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1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校长:**实验小学全面安全工作责任人,学生外出安全负责人

主要职责:

1、对**实验小学学生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学校各线安全的定期督查,指导工作;

3、在学生外出活动中,原则上应事先对学生活动地点进行认真的现场考察,确定活动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外出,并负责向上级请示报告;

4、严密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确保行车、饮食、外出游玩活动的安全;

5、及时妥善处理外出活动中的偶发事件;

6、制定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责任到人;

7、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工作的安全规定。

法制副校长:分管学校综治工作,学校周边环境治理。

主要职责:

1、加强与各单位联系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学生严重违纪事件,杜绝学生不良行为及安全。

3、协助校长,认真落实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工作的安全规定。

教导主任:教育教学安全责任人

主要职责:

1、督促全校教师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特别是认真落实体育课、电脑课、劳动课、自然课等课的教学常规,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对必须外出进行校外教学的课要认真审批,督促其严密组织;

3、督促全校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因体罚和心灵虐待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事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要求全体老师加强师德修养,关爱学生。落实“谁的课谁负责,教学教育过程全程安全”的制度,加强责任感;

5、要求把学生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事,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教导工作的安全规定,依法办事,依法教学。

6、督查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文明岗学生、值班教师对课间活动安全的教育管理,杜绝课间责任安全事故。

总务主任: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安全责任人

主要职责:

1、确保校舍安全。随时检查,防止校舍因年久破旧变形、外墙面及走廊栏干磁板破损脱落,伤害学生,查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

2、保障用电安全,有触电危险的地方,必须有明确的警示标识;电脑机房等用电密集的地方,要加强检查,经常维修,防止漏电;

3、要督促有关人员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电脑的用电安全,做好防火工作。

4、要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做好防盗工作,关门落锁,谨防因盗窃损害学校财产;

5、进行各项校园建设,从进货至使用,要落实“安全第一”,保障学生安全;

6、加强全校的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校园安全;

7、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总务工作的安全规定。

8、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安全,不得在学校食堂和商店经销“三无”产品,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9、实行进货责任签字制度,责任到人,谁签字谁负责;对商品提供商要进行资执审查,确认商品提供商系合法经营商,从制度上保障饮食安全;

10、严格遵守卫生防疫部门有关规定。学校食堂工人须按时体验,严格遵守卫生防疫部门规定进行食品加工销售,特别要严格落实消毒规定;

11、落实专人对学校食堂关门落锁,防止人为破坏,包括投毒、偷盗等事故的发生;

12、制定有关规章,管理本部门安全工作,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责任到人;

13、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后勤工作的安全规定。

14、万一出现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

班主任:班级学生安全工作责任人

主要职责:

1、密切配合学校、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思想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身保护能力;

3、平时要加强教室、运动场所等地方的安全检查,随时向学校报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与学生共同商定,建立班级安全制度;学生集合必须带队并按规定排队缓步上下楼。

5、加强班级财产安全管理,防盗窃、防破坏;

6、加强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中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杜绝隐性安全问题;

7、对本班学生外出校外开展活动直接负责,要严密组织,实地考察,并报请学校审批;

8、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班级工作的安全规定。

9、万一出现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

学科教师:学科课堂教学安全责任人

主要职责:

1、对本堂课教学学生安全直接负责;

2、熟悉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的有关规定,特别是要认真落实体育课、电脑课、劳动课、自然课等强实践性课的教学常规,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要随时留心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如对体弱学生),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学校(办公室),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各种异常偶发事件;

4、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对必须外出进行校外教学的课,要事先报告学校,经批准后,方可外出;未经允许,不得外出;

6、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班级工作的安全规定。

7、万一出现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

值班校干及教师:课间活动安全责任人

主要职责:

第2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消费心理学 教学研究

1 前言

我国自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大形势,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高职院校都必须切实结合实际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尝试,以应对当前迫切的形势。所以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营销之中,提出易于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方案。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情绪以及心理上的波动,这中心理上的波动以及变化就会影响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大量的数据显示,这种消费心理和行为是有规律的。而《消费心理学》研究这种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想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学会学懂《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在平时的营销中掌握消费规律做好市场营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1]。

因此,我们在教授消费心理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营销能力,更加注重实践。但是,现在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也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所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专业素质[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规律组织营销活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水平教学实践以及毕业后学生学以致用的程度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能很好地实现,距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2.1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有专业性教授《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的知识。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的任课教师缺乏知识积累,专业背景单一,并且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在教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极大影响了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效果。

2.2教材选用不当,教学内容单一,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消费心理学》教材编写体系中普遍比较落后,虽然意识到已经很落后了,但是并没有积极的创新编译新型的适应当今高职教学的教材体系,而是像原来一样,将心理学知识和营销知识两部分独立,教材理论知识较多,实践部分较少。更多是偏重于理论演绎,根本不适合用于高职层次的教学需要,课程中只附有少量的练习题,只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过的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消费心理学》的方法与方式上,并没有极创新的方法,也不去积极创新,还是采用传统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枯燥无味,让学生们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了。过分地强调理论的传授,难以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践性特别强的《消费心理学》。

2.3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课程是核心课程的有力补充,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却只注重了理论的重要性,很少重视甚至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以及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只是在课本上学习,真正走入市场,走入社会的时候,颇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总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地应用。或者在有的时候不能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这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表现。

3 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关联度的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要和消费心理学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必须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手段为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3]。

3.1紧抓课堂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基本前提。实训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程之后,要基于理论课程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环节。既根据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组织进行和理论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训课程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学习内容,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案例、课堂讨论、现场演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的完美对接,让学生们在生动的课程中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掌握实际操作。

3.1.1通过典型案例讨论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

老师不能仅仅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现实的书面描述方式呈现,还要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感受自己作为营销者和消费者,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事情的经过,运用课堂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分组,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阐述本组同学对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学生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互动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更深的感悟,使市场营销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1.2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属于巩固性学习内容,是增强对学习内容认识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设置一个有效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模拟市场、模拟环境,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配角色,之后进行演练,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作为不同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变化。最后,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我做一个评价,讲述一下自己的心理变化,请其他同学则对其表现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了解学习,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的热情。

3.1.3游戏体验激发吸引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游戏体验教学就是把学生将来从来营销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边玩边学,有所感悟。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用心去做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 “蒙眼作画”的游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理解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的不同效果,充分意识到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处理和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这些都是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提高学生市场营销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3.2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学是对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补充。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从而了解、认识市场营销。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侧重于认识实习、市场调研、策划实习和生产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营销这个职业,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样学生对营销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才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会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实地观察并且进行调查的实践教学可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深刻了解任何产品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观察[4]。营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需要的人可能选择同样的目标来寻求满足,有相同需要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目标寻求满足[5]。这些我们必须通过实地的观察才会发现。所以,教师在课后闲暇的时间应该多组织学生去一些大型的商业场所去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也可以通过问询等方式向营业人员了解各种资讯和信息。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下时间,让同学们走入到社会中,到各个商城或者营业场所进行实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加深对社会、对营销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研究消费心理学对于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非常必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一定要提高消费心理学与营销能力的关联度。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教授消费心理学中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实训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来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关联度,使学生通过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营销素养与营销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合格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31,341.

[2]李国建.市场营销基础[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8-69.

第3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教师满意点;学院绩效点;民办高校;薪酬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09.243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建设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民办高校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学校管理者必须综合考量影响学校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分析教师的需求,以此作为学校管理的依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并具有可行性的绩效和薪酬管理制度。

1 研究对象

以14所民办高校专业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力求获得最具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本次问卷发放2519份,回收有效问卷2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1%。

2 研究目的

民办高校专业教师,是一个特殊性群体,工作岗位对教师的专业性、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强度,由于专业教师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石,在学校管理制度中针对这部分专业教师的薪酬管理设置还不够完善,一部分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高,了解这部分教师的实际工作满意点,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够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工作空间与环境。

3 调查结果

3.1 影响民办高校专业教师满意点的因素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影响民办高校专业教师的工作满意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3.1.1 薪酬待遇

综合分析,薪酬待遇因素是影响教师满意点的关键因素。薪酬待遇包括工资、津贴、奖金以及住房、学校薪酬体系等众多方面。一方面,教师的衣食住行,都属于生活的基本保障。这些都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最低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有更高的需求,而满足了这些更高的需求,才能够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校管理来说,薪酬待遇就是满足教师更高追求、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最有效手段。薪酬体系的构建要依据科学、合理、公平的原则,通过构建科学、完善、公平的薪酬体系,达到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主动为学校做贡献的目的。

3.1.2 学院绩效

除了薪酬待遇之外,学院绩效也是影响教师满意点的决定性因素,绩效考核与工作压力、满意度之间有直接联系。学校绩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一旦教师绩效分配与自身的工作劳动投入不成正比,那么就会丧失工作的动力,形成工作倦怠心理,降低工作的满意点。

3.1.3 晋升进修

进修机会是教师实现自身继续教育,不断完善自身专业修养,获得更高职位,以及薪金报酬的主要手段。从高校角度分析,教师在学校的晋升机会还是有限的,一般都是以职称评定来实现的,而进行职称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待遇、薪酬方面能够更好一些。

3.1.4 同事关系

同事关系是影响教师工作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很高,同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工作意愿以及满足感。在高校教学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事之间的竞争增加,竞争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同事关系,进而造成教师满意点下降。

3.1.5 学术氛围

高校教师除了基本教育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很多学术研究工作,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环境能够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进而获得良好的科研成果,所以学术氛围是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要素之一。

3.1.6 领导与管理

人的行为受思想指导,不同的人其思维方式也不同,学校领导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其管理方式受其思维支配,不同领导,管理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学校的组织气氛,以及教师行为。从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对学校、工作上的意见,缺乏表达的机会,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得不到重视,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了满意点的增长。

3.2 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专业教师对当前该校工作满意点的因素统计分析总结,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影响专业教师工作满意点的因素中,薪酬待遇与学校绩效的不满意比重最大。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劳动付出与所得不匹配。

4 构建基于教师满意点和学院绩效点融合的民办高校薪酬管理制度

4.1 合理设置绩效薪酬结构,平衡好稳定与激励的关系

民办高职高专专业属于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类专业的教师薪酬绩效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联系更加紧密。从目前民办高职高专专业的整体来看,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是专业教师的三大职能,因此,学校在制定绩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师满意点因素,以及专业特点制定内容,确保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以及学术研究工作中。我国现阶段施行的是“定岗定编”的薪酬分配管理机制,根据高职高专专业的特点,其所获得薪酬待遇以及绩效报酬应该相对高一些,在教师的薪资结构中,学校要划分好固定部分与可变性部分的比重,同时学校还需要结合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自身的情况进行绩效薪酬的制定。可以将研究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机制背景,能够无形中起到鼓励教师开展研究项目,同时还能够达到激励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目的。

4.2 实施“宽带薪酬”,拓宽绩效薪酬激励的模式

所谓“宽带薪酬”,就是改变过去等级层次的垂直薪酬结构,而是采用扁平的,跨度小的薪资结构,这种薪酬结构既保障了不同专业教师薪酬、绩效之间的差异性,也能够平衡大跨度薪酬差异所造成的不合理问题。但是,总w来说,这种绩效激励模式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通过调整薪资结构进行绩效组成,建立弹性管理构架,强化工作过程管理、学术职业的吸引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更具激励效果的薪酬管理机制。通过设立学校内部优秀专业教师奖、科研新秀奖等多种方式,拓展教师自我实现的平台,同时在职称评定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关键岗位,提高有效待遇,提升教学与人才培养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另外,针对个人绩效薪酬的问题,要向团队式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过渡,要以参与者的实际共享以及研究成果为依据,尊重每一位参与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集体包干式考评,对创新团队薪酬与津贴进行一定的补贴,体现个人薪酬与团队薪酬的整合,提高团队合作的共同收益。在上述基础上,对绩效薪酬进行分解,包括基础性绩效薪酬、奖励性绩效薪酬以及特殊薪酬等方面,改革后的绩效、薪酬管理机制,应该更具灵活性与稳定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

4.3 考虑个体特性,做好教学科研的分配平衡

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人才群体,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追求与职业发展期待。作为独特的群体,高校教师有着多层面的追求,其职业满意度的组织因素不是薪酬福利,而主要是学术工作的自主性与激励性等。与此同时,不同的教师因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自身的定位是不同的,因而对自我实现需求维度也存在着差异。就同一个体而言,因人的知识生产和创新能力受生命周期的影响较大,特定的年龄阶段是其科研创新的高峰期,科研产出会较多。高峰期过后,虽然学术成果创造力可能有所下降,但既有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仍会给学校带来相应的收益。这种个体性差异也是绩效薪酬制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在绩效薪酬的制度设计中,要合理设置分配权重,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潜在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和运用,以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量相对来说要大一些,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更多地加强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评价,但也要使高水平的教师保证足够的时间投入教学工作。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更多地加强对教学工作、专业技能的评价,但也要激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化,要结合不同教师群体的特点,将教师岗位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制定系统化、精细化的教师岗位评价及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差异化、多元化的薪资体系。为了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开始了先行先试的探索。就目前来说,主要存在的分类模式有:两分法,如厦门大学分为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三分法,如西安交通大学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五分法,浙江大学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型、团队科研/教学型。虽然不同的模式都尚处在探索阶段,但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管理效能,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校和教师利益双赢的必然选择。

5 结 论

在研究专业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过程中,发现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两点就是薪酬待遇与学院绩效。由于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在教师的薪酬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是不对等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都比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结合本文分析的结果,积极完善和创新薪酬绩效管理机制。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民办高校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学校主要的人力资源,必须为其提供公平、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合理制定薪酬待遇,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动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民办高校的相关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毕妍,蔡永红,王莉.教师薪酬满意及其对教师绩效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5(18).

[2]蔡永红,梅恩.美国中小学教绩效工资改革的沿革、特点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8).

[3]徐艳丽,龚雪.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11(10).

第4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正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如何使这些实验教学设备在大量投入后发挥应有的效益,并为促进素质教育服务呢?笔者认为,这是继硬件配备之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在原有管理体制上不断完善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标准,系统而扎实地推进实验室管理,并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手段使管理模式顺应时展的要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方法。

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诸多学校没有针对现状制定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从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到实验员的任免与待遇等都缺少相应的管理条例。即便部分学校有管理制度,也一直沿用旧模式,没有根据新形势作相应调整,使实验室管理水平跟不上教学发展要求。

(二)实验室管理员素质不高

实验室管理员的任用没有严格的标准,许多学校由非专职人员担任,一方面导致人员流动性强,管理衔接不畅;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不对口,致使许多教学仪器设备或设施闲置。其次,学校将实验室交给管理员之后一般不再定期检查,即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室管理水平完全取决于管理员的个人素质,导致管理质量低水平徘徊。最后,管理员在实验教学中的职责未明确界定,使任课教师与管理员在准备实验教学时的职责不明。

(三)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实验室管理员的福利待遇及考评不受重视,如基本的保健费还是数十年前的标准。有些学校任命临近退休或非专业教职人员担任实验室管理员,而他们缺少进取精神与专业技能,造成任课教师少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有些非专业管理员甚至连器材都不能认全,导致实验器材未发挥应有作用。

(四)实验室管理方式滞后

首先,实验室管理仍沿用纸质账册等传统管理方式。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入,学校配置了各种仪器设备,则纸上登记的弊端日益显现(内容繁琐,计算量大,不便查阅),给日常管理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其次,有些实验室管理员忽视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使得一些新颖的实验器材闲置浪费,给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不良影响。最后,一部分学校的管理模式一直沿袭以往,造成管理现状日益落后,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

1.学校领导应安排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查,制定管理工作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安排经费购置紧缺器材以满足教学需求,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维修。

2.重视学校实验室管理员的队伍建设,严格任免,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管理,将实验教学纳入常规教学管理。

3.定期开展中小学实验室专项检查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加强管理经验交流机会,让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带动落后学校的发展。

(二)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仪器与设备管理、实验室制度管理、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学生实验管理等方面。我们要求学校做到:对实验室的全部物品要建立实物明细账,对实验仪器定期盘存,科学存放,及时维修,物资报损要有规章和处理办法,对非正常损坏、丢失或造成积压浪费的仪器要及时处理,对新进仪器做到及时验收、登记、进账、立卡等账册管理,仪器的存放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取用;建立健全实验室计划总结、通知单、记录等各种资料的档案资料,强化管理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在人员管理制度中,明确实验室管理员的职责、任免、待遇、考核等内容。在职称评定与年终考核评比制度中,充分考虑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特点,增强实验室管理员职称评定的可操作性,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热情。

(三)重视实验室管理员的队伍建设

1.任命责任心强、专业对口的教师担任实验室管理员,并考虑岗位的长期性与工作的连贯性。

2.提高实验室管理员的待遇。学校应在实验室管理员的经济待遇及评先、评优、评职称等方面公平合理地对待他们,按比例给他们分配相应指标。对实验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在年终考评时给予相应加分,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为实验室管理员创造展示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机会。例如,为他们提供各种平台开展技能或论文比赛,并向优秀管理员颁发获奖证书;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让管理先进的学校带动管理滞后的学校,推进整个管理层面的发展。

(四)采用电子化的管理手段

建立电子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将仪器设备账册、台账、实验教学等部分均设计在内,不但节省手写登记、计算金额、重复录入的人力与时间,而且便于日常管理。例如,仪器的查找、新增、损坏、核销等就比翻阅纸质的账册更加便捷。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可由任课教师在网上向实验室管理员提交申请,由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安排,使实验教学实现更加有序、有效的开展。电子化的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可以节省更多时间让管理员为实验教学做准备和进行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同教育部门设备管理站的网络连接,可使设备站了解基层学校的装备现状(能随时查阅损坏、核销、更新等情况),便于装备统计工作。

(五)合理增配核销

第一,学校应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购置紧缺器材,以满足教学需求。

第二,器材的配置应听取管理员与任课教师的意见。

第三,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与年限,及时维修、维护、核销、更新,确保安全。在增配核销的过程中,笔者所在单位仪器组认真履行职责,与基层学校密切沟通,采取了如下措施:定期检查学校户外大型体育设施,发现隐患及时告知校领导,尽快排除隐患;对部分临近使用年限的仪器,请县教育部门集中更新,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综上所述,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高水准的实验室,为实验教学创造有利环境,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和彦苓.实验室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第5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1.实验室管理员素质不高首先,实验室管理员的任用没有严格的标准,许多学校由非专职人员担任,一方面导致人员流动性强,管理衔接不畅;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不对口,致使许多教学仪器设备或设施闲置。其次,学校将实验室交给管理员之后一般不再定期检查,即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室管理水平完全取决于管理员的个人素质,导致管理质量低水平徘徊。最后,管理员在实验教学中的职责未明确界定,使任课教师与管理员在准备实验教学时的职责不明。

2.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诸多学校没有针对现状制定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从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到实验员的任免与待遇等都缺少相应的管理条例。即便部分学校有管理制度,也一直沿用旧模式,没有根据新形势作相应调整,使实验室管理水平跟不上教学发展要求。

3.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管理员的福利待遇及考评不受重视,如基本的保健费还是数十年前的标准。有些学校任命临近退休或非专业教职人员担任实验室管理员,而他们缺少进取精神与专业技能,造成任课教师少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有些非专业管理员甚至连器材都不能认全,导致实验器材未发挥应有作用。

4.实验室管理方式滞后首先,实验室管理仍沿用纸质账册等传统管理方式。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入,学校配置了各种仪器设备,则纸上登记的弊端日益显现(内容繁琐,计算量大,不便查阅),给日常管理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其次,有些实验室管理员忽视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使得一些新颖的实验器材闲置浪费,给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不良影响。最后,一部分学校的管理模式一直沿袭以往,造成管理现状日益落后,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1.领导重视

(1)学校领导应安排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查,制定管理工作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安排经费购置紧缺器材以满足教学需求,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维修。(2)重视学校实验室管理员的队伍建设,严格任免,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管理,将实验教学纳入常规教学管理。(3)定期开展中小学实验室专项检查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加强管理经验交流机会,让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带动落后学校的发展。2006年,笔者所在单位仪器组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组织人员对全县40所中学共145间实验室、小学31所共124间专用室(物理、化学、生物、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电教共8门学科)进行专项检查,分评估、整改、复验3个时间段展开,最终合格率为99%。

2.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仪器与设备管理、实验室制度管理、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学生实验管理等方面。我们要求学校做到:对实验室的全部物品要建立实物明细账,对实验仪器定期盘存,科学存放,及时维修,物资报损要有规章和处理办法,对非正常损坏、丢失或造成积压浪费的仪器要及时处理,对新进仪器做到及时验收、登记、进账、立卡等账册管理,仪器的存放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取用;建立健全实验室计划总结、通知单、记录等各种资料的档案资料,强化管理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在人员管理制度中,明确实验室管理员的职责、任免、待遇、考核等内容。在职称评定与年终考核评比制度中,充分考虑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特点,增强实验室管理员职称评定的可操作性,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热情。

3.重视实验室管理员的队伍建设

(1)任命责任心强、专业对口的教师担任实验室管理员,并考虑岗位的长期性与工作的连贯性。(2)提高实验室管理员的待遇。学校应在实验室管理员的经济待遇及评先、评优、评职称等方面公平合理地对待他们,按比例给他们分配相应指标。对实验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在年终考评时给予相应加分,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为实验室管理员创造展示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机会。例如,为他们提供各种平台开展技能或论文比赛,并向优秀管理员颁发获奖证书;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让管理先进的学校带动管理滞后的学校,推进整个管理层面的发展。(4)教育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实验室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为提高管理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硬件方面的设施设备管理知识和软件方面的实验教学技能知识两大方面。2011年,笔者所在单位仪器组成员对全县68所中小学的实验室管理员分批组织了实验室账册培训,共计5天10场。在培训中,管理员彼此交流经验,就硬件管理中遇到的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实现了共同进步。

4.采用电子化的管理手段

建立电子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将仪器设备账册、台账、实验教学等部分均设计在内,不但节省手写登记、计算金额、重复录入的人力与时间,而且便于日常管理。例如,仪器的查找、新增、损坏、核销等就比翻阅纸质的账册更加便捷。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可由任课教师在网上向实验室管理员提交申请,由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安排,使实验教学实现更加有序、有效的开展。电子化的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可以节省更多时间让管理员为实验教学做准备和进行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同教育部门设备管理站的网络连接,可使设备站了解基层学校的装备现状(能随时查阅损坏、核销、更新等情况),便于装备统计工作。

5.合理增配核销

第6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25 821平方米,建筑面积15 339平方米,15个班,学生538人。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借助新校建设契机,紧紧抓住建设、管理、应用三方面,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1 标准化建设

近几年来,学校在易地新建过程中,先后实现了班班通,购置了中小学管理系统,加强了学校中心机房的技术装备,全面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2010年,学校开始进行易地新建,所有设施按《江苏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评估标准》(Ⅰ类)标准建设。目前,学校建有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网络教室、科学实验室、多媒体专用教室、演播室等多个专用教室和配套准备室,还建有科技馆、体育馆、报告厅、400米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等。校园师机比1:1,生机比了7.8:1,纸质图书人均25册。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投入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高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科学维护管理

学校挑选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教师,成立教育技术装备专兼职管理员队伍,担负起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同时,建章立制,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与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与规定,制订了各专用教室、专用设备的使用、保管制度,如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使用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网络教室使用管理制度、科学实验仪器室管理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装订上墙。各室均由专人负责,清卫保洁、氛围布置、设备保管、借还登记等工作定人定责,各类账册齐全,定期进行检查、清点、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随时能正常使用。为更好地管理好校产,学校自行购置了管理软件,并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全校校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高效能地发挥效益

为使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发挥效益,学校对专用教室的使用作出了详细具体的安排,如图书室,除全天候开放供学生自由阅览外,还将多余的复本逐步剔除,放在教室走廊过道休息处,供学生翻阅。各专用教室的使用均排课表,最大限度地使用好现有设施设备。科学实验仪器与科学实验室的使用,每学期列出计划,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器具的借还与操作,都及时作好记录。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传递的重要管道,文字数据的上交、统计数据的汇总、图片新闻的报导、教学资源的共享,都借助网络的各种功能得以实现,有效加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辅助与管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在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实践中,学校组织教师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地参加技能培训。如江苏省农村小学“四配套”工程科学教师培训,校园网络、网站使用培训,电子白板培训等。同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与能力。每学期,学校还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专题研讨活动,通过精心备课、制作课件、课堂教学,展示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果风采,鼓励教师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互帮互学。

第7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风险源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154-03

1 引言

教育部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中明确指出:“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近年来随着教育装备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大城市中小学普遍建立计算机实验室,且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或已经实现网络化教学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等需求。

计算机实验室发展的同时,对管理、维护特别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提出新的要求。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面临的问题一般表现为“三多三大三易”:设备多,软件多,使用人员多;使用人员流动性大,耗电量较大,管理维护工作量大;病毒容易传播,设备及电路容易老化,个别设备损坏容易被忽略。同时,计算机硬件及周边设备对环境的洁净度、温度、湿度和防电磁干扰都有较高的要求[1]。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实验室的工作在中小学中重视不够,管理者往往更注重硬件设备的扩充,而忽视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管理方法制度落后,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情况多有存在。

本文试对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进行分析,探讨导致这些风险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2 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安全风险源识别

识别风险源是任何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风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h境污染 计算机实验室人员集中,机器集中。人的呼吸和计算机设备的运转释放的气体会在空间有限的计算机机房内滞留并产生污染。此外,计算机实验室内学生吃零食、抽烟的情况亦有发生,由此产生的食品垃圾、水、烟蒂和烟灰等,会严重影响实验室环境卫生,进入电脑键盘、显示器、主机以及地板等部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易带来设备安全运行隐患,缩短使用寿命。

失窃风险 计算机设备价值较高,设备内部各板块的分离、高集成度和无螺丝化的发展趋势更为盗窃提供了便利[2]。除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盗窃外,计算机实验室还可能面对部分学生拿走鼠标、键盘和硬盘等部件的风险。一旦失窃,不仅造成实验室的财产损失,影响实验室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造成技术和资料的外泄[3]。

火灾风险 计算机实验室用电负荷较大,超负荷运行、电源线路老化都容易产生火源,为清洁而设置的隔层地板、窗帘等室内附件则是火情蔓延的介质。此外,在机房内吸烟也是火灾隐患的源头之一。

硬件损坏 实验室中计算机硬件损坏的原因主要来自外部和内部。外部可能是因为实验室长期电压不稳、设备损坏导致的突然掉电,或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内部则可能是实验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操作不当,违反有关规程,从而造成计算机损坏。

软件损坏 软件损坏的主体是“人”,主要包括实验人员安装或卸载软件系统过程中操作不当;学生在实验室中使用移动设备,带来很多感染病毒;学生随意访问恶意网站,导致机器感染木马和病毒;还有个别好奇心强的学生把实验室的保护系统作为攻击目标,利用各种方法解开硬盘保护,设置BIOS密码、更改系统配置、破坏注册表等,从而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

3 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分析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部分中小学的实验室处于从属地位,管理层及师生对计算机实验室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对实验室使用和管理者的安全教育存在很大不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性的、充分的安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3]。

由于认识不足,一些中小学根本就不开展针对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即使开展,也是内容贫乏、形式单一、考核要求不高,远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目标。安全教育不足的消极后果必然是师生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一方面,中小学校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工作消极,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实验室的使用者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导致计算机实验室设备故障率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4-7]。

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很多中小学都缺少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缺少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如一些学校根本没有设置专门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工作只能由行政人员兼任;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的指派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指定,甚至安全员本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负责哪些内容;一些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生搬硬套,缺乏考查和论证,容易与实践脱节,还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制定,内容不够严谨、细致;一些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沿用很多年,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更新或修订[8];或对已有的安全规章制度不执行或选择性、应付性执行,导致安全隐患日益增加。

实验室建设中存在安全隐患 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学校在建设计算机实验室时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实验室的布局与设计缺乏完善的评估和论证,使得建成的实验室利用率低、扩展性差,各方面设施不够全面,从而为改建、扩建带来难度,也埋下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是由教室或其他用途房间改建而成,有些房屋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且改建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消防、环保等安全条例,导致安全隐患多。此外,一些学校对安全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不足,必备的安全设施缺失或者陈旧,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9-10]。

实验室管理跟不上发展 中小学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不高、年龄偏大等问题[9,11-12]。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都很快,这不仅要求实验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水平。很多中小学对这一问题、对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人才配置不足、管理体制落后、奖励与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都会导致实验室管理及队伍建设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4 加强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加强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培训 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为98%,这说明人作为参与实验室活动的主体,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因。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行为的管理,除了通过规章条例进行约束,让参与者本身具有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动,才能“防患于未然”,让安全事故从源头上得到遏制。

理顺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中小学应在全校层面明确计算机实验室相关主体的责任,避免责任人交叉、责任人缺位、责任不明等问题。主要领导对全校安全负责,负责统筹安排学校的安全工作,确定安全管理和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批准实施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实验室主任对本实验室安全负责,负责执行学校相关安全规定,指定安全检查员,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整改漏洞等;职工对本岗位安全负责,负责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情况,确保实验室门窗、水、电等设施的安全,做好安全记录,及时上报安全问题等。同时,要设立以安全工作为首要职责的管理岗位,安排专人负责,而不再依靠其他岗位的行政人员兼职负责。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及时排查安全漏洞 开展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和抽查工作是有效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手段之一。首先,中小学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检查的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是否齐全并上墙,安全责任制是否健全,是否有应急预案,安全问题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有相应的操作规程,消防器材配备是否合理,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实验室卫生状况是否达标,等等;检查的形式包括安全负责人的日常巡查,实验室内部自查自纠,部门经常性检查,学校全面安全检查,各学校间交叉检查,教育部门定期抽查等。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

加强实验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 转变观念,重视实验室工作,从制度上保障和给予实验室人员在人才培养、待遇、科研立项等方面同其他人才的同等待遇;完善实验室在职人员培训机制,定期组织专职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应面向不同层次的实验室人员,并重点解决中小学实验室队伍中部分职工学历较低或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明确责任、择优聘任,鼓励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实验技术、安全教育方式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制定和执行考核评价体系,设立安全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将安全管理考核评分结果与职工的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及时补充高水平的科研和管理人才,为验室队伍注入活力。

借鉴成功经验,加大科研力度 目前,实验室安全已逐步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成果。我国中小学校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成果,在技术层面,更新知识水平,采用计算机安全的新技术,消除不安全因素;在管理层面,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借鉴、推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研究力度,建立符合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和监控体系。

5 结论

计算机实验室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安全、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风险源的识别和安全对策研究能够对症下药,有效地控制和消除风险,完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如何更规范、更高效地做好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仍亟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覃毅.开放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62-64.

[2]夏玉宏,孙玉珂.论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121-122.

[3]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81-84.

[4]谷长栋,房迪,王育萍,等.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78-180.

[5]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3.

[6]吴林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10-11.

[7]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81-84.

[8]赵赤鸿,武桂珍.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浅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3(3):321-323.

[9]张定贵.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18):51-53.

[10]王枫,严加平,竺建伟.上海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现状调研[J].上海教育科研,2016(1):44-49.

[11]赵旭.关于中小学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31):186.

第8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管理模式实验教学物理实验

第一、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对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有基本保证。

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各个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来说直接关系到日常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的质量,实验室的创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使专业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在实验教育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上级和各级单位要标准化实验建设与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紧密结合,与素质教育的深化紧密结合,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严格按照“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坚持标准”、“合理配置”的原则,满足教育需求的实验室及其它实验专业教师,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得到全面的保障。

第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现把物理实验室管理方面做好细致的工作,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对今后的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打好基础。

根据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我认为必须制定和改革以下几个管理模式:

1、 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 每次实验时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填写好《物理实验开课记录表》《实验仪器损坏记录表》、《实验情况记录表》、《实验室事故处理记录表》。

3、 对添置的仪器设备及时造册登记,资料都要实验管理员和学校统一管理。

4、 实验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探究性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提前前把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报告要严格检查处理。

第三、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正常的管理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加强和研究性。

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对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我认为中学物理实验要加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每一节课前,都精心准备每节课的实验,每一次都在实验室里先自我演示一遍,确保到课堂上万无一失,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可以从视觉上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这样可以把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二步: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记忆,以便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得到训练,所以在分组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经过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实验技能的提高,都落实在了分组实验中。

第三步:加强课外活动和对比实验。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能,这是目的之一,让学生对比实验也是必须达到的效果,所以在课外活动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而且学会了对比实验。

经过这三步的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在教学中,经常提出新观念,让学生在实验中做环保的行动者、先行者,物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环境保护与发展问题是日益严峻的问题,在平时实验中融合环保意识的培养。

第四、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以下几个管理模式改革。

根据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搞好

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① 改革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很多学校的老师总是认为不如学生看实验,不如黑板上画实验,不如老师讲实验,因为“看实验、画实验、讲实验”,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巩固学生的知识面,我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错误,这些学生以后进入大学和社会后实验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研究能力差。

② 要以实验室为基地,充分利用实验所需的资源的改革。因为物理教学的实验中离不开一些物理实验器材,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动手,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吸收了新的知识,也会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③ 改革“教师只用一只粉笔和一张嘴”的观念,按照物理课本中的叙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的理念。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来进行物理实验,不仅取材方便,而且效果明显,说服力强。如“饮料瓶、水瓶塞、鸡蛋、气球”等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去做一些自制实验,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有大好处的。

【结束语】

总之,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位老师要高度重视和改进实验方面的管理模式,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重视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建设中的创新,是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当中,整体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做出积极贡献。根据实验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设备,创设教学环境,同时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以及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的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模式的逐步改革和新课改的发展中我们每位老师要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洪、 《物理实验论》、 广西出版社、 1996年

[2]朱道荣、《谈中学物理实验》 、 湖北中小学实验、 2000(05)

[3]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科学资讯 2006 (02)

[4]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同德县民族中学、 《初中物理实验室管理制度》、 2006年

[6]同德县民族中学、 《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 、 2007年

[7]同德县民族九年一贯制寄校、《实验室管理制度》、 2008年

[8]同德县民族九年一贯制寄校、《初中物理实验室建设方案》2010年

第9篇: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1 科学课以实验探究式教学为主——凸显科学探究价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最为重要的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在科学教学工作中,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作用、教材编排意图和实施意见,使每位教师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建构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进行科学探索实验,体验探究过程,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的形成,凸显科学探究价值。

2 切实保障科学课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

2.1 重视科学教学

规范教学管理,确保科学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加强科学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学校成立了科学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主任和实验室负责人组成。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确保了本校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由副组长具体负责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总务处主任负责仪器配备和有关实验用品购买,保证实验专项经费的正常使用,教导处负责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具体管理。每个学期开学前都组织科学教师研读教材分析,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计划,并列出本学期应开设的实验及实验用具情况,特别是仪器室不能提供的实验资源,教师要分类列出,师生提前搜集生活中的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正常开出。

完善制度建设,保证科学教学工作实效。学校在推进科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化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先后完善制定《仪器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对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保管、维护等明确了责任,并对实验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学校每月在各班评选实验小能手2人,将小能手的照片张贴到实验室专栏中,为其他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树立榜样。同时在每月的“校园之星”表彰时予以表彰奖励,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以激发其他学生参与探究科学学习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2.2 实验教学规范化

实验用具提前准备。为充分发挥实验仪器应有的作用,学校实行科学教学单元备课制度。单元备课后,及早筹划、借用本单元使用的所有仪器,一方面教师提前熟悉实验,另一方面避免临时借用仪器出现遗漏的情况,直到本单元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完好的归还仪器室。

实验操作规范运行。教师在上课前预先做好实验仪器的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时,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预设实验过程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教育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则,实验时谨慎、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对于具有安全隐患的仪器或材料进行实验前,严格向学生提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在教师的监管下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合理取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学校将科学实验教学相关表册进行了修改整理,将复杂的表格变得简单明了,易于操作,诸如用学生的《科学活动手册》替代实验报告单。而对于科学教科书中的部分章节的内容,教师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环境和季节特点进行适当调整,灵活地处理教材、科学地删补内容,如四年级第二单元“新生命”,根据实际调整到五月份油菜花开花季节。

3 管好用好实验仪器——物清、账清、标志清

物清:学校对仪器专柜合理分类,常用仪器清楚明显,便于检索和使用。仪器摆放遵循上轻下重的原则,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账清:总务处设科学实验仪器固定资产明细账和仪器明细账,按统一编制的仪器目录编号顺序装订,做好财产登记,每学期根据增减情况补充一次,账表、账账、账物相符,做到了仪器的种类、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清楚。

标志清:学校对将橱柜、仪器分类陈列,实施分类编号,做到了仪器编号等标志清楚;对于有毒药品及危险品,采取专柜专锁严格管理,要求用一次记一次,并处理好残余物品。

4 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教学与第二课堂、各类竞赛活动、学生日常生活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4.1 科学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学校开设了科学探究兴趣小组,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设备,定期开展科学探究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气象组”“生物组”“科技组”等小组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2 科学教学与各类竞赛相结合

为凸显科学教学的实效,学校将科学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与各类竞赛活动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大赛、因特尔求知计划、明德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动手制作各种小发明、小创作,撰写科普小论文,各种竞赛活动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3 科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让科学走进生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搜集资源,自我探究、自我尝试,提高科学素养。在检测食物含碘的实验中,让学生课前搜集红薯、土豆、西红柿、馒头、米饭、萝卜、玉米等食物,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将“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征清晰掌握;在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师生共同准备绿豆、花籽等,共同制订实验计划,共同管理观察记录,学生连续观察两周后,认识到了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也为数学的统计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

4.4 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