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所得。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的引航者,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的时候,开始都会比较困难,教师一定要注意策略方面的正确引导。由于概念是文字的东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就不能做到灵活地运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在寓学于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以及灵活运用。

一、小学数学阶段数学概念在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因为学生比较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1.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之中,所研究的数学教学一般涵盖了数学的概念、概念的运用以及概念的理解

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于相同类型的习题能够运用概念和定义,灵活的解答,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能为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各种思维的综合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注重现实,优化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于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行数学授课的时

候,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要懂得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现实教学”,也就是对于学生们数学概念延伸到生活之中,就像小学生学的应用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这一环节都比较头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的正确引导,可以把题引入生活之中,让教科书之中的习题生活化,不要过于墨守成规,适度地进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而小学的数学概念又和其他别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学生接触到相关的触感材料,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更能了解概念之中的内涵,从而适当发散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去逐层考虑。

2.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形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相关理解,语言是能让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意见表达工具,语言在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愤的调节,以及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及学好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实现声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地表达数学概念所涵盖的相关内容,真正程度上做到寓学于乐,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好数学概念的使用,并且能够学有所用。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提问,概念由学生们自己来总结,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不仅仅是要小学生会独立的背诵,还应该灵活的运用,运用在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数学习题之中,无论是它的定义还是它的运用与理解,都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定义以及概念方面的学习才会灵活地运用,增强教学

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娟.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0).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一、概念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为了在课堂上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常常会在课前进行预习,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预习的技巧,使得在这个环节中似乎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现在教师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就以“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这一章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需要学生完成记忆。那么对于这些基础性的内容,教师则不需要在课堂上做过多的讲解,而让学生在课前来学习。于是教师可以将每个节点内容设计成为一个图形的相关知识,比如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将它们的相关性质与面积公式都列举一旁,随后再利用线条连接,搭建其中的关系,学生在课前可以有效地预习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用再过多地强调了。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概念图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概念图在教学中的應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纷繁复杂,教师要进行教学的内容实在不少,如果单一地完成理论式灌输,很难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利用概念图则可以将知识有机连接,并且层次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就以“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要传授学生有关分数的知识,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会感觉很茫然,教师要借助概念图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教师将“分数”作为中间节点,以分数的基本知识作为分支发散出来,用箭头进行连接,比如“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性质”、“分数的运用”等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一网打尽,并且实现知识点的有效连接。同时在每个节点中,教师都将具体的实例补充在图圈内,实现直观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晰地认识与理解知识点,实现理解性记忆,而不是过去的死记硬背,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概念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知识学习了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运用,要运用好各个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过去的实践中,学生学懂了知识,但是在用的时候就不知道从何用起了。这时,教师要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习题。就以“追击问题”为例,例如在五年级教学中,有这样一个追击问题:小明家距学校2000米,小红家距学校1600千米,小明步行速度为50m/min,小红步行速度为40m/min,小明八点从家里出发到学校,问小红应该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刚好与小明同时到达学校。在这道题中明显饶了几个弯,迷惑了学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梳理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教师先将“同时到达学校”定为概念图的核心节点,随后从题目中挖掘主干内容作为次要节点,再代入题目中梳理,找到逻辑关系用线条连接,于是很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通过这样的方式,运用概念图从体感出发,梳理逻辑关系,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关键,提高解题效率。 

四、概念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复习是重温知识、深入探究的过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生复习状况不佳的情况,教师也可以用概念图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就以“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这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复习的效果更加重要。于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张有效的应用题复习概念图,教师将核心节点定为“应用题”随后发散出“工程类”、“利润类”、“牛吃草类”、“追击类”作为次级节点,将应用题的题型做好具体的分类,并且将经典的例题镶嵌在这些节点的内容中,让学生实现知识点与例题的结合,促使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模型,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复习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加深与巩固,提升复习效果。 

五、概念图在探究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因为缺乏条理而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则可以实现绘制好概念图,让学生按照概念图的指示完成探究学习。就以“立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求立方体体积的方法。于是教师可以将“立方体体积”作为核心节点,随后散发的次级节点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学生按照这样的联系利用教材进行探究,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容。随后,学生将自主探究的成果补充在节点图中,将内容进行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规律地进行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再来完善概念图,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利用这样的方式,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认识知识构建数学思维的过程,机械的学习方式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利用概念图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概念图相比其他学习工具体现更强的运用优势。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概念图重大的运用优势,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地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明花.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68-68,69.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概念 教学

概念教学对于数学学科尤其重要。不明概念,无法学习数学。何为“概念”?概念又称“涵义”,它是人类思维的"细胞。各种能力都是以概念为基础。何谓“数学概念”?数学概念间客观实际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本属性在大脑中的反应。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为学习数学。学习数学,如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概念基础之上。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上,要使他们全面、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就应该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教育应该走进小学生思维空间,用适合小学生本身的语言把概念重新展现在他们面前。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把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一、结合生活,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小学生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瓣手指到简单的运用计算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就必须熟悉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在学习比较数值大小时,“2”和“3”的大小,可以把“2颗糖”和“3颗糖”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当学生选择3颗糖时,可以问为什么会选择“3”,这样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比较大小的概念。其次,还可利用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比较熟悉的一些知识,概括出新的概念。例如:在引入平行四边形概念时, 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四根小木棒,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后,然后把这四根小棒钉成一个长方形。又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然后,教师又进行演示,把它向其中一头拉斜,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后的形状,引导学生说说这时的长方形变形后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可以说出:两组对边的木条长度相等,但四个角又不是直角,因此这样就在小学生思维中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二、利用直观教学法,补充并深化数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认识程度的限制,在教材中大部分概念没有下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就给教者留下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概念教学难以入手时,不妨尝试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小学生认识“米”的概念时,首先通过观察米尺初步直观认识1米有多长,接着将米尺与铅笔、身高、课桌面的长进行比较,进一步直观认识1米的大约长度,然后让学生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教室的长,这既是对米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次锻炼。

对于太难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暂时不给定义或者采用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在教学中,更要加强演示,操作。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来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理解概念和掌握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长方体实物,又拿出一个长方体纸合,先让学生观察它的构造。然后把纸合沿着棱剪开,教师接着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可以在展开前的每个面上,“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它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终合,概括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样学生就能抓住长方体本质特征,形成概念。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运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逐步抽象,环环紧扣,层次清楚,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

三、化抽象为具体,强化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的同时,一般让学生先解答这样的习题:一种铅笔,每盒10支,每支0.5元,买3盒铅笔需要多少元?学生在解答中发现,这样的题可有两种方法解答。一种是先求出每盒的总价,再求出3盒的总价。那列式为:(0.5×? 10)×? 3 =15(元)。另一种先算出:一共有几支铅笔?再求出3盒多少元?那么列式是:0.5 × (10 ×? 3)=15 (元)。这样借助于学生熟悉生活情景,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些。又如:在学习“体积”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扔到同样的圆柱水杯中,然后观察两个水杯水的高度来展现石头体积的大小。这样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就转变为了水具体的高度,对于尚未形成抽象思维方式的小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掌握。

总之,从概念引入深化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引入――理解――巩固――深化的途径形成概念。并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巩固新概念。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纠正小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概念的方法。

四、纠正错误的学习概念方法

在目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学习概念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及信心,主要表现一下几点:

1.死记硬背。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给学习增加了难度,进而不少同学干脆采取“死记硬背”方式。这种方式确实简单,省事,可以节约大量学习时间。然而,这种方式带给人们负面影响却是无法估计的。最直接的消极影响体现在解题方面,由于对概念没有理解,导致解题时“束手无策或困难重重”。其次,由于没有经历概念形成过程,抽象、概括及归纳思维及相应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及提高。

2.孤立地学习概念。不少同学学习概念时,总是习惯于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去学习,孤立地看待概念,无法将不同概念形成体系,不能在概念系统中学习概念。如此,对概念的理解流于形式及肤浅,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教育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小学教育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数学概念又是小学数学理论学习体系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系统全面地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加深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大有裨益。

一、小学数学概念

1.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深度的加深,很多概念会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和修正,因此小学概念相对而言比较简约。为了衔接生活和知识的过渡,小学数学概念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且以具体性为主。同时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小学数学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如图形辅助式、字形结合式、定义式等。

此外,虽然小学数学概念经过了简化,但是数学概念是有较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经验来源

在概念化阶段,有专家学者研究了圆锥形底部结构的经验来源,并认为经验的不足是导致概念出错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老师将经验分为生活经验和积累活动经验,积累活动经验又包括直接数学教学活动经验、间接数学活动经验和专业设计的教学活动经验等。不同类型的经验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当其中一种经验出错时,另一种经验可以对其进行纠正,多种经验共同作用,从而形成概念。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概念获得的来源有经验和学习。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并且个人的经验总结并不完全是正确的,通过学习,可以纠正经验获得的概念知识。有学者指出,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修正学生生活经验所获得的错误概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将常见的错误概念纳入教师手册以供教师参考的重要教学建议。

此外,有些概念无法或者较少在生活中接触,此时学习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分数学习进行调查分析后得知,学生计算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理解数学概念,而一味地背口诀来解题。强调教师的教学作用,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是有效弥补生活来源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1)概念同化法

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应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可以借助图像、数形结合、比较分析、预先设置错误、理清概念、精选习题巩固概念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魏勇提出了数学概念定义应注重直观并展示普遍性,这和雒晓霞的数学概念类知识的可视化研究本质是一样的,皆是强调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2)APOS理论

此理论建构过程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操作或活动(Action)阶段―过程(Process)阶段―对象(Object)阶段―概型(Scheme)阶段。各阶段的操作步骤和特点如下表所示:

APOS理论教学模式表

针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究和实践,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在操作阶段,以刚性材料为基础,注意适度性、典型性和有效性;过程阶段,运用问题串引思维深入;对象阶段和概念阶段则应以多元化的操作,丰富和完善概念。

目前,关于该理论较少运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仅有少数的文章运用该理论分析小学数学概念的编排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要向探究性学习转变,该理论目前在中学、高中和大学的课程教学研究中较为丰富,在目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加深对APOS理论的实践都是有益的探索,能够弥补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空白。

参考文献:

[1]闫天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2]郑小龙.小学数学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数学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4):37-38.

[3]张景媛.数学文字题错误概念分析及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1994(27):175-200.

[4]方文邦,刘曼丽.对我国小四年级数学低成就学童在分数学习的迷思概念、错误类型与成因之探讨[J].科学教育月刊,2013(358):20-35.

[5]魏勇.数学概念定义应注重直观并展示普遍性数学思维方法:以极限概念定义为例[J].大学数学,2014(30):36-41.

[6]雒晓霞.初中数学概念类知识的可视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7]林浩.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在思考:基于两种数学概念的比较[J].浙江教育科学,2006(06):48-50.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一、描述性概念数学要直观形象。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概念是从感知学习对象开始的,经过对所感知材料的观察、分析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象描述所唤起的回忆,在头脑中建立学习对象的正确表象,才引入概念。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逐步发展过程。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描述性概念的讲授方法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的接触了直线、线段和角,给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可以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1)都有四条边;(2)对边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使学生在头脑之中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二、定义性概念教学要准确推敲。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精确的科学,特别是有关概念具有更强的“压缩性”。字里行间包含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定义性概念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准确推敲关键词语的涵义。例如在教学互质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几组数,如“4和7”、“10和9”、“25和18”的公约数的观察的基础上,引入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的概念。然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对互质数的这个概念要弄清:(1)它是两数之间的一种关系。(2)它是从公约数的个数这个角度提出来的。(3)关键词“只有”的含义。从这三个方面揭示出互质数的本质属性。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些属性,逐项剖析,才能使互质数的特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教师通过对“互质数”的详细解读,既抽象概括出“互质数”这个概念,又能为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互质数奠定了基础。

三、精心设计习题,清晰概念的内涵外延。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这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而内涵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教学中,在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地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因数与倍数”这一章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1、填空:

(1)、10以内的偶数有

(2)、20以内3的倍数的有、

(3)、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4)、18的因数有。

2、判断:

(1)、8和9是互质数。( )

(2)、整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两部分。( )

(3)、6÷1.2=5是整除。( )

(4)、10和13是互质数,所以他们没有最大公约数。( )

3、选择:

(1)、4和6的最大公约数是( )。

A、4 B、6 C、2

(2)、把6分解质因数是( )。

A、6=1×2×3 B、2×3 C、6=2×3

通过不同的角度、变换叙述的语言、正反不同的例子、对有联系的概念进行对比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深化概念的本质属性,更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四、利用知识迁移,构建知识网络。

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要加强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的教学。所谓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在知识与技能的网络中,那些带有关键性的、普遍性的和适用性强的概念。如,加法的概念、比多比少的意义、差的概念、乘法的意义、比的意义、倍的概念等等,越是最基本的概念,它所反映事物的联系就越广泛、越深刻。抓住这些最基本概念的教学,能使知识产生广泛迁移,使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记忆。第二方面,小学数学中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这些联系就可以使知识脉络更清晰,知识结构更完整。掌握了这些联系,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见特殊,便可实现相关知识的有机统一。例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但是他们又相互区别。老师在教学完梯形之后,要对四种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四边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四种四边形的理解。

五、加强训练,指导学以致用。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本质属性;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概念研究现状

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定义的了解、掌握和应用;(2)小学数学教学概念的方法和策略;(3)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研究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小学生能力培养方法;(4)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选材和教学模式;(5)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概念和现实原型的关系。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个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通常是艰难并漫长的,需要经历直观感知、反复抽象、循序渐进,才能够被真正地理解。例如,第一次学习解方程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等式性质这个过程,然后才能自然地去发现解决方程的方法。但有些老师却忽视了这个过程,只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一切“从简”,便直接让学生背过等式的性质,然后就让学生大量地练习怎么解方程,只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却忽略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是一种机械的不科学的学习过程。

2.忽视概念的基础过渡

数学教材中,存在很多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前面概念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前一个基本的概念是基础,是桥梁,而教材中却往往缺少对这个基础概念的教学。那么,首先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找到概念的切入口。例如,在认识除法之前,学生必须充分懂得“什么是平均分”,在认识多边形之前,学生需要先认识“边”,数学上所说的“边”应该具有哪些特点。而对于一些个新的教师而言,由于缺乏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彻,经常会忽视对这些基础概念的教学。

3.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

数学概念的巩固主要是通过实际应用来实现的。通过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对概念的巩固,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许多老师上课练习就仅仅是照搬教材,照本宣科,没有任何的拓展、对比和变式,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似懂非懂,一旦遇到综合性比较强的实际问题,就不知道从何下手。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对策

1.图形辅助型的教学策略

语言是师生之间表达沟通的工具,语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图示所代表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图示所表达出的共同特征,与生活概念严格区分开,培育学生的数学感,以概念教学为主,通过认知心理来获得数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概念的运用来得到强化和巩固,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2.字形结合型的教学策略

在该形式呈现的概念中,“形”的意义深刻,因此,教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形”。帮助学生综合字形的含义,将概念内化,使之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把表达概念的“字”与“形”结合起来。

3.定义式的教学策略

通过多层次的分析,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词汇,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合理应用变化的形式,说明概念的本质。

4.阶段性的教学策略

灵活运用多种引入方法,创设数学情境,提供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引入概念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讲解概念的阶段,教学策略要解释清楚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全面理解,注重前后衔接;发展所教的概念,注重直观的情境,将概念具体化;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概念系统化,促进记忆,学以致用。

5.全程教学策略

构建学生多问、老师少讲的学习框架,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然后老师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给学生答疑解惑,以旧导新,引导学生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并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文.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12).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 教学

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下就略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二、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

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来阐明新概念的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三、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

因此教师要在讲清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办中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分”。

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一个质因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A表示,小明的年龄用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四、分析比较,区别异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能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采有变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过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学生能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增强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在出示几何图形时位置要变化,不要让其“经典式出场”。

当然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入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五、启发思维,归纳概括。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习惯于死记硬背,做习题时,只能依样画葫芦,遇到问题的条件或形式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分类的方法来体会到梯形就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前后联系,因“时”施教。

教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有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起来十分紧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从已有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有些概念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认识的逐步深入,而趋向于完善。所以,小学数学系教材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有每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这就决定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

如对圆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就接触过了,只要在几具图形中能找到圆就行了;到六年级再认识就更深一步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教学;到中学阶段还要学圆的有关知识,这时候对的圆的定义是:圆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又如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个基本性质,形式不一样,但本质属性是相通的。如果不注意前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讲后阶段的内容时,就不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融会贯通;如果不了解后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讲前面的概念就不可能讲到恰在此时当好处,也容易把概念讲死。

七、温故知新,形成系统。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本身是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只有学会了数学概念,才有机会了解其他相关的基础知识.因而,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有关文件对概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要以学生的以往学习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概念教学自身的教学特征来开展教学工作.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含义

数学概念是将客观存在的本质属性反映到人脑中,反映的主要内容是数学研究的客观对象,即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是一门将非本质属性都舍弃的学科,如事物的颜色、气味等属性都通通被忽视掉.而只关注本质属性,即事物的形状、大小、数量关系等.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分类

按照数学概念呈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概念分为:

1.图形辅助式概念.这种方法被普遍运用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因其能够很好地弥补低年级小学生缺乏常识、识字量较少的问题.在这种呈现方法中,除了概念的名称外,其余内容完全用图像的形式来表达.如在对“2”这个数字的概念的教学时,通常用两个小朋友等图像来表达“2”的概念.

2.字形结合式概念.该方法也被称为描述法,其适用范围广泛,在中高低年级都能看到这一方法的使用.具体来说,是将概念的实际原型作为“形”,并与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相结合,以此来共同表达.如在学习“小数”的概念时,会使用“如0.1、1.3、1.4这样结构的数被称为小数”来进行表达,在这里,原形是“0.1”,而描述性语言则是其余的部分.

3.纯文字定义式概念.这种方式较为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因为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部分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具体来说就是用较为简单明了却完整的语言来进行解释.如“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等概念就是用的这样的方法.

(三)小学数学概念的特征

1.区别于生活概念.数学中的“角”单指具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而生活中却有“牛角”“桌角”等多重含义.

2.同一概念可通过有不同的定义表述.同样是角,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个概念外,还可表述为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所得的图形.

3.定义较为低级且原始,具有发展性.如“圆”在小学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而是用图形来表示,而到了中学就会给出具体的定义了.此外,小学数学的概念随着年级的提升,描述性概念也会逐步增多.

4.概念间有逻辑联系性.在某些原始的概念上逐步发展出多个概念,如在“数”的概念上发展出“小数”“整数”等相关子概念.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概念理解,而忽视产生过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概念自身的理解,而不重视概念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让学生只能死记概念,而不能从中获得思考方式的学习,错失了培养逻辑能力的好时机.

2.讲解过程简单,缺乏体验性活动.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多运用文字叙述的方法来进行讲解,手法也多是让学生反复诵读记忆.而不开展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更忽视对概念的有效体验.

3.教与学相互颠倒.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预估过低,在课堂上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主次颠倒.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同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因而提出以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实践上的建议:

1.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小学生的已有知识量较少,且生活经验也较为缺乏.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当从他们仅有的“过往”入手.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受到概念的内涵、产生的过程以及对于日后学习的意义.并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提供思维上的准备.

2.引导学生对认知进行分析.学生在认识概念时,多半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而其中,感性更有可能占据上风.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所以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所认识的概念进行分析,反思认识上的错误,做到正确理解.

3.解释数学概念的构建过程.数学概念看似抽象,但其背后却有着复杂却深刻的推导过程.教师不应该直接跳过概念推导这一步,而是借此过程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感受概念推导过程中隐含的数学本质.

4.构建情境式教学模式.根据正常的认识规律,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概念教学在情境式教学模式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具体的情境,此时将概念引入进来,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探索概念的含义,进而形成概念本身.最后,需要对概念进行辨析与使用,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结语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自然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正是概念串联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章节,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本文对小学数学概念的思考与教学实践的考量都只是一个开始,而真正具体的操作还需要战斗在一线的人民教师多多探索,多多实践.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数学思维的学生.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01-01

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完成数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小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抓住概念教学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运用各种概念教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小学生对概念、法则等的理解,防止小学生概念不清或混淆、死记硬背,克服数学概念的教学难度,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下面就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浅谈几点做法。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第一步,概念引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搞好概念教学第一步,为学生形成新概念作好准备。概念引入的途径多种多样,可复习旧知引入、运用学生熟悉事例引入,组织有关感知活动引入等。比如,对于复习旧知引入来说,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来阐明新概念的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的方法很多,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习惯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还习惯于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实物。所以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和形成数学概念是最好的方法。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7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7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三、概念的深化

由于小学生认识程度的限制,在教材中部分概念没有下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就给教师留下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概念教学难以入手时,不妨尝试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小学生认识“米”的概念时,首先通过观察米尺初步直观认识1米有多长,接着将米尺与教室门、黑板、课桌面的长进行比较,进一步直观认识1米的大约长度,然后让学生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教室的长,这既是对米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次锻炼。

对于太难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暂时不给定义或者采用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从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四、概念的发展

教师要对概念进行延续,其实概念的发展过程就是概念的复习过程。概念的发展就是我们认识新的概念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概念之间的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学生对概念记忆是个逐步淡忘的过程,所以老师在课堂中要经常巩固胜利的果实就要经常帮助学生复习这样的知识点,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三年级时只是认识轴对称图形,四年级时会画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时学生对概念就有一个发展,也有一个延续。

五、概念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