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第1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 校园网、资源库、远程教育。

泉州七中位于著名侨乡和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泉州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她由一个普通校成长为省一级达标学校。近年来,力图将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为当地的基础教育树立榜样。因此学校做出了全面建设校园网的决策。

早在二年前,我校就响应国家教育部 "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号召,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员由来自各个学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教师组成,负责全校的现代教育设备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推广。学校同时制订了教师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制作课件的奖励措施,多次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课件制作培训,已有约80%的教师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建设校园网的软环境,但校园网的初建成,还是给我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电子备课室成了一些教师上Internet看新闻和聊天甚至玩游戏的好去处,办公电脑也还只是打打字,保存资料,校园网的建成,对办公人员而言,只意味着数据共享。

对此,作为校园网管理人员更多地是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校园网,为教学和管理服务?如果我们不能提供面向教学和管理的实际应用,那么校园网将只是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无法真正地融入校园,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从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

而如何建设好资源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的做法是:①购买:市场购买,人为我用。随着近几年校园网的建设热潮,在国内形成巨大的市场,吸引大量的优秀的公司加盟校园网的软件开发和资源建设,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产品,我校择优购买了:CSC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K12教育资源库、北京国之源"Chinaschool 2000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清华同方的"基础教育知识仓库"等将近150G的内容,迅速地丰富了校内的资源,使教师轻松查询所需素材。②网络下载和校际交流,充分发挥网络的基本功能。目前互联网中教育教学信息众多,并且一些网站如(k12.com.cn及hongen.com等)有许多有用的资源,而我校有很好的上网条件(光纤上网),教师可自己从中筛选中学科中所需要的内容,方便快捷地下载到本地并上传到校内服务器。同时与一些先进的学校建立联系,互相交换课件及自主的资源库,以此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的投入。③自主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和懂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优势。我校由教研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各科的一些年轻骨干教师参与学科的资源库的建设,把近些年我校教师的论文录入,建立数据库以供查询检索。并把一些精典的课件,放在VOD服务器上,供其他教师点播学习。一些教师也自发地在进行学科资源的建设。如有三位年轻物理教师,都曾获得省市级课件比赛的一等奖,他们在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指导下已着手把初高中物理的所有重点章节制作成课件,并用Flash、3D Max 把所有的实验制作成动画提供给教师使用。另外,我校图书馆子网也已实现了图书资料目录的检索,正着手建设以全文信息检索为核心的数字化图书馆。④开展教师远程备课,开展学生远程学习。鉴于我校年轻教师多,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特点,大胆引进了101远程教育教学网,依托著名的北京101中学,每周接收其多种版本的同步教学内容如:本周课程进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疑难分析,同步练习等。同时针对我校的择校生多、基础差,课堂教学往往无法完全顾及的特点,鼓励学生自愿参加101网校学习,真正地实现了"校校通"的核心-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一方面能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另一方面也照顾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通过以上做法,基本上缓解了我校校园网资源的匮乏,并促使我校教师制作课件的热情高涨,原来制作一个课件,可能需要一周或者半个月的周期,现在,在资源库的支撑下,制作周期缩短为两、三天,目前,在我校,要求在所有教室都装上液晶投影机的呼声非常高,校长也承诺近期将所有教室的液晶投影机都配上。

我们同时也认识到校园网的建设,是一项校园的再造工程,如果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把粉笔、黑板换成了计算机、投影仪,还是沿袭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当然,可能灌输给学生的东西更多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得更牢了),教学模式并没有质的变化,那么校园网的作用同样不能很好地发挥。素质教育以及创造教育的提出,呼唤着教学模式必须一改过去课堂集中演示型、专业训练型等的单调和唯一模式,转而形成一种大容量、开放式,充分体现交互、合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式,即自主式学习。为此,结合我校近年来一些年段开展的"指导-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教改。我们发现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研究性学习和指导自主学习水平上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到互联网及校内资源库查阅相关资料;二是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情景,为学生探究和体验提供条件。目前,我们利用节假日,对学生开放电脑教室及电子阅览室,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学生的"网络自习中心",提供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我测试、专题指导、第二课堂、模拟实验、问题咨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方面的支持。使每个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并可在网络上就某个问题与其他同学及教师展开讨论,真正体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上区别。

转贴于 当然,对资源库的建设,我们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经常感觉到了资源的匮乏,同时感觉到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①向公司购买的资源,内容更新及软件升级缓慢。有些资源库只是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简单地堆积和分类。②目前网络内容良莠不分,虽有许多我们急需的资源,但是目前网络中网络病毒及网络黑客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给我校的校园网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校际交流,往往由于存在着现实的校间竞争,较难得到急需的素材。③各科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平,再加上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课任教师也无法在资源库建设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资源库建设重任还是落在某几个教师身上,往往不堪胜任。④目前远程教育中存在较多的是面向"应试教育"的各种题库和练习,有些只是简单的"教案"+"题库"的形式。而没有生命力的题库与当前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显然是不相吻合的,因为,它容易导致在课堂上好不容易才取消的"题海战术",以出现在网络教育中。⑤缺乏相应的校园网应用软件。比如目前办公管理平台五花八门,互不兼容。我们试用其中一些管理软件,但仍感觉到无法满足我们多方面的管理需求及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造成校务、学籍、人事、财产等方面的管理各自为阵。

对于所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加以解决:⑴从行政的角度,对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划,引进商业化的模式固然对教学资源的共享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但没有一个统一的高标准门槛,只会导致低水平重复的竞争,最终受损害还是教育。⑵资源库不应只是素材库,应提供研究型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的环境。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平台就应要贯穿有这些新的教育思想,这才是真正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支持。⑶资源库建设的较高层次不应只是提供素材,应根据各个学校、各个教师的需求量身定做,即提供服务,毕竟目前,既熟悉教学又能训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的少之又少,但我们认为教师更多应是一个应用者而非开发者。⑷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开放式服务系统,开展远程服务。目前的资源库容量普遍较大,一般都有几十个G,普通的学校要么要使用镜像服务器,要么要使用磁盘阵列,光硬件方面就所费不菲。因此,应考虑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使各学校教师能在网络上检索、查询、下载甚至定制各自所需的资源,每年交纳一定的资源使用费,而非一次性地购买。这一方面让学校节约了经费另一方面又让商家由"卖库赚钱"转变为"租库赚钱",市场潜力同样巨大。⑸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建议校园网应用软件实行二次开发定制的模式。因为只有对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对相应学校的管理、教学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开发出真正满足学校需求的软件。同时,由于软件开发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之前即使是专家也很难在设计上一步到位,如果不长期专注于这个事业及"因校制宜",必然无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第2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 网络 数字化 教学资源 校园网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intelligent campus construction into the fast lane. In this context, how to promote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schoo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true level of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smart campus based on the specific idea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oncretely discus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the digital campus websit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 network;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ampus network

0 引言

S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学校都在建设校园网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依托校园网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衡量一个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时,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利用水平已经成为重要参考指标。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使用电脑终端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逐渐显示出滞后性,必将被智能化的手段替代。

1 智慧校园背景下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教学资源数字化指的是在使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推动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科研发展、生活服务等各种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从而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是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中难度最大也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实现教学数字化,必须依托于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既要完成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也要构建相应的软件平台,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有效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同时,为了实现教学的数字化,学校必定会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不断提高数字化教学技术的使用水平,自觉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加工,不断提高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应用水平。

此外,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也是推动学校管理模式朝着服务型方向发展的关键,这对提升办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智慧校园背景下,学校管理正在进行从“管”到服务角色的转变。学校必须投入相当力量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从硬件水平、网站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各方面提升数字化水平。对于学校来说,不断提高智能服务的水准,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

2 智慧校园背景下学校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思路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硬件水平

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必须具备配套的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数字化基础能力,为建设智慧校园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首先,学校必须具备完备的常规教学设备,如满足教学需求的校园广播网、电子考勤系统、电子图书馆以及校园安监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化基础能力。首先,应该引入适合校园实际发展情况的网络管理的硬件和软件,加强校内网建设,提高校内网的运行带宽,并扩大网络信息点的覆盖范围,确保整个校园管理能够在统一的无线网络下运行,各个信息点也安全可控。推动综合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建设,建设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多媒体应用中心,应用中心应该分成多个板块,包括课件制作室、放映室、动画创作室、平面设计创作室以及录播室等,其中重点加强网络录播教室的建设。

2.2 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奠定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基础

学校可以根据多元化原则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推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共建共享。首先,对校园网站容量进行扩容建设,提高网站建设档次,形成一体化的展示学校形象、集成学校教育资源、发展师生个性特长的功能,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环境的有机融合;其次,打造年纪、院系和班级的网络主页,全面展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风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再次,引导全体教师开辟个人的网络空间,有效引导骨干教师个人网络主页的建设,为教师教学特色呈现提供网络化平台,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从而有效推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建共享,为师生的网络交流提供平台,为学生自主上网下载学习资源提供便利;最后,对于表现优秀或者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开辟个人网络空间,推动学生交流互动,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快速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将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反馈练习环节、课后辅导环节、学生自学环节、在线考试环节等都容纳进来,在丰富校园网容量的同时,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式发展。为了进一步结合智能校园建设理念,学校可以开发本校校园网站的app,这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上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学习资源,从而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拓展教学的延伸范围。

2.3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提高数字化资源利用水平

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W校应该变革管理理念,以适应新形势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客观需求。校园网站的建设为教学资源数字化提供了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去管理和推广数字化教学资源新产品,需要学校管理者大胆创新,运用公共产品管理机制和市场理念推动管理方式的变革。只有创新管理机制,才能满足数字化平台运作的具体要求,为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利用做好“后勤”工作。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通常采用课堂听讲评价结合学生评价投票的方式进行,这种监管教学的方式覆盖范围小,很难从本质上起到实际的监管作用。

学校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做好文章。以网络教学平台的强大数据库为依据,统计分析各类教学状态,从而获取准确客观的数据,为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学校管理人员在获取数据分析结果后,可以准确掌握当前教学情况的利弊,为后期改进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合理调整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并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点。同时,推动支撑评定、评先评优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将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做出的贡献和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纳入到评定体系中,为教师在数字化方面的教学改革注入动力。

2.4 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

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利用的过程中,教师的应用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只有具备较强的数字化能力,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提炼和加工。因为,学校必须树立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可以设立特定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中心,配备专门场地、延请专业培训人员,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通过分散授课、集中授课、网络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网络培训几乎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进行实时的在线交流,这种自主灵活的方式有利于推动优质资源的互利共享。通过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形成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掌握网上查找资料的技巧,并掌握制作课件、上传课件、网络信息浏览和反馈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办公和教学科研工作,逐步推动办公的无纸化发展。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视频公开课教学、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教学,推动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鼓励教师养成浏览网站的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和需求,把握学科的教学发展趋势,为制作更加优质的教学课件奠定基础。

2.5 创新绩效评估模式,实施数字化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有力途径。可以将绩效评估引入到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中,作为有效的导向性手段推动教学变革。当前,部分教师在对待数字化建设问题上,存在着消极抵制的错误思想,加强绩效评估改革是必要的。数字化绩效评估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即自评和他评。教师自评,一方面教师根据学校颁布的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进行终结性评价,一方面依据自己在网络平台应用推广数字化资源的记录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信息等开展过程性评价,此外设计调查问卷,进一步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开展形成性评价,结合这三方面的评价结果完善自评报告。他评则由学校负责引导实施,可以邀请学科领域内在教学资源数字化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从技术层面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展开评价,评估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适用性,也可以聘请更加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全校教师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展开定期评估,从中遴选出优秀资源。这样,通过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多元化评价方式,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3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探索和建设智慧校园的快车道,以智慧校园为背景开展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建设努力。数字化建设,不仅要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加强软件、人才、管理方面的建设。只有实现从内到外的全方位转变,才能真正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取得成绩。

L芑鹣钅浚汉鲜〗逃畔⒒缘阆钅俊爸腔坌T盎肪诚率只萄ё试吹纳疃扔τ锰剿鳌保?016)

参考文献

[1] 黄志成,王凤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与共享型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模式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5.3:1-3.

[2] 蒋达央,姚琪.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6.29:73-76.

第3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750-03

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坚实后台,也是自主学习、交流和传播教学信息、上传教学资源的支撑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内容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平台建设是基础。近年来,我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国家的重视以及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审视,目前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却普遍的存在着“为建库而建库”的现象,很难真正做到为教学改革服务。具体说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难以实现“共建共享”;2)规范标准不统一;3)高职特色不鲜明;4)保障机制不完善。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目标

1.1 总体目标

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在资源功能上,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在资源内容上,采用标准架构,实现资源的持续更新;在资源运营上,采用开放式维护,实现动态运营;在学习模式上,体现智能个性,达到自主交互。最终成为信息资源丰富、管理手段先进,运行机制优良,开放、共享、智能、动态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成为自主学习的平台、企业宣传的窗口、社会培训的园地、技术交流的社区、供需互通的桥梁。

1.2 具体目标

1)建设模块齐全、功能完善的资源库管理与运行平台。包含模块:教师备课平台、学生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课程展示平台、精品课程制作平台、社会行业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平台等。

2)建设标准统一、内容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专业资源、行业资源、课程资源、项目综合开发案例资源、素材资源、培训资源等。

3)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门户。使用对象包括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等,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2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推进。资源库运行与管理平台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好整体规划,避免无序建设,要循序渐进,有目标、按计划、分步骤进行建设。做到建设一个、应用一个、成熟一个、完善一个。

科学定位,服务师生。服务于区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突出教学资源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既照顾当前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和商科人才培养特色,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标准规范,结构合理。教育标准与职业准入标准相衔接, 网上平台建设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教学资源结构、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服务平台结构合理。

动态演化,持续更新。保持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技术支撑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更新与维护。

3 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提高资源质量、加强交流与培训,实现共建共享

经过一段时间日积月累,每个学校都会有相当数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即使在校内,共享资源的程度也较低。有些教学资源已被载入资源库并在校内网上共享,但由于缺乏宣传,师生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存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不熟悉平台的流程而放弃利用已建好的资源库平台。很多学校在组织教学资源库建设时,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导致优质的教学资源匮乏[2]。由于校际间的竞争,各个学校之间各自为阵,忽视与外界的交流,使得资源不共享,从而形成信息孤岛,以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存在着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加强培训、提高资源质量。

提高教学资源质量。“共建”是途径,就是使得课程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库平台制作、管理、维护和更新自己的课程网站。课程教师在上传教学资源时,一定要要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保证教学资源的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反馈性、可用性和智能性[3]。同时,为了避免资源库建设中的混乱局面,学校应对资源库建设中的资源进行标准化,如资源的分类以及资源的属性等。管理要对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资源,管理员要及时的删除,只有这样才能从某种程度上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共享”是目的,这就要求教学资源库平台所有的课程均对外开放,通过开放,使得课程能过接受同行专家的评阅,不断提高质量。

加强交流与培训。资源建设依靠集体力量。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的资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在建设之前,平台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要多沟通,多交流,做到互通有无,信息共享,从而才尽可能地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节约成本,建成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资源库。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资源规划时,把培训纳入统筹考虑的范畴,加大对相关教师培训,培训工作要常规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聘请校外行业内专家,举行短期班进行培训,分批次为教师讲解与教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此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要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技能。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应将制作课件、熟悉课程网页作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此外,应加大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宣传力度,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3.2 加强技术规范、标准统一

技术标准在“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缺乏统一的标准的支持,不仅影响平台中的资源共享,而且容易出现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增大成本。同时对于平台后期的数据库维护和更新也带了很多麻烦,导致平台的通用性差,各系统彼此之间很难实现相互协作。

“资源库建设,标准化先行。”所谓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化就是使不同的资源建设者在进行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统一的标准和办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通过对资源库建设进行标准化,形成一定的模式后,这样平台中的资源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兼容、复制、扩张、交流和移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4]。为了减少系统建设的复杂度和成本开销,无论是在平台建设阶段、保障阶段还是服务提升阶段,都需要标准与规范的建设内容,只是在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有所侧重。因此教学资源库的规范性建设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标准化工作贯穿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整个过程,是资源库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缺少了标准化的支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会举步维艰,因此在平台建设和执行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小觑标准化工作。统一的标准在资源库平台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缺乏统一的标准,平台中将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后期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数据编码及标准不一致,给资源共享造成困难;②开发性和可扩充性差;③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部门间信息互换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设计方案时就考虑到了信息标准的制定,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唯一性、可扩性、规范性的原则,制定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身份认证标准、数据访问标准等。学校必须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各类管理信息编码规范。并依据可识性、实用性、唯一性等原则,参照国标、市标、行标等编码进行制定,以上标准没有涉及的以学校制定的校标补充。制定范围要适应校内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对一些需要共享和权威的数据制定编码规格说明书。为此,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让教师根据要求进行资源库的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库的规范性和保准化。

3.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近年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为学生找到好工作,为公司找到好员工,校企合作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沟通不畅,缺乏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因此为了方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在教学资源库平台中融合校企合作是有助于校企合作的最优途径。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在专家的指导下,与行业企业合作组建开发团队,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在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国家职业标准的规范下,在“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研究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紧密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积极调动企业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不断融合行业企业的先进资源,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平台中的资源信息,确保学校、公司和学生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5]。

3.4 做好保障工作

在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保障是关键,且贯穿整个过程。必须做好以下几个保障。

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是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的重要法宝,学校组织了强有力的资源库建设领导机构和组织实施机构,从组织体制上保障信息化建设。设立资源库工作小组,资源库小组按照“根据岗位需求,参照行业规范,引进企业资源,开发教学资源”的原则,负责项目实施。项目主持单位成立资源库建设小组,跨空间成立开发团队,组织协调整个资源库的开发、前期管理与运营。

制度保障:将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水平纳入到学院内部的考评体制中,建立教职工激励制度,从制度层面创造一股促进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资源库建设在全校范围内的重视程度.

资金保障:资金的投入是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资金保障主要包含资源库平台建设资金和运营维护费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在此基础上的应用都离不开初期的资金投入和过程中的运营维护等服务费用的投入。资金投入的能力决定了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宽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 张鹏高,谢笑宇.开展视频互动教学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8(4):4-6.

[2] 姜孝军,韩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21):132-133.

[3] 李晓峰.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共建共享平台构建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15(8):13-14.

第4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职 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流程 框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76-02

一、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其特征与功能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高职教育的有效工具,它具备下述基本特征和功能:

(一)特征

1 职业性。资源库应以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而制定的专业教学或职业培训标准为基本依据,厘清专业教学或职业培训所需的基本教学元素,从而合理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框架,有效配置与之相关的各类优质教学资源。

2 应用性。资源库中存储、管理的各类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只有通过广泛使用才能为学习者了解并掌握,因此资源库不应只停留于资源的开发、收集、加工等基本建设,还应着力于大力推广与有效使用。

3 共享性。资源库只有实现校际、校企间的共建、共享,才是全面发挥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弥补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实现国家启动该工程建设初衷的有效途径。

(二)功能

1 可提供规范化的专业教学或培训服务。通过提供符合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或职业培训标准的教学资源,可规范高职专业教学或培训活动,保证教学或培训的基本质量。

2 可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服务。通过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素材和案例等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并结合在线答疑辅导、网络交流、在线考试、在线实训等教学辅助系统,可使学习者自主完成专业课程或培训项目的学习。

3 可提供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使用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资源库,可自由上传、下载和使用库中资源。

二、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定位

(一)意义

1 通过构建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特点和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助于规范高职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确保基本教学质量。

2 通过推进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校际间的共建、共享,利于辐射优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的示范作用,进而弥补高职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短板、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 通过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创建自主的学习空间,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便于教师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业务素质。

4 通过面向社会开放涵盖“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内容的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可为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平台,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定位

由于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服务对象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和一线工人为主,故其建设定位也与“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和“职业”的双重属性关联,即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汇集大量优秀专业教学资源,具有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功能,能有效满足学校和企业的职业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工具”。

三、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建设流程、框架与内容

(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建设流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最具代表性、成果相对突出的建设项目。但由于该项目仅针对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即并未以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为对象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故目前尚无法完全发挥精品课程建设服务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最佳能效。本文认为资源库建设应以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逻辑起点,以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或职业培训标准为准绳,以构建与之配套的网络精品课程体系或职业培训教程为支撑,进而搭建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其建设的基本流程见图1。

(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主体框架和内容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至少包括以下5个子资源库。

1 专业教学基本信息库。包括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标准等教学相关的基本文件。专业教学标准应具体规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课程标准应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考核方式等内容。

2 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库。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生产实录资料、典型例题、应用案例、模拟课堂、在线答疑辅导、网络交流、在线考试等内容。

3 在线实验实训仿真库。在线实验实训是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完成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包括实验实训室介绍、仪器设备介绍、实验实训内容介绍、演示录像、实验实训素材、仿真系统、交互式多媒体资源等内容。

4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库。该库主要为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服务,包括培训的案例、教材、技能题库、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学习视频、职业技能的在线测试系统等内容。

5 职业信息资源检索库。该库主要提供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献等信息资源的检索、阅读等服务,包括行业标准、政策法律法规、企业生产管理资料、企业专业技术资料、工艺设计、技术规程、绝技绝活、专利、期刊和会议文献、数字图书、资源目录索引等;收录和专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及研究资源。

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艰巨工程,只有在组织、政策和资金的可靠保障下方能建设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推进高职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实现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运用和共享,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涉及专业知识的传授、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影音文件的制作和编辑、仿真和在线测试系统的研发等大量复杂工作,因此需要一支由具有不同背景、不同专长的专任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录像专家和影音视频编辑人员等构成的建设团队的通力合作方能完成。

(二)加强资金保障

充裕的资金投入是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库顺利建设、使用和维护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及有关单位应以多种渠道筹集必要的建设资金,并通过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完善投入和受益机制,确保该工程的圆满完成。

(三)加强政策保障

第5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MIT开放课件项目;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启示

一、引言

2002年9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网上(ocw.mit.edu/index.html)免费公开了其教师100门课程的教学用资源,这些网络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讲课记录、提交的作业、小测验、问题解答、实验室使用、教学用软件和视频录像等。2003年3月,开放的学科增加到250门,同年9月,这一数量达到了500门。目前,有分属多达30个学科群的1800门课程在网上免费供人们下载浏览,公开自己所开设的课程内容这一特点已成为MIT大多数教师追求的目标,也已成为MIT的主流校园文化之一。七年过去了,MIT教师开放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引发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代表的数十所全球知名高等学府及其教师的加入,形成了一个教师开放课件OCW联盟,目前这一联盟有180个成员,共计约有4000门课程免费开放[1]。MIT教师开放课件项目让全世界学习者获益匪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其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践给全球网络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带有全局性的资源建设长远战略以及资源整合模式的运作经验对推进我国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MIT教师开放课件项目创新内涵的再“发掘”

(一)坚持资源“免费”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坚持简洁性为资源建设设计宗旨

MIT是第一个把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免费”落实到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实践的大学,同时在教师开放课件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和基本固定的内容结构呈现和搜索课程内容,利用表单的交互功能完成师生学习交流的任务,保证了学习内容的简洁性、丰富性、变化性与连贯性。

(二)构建高等教育知识传播、思想交流的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整合

MIT教师开放课件项目的使用对象不局限于大学教师群体、学习者,还包括世界各地学术机构的研究者,它使得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学习和研究人员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共同体,便于广泛、深入地开展科研、教学方面的合作;通过教育资源利用平台和“有效”整合理念对学校内部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教师教学用课程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开放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价值性和适用性。

(三)教师开放课件项目建设定位清晰、明确,项目实施过程独特

MIT教师开放课件项目就是要建成全球教育教学类知识传播和应用推广的中心,成为知识生产的集源地和创新中心。MIT及其教师坚信分享知识和信息不仅不会给教师或组织带来损失,反而能够带来信息增值和积累创新的效应;“开放课件项目”网站对所有人都是公开和免费的,不需要用户注册登记;“开放课件项目”不提供MIT各系的入学途径、不提供呈现或替代实际教室环境中的交互、不提供与MIT教授的直接交互,不授予任何证书和学位,它不是MIT的远程教育项目,也不是MIT的网络课程系统。

三、我国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大”问题

(一)教学资源布局分散,缺乏合作

目前我国大学各种类型的网络教育站点名称五花八门,数量众多且良秀不齐。同时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碍于专业、网络技术水平和使用对象的限制,其创建的网上资源库分散独立,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另外,不同的教学资源库应用的软件平台各异,使得各类资源难以兼容、互换和共享,分散孤立、随意混乱的资源特性给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设置了障碍,带来了不便。

(二)教学资源建设缺乏设计与规划,整体质量和利用率不高

据一项对36所大学网络课程、教学网站或教学资源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着整体质量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首先是资源建设缺乏设计,质量不高,网络课程或教学网站表现为教学功能单一,大多数只是普通课程知识点的“网络移植”,仅有知识呈现部分,缺少网上学习工具;课件大多是以PPT文件为主;教学视频大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视频;所建的网络教学资源很少有隐性知识的挖掘,资源整体质量缺乏思考性的内容,缺乏应有的导学作用。其次是资源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缺少自身能力评价,缺乏自身特色分析,造成了低水平建设,这使得网络课程和教学网站的使用点击率不高,其相应论坛访问量不多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2]。

(三)教学资源整合“度”不够

“我们淹没在数据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一语简扼地点明了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的必要性。许多教学资源在未经整合或整合不充分的情况下被一古脑的推给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引起混乱,增加自主学习的难度。我国大学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整合参与人员观念滞后

主要表现:对资源整合不重视,缺乏对自己在资源整合工作中需要构建知识新角色的认识;缺乏指导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资源整合过程中,学校主管部门人员、学科专业教师、教育技术人员、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尚未形成有效的整体。

2、整合过程缺乏有效组织[3]

主要表现:资源建设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轻视优质资源开发;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使资源趋向于教案电子化,缺乏交互性和开放性;整合资源缺乏统筹规划,资源的专业认同性差、整合的系统性差。

3、整合实施缺乏恰当合作机制,存在严重的封闭性

主要表现:资源建设管理机构重叠造成人、才、物许多浪费,存在着有利项目“家家”争着做,无利项目“家家”不愿做的不良现象;资源整合共享在网络远程教育领域的进展也相当有限,观念封闭、资源封锁,“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四、MIT教师开放课件项目理念对我国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启示

MIT教师开放课件项目开放的是资源,它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资源整合能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一)进一步强化资源建设共享性和开放性

大学组织及其教师必须要坚信分享知识和信息能够带来自身知识信息的增值、积累与创新,与此同时,教学资源只有通过资源共享和开放才能保证资源建设效益的最大化,避免资源建设的随意性和重复性,才能保证资源建设“价值端”(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利用权益。提倡资源建设共享和开放还能够打破资源的私有化属性,激发资源建设者的创新热情并培养其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活”性,促进师生间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扎实做好资源整合工作

资源整合,是组织资源建设战略调整的手段,也是组织资源建设项目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大学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需要系统的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在网络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实用性、用户至上、系统性、新颖性等一般建设原则外,还需要能坚持资源建设的特色性原则[4]。

1、整体性和标准化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要保持资源对象学科的完整性,整合后的资源系统应涵盖各个子系统内部功能,能反映数据对象间的内在关系;标准化原则主要包括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标引语言的标准化,还有通讯协议的标准化、安全保障技术的标准化,以及数据库管理软件、硬件的标准化,以利于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2、优化性和安全性原则

优化性原则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使资源得到合理组合,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安全性原则是指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来保证资源的安全,即要重视对计算机病毒、黑客、软件炸弹、信息垃圾等给资源整合集成带来的安全威胁。

3、连续性和立体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是指资源整合要通过连续、系统、动态的整合过程,保证数字资源发挥其持续效用;立体性原则是指资源整合要按照资源来源的内在联系,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形成层次化、网络化的资源体系,以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共建。

(三)结合大学办学理念,形成特色资源

高校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需要有一流的教学资源,更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建设“特色性”理念是大学在资源建设发展上所确立的标杆和所要体现的宗旨,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核和精髓[5]。教学资源建设应改变急功近利、浮躁短视的心态,杜绝弄虚作假、阻碍创新的做法,鼓励崇尚理性、开拓进取的精神,创造民主和谐、平等宽容的氛围,不断推进资源的“特色化”建设。

(四)应不断加强资源建设的有效性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应加强针对资源的教学设计,要不断提高针对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要不断提高资源与学校开设课程的紧密程度,不断提高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对信息技术支持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上也要抛弃“多而全”的观念,而应坚持“适用性和必需性”原则,根据资源自身属性选择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加以利用。要明白网络教学资源应是“有生命力”的资源聚合,其“生命力”就是资源的有效性。

(五)应融入知识管理理念,实现“动态资源流”

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增长的新资源需要资源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应不断拓展和创新。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教育资源系统应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知识流动系统,应以“注意力流”引导“信息流、知识流”,从而带动“资源流”,要让每一个资源应用者成为信息、知识和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同时,资源管理者更应具有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和理论素养,以能胜任“动态资源流”的管理。

(六)资源应采用可靠、可缩放的技术架构和流程化的过程[6]

互联网络空间是大学网络教学资源的主要媒介,资源必须要考虑其便利性和可调整性,资源的应采用技术低、安全可靠、便于使用和调整的技术架构。用户可通过使用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获取所有网络教学资源;资源文件制作应根据不同网络宽带进行特殊性处理;不同资源的网站使用界面应统一,色彩配置应具有亲合力,页面应内置强大的搜索功能以便于用户查找资源内容;应按照“资源来源”不同属性组织资源,各类资源应包括资源概述、辅助教学说明书等内容;资源应采用分布式的模式,要充分整合各种物理服务器及镜像服务器来提高资源访问速度。资源过程采用流程化是指资源整个过程应该实现流线性推进,从资源登记到资源准备和设计、内容的格式化和标准化、建立资源站点、初步评价、阶段、故障排除和完善等环节应紧紧相扣,以此能保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且便于资源的分工和协作,能整体推进资源工作进度。

(七)应坚持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资源应用推广策略

网络教学资源价值主要体现:为用户增加价值,帮助教师备课或授课,激励其改进教学方法,共享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讲授方法;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作为其参考资源和参考工具;帮助自学者促进个人知识发展。因此,资源建设采用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应用推广策略是必然性选择,资源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对用户使用过程进行高质量支持,要提高网站资源对不同用户特定任务和应用目的的相关性支持。

(八)应建立灵敏的资源利用信息反馈机制

资源建设项目应建立起一个彻底、持续的信息反馈流程,以此可以了解所提供教学资源的有用性和可用性,确保教学资源的关键特性,也有助于了解和改进教学资源应用系统运行的内部效率,改进其提供服务的模式。有效的资源利用信息反馈机制也能为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包括组织、沟通推广、决策、流程、技术规划等)提供指导和校正,其能为每一资源应用模块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反补通道,有助于提高执行效率,保证执行效果,保证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

五、结语

基于平等和开放理念的互联网络技术催生了网络教育,学校的围墙被推倒,传统的课堂界限被打破,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性的学习社区正在形成,教育正在发生着围绕网络组建架构的革命性变化,而且这种变革还在不断地加强和深化。为了迎接全球教育领先优势和网络化的挑战,我国大学应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发展网络教育,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网络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更要长期不懈地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MIT教师开放课件项目积极共享、免费开放、坚持特色、注重整合的资源建设和管理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大学学习,其能不断鼓舞学习者和资源建设者更多地参与以实现资源建设更好的发展,对该理念和做法进行本土化消化吸收能很好地服务于我国大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以知识共享应对信息孤岛——介绍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EB/OL].webzine.pte.sh.cn/Article.aspx?250,2009-12-26.

[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08):32-36.

[3]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06):13-16.

[4]郑静雅.整合理念下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以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为例[D].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05.

[5]李海花,周元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网络课件开放工程的启示[EB/OL].open.edu.cn/ycjy/fengmian_new.php?id=78&mid=36&dbname=

第6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 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的出版,力图为社会各界了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现状,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宏观资料; 为高等学校之间,教育与经济、科技以及其他行业之间加强联系与协作,促进国内外高职高专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其建设内容主要是: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其中,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是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启动了约30个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目的是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当前,在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引领下,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展开,部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涵盖面广,技术上复杂,工作量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实践中遇到好多困难。如何真正做到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在实践上进行努力探索。著者全面分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和趋势;深入研究职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和技术特点;注重探讨科学技术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运用;注重统筹规划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硬件装备;注重具体分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注重把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以下三条基本经验:一是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二是提高内涵和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三是中央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宏观调控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

因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是:优先考虑经济发展和民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建设是从事专业教学活动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国家水平的高职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全国专业领域内教学改革指导性技术标准;建设成为同类专业领域全国范围内的自主学习中心;建设成为全国行业领域的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按照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结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运用示范性院校建设成果,建立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支持下,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企业在线培训等功能。以达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特色、提高内涵、服务社会的目的。

该著作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认识与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且使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思路、视野和方法得以拓展和更新,还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提供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方案。关注其研究的前沿,从中选择对当代职业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主流思想和权威成果,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分析,深入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精髓,一方面的目的在于使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在认识与实践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另一方面旨在拓展和更新职业教育研究的思路及观念,充实我国职业教育与理论研究平台,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和形成属于职业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基础,为进一步建构中国的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做铺垫,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一份先进的教学资料,为职业教育学硕士生及博士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前沿理论深度的研究方向。对高职教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为当前和相当一个阶段内,高职教改工作所急需。本书内容既以成功的实践经验为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本书内容在国内职业教育界备受关注和欢迎。该书研究视角独特,方法灵活多样;观点独到新颖;见解独具指导性;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价值。

第7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教育 网络教学 信息资源 资源库

随着e-learning和远程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还是各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库、教学网站和网络课程建设的逐步开展,无不突显出教学资源建设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那么,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如何?如何建设?这是目前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网络教学资源缺乏统一管理

从整体上看,网络教学资源尚处于一种无序开发状态。不仅没有在宏观上形成较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源体系,在微观上资源布局也欠合理,没有形成特色。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都是各自为政,往往是根据自身的爱好、条件,采用不同的开发平台与数据结构,按着自己的模式组织开发。这样就造成了网络教学资源在字符、图形界面、菜单方式、超文本方式等方面的多样化,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2. 资源建设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

大多数资源库的分类都是采用传统学科分类和教课书的章节分类方法。网络课程也是如此,基本架构和知识体系与传统教材差别不大,无论是资源库建设还是网络课程建设,都片面的强调规范性、统一性,而忽视了学科的个性与创新。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强化了传统教学模式。

3. 低层次的重复开发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都意识到了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巨大,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技术门槛又不是高不可攀,所以方方面面都希望能够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尚处于摸索阶段的教师们,也出于个人爱好、学习以及为了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也加入到了这个领域。而网络的开放性又为这种较低层次开发的信息资源敞开着大门。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较低质量的教学信息数量急剧上涨,在这些网络资源当中,有的是“教材搬家”;有的是汇集了一大堆或仅作简单分类的图片就称作资源库,网络资源中大量的数据往往与教学无关。

4. 缺乏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是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者,也是对教学信息需求、了解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教师对资源的需求与应用的程度,是网络教学资源价值体现的关键。所以,要开发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应该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开发工作中来。但目前各高校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就造成了广大一线教师对开发和应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缺乏应有的内在动力。

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构想

1.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①系统性原则: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到信息资源、信息机构、信息设施、信息人员、信息经费、信息用户和信息政策等因素。所以,在研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时,要用系统论的观点,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从整体效益出发考虑诸多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利用软件公司对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开拓愿望,充分激发专业人员的理论指导作用,并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应用的热情。结合各专业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各种建设规范和标准,确定最佳方案,以最适当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建设好网络教学信息资源。②共享性原则:开放和共享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在开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时,就应该把共享因素作为建设的重要因素考虑在内。当然,这首先是建立在保护好开发建设者权益基础上的,共享才可能真正实现。要找到保护与共享之间的利益切合点,既要让信息资源开发者获得必要的利益保证,又不能让垄断信息资源成为信息资源开发者谋取暴利的工具。③“教师主体”原则: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应该以学科教师为主体建设、管理与使用,即“教学资源教师建、教师管、教师用”的原则。信息管理中心的任务是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技术平台与技术服务,而不宜代替教师去建设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只有教师的广泛参与,资源建设才能取得快速的进展,只有教师自己建设的资源才能保证质量,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总之,能否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④个性化原则:教学资源建设应在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在内容与结构上都与传统教材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要做到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对立统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自己开设的教学资源库或教学网站,除了为网上运行和资源共享所必需的规范外,可不作过多的要求,允许百花齐放,体现不同的风格与个性。但对于纳入高校信息资源库的资源,则要由信息管理中心进行加工与规范,以统一的形式进行存放与管理,规范信息资源的标准性。

2.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应纳入学科课程体系,按照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工合作、重在应用、机制创新、优质高效的原则,紧密配合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按计划进行实施。 ①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必须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建设中要根据高校教学改革需要,信息资源建设纳入学科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内容上要体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氛围。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这两大教育体系的提出,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高等教育对象的扩展、教学模式的变革、教材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教学服务方式的转变,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必须同步进行,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②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布局、发展趋势的研究,从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大局出发来把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要对具体建设者及时给予引导,避免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和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可以通过与软件开发公司联合建立研究基金会、设立教学研究立项、举办网上论坛、在相关刊物上进行讨论等多种方式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探讨,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传达贯彻下去,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持续有序地发展下去。③搞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渠道工程与建设标准的制定。虽然说各方面力量都可以参加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而且是越多越好。但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却必须要控制开发建设的主渠道,通过主渠道工程在资源建设的开发模式、操作系统及工具软件的选择、文件存储格式的应用、资源库的类型划分、用户界面的设计、导航结构编制、时间序列安排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规范与指导作用,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趋向统一有序的良性方向发展。其次,目前各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还处在一种自下而上的开发模式,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尽早制定统一的资源建设操作系统、开发平台、资源内容、资源分布、文档格式、用户界面、评价标准等相关规定。④建立鼓励广大教师参与网络资源开发建设的相关规定。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真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保护和鼓励一线教师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积极性,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对一些建设得比较好的资源网站,通过现场交流、经验总结等形式积极推广,树立榜样与示范,并对资源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每年下拨一定的资源开发经费,定期组织优秀教育资源的评比活动,进行表彰与奖励。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鼓励和调动广大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第8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学校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学校所有教室、机房、部分实训室、工场已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网络采用三层管理技术,用千兆骨干网络将13个楼宇用光纤连接起来,采用VLAN技术对校园网网络进行了划分。学校教师和学生电脑桌面100M接入校园网络,接入点达1500余个。自校园网建设以来,我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定量的信息化资源和建设经验。

二、建设目标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一)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集素材、教学课件、试题库、常用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发的多媒体课件,建成包含4个重点建设专业在内的9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此项任务和内容具体见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方案。同时继续加强馆藏图书、电子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库建设。争取到20xx年重点建设专业的课程均有一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作用大,是老师们用的最多的平台之一)、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争取到20xx年底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课堂教学、仿真实训、选修课堂、学生作业、学生评价、成绩管理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数字化教学,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创新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学校利用学分制系统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对全校的所有师生的教学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包括有教师任课、学生信息、学分成绩等一系列信息的网络化查询服务,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三)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建设

逐步建立完善的办公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内办公数字化,提高办公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办公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四、资源库建设的初步成效

在学校资源库建设领导组的领导统筹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添置了独立的资源库服务器,配齐所有教师电脑,所有教室配备电教平台,购买了部分多媒体素材,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的下载服务等。

(二)采用各种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现代化教学意识得到了加强。

(三)学科动态资源和学生作品已初具规模。教师的电教作品在上级举办的各类评比中有多个获奖。

(四)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尝到了应用资源库上课的甜头,更激发了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制订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意义和责任。健全调整各项考核、分配和奖励制度,做到导向正确、政策透明、及时兑现、适时调整。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健全现有的监控机制,做到师生参与、专兼结合、内外联动、赏罚分明,使项目建设质量实现最大化。

(二)组织保障。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以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工作小组。做到职责分明,实行职责责任制,各司其职,统一指挥,做到信息畅通、运转协调、统筹兼顾,实现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

责任校领导:z

责任人:z

成员:z及各教研组长

第9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一、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首要的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总的要求是,到2010年底,利用卫星接收、有线电视、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全市建成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辅助教学平台建设和终端站点建设两个方面。在初步建成全市远程教育专网、开通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和市级教学资源中心的基础上,下一步,还将建设远程教育市级教学资源库、数字电视专用频道,并对视频互动教学系统、《红岩》网站进行完善和升级改造。在终端站点建设方面,总体安排是:按照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到2010年底前完成全市832个乡镇、9726个行政村、1016个建制镇居委会,共11574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建设任务。

二、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源头活水”。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远程教育工作的水平。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教学资源的开发必须及时跟上。一要科学制定教学资源规划。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调查,掌握需求,增强教学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里要统一制定教学资源规划和教学大纲,各区县要制定本地教学资源规划,确定重点选题。二要构建教学资源开发体系。各个行业的基础教材,主要由市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市级有关部门开发。重大题材、重点选题的通用教材,主要由市远程办负责开发。富有地方特点、适应当地需要的特色教材和实用技术等,主要由各区县负责开发。三要拓宽教学资源开发渠道。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在此基础上制作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开发制作的能力和水平。四要提高教学资源开发质量。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开发制作精品教材。要加强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教学资源评优奖励机制。

三、广泛开展学用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要坚持建管结合、学用结合,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最大效益。一要加强对终端站点的有效管理。已经建好的终端站点,一定要维护好、使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二要认真组织好教学工作。要制定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要抓好教学计划的落实,组织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培训。要丰富教学内容,按需培训,因材施教,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创新学习方式,把集中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增强远程教育的吸引力。

四、积极整合资源,真正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共建共享。按照市委的要求,市内其他系统或部门需在农村建设相关站点,都要结合并依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进行,并将有关经费统筹安排,打捆使用。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调,搞好配合。一要坚持阵地共建。要将村级终端站点全部建在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搞好结合。二要坚持队伍共建。依托乡镇和村(居)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等部门和单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三要坚持资源共享。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培训,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支农惠农服务,鼓励农村其他组织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和主题活动,支持社会组织、经济组织运用远程教育站点进行信息交流,实现终端站点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