点的。

中华手工:虽然大师效应是一种趋势,却也会因此造成泛滥,谁都自称大师。云南一方面要打造大师,另一方面势必也会对大师门槛及数量做出控制,那么在您看来,如何把握这个度和量?

张化忠:多评选大师与“大师荒”的确是一对矛盾。在以前评出的省级大师中,绝大多数的技能和社会职责是好的,但客观地说,也有个别大师在“德艺双馨”方面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如何把握度和量,一是严格按照大师评审办法组织评审,二是根据不同门类控制评选数量,三是做好评审后的正能量引导工作。年初,协会评出2012年度十大领军人物,就是从正面引导大师争当“德艺双馨”的模范。

中华手工:近几年您一直在推动云南工美行业“名人、名店、名品”的“三名”工程,其中名品就是要打造叫得响的特色工艺品牌,请谈谈如何打造云南工艺美术品的品牌问题。

张化忠:这些年,我们在打造“三名”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每年组织“工美杯”评选,七届已累计评金、银、铜奖1200余个,为打造“三名”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二是编辑出版各类书刊,如《云南工艺美术》杂志、《璀璨——云南省工艺美术精品集》、《云南玉雕名家名品集》、等专业书籍,为打造“三名”摇旗呐喊;三是组织大师、艺人参加省外、国外的各种经贸活动,角逐国家级奖项,自2008年以来已摘取国家级金、银、铜奖110余项。接下来,我们还会在做好“三名”的宣传造势方面更下功夫,让社会更加了解云南的工艺美术精品,让更多的工艺美术精品在各种场所亮相。

中华手工:云南有许多不可复制的民间技艺,协会如何将这些特色资源产业化、市场化?

张化忠:云南的确有许多不可复制的民间技艺,最为典型的当数乌铜走银。但是我认为,既然是不可复制,是否走产业化和市场化,就需要商榷了。

中华手工:这些民间工艺很多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您觉得非遗应该怎样传承?

张化忠: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活着的宝藏,是民族的记忆,民间艺人则是“非遗”的守护神。要保护并发扬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让这些民间艺人有好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之后他们才能有热情和智慧投入到创作中。但事实上,有些非遗传承人还是面临困境的。在官渡古镇,为了更好地发扬乌铜走银这一技艺,传承人金永才开办了首家以实物、图文相结合,展示乌铜走银发展历程、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的博物馆。而这一切,都是他倾尽自家祖宅拆迁款实现的,如今,金大师仍旧举步维艰。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需要政府予以呵护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中华手工:云南地方政府有没有相应的举措来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张化忠:工艺美术行业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工业产品,又是文化产品,所以相关职能机构都在管。客观说来,这些来年,文化口、工业口对工艺美术行业的投入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个人认为,由于政出多门,钱出多门,政府许多有限的资金像撒胡椒面似的支出,但未能达到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效果。再加上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各地区各自为政,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造成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在无序中前进的局面。

中华手工:张会长,听说您是工艺美术行业的老兵了,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坚守呢?

张化忠:这个话题很大。如果说坚守,那就是一条:凭着一个火热的公益心。说实在话,我现在有国家发给的工资,孩子都独立了,我不愁吃穿。为什么还要如此含辛茹苦地做协会呢?那就是社会责任,是时代嘱托。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社会,就要在这个社会留下他的足迹,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要为社会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所以,这些年来我义无反顾地做协会工作,真心诚意地助推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付出终于得到回报,组织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员单位对我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更加鼓励我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第6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一种制度的有效建立和贯彻,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这是考虑用知识产权法保护传统知识所不能回避的问题。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其核心价值在于界定人们因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当人们考虑将该制度延伸到传统知识领域时,不得不 回答后者与知识产权既有客体间是否具有共性的问题。

障碍

我们认为,这两者是否同质固然应该予以考查。但是,更需要注意到,即使传统知识和既有知识产权客体相同,也不能证明它就应该在知识产权范围内受到保护。因为,知识产权制度从来就不是,现在也不是保护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的唯一工具。例如,科学发现一般并不受知识产权保护;所谓“公有领域”之中的智力的成果实际上也不受知识 产权法的保护。

其实,用知识产权保护新的客体时需要解决的更关键的前提条件是客体的确定性和主体的确定性。这两者是成功协调利益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就客体而言,众多的概念虽然都各有道理,但都无法准确在界定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传统知识到底包括哪些传统成果,它和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文明成就的界限何在。而这种边界的极度模糊性 必然使得通过财产权制度来理清权利义务关系的目标落空。

至于主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仅就学者们提出的各种建议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几种 :国家、民族、社区和个人等。而事实上,任何一个主体都很难被确认为某一区域内传 统知识的唯一的所有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有关部门起草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认为 ,国家应当然地被规定为唯一的主体,我们认为这种具有浓厚国有制色彩的构想是需要 审慎对待的。

作用

我们无意否定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传统知识方面的价值。相反,正是由于传统知识与 知识产权客体之间的深刻的内在联系,使得知识产权法成为传统知识综合保护制度的有 机组成部分。

原则上,传统知识中任何一项可以被特定化,能够确定具体主体的成果,如果符合法定的其他条件,都能够直接地为知识产权法所保护。例如,民间舞蹈可以受到邻接权的保护;传统标记、地理名称可以受到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传统医药、工艺可受到商业秘密法的保护;等等。知识产权法对传统知识的保护还常常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即当地人合法地利用它进行再创作时,有关成果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所有者虽然并非知识产权权利人,但是,其利益在以下方面得到了间接的肯定:文化渊源的确定、完整性的尊重、文化影响力的增加,以及特定情形下分享经济利益的机会,等等。当然,对知识产权保护传统知识所有人利益的局限性 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实践

事实上,传统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它的保护需要依赖综合的手段,既需要法律 的调整,也需要政策扶持。略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法律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传统 知识的保护问题。例如,人权保护、文物保护、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及文化市场管理等 法律制度。

另外,还有一些专门法律对保护传统知识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1997年5月20日颁布 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00年9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 例》等等。

从性质上来说,上述诸种法律多属于公法,其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国家支配公共资源 ,维护、促进传统知识成就的存续和繁荣。

尤其不能忽视的是,传统知识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在这个领域中的国际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各国以及相关的国际组织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制定的《关于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以抵制非法利用和其他不法行为的国内法律示范条款》、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1995年联合国的专门工作组发表的《保护土著人遗产的原则和方针草案》、2001年11月3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通过的《国际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条约》,等等。

改造知识产权制度以满足保护传统知识的需要有着巨大的困难。具有300年历史的知识产权法律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经过不断的修补,已经成为一部服务于现代工业、信息社会的严密的法律机器,其“制度上的禀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保护传统知识的主要手段。就算是把这部机器交给了传统社区或者它的人,往往也很难有效地运转。

第7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钦州坭兴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陶瓷之一。是古老百越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结合的产物,在中华民族陶艺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坭兴陶古香古色、色泽光润、耐酸耐碱、并且有神奇的“窑变”之美饮誉中外,品位之高是其他陶器难以企及的。它依附于淳朴自然的民风,凝练于本土的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成为最具有特色的开发资源。

一、坭兴陶的实用价值

中国历史上以农耕为主的传统形式、生活方式为艺术创作的文化背景和基础。日常生活当中实际应用的工艺品,首先考虑的是物品功能的发挥,正所谓“物尽其用”、“物以致用”。

坭兴陶的产品繁多,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类,以及电热炊具等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坭兴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为原料。东西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照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它耐酸耐碱,无毒性。具有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气孔结构,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世世代代的提炼和完善,使坭兴陶有比较优美的形式,每个形象都有其深刻的内涵,体现着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历史痕迹,形成一定的程式固定下来。从事坭兴陶的艺人们无时无刻不考虑保证或提高他们的实用价值。但这同时,他们又同样重视坭兴陶的外观,因为这民众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和谐统一的体现。

二、坭兴陶的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体现在于交流与传承,而交流的基点在于艺术价值和艺术品品质。坭兴陶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她凝结着历代坭兴陶艺人的才艺和智慧,在当今社会焕发着独有的色彩,这种珍贵的艺术创造对于旅游产品开发来说是值得研讨和继承的。执着的坭兴陶艺人们不受环境的制约,不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不受任何理性的制约,他们以自然万物为母体,无拘无束,兴到意至,创造出一批批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人类本性、智力和艺术才能的真正流露。

坭兴陶的制作工艺是世代相传的,艺人们利用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体上雕刻诗文和绘画,诗文内容高雅,绘画主要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中国画白描风格。要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效果,还必须要通过工艺设计造型,画面雕刻装饰结合,集春暖、夏绿、秋红、冬寒之灵气于一体。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又醇又浓的文人气息。近年以来,更有坭兴陶艺人充分利用浮雕工艺,在坭兴陶上加以精致的浮雕及书法刻字,全凭雕刻家手工直接在坭坯上雕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艺艺术。此外,坭兴陶形状比较端正,整体协调悦目,肌理自然,字画镌刻与陶的器型相配、艺文呼应。使得钦州坭兴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在烧制过程产生的胎体窑变是无釉坭兴陶最大的艺术特点,烧制出来的坭兴陶作品是无一相同的。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由胎坯发生窑变,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并自然形成天蓝、古铜、虎纹、墨绿等多种色泽纹理。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质地细腻光润,可谓火与土结合之极至。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陶牛角》是李人1989年的作品。该作品巧妙地以牛角为主题造型,以小见大,以局部喻整体,构思别具匠心。牛是广西最常见的动物,也是广西各少数民族崇拜的吉祥动物之一。牛的善良、憨厚、勤劳、朴实,是广西劳动人民精神的象征。李人大师取牛的局部牛角进行装饰,立意深远,富有新意。作品窑变神奇、肌理自然,充分展示了坭兴陶的材质美感:光滑、莹润、颜色丰富。上饰篆书“志在千里”等文字,更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凸显广西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现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广西著名画家帅立功设计的作品《象山水月壶》以广西著名旅游景点桂林象鼻山为设计元素创作的系列旅游纪念品的代表作。茶壶造型外观就像一个缩小的象鼻山,作者巧妙地把象鼻设计成茶壶的把手,把象鼻山上的宝塔设计成壶盖上的提手;功道杯和茶杯就像一个个的“小象鼻山”,把蓟北处士“象山水月”五言绝句诗中的“不、去、还、流、水、月”六个象形篆体字以标志图形手法巧妙地融入其中,涵盖五言绝句内容,加深了茶具历史文化的内涵.使茶具设计更具文化品位。其社会价值成功地使当时极不景气的钦州坭兴陶艺公司焕发出蓬勃生机,如今该公司已成为钦州坭兴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瓶》是中国著名书法家、刻字大师帅立志在1999年为纪念设计制作的,龙窑烧制。他吸收民间剪纸图案造型特点,主要图案部分由四个相等的菱形组成,8个带有拙趣的兔子为边饰,中间为行书“”四字组合而成,寓意在1999年,中国农历兔年。镌刻约一千余行小楷字,按上下间隔排列。该作品窑变可谓巧夺天工,从"澳"字开始,由茶黑色和深黑色转变到“门”字,再转为棕红色,到“回”便是一片橙红,象征祖国前程似锦,光辉灿烂。主题表达了为迎接,一片欢喜和谐之意,表达了四海归一,万民欢腾的喜悦心情。

正因为坭兴陶有足够的代表性,能够阐述这方水土的人文历史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各方交流。所以作为旅游特色纪念品非常适合。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有必要开发出更具有艺术性、地域性、纪念性的坭兴陶作品来充盈市场,一方面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挖掘出更加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本土文化艺术的复兴与弘扬以及加强地域文化的交流。

三、坭兴陶的纪念价值

艺术与文化水融、关系至密。艺术的发生演变以及在未来时代的演化,都是以文化为依托,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艺术的品格、性质和成就。艺术品起到拉进或改善人际关系、编织人际网络的公关价值。上至国家元首之间馈赠艺术品,下至平民百姓相互馈赠。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得大奖40多项,坭兴陶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坭兴陶是最生动、最丰富、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它让我们了解到本土的创造才能,有助于尊重民族的智慧。注重民族文化的主体化。在固有的根本上发展,更有效的吸取和消化外来文化。坭兴陶的传承受相关部门的重视,努力地打造中国钦州坭兴陶旅游工艺品品牌。充分的继承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其各项发展的优势,挖掘其蕴含着的深厚艺术文化内涵,通过开发推广,创造出不可估量的文化品牌价值,将坭兴陶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孟前莉.浅谈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品[J]. 时代文学,2009(4)

【2】邓敦伟.坭兴陶的装饰法.中国陶瓷,1982(04)

第8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传统文化"是根据英文"Traditional and Folk Culture"翻译而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中使用的概念是"采用传统生活方式的本土和地方社区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知识、创新和实践。"也就是说传统知识是历经数个世纪,适应本土文化和环境,通过口头的方式,代代相传的文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使用的"传统文化"是指"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标记、名称或符号;未公开信息;和所有其他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产生的基于传统的发明和创造"。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界定的观点也不统一。诸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郑成思教授主张传统知识主要包括"民间文学艺术"和"地方传统医药"两大部分。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李顺德教授则认为传统知识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领域,涉及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文娱、体育等诸多方面。

由上可知:无论是组织还是学者,对传统文化都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又都肯定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即在小区域内由集体创作、使用、保存且代代相传,属于传统或土著的文化。当然,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知识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当今还包括医疗、农业或者工业的方法等。

二、传统文化面临危机与保护之意义

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正在面临现实的流失和淡漠。在我国,尤其令人心痛的是,以非遗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产业在我国许多地方发展缓慢,尚未发挥助飞地方经济的作用,却成为流失海外的娱乐产业或产品的高附加值。再如我国的民间文学《花木兰》被拍成美国卡通影片,"变脸"绝技流传海外,《西游记》故事被拍成日本影片,端午祭、走马灯分别被韩国、柬埔寨向联合国申报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不一而足。此外中草药方面还有日本仿我国的六神丸开发救心丸,韩国仿制我国的牛黄清心丸等等。大量的传统文化遗产海外流失,民间文学艺术被粗暴使用,传统科技被无偿使用,有甚者还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来限制我国的正当使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保护刻不容缓。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被纳入议题,足以见证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我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持有者多数在少数民族手中或者地处偏远的民众手中,保护传统文化有助于保护西部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之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社会资源与利益的均分配。第二,保护传统知识有助于增强西部本土居民的社会竞争力,为本土居民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更有助于本土居民自己保护传统文化。第三,保护传统文化有助于保留文化多样性。像我国这样民族众多的国家,要尊重少数民族群体,允许其在本民族的管辖范围内,对自己民族的文字语言和民族文化进行自治,使之能够不断地传承、延续。第四,保护传统文化可以防止非权利人的不当使用。正如前文所述,传统文化被大量的海外滥用,通过立法或者其他途径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其目的就是防止非权利人未经允许而加以利用,或者是在利用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恶意扭曲。

三、传统文化保护之探讨

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维系、发展和合理利用,激励创作,保护文化多样性,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保护传统文化之目的,笔者将从立法保护、项目保护、传承保护、节会保护、四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

(一)立法保护

立法保护是传统文化保护最主要的积极措施,从当前国内立法实践看,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法规方面有1997年出台的《传统工艺美术条例》《云南省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当今国内部分学者主张将传统文化的保护纳入知识产权法体系,这一观点我是不予认可的。首先,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客体都是明确的,而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其次,立法的价值存在冲突。知识产权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创新,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传统文化的保护之目的在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使特定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宗教、伦理、道德等重要价值与特定的群体或者个人之间保持联系。所以,知识产权法很难再实践中保护传统文化。再者,勉强将传统文化保护纳入知识产权法体系,无法达到法律效果,这本身也是对知识产权法的损害。与之相反,鉴于传统文化是一种适应本土文化和环境,通过口头的方式,代代相传的文化。各省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予以保护更具有可行性。

(二)项目保护

项目保护重在确定传统文化遗产名录。对于那些有重大价值的项目,鼓励积极地申报世界或者国家级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同时,鉴于民族文化的原生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要加大对传统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建设文化馆、博物馆,便于对传统文化集中管理和保护。

(三)传承保护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为了使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永世长存。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文化保护氛围,掀起保护民族文化潮流。例如通过民族文化保护走进校园、课堂等形式。其次,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需要保持原貌,需要在本地区开设特色民族职业教育,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增强年轻一代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再次,全力挖掘尚存在的传统文化艺人并予以登记,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传承人予以资金支持或对做出贡献的艺人提供奖励。

(四)节会保护

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民族节日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像端午节、清明节等。近年来,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热衷于西方的节日,诸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而对端午节、清明节趋于冷淡,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然而,通过节会上的活动可以使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得以传承和展示。渲染节日氛围,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结束语

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这些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尽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丁丽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传统文化产业的结合路径》,载吴汉东编《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年刊》(2007年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3】参见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13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4】参见《浅谈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方法》,资料来源:

省略/class03_detail.asp?id=1883,2011年01月12日访问。

第9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范文

要着力推动“十二五”规划的落实,着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集聚和有序转移,着力加强行业准入管理、技术改造、两化深度融合、标准规范建设,努力实现消费品工业平稳健康

发展。

确保规划重点任务的完成有新进展

加强规划贯彻落实。上半年组织完成对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规划的解读和宣贯工作,同时协调落实各项规划确定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修改完善规划。部分地方行业发展规划尚未印发的,要结合的国家和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补充修改。

跟踪规划落实情况。加强部门间和部省(市、区)间的信息沟通,跟踪了解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做好部省(区、市)行业规划落实工作的衔接与互动。

努力保障重点消费品的生产供应

加强政策研究与落实。研究制定消费品工业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需求扩大的指导意见。密切跟踪总结消费品工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落实扩大消费需求战略的举措和经验。继续落实家电下乡政策,督促生产企业做好家电下乡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支持地方和协会(联合会)开展各类产品展览会、论坛、推介会等活动。

推进行动计划。结合我部今年启动的6+1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坚持“环保安全生产、绿色科学消费”理念,完善“环保安全生产、绿色科学消费”行动计划,促进基本生活必需品、节能环保消费品、基本药物和文化休闲消费品、专用机械装备等的生产供应保障。

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制定《规范化中药材生产基地暨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组织2012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专项组织实施工作。

加强医药储备管理。修订《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研究调整中央医药储备目录的工作方案。完善药品应急处置和医药、疫苗储备保障体系。配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改规划的落实。开展基本药物小品种定点生产试点工作,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

落实“走出去”战略。做好与消费品工业相关的WTO履约及ECFA等双边多边自贸区谈判;加强出口退税、进出口商品税率税目调整等政策研究和协调;促进轻纺企业“走出去”,建立研发设计机构和营销网络;推进我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医药等产业的合作。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发展水平

加强准入管理。落实已的农膜、日用玻璃、印染、粘胶纤维、乳制品、浓缩果蔬汁(浆)等行业准入条件。落实印染、粘胶纤维企业准入条件公告管理办法,做好符合准入条件企业的组织、申报和审核工作。研究制定制革、葡萄酒等行业准入条件,适时铅蓄电池、维生素C等行业准入条件。

促进行业结构优化。下达并督促完成印染、化纤、酒精、味精、柠檬酸、造纸、皮革、铅蓄电池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2012年年度目标任务。推进家电、制革、纺机、乳制品、玉米深加工等行业结构调整。研究制定促进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的组织、评审工作。研究制定指导意见,促进医疗器械、钟表、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健康发展。配合开展我部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落实国家小微企业扶持政策。

推进产业转移和园区建设。配合开展好部产业基地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部分重点地区轻纺产业转移对接交流;研究制定提升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支持发展消费品工业领域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组织开展重庆等地纺织产业转移对接活动。

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按照“目标要明确、项目要具体”的原则,结合各项规划的落实和各地产业优势与特色,组织好相关技改项目的申报、初审、论证等工作。

推动行业自主创新。引导轻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支持建立一批示范性和服务性强的轻纺产品研发设计创意机构,配合开展好工业设计奖的组织工作。按部里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好百项技术创新推进工程。面向行业和产业集群区,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监)测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按照部里统一安排,开展好部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相关工作。完善国家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支持地方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网、纺织服装品牌跟踪统计系统的建设。

抓好诚信体系和质量品牌建设

深入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诚信建设。继续加强对诚信管理体系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加大对地方诚信管理体系师资的培训工作力度,完成对5000人次的培训;制作1万套光盘培训教材并下发各地相关部门及企业。继续组织编写食品重点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研究制订乳制品、肉类加工等行业诚信评价实施

细则。

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规则(试行)》,再确立10~15家评价机构,加快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牵头研究制订黑名单制度,制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进一步完善鼓励守信激励机制。

继续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根据部里的统一部署,开展“五十百千”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年活动。在服装家纺行业,开展“六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网站、完善一个数据库、一份报告、支持一批企业、提升一批平台、宣传一批品牌”;组织完成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工作。在家电行业,研究建立家电行业自主品牌培育评价体系;开展《我国家电行业自主品牌评价体系》模拟应用;研究形成《中国家电自主品牌发展报告》;支持地方、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各种家电品牌展览等活动。

配合推进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继续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瘦肉精”、“三聚氰胺”和“塑化剂”等非食用物质生产经营管理,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以及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等工作。配合做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整顿、评估考核、风险评估及预测预警工作。建设一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检测示范中心。

加强行业基础管理和专项工作

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围绕行业突出问题开展调研工作,积极反映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协会(联合会)和相关支撑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可行的政策措施建议。

推进行业标准工作。落实《消费品工业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加强轻工、纺织、包装等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复审、修订、修改和制定等工作。开展印染产品能耗、取水定额标准宣贯培训;推动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通用标准制定工作,配合做好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修订工作。

开展专项工作。制定下达、协调落实2012年卷烟、糖精、维生素C等产品生产计划;组织好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和表彰工作,推进《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修订的立法工作;加强盐业、食糖行业管理,保障加碘食盐原碘的安全供应;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组织协调好履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