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环境与设计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与设计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与设计关系

第1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在上世纪的70年代,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被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当中。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其实际原理是通过对所需要测量的环境数据的优劣来进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也是目前环境质量指数(EQI)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比如:在进行环境测量工作中,如若环境污染与某种污染物的浓度直接相关时,当把P指代为某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分指数,就是该污染物在实际测量当中的数据,当P值越大,则表明该环境区域的污染越严重,反之亦然;如若环境污染与多种污染物的浓度直接相关时则需要基于单因子质量指数的理论上来计算出实际的综合指数,用来表示多种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当前,我国可以直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和组织主要是要持有相关的甲级评价证书的高等院校、研究院以及设计院等,基本要求配备可以必要测试和实验的实验室。由于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院在科研方面、实验室质量方面都有着雄厚的实力,因此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研究以及相关技术均是处于我国这方面的发展前沿。比如:设计院掌握了大量、先进的少污染技术,并且在对工程开展可行性的分析、研究上以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我国冶金部旗下的安全环保研究院就有全国规模最大、科学技术最为先进的电除尘模拟试验室。与此同时,也有少部分的设计研究院对环境方面的过程设计与评价工作存在轻视现象,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建设项目环保设计规定》来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工作当中,并没有面向大众来征求建议或其他有效措施,因此,这些单位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不能够成为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开展的依据。由于这类现象的存在,使得社会在对工厂进行改旧建新的环境工程设计上,始终不能够使用主体工艺,也避免不了把环境工程设计放在辅助地位。因此,切实可行的环境影响评价要基于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探索出更为有效、涉及面更为广泛的环境对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污染物的治理。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以及基本设施建设的需求,对我国相关企业、工厂等都实行了改旧建新或者是拓建工程,由于当时施工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环境保护的遗留问题多多。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以及可行性分析这三者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合理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环境工程设计

环境工程设计,不仅具备工程设计的一般属性,而且还是具备属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具体内容为:

2.1环境科研结果的实际表现形式、实际应用以及转化为生产力是要通过环境工程设计得到反映。只有通过环境工程设计这一载体,环境科研成果才能够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

2.2由于环境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是“环境”,表明其主要的效益是倾向于社会效益这一方面,而不能够对其单纯地用经济效益的相关衡量方式来对环境工程设计进行衡量。2.3不管是进行新近进行的工程,还是改旧拓建工程,所需要的环境工程的投资费用都是比较高的。比如攀枝花的提钒炼例厂,由于其需要对原料主厂房布袋进行一个除尘工作,因此初步预算大概1500万元人民币。在对老厂进行改旧拓建工程时,环境工程设计的前提是要在不影响当前的正常生产工作,以及不能够对工厂的主体建筑造成损害。所以,环境工程设计的实际实施还是存在着较高风险。

2.4我国环境科学这一学科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使得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环境工程设计没有得到完善的建设。这就要求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前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都要做到周密地考量,尽可能地提高该工程设计的安全系数。确保该工程能够实现可持续运行。

2.5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的工作中,每一环节都应该要严格遵从设计规范。

2.6要将环境工程设计的辅助工程的地位向主体工程的地位转化,在现代工程的开展过程中,环境工程设计需要专业性和专业配套的设施,这就要求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中,需要各相关专业人员的分工合作与配合。

2.7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的大中型企业都存在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因此企业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工作中也不太乐观,而在建的环保工程常常会因为资金链短缺被搁置或者是压缩。这就要求在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的治理方案。

3结语

第2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可以说是环境中的人,而环境是人的环境,也就是说人是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建筑环境的形成过程应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为目的。因此建筑室内外环境都应该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人创造舒适的环境。

室内中地面、墙面、天花板、窗户等这些环境要素的设计,体现着人与环境的关系,针对不同的空间,这些要素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搞清每个空间的功能,明白人与各种环境的关系,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思路。

2 刺激与效应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刺激是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效应是人对感官刺激做出的相应反应。当刺激量中等时,人会能动地做出自我调节;刺激量过大时,人会主动的调整或改变环境,甚至创造新的环境。

虽然构成环境的物质条件有许多,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本文主要探讨物理环境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其他环境作用不是非常大,这里就不一一赘述。由于物理环境主要构成因素是温度、湿度、气流、声、光等,这些对人的刺激,故而使人的行为效应具体表现为视觉、听觉、皮肤感觉等生理反应。正因为人的这些不同的反应效应,对室内各个构成要素设计有了不同的要求。

3 湿热和人的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湿热环境其实是两个概念,即湿环境和热环境。室外气候条件以及室内发热发湿源直接影响着室内热湿环境。湿热主要与人的触觉发生关系。由于我国处在北半球,而且南北纬度及东西经度跨度很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差也非常大。但不管哪里的人们对周围湿热环境的舒适标准要求是基本一致的,简单讲就是为维持生命,人体体温必须处于使各器官能够保证正常的功能运作。这个温度成为核心温度,绝大多数人的核心温度相差不大,也就是我们在健康情况下测温所得的温度。但周围的环境却要远低于这个核心温度,以此来使人感到舒适。

3.1 湿热环境对窗户设计的影响

对于室内湿热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室内空调及暖气设备,以及人自身的着衣量和活动量。家中的窗户是接受太阳辐射的主要地方。因此要求对窗户的设计要合理,朝南的窗户要尽可能大些,以接受较多的光与热,并且要挂有窗帘或百叶窗,以抵挡夏日过高过量的热辐射;而朝北的窗户可以适当小些,减少冬日的寒冷之风。在窗户的设计上,可以选择双层玻璃窗,这样对室内保温具有很好的功能。

3.2 湿热与地面、墙面的设计关系

同样,室内的墙面、地面的设计也受到湿热环境的影响。地面是人与室内环境接触最多、最直接的。卧室采用木质地面为最佳,不仅可以保温隔热,还具有舒适性。但由于厕所、厨房等地湿气过重,应首要考虑防滑耐磨的陶瓷地面。同时为了避免过多的水渗入地面,对楼下造成影响,应注意在装修时涂抹防水材料。

墙面与人发生了视觉与触觉的关系。为了迎合湿热的影响,在不同的墙面设计上应有不同的材质装饰。卧室及客厅,这些人滞留时间长,又相对干燥的地方,可以贴上纤维质的墙纸,它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一个有效的保护,又可以软化墙面,不至于让人们触摸的时候有一种冰冷冰硬的感觉。而厕所等水汽重的地方,要考虑防滑防水的材质。

4 声、光、气与人的关系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这三种物理环境主要与人的面部器官发生关系。就室内声音而言,人们主要考虑的是噪声的控制。室内噪声来源主要是户外的交通噪声及社会喧闹噪声。光环境则分为自然光与人工光。人们依靠眼睛来对外界获得信息的频率最大,占所有感觉器官的87%。而光则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光环境的营造成了室内设计重要的考虑因素。气主要指室内的空气环境,这包括我们鼻子闻的出的气味(花香、烟气、秸秆燃烧气等),也包括闻不出来的气体(CO2、CO、微生物等)。因此最低限度的噪声影响,适度的采光,保持空气的流通成为家居设计中的重点。

4.1 声、光、气与窗户设计

窗户是所有建筑物环境构成要素中与这三个环境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窗户的功能历来都是采光和换气,随着噪声污染的严重,它又兼具着隔声的作用。首先在窗户开设的位置上就要注意,在南北的方向上要有能够相对的窗户,这样有利于空气的对流。使得室内污浊的空气最快的稀释散尽。在大小上,南面的窗户宜宽大,北面的宜小一些。在材料上可以选择双层玻璃,对户外的噪声及有害气体可以降至最低。在色彩上一般选用透明玻璃即可,不用彩色玻璃,它会将光过滤,影响人们对物体色彩的判断,尤其不利儿童房。

4.2 声、光、气与墙面、地面的设计

由于墙面、地面是人们在室内中触觉和视觉较为密切相关的地方。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其色彩的应用。客厅是一家人用于交流的地方,因此光线应该是最为明朗的,在墙面的设计上,可以贴一些浅色系的壁纸,甚至不做任何装饰,直接是白墙。这样即便是自然光照射不到客厅内部,也可以通过墙面将光反射到厅内,夜晚开灯也可以将客厅的光照度最大化。而地面可以选择稍微深色的材质,不至于让客厅在夜晚开灯时显得过于“辉煌”,给人一种舒适的光反射就可以了。光污染渐渐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故不需要将玻璃、镜子等反射折射力强的材料作为客厅装饰的主体。

卧室的墙面就可以适当的暖色处理,毕竟那是私密的地方,休息的地方,柔弱温暖的光,有助于人的休息与放松。就地面而言,选择木质的地板最佳。因为木头有吸声的功能,在这些对安静度要求较高的空间,可以有效的降低脚步声。

对于厨卫的墙面,就要考虑清洗的问题。因为受长期的烟熏及水汽损害,墙面要易于清洗,以瓷质墙砖为佳。

4.3 声、光、气与天花板设计

如今,家居天花板的设计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重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人在吊顶的设计中,喜欢在四周设计成凹状阴角,用以作为灯带,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吊顶本身就具有封闭性,这样做只会令顶部空气不流通,在阴角部位容易积尘、聚集细菌繁殖。再者,那些嵌在吊顶里面的灯具,通过槽口或反射顶棚,转向投光,其有效利用的光只有1/4左右。大部分光都被吊顶“吃”掉了。而设计师为了美观或者照明,会在吊顶某一边甚至每一边都安装这种凹槽灯或灯带,这样长久的开着暗藏灯具,会大大增加热量的散发,使室内温度升高,滋生细菌。

第3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主持人:请问谢熠先生,您如何理解医院室内建筑装饰设计的内涵?

谢 熠:室内建筑装饰设计是在原建筑方案的基础上引进深化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为前提,使得流程合理、功能运行高效有序,使现代科技同文化艺术结合,使高超医疗技术同情感相融合,通过独具匠心的创意,利用光、影、色的精心组合来影响室内氛围和人们的心理情绪,塑造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

主持人:请问谢熠先生,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设计理念是什么?

谢 熠:医院建筑装饰就是重塑这一特殊公共建筑的亲和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护人员工作环境为主要因素。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和医院息息相关,一生的生、老、病、死都发生在那里,要提高生命的质量,享受人生,医院的作用就更为显得重要。因此,设计理念中在满足医技功能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因素,表现室内环境的亲和性,舒适方便,消除患者的压抑和恐惧感,创造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以利患者康复。

主持人:请问谢熠先生,您如何理解个性化的医疗功能空间设计?

谢 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满足现代化医疗设备设施的环境要求、符合先进的和迅速发展的医技功能需求、适应这一特殊群体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医疗环境的重塑。因此,对于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中心的现代化医院,装饰应从建筑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与人体学等诸多方面着手,营造室内环境和气氛。

主持人:请问谢熠先生,对特殊部位的装饰设计有什么要求?

谢 熠:主要指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micu)及各类实验室、检验室等。其中手术室我国也早已颁布建筑标准,这是医院的重要部份。它的装饰设计要点就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极大地满足医疗功能要求,并达到各种设备设施的技术要求,使饰面服从设施,服从医疗功能需求。

第4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摘要:人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人,环境,室内设计本身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未来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人 环境 室内设计 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意识日益充斥着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密切地关注自己生存空间环境的品质。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也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一、人・环境・室内设计之间的联系

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说过:“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这句话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一种参照。环境,人生存的根本处境,而意识来源于人,人的意识只有和环境密不而分的时候,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室内设计未来赖以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遵循人感官意识的舒适性,而不能一味的追求视觉感官去发展。

人是环境的创造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经济发达和社会繁荣,也导致了世界范围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满为患、气候变暖,能源枯竭,臭氧层被破坏、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沙化、一些生物濒临灭绝等等,人们与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代室内设计运用各种设计材料、手法创造了赏心悦目和舒适的室内人工环境,但这是以地球资源和能源高消耗为代价的;这些都反映了工业化时代“人类中心论”“征服自然”的思想。是的,室内环境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然而并不是说以人为中心就可以忽略大自然的生态规律。以人为本是说在合理利用环境变化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从而确保人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室内环境设计师始终要把满足人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放在首位,从人体工程学、空间组织、色彩和材料的搭配、灯光的布置,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直至精神感受,创造一种和谐的既体现科学生活又具有艺术气质的室内环境。

总之,人与环境以及室内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室内设计本质就是实现室内设计对人对环境的把握,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最佳关系。

二、怎样处理人・环境和室内设计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使人的感知效应达到最佳状态需要室内设计师的精神创造。室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人们的环境心态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对空间的形式进行精神创造时,赋予形式以情感的意识。室内环境可以引起人们的不同内心活动,使人们在情感上与空间进行交流,建立起空间形态的感觉效应,满足人的心理选择。而这些都取决于室内设计师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体系中对室进行人性化的处理与创造。

其次,保护环境、关注生态是我们每一个设计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探讨未来的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必须考虑保护环境。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综合设计和整体设计在未来的室内设计中越来越重要,室内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也会集中在通过高质量的设备、材料、构造和构件之间的全面协调,装修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原生能源和灰色能源的使用,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让人们接近自然。

所以要处理好室内环境和人的关系就需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有一定的精神创造力,并将人的意识与环境的保护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实现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90年代初起始于欧美国家的“绿色设计”,从环境保护出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针对空间环境设计领域,未来的室内设计应该是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可持续设计,是利用科学技术,将艺术,人文,自然进行整合,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的一门设计。

1.室内设计的科学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室内环境设计应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新成果。包括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先进的结构形式、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创造良好科学的通风、照明、空调、消防系统的设施和技术。高新技术产品等大量绿色装修材料替代木材、石材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既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社会生活的进步。同时对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利用,可以更加符合人们心愿地来组织空间,设计界面、搭配色彩和光照,使室内环境设计更符合人的心理选择,从而更合理,更科学。

2.室内环境设计应有的文化内涵

室内环境设计除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发展,同时创造出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也是设计的根本所在。设计师应该研究人们对室内环境的不同心理感受和使用要求,从空间、尺度、结构、材质、色彩、灯光、工艺,甚至民族、人性、文化、传统等诸多内容,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最精练的设计元素,以极其挑剔的线条、材质、色彩的搭配,最大限度地表现室内环境的功能要素,传达富有情趣的意境。

3.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

绿色环保不仅仅指狭义的选择无甲醛、无苯、无辐射的装饰材料,真正的绿色环保应该是指环境资源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设计中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环保复合型装饰材料,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施工工艺,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通过实施室内环境全面绿化,加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净化空气和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利用像太阳能这样的洁净能源,满足生态型室内环境的要求。合理有计划地利用材料、设备,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创造“恒温、恒湿、新风、低噪、节能”的室内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室内设计面临的课题越来越多因素化与复杂化。室内环境氛围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为了创造人们心目中理想而又美好的室内环境,需要室内设计师与人们心灵的沟通,需要室内设计师的艰苦创造。这也是21世纪赋予设计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泉涛.意念空间 空间的构思与表现[M].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4

第5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亭子造型;环境协调;审美情趣

1 我国园林设计中的亭文化

亭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一直以其特殊的形式被记录和回忆,虽然亭子造型简单,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却深远流长,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蕴之后,亭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在作为山水文化的象征和点缀的同时,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早在我国古代,众多文人学士就将亭台楼阁作为写作题材的重要部分,并且创作出许多传达诵千古的名篇绝章,其中如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喜雨亭记》,明归有光的《沧浪亭记》等,都以小见大因人带事,将对国家民生之事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渗透到一亭一景的描绘之中。如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亭已经成为山水园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追溯我国亭文化的起源可至先秦时期,不过在先秦和汉末时期所说之亭大多是有许多房间或是成组的建筑,和后世所说园林之亭有很大的区别。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亭的形式才得到了延伸,拥有了观景的功能。亭真正开始出现于名胜、园林等处,则是在隋唐期间,在隋扬帝西苑中的逍遥亭即是现存的名亭之一,有语云“四面合成,其结构精美,可谓冠绝古今”,在此时亭的形式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至唐代时期,我国经济和文化进入了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代,古亭的发展和形式随着园林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解放。唐朝之后,随着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被北宋结束,人民生活逐渐安定,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事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此时涌现的名亭即有徐州云龙山放鹤亭、滁县醉翁亭、苏州沧浪亭等。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亭发展的全盛时期,在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说:“从宋代到清雍正年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前期,成熟前期意味着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而我国现存的园林,几乎都是明清时代的遗存,“亭文化”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巅峰状态。此时的亭类型更为丰富,形态多姿,地区差异更加明显,北方亭华丽、雄浑、持重,南方亭素雅、轻巧、秀丽,亭平面形式更加丰富,屋顶造型多样,基址选择也达到了奇巧的程度,此时关于园林及建筑的论著也大量涌现,如《园冶》、《营造法源》等,尤其是《园冶》一书中有关亭的论述已经集历代建亭之大成。

2 园亭造型分类

园亭的造型按照功能、风格、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功能大致可分为观景亭、纪念亭和游乐亭。观景亭通常建于路边、山间或园中,供人休息和观赏风景之用。路边有路亭,桥上有桥亭,如扬州瘦西湖的五桥亭等,通常观景亭造型灵活,变化多样。纪念亭则多为纪念某人、某事而建,如纪念岳飞的“翠微亭”,纪念文天祥的“方饭厅”,纪念三苏的“百坡亭”等,纪念亭造型通常庄重大方。游乐亭则专供人游玩之用,其体量较大,有乐亭、流怀亭等,如兴庆宫中的沉香亭。

按照风格分,包括圆亭、多角亭、重檐亭等都为攒尖顶形式,北方较厚重、南方较轻盈,其主要区别则在于翼角的处理上,北方官式建筑翼角都不高翘,以构成平面上和立面上的英式。而南方翼角则形成展翅欲飞的趋势,在形式上较为纤巧。

按照材料分则有木亭、竹亭、茅草亭、砖亭和石亭等,其中木亭在古典园林之中应用最为广泛,其造型别致多样,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均可见到,其中相对来说,私家园林的造型技艺更高于皇家园林。竹亭则较常见于南方地区,目前古竹亭已无遗存,仅见于史料记载。茅草亭、砖亭、石亭则均采用天然材料,在感官上较为古朴自然,目前石亭在福建、江浙一带尚有遗存。

3 园亭造型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园亭是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其结构和构造大多简单,可供人驻足休息,纳凉避雨,是一种体量小七,造型别致,具有丰富意景和鲜明特色的精巧建筑物。园亭的设计需要一定的建筑技术和造园技术,同时还需要一定的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能力。

3.1 亭的空间形式

《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古代人的空间意识。清代许承祖在《咏曲院风荷》诗中也说:“绿盖红妆锦乡乡,虚亭面面纳湖光。”亭正是在这种同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下形成的最理想的驻足点。白居易即感慨冷泉亭:“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揖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而我国园林艺术专著《园冶》中更有名句:“虽由人作,宛白天开。”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优秀的园亭造型设计是模仿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可见亭子虽小,但其造型是完全独立而完整的。柱身空灵,无任何遮拦,内外空间浑然一体,在离散中寻求融合,曲折中更显幽然。“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垒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漏,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

3.2 亭的自然选址

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之中,就非常重视园亭的选址,在《园冶》一书中就指出:“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总的说来,园亭的选址大致有3种方式:临水建亭、依山建亭、平地建亭。

临水建亭是较为常见的园亭选址方式,在《园冶》中有“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可见水是设亭的绝佳胜地,临水建亭既可观赏水面景色,又可丰富水景效果,深具我国古典文化雅致韵味,在一“静”一“动”之间形成对比,增加园林景物的层次感和变化多姿的效果。

依山建亭可登高远望,极目千里,“纳千倾之,收四时之浪漫。”也极具精妙所在。山顶建亭“精在宜体”,将山与亭的体量与高度协调统一,若山高而亭体量小,则只见山不见亭,若山小而亭体量大,则只见这不见山,都不可取。山腰建亭身处山体中高,应充分利用山腰台地形式起伏多变的特点,运用各种建筑结构形式,产生空间跳跃、动静交融的氛围。山脊建亭由于视野开阔易于构筑园林构图中心,通过园亭设立能丰富山体轮廓,更显山色灵气。

平土建亭虽然不具依山建亭的风光和临水建亭的神韵,但却别具一格另有一番生趣。通过平地借景建亭,于花间石畔、疏梅竹影、绿荫青坪之间,以亭高达、雄浑的形象彰显平地生气,令亭周边充满阳光。在我国园林设计中,“筑台建亭”即是常用的平地建亭手法。

3.3 虚实相应,景亭相生

“虚实相应”是我国古代园林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思想,在园亭同周边环境关系的塔配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将园亭的造形和周边环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赖而又相互渲染,从造型和空间之中取得统一和变化。园亭的造型通常选取正立面作为基本元素,以平面、简洁的手法融入到景观之中,实体为墙,虚形为亭,虚实结合给人以深远的想象空间,既如景框取画,又如画中取景,在虚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3.4 借景造亭,怡然于景

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奇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可见借景造亭,对于园林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物向的诱导极容易引起人们的观注,并从而获得愉悦的心境,如登亭遥望展现于眼前的优美画面,驻足远观亭景相交的情景,都应当在园亭造型设计时充分考虑,若“安景山巅”、“远岫环屏”。

4 陶然亭公园各亭造型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更待菊黄佳酝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北京的陶然亭公园是我国首都最早修建的现代园林,是北京园林建设的第一个硕果,近几年来,陶然亭公园的造园水平得到了新的飞跃,不仅成为独擅亭景之胜的多亭之园,更新辟建了“园中园——华夏名亭园”,蜚声中外,对于研究园亭造型设计与周边环境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1 吹台亭

吹台亭是按江苏扬州瘦西湖吹台亭之原型,按1:1的比例仿建而成的,该亭与公园西湖近岸水中而建,有短堤与岸相连,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三面有白粉墙,中间各有一大圆洞门,一面镶有两扇屏风,梁坊亭柱外露部分均油饰为赭赫色,造型俊秀,色泽淡雅,亭下水面莲叶如磐,游鱼戏逐,颇有情趣。仿建之时采用了借景手法,其圆洞庭湖门分别面向陶然亭公园几处景点,南洞可观云绘楼.清音阁,东洞可观瑞像亭,西洞可观醉翁亭,远观此亭可为一景,身处亭中则可观三景,颇具奇妙之处。

4.2 瑞像亭、望瑞亭

瑞像亭位于东北山头峰顶,亭为六角攒尖顶,金碧辉煌,端凝雄浑,雄踞于山巅,登瑞像亭驻足远望,视野所及,东有天坛祈年殿,北有琼岛白塔,西有燕山群峰,京华风物在此亭之中历历在目。与此亭相对,在公园东湖南岩有一水泥结构仿松木四角攒尖顶的望瑞亭,亭内水泥座凳,东有花墙,墙上有圆窗,仿竹栅栏门,亭旁古松劲挺。于亭中可望瑞像亭,两处景观互为关联,遥相辉映。

4.3 一览亭

一览亭位于公园西南之巅,同东北山上瑞像亭遥相对峙,一应成为公园东西两端最引人注目的两处景观,独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结合之奥秘。设计者意于此亭远视效果极佳,驻足亭上可尽揽全园亭、台、楼、榭山水于一体,因此命名“一览亭”,但实际身处此亭,视线却已被山上植被遮蔽,建园之时所种乔木已成参天大树,再也无法“一览无余”,成为设计者对周边环境植物配置未能周全考虑的败笔。

5 结语

亭文化在我国古代园林文化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建筑元素,在进行园亭造型设计时,应当充分协调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即如陶然亭那样,因公园面积有限,山势较低,因此建亭大多于山顶和山脊、湖畔、山脚之间,并未完全复制原型“名亭”周边环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重新布局,从而创造出另一番韵味。但也需要注意,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环境会发生变化,在初时的建亭设计初衷极有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成为败笔,因此都应当进行充分考虑,使园亭造型设计真正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参考文献

1 刘敦帧.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计成.园冶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第6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Abstact:From the history of water culture connotation traceability and explain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water in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water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living manifestation - waterscape design patterns, manifestations,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epth analysis in order to achieve a modern design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rational use of water culture and purpose.

关键词:水文化;水景;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s:Water culture; waterscape; environment; Design

1 相关概念

1.1水文化

从广义上说,和水有关的文化被统称为水文化。即人在与水有关的活动中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于不同学者对水文化的定义不尽相同,对于水文化的理解也存在差异。目前,关于水文化的定义还有“人们在水务活动中,以水为载体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或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水文化本质上是水、人、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治理水、利用水、欣赏水的物质和文化成果的总和。

1.2水景营造

水景设计是现代人居环境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水景设计其实是以景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等为主要理论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水景格局作出合理安排,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在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地形或建筑物来模拟自然景观,模仿自然水的氛围,如溪流、瀑布、人工湖、鱼塘、泉等,中国传统园林在创造天然式水环境的水景过程中有着丰厚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另一种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营造水景,如音乐喷泉、旱喷泉、喷雾等,如今这样的水景处理已经被广泛应用。

2水文化在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意义

2.1生态意义

古人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在经受了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带来的喜悦和困惑之后,人们承受了大量生态破坏的消极后果,并逐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有的人都是隶属于大自然,土地、河流、动物、植物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类密不可分。因此,保护环境、亲近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的趋势。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然,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刻意改造自然的思想对现代居住环境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指导意义。

2.2文脉意义

社会的进步不能完全延续历史文脉,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被保留、传承和发展。目前,断层的历史文脉是中国社会十分严重的问题,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代表的水文化,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继承历史文脉方面,水文化可以成为一个典型代表,可以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做出积极的贡献。

2.3美学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回归自然的水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居住环境,可以构建美好诗意的氛围,营造出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具有积极的美学意义。

3 基于水文化的人居环境水景设计

3.1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于水资源特别稀缺的城市,在住宅区的水景设计中,尤其要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强调绿色、环保、健康的设计。水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利用居民点附近的天然水、雨水来解决。设计师应具备生态理念和思路,以提高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提高水的循环性。如桩承式路堤应减少使用石材、水泥等材料,考虑增加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形成良好稳定的生态系统,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保持水循环和水平衡,为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水景设计凸显文化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师应回顾历史、尊重文化,使园林建筑与环境相融合,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连续性。水景设计必须满足基本的功能,并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环境氛围,水景设计的较高水平是能够在自然水景中融入人类文化元素。人们欣赏水景和水的文化特性,既包括水的自然形态,也包含水的社会特性。时间上应注意承接水景文脉,空间上要注意地域性的强调。水景设计应具有地域特色,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可以将自己的文化融入到水景设计中,要体现本地特色、风俗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让人们体验到文化认同和归属感。把景观与文化相互融合,在水景设计中凸显城市文脉,传承和延续城市历史和文化,让居民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度感与现代文明的时代感。

3.3 以全息为特性,强化水景设计的整体性

中国医学认为,每一个整体的局部都具备整体的所有特征,这种特征被称为“全息”,局部隶属于整体,但又可以反映整体。 《黄帝宅经》中把居住环境比喻成一个完整的人体,认为居住环境和人体一样,也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水景融合了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既具备技术的专业局部性,又带有艺术设计的整体性。一个好的水景设计,它必须尊重在它所在的环境条件、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还要和建筑的风格保持和谐。好的设计作品应该反映系统整体的设计思想,根据该设计的功能要求、环境特征来设计,与整个居住区的风格保持统一。居住区水景设计时应该统一规划,而不是单独设计某个局部,使景观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3.4 以人为本彰显水景人性化设计

现代居住区越来越重视塑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氛围,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贯彻于整个景观设计过程。优质的生活环境,不仅要有让人们享受的美丽形式,也应该具有人性化的内涵,满足不同业主的亲水需求,并重视人们亲水的安全性。现代社会的人们具有多样而复杂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这使得居住区的水景设计要具有多样化的形式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水景的多样性体现在水的形态、所用的材料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既有赏水区,也有嬉水区,有涓涓细流,也有华丽的平湖,有安静的水面,也有热闹的喷泉,这样使得不同的居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亲水项目,如此水景才不会变成奢华的摆设,才会让更多的居民体验到亲水的快乐。良好的水景设计也应该注意安全性,在不破坏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增加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不可只重视大型水体的安全设计,更要注意防止落水和小型溪流、喷泉等容易使人们滑到的隐患。

3.5 借助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天人合一”

新材料、新技术在水景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让景观设计更多彩,表现更丰富,也可以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维护管理成本更低、也更加环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然水景的建造材料将逐渐减少,而各种新材料和造雾、声控、灯光、电子等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使现代水景达到自然水景无法实现的效果,而且使用更方便,更现代。水质容易恶化、水景难以维护等困扰着设计师的问题,将会通过新的生态循环技术,来提高水景的管护能力,解决原有水景虽观赏性高却管理困难的问题。

4.结语

秉承中国传统水文化的水景设计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国粹,在今天环境污染、人口密集的现代城市生活中,自然水景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人们天性喜水,若要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则要通过打造更多的人工水景来实现。“小桥、流水、人家”式的中国传统居住环境,在现代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向往,我们甚至可以断言,中国式的精神追求和传统文化中的“水文化”将会成为现代艺术和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许灿,王东焱.现代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探讨[J].住宅科技,2011,(3):10-12.

第7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关键词:住宅区环境景观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现代园林景观特点

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很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2住宅区园林景观的作用及效益

目前,房地产业正日益成熟,行业竞争愈加激烈,提高商品房档次,使其便于营销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但在一定的投资标准下,土建方面已很难有更大的突破,唯一可能提高房屋卖点的只有外部环境的改善,所以房地产商都十分重视小区的环境建设,而环境建设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在住宅区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1经济效益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

2.2景观环境效益

由于地处住宅区内,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而成为那些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行为。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2.3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给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几年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不断涌现。“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3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体现

3.1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民留出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建造小区园林满足其需要。所谓景观人性化就是指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多考虑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可以在休闲广场中,设计散步的林荫道、人造的小园林、休憩的池塘,健身运动设施等等。而所谓运动的景观化就是指将许多运动设施作为一个景点来考虑,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景观化运动,从而也就将运动及休闲设施作为一个景观有机地组织到了居住区绿地系统中,充分的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独到之处。

3.2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空间作用。

现在的小区居住空间不是很大所以更重视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各类空间有不同的功能。活动空间是供居民进行各种活动的场地,静止空间是供居民室外休息、交往、观赏用的空间,常与各级绿地结合设置,有的可在院落绿化或组团绿地中,进行人工的园林绿化建造,形成居民交往活动、观赏、消闲的中心地带。园林绿化重视室外空间层次的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性,更要注意环境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小区的空间序列更为完整,也使得人性化设计能够贯穿始终。

3.3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协调作用。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 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而这些绿色居住区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景观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设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使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4 结语

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给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也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和行为内容。住宅区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8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环境,人际关系,情感

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这三个环境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所示的同心圆来表示,其中处在中心的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是课堂环境,因此课堂环境的建设对于语言教学举足轻重。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努力改善课堂环境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课堂环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人际环境,情感环境和物质环境。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如何建设有益的课堂环境。

1.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建设主要依靠学校的努力,物质环境指教室的物质条件,包括桌椅状况,座位安排形式,多媒体的声音及图片质量,光线,温度等因素。其中桌椅的高度比例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阶段,为伏案学习创造舒适的条件。座位最好采用开放式,目前多数学校都在语音室的座位之间设计了隔断,这种座位安排虽然可以使学生个体免受干扰,但却阻碍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不符合语言课堂的宗旨。语言教学同样也不适合在阶梯教室展开,因为座位的层次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平等的心态,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学习者自然会滋生防御心里,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多媒体的声音和图像要力求做到使学习者听起来舒服,看起来清楚。笔者所在学校,多媒体被嵌在铁质的箱子里,播放语音材料时,声音混沌不清,严重影响了学生情绪和教学效果。此外,教室要明亮,昏暗的灯光容易导致困倦,温度也要适宜,通风要好。科学合理的物质条件会促进语言习得,但笔者认为,物质环境并非语言认知的决定因素。

2.人际环境

语言课堂由于其交际性,必须在一定的人际环境中展开,包括班级关系及师生关系。

2.1班级关系

融洽的班级气氛有利于交际性课堂活动的展开,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班级关系的建立必须以班级成员之间相互认可为前提,不管班级成员之间是否有良好的第一印象,相互认可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相互了解是促进相互认可的重要步骤,除此之外,彼此接近,接触,交流,合作等活动形式也能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可。语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创造机会,使学生彼此接近,接触,交流,逐渐建立相互认可并相互信任的关系,最终会出现班级关系和认知过程相长的局面。

2.2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讲师,教师和导师。其中讲师指那些只熟悉专业学科知识而不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教师指那些既懂学科知识又熟悉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导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外还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有益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导师型教师,而且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2)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班级准则,如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时绝不开手机等以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3)保证课堂环境中机会和权利均等。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要让大家感觉到在老师心目中都有一席之地,不应偏袒一些而冷落另一些。

4)充分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以过程评价为主,注重认知过程,认可学生在过程中的进步。评价要客观公正,以鼓励为主,勿用威胁性言语。

5)恩威并重,在授课和学生发言时,面带微笑以示鼓励,但是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时又应表现出应有的威严,以确保课堂氛围和而不散。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课堂氛围自然是和谐、积极的。

6)注意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得当的非言语行为使学习者感到安全舒适。

3.情感环境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情感和认知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积极情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营造积极的情感环境可以帮助实现课堂氛围的最佳化。表一中提到教师和和学习者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学习者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

3.1学习者情感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学习动机等。其中焦虑是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较大障碍,焦虑情绪的产生与过去的经历及周围人的态度有关。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创造安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抑制是学习者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同学因为怕犯错误或怕影响自我形象不敢参与语言活动,这就是抑制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教师要创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首先要帮助这些学习者克服抑制情绪。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指语言学习所带来的好处,如:学好英语可以帮助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相比之下,内在动机持续时间较长,也是促进学习者长远和全面学习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才会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语言活动中去,课堂环境自然会活跃起来。

3.2教师情感

作为课堂决策者,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情感,学生容易受到积极情感的感染而更主动的投入课堂学习中去,反之如果教师情感消极则会阻碍学生的认知欲,造成消极的课堂环境。教师情感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移情,指的是教师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内在情感和行为动机。果教师有较好的移情能力,则更易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抑制等不良情绪,建立和谐,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移情能力就要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堂活动时,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使课堂真正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Arnold, J. 1999.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9篇: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

【关键词】现代生态环境;活动环境设计;园林景观;生态型园林

引言

现代城市活动区域经常引进颇具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作为活动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将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活动环境进行高度统一和融合,既体现了当地风景园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们渴望山水、亲近自然的本质需求,还有效地改善了人们活动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并已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人们活动环境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有利于实现人和山水以及自然的亲和,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们活动环境由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人们活动环境,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一、“以人为本”的活动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在活动休闲时,除了考虑活动区域的位置、休闲设施和安全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活动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人们活动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二)“人车分流”以满足活动区域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活动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活动区域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人们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二、园林绿化景观是活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人们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活动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活动区域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设计的园林景观大多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主要的活动空间环境和各个小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人们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一)活动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人们活动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活动区域作为一种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活动区域。因此,在人们活动区域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1.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活动区域的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活动区域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绿色生态环境和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活动环境就是不全面的活动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大、中、小地的人们活动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活动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活动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整个活动区域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活动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人们活动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直接反映出环境的优劣,因此,应加强活动区域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以改善和提高人们活动休闲的环境水平。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活动环境设计

(一)生态活动环境设计的范围和原则

生态活动环境规划设计的范围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以整个在城市环境中的布局为主要考虑对象,针对活动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方位、地址、周边环境情况、气象等因素,对活动区选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以活动区内的生态规划布局,如广场、道路、院落、主题建筑物、小品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1.自然协调原则

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和维护景观、各功能区之间的和谐统一。