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1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一、心理预期:充分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欲望

1.让悬念介入,在新奇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打开数学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即便是对于进入中学的少年而言,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的世界.在这里,已经不能仅限于在小学时代的激励与表扬,而是借助更具思维内涵的悬念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平面内有若干个点,其中任意两点连接可成线段,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时,教师将这一问题避而不谈,而是借助生活场景反问:全班同学毕业20年后再见面,两两握手,共握手几次?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得出结论,继而通过类比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这样的教学思路就是巧妙利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渲染,从而有效制造出思维的悬念,引发学生思维对于教学问题的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关注度,从而直接将学生思维的重心引向教学的内容.

2.让情境浸润,在可感中激活思路

思维由惊讶而起,没有惊讶的内心驱动,学生的思维只能置于沉睡状态.外力的刺激可以充分激活学生内部思维状态.因而,适当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提供了必要的可感性支撑.事实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意识之间造成一种认知矛盾冲突,将学生思维有效地吸引到情境中来,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如果仅仅局限于纯粹的文字定义,学生则无法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性质.而在教学中将生活中具体可感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直观形象的具体问题,学生则能深刻把握其中的内涵.再通过实例:在一块空地上宽度相等的空地长16米,宽14米,将其中隔出一块面积140平方米的空地铺花草,草坪的宽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研讨,依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了解方程,并让学生自我出题,尝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再次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二、意识实施:扎实搭建创造性思维的桥梁

1.点燃,让探究欲望从心中升起

学生的探知欲望是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能力、形成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全新情境,让学生在新奇的外在因素的刺激下,重新调整自我的心理情绪,以面对新知识的碰撞.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不断延伸的理念,即学生的探知过程不仅要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知,从而重新建构新的问题.只有在这样不断解决,不断发现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新数学体系,形成质疑能力.

如,在教学《分解因式》部分时,也有很多类型的分解因式有现成的公式可以提供.这些公式在帮助学生分解因式过程中能够方便且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只知道一味运用,而不引导学生加以探究,则显得意义不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则能起到一箭双雕的妙用.

2.激发,让寻疑意识向外部拓展

寻疑与质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质疑是就教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寻疑则是在解决了一个问题后,由于自身思维的延续性产生与之相关的其他的疑问.寻疑意识的提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到更为广阔的数学世界中,从而扩展学生的数学认知范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广阔的数学视野,可以运用教学新知向外拓展的各种知识点,引发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教学知识点不断向外拓展,利用这种寻疑能力更新数学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素养.

三、范畴拓展:积极铺设创造性思维的路径

第2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创造性思维

儿童从一开始来到人间就开始了模仿、学习以及创造,人的创造能力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确实从小就开始对幼儿进行教训,这样不许做,那样不许做,这样不对,那样不对等。实际上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什么的时候,他们还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情况下,就被教训了多次,甚至惩罚了多次。本来他们对外在世界还有很多的好奇心,很有激情想去观察一下,想去尝试一下,但是,被这一道道的禁令,一次次的惩罚限制的不敢想、不敢做了。幼儿的想象力、好奇心就这样慢慢长期坚持的教训惩罚禁锢的消失了,甚至自觉地开始讨厌害怕了。因此,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造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反而会扼杀创新能力。教师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引导儿童一起创造,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的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获得探索行动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主动的进行探索实验,不论成功与否教师都要以饶有兴趣的态度去参与、观察、引导、肯定。

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是来自日常生活、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

四、启发式提问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毫无疑问,儿童需要成人的引导,需要成年人传授他们知识,但是,这种引导和知识的传授一定不是成人直接地给予而是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做,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儿童都是科学家,我们不论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他们都会找到一定的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是符合我们成人的理性思维,但是这对于儿童来说,他是在努力解决一个问题。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甚至对我们成年人具有启发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五、重视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可以进行正规的学习。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和鼓励,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是民族之魂。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深知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幼儿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的发展。

六、设计活动,鼓励创新

幼儿是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学习。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游戏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幼儿创新游戏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游戏中,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

第3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即出校门就能从事某种工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定义至今还没有定论。何克抗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学习学科知识、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问题过程中,力图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空间、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和转换信息、储存信息、应用和监控调节信息,从而达到产生或可能产生出某种具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成果,并加以传递、展示、评价和反思提升这些信息的智能品质。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有研究者用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来描述创造性思维,指出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发散思维是最有代表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对创造性思维的界定有不同的侧重,但总体上来看,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新颖”或者“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中职生的思维状况分析

中职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缺乏创新意识,思维懒惰,依赖性强,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通常相对较低。但学习成绩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没有直接关系,对于中职生而言还有着某些优势。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情况。因此,对中职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授课的开始,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地学习,也更能取得成就,因此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富创意和想象。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等特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音频和视频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更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我们在讲《动画制作》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段动画,从外部进行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就愿意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采用“交流合作”,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后,学生开始对信息进行加工、组合、选择。老师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应,学生可由其所学过的知识,或所经历的经验,运用联想的技巧,去寻找并建立事物之间新奇而富有意义的联结关系。在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学习潜能。教师要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等熏陶、感染、启迪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创造的热情和欲望,自觉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生之间通过教学,相互学习,了解信息,也相互提出建议。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相互间的思维再次产生碰撞,鼓励学生重新构思,争取与众不同,激励学生强化创造性思维。

3.科学评价,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学生作业进行科学评价,检验学生作业中创造性思维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己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作业展示时,相互欣赏,在比较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对出现的“亮点”,发现“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作业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评价学生的作业,进一步挖掘、帮助学生分析认识,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培养中职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中职老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老师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以上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第4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好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与众不同的思路去研究和探讨独特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的构成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辅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同时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要做到: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2.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发散思维提出多种假设或可能的解决办法,同时运用辅合思维选择或检验某一种假设。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只有达到一定的阈限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

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再造想象,但更离不开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

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否得到发挥和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又比较复杂,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智力。智力水平高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一般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较高的实验技巧和丰富的课外知识。但创造性思维和智商属两种不同的品质。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可能有有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

2.基础知识。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但知识量的多少并不足以决定创造性知识的水平,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对知识和解题经验的组织方式对创造性思维有更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基础知识和解题经验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应用,才有助于学生以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以及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3.个性因素。创造性思维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首先,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驱动力,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其次,较高的独立性和钻研精神对创造思维也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以及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等,也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个性特征。

4.环境影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到一个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比智力的发挥受环境影响更大,过于严格和要求绝对服从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过于强调行为规范、因循守旧的校园风气也会限制学生个体创造性;班级里集体观念太强,就会有更多的从众行为,就不可能容纳标新立异的学生,也就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此外,过于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和娱乐截然分开的环境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对创造性持有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标新立异的学生,在不影响校规校纪的前提下能接纳和容忍偏离常规者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思想自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2)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3)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疑问。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4)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学生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5)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6)向学生证明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具体解决某个问题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头脑风暴法”训练。所谓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在讨论某个具体问题时,使参与的学生在决策过程中,将思想互相冲击,得出自己想不到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组织这样的讨论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1)集体解决问题时,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或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关系不密切的甚至是离奇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的首要之举,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创造性会受到表扬和赞赏。除了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鼓励创新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检查和验证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实践过程中,通过“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各类社会问题,适应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能力。我们要努力创造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情境,营造创造性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实践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不仅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优良素质。

第5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这科,让学生像婴儿般地在摇篮中享受着吸吮乳汁的乐趣与现代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相背的。所谓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的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囿于别人的见解和既定模式,敢于大胆幻想,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和长于类比,充满好奇,兴趣广泛且目标集中,常把探索的目光瞄准未知,投象未来。

一、树立全新教学观念,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发展学生独创性思维能力

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需要人的积极参与,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确特性,我就试着改变欣赏课坐着听,身体不动的形式,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例如:在欣赏《众人划浆开大船》的时候,我创设情境导入:“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根筷子会牢牢抱成团,众人团结一心会怎样?请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示意学生更着这首歌的节奏,按歌曲的内容大胆参与加入,沉闷的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他们合作创编了一个歌表演,推选一名同学领唱,其余人在“嗨噢嗨噢”处伴唱,同时女生并排排成一排,做波浪起伏的场景,到“同舟共济海让路”时,大家齐唱,全体同学做一种势不可挡并肩抗洪的与海浪斗争的情景,在活跃的气氛中有效地互动,创建了无权威的学机制,在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中,学生们用动作表达了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彼此间通过表演达到了对乐曲节奏、力度、速度及气愤的正确理解、体验,同时通过表演,也使他们的体验得到了交流,从中也罢体现出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及音乐敏感性。再如,我在《穷出来的时尚》这节课中。为了使课堂更加浓郁,活跃,同时赠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开使就用东北秧歌来导入,师生随着音乐而律动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随后便很自然地导入到街舞的概念和内容,并要求同学们来表演Hiphop的舞蹈,最后,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整堂课都是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挖掘出他们内在的艺术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二、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发发散思维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进行思维的主体,但是由于中学生有着羞愧心理,他们还处在学习阶段,而且他们音乐知识有限,如果教师太注重活动结果的正确性,那肯定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有的老师怕学生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总是追求标准答案,当学生答案不是教师所预想时候,往往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回答到那个字眼上,禁固了学生思维。我认为,学生经过独创思维后所得出时结论多有其闪光点,即使有不恰当之处,也应给予奖励,因为这些学生毕竟能够经过自己想象、自己探索,大胆地讲出了自己看法、结论。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作为音乐欣赏,更是以想象为基础。它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避免音乐欣赏中的浅尝辄止,注意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反复听的基础上,让他们想一想,听了进行曲后脑子中出现了什么场景,是跑步的镜头,还是游泳的场面;是走路的动作,还是跳跃的身影;是一行一列的阵容,还是千军万马的气势……再如,欣赏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后,让学生根据音乐内容自编故事情节,想象音乐意境和音乐形象,有的学生脑海中出现牧童在夕阳晚照中悠然自得的吹笛情景,有的出现牧童在悠扬声中快乐做游戏场景;有的出现牧童跳民族音乐舞蹈动作,有的学生回答是美丽的牧野景色――青青的山,碧绿的水,弯弯的杨柳,无边的原野,金黄的菜花,叮咚的山泉,平静的湖水……这样,便会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绮丽的无比,气象万千”的生动画面。不仅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更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所谓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顺畅,反映迅速。思维流,性常常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工作速度和活动质量。在欣赏中训练思维流畅性很重要。在欣赏乐曲或歌曲时,我们可以取其旋律或主旋律为其配词,如我在欣赏《欢乐颂》这首歌时,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配歌词,有的同学不到五分钟就配好,最后有歌颂母亲的,有赞美学校的,有赞美青春的,有歌颂老师的等等,我选几首让大家唱唱,当然在唱之前强调这是一首由贝多芬作曲,某同学作词的,同学们兴趣昂然。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的知识和结论,并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表明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第6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激发;开拓;直觉;障碍;思维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数学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应结合数学知识的传递,努力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特别是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首先,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例如,“给你一张红纸,如何剪出一个五角星呢?”等等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通过思考、探索后,教师告诉他们学习几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强烈学习几何的兴趣.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要从挖掘教材内容上,从组织教学的形式上,从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例如,讲授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时,对于2(x2+1)[]x+1+6(x+1)[]x2+1=7引导学生去分母探索、尝试,同时设置问题:最简公分母是什么?怎样去分母?并把去分母的过程投影展示,所得一元四次方程,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再让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能否利用这一特点,从而引出换元思想.这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冲突,启发学生质疑,由疑激想,促进了思维开放.这就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二、开拓知识领域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往往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在讲授不等式的性质时,首先联想到前面所学的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仿造等式的性质归纳不等式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回忆已学过的旧知识,经过联想而获得新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接,形成新的观点、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鼓励探索求异

广博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常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求异思维指的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求异”也就无所谓“创新”.

要培养求异思维能力,首先要打破数学教学上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发问.例如,讲授例题:“若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时,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如果保持命题条件不变,那么还有何结论?如果把条件中的四边形ABCD依次改为矩形、菱形、正方形或等腰梯形,其他条件不变,那么所得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其次,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式多变等多种变式的方法,使学生克服静止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对相类似的问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加强思维变通、知识迁移、发散思维.

四、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探索求异,还必须依靠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受逻辑规划的约束,而是凭借卓越的思维洞察力,敏锐地察觉,判断某种事物的本质.直觉思维是学习数学与创造数学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一般认为是发现的工具.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1.通过类比、归纳的培养,依靠直觉提出猜想

例如,学习分式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分数性质、法则,从而通过类比、归纳出分数的性质、法则.

2.采用开放式、多类型、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整体思想

例如,在RtABC中,∠C=90°,CDAB,写出能得出的结论.再如:若x,y,z满足3x+7y-z=3,4x+10y-z=2,求x+y-z的值.若把x+y-z看成一个整体,原式可化为(x+y-z)+2(x+3y)=3,(x+y-z)+3(x+3y)=2,这样用整体的思维方法,不但解题简便,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五、加强逆向思维培养

第7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本质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简单的讲就是让学生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的思维活动,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但是我还认为,创造性思维不能脱离其他的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结合的产物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必然遵循它思维的活动规律,可以说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一)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遵循逻辑规律,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则与逻辑思维基本相反,它不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与推导,而是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例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互相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直觉思维又是逻辑思维高度成熟的产物,因此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

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思路朝一个方向进行,形成唯一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从一个目标出发,思维呈扩散状,从而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探索出多种方式的解决办法。有学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只包含发散性思维,我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发散思维纵然可以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不会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所以我的看法是创造性思维还包括集中思维,集中是为了更好地发散,发散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只有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学生的创造性水平才会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首先需要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1.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都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和制定先进的教学理念,给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及思维潜力,使用能够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3.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修养,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经验,营造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相交线》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线能够相交”,学生对对其产生疑问,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举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与举例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和猜想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密切相连,引导学生联想和大胆地猜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如由分式与分数在形式上的相同,就猜想分式也有与分数相同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去猜想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问题结论、解题方向、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还可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方面强调要归还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强调的是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其发展也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依然会很低下。这就如同,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若教师为伯乐,就要去发掘学生的优势,去培养去点拨。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具体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位任课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们的新想法新灵感。例如:在教初中《几何》解直角三角形时,课末设置了如下“悬念”:“你能不过河而测出河宽,不上山而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得敌我之间的距离吗?任课教师通过引导,不断为激励学生思考创造条件,启发灵感。

(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常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能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也能够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景: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15cm、20cm、25cm,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研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实践,重视各种思维能力间的联系和渗透,积极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念楼.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7(7): 309-310.

第8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政治;创造性思维;系统化;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20-01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它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政治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培养职校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职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贯穿于政治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因为职业学校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最肯学习,思维最活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政治课程日常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起点。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学生对某些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有关,对知识的爱好和兴趣是把思想、感情和意志综合起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此心理状态是青少年时期在某种现象偶然触发下形成的,也可以在确定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培养。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有极大兴趣的学习会使学生全神贯注,思维积极、活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不要小看兴趣的作用,兴趣会成为学生们克服困难的无形动力,会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大门。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没有执着追求的毅力,会被困难挡住无所创新。如果学生讨厌学政治,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政治基础知识都难掌握,还谈什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工作。首先,在教师指导思想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旧的传统教法是“注入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缺乏师生对话,更少动手做实验。就像活泼的小鸟被关在笼子里就会倦意绵绵。由此可见,转变教师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在教法上多用“悬念法”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授“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图”这节时,可先介绍新鲜有趣的材料形成悬念,如武广高速铁路、大庆油田、苏宁电器、本田汽车公司等,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等概念和区别,教师再解释这样的经济成分让学生积极思考,兴趣无穷。再者,以趣味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兴趣。趣味实验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有时一个兴趣实验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影响其一生的志趣。例如:在讲解“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目前市场中的不良和不法现象”的趣味小实验表演,让学生分别演示坑蒙、假冒、伪劣等不法交易途径,让学生在角色表演的实验中体现到“自愿交易、平等竟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的市场经济规则,教师可从事例中引导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违反规则应受到什么惩罚等。也可以在讲解中列举“李嘉诚的诚信事例”等等。

二、系统化和网络化政治知识的积累是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学生平时只有注意系统化、网络化政治知识的积累,才能为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活力,为灵活的运用开拓广阔的天地,为进行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相反,无知无识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离开政治知识的积累,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了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系统化、网络化的物理知识,首先在政治教学中,应尽量挖掘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进行纵横对比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这部分内容时,可从“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这节引入,从我国的“全球贸易排名”和“进出口总额与贸易伙伴”等内容进入导入讲解,从而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特点、措施和意义。其次,当每章复习或总复习时,可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角度来审视这章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政治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整理过程,是认识升华的过程,是由杂乱转化为条理,由肤浅转化为深刻的质的变化,为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三、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

在政治课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重大意义,并有计划的结合教材,介绍科学家丰富多彩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就是穿插一些政治学史的知识。例如:观察法、实验法、人特假设、以及逆向思维、类比思维、怀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分析综合思维等。要恰如其分的介绍各种思维方法的作用,并将各种思维方法作为工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时可用集中思维法进行介绍,在讲解“行使民利的主要形式”时可采用类比思维法进行授课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启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应该按一定方法,有计划长期的进行,决非朝夕之功。只要持之以恒,勇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改实验,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卓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第9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指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传统的语文教学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式的训练,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而创新思维则表现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补,在人的创造能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它方面的能力所不能取代的。帮助学生善于发现、乐于表达、走向成功。教学实践证明,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名状的愉悦,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穿针引线,铺路架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看,创造力与智力并不是同一回事。虽然创造需要有分析、计算、排列等能力作为基础,需要左右两半脑的配合,但是,集其大成者,是右脑的创造功能。智力高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很高的创造力,而具有一般智力水平的人,经过培养,却可能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如果生活在鼓励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发明创新的民主和谐气围中,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迅速的发展起来;如果生活在不允许自由探索和研究的一言堂、家长制的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受到扼杀。因此,教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求,竭力营造一个宽松、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现代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老师发生亲近感、信任感,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面向主体,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和喜悦。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都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他们不会自动涌现,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取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角度为突破口,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诱发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我们也许会碰上这样的学生,问他们有问题没有,他们总说没有,可是他们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虽记住了某些知识,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要对所读文章真正理解,必须有质疑和探疑的精神。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读书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感受和现成的结论,要有透视力,对文章以外的意思都能识别、体味。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探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用预制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经常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迫使或者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使其逐步具有探索意志、创新精神。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是指,提出学生一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借以强调所要学习的重要性,震撼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教师教学要从“疑”入手启发学生思维,质疑求异。求异是创造性思维方式,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它要求学生对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思考,鼓励学生做出不同回答,或鼓励学生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发展求异思维能力。这样既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也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独创性。

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