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实验室管理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管理方针

第1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仿真实验室 财务管理 情境设计

财务仿真实验室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从专业领域发展来对实验室管理进行规划。人们在进行系统的设计、研究、实现以及分析时,总是通过实验完成的,在传统实验中一般都是由真实系统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可以直接造成系统的破坏和故障,使得实验难以重复、费用昂贵,所以这种传统方法不能有效的进行研究,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财务仿真实验室的概述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通过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进行研究对象的理论检验、观察、模拟、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可重复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缺点是对于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研究和分析无法胜任,为了让实验具备政策试验、观察分析、决策试验、计划分析、运筹试验、评价、预测、监督以及控制等功能,需要建立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策略。经济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经济社会系统过程中的规律和现象,探索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控制手段和可控性,所以经济实验需要和科学思想进行结合,并通过实验手段和实验工具让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促进。

2、财务仿真实验室的主要问题

2.1欠缺形式灵活性

会计核算操作一般都是由一套固定的使用业务来处理的,这种操作方式不仅直接导致原始凭证的审计以及识别遭到忽略,还使得账务过于集中进行处理,让会计处理违背了真实工作过程和一般顺序。在模拟财务决策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若干案例的给定来让学生进行计算和理解。上述因素的发生都是因为案例来源、业务来源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面对工作时缺乏挑战性,老师在面对实际教学时缺乏改变。

2.2缺少情境真实性

模拟财务决策实验的重点是股利分配、投资、资本运营以及融资等管理财务决策。我国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表现模拟财务决策实验的方法,因为该实验过于简化、过于理想化,不仅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反映出企业的动态效果,还不能在资本市场中反映出企业的表现。

2.3缺乏科学性评价

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是一个试验项目繁多、体系庞大的学科,对于老师指导和学生实验都比较困难。学生如果想要单独进行全部实验的完成,难度系数巨大的,必须和岗位评价相联系,不仅需要通过角色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还需要通过设计方案、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处理能力。此外实验项目的决策以及判断存在较多的答案只有正确的对学生实验结果、实验过程进行评价,才可以客观的、科学的进行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

2.4缺乏技术先进性

随着我国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学习财务管理的人是越来越多,面对如此数量的学生老师的工作量大幅度上升,但是实验技术依旧是没有改变,学生在财务管理实验中遇到的特定问题是很难及时让老师一对一的进行帮助,并且老师也不可能全面的、动态的对实验全局进行控制,使得实验效率低下,而在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中老师虽然可以让实验参数的设定比较灵活、教学成本降低,但是实验却存在重复性。

3、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技术

3.1科学评价

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主要融合了企业经营模拟、经济战略制定、经济决策模拟以及会计核算操作等方面,它的数据流量和存储量都要求比较庞大,也就是说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是一种团队协作的科学评价机制。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主要从财务总监、会计主管、投资主管、运营主管、融资主管以及分析主管六种岗位进行了定义,这六种角色是所有团队的组合方式,都是由财务总监进行未来财务规划和未来财务目标,通过责任细节要求和总体目标来分配工作给各个部门,并由各个部门制定出执行方案,最后进行分析、筹资、核算、运营以及投资等工作。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不仅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能力来对最终成绩进行考核,还需要通过个人业务能力来对最终成绩进行考核,做到各部门策略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让团队成绩与企业财务绩效相挂钩,其中个人业务能力是任务完成质量的反映,根据正确结果和业务方法可以对个人业务能力进行评价。

3.2经营模拟扩展

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进行研究的,需要研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及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战略制定,并利用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来制定决策活动、财务核算,让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实验一般是由固定案例开始的,严格的对企业行为边界和企业环境进行了限定,人为的让企业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出现割裂,造成企业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被忽略。在实际运用中企业的投资项目融资容易受到财务管理决策型活动的影响,从而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遭到改变,而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决策不同,是可以反过来对企业核算工作结果、制定财务决策进行影响的。要想让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符合一般会计业务处理顺序、具有动态变化,就必须让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和真实性得到加强,让业务处理的挑战性和复杂性得到加强。

3.3任务驱动

财务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需要比较庞大的教学案例,并需要大篇幅来进行企业实际环境背景的介绍,对于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融资情况以及财务投资项目进行详细描述,而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的实验项目和实验目标非常容易迷失在大背景中,所以就需要使用生成微型案例库技术,把大案例逐步进行微小案例的分解,这种技术是通过财务管理知识进行的,利用人工干涉分类过程和识别过程把大案例进行知识列表归纳,从而形成事实基本单元。老师通过情景编辑工具的使用,并根据某种业务预定逻辑进行事实基本单元的重构以及连接,让一个大案例完整的呈现出来。虽然这个过程使得案例原有语境遭到破坏,但是又因为情境设计是严格按照通用业务逻辑进行的,所以会出现新语境的多种组合,不仅加强了财务仿真实验室的数据扩展能力,还让真实性得到了保持。

4、结束语

财务仿真实验室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成功的避免了实验的难以重复、费用昂贵以及系统的破坏、故障,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的三种关键技术分别是科学评价、经营模拟扩展以及任务驱动,其中科学评价是指通过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业务能力来对最终成绩进行考核,做到各部门策略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经营模拟扩展是指让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和真实性得到加强,让业务处理的挑战性和复杂性得到加强,任务驱动是指利用人工干涉分类过程和识别过程把大案例进行知识列表归纳,从而形成事实基本单元,并让真实性和数据扩展能力得到了保持、加强。

参考文献:

[1]彭晓英,张庆华.财务管理综合仿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4):174―177

[2]李琳.高职院校仿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35―36

[3]李刚,颜姜慧.论经济管理类“多功能仿真实验室”的特点与关键影响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173―175

[4]何亚群,王海锋,张集,锁嘉.财务分级管理制度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2―14

[5]杨怡光,刘玮.经济实验室与计算机仿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131―132

第2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20-03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了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国家教育部确立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于2012年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各类地方高校及军队院校纷纷转变办学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积极参与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教育部决定于2013年启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以信息化技术为标志,以充分反映学科特点和要求为出发点,为实验教学注入新内容,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虚拟实验教学尤其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网络化共享平台要求甚高,因此迫切需要借助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办法来维护。为了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资源共享,保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虚拟仿真实验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一、虚拟仿真实验概述

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oratory,VL),也称合作实验(Collaboratory Laboratory,CL),这个概念于1989年由美国William Wolf教授最早提出,Wolf教授形象的把虚拟实验室称为“没有围墙的研究中心”。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图形图像、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所营造的,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操作各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1]。虚拟实验是相对真实实验而言的,它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设备与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主要是利用鼠标的点击、拖动来设置实验条件,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从而完成整个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成功地解决了硬件条件与学生学习需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便捷及软件模型的真实可靠,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构建可视化的管理平台,实现在线模拟实验、虚拟设备实验、远程实验及在线帮助等功能,通过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及在线帮助等模块使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更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用于教学的虚拟实验室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1.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室。这是直接由各种虚拟仪器代替物理设备所构成的实验室。构建该类实验室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如虚拟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构成的实验室,成本低,易于管理。

2.基于网络的远程虚拟实验室。这类实验室构成相对复杂些,所需技术较多,但由于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形式也是教育方式发展的一个趋势,且现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二、虚拟仿真实验的本质特征

长期以来,在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数量、面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验教学的现状依然不能满足当下各学院的学科专业发展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虚拟实验室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限,依托信息化技术,如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其他重要的信息化技术,填补了传统实验平台不能实现的实验内容。在虚拟实验室内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不必担心损坏仪器设备,可大胆地尝试各种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并可将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新的实验内容。不但能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虚拟仿真实验充分反映了各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形式灵活多样。功能上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为本科教学服务,满足教学大纲要求,既巩固基本理论与操作,又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特征、高度仿真和满足教学要求三个方面构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本质特征。

三、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高校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国家、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大量卓越的成果。然而,在如何体现信息化核心教学理念方面仍缺少实质性的方案和实践,特别是实验内容和实验手段,难以满足实验教学对于各学科支撑作用的需求。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作为整个高校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框架下系统运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弥补了传统实验不能实现的教学功能,为当下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其必要性在于:首先,网络化虚拟实验室比传统实验室更具有开放性,有效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学生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实验时间,也可以根据专业、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对自己完成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有效拓展了实践渠道,丰富课外学习内容。其次,大大节省了实验室建设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实验仪器、实验耗材都是通过虚拟技术实现,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项目的调整、实验方案的优化再也不受实验设备性能的制约,有效解决了传统实验平台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设备功能缺乏、性能老化、更新补充不到位等问题,保障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再次,针对实践性强的理工类学科,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做到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验、成果转化、产业化等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活动,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实现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

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很大,一些地区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良好的实验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依托互联网的应用普及,虚实结合地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将会极大地拓展课程受益面,成为一种非常迅速、有效、值得推广的教育资源辐射形式。

四、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思路

(一)定位明确,特色鲜明

科学和技术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研究手段,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先进的实习和实验条件。高等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同时承担着知识产出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坚持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目标,坚持特点建设,创新管理机制,推动教学改革,带动实验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

(二)制定规划,分期建设

首先对虚拟实验教学体系总体规划,对实验中心建设、组织机构、管理体系进行总体设计,特别强调进行“顶层设计”。既要避免实验室或某些实验功能的重复建设,又要考虑与其他地方院校实验室及研究机构、企业等组织上下、纵横结合。其次是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像设计理论教学那样独立设计实验教学课程。各院系专业按自身教学结构设置实验室体系,注意将综合性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相结合。

要把虚拟实验室建设与教学(训练)基地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把虚拟实验教学与基地化实验教学结合进行,并且要边建设边使用,边使用边完善。

(三)面向未来,开放发展

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是基于网络的全面开放发展的系统,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在前期整理思路、摸索经验的基础上,要建立起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资源共享可持续。某校开发的软件系统,既能为其他合作实验室和院校机构所使用,其他科研机构开发的系统也能为该校提供依据和帮助。

五、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管理建设

(一)完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管理机制

1.理顺管理体制。从宏观层面上看,学校集中管理的同时,各学院具有一定的独立自。组织机构、设备管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平台、人员配置等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各实验室的建设与升级由各院各实验教学中心统一时间节点,制定相应计划,做好预算,统一进行建设与管理,这样既有效地实现了有限资源的协调与共享,较好了节约资金,又能统一各实验室建设的进度及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各个学科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

2.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从微观层面上看,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制定一套统一的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实现对虚拟实验中心管理、实验室资源分配、使用情况、实验实践教学及人员流动等全方位的管理。具体制度既包含传统的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中心工作规程、实验中心工作条例、实验室开放实施办法、实验教学工作条例等管理措施,还包含虚拟仿真实验特点的课题负责人责任制、登记实验室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名单、针对不同职责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

3.建立项目申报常态机制,设立创新升级专项基金。从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看,按照学科方向、课程内容应建立相应的实验项目申报机制。特别是创新实验建设,每学期组织一次项目申报,由每个教研中心按照课程实验教学目标及内容要求设计一定数量、切实可行、具有创新意义的仿真实验、设计性实验,填写《虚拟实验室项目申请表》,由学校审批后,将项目列表公布在校园网上,供学生选择。每个项目建立相应的项目情况登记表、项目进度表,由学院定期检查项目进展。

学校和学院设立实验中心创新升级专项基金,用于硬件设备的添置,软件系统升级维护等费用。精简行政审批手续,改变非专业人员决策的问题。组织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定期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实验室相关人员实施采购、升级或委托专门的采购部门直接采购。同时,作为一种激励方式,为了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验,基金可贴补津贴。

(二)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体系

1.设置相应的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虚拟实验的学习。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程总学时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学时数大幅度压缩,因此迫切需要课程体系进一步整合。在理论课时压缩的背景下,实验课程的比例需要适当的增加。根据理论知识的要求,开设一定数量、难度的虚拟实验,给予相应的学分,规定各专业本科生的最低实验学分。这样的学时安排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充裕的时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优化实验教学资源,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信息化条件下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删减陈旧过时或与新专业特点不符的实验内容,关注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点,将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引进或自主研发等方式丰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研讨论证虚拟实验内容,科学分配学时数。从内容上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专题研究等几个层次。从性质上分为必选、任选和限选实验等。单独制定虚拟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坚持以反映新技术、新知识,注重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使实验课程体系得到整合优化,突出专业特点,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与科学。

(三)加强教师水平与实验教学水平建设

为了保障实验室的质量,各实验室负责人要求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兼备。以核心技术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选拔骨干教师充实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规划,吸引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技术特点的人才应聘不同岗位,优化实验教学中心人员组成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确保实验室长期有序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评价机制

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这一目标,制定包含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效果、管理保障的全方位、规范化的评价体系。实验教学资源中教学平台建设与信息平台是构建虚拟实验室的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特色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组织建设与规范管理是发展好实验室建设的有力保障。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兼顾全面,也要突出重点。

(五)完善教学管理与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是依托学校校园网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要保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特点,采用引进或自制的方式打造适应现代教育新发展的教学平台,建成包含实验室资产、设备维护、课程体系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内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筑教育信息化体系。

依托虚拟实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实验室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单位参与共享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推进区域内校际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整合校内实验资源,促进院系间实验资源共享。

六、小结

总之,在传统教学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教学要求的背景下,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成为解决硬件设施不足、教学时空受限、实验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实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目前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等组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不断推进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管理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将在未来的实践中证明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磊.虚拟实验及其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陕两师范大学,2006.

[2]李江全,等.虚拟仪器设计测控应用典型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第3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仿真实验;多元融合;跨专业;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92-03

Abstract:Aimingatthecultivationof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hispaperachievesmultipleamalgamationinteachingcontent,teachingmethods,evaluationmechanismandteachingimplementation,andstrivestoform"simulation"and"workplaceoriented"experimentalteachingcharacteristics.multipleamalgamationinteachingcontentreferstotheconstructionofexperimentalprojectgroupbasedonbusinessenvironment;multipleamalgamationinteachingmethodtaketheformofonlineandofflinesynchronousteaching;multipleamalgamationinevaluationmechanismintegratetheprocessandresult,individualandgroupevaluation;multipleamalgamationinteachingimplementationreferstotheorganizationandintegrationofdifferentdisciplinesinteachingactivities.

Keywords:Economyandmanagement;simulationexperiment;multipleamalgamation;multi-disciplin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指出,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经管类高校存在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不高以及实践课程内容分割过细等问题,提出了多元融合的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教学理念,并结合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以来开设的《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分析如何有效开展经管类跨专业仿真综合实验。

目前,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施,山东财经大学《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已覆盖11个本科专业和MBA学生;以及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开展的六届“企业运营管理仿真实训夏令营”。山东财经大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实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塑造,学生受益匪浅,极大地适应了国家对“双创”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当前经管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不足

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除了面临资金、技术以及商业模式选择等问题外,对于创业企业所需的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也所知不多,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本文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的实验项目群,建造了情景式实训场景,从而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氛围和环境中参与商务环境、职场环境下的能力训练,强化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

(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能相互促进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传统教学重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作为补充,不能很好的反馈和改进理论教学,两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本文认为一般应针对有一定理论学习基础的大三学生开设跨专业仿真实验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验证所学知识的机会,同时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强化了进一步理论学习的意愿。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双向互动,相互促进。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壁垒

传统课程体系门类划分过细、过专,课程偏于专业、总量过多且内容有所重叠,导致学生无暇涉猎专业以外的领域,学科视野不够宽广、底蕴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本文主张通过消除经管类不同专业之间的知识壁垒,将各个专业涉及的上下游岗位串联起来,由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团队参与实验,通过相互学习,从而进一步弥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缺陷。

(四)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课堂灌输式理论教学,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的参与性低,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本文通过构建仿真教学环境,广阔、弹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双创”理论和相关政策

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护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将会造就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创业的浪潮。正是基于上述对“双创”理论和相关政策的认识,本文创新思路,寻求通过多元融合的仿真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

(二)企业价值链理论

美国学者MichaelPorter(1985)首先对价值链进行了定义,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概念范围涵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

本文在《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中,按照“企业价值链商务主体机构甄别-实验教学内容模块划分-实验项目群设计”的思路,改革了基于价值链的实验项目群,形成了生产制造企业、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招投标公司、贸易公司、物流公司、法律事务所、媒体公司等10个功能模块的实验项目群。

(三)情景理论

情景理论是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内容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总是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而社会情景包括时间、地点、空间、所交往的对象、交往中各自扮演的不同角色、具体的社会环境以及要达到的交往目的等因素。情景理论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行为动机、文化背景、职业特征、主观意向等方面的认识,由此决定采取相应的、有益的、愉快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手段,以期达到良好的交往目的。这一理论对于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们,在社会情景中彼此建立双向或多向的良好交往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于《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通过“把社会搬进校园”,根据商务活动环境,构建了虚拟的高度仿真的商务运行环境,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实现多元融合的经济管理类跨专业仿真综合实验的途径

以企业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基于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关注教学效益的教学理念,通过多元融合的仿真实验教学,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问题性”的转变。

(一)制定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大纲

基于源自企业实战领域的价值链理论能够有效指导教育领域的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的认识,模拟现实商务运行环境,开设《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课程内容体系融合了企业内外业务、各类政务服务,机构部门协作,部门岗位分工,专题教学活动等不同的实验项目群。并通过仿真综合实训软件,实现对教学过程、教学专题、教学结果的有效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真实反映现实商务运行规律,授课采取集中上课的方法,一周上课时间安排包括课程导入期、第一轮经营期、轮岗期、第二轮经营期四个阶段。课程教学团队参照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助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二)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

按照虚拟仿真、虚实结合的原则,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塑造线下职场情境和线上虚拟商务情境。线下职场情境依托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3号教学楼4层全部6个仿真场景化实验室;线上虚拟商务情境依托实验教学软件系统。课程教学通过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虚拟流程与实务操作相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下完成多岗位角色扮演。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创业设计与实验,展示以往教学的素材,包括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使学生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把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实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

课程的教学环境尽可能涵盖现实市场环境中的各种机构和角色,在实验的物理环境搭建方面实现了模拟真实的企业办公室或政府机构的办事场所环境,采用相应的仿真教具,让学生有置身于实际企业和市场环境中的体验感。

(三)融合多元指标的评价考核机制

结合虚拟仿真商务运行环境,构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履行岗位职责与特别贡献相结合的多维度、全方位、动态化的评价考核机制(参见图2)。并在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人际、思维、态度、内驱力、行事风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点、多方位的评价。

(四)融合各专业门类组织教学活动

打破传统高校专业教学中按专业门类分别授课的壁垒,与教务管理部门协调,实现集中授课,并在选课和排课中给予支持;根据现实企业经营环境,划分实验项目群,让不同专业学生承担实验的不同岗位,既能发挥各专业优势,又能实现跨专业协作。

(五)组建多学科混合型教学团队

按照虚拟商务机构分类,配备相应学科背景的教师,组建一支来自于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会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的16名教师组成的多学科协同、专业互搭、技能互补的教学团队。针对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实验项目多样、实验学生众多、实验时间集中的特点,单次课程由两位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和一位实验技术教师同时授课。

(六)建设虚拟仿真的物理实验环境

为了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山东财经大学建成了校内“企业运营管理仿真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基地拥有6个仿真场景化实验室,总面积800平方米,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的教学环境尽可能涵盖现实市场环境中的各种机构和角色,在实验的物理环境搭建方面实现了模拟真实的企业办公室或政府机构的办事场所环境,采用相应的仿真教具,让学生有置身于实际企业和市场环境中的体验感。图3为仿真实验的能力培养示意图。

四、结束语

多元融合的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弥补了传统单课实验局限于本专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从事若干典型和具体的职业岗位活动。本文通过链接理论教學和企业实践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虚拟流程与实务操作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下完成多岗位角色扮演,通过专业能力训练、模拟岗位实训、模拟流程实训、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训练,在实现理论学习升华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进而对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顾文勇.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杨丽萍,毛金波.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整合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潘光辉.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 

[4]魏文静.创新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 

[5]苗雨君,李喜云.基于ERP实验平台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2(1). 

[6]李平,毛昌杰,徐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 

[7]王卫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考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8]张敬南,张 钟.实验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 

第4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虚拟仿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其数字化、绿色化、操作性强的特征,给予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有力的补充,正成为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选择经典的离体肠管灌流装置,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场景中掌握M受体及其拮抗剂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作用。在虚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逼真的虚拟实验场景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离体组织灌流装置的基本操作过程、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对药理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也能有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进入药理学实验室之前,先在虚拟实验室里了解哺乳动物离体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能够对实验全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实验过程的重点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把握关键,减少错误,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提升。因此,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可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一、虚拟实验场景及实现的主要功能

1.整体场景。以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作用的实验为例,需要构建较真实的药理学实验室,展示药理学实验室的整体场景,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台、多媒体配置、常见的药理学仪器及试剂等。

2.实现目标。用虚拟工具完成对完整哺乳动物离体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全部过程。操作界面包括工具栏(包含实验所需动物、设备、试剂等)、虚拟实验台及提示模块,实现学生可根据提示模块提供的实验操作步骤提示,在工具栏中选择相应的内容,拖拽到虚拟实验台的相应位置进行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在操作的同时设置相关问题、原理等作为互动环节,部分较关键及难度较大的操作步骤过程在完成后播放预先录制的操作视频。

3.实验操作评价。将家兔小肠平滑肌自动节律性收缩曲线(幅度和频率)逼真地演示出来;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系统做出考评系统,能为学生的操作评分。

二、虚拟实验实施方案

1.实验目的展示。学生点击实验题目,出现实验目的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在模拟的内环境中,掌握M受体药物及其拮抗剂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作用,掌握哺乳动物离体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2]。

2.虚拟实验所需的仪器及材料。在操作界面的右侧为工具栏区,显示实验所需材料的图片,包括家兔、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成都泰盟,BL-420F),恒温平滑肌实验系统(成都泰盟,HW200S),张力传感器,台氏液,乙酰胆碱溶液(1∶10万),0.1%硫酸阿托品溶液,1%氯化钡溶液,等等。

3.虚拟实验台。实验室中央为讲台,两侧分别放置4张实验台,鼠标悬浮在任一实验台上可显示已经摆放好的仪器和耗材。单击选择其中一张实验台,实验台桌面显示为空白,可从工具栏中按步骤选择相应的材料摆放在台面上,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4.虚拟实验操作步骤。(1)过门动画动作过程:推开实验室的门,展现实验室的整体场景,特写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旁白介绍实验目的。(2)实验准备。①恒温平滑肌槽结构介绍:选择恒温平滑肌槽放在实验台上,点击相应部位,显示该部位的功能。学生了解仪器使用后,要求学生操作:连接气体钢瓶,加入水、台氏液。②离体肠段制备:学生选择家兔及相应的手术器械完成数段2cm―3cm肠管的制备。③标本与张力换能器连接:选择一段标本及相应工具将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3)根据提示语进行离体肠段正常活动曲线及加药后肠管活动曲线的记录。(4)提示语:选择【乙酰胆碱】,记录离体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5)提示语:选择【阿托品―乙酰胆碱】,记录离体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6)提示语:选择【氯化钡―阿托品】,记录离体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三、虚拟实验对学生的评价

第5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 经济管理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建设思路

一、引言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中也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强调“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面对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突出矛盾,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矛盾,高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不相适应的问题,高校转型势在必行。武汉工商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试点学校,较早的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实验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库和网络通信技术,构建仿真模拟实验环境,改进传统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以达到理论认知验证、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必将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

我校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紧紧围绕学校的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应用型人才(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结构和教育教学要求,按照应用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体系,以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抓手,重点开展资源、平台、队伍、制度等方面的建设,着力打造起经济管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践平台,形成持续服务实验教学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机整体,以应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经济管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以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集合“教学、实验、实训、实习、科研、培训”六大功能为一体,通过虚拟仿真的技术手段,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和支撑,形成具有武汉工商学院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特色的完整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该平台由经济管理专业集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训实习平台两大板块组成,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同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平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一)经济管理专业集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专业集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按照专业集群建设的改革思路,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行业和产业为背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起以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三个实验层次的专业集群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依托中心指挥管理平台,结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动态,依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经济管理专业集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架,如图2所示。

经济管理专业集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市场、财务会计、企业运营、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物流及供应链等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覆盖了学校两个专业集群主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湖北、武汉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型战略产业的发展,为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地支撑。

(二)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实习平台

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实习平台是基于企业价值链理论的仿真实训项目,整合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金融、物流、政务服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将各个专业涉及的上下游岗位串联起来,使学生形成立体化的知识和能力,是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大平台。

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实习平台采用连续集中、分散集中、半集中教学形式,通过博弈、实景、角色扮演、协作、讨论、激励、验证等多种实习方法,完成企业经营到供应链竞合与服务业协同的仿真环境实习,从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形成各阶段实习成果,综合实习的特殊性决定了考核评价的综合性,在考核评价中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个人表现考核与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与特别贡献考核相结合,通过评价指标库建立评价方案,从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与沟通交流、经营决策、经营业绩、管理制度、业务完成情况、公司绩效、资料管理、部门或公司经营报告、实验报告、业务处理情况、出勤率、提交书面材料等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实习平台,如图3所示:

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实习无疑是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该平台的建设表明中心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生在近似真实环境中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与现实接轨最真实化、最低成本、零风险的具有社会层面的、行业层面的、企业层面的、岗位层面的各类体验和训练,得到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和锻炼。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实习平台的建设,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思想统领全局,以教学设计为主导,以计算机、网络、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以制造业为主体,虚拟了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仿真生产经营全流程活动,使学生可以在这一社会经济活动的虚拟仿真平台上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的实战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创新与特色

(一)构建了基于云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实验管理与教学平台

在武汉工商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实验教学中心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与服务支持系统为依托,建立起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和经济管理学科实验项目共享资源服务体系两大项目。实现了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在实验、实训中的应用,构建起资源开放与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信息化环境;建立了经济管理学科实验项目共享资源服务体系,针对远程教学的环境,结合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实验的特点,完善和优化了实验教学资源。

(二)建立起虚实结合的实验环境,提供可靠、安全、经济的实验项目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将虚拟网络平台与有形实验环境相结合,构建仿真化、虚拟化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环境。把社会、企业搬进校园,把经管类各专业的实习融合在实验室平台上,形成高仿真的实验教学环境,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在实训中操作不同的岗位认知和了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环境及其关系,拓展学生实践知识的宽度,体验企业经营的整体框架,使学生提前感知和适应未来实际工作时才有的岗位环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胜任感。以虚拟现实、依托多媒体、进行人机交互、利用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开展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增加了动手、实践机会,实现了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大胆创新。

(三)依托转型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紧紧围绕学校的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结构和教育教学要求,按照应用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转型发展、开展校企合作,以经济管理虚拟仿实验真教学为抓手,重点开展资源平台的建设,在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创新。

四、结束语

武汉工商学院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新的进展。提高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人才。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虚拟仿真技术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践育人方面起到的巨大的作用,夯实了转型发展高校的实验教学基础,突出了教学特色,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 OL].(2010-07-29).http://.

第6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经管类人才;教学案例;制造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71-02

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校要强化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同年,教育部联合宣传部、财政部等部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5年4月16日,浙江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高教[2015]47号),指出在鼓励试点的基础上,争取用5年时间,推动更多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建设,要“转变办学理念”,“切实强化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在此背景下,诸多高校纷纷推进实践教学,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我国为数众多的高校中,几乎90%的学校均设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全国约有2000所,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经管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由于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起步比较晚,相关理论不够成熟、实践经验不足,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尚无章可循。但是,针对现代企业对人才复合性、创新性和专业性的要求,完善校内仿真综合实验室或实验基地建设,在动态的、复杂的、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开展综合性实训,已然成为当前经管类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基于实训环境仿真性的要求,除实验室建设、实训平台建设等基础环境搭建外,模拟真实企业运作的教学案例,作为隐性教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贯穿教学始终,其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早在2010年9月启动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于2012年9月,正式开设《综合专业实训》课程。该课程,基于“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通过搭建仿真综合实训平台,营造仿真商业社会环境,采用中小型童车制造企业经典案例,拥有7部门18个管理岗位,生产工人40人,生产线若干条,主打产品为经济型童车、舒适型童车、豪华型童车。基于校内实训的特性,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探索以及教学案例的研究,必须以经管类人才所必备的各项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切实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结合到企业岗位工作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一、经管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被描述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知识面广,具有向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创新创业人才的角度出发,胡旭微教授(2008)认为成功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结构要求。经管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并成金字塔型:一是基础层,要具有扎实宽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等的知识体系以及工具性知识。二是核心层,兼有与所学专业相关或相邻的知识,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类知识等,这类知识属于综合性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例,涉及思想道德修养、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包括法规、金融、税务、工商、公共关系等。三是最高层,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知识,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代表性的课程有:创业管理、战略型创业、新企业创建(商业计划)、科技创业、科技创业、商务沟通与交流、团队训练、拓展训练等。

2.能力结构要求。从能力结构上来说,经管类大学生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即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和敏锐洞察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抗风险能力等。

3.素质结构要求。一个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观念素质、经济与管理专业素质以及心理人格素质。

二、童车制造企业教学案例

目前,《综合专业实训》课程所采用的中小型童车制造企业经典案例,拥有完整系统的童车制造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数据等资料,满足了该课程的教学需求,实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较为成熟、成功的教学案例。该童车制造企业拥有7部门18个管理人员,40个生产工人,1个机加工车间,1个组装车间,生产线若干条,主打产品为经济型童车、舒适型童车、豪华型童车,产品加工工艺为加工、组装。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各2家,以及银行、工商局、社保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公司、设备供应商、综合服务公司等服务机构若干,构成了童车从生产到销售所需的完整产业链,搭建了系统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基于课程竞争性的考虑,从第2个生产月开始,我们将其生产周期由月调整为旬,鉴于童车必须按批次生产且需要两个生产周期的规则,每月有三批童车完工,在维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每月最大产能为21000辆。

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教学案例的组织结构框架清晰、各部门的任务明确、产品的生产工艺明晰、配套的销售等规则合理,受训学生可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实现了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的经营理念。该教学案例集仿真性、趣味性、竞争性为一体,既满足了学生了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实物的运转流程和其他企业日常业务的需求,又切实地锻炼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对于培养可快速融入企业的实务型岗位人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具体要素分析

基于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特性,对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各项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1.具有明晰供应链实物流的制造型企业案例,是对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制造型企业案例,有效地搭建了仿真的实训教学软环境,较好地囊括了经济管理类主要专业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企业实际运行中的投入和产出,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成本和收益的关系,较好地满足了经管类校内仿真业综合实训对教学案例的核心要求。

2.该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必须有效涵盖和融合经管类大学生必备的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在制造型企业的基础上,该教学案例既要与经管类专业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即涵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搭建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社会全景,巩固各项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融入商务沟通与交流、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等创新创业能力知识。

3.该教学案例设计,必须以经管类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为核心。必须可切实锻炼受训者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能力。通过对课程业务规则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锻炼学生的把握机会能力与决策能力;通过组成团队并各自进行生产经营,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调能力;通过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设计,培养学生的抗风险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4.该教学案例,必须体现该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包括真实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最新的管理理念等。为了切实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脱节,该教学案例,必须以现代企业的真实情况、发展现状为基础,无缝对接当前该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将最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经营模式等引入课堂,如此一来,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所培养的经管类人才才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的真实要求,实现校内实训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完成前沿性、同步性、一致性的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5.从课堂效果的角度出发,该教学案例在实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实训特性基础上,还必须兼顾课程竞争性。基于我院的教学实践,竞争是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升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对于童车这一类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生产工艺明确、加工周期较短的产品,再辅以相配套的业务规则以及涉及企业各部门且量化的成绩考核设计,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四、结语

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通过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搭建,营造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在动态的、复杂的、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开展综合性实训,其所采用的教学案例,基于较为成熟的童车制造案例,需具备清晰的组织结构框架、明确的各部门岗位职责、明晰的产品生产工艺、合理的配套销售等规则,涵盖经管类大学生才所必备的知识、素质,且需体现企业现代性,兼具竞争性。

参考文献:

[1]吴燕.“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09):86-88.

第7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54-02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特别是在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国家投入大量建设资金,相继建立了一大批地(市)县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潲水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检测实验室工作者,应抓住机会,争取国家项目投资,搞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建设,尽快提升检测能力,有效发挥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职能作用。

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1 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组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以事实为决策依据、互利的供方关系。这8项原则是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职责是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服务。检验报告就是实验室的产品,其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性。质量管理的绝大部分工作就是围绕满足客户对数据准确性的要求而展开的。

1.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验室是由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和人员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组成的有机体。要对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其前提是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进而开展质量管理工作[1-2]。但不要误认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质量管理文件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4个层次,通常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工作程序、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记录表格、结果报告等内容编入体系文件,对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和技术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①学习相关标准、规范、文件;②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③管理体系的策划;④确定职责和权限;⑤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和实施;⑦组织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⑨内部审核;⑩管理评审。

2质量管理中应抓住的重点环节

质量管理目前已有比较完善的标准,对质量管理的过程和方法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建设,依照《实验室资质评审认可准则》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有关规定开展具体工作。

2.1质量管理的起点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起点是在实验室建设立项和筹备阶段开始的,绝不能拖到建成投入使用的阶段,或者通过某种认证以后才开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没有终点,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实验室建设立项和筹备阶段,应考虑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地理位置与实验用房条件、关键岗位人选等。因为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和方向关系到建成后能否满足社会需求;选址和房屋条件关系到是否便于实验环境条件的控制;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和质量主管的质量管理知识与能力关系到质量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

实验室应建在相对安静的地方,且一定范围内没有居民,以防止相互干扰和影响。例如,有的实验室没有资金新建实验用房,就利用原有房屋改建而建在临街闹市区,或与居住楼混在一起,造成外界粉尘、振动、噪音等影响检测工作。同时,实验室的“三废”也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有的实验室面积不足、结构不合理,导致实验室功能分区和布局不合理,操作不便,易交叉污染。实验室也很难通过再整改来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必须加以克服。

2.2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由组织根据自身的目的制定,应包括组织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特别是行为的诚信和数据的准确性在质量方针中一定要有体现。基层新建农产品检测室,应将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作为基本的质量目标[3]。认证是第三方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承认,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最好途径,也是对外质量保证的最有效手段。

2.3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对实验室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必须持续进行。实验室应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经费,进行培训和考核。有的领导认为教育培训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是一种浪费。作为领导应认识到每项质量活动都要投入成本,而教育培训则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

2.3.1教育培训的方式。实验室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采用自学、内部交流、外出学习、请专家进门培训等方式[4]。

2.3.2教育培训内容。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知识培训、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检测技能等。质量意识的提高是质量管理的前提。质量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质量概念,质量法律法规,质量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意义与作用,质量责任等。质量知识是质量管理培训的主体。不同层次人员的质量知识要求也不同。对领导层的培训应以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理念、决策方法等为主,对管理人员应以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对检测人员应以岗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所需的知识为主。

学习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的保证。要组织实验室各个岗位人员认真学习各层次的体系文件,明白自己应做什么、怎么做、对做了的工作如何记录和反映,使每个人的工作都在体系文件的指导下规范运行,所有工作过程都处在管理体系的控制下,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技术和仪器水平都在不断改良。作为基层新建实验室,检测人员多是从其他部门抽调,几乎没有从事检测分析工作的经历,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更应该加强检测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并不断更新和补充,以保证实验室持续发展。为了加强实验室管理,领导层也需了解熟悉检测技术。

2.4组织文化

第8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 运行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管理体系中明确提出:实验室应按照《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所谓管理体系,就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保证客户对检测质量满意,把影响检测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连续的控制的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条件:包括配备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及办公设施、合格的检验人员等;建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确定各检验工作的过程,分配协调各项检验工作的职责和接口,指定检验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检验依据方法,使各项检验工作有效、协调地进行;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的审核,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使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保证了实验室有能力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1.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为了充分地应用自身资源,建立与实验室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需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有效运行,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一是领导决策层充分重视。领导是实验室的领导核心和决策者,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产品的和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取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保证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建立管理体系涉及实验室内部诸多部门,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领导对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

二是宣传培训做到全员参与。实验室各级人员是实验室的根,在建立管理体系时,把对全体人员的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贯穿于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分层次循序渐进。

三是组织落实,明确责任。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质量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工作班子,拟定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明确各要素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管理体系的试运行

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文件只有通过试运行才能发现问题、改进问题,通过试运行考验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文件目的。在管理体系试运行过程中,实验室重点做以下工作:

一是有针对性的宣贯管理体系文件。使全体人员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管理体系对过去管理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管理体系文件。

二是对管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收集,将管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

三是认真做好信息管理,对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要求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

四是按照《评审准则》要求进行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审核和评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体系文件是否覆盖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组织结构能否满足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

3.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管理

管理体系的运行实际上就是执行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了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领导决策层充分重视。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坚持长期关注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确保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确保应有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过程的组合,不同的过程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使各个过程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在管理体系运行中,为避免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专门设置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依据管理体系文件监督各项质量活动,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定期对采用的“校核方法”进行有效的评审,从中得到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质量。

四是认真开展审核活动,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定期审核是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工作,是对管理体系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确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重要手段,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使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五是加强纠正措施落实,改进管理体系运行水平。对在管理体系审核中和在日常监督、客户抱怨中暴露的问题,都及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后的效果。对于纠正效果不明显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直至有明显改进。

并修改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将这种措施编入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达到改善和提高管理体系运行水平的目的。

第9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计量 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性 影响因素 举措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064-01

引言

当前全国的计量检定测试所都是政府设立的法定计检机构,在长期的发展中,计量所依托政府出现了管理松懈的状况,使得计量所的计量检定和检测实验管理都较为滞后。随着当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式和科技的进步,计量所呈现了两大趋势:第一是市场上有了更多的计量检测需求,第二是计量所的检测质量堪忧,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进程中,我给的计量所开始逐渐引入了国外先进的计量检测标准和大型检测实验室,促进了计量检测市场的开放,当前如何提高计量所的质量管理问题已经受到计量检测机构的关注。要发展计量事业,就必须做好计量工作的质量管理,由此,本文就我国计量检测实验室如何提升其计量质量管理水平进行探讨,从而寻找到提升计量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对策。

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表现

计量所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计量工作人员具有较为明确的质量意识,能够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明确自身的职责,能够深入贯彻计量所的质量控制方针政策。能够以优良的计量品质赢得客户的信赖,能够通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客户计量提供服务,并能够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2、计量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在计量检测实验室,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计量工作流程能够顺畅开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计量所自身的质量管理情况,搭建一个精简、实用的组织架构,简练检测系统文件,提高计量检测管理。②系统体系文件必须要完善,文件要全面、系统、适用,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编制体系文件要有高层领导带头,通过多个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制,做好做到全员出动;先程序文件后质量手册;文件格式要统一、规范;数量上要精简。③不能将17025标准作为检测的最高标准,只能作为通用标准,要根据检测实验室的情况、特点设置标准,忌搬抄17025标准。

3、计量所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点与措施

3.1 制定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提高质量意识

要提高计量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树立现代计量检测理念,特别是计量所的领导要有计量检测的质量意识,根据客户需求以及计量所自身的特色,从而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质量方针,体系出计量所检测实验室的计量检测工作追求以及工作宗旨。在此基础上还要定立计量所总的质量目标,通过后期的目标分解细化,让目标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计量所的质量方针与目标制定大致包括的内容有:第一,计量检测实验室必须要有一个检测服务质量承诺,这包括了计量检测实验的职业行为以及检测服务质量。第二,检测服务标准声明,要有管理层做出。第三,质量管理目的。第四,所有检测人员必须对质量文件进行熟悉掌握,并体现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第五,对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持续改进的承诺。

3.2 完善文件系统

计量所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了完整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计量工作程序、过程以及资源。建立文件系统是为了保障计量工作有章可循,有相关制度法规依据。所以,计量所的检测实验室必须要具备完善的文件系统,这里面包括了计量质量方针、目标、手册以及检测指导书等,还有质量计划、规范、记录。

计量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文件化的规定,可以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各部门提供查阅信息,便于相互了解,同时使得实验室的质量承诺下达到每一个员工,员工查阅相关资料,便于加深对工作的理解认识,还为计量检测工作提供明确的运作框架,有效为检测培训奠定资料信息基础,也为检测工作的持续改进和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数据依据,通过文件系统的展示,有利于向客户展示计量所的实力。建立和完善文件系统,必须要和计量所的规模、工作人员的素质、检测工作的复杂性等对应,保障计量检测结果质量可靠。加强宣传文件系统信息,让全员都能准确理解文件规定。

3.3 检测过程的系统控制

计量所检测工作的全过程都要得到标准、规范的管理,贯彻ISO/IEC17025:2005标准思想,对检测工作流程的人员、设备环境、量值溯源等检测而的关键因素建立核心的控制要点,并记录下控制工作,形成相关文件,还要有纠正预防措施,相应的管理评审机制,控制好检测结果质量,确保其准确性、可靠性。确保计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来完成,对检测工作过程的控制要严谨、全面、有效,不能有脱节的地方,所有的检测过程要合法合规,使得检测服务能达到客户的需求,并在检测服务过程中通过评审机制不断提升计量检测质量和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

3.4 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个持续改进机制

为了确保计量检测服务的质量,计量所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检查工作,特别是实验室的质量体系,通过持续改进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计量检测中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此外,通过持续改进机制,有利于防止一些检测问题的发生。当前的ISO/IEC17025:2005体系已经有了对计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与管理平时的改进措施,内部审核的策划与组织者是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在有培训经历和相关资格的内审员的执行下进行,从而对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管理评审是在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的组织下进行的,定期举行质量体系和检测工作的评审活动,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确保其充分、适宜。

结语

计量检测质量是计量所的生命,是计量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于计量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提升计量所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过程中要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蓝本,结合计量所自身的实际从加强整体的质量意识,完善文件系统,建立监督机制以及动态自我完善机制等措施来切实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