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第1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4结语

第2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关键词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28-0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普及,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当代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各个高校已经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必修学科,计算机实验室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只有科学地建设和管理计算机实验室,才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成为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1]。

1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今各高校面向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均开设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使各校的计算机数量增加,计算机实验室规模扩大,同时学科建设的发展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

1.1 建设成本高、利用率低

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计算机部署模式,即在每个需求点上配备一台计算机硬件设备,并且还需要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程序。校内各个院系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建设不同软、硬件环境的计算机实验室,同一个专业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计算机实验室里的软硬件设施[2]。因此,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类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很难赶上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校内各计算机实验室都是各院系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很多设备都是重复采购,导致成本增加;而实验室中的一些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几年后就被淘汰,这就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3]。

1.2 管理难度大

每个实验室的管理维护都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负责,为了满足各专业、班级的实验教学任务,管理员需要花费大的时间和精力在机房安装和部署操作系统及软件程序等应用环境;同时临时性的软件变更、系统补丁更新、杀毒软件升级等维护工作,也为管理员带来极大的工作量,大大提高日常管理及维护的成本。

1.3 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实验平台受限制

由于人员短缺,实验室不可能随时开放,而实验必须依靠实验室的计算环境,师生的实验受实验室开放时间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实验。某些实验还需要特殊的实验平台,师生还必须到指定的实验室来完成实验。

1.4 软件终端授权问题

各高校在完成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后,还需要采购大量的教学仿真软件和设计软件等,需花费高额的采购费用和后续升级维护费用,而盗版软件存在安全漏洞和法律风险。

2 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

云计算的横空出世给全球信息化建设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轻易解决以往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搭建一个经济、适用、易管理的实验室教学平台。

2.1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并行计算、分布式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是依托网络向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4],是一种新的IT架构模式。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如基础硬件、系统平台或程序软件等。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利用“云”提供的硬件基础设备获取计算服务、数据存储和网络资源。

2.2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主要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实现各种应用,虚拟化技术是指把一个物理单元虚拟成多个逻辑单元[5],供多个应用一起使用,被虚拟的实体是各种各样的IT资源,包括内存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硬件虚拟化、软件虚拟化、系统虚拟化等。虚拟化技术打破了固有的物理硬件之间的隔离,将网络中所有的设备统一管理,形成共享资源池,通过管理程序将这些资源当成一个实体来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动态地重新配置软硬件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分享、资源定制和按需服务。

3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优势

云计算具有集中化管理优势,不仅能够大大节约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运维效率。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很多高校已经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教育和科研领域。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云计算主要发挥下面几项应用优势。

3.1 降低实验室投入,提高设备利用率

由于云计算对使用的终端计算机本身的要求并不高,通过云计算建设的计算机实验室可以利用学校里目前一些已经淘汰或者面临淘汰的计算机设备,将旧电脑的利用率最大化,避免了今后频繁地更新升级设备,大大节约了实验室的建设成本。

3.2 方便实验室管理和维护

运用云计算技术将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统一管理,大大减少管理人员升级和维护系统的工作量。管理人员在更新维护系统时,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即可,而不需要逐台更新,大大节省系统的部署时间,降低人力资源费用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3 突破实验室使用的时间和地点限制,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共享

将实验室接入校园网或者英特网,师生利用不同的客户端登录云端,可以享受到云计算所提供的虚拟桌面及软件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作业,不需要用U盘等移动存储拷贝相关的素材文件,因为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云端。教师课外要备课或者进行科研,在家里通过英特网登录云端,同样可以享受到实验室的资源。

3.4 减少软件投入费用

只需要在服务器或管理机上安装一套应用软件,终端通过登录云端就可以直接使用该软件,不需要单独的安装和授权。这样节省了软件购置开支,同时也没有相关的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

4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4.1 整体架构

如图1所示,云计算计算机实验室的整体架构分为4个层次设计:云基础设施硬件层、虚拟资源管理层、虚拟桌面管理软件层、云终端接入层[6]。

1)云终端接入层。云终端的作用是为用户与云计算应用提供统一规范的接口。在构建的实验室系统中,云客户端程序安装在各个实验室的终端计算机中,云终端对系统的硬件要求不高,这样避免了今后频繁更新升级设备,大大节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终端计算机通过登录云端服务器,获取高性能软件服务和大存储容量等服务。比如学生在上课时需要运行AutoCad、Premiere等这些大型程序时,可以在登录云端后获得的云桌面中运行使用这些安装在云服务器中的应用程序,从而突破软件对本地机器性能的限制。

2)虚拟桌面管理软件层。虚拟桌面管理软件层,负责整个虚拟桌面系统的调度,调度分配不同客户的虚拟桌面系统请求。客户通过与控制系统进行身份认证,获取授权使用的桌面;负责云数据管理,主要是对客户计算机与云计算平台系统中的实验数据、用户数据、软件数据、资源数据以及系统数据等的保存与维护。

3)虚拟资源管理层。虚拟资源管理层负责IT资源的虚拟化,将物理资源向逻辑资源转化,它屏蔽了物理资源的复杂性,并对外呈现简单的逻辑形态,降低管理维护复杂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负责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分配部署和资源动态调度等[7]。

4)云基础设施硬件层。硬件设施即为计算资源设备(如计算设备调配服务器、工作站、小型机等)、网络交换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等),设备之间全部实现网络连通。

4.2 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方案

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实验室的云计算系统部署为例,根据学校的具体需求及实际情况,实验室选用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是一套利用强大的虚拟技术和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交付技术,针对大规模计算机的系统自动部署、集中统一管理等而量身定制的一款云计算平台软件。系统通过一台或多台服务器可以实现对计算机实验室终端电脑的管理集中化、系统部署智能化、更新维护自动化,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统一的计算机教学实验管控平台。

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主要是应用虚拟化,终端使用本地操作系统,而软件和资源来自于云桌面服务器,但其运算是使用本地的计算能力,服务器不需要承担计算工作,有别于桌面虚拟化对专业服务器配置和性能过度依赖,可直接利用现有的服务器,从而避免新服务器的投资。终端用户在调用云桌面时,由于该系统采用硬件、应用虚拟化方案,所以对网络带宽要求低,可保留机房中百兆交换机等设备,无需升级网络,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现有的电脑和网络环境即可满足要求,避免了资金的重复投入。

4.3 噢易云桌面教育版系统日常维护应用的实际效果

学校在采用噢易云桌面系统建设的计算机实验室后,由于该系统能够支持异构电脑的统一维护管理,可以将不同批次的电脑集中利用,从而将旧电脑的利用率最大化。系统使用了硬件虚拟化的技术,在服务器上部署好的云桌面,可以在不同配置的电脑上很好地运行,也解决了很多软件部署完后需要正版激活的问题,实验室管理员只需要在管理机上完成安装和部署,即可将部署好的软件和系统补丁部署给各个机房的用户使用,不需要进行传统的网络同传,终端用户重启客户端程序便可使用管理人员部署好的软件环境,实现教学和管理的无缝链接。

该系统在系统安全方面的表现也不错,当实验室里某一个节点的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终端用户可在云桌面里继续工作学习,操作不会被中断,从而保证教学过程持续性。所有软件都保存在服务器上,学生机云桌面关闭后即状态自动恢复,因而安全稳定。系统还提供网络策略管理和ARP主动防御保障网络安全。在该系统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硬件的变更,即刻在管理机上给予报警提示,连键盘和鼠标这类的硬件也能监控到,真正实现机房软件、硬件、网络的安全。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给计算机应用带来新的变革。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先进技术,将云计算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

参考文献

[1]谢海燕,陈积常,周秀梅.高校计算机机房建设与管理研究[J].教育前沿,2008(7):66-67.

[2]罗国玮,兰瑞乐.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科研实验平台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115-117.

[3]韩宁.云桌面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5):105-107.

[4]邱俊斌.浅析云计算在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2):41-44.

[5]徐迪威.云计算关键技术探究[J].现代计算机,2010(7):41-43.

第3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建设

一、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目标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作为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目标之一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于一体,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本科中高级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培养科研人才也是高等学校的目标,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必须为高校老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服务,为科研成果的产出提供有力的工具。因此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另一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研究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设置

1. 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针对高等学校实验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标,同时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的特点,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需要针对教学的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ERP综合实验室。

2. 针对科研项目开设研究型实验室。作为科研的重要辅助手段,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必须为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持,由于科研学术水平需要较高端技术支持,并且授课范围为研究生小范围,侧重的是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因此必须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开设研究型实验室,并且从软硬件上面都给予相应的支持。

3. 为学生竞赛开设专门的沙盘对抗实验室。经济管理中的企业经营管理可以通过沙盘模拟来实现,在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都得到提高,因此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专门的沙盘实验室。

4. 提供开放性的环境。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在网络发达的信息环境中,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环境,保证学生可以在校外,校园内通过网络获取实验室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便利。

三、实验中心软件配备和管理

1. 实验中心的软件配置。经济管理涉及金融、贸易,管理、物流等学科,经济管理实验室的软件主要以金融软件,贸易流程软件,企业营运模拟软件,物流软件,财务会计软件,模拟沙盘类软件为主。同时,为了给科研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经济管理实验室也提供统计工具,金融数据库等。在以教学为主导的需求下,经济管理实验室的软件是操作性的适应各学科特点的软件,为了满足科研的需要,经济管理实验室也会引进高级的数理统计工具等。所有软件均是正版采购,并且与软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软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够保证实验中心的老师和学生正常使用软件。

2. 实验中心的软件管理

(1) 正版单机软件的管理。由于正版单机软件多是为科研的需要而购买的数理统计工具,因此软件金额较高,并且有授权时间或者授权号的限制,对于这类软件,需要由实验室技术人员专门保管,并且每一授权号的发放都要有发放记录及软件领用记录,保证正版软件的安全流通。

(2) 经管专业单项课程软件的管理。经济管理实验室的软件分为B/S 和 C/S两种类型。在现在开放式实验室的模式下,大多数软件属于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机房机器只要有浏览器即可,不需要安装该软件的程序;该软件的程序安装在服务器上。一般B/S架构的软件通用的服务器环境为server2003,服务器上架设iis或者tomcat网站,同时服务器上也安装sql服务器,大多数软件以打了sp4的sql2000为数据库。这两种软件也需要配备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同时将授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软件供应商,及时解决软件故障。

四、实验中心的硬件管理

1. 工作站的管理。作为实验中心的工作站,是实验中心的机器重心,对工作站要每天检查,同时安装还原卡,保证每台机器在瘫痪后可以还原为正常状态。

2. 服务器的管理――虚拟化。随着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增加,经济管理实验室的软件不断增多,同时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不断增大。但是服务器的价格比较高,大规模补充服务器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此,服务器虚拟化,正是解决经济管理实验室服务器相对短缺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服务器虚拟化是把一台物理的服务器虚拟化为多个虚拟机,每一虚拟机都运行一个操作系统,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在上层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看来,它们就是一台台相对独立的服务器。服务器虚拟化可以充分利用物理服务器资源,易于管理软件和修复软件,易于迁移软件。但服务器虚拟化时要注意:虚拟机的数量需要控制,虚拟机系统的安全,虚拟机服务器与物理服务器的数量比例要适当。

五、实验中心的人员培养

强调以教研结合的方针来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实验研究始终是实验教学的有力支撑和源泉。这是搞好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实验中心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保证技术的更新,同时积极参与研究。实验中心要建立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要正确处理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所必须的硬件资源建设与软件资料建设的关系,做到实验实施、设备、网络等硬件资源建设与实验教学课件、数据库、教材、教师队伍、技术队伍等软件资源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龙,韩兴国. 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04) :529-530

[2] 段李杰. 省属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 管理观察, 2009,(04) .:65

[3] 张.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99-101

[4] 骆旭林,李梅,包国剑.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11) .:132-133

[5] 李飞星. 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实验教学[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2007,(05):78-80

第4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培养基础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创新型大学生的关键环节,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中的实验室无论在硬件、软件设施,还是管理方法、效率、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对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依然重视不够,导致高校中的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使得高校中的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就如何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等学校中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必然提出全新的要求,我们能否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我国能否追踪世纪科技前沿和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大问题。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和科技领域,还表现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面向21世纪发展的总趋势,理想的大学生应具有三条标准:一是要有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方法论;二是要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三是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通识素质及应用机能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广泛需求,而与此相关的是,高校中的实验室在这方面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熔炉,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方法及手段逐步引入到教学中,形成了实验教学这一特定的教育过程。实验作为实践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形式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术,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工作作风。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通过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还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敏锐的观察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设备仪器的整个调试运行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良好科学素养。

(二)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室是科学起飞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科学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并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在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几乎所有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及一些科技发明创造,无不是在实验室的科学实验中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创新型大学生,追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我们就应该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和发展中充分重视实验室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二、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要提高对实验室重要地位的认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突破,传统的高等教育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创新教育。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附属手段,实验室技术人员被定为教辅人员,有意无意地把实验室工作置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从而导致实验室建设的步伐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现有的实验室规模及实验设备和数量与在校的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加之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从而出现了目前很多高校中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培养学生时重理论教学轻技能培养的倾向,严重影响了人才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完成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三、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要转变用人观念和机制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实验室,在人员结构上要合理,既要有教授、博士、又要有讲师、助教,还要有实验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有,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发挥着各自的特长,他们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协作,才能使实验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而在目前的实验室建设中,大多把学历高低列为第一标准,好像只有博士、教授就行了,其他人员可有可无。在这种观念和机制下,就造成了实验技术人员地位不高、队伍不稳。由于待遇方面得不到尊重,队伍建设方面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有能力的人因此不愿意或不安心实验技术岗位工作,实验技术队伍不论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年龄结构均不合理,尤其是水平高、业务精、经验丰富的高级实验技术队伍人员更为缺乏,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一些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设备出了毛病或需要改造,但因缺少维修技术人员而躺在那里睡大觉,造成极大的浪费。

四、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要处理好集中管理与资源共享的关系

由于高校实验室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很低,长久以来,很多高校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很多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甚至闲置浪费也时有发生,这是许多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利用率高,物料消耗低,经济效益才有可能提高,因此,我们在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去实现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进行有偿服务,这样既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资金渠道,又可改善办学条件,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实验室管理水平,拓宽我们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机会,使我们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总之,实验室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技术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精心规划,科学管理,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设计规范、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特色鲜明、专业突出、科研雄厚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基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广平 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水运 2008.2 :255-256

[2] 耿俊辰 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6:146

[3] 毕丽娜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对策性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116-117

第5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19-02

一、教学实验中心成立的背景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工程实践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动手、独立思考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与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和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实验内容相互交叉。而实验课程单一、各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现象限制了综合、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课的实验内容部分重复,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能体现课程间的相互衔接,使学生难以受到本专业系统、完整的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从而导致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的实验项目难以开出,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基于这些因素,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材料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于2004年成立,并积极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组织、协调功能,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实验中心对科研、教学工作的贡献

材料学院设置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专业,各专业学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涉及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教学实验中心肩负着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主要为学校内部的科研和本科、研究生的教育服务。实验中心每年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可以为学院教师提供较深层次的分析测试。其中有大量国家、军工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大量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科研课题的测试工作。除此之外,实验中心还为本学院的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提供了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观摩教学和上机操作机会,实验中心的部分老师还在学院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多名。此外,在做好测试服务工作的同时,教学实验中心不仅参与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课题的研究任务,还在相关领域及相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因此,无论是大型设备、测试服务、教学成果还是人员建设方面,教学实验中心都成为材料学院重要的组成力量,为材料学院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人员配备及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教育教学的资源,师资力量的壮大不仅体现于教学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目前教学实验中心的技术人员来说,更应该提升他们的教师化水平。除了加强他们专业领域的进修和业务培训学习外,尤其要重视加强对其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师德意识,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教学过程呈现复杂性和多序性,教离不开辅,教辅相承,我们相信一支兼具专业化和教师化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完全有能力独立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的。为此,教学实验中心将积极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将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技术和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的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发出新的开放实验,让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到这些研究工作中来,使实验中心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建设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2,3]。教学实验中心本着“以人为本、育才服务”的教学及管理理念,注重加强师资队伍这一软件资源的专业化建设,不仅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其学科领域创建个人特色品牌,形成专业性强的、有“品牌经营”的规范化实验队伍。目前,通过公开招聘组成的实验技术队伍共13人,其中副高及以上学历人员10名,占7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9人,占69%。

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影响测试服务水平的原因之一。纵观兄弟院校尤其是一些重点院校,许多操作或直接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人员都是学术水平很高的专家教授,正是他们的科研和学识水平高超,才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仪器设备的功能,并把技术传递或推广给周围的同事,形成一个技术和学术的团队。因此只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了,才能提高为别人服务的水平。

教学实验中心比较注重对教工的业务素质培养,实验中心多次组织人员学习相关技术领域最先进的解决方案及新技术,不仅提升了实验人员的职业素养,也大大调动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教学实验中心每年资助1~3名老师参加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学术会议,每年都组织教工参加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能和新技术的讲座和报告会,拓宽教工老师们的视野,使他们了解境外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及时了解新设备、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始终保持对设备和技术发展的系统了解。

四、教学实验中心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规范化管理

随着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推进,实验中心变革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制度和评估约束机制,形成开放、有序、规范的管理体制,为落实综合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提高实验室效益提供了组织和管理保障[4,5]。

首先,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注重仪器的使用率。目前,教学实验中心已开设了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测试分析必修课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实验中心的设备条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实现学生实践上机或者近距离观摩教学。

其次,教学实验中心注重在限定时间、空间、设备、内容全方位开放,提高测试工作的针对性和研究生的基本素质,使测试服务工作更及时,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实验中心还对一些有创意的开放性项目给予鼓励和资助,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更多师生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创意。

再次,教学实验中心制定管理措施,实行规范性管理。为了规范各项工作,教学实验中心已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程,使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迈向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除此以外,教学实验中心还采用了落实岗位责任制,强调绩效考核,针对不同人员采用不同的考评办法,对运行经费进行总体调控,有效地提高经费利用率等,从而实现各方位全面管理的运行机制[6,7]。

五、教学实验中心目前状况、实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及发展

1.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服务水平。教学实验中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实验室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基础性的工作及大型仪器的操作工作,实验室工作不被重视,工资、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等机会都比教师少,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实验室人员难免思想消极,“低人一等”的思想使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干多干少一个样,实验人员的主导作用未充分发挥,不利于实验室队伍的稳定和发展[8,9]。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其加强管理和爱岗敬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其中主要是对岗位责任考核、奖励机制、劳动纪律考核、服务态度评价等制度的完善。随着尖端设备的引进,对业务人员的思想和服务意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敬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其主要手段除加强日常学习外,还可以组织职工到一些管理规范、技术高超、信誉良好的认证单位或兄弟院校的类似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加强与各学院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2.实验中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工作的加强是测试服务水平提高的保障,在测试仪器得到改善以后,设备现状、服务对象、工作量、人员结构和岗位都将发生变化,因此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必须的。实验中心现有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劳动纪律管理、奖励机制、考核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测试业务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等,可以说是比较完善的。今后会根据实验中心设备、人员、服务对象、测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竞争机制,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使教学实验中心在测试手段提高的同时能真正提高服务水平,即充分发挥人的关键因素,实现制度化管理,减少影响服务水平的人为因素。

3.收费及合作问题。目前,北京的高等院校及研究所的测试工作都是收费的,花一点资金用在设备的运行和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实现开放实验室的设想,从根本上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型仪器的作用,方便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避免大型仪器重复设置的问题,加强院级及校外合作问题尤为重要。教学实验中心安排固定的时间对相关学院或校外单位开放,保证其有一定量的测试时间。这样不但能满足本学院的需要,而且同时又能满足其他学院或校外单位的测试使用,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最大效益。

六、结束语

总之,构建起完善的、先进的实验管理模式任重而道远。材料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的运行时间不长,其管理模式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10,11],我们将针对出现的新问题作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逐步加以完善,以寻求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把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成真正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高层次实验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光提,李汝莘.发挥实验教学中心作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77-79.

[2]赵文敏,胡华,周怡.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6,25(9):1117-l119.

[3]郑曙明,何丽君,吴青.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37-138.

[4]杨小弟,张英华.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104-105.

[5]张婷.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策略[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4):71-73.

[6]张瑞琳,胡旭初.人体寄生虫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0):35-37.

[7]王旭,张学斌.“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下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11,33:197.

[8]周铭东.教学实验中心管理机制和运转模式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4):53-55.

[9]雷群芳,殷学锋.浙江大学化学实验中心的改革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6):151-154.

[10]张富春,李友广.实验室的体制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599-1601.

[11]齐昕.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构建创新实践平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142-143.

第6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多功能性;局域网;双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417-02

在当今大学里,计算机实验室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实验实训教学基本功能,还要具备承担各种上机考试、项目设计等其它功能,就以本计算机实验室为例,每学年承担的基本实验实训教学量就达到1600课时,平均每周40课时,同时做为PEARSON VUE指定考点每年承担的CCNA、CCNP的考试多达50场,还有大量的期末上机考试、高新技术考证;如何保证教学、考试、项目设计等各方面都能够顺利正常运行圆满完成任务,是衡量一个现代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标准。

1 实验室安全管理

1.1 安全常识与防范意识

实验室安全管理一般包含财产安全,用电安全。财产安全是指对实验室里所有的设备和物品的保管,避免发生遗漏、被盗等事件,平时应对实验室的所有物件进行详细登记,包括物件借出借入、损益的登记,做到对实验室存放的物件心中有数;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应养成巡视实验室的习惯,每隔一二小时则巡视一次,可起到一个很好的震慑作用。而用电安全则更为重要,应避免设备、线路短路而引起的火灾的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更需要具备一些安全常识与防范意识,比如要了解实验室的电路设计,电源的总匣、分匣的额定电流、实验室设备(如电脑、交换机、音响)的功率;每一路电匣负责接入的设备总功率等,还要对电路线路做定期检查,看是否有电源线外露、线路老化等现象,及时处理,离开实验室时则要及时断开总电源,防止电路长时间的通电造成隐患,还需要配备灭火器等防火设备,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1]

1.2 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

对于一些突况常见故障的处理,例如上课过程中发生电源电匣突然跳匣的现象,这时候现场一定就会很慌乱,首先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再仔细排查,像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于电路线路接入的设备短路、或者是线路负荷过大而引起,可先再尝试强制再把总电匣打上去,若反复会跳匣,则可从分电匣查起,把每一个分电匣逐一打上去,当把某一分匣打上去后,总匣即刻跳匣,就可确定是该分匣引起的,则可用同样的方式,从该电匣负责接入的设备再逐一排查,直至查找到根源。

2 实验室局域网搭建与优化

2.1 局域网的搭建

局域网是计算机实验室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教学,考试,项目设计等都是必须建立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可以说一个稳定的实验室局域网决定了实验室能否正常运行,搭建一个百兆的快速以太网是必不可少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一般选择星型的网络结构,使用超五类的双绞线把所有的电脑与交换机连接组成,交换机的型号一般选择的是非网管的24口或48口的交换机,如果一台交换机端口不够用,则可加多一台交换机,并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再通过分配一段私网的IP地址给每一台电脑,即可实现局域网通信;

2.2 网络的忧化

局域网的物理环境搭建好之后,应考虑对局域网性能忧化,采用可变长子网掩码划分IP地址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忧化,它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实际的电脑数合理的分配IP地址,以本实验室为例一共有56台电脑,如果分配一个默认的C类IP地址段,自动分配的子网掩码会是255.255.255.0,它的主机位就有8位,2的8次方一共就有256个IP地址可使用,这样会造成了IP地址的浪费,并且增加网络通信延迟时间,若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合理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主机位就只有6位,2的6次方那就是64个IP地址,只比实际的主机数多出8个IP地址,既满足了实际电脑数的IP地址需求,又能起到缩短寻址时间,减少广播包数,从而提高网络整体传输速度。

3 实验室计算机双系统的安装与设置

计算机安装双系统的前提是为了解决教学与考试之间软件的冲突,电脑如果只是单系统的话,每一学期要在操作系统上安装的课程教学软件之多,有编程类、设计类、数据库类,使得系统注册表安装信息臃肿,软件时常会发生冲突,端口占用等现象,若还要在此基础上去安装专用的考试平台,如ATA、VUE等平台,就会导致考试平台异常而无法正常开考,为了保证教学与考试正常运行,只能是在电脑上安装两个操作系统,一个用于教学、一个用于考试,独立运行,互不影响。

3.1 双系统的安装

首先在电脑硬盘上划分两个系统分区,教学的磁盘分区需要容量大些,通常每学期需要安装的课程教学软件不会少于20种,占用空间会较大,一般划分的空间为30G—50G之间,而考试的分区,软件与平台占用的空间稍微小些,一般划分空间20G左右。在选择安装的系统光盘上,一定要使用原版的完全安装版的系统光盘,绝对不要安装ghost版的系统,ghost版系统也是所谓的精减版,是为了提高系统在安装、运行时的速度,而人为的精减掉了原版系统中的部分组件,禁止了部分功能,还有意添加了一些插件,这样为了提高速度而牺牲稳定性的系统,是一定不能安装在实验室的计算机上的。

3.2 系统的设置

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及时使用360卫士,金山卫士等软件,对系统进行自动扫描和更新,打上一些重要系统安全漏洞补丁,可以提高系统稳定性,而杀毒软件可以选择不安装,因为实验室计算机都设置了硬盘保护卡,在系统分区设置了还原功能就可有效的解决电脑病毒的问题,不安装杀毒软件可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安装IIS组件,很多教学、考试都会用到IIS的功能,比如创建FTP服务、web服务等;应去掉系统的屏保、显示器的省电模式,有助判断电脑是否已关闭,如果直接拉电匣对关闭的计算机损害是非常大的,由于电流瞬间的冲击,对主机的电源、主板都会造成冲击,甚至主机电源会直接烧掉。[2]

4 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当今大学使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无纸化考试已经是一种趋势,依托的环境正是计算机实验室,所以实验室每天都在进行超负荷的运转甚至周末无休,在这种高强度下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从管理上技术上进行改进,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实训基地 政府 企业 学校

[作者简介]刘晓(1982- ),男,山东淄博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吴陈洁(1990- ),女,浙江义乌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浙江 杭州 3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12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JA120156,项目主持人:刘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67-02

实训基地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教学、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有力推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下发后,在各方重视和努力之下,实训基地在数量和层次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实训基地的后期保障、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企业的参与办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家面临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条件下,要发挥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明确各利益相关者在参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并重新对他们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层次上都有提升,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在政策上,国家先后了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的决议,扩建了大批实训基地,巩固和完善了现有实训基地,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等。其次,在基地建设规模上,2000个实训基地已在职业教育重点专业领域建成并实施,引导了全国1.5万多所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改革上取得成功。同时,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了8个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投入了8.5亿元专项资金,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覆盖范围达到了442个。这些给高职院校实训条件的改善和学生操作技能的增强方面提供了契机,使教学效益和人才质量在整体上都有所提升。

(二)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

1.政府方面。(1)前期投入与后期保障体系不匹配。政府对实训基地前期的资金政策支持,使其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也越来越广,硬件和软件设施都得到了初步的保障。但是,在数量提升和规模扩大背后,不难发现实训基地设备的后期维护和保障捉襟见肘。实训基地设备的维护成本高,特别是工科类的实训操作设备。例如,国产6140数控车床每台大约16万元,建设一个实训室至少要20台。后期的定期维护费用以每台最低8000元算,一台数控车床使用寿命在5~8年,那么一批实训设备的后期费用要在100万左右。依靠地方财政支持和社会捐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积极争取政府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后期保障财政投入迫在眉睫。(2)建设定位模糊,评价体系不全。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层次发展迅速,但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上仍显模糊,主要是怎么建、建多少数量等方面的定位不明确。地方政府和单位将实训基地简单地理解为学校内部的生产与教学相结合,急功近利,着眼当前利益,缺乏系统规划,使得基地建设走形式、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日益严峻。另外,由于政府对实训基地建设定位模糊,无法对其进行系统化评价,基地建设质量得不到保障,最终影响实训的效果。

2.学校方面。(1)普教观念盛行,创新意识不强。在教育理念上,许多高职院校仍然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观念,导致教学安排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实训基地的作用没有进行充分挖掘。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只停留在“书本语言”的认识状态,实训基地成为摆设,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效果不佳,没有起到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的作用。(2)管理体制分散,“双师型”教师缺乏。据调查统计,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上的分散管理模式存在严重弊端,将一个实训基地分属多个部门使用和管理往往导致基地的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缺乏。许多普教出身的教师,对理论的阐述充足到位,但实践经验不足,在具体涉及实训项目时容易脱离实际。工科出生的教师虽然对操作有一定基础,但企业设备和技术更新日益加快,如果没有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其操作技能很难得以提高。

3.企业方面。(1)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目前大多数企业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接受学生实训是公益活动,学生不会在实训中给企业带来实在的成果,反而会给企业平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企业参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双方的合作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2)企业“寻租”思想重,接纳意识不强。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使得企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经常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博弈。许多企业多少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宁可引进也不愿意花费人力财力自己培养。同时,设备与技术更新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许多核心技术和设备是保密的,处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使得学生不可能在实训过程中接触到核心知识,学生实训走过场现象普遍,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学理分析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内涵

对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内涵,学界有许多说法,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以实训基地功能方面来定义的观点认为:实训基地是集专业技术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职工素质教育与培训、职教师资培训、创业与创新实践、科技开发与服务诸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实践场所。以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观念来定义的观点认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基本支撑条件,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以能力为导向,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实施“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以实训基地特点来定义的观点认为:实训基地的设置目的在于配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场地,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综合,包括场所、设备、管理、专业人员、教学计划、教学指导人员等,是学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的实践地,是对外技能培训与鉴定、新技术推广的场所。通过分析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对实训基地的内涵的理解大致可概括为:实训基地是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知识、技能和素养,以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任务为目的,融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场所。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实训基地建设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其办学过程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高职院校作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其办学过程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利益相关者指的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或组织。这一理论要求管理者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进行相应的活动,强调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投入,组织追求的应该是整体利益,而不是部分主体的利益。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作为其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有着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全面审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适切性。

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主体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投入,应追求的是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反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政府、学校、企业有各自的角色和分工,并在有限范围内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然而,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仅仅依靠利益相关者主体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脱离政府,建设资金将得不到保障;脱离学校,高职教育没有了现实的载体;脱离企业,学校教授的技术课程将面临与实际生产脱轨的现实。因此,只有政府、学校、企业三者联动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与沟通,各利益相关者调适自身定角色,积极承担责任是关键。学校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应积极与政府就实训基地建设的各项保障问题进行沟通;企业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参与者,对学生实习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反馈;政府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认真听取学校和企业对基地的建设意见及现实成效反馈后,才会有效地在资金投入和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决策。

综上所述,政府、学校、企业作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利益相关者主体,三者在角色上有着不同的定位,在其行为调适上也有着明确的分工与互动。联合政府的资金政策优势、学校和企业的师资及资源优势是建设实训基地的必由之路。

三、利益相关者参与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行为调适

(一)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实现资金政策保障

1.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高职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又关系到其办学效益的优劣。由此可见,政府应加强对高职教育的统筹管理,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给予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首先,政府要建立以其为主导、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制度来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具体可以通过颁布具有权威性和高度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款,使政府各部门、学校、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承担起实训基地建设的义务。其次,政府要利用其影响力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政府可以借助媒体来营造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识,形成重视高职教育、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风气。最后,要协调好政府间各部门、学校与企业间的利益关系,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有序发展。

2.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教育成本分担的制度。针对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现象,各级政府可以出台具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使用办法》,规定应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在基地建设中的权责比重,在资金和人力资源上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推进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参与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鼓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开辟多方渠道筹措资源,减轻政府办学负担。

(二)强化企业的依托作用,为人才就业提供保障

1.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不应只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而要从实质性的操作层面着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组建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政府人员等组成的实训指导委员会,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同时,企业要乐于接纳学生实习实训,接收教师到企业里挂职锻炼,无偿为学校提供先进的生产实验设备,提升实训效果,实现双赢。另外,企业和高职院校在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自身的利益外,还应该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为大方向来培养人才,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结构与岗位结构一致。

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才培养与效益的双赢。企业在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既可以实现自身利益与效益的双赢,也能助推今后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扩大企业的人才储备。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社会教育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完成社会赋予企业的使命,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突出学校的主体作用,提供文化师资保障

1.以就业为导向,发挥学校在实训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鉴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弊端,一方面,学校应在实训课程的开发上下功夫,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结合当前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专业设置来安排实训课程;另一方面,应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必修课进行适当精简,积极联合企业开发实训课程,探索和构建满足时展需要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系统。

2.多渠道选拔专业技能教师,提升实训教学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普遍存在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训基地培养人才的效果。基于此,学校可以主动联系企业,多渠道选拔优秀专业教师,聘用企业中的技能人才,充实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学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校也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接触新技术,提升其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实训学生进行管理,了解并反馈实训情况。

综上所述,实训基地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环节,政府、学校、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深入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在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上积极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

[1]萧毅.多渠道、多机制、多模式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J].中国建设教育,2007(1).

第8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嵌入式互动”模式

一、引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高校来说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完善大学生实习环节,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而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专业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从事财务专业的人员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现有的本科教学大纲对实习内容的具体设置与财务管理职业的相关要求相距较远,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视野狭窄,就业竞争力不强。所以,建立富有特色、适宜学生全面提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教学实践基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一)靠“拉郎配”搭建起来的实习基地不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高校往往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学生实习基地都是依靠中间关系建立与维系,即“拉郎配”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高校与校外单位的关系普遍疏远,只是到了学生实习时才与之暂时合作,而没有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和日常化的联系,个别企业并不十分情愿,即使接受实习也限制实习生参与单位财务管理业务的实际运作。因此,实习基地建设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年年实习年年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只靠中间关系维持的实习基地,难以稳定。而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进行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而实习基地的资源和硬件设施在人均使用量上却相对逐年减少,实习基地扩建的速度不能满足实习生增长的需要已成常态。

(二)现有实习基地指导学生的能力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往往是为了满足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而临时建立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实习指导的能力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实习基地的规模较小,一般一次仅能满足3―5名学生进行实习。而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每届学生都在近百人的规模。二是大多数校外实习基地的财务工作简单、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实习基地不能很好地协助指导学生校外实习,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基地而更深入地理解学校课堂所讲授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不足

目前,实习企业由于看不到现实的利益,都不愿为大学生实习投入相应财力。而各高校在品牌建设方面,则更多地倾向于科研投入,对于实习经费的投入则相对不足。而高校经费投入少,降低了高校相关部门对实习基地建设的积极性,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实习基地的建设难度,影响其运行效果。

(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指导实践的经验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青年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直接将书本的理论知识拿上课堂讲授,这些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环节,没有财务工作的实践操作经验,在指导学生的实习方面能力较薄弱。这也是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工作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薄弱的主要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究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与高校没有找到共赢的合作模式。

(一)企业缺乏建设实习基地的动力

首先,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不愁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而弱势企业又必须降低用人成本。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大企业本身就有比较稳定的财务专业人才储备,同时还可以通过猎头公司招聘到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另外对于低层别的人员可以通过普通人才市场获得,所以大企业对建设实习基地培养人才的热情不高。中、小企业由于处于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尚未实现规模经济,对于人员、资金以及办公场所的投入相对紧张,通常要求一人兼多职。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认为不像销售人员那样直接为企业创造利润,所以企业倾向于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以期降低人工成本,中、小企业对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也并不十分感兴趣。

其次,担心泄漏商业机密。很多企业都将财务信息作为一种“机密”资源来看待,当然也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敏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愿让不相干的人员涉及。而高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基地实习,一方面,实习本身就是“临时性质”的,企业对其无法行使必要的约束,这让实习企业缺少安全感;另一方面,在校学生并非实习后就一定留在实习企业,所以没有保密的源动力,且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也有可能在无意间透露企业的商业机密。这就使得企业不愿建立财务专业实习基地或使已建立的实习基地流于形式。

最后,企业普遍都更看重眼前利益。很多企业认为建设高校实习基地费时费力,在校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特别是缺乏待人接物方面的社会经验,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且由于实习的时限性,往往刚刚熟悉,实习也结束了。企业认为自身成了人才的“试验厂”,得不偿失。虽然也有部分企业认为,建设高校实习基地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与社会形象,但总体上这种形式时间长、见效慢,远不如通过大量、密集的广告投入在收益方面事半功倍。

这其中还有个别不良企业,希望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压低人力成本,这样的企业打着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名义,甚至是解决就业的旗号,却大行降低成本之道。将最低端、几乎不需要任何专业要求的岗位提供给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通过“零”支出,实现低端用人需求。这样的实习基地,学生学无所用或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只是浪费时间,不需要多久,也就名存实亡了。

(二)学校缺少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表明了国家重视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但现实中却是:很多高校仍是传统的教学考核观,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考核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环节,认为只要完成了课堂教学工作量,对学生进行了书本理论上的讲授,就算完成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在这种考核模式下,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考核,教学各环节都是围绕课堂理论内容展开,如教案、教学大纲及课堂讲授等,而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实际能力等方面考核教学效果。学生期末通过考试,就符合获得学分的要求。单纯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而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财务管理实际能力与水平,则无从考察与证明。这种教学、考核模式使得学生不重视专业实务、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传统办学模式下,高校更注重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的投入与建设,当然,这也与当下社会的普世观有直接的关系。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高校转变观念并直接“营销”企业

当前,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建的本科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外实习基地在教学及就业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建立专门机构,投入一定精力,并拨付专项基金用于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专项基金可用于深入调研,并转变财务管理实习基地的建设观念,主动出击,找准目标企业,通过直接“营销”企业,创造校企直接见面洽谈、商讨双方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专项基金可用于实习学生适当的生活或交通补助及对实习单位特别满意的学生进行奖励;再者,专项基金还可用于实习情况跟踪、指导,协调解决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与实习单位会晤,了解实习单位新发展及新需求,并聘请实习基地合作单位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为校级“客座教授”,加强共建,不断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二)高校应根据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体系

很多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制定了相对系统且相互关联的实习计划,并与学生的培养计划紧密相连。比如英国规定大学四年的培养计划为三年制本科学位课程和一年时间的实习期,而且分类明晰的执业资格对学生的实习期限有着明确的要求,如律师、教师等不同职业对学生实习的具体要求就差异很大。而在加拿大,“合作教育课程”是其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育课程”模式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就业“直通车”。有统计数据表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的毕业生要高。我国高等院校在选取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实习基地相关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和共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增进了解,注意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实习工作中反馈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衔接。

(三)建立校企实习基地合作的“嵌入式互动”双赢模式

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实习基地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及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甚至教师教学的针对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能在建立实习基地,接收大学生实习中有所收益。只有这样的双赢合作模式才能稳固。这就需要创新校企实习基地,打造全新的“嵌入式互动”模式。所谓“嵌入式互动”模式,就是高校根据自身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企业,并根据目标企业的具体要求,结合市场需要,全面重构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并采取学生分段逐级式嵌入实习,以双方建立的实习基地为互动平台,通过一系列互利合作,实现双赢的实习基地模式。其中,“分段逐级式嵌入”是指学生在大一时采取“渗透式”实习,即通过参观实习基地、观看相关音像材料与老生座谈等形式,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大二时采取“参与式”实习,即参与实习基地的相关基础工作,使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大三时采取“介入式”实习,即直接顶岗全面介入实习基地专业工作,使学生对自身未来具有明确性;大四时采取“反馈式”实习,即学生在全面介入实习基地工作的基础上,帮助实习单位建言建策,提出管理建议,使学生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的效果性。企业在第二阶段开始给予学生相关跟踪评价,在全面观察考核的基础上择优录用。这样企业相应地增加了人力资源储备,减轻招聘及用人成本与压力,可以更加专注于经营管理与市场开拓。对企业来说,相当于借助实习基地实现高校为其“量身定做”未来的员工,无疑更能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校企双方还可以利用实习基地,搭建互动平台,为授课教师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和实物平台,使教师不断接触与掌握财务管理实务的新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与丰富,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效果;而实习企业利用此平台可以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还可利用高校智力资源进行财务及管理诊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并通过高校实习基地进行社会责任宣传,更有利于自身品牌的提升。

总之,通过完善与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可以进一步带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破解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J].会计之友,2009(8).

[2] 成凤艳.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9).

第9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范文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mpu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E Xiaoying

(Liao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Modern Servic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4)

Abstract According to No.16 document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tively construct campu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and explore 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 applicability and occupation, training base should also have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campu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evaluation system

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纷纷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都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规律开展业务活动。建设和管理方式有别于普通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旅游企业。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现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培养旅游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突破口,能够逐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建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有旅行社、酒店、酒吧、茶馆、西餐厅和会展公司。这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类似于“模拟公司”。它遵循旅游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特征建立起与旅游企业实际工作状态相似的职能岗位。学生在各个岗位担任职责,“公司”管理层主要由在校教师或企业人士担任,通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指导学生实训。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已建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是校企合作开发建设。根据实训基地实际经营项目的不同,建设与管理模式也有差别。

一类是企业为主,学校伴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通常由学校提供场地并根据企业经营要求提供设施设备。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和经营项目。以企业活动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学校委派专人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定期参加企业营销培训等等。如学校与当地大型旅行社企业合作组建该旅行社分社。企业委派工作人员,提供销售产品,保证校内旅行社日常经营管理,校方配合日常管理。一类是学校为主,企业伴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通常由学校按照教学需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学校自身条件投入设施设备。聘请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学校委派专门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效仿企业,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日常经营活动。如学校内建立的酒吧、餐厅和茶馆等。指定专业教师专门管理,指导学生专业实训和生产性经营活动。

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估体系

实训基地良好运行需要通过评估体系加以保障。对实训基地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实训基地运行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

3.1 合理的客观性评估方法

(1)专家评价。这里的专家指的是从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工作的学者和有相应实训基地的院校同行。凭借学者们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质量标准的研究成果,以及院校同行在这一领域积累的经验,可以从客观标准和主观评价两个方面综合考察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现状。(2)企业考核。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合作企业必须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企业对实训基地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情况的考量最有发言权。企业考核可以加强实训基地企业化运行,岗位技能要求更具职业性。(3)社会反馈。实训基地进入到市场竞争环境,必然要面对广大消费群体,接受社会舆论的评价。因此,实训基地应该建立客户档案制度。以老客户为主,定期进行社会意见反馈调查。提升实训基地的运营与管理。(4)学生测评。实训基地建设初衷是强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培养对象的学生通过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操作。从学生的角度,可以测评实训项目,操作任务等方面的管理和组织实施情况。

3.2 科学的综合性评估内容

对实训基地的评估需要考虑旅游行业经营与专业教学等因素在内的多方面内容。

(1)运行效果:是对实训基地运行情况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学习的人数,实训基地内岗位数与同时实训的人数的比例,按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的实训项目、内容及其课时数,完成本专业实训教学任务,产品收益等情况。(2)成本控制:是对运行成本的监控,包括:查看实训基地日常记录的设施设备利用情况;实训基地经营和成本管理制度,实训基地按期完成经费和成本相关报表;以及积极开展低碳节能的情况等。(3)组织管理:主要考查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信息化、质量监控及安全和环保情况。包括逐步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符合学校自身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具备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校企管理队伍,其中实训指导教师数量应与运行规模相匹配;应对用电设备、易燃易爆物、防火等有安全管理规程,安全和环保设施完好。(4)特色创新:为确保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应在校企合作方式、经营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实训基地依靠学校特点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在企业化运行过程中寻找突破口,取得创新成果,在区域高职教育领域和旅游行业内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基金项目:1.2013-2014年辽宁省职教学会科研规划项目。编号:LZY13345;2.2013年度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编号:20132003

参考文献

[1] 伍锋.高职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2011(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