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微课的基本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的基本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课的基本概念

第1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微课开始在教育领域普及,微课具有课时较短、信息量较大的特点,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微课成功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学生闲散的时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如何将微课合理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1.微课的概念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先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学上来说,就是将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给教师,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设性观点。

2.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2.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2.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2.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2.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2.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2.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2.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2.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3.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3.1激发学习热情。高中数学许多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微课以某一概念、定理、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学,模拟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到感兴趣的问题探索中,微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学知识点零碎,表现形式直观,声音、图形、文字相结合,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利用视频的暂停、重播,有利于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防止学困生出现学习困难。微课虽小,但知识内涵丰富,教学意义巨大,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稳步推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通过微知识、微学习,形成大道理、大智慧。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例如,"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牛奶盒中牛奶量的多少",引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将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微课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微课展示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例如,数学公式的由来及数学家的科学研究故事,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思考数学问题,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创设课堂情境。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创设课堂情境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但是情景的创设引入不宜过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引入课题,微课程视频正适合这种教学形式。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Flash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微课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

3.3进行练习小结。学生在课后,如果对该课的教学内容仍旧有存在困惑的地方,一方面可以当面向教师请教,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都不允许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充分应用微课,通过在微课上进行练习,可以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巩固与复习。微课使高中生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学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再单纯追求好成绩,高分数。将微课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逻辑推理、发散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值得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力推广。

第2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习题课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On Developing Thinking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Exercises Class

GAO Wen

(College of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recita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role, and describes the basic steps of teaching exercises, how to use the exercise class that better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help students digest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learned.

Key wordsadvanced mathematics; exercises class; thinking ability

高等数学是教育部指定的工科类各专业基础课课程之一,高等数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更深一层的意义是将这门课程中学到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后继课程以及将来的工作中。面对日益压缩的课时,怎样利用有限的习题课授课时间最大化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广大高等数学教师面前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等数学习题课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利用习题课教学巩固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纯理论性的、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基础学科。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常都会开设习题课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因此,习题课的设计对教学的巩固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抽象、理论性强,主要体现在它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和定理,这些知识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通过开设习题课这一环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这些基本知识,更要向他们传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从具体内容中抽象概括,掌握这些概念,定理最核心的关键。

2 利用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吉霍米诺夫说:“在心理中,思维被看作是解题活动。”虽然思维并不对等于解题过程,但有理由断言,形成思维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解题来实现的。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向封闭的传统思维模式挑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常规的思维模式是“由因导果”,这种思维方式称为正向思维。反之,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式就称为逆向思维,也就是“由果索因”。实践表明,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这种逆向思维对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我们更有必要培养好学生的正向和逆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举例而言,讲授一元函数导数与微分的概念时,我们通常会讲导数的定义本身就给出了求导数的方法,这是一种构造性的定义。而讲微分的定义时,我们仅给出微分的形式,并没有指出微分的求法。所以,判别一个一元函数是否可微,以及可微的充要条件就是师生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微分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如下思考:先假定函数可微,然后由定义中的等式入手,考虑它是否与先前已知的某个概念形式有联系,从而通过整理,变形推导出相应的结论。由此得到的结论恰好是判断函数是否可微的必要条件,这一结论就可以作为判断函数可微的准则。这种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就称为逆向思维。那么如何能得到函数可微的充分条件呢?如果必要条件能够作为可微的充分条件,则该条件成为充要条件。如果不能,我们需要对条件做哪种补充和限制使得能够推出可微性,进而得到函数可微的充分条件。我们有理由让学生认识到证明过程中的一些附加条件通常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漏得到的,这也是我们得到新结论的一种方法。

3 利用习题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分析与综合能力是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基本思维能力。对一些定理和习题的证明或者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把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先从“未知”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靠拢到“已知”,再用综合法加以叙述,即由“已知”入手逐步推倒到“未知”。

比如利用有关辅助函数的建立来解决问题,就是一个结合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很好例子。考虑下面这个问题:设函数f (x),g (x) 在[ a , b ] 上连续,在(a, b) 内可导,且f (a) = f (b) = 0,证明至少存在一点 ∈(a, b),使f′() + f () g′() = 0。首先我们分析,把结论中的用x来代替,结论就变为(下转第53页)(上接第41页)f′(x) + f (x) g′(x) = 0即

f′( x)f ( x)= - g′( x ),两边积分可得ln f ( x) = - g ( x) + ln C ,进而f ( x) exp (g ( x))= C。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设想辅助函数为F( x) = f ( x) exp (g ( x)),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辅助函数代入到问题当中,验证它确实满足罗尔定理的条件,完成问题的证明。

4 利用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方面思索答案的思维方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利用习题课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求解问题前首先帮助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求问题的原因,尽可能给出多种解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找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法。(2)在习题课的设计上,应当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学生的多练和教师的讲授尽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5 结束语

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经大幅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学校而言都是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使得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有机地将先进的教学工具和习题课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1.1 什么是微课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一春教授称“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被称为“中国微课之父”和微课追梦人的胡铁生先生也不断对微课的概念进行升级和改版。在其对微课定义的3.0版中,他提到,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1.2 微课的特点

从上述各种概念中,可以总结得出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时间短。

从黎加厚教授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微课在时间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10分钟以内。虽然张一春教授没明确指出时间的具体数值,但是在他提出的概念中强调了“简短”这个特性。这是与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50分钟-1小时为单位)最明显的不同点。

第二,内容精。

由于时间较短,直接导致在微课中呈现的内容量少,但同时由于微课的目标明确,又对精准有了新的要求。在微课中,教学目标或是某个学科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是某个学科的某些教学活动、练习实验。

第三,重设计。

微课要在短时间内将内容传播给学习者,而且要能吸引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因此必须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有教与学的心理学作指导。

第四,可视化。

从形式上来看,微课均应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其可视化效果较好,有的微课还可以与学习者互动,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微课还具有网络化发展的趋势。随着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以其数据量不大,内容充足的优势将成为网络学习、个性化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

1.3 微课的制作工具与设计流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有高像素摄像头的手机与支架的完美结合就是制作微课成本最低、技术含量最低的途径。除此之外,各式各样的录屏软件,如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可以同时将电脑屏幕的内容和麦克风的声音录制合成,并且提供了简单的后期编辑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编辑软件操作的简易,微课设计者们将不再为制作而苦恼。

如今,制作工具已不再是微课的障碍,“设计”的精彩与否就成为了微课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如何设计微课?大可以遵循以下流程:

第一,选点。

在微课时代,“内容为王”已经是众人皆知,选点即是确定微课的内容。任何一门课程中都有其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在微课中,到底要向学习者传达什么点?这是在创作之前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选点时还需要注意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要尽量将受众明确。

第二,定型。

在选取好内容之后,需要对微课的“型”加以揣摩和确定:内容如何呈现给学习者?如何才能较大程度地吸引学习者的眼球,提起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定型的同时,选取什么制作方案与工具也将初见端倪。特别是当微课由任课老师与其他媒体制作人员合作完成时,那么“定型”步骤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此时对“使用什么媒体手段表现课程内容”已经非常明了。

第三,细节。

撰写微课脚本的过程就是设计各个细节的过程。在脚本创作前,需要将微课着重需要体现的点“切割”成为若干环节的意图关键点,然后再针对各个关键点设计画面内容、媒体表现、配音文本以及拟用时间等。所以,微课的脚本设计中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时间、意图关键点、媒体表现手段、屏幕(配音)文字等。

第四,润色。

一般而言,脚本确定后,即可使用相关工具完成微课的制作。然而,如果微课的景别较多,画面内容的变换较细腻,那么就需要在完成微课的初稿后进行润色,从而使得画面切换比较流畅、自然,使学习者如沐春风。

2 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常见的微课种类与其作用

2.1 讲解理论知识的微课

与其他课程相似,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学习。例如,在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及转换、三大控制结构的基本语法、常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原理、数据存储的基本理论等。用微课呈现这些内容时,制作精美的PPT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如果涉及的知识点较难理解或需要强化记忆,辅以动画等形式将不无裨益。

这样的微课可以灵活使用“提问”、“讨论”、“引导”、“讲授”等教学方法组合设计。从学习者实际所遇问题出发“引导”其进入课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有效促使他们愉快地完成学习;教师可以运用亲切的口头语言向学习者“讲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概念、论证原理、阐明规律等;根据教学需要,提出相关问题让学习者参与思考,通过“提问”使其获取、巩固或检查知识;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习者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微课平台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这种形式的微课对于学习者有效学习理论知识很有帮助。然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学习者能够编写程序,所以,其他类型的微课呼之欲出。

2.2 编辑环境录屏式微课

在学习者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经典案例,在微课中演示这些知识的使用方法。此时,最简单的微课制作技术就是使用录屏软件录制编辑环境中编写程序的过程。例如,在演示三大控制结构中的分支结构时,可以借助“根据输入的三边长判定是否能构成三角形”或“根据输入的成绩判定成绩等级”等案例,将分支语句的各种使用方法加以演示。

在Android、iOS等程序设计类课程中面临的问题已经与现实接轨。这样的课程中的案例就可以源于现实生活,而不再拘泥于虚拟案例。例如,在介绍Android中SharedPreferences如何使用的微课中,就可以使用“如何才可以使APP记住用户的偏好设置”或“下次自动登录”等实际问题。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实际观察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以及程序的运行效果,可以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并可以使学习者获得直接感知,从而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由此可见,“编辑环境录屏式微课”在知识的使用方面着实立竿见影,但是前提是学习者对知识已了然于胸,否则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长期深入学习。

2.3 练习测验式微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者的程序设计技术、技能到底有无提高?需要多次练习和测验方可得知。练习测验式微课就是通过交互动画等技术手段,让学习者围绕某点完成一些练习或测验,借以自评其学习效果。例如,针对某算法原理,可以用一组动画模拟算法过程,让学习者进行判断正确与否;或者让其从中选择正确项,或连线,或填空…形式各异,但宗旨唯一。

上述三种形式的微课互相之间可以有交叉,这就意味着在同一个微课作品可以多种形式并存,只要设计合理,便于学习者学习使用即可。

第4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为了满足化学教学发展的需求,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文章主要对慕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根据化学知识特点,有选择地“翻转”;获取多方支持。

关键词:

慕课;中学;化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应运而生。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性的网上在线学习课程。与其他网络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在慕课平台上的学习者可以实现课上学习、交流探讨、完成作业、课后小测的整个过程。慕课的诞生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新的曙光,它将成为我国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

一、中学化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2014年5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大会上强调: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育工作的核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可见建立符合中学化学课程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教师应转变化学教学理念,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使课程多元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慕课这一教学形式由高等教育发展到基础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将慕课与中学化学有机结合,是中学化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慕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学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建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传统化学教师对慕课并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去了解慕课,并结合中学化学的教学特点,联系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敢于将慕课与化学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实现“慕课”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根据化学知识特点,有选择地“翻转”

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笔者将化学知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记忆性知识、理论计算以及化学实验。教师在采用慕课授课时,要根据以上三部分内容进行有选择地“翻转”。第一,记忆性知识。化学中的记忆性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应用。教师对记忆性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慕课对课堂进行“翻转”。教师利用慕课进行记忆性知识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①教师录制基本概念的慕课视频并设计配套的学案;②学生根据慕课视频掌握基本概念并完成学案;③回归于课堂,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基本概念,引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理论计算。化学中的理论计算一般是根据公式或方程式进行的有关计算。教师利用慕课进行理论计算教学时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①教师录制相关的公式或方程式的慕课视频并设计配套学案;②学生根据慕课视频掌握相关公式或方程式并完成学案;③课堂上,教师设计例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小组讨论,掌握理论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④教师设计习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理论计算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第三,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考查内容一般是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实验原理部分主要是实验前的准备阶段,包括知识的准备、物质的准备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先观看慕课视频,了解实验原理或者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再做实验,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但实验技能是视频课程无法替代,学生必须亲自体验其过程才能积累基本的化学实验经验。为此教师应有选择地进行“翻转”。

(三)获取多方支持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多方参与。将慕课融入中学化学教学中,需要家长的参与。只有家长了解并接受慕课这一模式,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慕课发挥重要作用。学校也应支持将慕课应用到中学化学教学中,并构建网络化的慕课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教师之间进行研讨、实践及反思。

三、结语

慕课是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这种学习模式可充分地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及课后复习,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慕课的出现符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将中学化学教学与“慕课”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作者:宋柏萱 孙和鑫 朱春城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第5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机械制图”一直以来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调查发现:现行的教学模式下,一节课45min,一般只要20min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主体内容的讲授,余下时间多以学生练习为主,或者兼顾部分没听懂的学生而进行的反复讲解。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基本概念的讲解上,长时间的理论讲解,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将45min的课程进行精炼,将抽象课题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特点:1.时间短,效果明显45min的课堂讲授主要围绕几个核心知识点展开。根据认知科学规律,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有效学习时间普遍较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10min左右。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min一节课的教学课时来说,“微课”更加符合认知科学规律。微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抽象的制图知识用直观的动画及具有感染力的讲解展现,增强了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力和表现力,从而能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效果更加明显。[1]2.内容少,相对完整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集中,主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学科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微小的片段优化了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的联系,从而产生了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5]3.容量小,载体丰富从资源大小来看,“微课”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便于下载传播。然而,几十兆的视频文件可以采用项目、故事、案例、任务、问题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合理的将PPT、三维动画、三维模型、生产现场视频、解说声音、画面字幕等多种元素融于一体。实现复杂内容简单化、简单内容趣味化。把抽象的空间思维直观的表达,从而吸引学习者的眼球,提高学习效率。[1]

三、微课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1.知识点细分

就“机械制图”而言,内容多,知识点密集。因此知识点的细分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每个“碎片化”的微课自身保证系统性的同时,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拆分知识点。例如,“立体表面交线”内容,将截交线、相贯线作为两节微课讲不完。可以将其细分,以两个案例“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平面与回转体相交”,进行截交线的微课教学,两个案例“圆柱与圆柱相交”“圆柱与圆锥相交”,来介绍相贯线的知识。一节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两节微课形成一组,将“立体表面交线”内容说清楚,讲全面。又如,“轴测图”内容,可以分解成4个微课专题:(1)轴测图4个基本概念:轴测图、轴测轴、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以及轴测图的两个基本性质作为一次微课讲解。让学生对轴测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以一个平面立体正等测图作图实例,介绍正等测图的有关规定及作图方法,进行“正等测图”的微课教学。(3)以一个斜二测图画法实例,穿插介绍斜二测图的有关规定及作图方法,进行“斜二测图”的微课教学。(4)就圆平面的画法,对比正等测图与斜二测图的区别,作为一个单独微课单元。4节微课,每个突出了“轴测图”体系中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同时,这4节微课形成的微课组又将“轴测图”重点内容全面囊括。

2.优化设计

“机械制图”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因此,微课的制作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在“机械制图”的微课教学中可以采用讲解说明、操作演示、推理解题等方法。[1]其中,讲解说明主要是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开展讲授型教学;操作演示主要是用来介绍画图步骤及画图细节;推理解题则运用于习题课中,通过两面视图绘制第三面视图或者补画漏线等作图过程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外螺纹的规定画法”模块中,对于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而言,通过观看外螺纹的加工,能够直观的看到外螺纹的样子。通过PPT,结合外螺纹的加工方法,讲解外螺纹的规定画法。结合每一步的加工,了解外螺纹的每一步画法都是有原因的,从而解决同学们在绘图的时候分不清粗细线的问题。

四、反思与展望

第6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1.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机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机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从比例上来看,机试成绩取决定性因素。从近几年的学生试卷分析来看,有的学生平时做实验时,表现得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当不错,但是最后因为对上机考试系统不熟悉,提交试卷时没能按要求正常提交,结果教师在改卷时出现种种情况。例如,有个别学生不小心将原始试卷提交上来,结果教师阅卷时看到是空白的学生答卷;或者有的学生即使将答卷做的非常好,但是没能提交到系统上,导致的后果是试卷出现乱码或根本没有试卷信息,最后上机考试成绩只能以零分记。

2.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

目前,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类似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选修课授课教师往往是授课完以后就离开教室,等到下一次授课时再和学生见面,几乎没有额外的时间和地点专门和学生沟通,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学生每次课上遇到的难点和问题。长此循环,等到下次授课时,教师只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授课,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在听课的时候由于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随着课程进度的一步步深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1.教材的选定应不拘一格

由于我校大一新生在本学年下学期将会选修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所以教 师在授课的同时,除了使学生掌握以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Office软件的使用方法等,还应逐步引入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的课程打好基础。如果此时没有适时的引入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等到下学期学习程序设计的时候,一方面,教师在教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多基本概念还要从头讲起,另一方面,学生常常会感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这是近年来很多教授程序设计的教师经常会遇到的尴尬情况。因此,在选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材时,最好不要统一规划指定通用教材,而应该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材,而且尽可能按不同的专业来选定适合该专业学生提高自身计算机素养的教材。

2.教学方法多样化

(1)转换角色,学生上讲台。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有时即使老师讲的很精彩,但学生仍然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如果能转换角色,教师在教授基本理论,如请部分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走上讲台,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动手演示当堂课上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在演示过程中,如果学生出错,教师应及时地进行现场引导。此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千万不要有畏难情绪,往往出错的时候,就是提升自我的关键时刻,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同时,计算机水平也就会慢慢提高。而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尺度,尽量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往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自我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目的。

(2)由学生参与提供教学案例。在传统的案例驱动教学法中,大部分案例都是由教师来编排和确定的。试想如果能由学生参与,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学生参与制作教学案例;或者作为授课教师来讲,能在讲授课程之前及时归纳总结出学生平时遇到的此类实际问题,并且能将该问题融入到课件的制作中,这样当教师在讲授案例时,学生很可能会有更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重视实验课

虽然,在教学安排上,大学计算机课程安排有理论课20学时,上机实验课16学时,但是实验课的学时安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实验课,适当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同时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消化本次实验课的知识点,并自己对该次实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交实验报告的同时一并附上目前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于教师下一次讲解。有时,甚至可以考虑将理论课搬到机房上,一边讲理论,一边做实验。

4.考核方式新探索

经过近几年的考核情况来看,学生仅仅通过学期末的上机成绩很难如实的反映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达不到较理想的测试结果。例如,有的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平时表现的相当不错,但是由于期末上机考试时,对考试系统提交试卷时操作不当,错过提交时间,结果机试成绩很低,有时甚至不及格。这样,似乎有些不太公平,但是对于机试而言,是全程在线考试,每一位考生几点几分登录,几点几分交卷,系统是实时记录的,一旦考试时间结束,该考生的机试成绩就已经确定了,所以授课教师也没有办法改变结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出以下一些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1)改变考试形式

应逐步改变原有的考试形式,一种方法是可以尝试将总成绩分散到平时实验,具体可以通过教师为每次实验现场打分,最后将几次次实验的平均分当作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不再设置学期末的机试。

(2)突出动手能力

考试总成绩也可以这样来确定,当学生第一次上机时,教师就布置一个类似于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实验的题目,该题目的设置应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可行性。学生可以先考虑考虑,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有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早点动手做,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也可以展开。等到学期末需要对学生考核时,学生只需要将自己完成的该综合性的设计成果上交,综合性实验的分数就当作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

5.创造条件反馈问题

为了能让学生听完课以后及时地反馈自己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例如可以利用目前学生经常使用的QQ群和学生及时地在线交流,也可以利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微信功能,及时地查阅学生的问题并在线解决,如果不能在线解决的至少也对学生的问题心中有数,等到下次授课时,将学生遇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统一讲解。此外,如果有些问题需要和学生当面交流的话,教师也尽量地找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授课学时来解决。总之,只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授课教师来说,都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便利。

三、小结

第7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主要通过视频进行开展,用视频将老师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微课教学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微课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也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教学资源。以微课的形式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比较生动形象,也方便学生学习,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应加强分析高中数学微课的应用途径,促进教学质量的优化。

一、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步骤

微课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依据具体学科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选定微课教学的内容。老师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在备课的过程中仔细筛选,优选适合制成微课的内容,在进行筛选时,应遵循下面两条原则:第一,结合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学情,选取的内容应围绕学生来进行,将学生想学的知识作为制作微课的核心内容。第二,依据自身经验,灵活制作微课。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取那些适合使用微课形式讲解的课程内容,例如,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节内容,由于图像的变化过程较复杂,抽象性较强,就可将其作为微课的选材。然后,在选好微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的设计,一般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内,语言应简明扼要,以充分利用时间。还应注意,微课是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的,无需学生的参与,应尽量避免传统数学理念的束缚。在设计微课视频时,要加入趣味性因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怎样表达”“怎样提问”“怎样讲解”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最后,着手制作微课,利用好PPT等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良好习惯,在每堂课开讲之前,数学老师可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将这堂课要讲的内容做一个简单介绍,或是对前面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逐步引出本节内容的学习,也可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过程录制下来,使用视频剪辑器制作10分钟以内的微课。然后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分享到班级交流群中,让学生点击观看或下载学习,逐渐学会“怎样预习”“怎样自学”。比如,在进行《概率》的学习时,就可结合前两节的内容,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复习前面的知识,介绍前后知识之间的关系,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然后让学生自主预习,掌握一定的数学预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微课形式构建知识框架,突破数学知识的重难点。高中数学知识庞杂,且抽象难懂,这些抽象的知识也是教材的重难点。数学老师可将重难点知识制成微课,让学生可随时随地观看,避免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听懂而课后又不敢去问老师的情况出现。比如,在讲解《抛物线》一节时,可借助信息技术将部分内容做成视频课件,将抛物线图形的形成和变化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丰富,这样一来,可有效降低抽象知识的难度,可推动学生数学知识框架的构建。利用微课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形式开展学习。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对典型例题的讲解环节通过微课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依据例题而提出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方式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步完善知识建构体系,促使数学知识的完整化与具体化,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3.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

40分钟的课堂学习有限,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老师也不可能反复讲解这些内容。因此,可通过微课形式,将数学课堂上讲解的重点概念、难点问题录制下来做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展现对某个知识点的完整解释。学生如有需要可在课后自行下载观看,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理解的知识点,课后可以及时补充与学习。这种微课形式教学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高三学生的专题训练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可以把一个数学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形式做成卡片,采用PPT将其制成微课课件,这种形式的微课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的特点,适合专题复习,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微课教学具有多种优势,有效地整合了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及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微课教学。

参考文献:

第8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诊断学;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3-02

医学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技能学习的一门桥梁学科。诊断学教学分为问诊、体格检查及基本诊疗技能教学三大部分,其中体格检查是医生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体格检查在诊断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诊断学主要是传统教学模式,由于体格检查部分知识点多、理论复杂、操作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重构,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下先观看视频学习,课堂上再与教师沟通交流,将课堂事务内外“翻转”的方法是翻转课堂的雏形。该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效率地提高,不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因此在世界各国已很快流行起来。

本研究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教学中,探讨和分析其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并将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研究,验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精选诊断学体格检查中的心脏检查、肺部检查和腹部检查三个教学专题,教师提前设计教学内容并创建微视频,让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讲解并将疑问带到课堂,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并讨论自己遇到的疑问,并进行学习成果分享与效果测试。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选择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共计192人。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诊断学》教材,两组授课教学师资完全相同。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教学组,即对照组,96人;另一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为实验组,96人。两组间男女生比例及学习综合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教学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在课前所有授课教师均参与集体备课。

1.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采用“预习-听课-复习-考试”方式学习。

2.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单,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建立实验组学生“QQ群”,在授课前一周将视频、课件、案例等上传到“百度云盘”中,分享“百度云盘链接”,供学生课前学习。上课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师通过设疑、提问、答疑、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对共性问题提供针对性讲解。

(三)观察指标

1.测试成绩:学习结束后,针对心脏检查、肺部检查和腹部检查三个专题分别进行测试。满分100分,其中:笔试5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5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心脏、肺部和腹部体格检查的操作方法与规范程度。

2.教学效果评价:参照文献制定了诊断学教学效果评价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每一个方面有五个选项:很能、能、比较能、一般、不能。在开考前进行,要求学生当场独立填写,并立即收回问卷。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100%。统计时,将调查结果量化成分数,“很能、能、比较能、一般、不能”分别对应分数95、85、75、65、55。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测结果。数据来自于三个专题的测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的量化统计结果。P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专题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考试结果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n(%)],即:人数(百分比)}。并对每个专题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学生每个专题的测试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并统计(见表3)。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普遍认为他们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国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波新浪潮。

一般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时间大约是10min,因此翻转课堂的课前微视频建议教师制作在5~15min的微视频最佳,可满足学生保持最佳注意力最佳时长需求。微视频的设计应突出重点和难点,要讲述清晰,层次分明,在结尾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我初步检测学习程度。教师需提前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通过制作“短平快”的微视频传递知识点,在通过翻转课堂阶段师生互动交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研究以诊断学三个教学专题为例,分别采用传统多媒体授课及翻转课堂方式教学,对比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从测试成绩分布(表1、表2)发现,翻转课堂教学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了主观评价。结果发现: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均得到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第9篇:微课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学;音乐;乐理

伴随社会的进步,艺术的繁荣,社会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通常分为三个部分:音乐基础理论课、技术理论课、史论课。当前,我国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不重视以上这些理论课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理论课只是走过场的科目而已。这些认识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自身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关乎高师音乐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制约并影响着学音乐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将阐述音乐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音乐理论课的重要价值

1.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乐理。

音乐理论课讲授音乐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基本知识,结合其他音乐理论课,以大量例证,说明音乐理论现象。视唱练耳扎实的基础技能的音乐理论类课程通过听觉分析,视唱,听写教学环节的音乐听觉训练的学生和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内在的音乐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视唱练耳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其他所有的音乐课程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我们学习视唱练耳课程基本理论,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

2.为学生日后作曲予以铺垫。

音乐理论和声课程讲授各种和弦,连接方法,音响效果以及进行规律等等。和声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做和声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规则的进展,并能运用掌握和声知识解决音乐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扎实抓好这些必须依靠合理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学环境。音乐理论课当中的作曲课与配器课,一般指的是歌曲创作和编排与配器,还包括小型乐队的编配。作曲,配器课的实践课程,为将来的音乐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能够熟练地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编写配置出有水平的音乐作品。

3.帮学生提高艺术品味。

音乐理论课程中的乐史与欣赏、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部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习中国和外国的音乐历史,应全面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点的不同特征,把握其内在音乐艺术发展规律和客观历史规律,思考音乐现象的一种合理的方式,从而促进学习其他音乐课程。音乐理论课讲究的是体会音乐审美过程,它从哲学视角和美学的各种分析和掌握音乐理论,是一个学习音乐和艺术的重要理论的普遍规律。音乐审美意识从理性的高度的音乐实践,这种文化的音乐审美情感,建立各级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人的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概论是高等音乐专业的综合性理论课,是阐述有关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论课。

二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价值不能充分体现的原因

1.音乐理论课与音乐实践结合度偏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习音乐理论,不能离开情感体验的真实声音的音乐应该是音乐与加深理解音乐理论在感觉的实际声音的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的音乐声音缺乏必要的联系,一个沉闷的“纯粹”的音乐理论课失去了鲜活的感性特征,因此,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理论课的兴趣,出现这一现象的“重技艺轻原理”。

2.音乐理论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不足。

大学音乐理论课教学与功利色彩,不注重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都是短视。旧课本照本宣科的教师使用多年,音乐理论课本讲述的许多内容不能很好的与当前的研究现状与实际问题相互关联,学生感觉课程毫无新鲜感;学生学习音乐理论课的理解肤浅,平时不努力,考试恶补,成绩及格就行了。有意识地参照相关的书籍和材料的一个音乐理论问题,课堂内外都不能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 充分体现音乐理论课价值的方法

1.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首先要加强横向联系与其他专业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教学改进声乐课程教学质量会产生重大和直接影响。学习音乐理论课程,将深化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器乐教学主要是钢琴演奏键盘及各种中西乐器。音乐理论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的学习音准,节奏,节拍,和其他元素的音乐,让学生良好的掌握音高、节奏等,学会表达音乐,提高整体音乐水平,能够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及音乐理论的历史和社会学的学科,如横向联系。音乐这项自然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所以其存在浓厚的社会和历史特性。因此,运用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为深入的体会音乐理论。

2.提高音乐理论基础课的文化品位。

讲授每一个概念,应该尽量用简洁,朴实的语言,避免繁文缛节。学生的唱音准与不准,原因还是在于音程的关系错误,这就需要我们在先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真正明白音程的具体含义,并能够正确识别音程的协和程度及转位情况。学习音乐理论课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音乐,也就是说学习音乐理论旨在解决音乐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这需要我们着眼于理论的同时,大力加强听力训练、视唱能力的训练以及记谱能力训练等等。在歌唱和耳朵训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音高和节奏的分化能力、以及记忆音乐,音乐欣赏等等,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学名词。这些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音乐理论各科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专业修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音乐理论教育中,应注重充分认识音乐理论课在整个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其它音乐专业课的联系,丰富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理论课的价值,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禄民.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 彭微琴,仲佳静.浅谈实效的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8)

[3] 张海燕.视唱练耳课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及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