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创设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创设体现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内涵,这种内涵包括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包括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处处渗透着整个幼儿园从内至外的智慧和思考。 “阅读”环境,能感悟其中蕴含着的教育理念和特有的人文信息。本文对环境诠释的3个要素论,来谈谈一些感悟:
一、环境必须有孩子参与
环境是以孩子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强调孩子参与的重要性。创设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更好地发展,让小孩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实性,从这个角度讲,环境中必须有孩子参与。
“有孩子”其中包括了两个内涵:
1.从外显表征上来看:
“环境中有孩子”可以表现为主题墙的布置、区域角的创设等,均需要有孩子的参与。我们可以从环境的点滴痕迹读到孩子经历的事件,了解孩子的行动和志趣。所在。例如,我们发现,结合上周的“环境周”这个主题,4所幼儿园都不约而同地用孩子的作品来向大家传达着孩子对“环境周”关注的信息。
2.从内隐表现上来看:
“环境中有孩子”可以表现为环境处处从孩子角度出发,为孩子考虑:教师为孩子着想的良苦用心,随处折射出老师心中有幼儿。例如:一个小小的垃圾筒,下面有一个可爱的小拉绳,在扔垃圾的同时鼓励孩子去拉一拉,发展了手臂肌肉,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的设计无不闪耀出教师的智慧。
二、环境要体现主题
主题的呈现是目前二期课改实施的需要,大家也都把主题内容的呈现作为环境布置的一大要素。在参观4个园所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老师的教学活动,我没有进入教室拍摄,只在门口驻足观望。
但我还是发现了班级的主题环境中隐含了两个差异:
1.关注到年龄阶段的不同的差异。
我们打个比方小班就像“点”: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注重帮助幼儿巩固习得的学习经验。教师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孩子注重直观的感官体验,将主题的环境创设的重点更多地放在细小的“点”上。这里我们来用小、中、大班都有的动物主题来举例。小班的动物主题环境,可能会从小小的细节“点”来切入。例如找一找动物的影子,感知大小、多少。
中班主题环境就像“线”:注重的是新旧经验的链接,并不断鼓励孩子寻找其中的关系,开始体现了归类和思想。中班的动物环境,可能会从长长的关系“线”来串联。例如:你知道哪些动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吗?
大班主题环境就像面:主题环境立足于引发问题,并不断通过环境有助于幼儿提升和梳理已有经验。大家常见的网络图在大班主题环境中频繁出现,这种显示思维过程,推进思维发展的形式被孩子们所喜欢。教师更多将主题环境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已有经验,由一个问题展开,层层递进,形成关系。例如在动物主题中,孩子们常常会产生更深层次的联想,类似于对动物的习性、保护等。
由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幼儿园对阅读特色的探索也有好几年了,在对不同年龄段环境中文字这一载体运用也有自己的思考。我发现,年龄不同,字节出现的数量和字号大小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班的字体相对较大,量也相对较少。而大班则相对反之,中班居于其间。
2.要关注到班级与班级的差异。
针对预设的主题,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展现方式,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有特色。
三、环境要呈现美感
关于环境的美感,我有以下三个感悟:
1.美感需要视觉享受。
颜色、构图的和谐,让孩子感受到美的享受,从小有审美的熏陶。充分挖掘、利用自然的环保材料,引导孩子感受返朴归真的美丽。例如走廊悬挂装饰物、画框等,悬挂的饰品有的就是幼儿园线描画小葫芦,幼儿作品栏的天真、优雅,身临其境深感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2.美感需要具有生命。
能和孩子进行互动,引发孩子参与的美,幼儿园的细节环境创设。例如:小问号的有趣搭配,民间游戏争上游的巧妙布置,拔萝卜故事人物的情景体验,充分让环境“活”了起来。
3.美感需要多元文化。
关键词:班级;主题环境;幼儿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幼儿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深而持久的影响。我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上从多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在环境创设上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幼儿的位置关系。改变以往的环境创设都是教师包办,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1.在主题的确定上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我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和他们共同商讨出环境创设的主题,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设计和创设教室的环境。例如,我们要创设以“秋天”为主题的环境,我就引导幼儿“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让秋天来到我们教室?”他们积极发言,“可以把秋天的落叶拼贴成画”“可以用各种种子粘贴成小动物”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从活动材料的准备上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从家里收集各种瓶子、盒子、纸杯、吸管、蛋壳等废旧材料,在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过程中,彼此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信息。这样幼儿对收集寻找各种废旧材料更有兴趣了,开始学会关注周围环境,学会了变废为宝,增强了环保意识。
3.从环境创设的参与上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我指导幼儿把收集来的材料利用剪、贴、绘画、折纸等美工技能进行创作,用纸杯做成各种动物;用牙膏盒制作成汽车和高楼;用蛋壳和蛋糕盘画成各种脸谱;用果壳和落叶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等。当他们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作品时,每个幼儿都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主题墙的创设不仅要表面美观好看还要有内涵
有的班级在创设环境时,用各色卡纸制作花草,甚至买精美的立体贴画,只注重美观起不到教育作用,我是利用幼儿的绘画作品、照片、文字甚至实物来创设环境的。例如,悬挂几串花生和玉米,粘贴几丛高粱和谷穗,再贴上孩子们画的秋天的水果和树木,让他们真正从环境中感受秋天丰收的特征。
三、主题墙的创设要留一定的“弹性”空间
主题墙的张贴不要太多、太乱、无章法,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完整性,要有增添的空间。例如“成长树”可张贴幼儿爱劳动的照片,留一定余地后再张贴孝敬老人的照片。
总之,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激发内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教材文本内容,感悟文本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与想象力。语文情境教学的合理运用,能进一步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1]。
1、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情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情境”指的是促使学生自主地活动于其间的环境;是人为创设的阅读环境、人际环境、活动环境、思考环境。它们都渗透着教育者的意图,是富有教育内涵、充满美感的、洋溢着智慧和乐趣的空间。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且它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塑造完美人格,培育人文精神[2]。
2、情境教学的特征
2.1创设的情境富有真切感
这一特征主要是要求创设的情境能与文本提供的意境神韵相似,能让学生想见和意会。人的认识不是从零开始的,中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基础,即有不少的认知经验。这些己有的认知经验,就以不同的图式储藏在头脑中,是为认知的“前结构”。当形象的事物作为某种图式出现时,就一下子引起头脑中原有图式的复活,接通了神经的暂时联系,新知与旧知立即同化、顺应,人的感知也就直接产生了。情境教学用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境似”并不是实体的机械复制,或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的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2.2创设的情境富有情感性
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没有感情,或者求知欲不强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冷冰冰的情感,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撒在这土壤上。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情感性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关键,只有让教学充满爱,我们的学生才会在爱中学习,在爱中成长。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也才真正属于自己。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传情的情境教学也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创设特定的“境”,目的是诱发学生的“情”。在特定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真挚的爱国情、师情、友情、亲情,理解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追求,从而领悟到自己应该怎样生活,做怎样的人,如何为祖国做贡献等等。情境教学就是利用课文中美的情境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发现语文之趣、文之美、语文之真,从而学做真事、学做真人。在美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自主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境界。
2.3创设的情境富有想象力
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象”。因为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像的契机。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像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像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中。在这样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地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自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起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彩翼在飞……刹那间,这一切有如开闸的洪水奔腾涌现,一系列智能的开窍效应联翩而至。
3、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
3.1注重情境的问题性,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激励人去活动的心理方面。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学习活动同样需要学习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期待,对结果的评价和体验,进而影响其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3.2注重情境的互动性,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行为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有效的思维行为。因而在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地方,他们思维的火花是难于进发出来的。钟启泉教授明确指出:“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就没有对话者的真正自由,就没有对话;没有民主的精神氛围,也谈不上对话。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学习、易于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3.3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学习思维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不断扩大人的认识范围,不仅能认识现在,还可以回顾过去和预见未来,能不断提高人的认识深度,使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得以无止境地深化,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运用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实质与核心。在教学中,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余地。
4、结论
总之,情境的设置不是简单的事情,它给我们留下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不同文体创设情境教学中的“情”与“境”也就容易而且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一、发挥新课程内涵的最大效益
本学期我们实践了新教材《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重点进行了专题研究:在主题背景下,剖析相关的各年龄段主题活动,通过幼儿环境与材料创设,努力提升教师实践、思考、研究与反思的能力,从而加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各班小主题研究与年级组大主题研究相结合。教师们积极参与群体学习和探讨,注重了案例的收集与研究工作。小班的主题活动内容有“糖果王国”、“我喜欢”、“图形王国”等;中班主题活动内容有“红彤彤的年”、“小动物过冬”、“热闹的街道”、“数学墙”等;大班主题活动内容有“了解茶文化”等。
2、教育经验的交流与互通。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邀请了教材出版的编著老师为我们做了“幼儿的生活就是课程”讲座,使教师们认识到新教材更深层次教育意义。此外康乐幼儿园名师李磊还为我们做了“关于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和思考”的讲座,探索型主题活动对教师的角色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环境创设体现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互动分享。根据教师已有成效,在大教研中,我们进一步提出环境创设需要“多补充”、“常变化”的要求。即:根据主题发展和变换,教室环境也应时时追随变换。首先,汲取新的信息。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其他园所的环境、观看资料片;其次,畅谈个人创想。环境观摩后人人发言谈体会;再次,自我观摩互相欣赏。各班展示创设成果,讲述多样化的区角活动环境与材料。学期末,班班环境都有明显的变换和补充,体现着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互动分享与交流,并且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细节的培养。
二、关注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
我园的园本教研内容为“各领域基本教学模式的探索”,本学期我们重点研究的是“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学习。园本教研要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的同时进行研究,研究就意味着学习,形成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园本教研机制,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保障。
首先,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理论。学习《纲要》中对数学的解读“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意义”;学习赵寄石主编的《幼儿数学教育》,了解数学教育内容主要包含内容以及概念性的问题,关注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慎思慎虑,体现数学的三个特点:抽象性、精确性以及应用广泛性。
其次,分析比较数学课例。通过比较两个数学课例“认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和“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从比较中体会数学教育的新价值,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因此,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手段。
2、开展数学赛讲活动。11月初,我们开展了数学赛讲活动。选出赛讲中8个比较成熟的活动作为样板示范,进一步完善后录制存留,资源共享。在赛讲中有许多新的信息传递给大家,例如:代数合计学习使用钱币(吴晓莹)、代数合计测量身高(裴瑾)、项目记录(王之云)、估分(吴锦)、角的探索发现(刘润珍)等等。关注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是这次赛讲的最大特点。
3、环境创设与数学活动紧密结合。“小鱼开饭了”、“图形拼变”、“来客人啦”、“奇妙的图形”等墙面,呈现出具体的操作构建、实物的观察理解、符号的记忆解释,体现了教师培养幼儿数学心智能力的教育机制,启迪幼儿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我们做为山西省示范、窗口幼儿园,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我们毫不保留自己的所获,努力将值得借鉴、思考的活动呈现出来与大家分享学习、共同提高。本学期就我们研究的数学活动课程承担的观摩教学活动有:忻州和平幼儿园园长及教师、支教下乡到松庄幼儿园、送教下乡到草坪机关幼儿园、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教研活动、杏花岭园长例会、山西大学大三大四学生等等。
三、双语
1、增加英语教研活动时间。教育新理念的获得、实践活动的观摩、教学活动或实践活动后的即时研讨与反思等,在英语专题教研活动中汇总交流,教师们梳理自己的认知经验,或以案例形式阐述自己的思考或以几个观点方式展开自己的经验,教师在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多种样式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
四、发挥示范园作用形成共同成长集体
1、公开教育教学活动
下乡支教、讲座、公开教育教学共19人次,其中有山西大学学生见习观摩(2次)、美国士立大学judy教授来访、杏花岭园长例会、忻州观摩、支教下乡、教科研中心教研活动等。做课求精,无愧示范窗口称号。
2、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国家“十五双语研究”课题先进个人:张晓红、闫双玲、张建英;山西省模范教师:张建英;山西省“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工作者:高华;山西省“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优秀辅导员:王丽娜;太原市骨干教师:杨开芸、贾岚、李炜;杏花岭优秀教师:刘娇梅、韩希、贾岚、刘润珍。
3、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国家“十五双语研究”课题:论文二等奖(雷虹、李炜)、课例二等奖(刘润珍)、课例三等奖(张蕾);山西省教育协会论文奖:一等奖闫双玲、张晓琦;二等奖张晓红、王丽娜、曾海霞、裴瑾、向晖、张琴、岳彦华、吴哓莹、杨丽慧、赵隽、高华;三等奖徐海燕、刘娇梅、王美玲、郑强、王宠。
以上是本学期幼儿园保教工作总结,在保教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主题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拓展幼儿的经验?如何使每一个环节更丰富和有效?2、如何在大教研活动中多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研究能力提高,采取有效途径帮助教师在学习借鉴中获得提升一些新的经验等。以上问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保教研究中寻求有效方法与策略加以改进与提升。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 环境创设 环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今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正在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形成方面,越来越多地引起学前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被誉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然而,目前也有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一些问题:
1.1 对幼儿园环境及环境创设的有关概念理解不清
说起幼儿园的环境,我们的头脑里立即会出现一副活泼可爱的画面:逼真的卡通动物“活跃”在幼儿园的大门口;阳光下色彩斑斓的滑梯、木马;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区;一幅幅赋有智趣的图画……其实,幼儿园环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里讲的“环境”,主要指广义上的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资器材、人际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这种空间、范围和场所既是物质的,又是人文的;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既有保育的性质,又有教育的性质,因此说,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片面地将幼儿园环境理解为物质环境。因此他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只注重有关活动室、游戏场、教室、科学发现室等的墙面、窗户的装饰和布置,割裂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从而忽视了环境创设中人文环境的部分。殊不知,从某些方面来讲,人文环境更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1.2 以教师的制作和布置为主,忽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幼儿园中一提到环境创设,许多教师就开始抱怨,又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来进行环境的布置,他们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当做了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来完成,因此大家显得很忙,也很累,有时结果还不尽如人意,幼儿仿佛不领情,教师也常常会为自己精心布置的环境不受幼儿喜爱而大伤脑筋,这些方法往往都是错误的,教师出了不少力气,却没有讨到好的结果。走访了许多幼儿园后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们主要依据自己教育教学方便来考虑环境创设,他们毫无根据地凭空想出一个环境创设的主题,较少听取孩子们的建议。更有甚者,连一些最基本的创设原则都不清楚,创设的环境既不能够吸引儿童,又不能够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他们所进行的环境创设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混淆了环境创设主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地位。
1.3 不注重环境的变化,认为环境创设可以一劳永逸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应具有弹性,应不断地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与环境“对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许多幼儿园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每月都有主题墙的布置,但不可避免,仍有一些幼儿园的教师认为环境创设可以一劳永逸,从幼儿小班入园一直到大班毕业,教室里的装饰自始至终就没有更换过。参观过中学、大学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地方的主体环境布置一般不会经常变换,因为这些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稳定性,很明显他们与幼儿是不同的。试想,幼儿园的小朋友整天生活在一种不变的环境当中,每天面对的是同样的东西,时间久了必然感觉乏味,这怎能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2 幼儿园环境创新的几点思考
2.1 掌握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创设方法
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包括幼儿园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内涵和灵魂,是人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氛围,它看起来不像物质环境那么明显,但它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彻底改变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割裂的现象,全面地去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真正含义,不仅为幼儿创设美好而丰富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更要为他们创设爱与宽松的人文环境,学会将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创设方法,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从而多方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2 尊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参与其中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分析“布置时应注意的弊病时”曾指出:“不要教师自己来做,让学生们自己来设计,自己来布置,这才格外有意思,也才更有教育意义。”“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加深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当学会如何引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的确,幼儿才是环境的主人,体现在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参与、自由结伴、自定主题、自选材料、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发进行交流、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过程,使情感得以激发,社会交往能力得以培养。这对幼儿增强探究周围世界的意识、主动获取经验、扩展兴趣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幼儿参与设计、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参与墙饰、活动区域、游戏环境、节日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与创设,帮助教师收集游戏材料,准备制作工具,变教师操作为幼儿自主。玩具是游戏的物质支柱,高价格玩具不一定有高价值。自然材料、废旧材料是制作玩具的好材料,让幼儿收集制作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既能解决游戏材料的来源问题,节约资金,又能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
(2)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可以设立“材料仓库”的形式,师幼共同收集材料,把使用材料的自交给幼儿。活动和游戏中供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启发幼儿以想象的方式使用游戏材料,给予幼儿发挥和创造的机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
2.3 让环境在变化中灵动
生命的本质在于“动”,只有变化的环境才是生生不息的。幼儿园的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它不仅属于硬件层次的一个空间,也包括了时间运用方式以及环境中人的期望。因此幼儿园环境是根据课程内容、季节变化、幼儿兴趣和心智不断变化的。此外,由于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得到发展的,所以环境的建构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它总是伴随着幼儿活动的展开而变化,并不断重新构造,使之始终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我们可以说,环境是一个变化着的“会运作的生命体”,它时刻激励着幼儿探索事物的愿望,因此,根据环境变化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内容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在幼儿的周围环境中,蕴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观察和倾听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便与幼儿共同建构新的、有趣的方案和内容。
如春节后,有两位幼儿穿着唐装来到了幼儿园,有几个女孩就围绕着这两个小朋友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这个漂亮,有的说那个漂亮,唐装引起了幼儿的议论和兴趣。老师因势利导,以“唐装”为题和幼儿一起讨论起中国的服装国粹,又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中国文化。幼儿不断从不同渠道了解了京剧、昆剧、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窗花……教师根据幼儿不断生成的兴趣创设各种活动区域,和幼儿一起用蓝色印花布、旗袍、唐装、京剧脸谱等装饰墙面。由此生成“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以及以“京剧脸谱”、“我爱长城”、“剪窗花”、“中国结”等为分支的活动方案。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总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都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及社会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在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学习到宝贵的知识与经验。不同地区的幼儿园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教师充分开动脑筋,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优势,认真探索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2] 陈艳颖,冯旭芳,牛俊杰.关于幼儿环境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 刘洪岩.探索新时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4] 奚文君.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现状、问题及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5] 张同梅.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教育,2003(9).
关键词:幼儿园 环境创设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45-02
1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
1.1 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展开研究
1.1.1 幼儿园的教学资源
目前全世界较为先进的幼儿园教学理念是瑞吉欧教学,该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因素,将其最大程度的转换为教学课程资源。相关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教学内容来为孩子们营造氛围,即教师在教育期间为幼儿创造相关的主体墙。第二种方式就是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环境资源,将其最大限度的转换为教学资源。所以不难发现,为了更好的开展幼儿园教学工作,环境创造的作用尤其突出,当然能否有效利用周环境,还要取决于教学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周边信息的不断挖掘,将教学与环境合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做也有利于推动环境创设的进程。
1.1.2 推动幼儿的教育发展
目前与幼儿教育相关的理论都认为幼儿教育的优异情况与周边环境有着直接关联,而且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加快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效率能有效推动幼儿的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通过在幼儿园环境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并且随着活动数量的不断增多,幼儿还可以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教师再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对环境进行优良改造,从而最大化的实现推动幼儿发展的目的。第二,幼儿园环境当中的人、物以及事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不断优化、创设周边环境,让幼儿更好的汲取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自身的认知力也会得到加强。
1.1.3 有效展现幼儿园的特点
对幼儿园进行创设工作还可以有效展现其特点,因为创设的初期阶段都是围绕幼儿园设备选取、空间格局规划等方面展开,这些工作的实施都会以一个主题为基准,通过不断改造,使幼儿园的特点更加鲜明,还有助于加深社会公众的认识。举例而言,研究家对北京一所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环境的格局、色彩等内容的研究,可以感知到该幼儿园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以幼儿为本,并且强调孩子的行为规范准则。
1.2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途径研究
1.2.1 注意地域差异,在当地教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园创设工作
幼儿园教学的相关学者提出要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学环境,该环境既要包含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节日特色,还要涵盖中国服饰文化、中国科技进步等等。由此发现,在进行幼儿园创设工作时,为了提高建设效率,应该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根据地域不同背景,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这种注重地域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建设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彰显中国文化的特点,还可以得到大量当地居民的认可,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声誉。
1.2.2 将注意力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转变到局部创设环节
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不应该仅局限于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保护场所,应该大力发展相关物质基础,尽可能的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所以,将注意力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转变到局部创设环节就是为了保障幼儿生活环境的质量,从每一个细节着手,使幼儿园环境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能达到高度统一的效果。
2 影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因素
2.1 当地发展的经济水平
众所周知,上层建筑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观念,发展的效率还是需要围绕财政能力来展开,只有当地发展的经济水平较高,才能把观念转换为实践。而针对一些发展较差或是较为贫困的地区而言,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难度很大,这也是目前我国推动幼儿园环境全面发展的软肋。
2.2 幼儿园教育者及管理者的观念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者及管理者是影响环境创设的重要因素,首先,幼儿园教育者在教学期间应该统筹兼顾,不仅要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还要考虑到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其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的质量。其次,针对幼儿园管理者而言,哪种形式的学习环境会得到儿童的喜爱和认可是目前其最重要的问题,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固态式教学体系,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
3 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3.1 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与幼儿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
为了有效的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工作,首先应该从环境创设环节开始实施,因为环境资源是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创设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受,引用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用具,并极力加强儿童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效果。然而,目前的幼儿园管理者与教育者都没有始终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并且单纯的把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认为是空间结构规划工作。幼儿的身心发展没有受到重视,导致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与幼儿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
3.2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时,过于注重视觉效果
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目的是从全方位保证儿童的活动不受到制约、并且可以充分体会到环境带来的快乐感。所以教师以及相关管理者在开展环境创设工作时,要始终把儿童放在第一位,如何提高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儿童探索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内容。而从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发展现状来看,教师过于注重视觉效果,幼儿园室内、室外装饰的美轮美奂,从而导致幼儿不需要自主动手去改变环境,只需要学会如何享受环境即可。久而久之,这种创设方法使幼儿无法理解周边环境,周边环境也不能有效的为幼儿提供信息。所以在这种体系下,孩子动手能力以及自信心都不会得到加强。
4 针对目前问题,进行文化反思并提出相应意见
4.1 认识到幼儿的重要性,为不同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创设方案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幼儿、教师双方构建有效的交流桥梁,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环境当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创设人员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水平等内容,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实现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
4.2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期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幼儿园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教学观念来进行,环境的创设需要具有教学意义以及价值,只有保证每一处幼儿园环境都具有教学内涵,才能大力推动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期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教育观念与环境创设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既能保证布置环境阶段不盲目堆积,又能将环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教师在传授知识期间,也要制定合理的目标,以便于借助环境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
5 结语
幼儿阶段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所以幼儿园环境情况直接决定着幼儿生活、学习的程度。为了更好的保障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工作便显得至关重要,相关管理者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做到因地适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本篇论文主要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途径、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反思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 华娅.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63.
[2] 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57-59.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81-01
一、室内设计展现环境艺术特征
(一)亲切自然性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持续促进国民经济稳步提升的同时也令各类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创设优质居住使用环境,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主体形成了科学的环保意识,在室内设计层面则体现了对自然环保材料的科学应用。同时人们越来越渴望在绿色、天然的环保环境中生活、工作、居住,为此科学应用天然材料、强化室内设计中自然色彩的应用,营造室内舒适的环境艺术氛围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为了回归自然艺术本色还应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入传统民间风格与艺术设计手法,力求创新具象、抽象艺术设计方式的良好运用,进而真正展现当前室内设计亲切自然的环境艺术特征。
(二)整体艺术性
伴随各类社会物质价值财富的日益丰富扩充,人们逐步由单纯物的堆积中得以解放,并要求在室内设计中包含的各类物件应散发一种整体统一的艺术美感。室内良好环境的实践设计是一类整体性的艺术,因此我们应由形体、空间、虚实关系及色彩等层面进行把握,凸显良好的意境并协调空间周围各类复杂的环境关系,进而真正从艺术层面设计出统一整体的室内环境空间。
(三)民族性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特征的良好展现离不开民族性设计因素的科学渗透,为提升人们居住生活整体质量水平,在空间设计进程中应在完美体现科学现代化理念、应用先进设计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适度把握传统元素,在讲求现代美感的同时渗透传统民族性,进而抓住人们眼球、加深人们印象,追本溯源激发人们内心对民族艺术原本的真情实感,令室内设计真正体现地域特色及民族风格艺术性,营造处处精心设计、方方面面体现环境美的室内设计优质效果。
二、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实践趋势
(一)满足人们多重丰富需求
成功的室内设计应最大化体现使用空间人员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现代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展现不仅应实现各类空间人性化功能,同时还应体现人文内涵与设计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为此在室内设计实践中应科学考量人们各类行为活动的物质特征,良好关注其现实感觉、尺度、行为特征与生理特征所及的人们活动极限。同时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还应充分体现人们各类复杂的现实心理需求,对不同人群的心理活动各类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展现环境艺术的室内科学设计良好参照依据,进而真正创设舒适、安全、充满艺术性的室内优美空间环境。
(二)营造优质整体空间艺术环境
从本质层面来讲室内设计是一类新生活的良好创造观念,同时也是对文化的实践创造,伴随现代化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众对精神、物质生活、身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加明确高端的要求,因此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应科学营造出适用、安全、美观、健康,可满足人们多元化应用要求的室内环境艺术作品,令其涵盖个性化、人性化特征内涵并成为室内设计精品。为体现优质设计效果、展现科学效益,应合理明确技术措施、空间构造特征与装修规范,满足防火、安全、卫生等综合标准,进而真正符合整体空间环境艺术要求。
(三)把握历史文脉,合理提升室内设计环境艺术附加值
室内现代设计营造的环境条件经常在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层面体现出了全新的理念要求,令室内电气通讯、五金配件、设备设施、装饰新型材料均包含了较高的现代化技术含量,例如计算机控制住宅、智能化建筑工程等,进一步增加了室内设计与相关整体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室内实践设计应良好提升附加值,展现现代化设计理念,积极应用创新设计方式技术提升整体室内设计与环境质量水平。再者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均会或多或少体现一定的归属感,即环境体现的人文内涵势必同人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是重要的环境价值组成要素,因此从事设计相关人员应对历史展开深入研究,科学尊重并培育文脉能力,合理渗透传统优质设计理念,珍惜历史,令生活载体的创新与其良好融合,进而提升艺术源于生活的科学创造力,并真正设计出现代化、充满历史文脉价值、具有艺术内涵的室内环境艺术空间。
三、结语
总之,基于室内设计展现的环境艺术特征,为真正创造出优质、充满人文性、历史性、可行性、环保性、艺术性的室内空间环境,我们只有秉承科学设计原则,把握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趋势方向制定优质设计策略,才能全面提升室内设计综合水平,营造室内空间舒适、健康、适用、可靠的艺术环境。
关键词:美术欣赏 情境创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80-0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综合提升。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时,采取的主要教学流程还是“呈现作品―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单一化的线型方式,在这样的欣赏模式下,小学生进行的美术欣赏往往带有被动性与枯燥性,他们并不能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去。在“学为中心”的美术课堂转型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很多美术教育理论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脱离了情境的欣赏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好“情境”的台,从而让他们在“情境”中唱好“欣赏”的戏。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欣赏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引入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引入环节效果平平,小学生是不可能产生强烈的欣赏兴趣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欣赏教学的内容,为小学生创设趣味化的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美术欣赏兴趣,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诗意情境”,以此引发他们的欣赏欲望。
例如,在教学《水墨画动物》一课时,为了激发小学生对水墨画动物的欣赏兴趣,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图片,小学生看了以后十分喜欢,在此基础上,提问:“这么多的小动物如果我们利用水墨画来绘画会是怎么样的效果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小学生的欣赏兴趣,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呈现一位画家画水墨画的过程,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欣赏兴趣的激发,从而让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调动。
以上案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效地让小学生感受到了“诗画结合”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下,小学生的欣赏欲望被激发出来,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自然能够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其他画作的欣赏中去。
二、创设文化情境,提升欣赏内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就意味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并不要求培养小学生专业的美术技能,重点是要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此,在赏析环节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文化情境,要引导他们经历美术赏析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美术欣赏水平。
例如,在教学《水墨变体画》这一课时,笔者为了让小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水墨变体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在课堂上呈现了几幅水墨变体画的代表作品,然后,引导小学生对其进行欣赏,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他们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从而为有效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导小学生经历欣赏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小学生经历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才能有效地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元素。有效的欣赏过程应该是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根据美术作品的内容为他们创设“对话情境”,引导他们在与美术作品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欣赏。
三、创设对比情境,升华欣赏情感
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促进小学生对美术作品内容与主旨的内化。内化环节作为美术欣赏的最后一个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小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内化欣赏时,教师要善于根据画作内容为他们创设“对比情境”,引导他们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升华美术欣赏的情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水墨画动物》一课时,为了让小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知与把握水墨画动物的特点,先后给小学生出示了《奔马图》《游鱼图》《墨驴图》这三幅水墨动物画作品,然后,让小学生对这三幅作品进行对比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找一找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小学生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围绕这三幅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用墨进行深入剖析,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美术欣赏情感。
总之,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想象时,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情境能够为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好“情境”要善于在美术欣赏的引入、赏析、内化环节创设趣味情境、文化情境和对比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内涵、升华小学生美术欣赏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陈丽化.小学美术欣赏有效教学三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
一、借助音乐形象创设情景,调动学生音乐情感
形象是情感传达的枢纽,为了将情感体验顺利地融入初中音乐教学进程中,教师务必要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塑造音乐形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审美兴致的目标。教师可以参照音乐曲目特征,自行制作一些教学用具,如小动物卡片、发带等,这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方面体现出巨大实效性。
例如,在《渴望春天》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展示冰河融化、枝条泛绿、百花齐放等生态图景。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聆听优美旋律的过程中,获得万物复苏的,萌生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那么在这种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加踊跃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将视觉、听觉、情感、联想等众多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对音乐文化内涵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语言创设情景,这主要是因为语言为人类情感交流的主要载体,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加速情感体验融入音乐教学进程的动力源泉。利用语言创设课堂情景之时,教师应该遵循审美心理学的通感理念,将学生的情绪、情感导入音乐作品意境中,在绘声绘色的讲解中,丰富初中生的情感境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讲述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应用欣赏教学方式
教师为了达到将情感体验有效融入音乐教学进程中,协助学生对音乐作品创作者情感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认知是关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欣赏教学这一策略。首先,为学生粗略地讲述某一音乐作品创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继而对音乐作品思想与风格进行浅要剖析。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音乐作品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各抒己见。最后,学生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与创作者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情感上产生共鸣。
基于初中音乐教学大多数是采用聆听方式运行的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循环播放的形式,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创作者的心情,或慷慨激昂,或连绵不断。教师利用此时机为学生讲述作品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有更为深刻的体验。例如,在《外婆的澎湖湾》教学时,学生对叶佳修这位民间歌手有一定了解以后,再去聆听该曲目,就倘若身临其境一般,情感上获得更多的触动。可见欣赏教学方法,讲述音乐作品??作者的创作历程,为情感体验顺利融入初中音乐教学进程铺路垫石。
三、积极与学生情感互动交流,巩固其音乐情感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可以被看作是在固定化、集中式教学环境中所开展的一类性质特别的人际交往活动。在活动进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传送认知理念与情感信息,还培养出了深厚的情谊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