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第1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263-02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沿阵地。当前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现状决定了在高职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它也成为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课题。要提升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探索可行的路径与对策。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课堂吸引力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做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做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问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人格的魅力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品德修养等,以优良的教风促进学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其次,优化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背景和思政课堂存在的不足,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生活性,主动帮助解决高职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迷惑,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内容逐步进行优化整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在教育的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问题讨论法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再辅以多媒体课件、精彩典型视频播放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现代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专业课的教育潜力,提升专业课育人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传递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主渠道,专业课是扩展学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教育者应当充分挖掘专业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潜力,“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教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的是,高职学生专业课教学时间长,载体多,学生在校三年都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挖掘专业课的教育潜力,从专业的发展历程、对社会的作用以及涉及的伦理学知识等多角度对所授课程进行讲解,通过介绍专业领域中著名人物的动人事迹和专业的社会价值准则,以生动的事例,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敬业勤奋精神、诚实守信品质和团结友善的性格。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在专业课知识传授过程中并使之转化为专业课的教学目标,贯彻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

三、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强化文化熏陶力量

高职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高职学生起着舆论引导、文化感染和精神塑造的作用,承担着感染人、教化人和塑造人的角色,履行着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积极重视和推进校园文化的规划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倡导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不断增强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和接受意愿。首先,改善校园物质文化条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积极加强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公寓、体育馆、体育场等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其舒适性、娱乐性和教育性。其次,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积极主动地占领高校校园媒介阵地,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期刊、校园报纸、校园宣传栏、校园影院等传播媒体的宣传优势,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加强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引导。要充分发掘校歌、校训、校史、校园雕塑等校园标识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教育意义,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有效地融入到校园标识物的宣传和教育的过程。最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要充分利用各类节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等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迎五四接力长跑”、“建党知识问答”等活动,不断创新高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开发更多更好的高职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技能节、寝室文化节、读书节等,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行统一

高职院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手段之一。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广泛参与社会实践,高职学生不仅能从中更深切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且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实践活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暑期,组织高职学生深入企业和社区、农村,进一步了解社会、国情和新农村建设情况。通过参观祖国名胜古迹、大好河山,使高职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等,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等;通过深入企业和社区,感受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认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多样化所提出的新问题;通深入新农村,了解新农村的发展状况,加深对城乡发展现状的认识。其次,开展多样的创新创业和顶岗实践活动,使高职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高职学生在参与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和专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同时,学校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奖励和扶持其中优秀的创业项目和优秀学生,让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和顶岗活动落到实处。再次,广泛开展社区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使高职学生在服务奉献的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

当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强、开发性强、互动性强、信息海量和时效性强的特点,受到高职学生广泛使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发挥网络的教育优势,为高职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平台,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教育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创新网络教育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加强对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例如利用网络开展咨询服务、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报刊、书籍,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等。也可以建立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网站,开展高职学生价值观现状的网上调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也可以针对当前关于价值观的热点问题组织网上讨论等活动。同时,在利用网络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之外,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索丰富多样的网络教育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再是枯燥乏味和传统说教,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其次,在教育内容的更新上,既要保证信息内容的质量,又要保证信息内容的时效性和丰富性。最后,再交流互动上,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飞信、QQ等聊天工具宣传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观,加强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确保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高职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和提高其网络道德修养。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要根据客观实际,构建有利于促进高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机制,从制度上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社团、学生会和后勤服务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各项保障机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合力。主要建立以下几个机制。

第一,组织保障机制。在高校党委成立领导小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行全面部署与安排,使相关职能部门责任明确、密切协作、党政齐抓共管、切实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教师队伍保障机制。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立一支稳定、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政治立场坚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第2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45-01

一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极易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其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开展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广泛的社会现实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逐步认同,从而坚定信仰、增强自信、提升自我。

2.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是综合性的,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面对信息高速发展和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社会现状时,理性地解决心存的疑虑和思想的混乱,还可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准确地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3.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不足,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反馈。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帮助其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

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纳入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学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引入日常教学计划,安排专职教师负责,在教学时间和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向学生全方位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

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上,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实际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摆正努力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3.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作创新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在平时,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化和专业化,整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开展,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思考研究能力强、业务熟练相结合的专业队伍,从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思路,解决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

三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点

1.紧密结合形势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紧密结合形势不仅要符合大学生成长的需求,还要把握时展的特征,真正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神圣职责担负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的创新。

2.坚持基本原则

一方面,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切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建议和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活动不断进行规划和改进,确保每一个同学都有参加的机会。

3.构建科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和组织体系。一方面,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来帮助大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加强对党的理论思想、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上级机构领导,各级单位负责,具体小组实施,人力物力齐保障的组织体系,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4.吸引广泛参与

第3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观念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45-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中国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其别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正确引导的同时,更能够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价值观取向问题

1.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加之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理解深度不够,并不会从综合的角度衡量,而多为单方面接受,就会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引导下让自己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却没有将自身融入到群体和社会环境中,导致自身独立于社会之外[1]。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大学校园中蔓延的范围扩大,就会使得这种思想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对更多的大学生起到了错误引导作用,污染了大学的道德环境。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理解道德评判标准,导致道德评判标准落实到行为中更多地强调主观意识,而客观性缺失。大学生群体中这种观念意识的形成,让大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而无视集体利益,就会引发校园不正之风。这也是当代的大学生前途迷茫的主要原因。

2.当代大学生过于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多会力求以最少的成本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却对人们的思想以错误的引导,也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虽然较少接触社会环境,但是,这种社会思想会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逐渐地传播到大学校园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会从功利的角度,以期做事情能够获得最大利益,而对问题的思考缺乏系统性[2]。大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延伸到学习活动中,使大学生更强调学习的实用性,更多地考虑高薪职业,而没有长远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发挥的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方针。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文化教育,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对大学生的观念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由于思想上的误导而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悖。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以在教育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以正确引导。针对价值观已经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生,则可以通过价值观教育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纠正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中国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应用主流价值观以引导,可以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愿意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可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接班人。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策略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其一,高校文化建设是围绕着教育制度而展开的。将校园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提升到教育制度层面,包括高校的团委、学生社团组织以及学生管理办公室等等,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力作用。要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还要从制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高校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情绪。其二,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必要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起来,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地成为高校学风中的重要衡量标准,两者的充分结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一种精神并落实到行为中,使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其三,高校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推进高校走上品牌建设的战略发展道路。为了促使高校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就要力求价值观教育多样化展开,且教育内容要丰富,以使核心价值观高校文化充分融合,形成浓重的价值观教育氛围。

2.价值观教育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教育方式。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将是主力,这是富有知识的青年群体,要使他们能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发挥自己的智慧,应用自己的才能,就要针对目前的价值观多元化取向问题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认同教育,结合学生的特点强调价值观不仅具有时代性,还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具有极大的融合度的价值观,只有自身的思想观念符合主流价值观,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在价值观教育中,还要强调民族精神,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结合起来,随着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提升,就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以正确认识,使得价值观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3.价值观教育实践环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原则。在价值观教育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采用课堂教育或者宣讲的方式,将相关知识单方面传递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并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鉴于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意识,就要积极地探询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做到教育理论通过实践活动而传递给学生,以制度规范行为,以理论引导思想,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提高。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使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以满腔的热情将教育内化为行动,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意识。

4.价值观教育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主渠道充分利用起来。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平台而展开的,这也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要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性,就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到价值观教育教育中,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基于此而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性,并自觉地践行,从而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所以,价值观教育中,要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地利用起来,将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为丰富,且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正确引导,有助于大学生客观性地认同道德评价标准并身体力行。

随着高校网络教育的推进,价值观教育中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仅迎合了大学生现行摄取知识的习惯,而且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主动地与大学生建立沟通,提高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认可度。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大学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使得价值观取向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途径,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挥时效性,就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以此为主导思想引领大学生走上成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01):30-34.

[2]刘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06):73-75.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YANG Qiu- lian,ZHU Man

(College of Xingzhi,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Shaanxi 710038,China)

第4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价值观;渗透方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价值与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就是在于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又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失败的豁达开朗的性格。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又能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的习惯,形成独立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1.利用室内课和讲评总结时的榜样作用进行渗透

榜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基本方法。例如,利用体育明星与身边学生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为现代化建设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利用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内容的教育。

2.根据体育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渗透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可以通过观看国家队的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集体合作是体育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在“提速火车”、“二人三足走”等游戏和比赛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鼓励并提倡学生之间的协作配合,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利用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思想品质。比如,上课前的检查出勤,能培养学生的习惯教育和纪律意识;通过服装要求使学生懂得运动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请假制度培养学生遵守制度,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应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值日生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和进行热爱劳动、为集体服务的品德教育。这样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常规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利益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效果,有利于良好的学风、班风和社会风气。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由于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对培育时代精神有利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全视角的品德教育。器械体操能使学生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树立不畏艰辛、勇敢顽强、迎难而上互的精神;通过球类、田径、体育游戏等教材,进行集体协作、互相关心、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教育;通过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健美操教材,进行文明行为和提高审美能力等。

5.利用组织教法进行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体育教学中选择科学、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既是教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课的任务、要求、目的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教学中还要把身体练习和心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合理的渗透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需要,同时也是体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牢牢打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的思想渗透基础,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钱琼.

[2]《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awangcb.

[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俊.

第5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各镇(乡、街道)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区直学校,各民办学校:

建党百年大庆和暑期将至,为确保全区教体系统安全稳定, 根据省安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为庆祝建党 1O0 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环境的通知》(赣安办字〔2021〕35 号)和省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赣教电传字〔2021〕14 号)的文件精神, 要求各学校、幼儿园防范化解涉校涉生重大风险,维护全区学校平安和谐,现就进一步做好近期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

“七一”和暑期将至,师生思想活跃,人员外出流动量大,安全隐患增加。各学校、幼儿园要充分认清做好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师生至上、安全第一”,对学校安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市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学校安全工作的任务部署分解落实到地方和学校的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口把守,消除学校安全工作监管盲区、堵塞管理漏洞,严防各类事故特别是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做好党的百年华诞和暑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再进行一次总体部署,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二、认真开展放假前学生安全集中教育

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墙报展板、开辟校园网专栏等形式,在“七一”和暑假放假前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要加强学生旅游安全、交通安全、暑期消防等各项安全和应对自然灾害、反电信诈骗、非法校园贷、反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要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防溺水警示教育,加强学生远离“黄、赌、 毒”、不良网贷和反、反非法传销等法制教育,提倡安全、文明、健康的假期生活。各中小学校要全面使用《江西省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确保放假前天天播出。中职学校要针对校外实习情况,加强实习规范管理和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三、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

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及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护学行动”等行动有机结合,在放假前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突出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校内水域、教学楼、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仓库等要害部位和场所。对暑假期间校园内停用的场所和设施(备),特别是用水、用电、用气设备以及危化品存储设备,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和具体防控措施。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在放假前要迅速组织整改,对短期内解决不了的,要安排专人跟进,明确完成时限。

四、切实做好学生人身安全防护工作

各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 坚决维护校园和谐,确保食品安全,要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暂行办法》,按照防溺水任务清单要求,进一步加大预防溺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当地镇、乡、街道(居委会)的沟通协调,推动重点危险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防溺水安全措施落地落实。要大力推动校园安防建设“三个百分之百”和“四个一工程”标准化建设, 不断提升安全防控能力。解决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指导学生舒缓压力,疏导心理情感。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学生考试成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五、提高敏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关键人”纳入管控视线,建立“一人一档”信息,要加大排查甄别力度,逐人制定工作方案,逐人落实稳控措施,精准把控网上网下突出动向和可疑苗头,严防漏管失控演化形成现实危害。对校园及周边排查发现的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 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而扬言报复社会的重点人员,要及时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矛盾化解和行为管控,防止发生冲击校园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对原民办代课教师挑头骨干人员要逐一剖析评估,精准施策分化转化。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师生关切问题,做好政策解读和教育引导,落实安全稳控措施,坚决防止群体性涉稳事件的发生。

各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保证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值班人员随时在岗在位, 有能力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有关重大突况和重要信息, 要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6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国民教育 融合

(1)重视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工作,理性梳理和掌控当代国民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在规律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途径。

其一,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规律的探索力度,给予此项科研活动相应的人员、资金、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在调研对象调配、资料分析运作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等研究中给予一定的保障。

其二,转变传统的价值教育理念,不断充实拓展现代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结构和科学内涵,完善理论化、系统化、现代化的主流价值体系建构,最大程度上最大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体地位。

其三,及时总结国民教育在宣传、教育、培养、施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积极探讨民众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判断分析、认同选择、内化行动的内在规律,实现价值观教育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化。

(2)动态地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国民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外部推动和内在主体认同的双重合力,促进地区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自觉追求。

其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民众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划,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设定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和管理机制,使价值观培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其二,以科学量化的方式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奖励办法和约束方式,有效构建公正、合理的定性定量标准,对于好人好事应采取相应的言论支持和荣誉物质奖励,保证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其三,完善预警和调控机制,以防患于未然。可以配备专门的人员以督导、调研、分析可能发生的状况,通过组织、教育、感化、奖惩等方式及时对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言行进行调控。

(3)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教育功能,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

其一,改革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调整理论教育内容,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机整合基础理论与热门观点,切实使理论内容具有前瞻性,以便于及时总结和剖析现实社会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意识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要以科学规范的理论教育确立价值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满足学生对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公民人格等多方面的理论思考,保证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辨别社会是非曲直,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情感认同与理性追求,从而引导他们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转化成具有时效性的自强自立的民族振兴行动。

其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简单的政治说教方式,采取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讲授,注重课件、视频、网络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以使声音、图像、动画之间互相配合,让学生在感性与理性双向教育中得以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使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集中地、大量地接受教育信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其三,注重知行合一,积极拓宽实践教学的新领域、新形式,让学生深入工厂、乡村、社区、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和社会考察,亲身感受和体验理论的魅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得以有力发挥。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这些课程和学科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要不断把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领域、新形式、新途径,让学生深入工厂、乡村、社区,接触社会,进行实地调研和社会考察,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亲身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现实践行,接受社会主流的熏陶,领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升华,激发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理念的情感认同与理性追求,从而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成自强自立的现实行动。其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加建设,及时更新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定期进行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培训,拓宽视野,提升业务水平,以言传身教。

其五,革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集理论考试和道德言行于一体,共同考察学生的思想品行、价值取向和政治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重在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在价值理念方面,思政课要培养学生理论自觉学习的意识,凸显学生受众全体的主体性创造性,在实践方面,思政课的考核不能够仅仅凭借一张卷子,也要考虑到学生具体的现实的思想、道德、素质表现,二者要相互结合,共同考察学生的价值言行。

(4)积极创建有思想、有内涵、有品位的社会人文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载体,采取各种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全力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引导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民众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启迪和培育。

其一,大力开展各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艺术节、文化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以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感染教育民众群体。要逐步把渗透融入大众文化,积极创建有思想、有内涵、有品位的大众文明,让群众身置于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中,用高雅文化熏陶、感染、教育国民,使之潜移默化地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迪和培育。

其二,加强社区中社团活动,定期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内容的报告会、红歌红诗会、书画展,使民众群体随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和养成。

其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手段,广泛登载传播具有深厚主流价值观念和浓郁爱国情操的典型案例和人物事迹,弘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广泛的社会主义理想信仰育成氛围,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浓郁氛围。

其四,着重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凸显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加强中国语言、文字、伦理的培训和教学,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开展,适时用中国人的逻辑、思维陶冶民众的人文素质。

其五,重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塑造和培养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使其以身作则,成为民众中的中坚力量,起到先锋模范表率的作用,让群众耳闻目睹典范的言行,从中汲取经验,引领社会群体确立的价值观。

(5)高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抢占互联网这一当代社会的新制高点,主动建造高质量、高水平、强吸引力的网络系统,从而开辟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代途径。

其一,主动利用网络优势,建设红色网站、网页平台,通过论坛、博客、邮件等方式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强化民众的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和价值判断,把网络打造成价值教育的坚实基地。同时,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数字化网络符号信息的传播,让群众在网络交流中获得正确的引导,从而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鲜活地内化为人民的民族责任和使命。

其二,大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手段,刊登广播思想理论,弘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广泛的社会主义理想信仰育成氛围,让民众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浓郁氛围。

其三,高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活动的平台。诸如当前辽宁正在进行的红歌、红诗活动,这是我们新开辟的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代途径,它可以让群众在交流中及时获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准确把握。

(6)注重社会综合力量的作用,营造全社会舆论氛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的普及工程。

其一,营造全社会舆论氛围,搭建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平台,让大众时刻置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灌输体系之中,以全社会的力量帮扶成就人们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和主体信仰的理解认同和判断选择。

第7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理念创新

从理念上进行创新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创新,突出文化育人的理念。建设具有学习特色、时代特征、社会主义特点的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指导,是全面育人的整体实践。以此为指导,既要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大学生,也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大学生的思想,以教育为目的,塑造大学生的高尚精神,用优秀的作品来鼓励大学生。从教育的途径考虑,管理、服务、教学等都要育人,这就有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将思想政治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从而渗透到社会服务、科研和教学等方面,以立体化、全方位、整体格局育人。

2.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就是要将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由于核心机制体系是在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时代性比较强,因此以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具有创新性。以为指导,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追求中国梦,这为先进文化明确了方向,反映了当代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内在紧密联系、内涵十分丰富的有机整体。

3.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就是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其受教育的内容。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为重点,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行动指导是指导思想。这既为大学生明确了加强时代精神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还与封闭的思想观念、僵化的思维模式、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提供了划清界限的参照。

4.目标创新和方法创新

目标创新就是说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以服务并服从党的意识形态为目标,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方法创新就是指对大学生的教育方法有所创新。党的十提出要将核心价值体系写入教材推广到课堂上并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而且提出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践行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为如何帮助大学生处处理好人际关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疏导提出了方法。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人性及其成长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关系、群体秩序和个人需求的关系、未来需求和现时需求的关系、深层次的自尊需求和表面物质需求的关系。

2.结合整体教育与分层教育

在用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从整体性出发,结合学生不同的思想水平进行教育。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总的思想主导,结合学生的多样性,包容多样,尊重差异,针对其个性特征、专业特征和群体特征进行分层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势施教、因业施教、因群施教,合理安排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行专业化的负担和跟踪式的培养,搭建互动平台,实现一对一的教育引导。

3.向其纵向和横向进程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和横向融入就是要拓展其深度和广度。在深度方面是指要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分阶段的教育,由浅入深地进行教育,使核心价值体系固化在其头脑中;在广度方面就是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等的一体化,具有包容性和层次性,借助手机、互联网等优势对学生进行熏陶。

三、小结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从理念、理论、方法、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最后提出了二者在融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耀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2,9,(1),40―42。

第8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促进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源地与辐射地,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单元,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建设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价值目标。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组成。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与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所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广泛共识和精神动力,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明确了全社会都应当遵循的价值准则与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以上各方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地回答了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样与多变的趋势下,我们党要用怎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问题。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与目的所决定的。高校承担了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种高层次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之面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引导与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成才之所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全面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阶段,在多种思想文化彼此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与多变性在持续增强,其思想观念与道德意识愈来愈呈现出层次性。社会思想变得空前活跃,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也趁机侵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大量新问题与新挑战,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价值理念来凝聚人心,进而形成全社会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与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教育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要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强化思想的指导地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由教育者单向灌输社会规范给受教育者的过程,活动的范畴只包括了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之目的而开展的各种活动。而且这一活动往往是由教育者来担当主角的,受教育者只能成为配角,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大多是处于被要求、被告诉以及被教导的状态下参与到活动之中的,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并未得到落实,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及创造性未能得到全面发挥,而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由教育者主体及受教育者主体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受教育者主体,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因此,教育者不仅要组织开展一系列党团活动,让指导思想真正深入大学生群体的内心,而且更要关注大学生们组织开展的活动,积极加以引导。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重要阵地。目前,高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与诚信意识淡薄、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问题,尤其是在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上逐渐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其核心价值观尚存在相当严重的偏差。唯有通过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全面系统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而加深大学生对于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帮助其掌握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并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做出合理的选择,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不断增强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文化不仅是社会伦理与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而且就其功能而言,能够教化人、塑造人与熏陶人。必须着力发挥高校文化建设的功能,扎扎实实地解决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诸如婚恋观念、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高校文化构建应当着眼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富有时代性,更好地发挥育人之功能,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道德更加高尚、心理更为健康、审美情趣更显高雅、人格更为健全的合格公民。要实施分析、鉴别、学习、借鉴与吸收的策略,把西方民主法制、权利义务及公平竞争、互惠互利等观念融合到我国改革开放之时代潮流中,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现代网络信息高速传播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当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规律。一方面,要不断强化网络的吸引力,在巨量网络信息淹没了有限德育信息的情况下,单一枯燥的网络德育难以吸引大学生群体,因此,网络德育的内容应当和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应当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择友就业、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方面入手,给予大学生更好地指导与帮助,让网络教育能够贴近实际与贴近群众。另一方面,应当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校、学生、家长与社会彼此互动的新型网络体系。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社会、学校与家庭均具备条件运用网络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从而形成学校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校和家长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全面网络互动。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管理服务制度建设

我们一定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的管理与服务制度建设,使和学生紧密相关的政策与规定都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切实防止出现背离的情况。要鼓励与表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言行,严厉批评违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言行,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考评制度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体制。为此,要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不断改革现有的考核办法,强化大学生理论综合分析能力及政治思想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要建立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习成效考核相互结合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考核机制,深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运用能力,形成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的优秀素质,实现大学生思想素质的稳步提高。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是新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也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种神圣的职责,始终坚持将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之指导思想,以此来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兴国.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 教育评论,2011(2)

[2]张秉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08(4)

[3]田淑霞,许慧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实意义[J]. 中国成人教育,2011(9)

第9篇: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师德建设;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7-003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目标弱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理想信念较模糊,对教师岗位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识,抗干扰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反政治思潮的影响,存在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的倾向。

(二)育人意识淡化。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容易得到学生的喜欢。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青年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闻不问,有的青年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往往忽视角色定位,育人意识淡化,教师表率作用欠缺,给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敬业精神欠缺。高校青年教师知识面广、理论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先进,但是爱岗敬业意识淡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和刻苦钻研精神缺乏,团结协作意识较弱,职业认同感低。

(四)学术浮躁功利。高校青年教师求知欲望强烈,注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但是轻视理论学习,存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功利心态,甚至存在轻视职业道德的问题。

(五)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高校师德建设忽视职业道德的层次性,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教师,不符合道德自身规律和道德的层次性特点,此外,目前不少高校师德考核评价制度过于看重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但很少涉及师德师风方面问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个人主义观念、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使得一部分教师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大打折扣。

(二)师德建设重视不够。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高校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师德教育的方法上,大多数也是以开会和学习有关文件的形式来代替师德教育,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这就使很多教师对师德教育难以产生好感,也不可能重视。从新教师的培养机制来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有所削弱,存在重学生、轻教师的倾向。在教师的培训中,重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视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缺乏长效的新教师师德培养机制。

(三)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操作中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甚至教学努力的人得不到奖励,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得到肯定。从高校教师的考核机制来看,当前的教师师德评估考核制度并不完善。许多高校科研的重视程度和对教学和师德的重视程度无法同日而语。许多高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大多停留在书面和形式上,未真正落到实处。

三、高校师德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统一性。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价值指导。精英和栋梁的培养需要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来源于自身修养,自身修养需要以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以为指导思想,承认差异,包容多样,扩大价值认同,从而保证了职业道德建设的正确价值取向,为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传播文化的职业过程中应具有什么样的政治信念、理想追求、精神动力和道德情操规定了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保证教育活动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二)高校师德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理论的魅力在于其真理性,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宣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和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教育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特殊性,其效果可以通过教师教育职业活动的效果来评价。为此,高校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现代大学精神融为一体的新时代的师德观。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强化师德建设价值意识,要把师德建设看成“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思想指南

1.把作为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师德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在师德建设中,要把组织广大教师学好基本理论放在首位,要使教师全面掌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因此,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要通过大力加强教师的共同理想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个人追求与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奋斗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统一起来,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共同理想的启发者与引导者,通过教师队伍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3.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作为师德建设的主旋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理应是师德建设的主旋律,而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先行者,是师德教育的主体。在师德建设中,要加强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倡导和培养创新精神,树立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对于教师,要重点加强热爱祖国,爱教爱生,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师只有以自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示范、感染和带动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和教育教师模范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营造良好学术风气。

4.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容,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师德建设中,要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教师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师德观,以“八荣八耻”作为职业道德的新规范,率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热爱祖国、辛勤劳动的典范;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模范;诚实守信、依法执教的榜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楷模。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运用在师德建设中的具体方法

1.制定规范,明确师德内容。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制定既具引导作用又有较强约束力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高校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2.注重师德教育和师德培训。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对青年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坚定职业理想,陶冶教师道德情操,确立教师道德信念,为今后自觉履行教师道德行为打下基础。

3.教书育人是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要热爱教育事业,潜心钻研学问,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真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4.完善机制,加强保障监督。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

5.加强宣传,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宣传中,大力表彰在师德建设中涌现的优秀青年教师。定期举行高校师德评选表彰活动,对师德表现优秀者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真正成为青年教师学习的典型和榜样,营造积极向上、争创先进的校园文化,激励更多的青年老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素质。

师德师风建设是实践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又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真正实施。只有将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意见.鄂教思政〔2010〕7号.

[2]温双文,关丽.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0(5).

[3]傅之平,吴明永.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刘爱兰.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对策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0).

[5]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人〔2011〕11号.

[6]李春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