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

第1篇: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浮雕艺术 空间形态 创作要素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9-1

浮雕艺术源远流长,并不断随着时代的演化而发展。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浮雕更多的被用来表达审美意志,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及传播时代精神。现代浮雕艺术在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的影响下,呈现多元化、丰富性的发展态势。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受到诸如观念与审美、材质与工艺、创作心理与时代需要等要素的制约。正是这些制约、构成了浮雕艺术特殊的艺术本质和语言形式。雕塑家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制约,熟悉其创作形态及语言形式的特殊性,扬长避短,“不择手段“地发挥自己特有的灵感,才能在创作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地方文化历史传统、人群的自然构成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条件都成为浮雕创作的背景材料,雕塑家凭借一系列背景材料形成他们独特的创作意识和表达语言。

浮雕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动态,其产生有着相关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需要。不同时代的社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特征,浮雕艺术空间形态在当展的规模与开放性决定了它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极具大众性与开放性的一门艺术。现代雕塑家面对人类新的文化生存环境所进行的浮雕艺术创作的思索,他们的思想越过表现界面规定的框架,在整体建筑空间和环境中跳动。特别是存在于大型公共建筑物或纪念性空间的室外浮雕,更促使雕塑家对环境进行时间和空间方面所具有的深层内涵挖掘。所谓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必然体现于大众之愿,那么浮雕的存在与发展不能自行所愿,浮雕艺术以创造的想象作用于人所处的空间,并与其他因素通过特定方式的组合使“空间”成为特定的“场所”,通过美的创造使之具有精神方面的内涵及意义。浮雕艺术是以建筑为主体的文化生态环境一个组成部分,因而雕塑家应具备建筑及城市空间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注意建筑环境的结构、空间光线、物体色彩、环境气氛与浮雕的互相作用。

浮雕艺术的工艺性是浮雕创作的重要因素。绘画与工艺的结合,这是当代美术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和工艺技术为浮雕创作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传统的包括民间的工艺技术经过研究和加工,运用于现代建筑装饰和浮雕,也是大有可为的。七十年代初在日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也是以“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标志,这一世界性的现代设计运动,对于浮雕的发展很有影响。在浮雕的创作过程中,画面结构与形象结构形成了主题精神的内在表现力,从系统与元素的双向作用中影响着审美思想的发挥,这种构成关系越是清晰明确越能产生画面的说服力和完整性。这种大的画面构成必须十分严密地考虑到可视形象的各个方面,比如画面的构造性、画面的空间量、物象的方位关系、画面的形态趋向等。浮雕的装饰性亦可理解为浮雕对建筑及空间环境的适应性,因为建筑及城市空间环境是浮雕存在的基础。浮雕本身不可以过分的奢求个性,因为浮雕的所谓个性更多地表现在对于建筑的适应方面,卷轴画、架上书虽然有时也以装饰为目的,但它们可以不被圈限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没有专一的从属对象,它们的自由比较浮雕要广泛得多。装饰性作为现代浮雕的主要特征,装饰本身也异化为直接的目的。

浮雕艺术创作与发展将体现出雕塑家观念与审美的自由创造性,观念更新是创作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变,新的运动或者世界艺术的新浪潮,以及现代科技对未来的新探索,都会给雕塑家们带来认识的转变与更新,同时也会给广大观众带来新的欣赏角度和审美情趣。现代浮雕具备了多元性,它集合了各层次的创作者,包容着多种艺术思潮和观点,汇集了多种表现形式。它不仅能表现如诗一般生动的画面,也能反映更富有内涵的意境。艺术观念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积极主动的复合想象,以创作全新的形象,它可以是原型启发的夸张与简约,或者是原型分解后的组合形象,还可以是理想化的超现实场景等。浮雕作为一门公共艺术,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从城市建筑环境艺术到浮雕自身整体构成,从物质文化形态到精神文化表现,突破了传统雕塑艺术的概念,成为极具旺盛生命力并显示综合艺术表现特点的一门现代艺术。因此,掌握浮雕艺术的创作要素,研究浮雕艺术综合思维的特点,并把握其创作的规律,对当下浮雕艺术的创作与繁荣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科学研究处编著.工艺美术文选[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9.

[2]曹启良.对浮雕创作与发展要素的认识[J].东方艺术,2003,(05).

第2篇: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会展设计;视觉符号;设计应用

1 会展设计中的视觉符号系统

进入信息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各类会展活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会展设计是指在会议、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展览会活动中,综合视觉传达等多种要素,通过信息符号进行产品与相关资讯的有效传达的设计行为。现代设计的多元发展,促使会展设计中的展示造型符号设计、平面图文符号设计、视听媒体符号设计三方面视觉符号系统设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2 会展设计中的视觉符号应用现状

会展设计中的视觉符号系统是信息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展示的效果。目前,会展设计中普遍存在着展示造型符号形态设计简陋、平面图文符号信息传达模糊、视听媒体符号过于单一等问题。

2.1 展示造型符号形态设计简陋

会展设计中的有效造型,是吸引观众并引起参观兴趣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设计者为了寻求设计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采取形态丑陋或与主题内容不符的造型,并且整体造型各异,给观者混乱的视觉感受。

2.2 平面图文符号信息传达模糊

会展的目的是实现产品及信息的交流,使其达到预期目标。其中目标的实现,关键一部分是靠平面图文符号的信息传递。信息传达良好,可以被观众有效接收。但目前很多平面图文符号信息传达的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内涵不清晰、信码强度低、图文识别性差等。

2.3 视听媒体符号媒介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会展中选择的媒介仍然是传统的图文标牌形式,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合理的应用视听媒介,有些采用的视听媒介信息量过大,而且转瞬即逝,观众不易接收。并且缺少丰富的载体,如触屏媒介等。

3 会展设计中视觉符号的设计对策

3.1 寻求展示造型符号设计的优化性

会展中各类造型设计,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还负载着一定的信息传播。造型设计应考虑观众的认知程度,不能超出认知和解读的经验范围。在展示造型符号设计中,应以低碳设计理念为先导,造型上要突出主题、体现美感、强化整体。

(1)突出主题。会展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会展主题而设计不同的造型。如以宣传为目的的政策性展示活动,造型设计可以采用简洁、抽象的线条进行塑造,也可以大尺度立体造型来表现主题内涵;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科技展示活动,造型设计应体现教育、启示的作用,设计可以采用使观众参与其中的造型方式,运用鲜艳色彩、图文组合方法,唤起观众的兴趣和想象;以交易为目的的商业展示活动,造型设计应充分挖掘商品的特征,地域历史、民俗,传递特定的内涵,采用有意味的符号、文化内涵来激发观众的认知兴趣。例如,在2000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切诺基的展位造型设计,采用了大量的石材,制作了一组大型岩石模型,并在其上部,陈列一辆呈强烈运动状态的越野车,充分体现其越野车的强大动力和越野性能。

(2)体现美感。会展造型是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符号,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要以自身形态给人以悦耳悦目的感官愉悦,即形式美。形式美,是指形式的共通性、规律性形成的美,秩序是其主要特征,以形式美法则为内在原则。会展造型不仅在形态、体量、尺度上要与空间环境协调一致,还要把自身形态、色彩等基本元素按照比例、对比、对称、均衡、节奏等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形成自身审美韵味。对于会展造型的比例设计,可以通过采用黄金律、数比率等经典比例法则来体现;对于造型的对比设计,可以通过采用形态上的大与小、曲与直、粗与细,色彩上的冷与暖等多种对比的形式来体现;对于造型的对称设计,可以通过采用中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方式来体现;对于会展造型的均衡设计,可以通过形态、色彩、肌理等形式来达到视觉平衡;对于会展造型的节奏设计,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秩序性的重复排列的形式来体现。

(3)强化整体。会展中的造型设计应体现展示空间的组合结构,它的构成应由一系列不同造型的个体空间和空间中的各类载体共同组合而成的复合体。复合体必须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秩序性,不能给观众支离破碎的感受,而且这种组合结构一定要与信息结构的逻辑统一。设计时应合理地划分和组合空间造型,使观众按照展示空间的排列秩序合理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

3.2 以人为本原则中寻求平面图文符号传达的明确性

在平面图文符号设计中,以二维的展牌、展板、灯箱等为媒介,以文字、图片、图表为信息编码形式的符号系统,设计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平面图文内涵清晰、信码强化、易于识别。

(1)内涵清晰。会展中的图文数据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出现错误;如指引的展位导向必须正确,不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

(2)信码强化。会展中信息的传达,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强化信息。因为图形更为直观易懂,加上文字,可以起到强化作用。并且可以采用两种以上的语言,适应各国观众的认知,体现人性关怀。

(3)易于识别。会展中可以通过强化图文色差(即色彩对比),起到使观众更易识别信息的效果。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与环境的色彩对比,更要考虑到自身符号与背景之间的图底对比,使信息传达更加明确。

3.3 虚拟空间环境中寻求视听媒体符号的多元性

视听媒体符号主要是指以大型投影、电视等为载体的信息符号设计形式。其传递的信息,是以一系列的连续画面呈现的,具有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具体设计中应体现多元性,如载体多元、编码多元等。

(1)载体多元。会展信息和编码的多元性必然导致负载信息的载体多元。在具体传播过程中,信息、编码的多元状态,需要通过不同的符号依附各类物质载体来实现其担当媒介的功能。因而,展示作品中包含的载体是多元的,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投影、LED全彩显示屏介、触屏等多种载体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

(2)编码多元。在会展中,视听符号所传递的信息,多是以一系列的连续画面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也是此类符号的主要编码方式。连续画面能独立说明完整的信息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可以采用复合编码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调动人的多种感知器官来更全面、更准确认知会展中的信息。比如说可采用视觉动态图像加上文字字幕和辅助解说进行编码的多元化组合,并且通过重复单元的形式连续播放,让观众能够了解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更生动地置身展馆环境中。

4 结语

在会展设计的实际运用中,是以主导信息为核心的综合运用,其中既有造型符号、平面符号,还有视听符号。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使不同类型的信息得以恰当传递。因此,在设计中,要善于使每类符号都各尽所长,使其有效地达到会展目的,使设计真正能够体现出功能性和人性化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伟.论现代展示设计中信息的有效传播[D].南京艺术学院,2003:26-32.

[2] 韩斌.展示设计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2.

第3篇: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范文

1图形的版面编排

图形的编排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运用具象图形排版。它用人物、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资源为构成元素,真实地反映自然形态之美。将写实性与装饰性的手法相融合,使版面一目了然,给人清晰明快、亲切生动之感,赢得欣赏者喜爱。二是运用抽象图形排版。抽象图形以简洁鲜明为主要特征,构成形式常采用几何形,让读者运用想象力去填补、去联想、去体味版式设计的精妙之处。这种抽象式的版式编排,意境深远、广阔、更具时代特点。

2字体的版面编排

字体不但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而且运用其自身变化对版面设计的成败取着决定性作用。在版式设计中,通过搭配不同的字体来寻找其中的规律,避免视觉上的混乱。字体一般控制在

两到三种,并对其大小、颜色进行一定的设计变化。在设计字体时,首要目标是让人易认、易懂,准确表达设计主旨;其次字体的设计要服务于作品,符合作品的风格特征,最后体现或端庄婉约、或轻盈欢快、或古朴苍劲、或造型奇特的个性化。字体在视觉传达过程中作为整体画面和版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它必须具有良好的视觉美感,并且巧妙组合,以求准确传达情感。

3色彩的版面编排

在版式编排中,色彩可以为平淡无奇的版面增光添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冷暖感、空间感和重量感;色彩的特殊组合对版式编排的整体气氛至关重要。版面易读性的首要保证是色彩的明度,其次是色相和纯度。在处理版面色彩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取得理想效果。一,在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的选择上,尽量不要挑相近色,对比度越大易读性越大;二,可以运用对比色或互补色突出文字,同时也要调整版面的协调性;三,在相同背景上,通过加大字体与背景色的对比,来提高字体与背景色的对比度。

二版面编排的形式美法则

1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的概念来源于音乐,是版式编排设计常采用的形式。节奏是一种周期性和规律性的运动形式。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有规律的,重复循环,形成节奏。节奏的重复使原本单纯的更单纯,原本统一的更统一。在版式设计中,没有节奏美感的版面是单调、乏味的。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对版面上的图形、字体、色彩加以设计,让它们在视觉上形成跳跃式的块状、点状,形成一种节奏感,呈现出秩序美。将节奏有规律的扩展产生的流动美,则为韵律。韵律是比节奏更高一层的旋律,韵律比节奏来得更轻松且优雅。当版式上的图形、字体、色彩在组织上符合某种规律时,在心理和视觉上会带给我们韵律感。韵律可以给版面带来生机和活力,使欣赏者被版式的魅力吸引,产生共鸣。

2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一对统一体,都是寻找视觉上的静止。对称指以中轴线为中心形成相等两部分的对应关系。对称分为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以及辐射对称。在版式编排中常运用对称的形式,它给人以沉稳、整齐、大方的感觉,产生秩序、理性、高贵之美。而在平面设计中,对称在版式编排里常采用一定的变化处理,形成不完全的对称。比如会对色彩或图形采取一定的变化设计,以打破绝对对称中过于呆板的缺点,这种形式被称为相对对称。均衡则如一杆称,等量而不等形,但在心理上形成“量感”的平衡。均衡比对称更加灵活生动,均衡的版面设计形式富于变化,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形式美。由于均衡的版式涉及到布局、重心、对比等各种形式原理,所以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3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将多种元素进行比较,取得强烈视觉效果的手法。在版式的编排中,图形与图形之间、字体与字体之间、颜色与颜色之间都存在着对比关系。对比使版面规避平庸,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显示元素之间的主从关系和统一变化。黑与白、大与小、粗与细、长与短、疏与密等各种对比关系,在版面中相互并存、相互渗透。对比越大,视觉冲击越强。而调和是在各种不同的元素之间寻找相互协调,使两者以上的元素具有共通性,寻求版面的稳定、舒适、统一。对比与调和是相互作用,且不可分割。对比强调差异,产生冲突;调和寻求共通,缓和冲突。一味追求对比或是一味追求调和都极为不当。在版面设计中常运用整体调和,局部对比的手法来营造美感。

4单纯与秩序

单纯一是指形的简练,二是指编排的结构简明,单纯可使版面获得简洁明了的视觉效果。秩序是突出版面元素有规律有组织地表现形式,它使版面结构单纯、编排有序。版式编排越单纯,版面整体性就越强,视觉冲击力就越大。单纯的结构和秩序可使图形和文字的编排整体而有序,使版面有明确的主体和方向。单纯地设计使版面更合理、更严谨、更秩序。把字体、图形、色彩事先根据内容、风格和信息量的多少设计,使整体版面编排达到单纯、秩序的审美意境。这种设计方法多适用于标准化的批量排版,如期刊杂志和画册。

5比例与适度

比例是形的各部分之间大小的比率关系。当比例关系形成某种定律时,就构成了美。美好的比例是版式设计的基础。将图片、文字、线条、色彩等一系列元素,按照和谐的比例关系进行组合设计时,就会产生理想的画面效果。自古以来,公认最美的比例是“黄金比例”——1:1.618。黄金比例使版式编排呈现出最大程度的和谐,使分割的部分通过比例联系在一起。在工艺美术和工艺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处理中引起美感的版式编排,都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典范,表现出其各要素之间和谐的比例关系。比例与适度如影随形。适度有舒适、恰当之意。适度的版面比例会适应欣赏者的视觉心理,具有明朗、开阔、赏心悦目的特点,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新感觉,达到井然有序的效果。

6虚实与留白

版面中的“实”常指的是文字、图形等被编排的内容,而在版面中未编排任何元素的空间则为“虚”,也是通常讲的留白。有时可把版面中细小的文字、对比较弱的色块,也看成是“虚”。在版式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图形、文字的处理还要注重留白地运用。从设计角度讲,留白与文字、图形同样重要。在建筑学中,有实空间和虚空间的说法。比如墙作为实体,不仅要考虑到墙的形状而且也要考虑到被墙围出来的空间形状,这个虚形的空间才是最终所要使用的空间。中国水墨画中的“计白当黑”就是这一道理。版式设计讲究文字与图形之间的留白,字与字之间的留白,单个字体笔划之间的留白。留白使视线集中,版面的空间富有层次。比起过于充实的版面,适当的留白可以引人注目。在版式设计时,要处理好留白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整体组合后的感觉。留白对版面的质量,和欣赏者的视觉心理至关重要。

7 变化与统一

第4篇: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汉代 装饰纹样 现代女装 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14-02

漆器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品类,对世界各国当时及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极其深远。汉代是漆器的黄金时期,其漆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尤其是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体现了汉代独特的审美理想和人文精神,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纹样中独树一帜。

1汉代漆器的特点

汉代漆器制作精美,品种齐全,装饰精致,纹样优美,色彩鲜艳,在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婚葬以及建筑中非常普遍。汉代漆器的制造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汉代漆器生产技术水平高,规模大,产量多,工艺水平居各类手工业之首,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把汉代称为漆器时代。

2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装饰纹样逐步走向成熟,艺术形式趋于整体化,创作思想体系也逐渐完善。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继承了战国时期楚国浪漫主义的情怀,在受神崇拜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既古朴质拙又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特色,打破商周器物神秘色彩和“周礼”的缚束,带有了强烈生活气息的独特风格。

2.1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内容题材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内容贴近生活且多种多样,从动植物到各阶层人物,从人间到天堂,从现实到幻想;有写实,有写意,有具体,有抽象,有的反映当代人民现实生活的片段,有的宣扬孝子、义士、圣贤的故事,有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的充满奇异想象。从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内容,生前追求美好的生活和死后进入天堂极乐世界,是汉代漆器装饰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

2.1.1几何纹样

以规则、不规则的点线面组合而成的几何图形的形式出现的纹样,就是几何纹样。这种纹样是汉代漆器纹样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几何纹样的图形种类众多,比较常用的有三角形、方格形、菱形、锯齿形、圆形、漩涡形等。通体髹黑漆,两面朱绘有方格纹,在方格内填饰有朱漆和金彩、银彩涡纹。

2.1.2植物纹样

植物饰纹是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中又一种比较常见的纹样。植物饰纹一般包括有树木类纹样、四叶草纹样、卷草纹样、四瓣花纹样等。除了单独绘制以外,还常常以辅助纹样的身份以衬托动物纹样、人物故事或作边饰。植物饰纹一般以普通纹样构图装饰于小型器物。

2.1.3动物纹样

汉代漆器中的动物纹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鸟虫等动物和超自然力的神兽仙禽皆是题材,像鼠形纹、猫形纹、龙形纹、凤形纹、虎形纹、豹形纹、鱼形纹、龟形纹、鸟形纹等。它们主要作为吉祥动物出现,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纹饰承载了某种寓意和内涵,与民众的生活和思想相关联,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封建社会龙一直都被视为帝王的标志,所以漆器上的龙形纹总是位于画面中心处,以主题纹饰身份出现。

2.1.4自然景象纹样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自然景象类纹样以云气纹为代表,还包含有山形类纹、卷云形纹、水形纹等,还有的将自然现象与动物纹抽象组合,形成云龙纹、云鸟文、云凤纹等。乌头纹的表现形式介于具体与抽象之间。云掳纹常以神兽、神仙为主要内容。卷云纹以曲卷线条组合的对称图案为主。

云气纹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在许多工艺形式中都有所表现,漆器中的云气纹,则更加自由灵动,比青铜器中的更加活泼与形象。图1的装饰在最为关键的上腰部位装饰云气纹,正处于视觉中心位置,可见纹饰的重要地位。

2.1.5人物纹样与生活场景纹样

人物及其场景在汉代漆器中的表现,主要以绘画形式表现,依形而设,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或是时间顺序来排列纹饰,形成一幅完美的历史长卷,单纯表现人物题材的作品,具体形象主要有作舞或是狩猎为主,场景的选定也与绘画形式有很大的联系,责族出游场景、歌舞奏乐场景、狩猎场景、以及游乐玩耍场景的表现等,表现了汉代人追求幸福和睦生活的美好的愿望。

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在汉代漆器纹饰中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装饰纹样,装饰形制主要是对战国时期青铜器中战争场面描绘的模仿,如图2,汉代铜胎漆器战争纹蒜头瓶,作品纹饰丰富,但都被约束于特定的区域,饱满而不凌乱。所表现的战争纹样,生动形象,人物手持兵器作打斗状,分层表现,纹饰布局清晰,避免了杂乱。

2.2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艺术审美

整体说来,汉代漆器的美学风格,主要以肃穆凝重、质朴大方为主。具有大气磅礴、简洁明快、内容丰富、古朴稚拙的艺术格调。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一改商、周两代以中心对称为主线的形式规律,开始出现上下穿插、重叠缠绕、四面延展的构图方式;善于从对象的结构特点入手,强调速度、运动、力量而形成“气势”之美;打破具体形象特点对服饰图案装饰创造的设计局限,以富有浪漫幻想的思想内涵与自然流畅的表现手法,对图案进行夸张的变形与提炼设计,从而形成跳脱、灵动、质朴的图案纹样体系。

2.2.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形制样式,不受具体形象及客观事物的表象所局限,善于突破实物的枷锁加以创作革新,以多样的设计手段与设计技巧体现出抽象的形式美感。从已出土的漆器实物来看,无论是动物、植物、山脉,还是几何纹、人文社会等文样,无不采用变形、简略、凝练、夸张、添加、组合等手法,将具体物象予以意象化、抽象化。

2.2.2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的繁复性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然而,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繁复绝非是简单的罗列编织和单纯的重复,它更讲究是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与韵律的美感、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思想深度。通过对比调和,将虚实动静、疏密主次、聚散大小等统筹结合,有机的组织、分布、安排,做到“乱中有序”。

2.2.3以线成面,线面互补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以线条为奠基的艺术表现形式几乎涵盖全部的图案纹样设计。线条的聚拢汇合形成面,这就令线面的组合形成图形上的优势互补关系,进而产生“以图为底”,“以底为图”的特殊效果。

2.2.4艳丽明快,朴素华美

明丽、醒目、华丽,却又质朴,是汉代漆器装饰纹样色彩的特点。色彩上,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块面和谐的形式美法则,使纹饰的整体色彩在统一中见对比,对比中却又不失协调的美感。

3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

汲取汉代漆器图案的精华,巧妙运用、融会贯通,不仅可以丰富现代女装设计的创作素材,还为其提供了审美价值,实现现代女装文化上的创新。服装设计的创作不是凭空杜撰的,必须建立在深厚根基的基础上,而这个根基就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3.1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在现代女装中设计理念的创新

汉代漆器作为汉代具有传递重要信息的特定符号,象征着性别、权力、财富、阶级、道德等,其装饰纹样更是具社会审美功能,并同服饰图案与文字一样承载着传递信息交流的重要的社会职能。在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中,不同的纹样,表达不同的情感,包含多重寓意,直观反映人们的审美取向、精神世界,和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见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件漆器了解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一件服装的工艺、面料、色彩、图案、款式,判断穿着者的经济水平、职业、性格、审美品位等信息。设计师可以将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加以精神化渲染,结合现代女装的服装图案与观众内心所期望的民族情结产生的共鸣,达到统一。

3.2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在现代女装中设计方法的创新

第5篇: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范文

摘要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形态设计也趋向于多元化。设计需要承载的意义日趋丰富,各种设计理论层出不穷,各种元素给形态设计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追求对于形态设计中形式美的展现。本文正是基于此,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讨论。文章在阐述现代形态设计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形态设计中的自然美、建筑之美、人体之美的展现,旨在为形态设计的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关键词:形态设计 形式美 展现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形态在其作为设计概念形成之前,人类在数千年的器物制作过程中,形态观念已经形成并得到发展。这种观念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形态为空间中的基本形体及其态势关系。一般可解释为物体的形状、姿态。但形态作为艺术创造的载体,是指带有人类感情和审美情趣的形体。是指各类具体的艺术形态,如建筑形态、产品形态、手工形态、舞蹈形态、绘画雕塑形态等。

围绕形态的系列相关名词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形――是造型要素,指一切可见物的外形状貌,是带有专业性的用语,也泛指一切平面的图形或主体的形状。在平面设计中,形、形象往往是一个意思。

形象――是指美术设计中籍以表达一定意义的视觉形象。也可称其为视觉形象、视觉单元。形象必须借助于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才能体现并且被人的眼睛实际见到,所以在设计中,把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称之为视觉元素。

造型――指主动地创造形态。这里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一个艺术家或是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

大千世界,万物千奇百怪,各具有一定的形态,不仅不同的物种形态千变万化,即使相同物种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无机物的形态如此,生命之物的形态也是这样。

卵石,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形状,没有棱角、各个角度都呈现圆弧形状、外形柔顺是这种形态的主要特征。以小巧、轻便著称的日本家用电器的外观设计很多都借鉴了这一类的形态。同样是水冲刷而成的山石,同样没有棱角、形态饱满,如果尺度扩大,就会造成不同的感觉,如苏州天平山上的石头,就显得较为憨厚、淳朴,平易近人。

自然物的形态如此,人造物的形态更是这样。这些千变万化的形态充斥于我们的周围,按照自然和社会的法则而生生不息,构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构成我们认识形态的经验世界。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领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而这其中对形态设计的研究问题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二 现代形态设计的发展

由康定斯基开创的对形态的系统研究,经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的影响,以及纳吉、艾伯斯等人的发展,终于使人们逐步接受并切实体味到了形态要素本身的表现力所特有的能量,形态设计在现代艺术中得以进一步延续和深化。

我们应该看到,20世纪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与过去的传统设计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现代形态设计的发展所处的大工业化机器生产的特殊环境,以及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文明习惯的促使,而这些是传统设计中所不可能具有的条件。在20世纪的现代设计中,现代主义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设计概念。设计作为通过“一种周密的设想、计划,以获得适合人们需要的固定且有形和美好的产品目的,其所达到的功效还可以经过计算而精确地测定出来”的概念是有前提的,即它必须在工业社会中才能产生,换句话也就是说现代形态设计是工业社会的设计。

20世纪80年代以后,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的大量采用,促成了生产力迅速的发展,产品形态日益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准也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正规文化的艺术设计倾向,渴望突破功能局限的新形态、多元化形态出现的精神趋势也使设计文化日新月异,波普推翻了现代主义重功能、少装饰,经久耐用的设计规范,而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宇宙时代”风格、激进设计等思潮孕育而生,符合这种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任何风格、任何形式,任何元素、任何肌理通过适当的组合都可以成为一种美的形态,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审美需求,也是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后出现的必然结果。当今的形态设计正朝着功能完善、外形个性、多元的方向发展。

三 形态设计中的自然美

形态设计中发现美,展现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很多最朴素最纯粹的美感都是从自然界直接或间接获取的。人类对客观自然物的美的认识,起初也并不感知。

原始人在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情况下,把自然事物当作神秘的异己事物时并不感到美。然而,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然界中众多美的事物。在原始社会,当人类还是以狩猎和打鱼为生时。对经常接触到的动物特别亲切,动物成为当时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品,与人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动物逐步成为装饰器物的美的对象。之后,人类发现了种子植物,产生了农业,开始了定居生活,去熟悉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形状特征等,植物也逐步成为美的对象。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领域也逐步扩大,直至今天,人们都认为鱼、蝴蝶、各种花草植物、山水、云雾等大量自然物是美的。人从自然界中感受到很多美丽动人的形象,这些形态也陶冶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四 形态设计中的建筑之美

建筑形态的审美是借助于建筑结构的不同手段达到的,这种结构的基础是以一定的立体空间结构,通过立体形式规律,如比例、节奏、光影、虚实等塑造手段,创建出风格迥异的造型特征。建筑的审美还建立在文化与历史的基础上,不同时期的建筑造型表达了各自明确的社会功能与目的。建筑形态之美体现在建筑艺术中,它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建筑形态美的分析也应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史与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

建筑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始终表现了各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特点。然而,在不同的时代,建筑的形态始终与功能、技术相互关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原始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在同自然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建造了原始的房舍作为对付敌对自然力的防卫手段。从最初的栖居于树上或住在天然的洞穴里,到逐渐发现了人工的竖穴居和地面的居所,如圆形树栅、帐篷及长方形的房屋等。

至农业发明后,定居的生活要素开始有个固定的安身之所,建筑就此诞生,最早的建筑首先是为实用。如我国的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6000年)为木结构;公元前5000年的葡萄牙石窟是石结构。到了奴隶社会,埃及的建筑占据了卓越的地位,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该建筑是正方锥形,气势雄伟,其稳定的构造屹立于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漠中,在蔚蓝的天空下,神秘与永恒为它的主基调。

公元前11世纪,希腊半岛上逐渐形成了被称之为“希腊”的统一民族和文化,其建筑风格具有开敞明朗、庄严典雅的艺术气质。古希腊人在仔细观察自然界的种种事物后,发现了美的物体在形式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在古希腊的建筑中,其石柱比例都有严格的数字关系。神庙的对称形式和柱的有规则的序列,都呈现出一种庄重之美。

中世纪的建筑形态值得一提的是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是由古西亚的砖石拱券结构、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的宏大规模综合而成,特别在拱、券、穹窿方面的形式灵活多样,其另一特色是彩色云石玻璃砖镶嵌技术和用彩色面来装饰建筑。拜占庭风格的内部装饰则结合了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技巧。

另外,哥特建筑也是这一时期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产物。其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以尖券、尖肋骨拱顶、飞挟壁、柬柱等为其主要特征,教堂和封建领主的堡垒往往高耸于城市之上,以达到精神上的统治作用。最早的哥特式风格出现在12世纪,后经连续不断的发展和丰富,直到16世纪初,才逐渐为文艺复兴风格所取代。

从19世纪中叶到目前的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蕴育而生,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国际主义运动”等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各种形态迥异的建筑表现语言,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理论模式和人类的居住环境。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向现代主义挑战并否定其内涵的后现代主义发展起来,其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建筑造型在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在表现手法上,则大量采用各种历史的装饰符号,加以折衷的处理,使建筑造型打破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多年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新阶段。

五 形态设计中的人体之美

人体是世界万物中最具灵性、最美的形态。健康的人体之美是无与伦比神奇绝妙的。从古至今,表现人体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

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发现了人体的艺术美、造型美及人类本身的审美价值。荡涤着人体认识的污秽,使人们更本质地认识、了解、升华――人类的高级与高尚、完美与精确、自然与精神、本质与现象,然而正因为如此,人类将安详、平静,与自然融为一体。

艺术家们对人体的认识是具体的,在技术上几乎深入到了与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家同步的状态,然而在艺术上又走向了一个新的目标方向,达・芬奇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他亲自解剖尸体,研究筋骨皮腱,包括对于深层肌的了解,据传他解剖的尸体不少于一个专业医师解剖尸体的数量,所以他的作品中人体的精确程度也就不足为奇了。艺术家们在对人体了解的基础上艺术的表现更是千姿百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安格尔的《泉》、罗丹的《吻》、毕加索的《和平》无不精彩,无不真切,无不传神。是完美的人体外在形态与内在情感的有机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充分体现。

有史以来,人类始终没有改变对人体美的追求。女人体的完美、娇美,自然曲线的音乐感、节奏感,优美之美;男人体的雄健、力量、体量,以及向外扩张的英雄式的壮美之美。无论是古代的作品还是现代的作品都洋溢着美学的气息。激发人们向上的审美感受,同时在规范着人的审美判断并且也表现出不同时期的审美标准。希腊雕塑《库罗斯像》显现出了自然主义风格,其写实程度也不难看出解剖学的功底以及对人体比例美的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创世纪》、《大卫》等作品,将人体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雕塑四时的《日》、《夜》、《午》、《暮》,人体刻画得生动、自如,且将民俗味道融于其中。

毋庸置疑,人体美具有审美价值,属美学范畴。女人体、男人体的优美与壮美,其中美的趣味由于人体表象和内在特征不同,审美主体的情趣不同,又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感觉,审美主体在努力发现符合于审美理想的人体美。因此,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于人体美的发现情形不尽相同。艺术家在追求人体美的艺术活动中,努力颂扬人类――其他生灵不可比拟之美。

六 结语

形态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的创作活动,其涉足领域是相当广泛的,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从而得知,其中形式之美的展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作为新时期的设计师,如何正确把握设计过程中对于形式美的展现,无疑是设计中的关键。我们要在不断发现形式美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展现形式美的技巧,有力推动形态设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永毅,罗小未:《产品设计现代生活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 吴翔:《产品系统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3] 吴海红、朱仁洲、周小儒:《产品形态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 [日]利光功,刘树信译:《包豪斯――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

[5] [美]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编,雷晓鸿、邹玲译:《工业产品设计秘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

第6篇: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极简主义 景观设计 人文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极简主义艺术到极简主义景观设计

1.1 少就是多的极简主义艺术

20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艺术开始在美国兴起,这是一种将艺术设计造型简洁到纯粹抽象,无以附加的表现形式,极简主义艺术发展初期在绘画、雕塑中较为常见。后来,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理念,并与现代材料结合,如:不锈钢、玻璃等,将建筑结构以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也使其成为玻璃幕墙的缔造者,以体现工业文明的时代感,并且让人在感官上产生一种无表情的冲击力。

1.2极简主义景观的发展

美国园林设计师汤姆林说:“ 20世纪的园林始于艺术。” 极简主义艺术就被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作品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景观园林艺术已经日益被更多的人所认可了解。彼得·沃克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因此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景观的代表者。在彼得·沃克和玛萨·舒瓦茨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形式上都追求极度简化、抽象的造型形式,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表现大尺度的空间,形成一种有序的、简洁的结构。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文化观的体现

2.1 人本主义的影响

与中国古典园林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西方美学思想受人本主义的影响,强调人的地位。他们认为人类与自然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追求的是一种人工化的美学观念。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对于园林的美感,更多的是追求一种人工式的自然。

极简主义园林景观深受法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在法国古典园林中,人们将树木修剪成几何体,形成一种人工美。17世纪,法国开始出现了独特的几何式平面园林,从而逐步形成了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园林景观设计,并且影响着欧洲多数国家的造园风格。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勒·诺特尔开创的造园方式“勒·诺特尔式园林”。勒·诺特尔几何式园林有严谨的几何秩序,并运用中轴线控制整个园林处于几何形的网格中,其主要特征是将庭院与建筑物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创造出宏伟的景观。勒·诺特尔不仅吸收了文艺复兴对称式布局风格特点,而且还克服了追求对称结构所造成的单调感和重复感。勒·诺特尔式园林以几何式的平面以及人工化、秩序化的布局,展现出口宏伟、高贵的园林景观,也是理性思想的反映。

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

19世纪末,工艺美术运动使艺术与建筑逐渐走向简洁,园林设计也受到其影响,不断走向简洁,抛去繁琐,更加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给繁乱的空间带来一丝清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彼得·沃克开始尝试将日本传统园林的造园形式与极简主义相融合,并使之成为可能。彼得·沃克在其作品中,喜欢运用竹子、沙砾等传统材料,来体现出日本传统园林所特有的特质。极简主义的景观设计与日本传统园林的异曲同工之妙在于,都是在强调通过简约的造园形式,自然的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并融为一体。

如1991年建成的位于日本千叶县幕张新城的IBM公司大楼,就是及其富有日本禅意的一个作品。彼得·沃克将园中左边的方形浮岛,运用了代表日本传统园林中的白砂以及苔山使其进行抽象,流露出了日本传统园林特有的宁静与禅意。在庭院的中部位置,特别设置了水池作为建筑与景观的过渡。园中规整的条形的绿篱的种植,以及各种明暗程度不同的植物都给人以条理化、平静化的视觉感官。下沉的青苔铺地和卵石铺地则在材质上体现出日本传统园林中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建筑外立面的灰色材质,通过竹子将庭院变成有现代风格的日本传统屏风。庭院中的苔藓、沙砾、混凝土、石板等都反射出光线,池中的睡莲更是给庭院添加了日本传统园林的意蕴。这种对比的造园手法,直接反映出了自然与人工秩序之间的相似性和对比性。彼得·沃克运用极简主义的造园方法,配之日本传统园林要素,如竹子、青苔、卵石铺地等,使庭院充满了宁静的禅意,创造出一个相互之间有着联系的自然系统。这也为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与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相结并成为使之成为可能而提供了来源。

2.3文化语言符号

景观作为表意的符号及载体,向人们传达意义与信息。“景观的语言符号是以景观中的各种景观元素(如植物、水体、景观小品)为载体,表达一定的意义。”[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

在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的设计中,彼得·沃克注意到了文化的问题。他根据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从中提取一些如竹子、枯山水、石砾等元素,将这些传统材料做成有肌理的质感,并最终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日本传统特色的景色。

这种结合了日本传统的文化交流符号的简约表达形式,最大程度上拉近了日本人与景观的对话。这种依据环境因地制宜的设计风格,使景观与人们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开放式的意义。彼得·沃克将传统的文化语言符号与极简主义景观设计自然的相结合,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新的表达与诠释,更加强调并突出了人与自然应该相互交流对话的设计理念。

三、极简主义景观的价值取向

3.1 简洁抽象的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景观通过对简洁、抽象化的几何体的表现形式的运用,以及对现代材料的关注,并且将景观要素系列化,追求从功能出发,将整个空间整体化、清晰化。通过对材料、植物、水等元素的灵活运用,将本无意义的元素个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空间上的微妙变化。此外,这些个体元素也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存在。这种设计作为一种公式化的符号设计,简洁而直接的体现出极简主义“添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的设计核心。

3.2 社会价值的体现

社会的发展影响着景观的发展,而景观的发展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发展前提。景观设计必须以其使用功能为实现目标,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适用的室外活动空间。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师们将景观的内在文化价值,以及其实用功能作为设计首要考虑因素,通过对形式的改变,将这种朴实的景观设计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景观设计对社会起到了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设计师现在面对的往往是被人类生活所破坏的区域,怎样将废墟或废弃地更好的、更有效的利用起来,并使之与自然环境结合,成为一种有机的人工式美,成为一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

动,是设计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沈守云.现代景观设计思想思潮.2009.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2001.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丁绍刚.风景园林概论.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徐清.景观设计学.2010.同济大学出版社.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2002.中国青年出版社.

彼得·沃克、里尔·莱威. 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庭院.2003.东南大学出版社.

简·布朗·吉勒特、姚香泓等/译. 彼得·沃克.2006.大连理工出版社.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2007.武汉理工大学申请文学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